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优质课教案_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设计

【教学立意】

19世纪末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流。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变法维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与此同时,反对变法的声音屡有出现,新旧嬗递中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仍然在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未竟事业不断前进。本课以变革为主题,感悟变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百日维新产生的历史背景;识记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运用百日维新的措施,分析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评价维新变法;理解百日维新的进步意义;探究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从力量对比、内外环境、政策措施、改革者素质等多元视角分析在顺应历史潮流下改革失败的原因;体会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背景下,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感悟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要求变法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失败的原因。

2.难点: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概念】

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注释:

1.“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2.注意从概念范畴区别“百日维新”与“变法维新运动”历史概念,“百日维新”是“变法维新运动”的高潮。

【教学环节】

一、变局迫来

1.请同学们联系必修1.

2.3的内容,认真填写下列表格,19世纪末西方世界与中国(阶段特征)

百日维新的背景:

国际背景:

社会环境: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设计意图①②③】

①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改革是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是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冲击的结果,从人类文明

演进的过程中去看待历史问题。

②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③联系必修一、二、三所学知识,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3.根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感受变法前的民族危机,救亡与变法迫在眉睫。

【设计意图④】

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地图去分析维新变法前的社会危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精选精练

1.(2017年全国Ⅲ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

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

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2016年全国Ⅲ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

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二、除旧布新

材料一

“一卷甫成,即进上;上复催,又进一卷。上以日本施行有效者,阅之甚喜。自官制、财政、宪法、海陆军、经营新疆、合满汉、教男女、改元迁都、农工商矿各事,上皆深然之。”——《康南海自编年谱》1898年条

1.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基本诉求会有哪些?

【设计意图⑤】

选取百日维新史料,设置相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结合改革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3.从改革内容中,你能找到以往改革的一些影子吗?你能找到这次改革与以往改革最大的不同吗?

4.结合不同方面的具体政令,这些改革措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新的面貌?

【设计意图⑥】

回归教材,让学生通过变法的具体内容去分析比较变法的特点、意义。让学生知道在评价一次改革时要结合具体的改革措施来评价,学会从历史事实中去阐述历史解释。

5.(结合改革内容与材料分析改革遇到的阻力)如果你是旧官僚体系的一员,你是一名八旗子弟、你是一名熟读八股文正准备科举考试的会试举人,你是一名普通的百姓,从光绪帝颁布的诏令内容看,你怎么看待这次变法?

【设计意图⑦】

通过问题的设置、相关史料的呈现来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在近代社会中不同社会角色对变法的认识,分析变法遇到的阻力,感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变法图的艰难以及变法的启示。

精选精练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017全国Ⅱ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7分)

3.(2016·海南高考·16)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4.(2013·安徽高考·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三、【新陈代谢】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失败了。但百日维新真的存在百日之久吗?从解放思想的角度,它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它对后来的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它在整个近代化中国的历程中到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⑧】

以史为鉴,把百日维新放在近代化道路探索整体进程中,分析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体会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知道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精选精练

1.(2018年全国Ⅲ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