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松树》教学设计

音乐-《小松树》教学设计
音乐-《小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教学设计

(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歌曲。歌曲中将少年儿童比喻成小松树,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表现了少年儿童蓬勃向上、坚定勇敢的精神风貌。歌曲旋律明快,富于朝气,结构工整,句式整齐。是一首琅琅上口、具有行进节奏的歌曲,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尤为适合小学阶段演唱。后被改编为木琴独奏曲。

木琴独奏曲《小松树》由引子、主题和四次变奏组成。

引子部分是在自由的节奏中由木琴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鸟的鸣叫和潺潺的流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清晨景象。之后,木琴运用独特的音色完整地演奏了主题。

主题之后,乐曲出现了四次变奏:长笛演奏、木琴加花变奏、弦乐演奏、木琴变速变奏和乐队全奏。整首乐曲流畅活泼,木琴与乐队合奏相得益彰。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养成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以及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乐曲的五次变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感受乐曲带来的欢快活泼情绪,了解木琴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模唱其主题旋律,准确感知并辨别五次变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活动1.1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热爱的大自然中,有一种小树,它不怕严寒酷暑,朝气蓬勃、浓绿苍翠,无论是在任何地方,它都显示出旺盛、坚定向上的生命力。你知道,这是哪种小树吗?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

(2)教师导语:就让我们在歌声中,找找答案,看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学生活动:初听歌曲,了解曲名-小松树

2. 整曲聆听

活动2.1 ——演唱歌曲

(1)教师过渡语:同学们,这首非常好听、可爱的歌曲《小松树》你听过吗?让我们跟着动画简单的唱一唱好吗?

学生活动:跟教师学唱歌曲

活动2.2 ——了解木琴,完整聆听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还有很多另外的表演形式,你们想听听吗?

播放《小松树》木琴独奏部分,学生聆听。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是哪个新的“乐器朋友”演奏的吗?它叫什么?它的发声有什么特点?它又是靠什么演奏出如此美妙的声音的呢?

再次聆听《小松树》木琴独奏部分:咱们带着问题,再请这位乐器朋友,为我们演奏一次,我们认真听听看。

听后,教师木琴图片,介绍木琴的发音方式和声音特点。

3. 分段聆听

活动3.1 ——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完这段音乐,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情景和画面?

给学生时间展开想象和联想:鸟鸣、流水、山林日出、露珠迷雾、清新早晨的景象。

活动3.2 ——分辨四次变奏。

①聆听木琴演奏部分。

教师:木琴演奏先后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旋律与节奏有什么不同?

教师:请区分第二变奏的加花与第四变奏的变速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教师播放乐曲,在出现木琴演奏部分并完成演奏时终止乐曲,进入辨析阶段。)教师:它们和第一次出现的旋律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其旋律变化的形式和明显加快的节奏以及这两种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②聆听非木琴演奏部分。

教师: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和情绪?(了解演奏乐器的名称、音色、

演奏特点等。)

4. 完整欣赏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分段聆听了由木琴演奏的《小松树》,下面,我们完整听一遍吧,听到的变奏,你可以用小手指表现出来。

学生活动:完整聆听木琴独奏曲《小松树》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小松树这首歌,也很好的了解了木琴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乐器朋友。

《太阳出来了》教学设计

(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了》是一首云南风味的歌曲,羽调式,4/4拍。此曲节奏欢快,富有动感,层次鲜明,结构严谨,表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演唱时声音要活泼,富有弹性,吐字清晰,旋律连贯,富有个性,刻画出一群活泼的儿童嬉戏、玩耍,调皮可爱的生动形象。歌曲中的旋律音程有很多五度、六度的上下大跳的动态来表现一种欢快、活泼、跳跃的情绪,后面紧接八分音符及休止符巩固加强了这种跳跃感及活泼感. 歌曲以跳跃、欢快的旋律展现了彝族人民歌唱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

1.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彝族人民歌唱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

2. 了解反复记号。

3. 能用简单地声势动作参与音乐表现。

三、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时值:。

五、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 练习节奏,寻找节奏的规律

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们首先练习一条节奏,请听:x x xx x xx xx x 0 ,请你和我一起做。

教师语言:同学们请看,第二、三行与第一行的节奏是一样的,看看第四行,发现第一小节与上面三行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着拍拍?好我们把这四行连起来拍一遍。

2.节奏读词

①分析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教师语言:同学们,咱们加入歌词试试?注意:第三行第二小节的第二拍和第四行第二小节的第一拍都有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它是这样拍的,教师示范,你们试试?

②节奏读词

教师语言:我们把这四行完整地念一遍。

(二)聆听范唱,感受歌曲

教师语言:同学们,这段词其实是一首歌曲里面的内容,歌曲的名字叫《太阳出来了》,请听,教师范唱。

教师语言:这首歌曲的情绪非常欢快、活泼,速度稍快,表现了彝族人民歌唱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是一首彝族民歌。

(三)学习歌曲、体验歌曲

1.学习第一部分

教师语言: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先观察歌曲的第一部分,这里有个从头反复记号,所以我们要将前四小节从头反复演唱一遍。这里有“”这个符号,这个反复记号表示演唱反复这两个反复记号中夹着的一段,而不是从头反复。下面听老师演唱第一部分歌谱,同学们可以心里默唱。

(1)分句教谱

①学习第一乐句:

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唱。

a.学唱第一乐句。

教师语言:先来演唱第一乐句,听老师弹奏。完后请你跟我一起慢速演唱。

b.分析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教师语言:同学们请看,这个高音2是附点四分音符,在这儿要唱一拍半的时值,师示范并讲解,第二拍抬起时才唱高音3,请打着拍子和我一起唱。

c.完整演唱第一乐句歌谱

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把第一乐句用稍快的速度完整地演唱一遍。

②学习第二乐句

a.学唱第二乐句。

教师语言: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乐句。先听老师弹奏一遍(单手慢速弹旋律),完后请你跟我一起慢速演唱。

b.分析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教师语言:同学们请看,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也有附点四分音符,请打着拍子演唱(老师示范:边打拍子边唱),请你和我一起唱。

c.完整演唱第二乐句歌谱

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把第二乐句用稍快的速度完整地演唱一遍。

(2)整体唱谱

教师语言: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段歌谱按反复记号的要求用稍快的速度完整地演唱一遍。唱时思考:节奏有什么特点?

教师语言:通过观察发现,每一行的第二小节的节奏都是一样的。歌曲连续地使用八分音符使得旋律更加欢快、活泼。这就是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3)学习歌词

教师语言: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用稍慢的速度唱唱歌词。

①同学们,由于惯性原因第二乐句的“太阳啊”的音高很容易唱成第一乐句的“太阳啊”的音高,他们是歌词相同但音高不同。请听第一乐句的开头,教师范唱;请听第二乐句的开头,教师范唱;下面请和我一起把这两句的开头唱唱,

先唱第一乐句开头,再唱第二乐句开头。

②同学们,这里的“了”我们要唱成“le”,请听:教师范唱“太阳出来了”,请和我一起唱。

③这里的“山”字有两种表现方式,你们听听哪种更好听,第一种:老师示范平淡的演唱,第二种:示范用渐强的力度演唱“山”字。很明显第二种好听,好,让我们用第二种方式来演唱,请和我一起唱。

④这里的“太”字音很容易唱扁,请同学们将口型竖起来演唱,快速咬住字头t延长字腹ai,请听示范(师唱“太阳”二字),请你和我一起唱,请再唱一遍。请将这两小节演唱一遍(师唱“太阳啊”准备、开始)。

教师语言: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将歌词完整地演唱一遍

2.学习第三部分

教师语言:同学们,第二部分其实就是我们刚才的节奏读词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部分。听老师演唱第三部分,仔细听老师在第几小节速度和力度有所变化?(教师范唱)

教师语言:很明显在歌曲的倒数第二小节速度放慢了,力度也减弱了,歌曲的情感更丰富了(师范唱最后两小节)。请我一起唱唱这两小节。

教师语言:下面我们将第三乐段完整地演唱一遍,通过演唱我们发现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结束句。

3. 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语言:同学们,请你和我一起跟着琴声用稍快的速度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注意节奏读词部分速度要与歌曲的一、三部分的速度一样。

(四)欣赏合唱《太阳出来了》

教师语言: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齐唱加朗诵的方式表现了歌曲,这首歌曲还有另外一种演唱形式,我们一起来感受(放视频)。

教师语言:合唱使得歌曲的情感也更丰富了。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彝族民歌《太阳出来了》,通过歌声感受到了彝族儿童在田野里嬉戏、玩耍,调皮可爱的生动形象,了解了两种反复记号的使用方法,还欣赏了此首歌曲的合唱,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

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