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2)

合集下载

2024年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促使我国医疗体系改革进入新阶段。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效能和公平性,我们决定在2024年开始全面实施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合理的医疗机构等级体系,实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分级转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减轻大型医院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

2. 原则: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分类施策、因城施策。

三、实施举措1. 制定医疗机构分级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设备设施、人员队伍等指标,制定医疗机构分级标准,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地市级医疗机构、省级医疗机构和国家级医疗机构等五个等级。

2. 完善分级转诊制度:建立健全分级转诊机制,确保患者在合适层次的医疗机构得到必要的诊治,避免资源浪费和交叉推诿。

3. 培养全科医生: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建立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体系,推动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4.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根据各地医疗服务需求和资源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医疗机构设置和布局,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资金,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

5.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6. 建立多元支付方式: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医药分开等,保障患者的就医费用报销和减负。

7. 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健全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四、实施保障1. 优化政策环境:制定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励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一、引言医疗服务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石,而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则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举措。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特制定本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以下目标:1、引导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3、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和满意度。

(二)原则1、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就医需求和权益。

2、科学引导,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分流。

3、协同发展,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

三、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慢性病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

(二)二级医院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疑难病的转诊。

(三)三级医院主要负责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开展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接受下级医院的转诊。

四、基层首诊制度(一)明确基层首诊范围制定常见疾病的基层首诊目录,如普通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稳定期治疗等应首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设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医保支付政策的倾斜,引导居民自愿选择基层首诊。

五、双向转诊制度(一)上转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遇到超出自身诊疗能力的患者时,应及时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

上级医院应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接收转诊患者。

(二)下转机制上级医院对病情稳定、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和后续管理。

分级诊疗制度(二)2024

分级诊疗制度(二)2024

分级诊疗制度(二)引言概述: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合理有效的分级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减轻大医院的压力,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本文将探讨分级诊疗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患者分诊机制、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医疗资源共享、医保支付和信息化建设等五个大方面。

正文:一、患者分诊机制1. 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急需诊疗的患者;2. 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实施初步筛查和诊断,将一部分患者留在基层进行治疗和康复;3. 发挥社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医疗功能,对日常病、普通病、常见病进行治疗,减轻上级医院的负担;4. 引导患者形成主动选择就医的意识,提高就诊效率。

二、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1. 推动医院联盟,将医院分为主治医院和基层医院,建立合理的转诊机制;2. 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通过远程医疗、协同诊疗等方式,加强医院之间的合作;3. 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医院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4.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5. 加强医疗技术支持,推动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建设,提供更便捷的就医方式。

三、医疗资源共享1. 通过医疗联合体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医院的优势,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2. 在区域内建设一批综合性医疗中心,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3.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提高其服务能力;4. 完善转诊制度和医院间的信息共享,方便患者就近就医;5. 鼓励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四、医保支付1. 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从以量论价转向以质控收费;2. 设置合理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分级支付标准,引导患者就医选择;3. 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和使用,提高医保支付的效益和公平性。

五、信息化建设1. 推行电子健康卡,实现医疗数据的互通和共享;2. 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3. 提供网上预约、在线咨询等服务,方便患者就医;4.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保护患者的隐私权;5.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一、前言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我院特订立本《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患良好互动,予以患者最合适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二、等级划分依据医院综合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我院将医院分为三级,具体划分如下:2.1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是我院具有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专科服务水平,医疗设备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

三级医院承当重点疑难病症的诊治,具备较高的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本领。

2.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是我院具备较强的基础医疗服务本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能够供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并开展肯定范围的专科诊疗。

2.3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我院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紧要构成部分,重要承当社区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工作,具有基本的医疗资源供应及转诊服务本领。

三、医院分级诊疗具体要求为了落实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供应适合患者就诊的医疗服务,我院订立如下具体要求:3.1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要配备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和专业设备,承当重点疑难病症的诊治任务。

•三级医院要设有相应的疑难病症诊治专科,建立完善的医患协作机制,供应个性化、综合化的医疗服务。

•三级医院要加强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合作,推动医共体建设,优化患者的转诊和转诊回转服务。

3.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配备较强的基础医疗服务本领和医疗技术水平,供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

•二级医院要设有多个专科门诊,开展相应的专科诊疗服务,供应疑难病症的咨询和转诊服务。

•二级医院要加强与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作,优化患者的就诊路径,鼓舞适度分级就医。

3.3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基层医疗服务的紧要构成部分,要保证基本的医疗资源供应及转诊服务本领。

•一级医院要供应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工作。

•一级医院要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作,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轻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分级诊疗制度如下:一、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和“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理念,强化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职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医保和价格的调节作用,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科学合理、流程简化、行为规范、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分级诊疗的就医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促进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促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三、基本原则(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诊的,原则上转诊到医保定点医院治疗。

(三)同级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原则。

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

各医疗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分级诊疗工作(双向转诊),开通转诊“绿色通道”,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医院诊疗服务体系,提高就医效率和诊疗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科室的诊疗活动,包括门诊、专科门诊、住院、手术等。

第三条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程度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患者进行诊疗分级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第二章分级原则第四条科室诊疗分级原则包括疾病诊断、治疗难度和风险、医疗资源利用等方面。

第五条科室诊疗分级共分为三级,分别为综合诊疗科、专科诊疗科和重点诊疗科。

综合诊疗科: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基本诊疗工作。

专科诊疗科:主要负责本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疗工作。

重点诊疗科:主要负责重症和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诊疗工作。

第三章分级管理措施第六条科室诊疗分级管理措施包括科室设备、人员配置、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等。

第七条科室设备按需配置,综合诊疗科设备以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求为主;专科诊疗科设备以满足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求为主;重点诊疗科设备以满足重症和疑难危重症的救治和诊疗需求为主。

第八条科室人员配置按需合理安排,综合诊疗科可配置基层医生和护士,专科诊疗科应配置专科医生和护士,重点诊疗科应配置高级专家和护士。

第九条科室工作流程按照科室诊疗分级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挂号、候诊、检查、开药、取药、复诊等流程。

第十条科室管理制度应细化科室工作流程,并建立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章患者权益保障第十一条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应保障患者的平等就医权益,确保患者能够便利、及时、安全地获得医疗服务。

第十二条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分级的科室进行诊疗,在保证就医质量的前提下,不得对患者进行歧视或限制。

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使患者了解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提高患者的诊疗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____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医疗模式存在着资源浪费、就医难、就医贵等问题,急需推行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____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有序引导患者就医,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减轻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实施原则1. 科学合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学需要,将就医流程划分为基层诊疗、综合医疗和专科医疗三个层次,遵循科学的就医路径和诊疗规范。

2. 优先选择:患者应首先前往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避免挤占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资源。

3. 强化管理: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培训,提升其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

4. 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患信息共享,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疗。

5. 精细管理:针对慢性病、老年病等长期需求的患者,实行定期随访和疾病管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实施步骤1. 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基层医疗机构是分级诊疗的基础,需要加强其设备和技术力量建设,提高其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具体包括:-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全科医疗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协助推行分级诊疗。

- 建立健全诊室、检验室、影像室等基础设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 强化医生培训,提高其诊断和治疗能力,鼓励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长期执业。

-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区域医疗网络。

2. 就医流程优化为了引导患者就近就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质量,需要对就医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具体包括:- 建立预约挂号制度,减少患者在医院的候诊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 设置初诊门诊,专门处理各类常见病、多发病,避免不必要的转诊。

- 推行电子病历和远程会诊,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意识。

分级诊疗制度(2篇)

分级诊疗制度(2篇)

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是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展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担当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是为确保根本医疗保险制度标准运行,切实减轻城乡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城乡居民依据病情需要,合理、有序地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一项制度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安康学问教育。

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效劳内容、效劳工程、诊疗病种、专科开展状况、双向转诊制度等相关学问,转变居民就医观念,合理引导民众分级诊疗。

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常见病、多发病根本常识和日常生活安康学问,争取心中有数,遇事不慌,选择有度,有序就医。

避开“全省人民上省立,全国人民去协和”的现象。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气的培育,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分级诊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技术力气的强弱,基层医疗技术力气直接打算居民分级诊疗的信念,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效劳力气是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

(1)引进人才。

依据国家规定,每万名居民配备名全科医师,名公共卫生医师。

我市社区医疗效劳中心人员配置严峻缺乏,难以完成居民安康档案,慢性疾病治理等大量社区入户随访工作,这也是社区医疗效劳中心信任度不高的缘由之一。

(2)培育人才。

省市级医院有指导、培育基层卫生人才的义务,要主动承受基层医院人才的进修培训。

要建立基层医院人才与省市医院人才轮转培训机制,缩小基层人才与省市人才的水平差距。

(3)稳定人才队伍。

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基层人才优待待遇政策,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创业基金等方面赐予确定的政策倾斜。

要强化对人才的标准化治理,完善人才流淌约束机制。

防止在合同期内人才单方违约。

(4)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要落实省市医院扶持基层卫生政策,派出的医生必需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力气。

分级诊疗科室工作制度

分级诊疗科室工作制度

分级诊疗科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工作。

二、分级诊疗制度1.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种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将患者合理分流至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2. 分级诊疗分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急慢分治三个环节。

(1)基层首诊: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进行首诊,由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2)双向转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如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诊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

(3)急慢分治:对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转诊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原则进行管理。

三、岗位职责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负责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对需要转诊的患者,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3)对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负责接收和对接,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反馈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

2. 上级医疗机构(1)负责接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患者,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对确诊为急危重症的患者,立即开展救治,并及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反馈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

(3)对慢性病患者,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原则,将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

3. 家庭医生团队(1)负责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和治疗。

(2)对需要转诊的患者,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3)对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负责接收和对接,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反馈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

四、工作流程1. 基层首诊: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例文(4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例文(4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例文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医疗机构内部建立的管理制度,根据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将诊疗进行分级管理。

下面是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一种参考方案:一、建立分级诊疗体系1. 综合门诊: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断和治疗。

2. 专科门诊:负责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3. 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负责对疾病进行复杂病例的会诊和诊治。

二、制定分级诊疗标准1. 综合门诊:适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由全科医生或初级专科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

2. 专科门诊:适用于一般病情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疾病。

由专科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

3. 专科门诊-专家门诊:适用于需要高级专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复杂疾病。

由专家会诊并负责诊断和治疗。

三、分级诊疗流程1. 病人首先到综合门诊就诊,由全科医生或初级专科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2. 如果疾病需要进一步专科治疗,病人会被转诊到专科门诊。

3. 专科门诊的专科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如果需要专家意见或复杂手术,会将病人转诊到专家门诊。

4. 专家门诊的高级专家会会诊并给予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监管和评估1. 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对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和评估,确保各科室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诊疗。

2.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估,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

以上是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一种参考方案,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该制度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医院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科室医生的积极配合。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例文(2)一、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特制定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医院管理要求等进行制定。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各科室的所有医师和患者,以及涉及科室的其他相关人员。

三、术语解释1. 诊疗分级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从而给予不同的医疗服务。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科室诊疗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科室,包括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

第三条科室诊疗分级管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需求,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制定相应的诊疗流程和管理措施。

第四条科室诊疗分级管理的目的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少医疗纠纷。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科室特点和医疗技术水平,制定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第二章分级标准第六条科室诊疗分级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复杂度和患者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第七条科室诊疗分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

第八条初级诊疗适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疾病,具有诊断简单、治疗方法成熟、疗效确切等特点。

第九条中级诊疗适用于疾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

第十条高级诊疗适用于疾病非常复杂、治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专业团队协作的患者。

第三章诊疗流程第十一条初级诊疗的流程包括:患者登记、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和常规治疗。

第十二条中级诊疗的流程包括:患者登记、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综合评估、诊断和治疗。

第十三条高级诊疗的流程包括:患者登记、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综合评估、诊断、治疗和进一步跟进。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科室诊疗分级管理的相关流程和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科室之间的协作,建立科室间转诊和转运的机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科室诊疗分级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做好事故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处理与上报工作。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室诊疗分级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分级诊疗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我国推行了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标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轻患者的就诊负担。

本文将对分级诊疗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分级诊疗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传统的医疗模式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就医难、就医贵等问题。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三级医院就诊,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时间不足、诊疗质量下降。

(2)意义:分级诊疗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为基层医疗机构减负,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

二、分级诊疗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按病种就近、便捷就诊:患者根据病情和需要在就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寻求诊疗服务,不再一味追求三级医院就诊。

(2)优先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分级诊疗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逐步提高其服务能力。

(3)推进医联体建设:医联体是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合作网络,旨在提供患者更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分级诊疗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分级诊疗管理制度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鼓励医疗机构参与分级诊疗管理。

(2)医疗机构的作用: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分级诊疗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3)患者的作用: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就诊机构,充分发挥分级诊疗管理制度的效果。

四、分级诊疗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1)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分级诊疗管理制度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便捷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2)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患者通过分级诊疗管理制度可以更方便地就近就诊,减少了就医的负担和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3)缓解三级医院的压力:通过分级诊疗管理制度,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得以缓解,资源得以合理分配,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和技术上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分级诊疗机构医院管理制度

分级诊疗机构医院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诊疗机构医院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1)设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分级诊疗工作。

(2)成立分级诊疗办公室,负责分级诊疗工作的具体实施。

2. 医疗服务(1)基层首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

(2)双向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病情较重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3)急慢分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管理,上级医疗机构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3. 医疗资源整合(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技术协作与交流。

(3)推广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

4. 医疗保障(1)建立分级诊疗费用保障机制,减轻患者负担。

(2)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分级诊疗服务质量。

(3)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支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5. 医疗质量管理(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2)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

(3)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6. 患者权益保护(1)尊重患者意愿,保障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2)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3)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三、实施与监督1. 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确保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实施。

2. 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分级诊疗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四、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如有未尽事宜,由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本制度旨在加强分级诊疗机构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各级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共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在我市落地生根。

2024年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升医疗效率。

具体而言,我们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化慢性病管理服务。

我们鼓励签约医生为慢性病患者开具长期药品处方,并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用药需求,确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

二、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按照分级诊疗的核心理念,我们将及时调整和完善医保政策,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我们将致力于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的收支预算管理,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结合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的复合型医保支付体系。

特别地,我们将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按人头打包付费模式,以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三、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我们将遵循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制定和调整。

在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基础上,我们将适当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以激励医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我们将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为了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我们将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强费用控制等手段,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向下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同时,我们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向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我们将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建立包括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在内的多种分工协作模式。

我们将鼓励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并允许上级医院出具药物治疗方案后在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

分级诊疗办工作制度_职责

分级诊疗办工作制度_职责

标题: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及职责一、工作原则1. 患者自愿、保证安全原则:患者有权自愿选择医疗机构和诊疗方式,医疗机构应保证患者安全,提供合理、规范的诊疗服务。

2. 分级诊治原则: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实行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3. 专科特色原则:各级医疗机构应发挥专科特色,提供专业、高效的诊疗服务。

4. 资源共享原则: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合作,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5. 连续治疗管理原则:各级医疗机构应做好患者信息的连续记录和共享,确保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得到连续、有效的治疗。

二、转诊条件1. 上转条件: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技术设备限制等病例,需转至上一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2. 下转条件:康复期、病情稳定、诊断明确的病例,可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康复治疗。

三、双向转诊程序1. 符合上转指征的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

2. 上级医疗机构接诊后,对病情稳定且符合下转指征的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四、工作职责1. 医疗机构职责:(1)设立专门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双向转诊工作。

(2)提供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确保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简化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基层医疗机构职责:(1)做好患者首诊,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2)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上转,并与上级医疗机构保持沟通。

(3)接收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的患者,继续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

五、考核与评价1.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2. 考核内容包括:转诊流程、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资源利用、患者满意度等。

3. 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医疗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实。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4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4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科室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科室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的不同,将诊疗行为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有相应的指导和管理要求。

第四条科室负责人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诊疗分级第五条按照诊疗难度和风险的不同,将诊疗行为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

第六条一级诊疗适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和简单病例,治疗方法简单、风险小。

一级诊疗由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负责。

第七条二级诊疗适用于中等难度和风险的病例,治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负责。

二级诊疗由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负责。

第八条三级诊疗适用于复杂和危急的病例,治疗方法复杂、风险较高。

三级诊疗由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负责。

第三章诊疗管理要求第九条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准确判断诊疗分级,并按照相应的管理要求进行诊疗。

第十条一级诊疗医师可以参考一级诊疗规范,进行相应的诊疗行为。

第十一条二级诊疗医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完成相应的诊疗工作。

第十二条三级诊疗医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的专业水平,能够处理复杂的病例。

第十三条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保证诊疗行为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四条医院将定期进行科室诊疗质量评估,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进行评价和培训,提高整体的诊疗水平。

第四章监督与处罚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或损失,将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十六条对于未按照诊疗分级进行诊疗的医务人员,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其他规定的医务人员,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十八条对于患者的投诉或意见反馈,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订时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科室负责人。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2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2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规范和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制定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科室内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三、分级标准:1. 一级诊疗:适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和简单病例,能够在门诊或住院进行规范诊断和治疗。

2. 二级诊疗:适用于复杂病例、特殊疑难病和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需要在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 三级诊疗:适用于重大疑难危重病例和复杂手术,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就诊后,由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疾病特点进行初步评估。

2. 医师根据分级标准判断患者所属的诊疗级别,并解释给患者及家属。

3. 若患者属于一级诊疗,医生会在科室内进行规范治疗和监护。

4. 若患者属于二级诊疗或三级诊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需求,推荐患者转诊到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5. 医生在转诊时将患者的相关病历和资料整理好并告知患者,确保顺利转诊和传递患者的相关信息。

五、责任与承诺:1. 医疗机构负责完善和执行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

2.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尽职尽责,维护患者的权益。

3. 患者要提供真实的病史和疾病情况,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转诊。

六、违规行为处理:1. 对故意误诊、滥用诊疗级别或不按制度进行转诊的医务人员,将进行严肃处理。

2. 对提供虚假病史或拒绝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转诊的患者,将取消相应的待遇。

以上为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范文,具体实施细则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规范科室诊疗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诊疗分级管理第二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需求,科室将患者分为三个级别:(一)一级诊疗:适用于普通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二)二级诊疗:适用于疑难病、罕见病等,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由专科医师负责;(三)三级诊疗: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需要高水平医疗团队进行治疗的患者,由专科医师和多学科合作治疗。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样本(三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样本(三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样本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的科室诊疗管理工作,规范各科室的诊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以便科室诊疗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t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的诊疗工作,包括门诊和住院的诊疗服务。

三、分级管理原则1.根据病情和诊疗难度的不同,将病人分为不同的诊疗级别。

2.科室医师应根据病情和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诊疗级别进行诊疗。

3.科室应根据病人的需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级别的诊疗资源。

4.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评审制度,对科室的诊疗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四、分级标准1.一级病人:一般病情,需要常规的诊疗服务和简单的医学操作。

2.二级病人:病情较为复杂,需要较高水平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来进行诊疗。

3.三级病人:病情非常复杂,需要专家参与的诊疗服务,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等高风险操作。

五、分级管理流程1.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判断病人的诊疗级别。

2.医生将病人的诊疗级别告知护士,并填写诊疗级别的相关文件。

3.护士根据病人的诊疗级别,安排相应的诊疗资源和医疗设备。

4.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按照诊疗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诊疗质量。

5.医生将诊疗结果记录在病人的病历中,并及时向病人和其家属解释诊疗结果。

6.医生和护士应及时反馈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分级管理考核1.医院将定期对各科室的诊疗工作进行考核,包括医疗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2.医院将根据考核结果,对科室的诊疗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

3.医生和护士应接受医院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和服务品质。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以上是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模板范本,供医院参考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样本(二)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医疗技术要求,将医疗诊疗活动分为不同级别的管理制度。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例文(3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例文(3篇)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例文国家分级诊疗制度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____和____中、____、____精神,认真落实____、____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目标任务。

到____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____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双向转诊。

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上下联动。

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诊疗制度
一、分级诊疗的含义
所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

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

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步入良性循环。

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改革,要做到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群众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理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鼓励大医院与区县医院协作联合。

2、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加大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这是分级医疗制度的重中之重。

老百姓小病、大病都愿到大医院来,说到底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不信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尤其重要。

具体措施,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
的办法。

将大医院专家请进来,结成卫生帮扶对象,并长期化。

并将基层卫生人员送到大医院进修、培训,进行短期强化。

3、加大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差距,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费减免等政策,引导病人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这是分级医疗制度的保障。

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老百姓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肯定行不通,可通过价格杠杆,合理引导,确保这一制度的实施。

4、根据疾病分级,属于养老慢性病的病人,不得挤占医院床位。

为此,要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医疗机构和社会养老机构,扩大护理床位和养老床位,改变目前养老挤占医疗资源的现象,释放医疗资源,部分上可缓解医院床位紧张度,减轻病人住院难。

二、就诊范围划分
1、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2、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a)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b)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c)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d)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e)老年护理病人;(f)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g)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3、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
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a)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b)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级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c)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三、分级诊疗的好处
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明显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

四、分级诊疗的转诊程序及要求
1、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2、转诊要求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2)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3)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4)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派出专人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作进一步治疗;
(5)各医疗机构对上转来的患者统一实行“一优先、两免费”暨优先就诊,免收挂号费、诊查费。

五、新农合报销政策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与省、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进一步扩大。

要求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越级诊治未履行转院手续原则上不予报销(急诊除外)。

参保人员从下级医疗机构转向上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费按两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的差计算;从上级医疗机构转向下级医
疗机构不再计收起付费,直接纳入医保报销。

六、基层医疗机构能力
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本单位诊疗范围和诊疗能力,包括本单位重点专科建设情况、专家简介(含上级医院对口帮扶专家)、医院检查项目范围、基本药物配置情况、医院与其余大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情况、本单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与上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结对情况、医务人员参与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全科医师培训、骨干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培训情况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