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经导介入治疗指南-于波院长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合并右心室依赖性冠状动脉循环。 ➢ 肺动脉瓣狭窄伴需外科处理的三尖瓣重度返流。
13
肺动脉瓣狭窄——PBPV
14
肺动脉瓣狭窄——PBPV
15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球囊导管的选择 ➢ 球囊大小:通常选择球囊/瓣环的比值为1.2~
1.4 ➢ 球囊长度:新生儿及小婴儿宜选择长度为
20 mm球囊;儿童和成人可分别选择30mm和 40 mm球囊。对于年龄大于10岁或体重大于30 公斤者也可用Inoue球囊导管。 ➢ 单、双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选择
11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相对适应证 ➢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 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 婴幼儿复杂先心病伴肺动脉瓣狭窄,姑息治疗。 ➢ 部分婴儿重症法洛四联征伴肺动脉瓣狭窄,姑息疗法。 ➢ 肺动脉瓣狭窄经球囊扩张及外科手术后残余压力阶差。 ➢ 室隔完整的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右室发育正常或轻度
5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n 1966年Rashkind和Miller首先将此应用 于临床并收到满意效果;
n 种类: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微型 刀房隔切开术及房间隔球囊成形术。
n 适应证:TGA、肺动脉瓣闭锁、三尖瓣闭 锁等严重缺氧的先心病。造口达到缓解 紫绀及缺氧、争取手术时机的目的。
6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n 80代中期引入我国,在上海、杭州开展,并且 开发了相应器材,但由于方法复杂、并发症高, 未能推广。
n 90年代早期Rashkind法及器材传入我国,相继 在北京、广州、上海开展。
n 90年代中-晚期弹簧栓封堵器应用于临床,治 疗小动脉导管。
n 1997年Amplatz法由戴汝平引进到我国,得以 广泛开展。
n 该术式最常应用于新生儿期,尤其2周以 内婴儿。
n 治疗目的 ➢ 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 ➢ 缓解右房高压,改善右心功能不全及体循
环淤血。 ➢ 缓解左房高压,改善肺循环淤血
7
瓣膜成型术
n 20世纪中期开始介入性瓣膜切开; n Kan应用不易变形的球囊导管进行肺动脉
瓣狭窄的球囊扩张; n 主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 n 近年来开展了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等症状,或者心电图 出现ST段变化。 n 相对适应证 ➢ 重症新生儿主动脉瓣狭窄 ➢ 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21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禁忌证 ➢ 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 ➢ 发育不良型主动脉瓣狭窄 ➢ 纤维肌性或管样主动脉瓣下狭窄 ➢ 主动脉瓣上狭窄
22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与PBPV相比较,PBAV有较多严重并发症, 并且再狭窄的发生率也较高。
n 由于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效果不理想, 并发症高,并未广泛开展。
20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适应证 ➢ 典型主动脉瓣狭窄不伴主动脉严重钙化: ➢ 心输出量正常时经导管检查跨主动脉瓣压差
≥60 mmHg ,无或仅轻度主动脉瓣返流; ➢ 若跨主动脉瓣压差≥50mmHg,同时合并有劳力性呼吸
8
血管成形术
n 肺动静脉狭窄 n 体动脉狭窄 n 主动脉缩窄 n Senning和Mustard术后心内挡板狭窄
9
肺动脉瓣狭窄 介入治疗
10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适应证 ➢ 典型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压差
≥40mmHg; ➢ 青少年及成人患者,跨肺动脉瓣压
差≥30mmHg,同时合并劳力性呼 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 等症状。
发育不良,可先行射频打孔,再进行球囊扩张术。 ➢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左室腔小及左室功能低下,可行
逐步分次球囊扩张术。
12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禁忌证 ➢ 肺动脉瓣下漏斗部狭窄;伴先天性瓣下狭窄;
伴瓣上狭窄。 ➢ 重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 婴儿极重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右室发育不
良或右心衰竭。 ➢ 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或室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
17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并发症防治 ➢ 下腔静脉与髂静脉连接处撕裂 ➢ 肺动脉瓣环撕裂及出血 ➢ 心包压塞 ➢ 三尖瓣重度返流 ➢ 血管并发症 ➢ 心律失常
18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 成形术
19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1984年,Lababide等首先报告应用经皮 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成功地治疗先天 性主动脉瓣狭窄。
16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疗效评价:术后肺动脉与右室(漏斗部) 之 间跨瓣压差≤25mmHg,右室造影示肺动脉 瓣狭窄已解除,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 术效果良好。
n 肺动脉瓣扩张是一个安全的手术,扩张 后RVOT狭窄解除,随时间压力阶差进 一步下降,与外科疗效相似,目前已
成为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并发症及处理 ➢ 死亡:总死亡率4% ➢ 主动脉瓣返流 ➢ 局部血管并发症 ➢ 左心室及升主动脉穿孔 ➢ 二尖瓣损伤 ➢ 栓塞 ➢ 心律失常
24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25
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
n 自1971年Porstmann首次报告经介入治疗封堵 动脉导管未闭取得成功。
n 球囊导管的选择 ➢ 球囊大小:选用球囊直径略小或等于瓣环直径,
通常选择球/瓣比值为(0.8-1.0):1或更小。 ➢ 球囊长度:目前除应用通用的3cm长的球囊外,
还推荐应用4~6cm长的球囊。 ➢ 单、双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选择:单一球囊难以
达到足够的球囊/瓣环比值者,可选用双球囊 瓣膜成形术;
23
2
先心病介入性治疗技术种类
n 扩张术类 ➢ 房间隔造口术 ➢ 瓣膜成形术 ➢ 血管成形术
3
先心病介入性治疗技术种类
n 封堵术类 ➢ 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 ➢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 ➢ 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 ➢ 冠状动脉瘘(CAF)堵闭术 ➢ 复杂紫绀型先心伴侧支血管封堵术
4来自百度文库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 指南及专家共识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 于波
1
概述
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7%~0.8%,我国每 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 外科 救治达3~4万,内科介入治疗达2~3万。 为规范先心病介入治疗,2004年制定了先 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不久前 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组织起草了常见先天 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家共识。
13
肺动脉瓣狭窄——PBPV
14
肺动脉瓣狭窄——PBPV
15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球囊导管的选择 ➢ 球囊大小:通常选择球囊/瓣环的比值为1.2~
1.4 ➢ 球囊长度:新生儿及小婴儿宜选择长度为
20 mm球囊;儿童和成人可分别选择30mm和 40 mm球囊。对于年龄大于10岁或体重大于30 公斤者也可用Inoue球囊导管。 ➢ 单、双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选择
11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相对适应证 ➢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 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 婴幼儿复杂先心病伴肺动脉瓣狭窄,姑息治疗。 ➢ 部分婴儿重症法洛四联征伴肺动脉瓣狭窄,姑息疗法。 ➢ 肺动脉瓣狭窄经球囊扩张及外科手术后残余压力阶差。 ➢ 室隔完整的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右室发育正常或轻度
5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n 1966年Rashkind和Miller首先将此应用 于临床并收到满意效果;
n 种类: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微型 刀房隔切开术及房间隔球囊成形术。
n 适应证:TGA、肺动脉瓣闭锁、三尖瓣闭 锁等严重缺氧的先心病。造口达到缓解 紫绀及缺氧、争取手术时机的目的。
6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n 80代中期引入我国,在上海、杭州开展,并且 开发了相应器材,但由于方法复杂、并发症高, 未能推广。
n 90年代早期Rashkind法及器材传入我国,相继 在北京、广州、上海开展。
n 90年代中-晚期弹簧栓封堵器应用于临床,治 疗小动脉导管。
n 1997年Amplatz法由戴汝平引进到我国,得以 广泛开展。
n 该术式最常应用于新生儿期,尤其2周以 内婴儿。
n 治疗目的 ➢ 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 ➢ 缓解右房高压,改善右心功能不全及体循
环淤血。 ➢ 缓解左房高压,改善肺循环淤血
7
瓣膜成型术
n 20世纪中期开始介入性瓣膜切开; n Kan应用不易变形的球囊导管进行肺动脉
瓣狭窄的球囊扩张; n 主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 n 近年来开展了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等症状,或者心电图 出现ST段变化。 n 相对适应证 ➢ 重症新生儿主动脉瓣狭窄 ➢ 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21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禁忌证 ➢ 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 ➢ 发育不良型主动脉瓣狭窄 ➢ 纤维肌性或管样主动脉瓣下狭窄 ➢ 主动脉瓣上狭窄
22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与PBPV相比较,PBAV有较多严重并发症, 并且再狭窄的发生率也较高。
n 由于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效果不理想, 并发症高,并未广泛开展。
20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适应证 ➢ 典型主动脉瓣狭窄不伴主动脉严重钙化: ➢ 心输出量正常时经导管检查跨主动脉瓣压差
≥60 mmHg ,无或仅轻度主动脉瓣返流; ➢ 若跨主动脉瓣压差≥50mmHg,同时合并有劳力性呼吸
8
血管成形术
n 肺动静脉狭窄 n 体动脉狭窄 n 主动脉缩窄 n Senning和Mustard术后心内挡板狭窄
9
肺动脉瓣狭窄 介入治疗
10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适应证 ➢ 典型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压差
≥40mmHg; ➢ 青少年及成人患者,跨肺动脉瓣压
差≥30mmHg,同时合并劳力性呼 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 等症状。
发育不良,可先行射频打孔,再进行球囊扩张术。 ➢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左室腔小及左室功能低下,可行
逐步分次球囊扩张术。
12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禁忌证 ➢ 肺动脉瓣下漏斗部狭窄;伴先天性瓣下狭窄;
伴瓣上狭窄。 ➢ 重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 婴儿极重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右室发育不
良或右心衰竭。 ➢ 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或室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
17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并发症防治 ➢ 下腔静脉与髂静脉连接处撕裂 ➢ 肺动脉瓣环撕裂及出血 ➢ 心包压塞 ➢ 三尖瓣重度返流 ➢ 血管并发症 ➢ 心律失常
18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 成形术
19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1984年,Lababide等首先报告应用经皮 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成功地治疗先天 性主动脉瓣狭窄。
16
肺动脉瓣狭窄——PBPV
n 疗效评价:术后肺动脉与右室(漏斗部) 之 间跨瓣压差≤25mmHg,右室造影示肺动脉 瓣狭窄已解除,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 术效果良好。
n 肺动脉瓣扩张是一个安全的手术,扩张 后RVOT狭窄解除,随时间压力阶差进 一步下降,与外科疗效相似,目前已
成为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n 并发症及处理 ➢ 死亡:总死亡率4% ➢ 主动脉瓣返流 ➢ 局部血管并发症 ➢ 左心室及升主动脉穿孔 ➢ 二尖瓣损伤 ➢ 栓塞 ➢ 心律失常
24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25
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
n 自1971年Porstmann首次报告经介入治疗封堵 动脉导管未闭取得成功。
n 球囊导管的选择 ➢ 球囊大小:选用球囊直径略小或等于瓣环直径,
通常选择球/瓣比值为(0.8-1.0):1或更小。 ➢ 球囊长度:目前除应用通用的3cm长的球囊外,
还推荐应用4~6cm长的球囊。 ➢ 单、双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选择:单一球囊难以
达到足够的球囊/瓣环比值者,可选用双球囊 瓣膜成形术;
23
2
先心病介入性治疗技术种类
n 扩张术类 ➢ 房间隔造口术 ➢ 瓣膜成形术 ➢ 血管成形术
3
先心病介入性治疗技术种类
n 封堵术类 ➢ 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 ➢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 ➢ 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 ➢ 冠状动脉瘘(CAF)堵闭术 ➢ 复杂紫绀型先心伴侧支血管封堵术
4来自百度文库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 指南及专家共识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 于波
1
概述
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7%~0.8%,我国每 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 外科 救治达3~4万,内科介入治疗达2~3万。 为规范先心病介入治疗,2004年制定了先 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不久前 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组织起草了常见先天 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