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1.掌握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识记:雅尔塔会议内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美国的意图;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英国与法国衰落的表现;战后苏联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东欧和亚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理解: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国家实力对比的巨大差异,明确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分析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必然性,从整体上把握两极格局的形成。
从中认识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关系格局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
3、运用:通过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形成的讲述,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当前世界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综合比较:综合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雅尔塔体系建立的背景的分析,探究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论从史出: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和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外交的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既是维护世界和平、民主的国际格局,同时也渗透着大国强权的意识。
2、为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全面加强联系与合作;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3、认识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强大。
难点: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内容:即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弱、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与旧人教相比,第二子目新增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第三子目新增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增的内容不是太多,教师讲解时适当关注就可。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1课美苏争锋[学习目标]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2.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判断正误(1)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答案√(2)“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答案×解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 )答案×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问题思考1.下列漫画旨在说明什么问题?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答案反映了美国马歇尔计划打着援助西欧旗号行控制欧洲之实。
2.“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恐怖活动的威胁……而美国必须给予援助。
”这里的“援助”指什么?答案援助指杜鲁门主义。
易错提醒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深化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高中历史《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对立的格局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这一课。
二、教学过程(一)概念解析:世界政治格局: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个结构是由主要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构成;政治力量在较量中呈现相互制约的稳定性;格局会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改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近代:维也纳体系(1815-19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 世纪20 年代-二战前)二战后:雅尔塔体系(1945-1991)(两级对峙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加强【高考解读】题型——选择题为主考点——两极格局发展脉络及其影响下的世界与中国;【复习策略】(1)关注主干知识,如从两极格局的建立到解体,结合美苏力量的消长与政策的调整以及对世界的影响;(2)关注历史概念,如“冷战”、“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等;(3)关注新史观,以文明史观认识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矛盾和冲突,以全球史观认识国与国关系的演变。
二、“冷战”兴起的背景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 年于雅尔塔)请回答:斯大林的话反映出两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回答:⑴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国际力量对比情况?⑵“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巨大的北美野牛” “巨大的俄国熊” 分别有何具体势力体现?材料三“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1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必修1(课标地区适用)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1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必修1(课标地区适用)【考纲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下的“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情分析】本课重点讲的是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知识点较多,有些还不容易理解。
从基本的史实和基本的概念入手,以点带面,全面理解两极对峙时代的国际关系脉搏,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和平的影响。
应该充分利用地图,从地缘的角度来分析两极格局的成因。
应该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关心世界大事的责任感。
本课是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最富时代感、现实感,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知识梳理】一、“冷战”的兴起1. 原因(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的基础。
(2)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的全球战略;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首要利益,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两国在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4)美苏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2. 表现(1)政治对抗①提出: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和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②实质:美国发动“杜鲁门主义”的目的在于遏制苏联扩张势力和共产主义蔓延,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进而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③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的正式开始。
(2)经济对抗①“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欧的“”即“马歇尔计划”。
②“经互会”:苏联和东欧国家在1949年成立了,简称“经互会”。
(3)军事对抗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对抗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署了《》,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高中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课前探究1. 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北约和华约的沿革;朝鲜内战爆发的情况等等。
2.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尝试归纳总结出“冷战”的背景,分别找出美苏两极对抗的有关史实。
3. 结合当今国际热点,如美国攻打伊拉克、北约东扩等,联系本课所学的内容,讨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后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等问题。
(二)导入设计1. 情境营造在教学软件中放映美苏的核武器,展示其数量,从而引起学生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进行军事竞赛中对世界构成的威胁的认识。
2. 教学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对立的格局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这一课。
(三)教学结构1. “冷战”兴起的背景2. “冷战”的具体表现3. “冷战”的影响(四)师生互动思考:怎样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是如何兴起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材料,同时,结合学生课前查找到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数据,回答问题:美苏双方的关系为什么会恶化?双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它们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根本对立?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归纳:美苏战时合作基础的丧失,致使双方关系恶化;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以致图谋称霸全球;苏联是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政治大国,因而它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是根本对立的。
因此,战后美苏两国由盟友变成敌人(教师边总结边在屏幕上打出板书设计)。
在战后初期美苏力量对比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因此美国比苏联具有更强烈的争霸意识,所以美国最先发出“冷战”信号,推出“杜鲁门主义”。
2024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
2024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第一章:冷战的起源与美苏争霸1.1 教学目标1.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其起源。
2. 掌握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的实力对比及矛盾冲突。
3. 理解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1.2 教学内容1. 冷战的定义与背景2. 美苏争霸的阶段及关键事件3. 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1.3 教学活动1. 通过历史影片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冷战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美苏争霸的关键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3. 分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如北约与华约的成立等。
第二章: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2.1 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2. 了解冷战期间的重要国际组织及作用。
3. 理解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2. 重要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 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2.3 教学活动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2. 组织学生讨论冷战期间重要国际组织的作用。
3. 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如冷战时期的贸易战、文化渗透等。
第三章:冷战与中国3.1 教学目标1. 了解冷战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2. 掌握中国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
3. 理解冷战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 冷战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2. 中国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3. 冷战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3 教学活动1. 通过历史文献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2.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
3. 分析冷战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如改革开放的背景等。
第四章:冷战结束与新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4.1 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结束的标志及意义。
2. 了解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3. 理解新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1)
第2课冷战的开始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了“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提出“杜鲁门主义”②实施“马歇尔计划”③成立北约组织④建立华沙条约组织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这表明()①美国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②遏制苏联③以意识形态的对立掩盖其强权政治④美国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是()①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②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③控制西欧各国④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为了对付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先后成立了情报局、经互会、华约。
下列国家不是经互会成员国的有()①南斯拉夫②民主德国③蒙古④中国A. ①②B.②③C. ①④D.②④5、下列有关北约的表述错误的是()①1949年4月成立②使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③是美国组织的最大的经济同盟④是美国冷战的主要支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6、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的崛起③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条件是()A.手中拥有核武器 B.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C.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 D.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8、下列关于德国分裂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柏林危机”的发生②联邦德国的建立③美英占领区合并④西方占领区货币改革⑤民主德国成立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② C.③④①②⑤ D. ④③①⑤②9、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①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③华约的成立④北约的成立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10、在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搞得十分紧张。
高中历史课题44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
课题44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爆发的背景:(1)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2)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矛盾。
(3)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
苏联予以反击。
3.冷战爆发的表现: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爆发的标志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地缘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德国分裂4.两极格局的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美苏将战略重点放在欧洲的原因1.欧洲经济发达,控制了欧洲,就有了争霸的经济基础。
2.政治上,欧洲是两个超级大国最大的利益所在,西欧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东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谁控制了欧洲,谁就控制了众多盟国,具备了抗衡对方的实力。
3.地缘上,欧洲是两种意识形态对抗的交汇点,必然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相争的前沿和重点。
1.唯物史观:美苏由战时同盟到战后敌对冷战,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分歧。
这说明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
2.历史解释:理解两极格局的不对称和不完全。
高中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1)》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二
战 结 束
课
B 、走向冷战 对抗
知
政治上:杜鲁门 主义
“情 报 局 ”的 建 立
经济上:马歇尔 计划 影 经互会
军事上:北约建立 响
华约的
识
建立
代理人战争:朝
结
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当堂巩固 1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
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
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
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 A 项与题干意思无关, D 项只看
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当堂巩固 3 1949 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 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 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 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 .成立经互会 C .成立华约组织 D .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苏联克里姆林
颗 原子弹。
宫
启示一:综 合 国 力 是 影 响 国 际 地 位 的 决 定 因 素
越南战争: 1961 年— 1975 年
投下 800 万吨炸药,造成 越南 160 多万人死亡和整个 印度支那 1000 多万难民流 离失所;
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 达 12 年, 5.6 万余人丧生 , 30 多万人受伤,耗资 4000 多亿美元。
一 、 不 可 避 免 的 对 峙 ——冷 战 兴 起 的 背1景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 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
( 1 )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将苏联视为称 霸障碍。 ( 2 )苏联极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讲义新人教版选修3
第 1 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要点难点1.理解雅尔塔系统的特色及影响。
(难点)认识美苏冷战场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2.理解战后力量对照的变化。
(难点)一、雅尔塔系统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联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战后安排等问题完成了协议。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成功。
2.内容(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据管束。
(2)苏联据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也交给苏联。
(3)创立保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界限也做出相应的规定。
3.本质:按美苏意志区分权力范围。
4.标记:以保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代替。
5.议论(1)踊跃性:有益于保护战后代界和平次序、消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
(2) 悲观性:该系统成立在美苏两国区分权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显然的大国强权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供给了条件。
思想点拨1.雅尔塔系统标记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代替,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场面开始。
2.雅尔塔系统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战后美苏两方不相上下,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迸发。
易混易错雅尔塔系统表现出不一样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共同保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应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盼望,拥有必定的进步性;但其成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拥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二、美国的强盛与西欧的衰败1.美国的政治野心(1)表现①罗斯福: 1943 年 4 月,罗斯福授意别人发布文章,提出要成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切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次序。
②杜鲁门: 1945 年 12 月,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宣称美国有必需来领导世界。
(2)基础①经济上:逐渐确定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系统。
②军事上:成为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盛的海军和空军,还领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
高中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24 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内容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重要概念,了解美苏“冷战”的概况,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及影响,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培养快速阅读、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营造阅读、思考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历史图片、影视资料以及历史史料的展示,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两极格局,理解美苏“冷战”一方面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客观上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整体发展。
理解美苏两极格局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从而增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引导学生认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从根本上反映的是美苏两个大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分歧。
让学生认识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开始,两极格局的框架就已经奠定,直到华约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才最终形成。
教学重点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教师通过提供一系列史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教学难点: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美苏“冷战”的影响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全面评价。
学生既要看到“冷战”带来了全球局势的紧张,也要看到两极格局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带来了长期的相对安宁,并促进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一张美苏对峙的漫画图片导入美苏关系由盟友到对手的变化,引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锋的世界格局。
高中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两极格局的形成》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4-1 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⑴成立联合国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6. 瓦解: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
高中历史 8.23《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大象版必修1
高中历史 8.23《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大象版必修1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的基本过程。
2、认识美苏之间的“冷战”的表现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3、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名词解释:国际格局,实际上就是一定时期内,在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是国与国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
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二战片断和关于二战的简单介绍,(老师提供情景,营造气氛)二: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老师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导言部分和多媒体资料——学习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和两极格局的含义。
(老师给出学习资料和学习目的)(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那这个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么战后决定国际格局的是_____和______两大力量因素。
而且在他们周围都有一些同盟者,于是形成了______和_______两极的格局。
(学生阅读,思考,作答)(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正文部分和多媒体资料,学习两极格局影响下的国际关系——(本课重点)(1)两极之间的关系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2)什么冷战?为什么美、苏之间会采取冷战的的方式?(3)冷战的形成过程是如何?一些政策的出台和组织的成立(连线)铁幕演说1946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1949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援助欧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7冷战升级,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杜鲁门主义 1 9 4 8 冷战的信号美苏如何对抗具体的事件有哪些(4)冷战的实施影响①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一些国家的分裂——表现有②进行军备竞赛,世界长期不安——表现有③两国互有优势,势均力敌,暂时的稳定与和平。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精讲.doc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二. 重点、难点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难点:对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三. 课堂教学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本章的引言部分可概括为四条基本线索:①国际关系:突出特征表现为美苏两国由于战后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而成为世界两强,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日益加深。
②资本主义阵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社会相对稳定的局面。
③社会主义阵营:欧亚广大地区出现一系列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
④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出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本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中心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
这里所谓的“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两极”显而易见指的就是美苏两国。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 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政治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
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经济上:头号经济大国第一,在战后的经济恢复中,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必须依赖美国的设备和工业品。
第二,美国还有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第三,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确认了“两个挂钩”的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第四,成立了“关贸总协定”。
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关税,扩大自己的出口,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英法实力衰落了,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是苏联。
高中历史_7.29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_岳麓版高一必修1
学案29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苏联看做其主要障碍。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夸大对方对本国的威胁,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2.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3.发展(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联和东欧各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深化探究]探究点1 “冷战”兴起的原因材料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1946年)思考依据材料探究思考,“冷战”兴起的因素有哪些?答案战后双方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缺乏合作的基础,互不信任,片面夸大对方给予自身的威胁。
探究点2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材料一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领导不利,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易混易错]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
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欧洲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及控制西欧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
生命似乎已经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
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柏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英]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材料二我无需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得若干协议。
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设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1)问,既要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又要结合材料理解恶劣气候
的影响;第(2)问,要注意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时代背景和西欧社会面
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1947年冬季的恶劣气候使民众生活进一步恶化,人们的心理受到冲击。
(2)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的联合与结盟;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恢复;有利于遏制社会主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曾作为英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所著的《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一书中对《凡尔赛和约》作过这样的评价:“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
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列宁说,凯恩斯的结论“比任何共产党人革命家的结论更有说服力,更能引人注目,令人深思”。
材料二雅尔塔会议首先就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进行讨论。
在这个问题上,美英苏三国为了消除对欧洲的威胁,要求彻底根除法西斯,防止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材料三三国首脑达成了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的协议,还决定在德国被占领后,成立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
——以上材料均摘自颜声毅《现代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在处置战败国方面的不同点及原因。
(2)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1)问,结合巴黎和会与雅尔塔会议对德国的处置办法进行对比分析,注意要回答最大的不同点;其原因主要应从借鉴历史教训的角度入手分析。
第(2)问分别回答两种体系的性质即可,注意凡尔赛体系是一种非正义的体系,而雅尔塔体系兼有正义与非正义双重性质。
不同:凡尔赛体系对战败的德国充满了掠夺性,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的德国采取根除法西斯、军国主义等民主化改革,并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进行临时管制。
原因:盟国吸取了凡尔赛体系使德国民族复仇主义情结严重,进而法西斯上台发动大战的教训,以消除德国对欧洲的威胁。
(2)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体系,而雅尔塔体系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政治等多重性质。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6年5月3日,德国境内美国军政府的长官卢修斯·D.克莱将军通知柏林盟国管制委员会里他的俄国同事说:除业已商定的“先期赔偿”外,美国占领区内德国剩余的主要设备将停止递交,直到俄国人同意把德国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管理,并且同意对俄国占领区内业已拿去的赔偿制定一份清单后,再行恢复。
这是美国人第一次带头反对俄国人的要求。
克莱的行动在俄国报纸上引起了喧噪的激烈抗议,美国政策第一次遭到俄国宣传机器的大声抨击。
1946年7月13日,美国国会最后批准给予英国一笔三十七亿五千万美元贷款的决议,且不提这笔贷款对英国的重大的经济意义,它和随之而来的辩论的重要性在于它确保了英美在战
后世界上的政治团结。
它还把美国人回复正常的那个宏大的美梦展延到无限期的未来,大概要到俄国人同意改恶从善的时候。
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里的这些发展,还带来了俄国、美国和英国宣传和舆论方面的变化。
像通常那样,舆论的变化部分地是国际事态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促成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变化。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关系的变化对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
(1)问根据材料“除业已商定的‘先期赔偿’外……再行恢复”表明美苏在德国战后赔偿问题上发生了矛盾;根据材料“英美在战后世界上的政治团结”“把美国人回复正常的那个宏大的美梦展延到无限期的未来,大概要到俄国人同意改恶从善的时候”表明,美国意图称霸世界,视苏联为重要障碍,联合英国对抗苏联;“俄国、美国和英国宣传和舆论方面的变化……又促成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变化”表明,舆论宣传促进了美苏关系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是美苏关系对立的重要原因。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美苏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时同盟基础丧失,最终同盟关系走向破裂,并且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对立。
同时,美国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导者。
主要原因:美苏在赔偿问题上发生矛盾;美英政治团结对苏联形成威胁;舆论导向的影响;意识形态的矛盾。
(2)影响:战时的美、英、苏同盟关系宣告解体,导致了以美苏为核心的冷战的出现;确立了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
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的。
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然而广大非洲国家既未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也没有抵制洛杉矶奥运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现“世界蓝图”的。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1984年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原因。
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与苏联冷战;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成立北约,遏制
苏联。
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格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原因:中美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中国走向世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
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
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多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等关键信息来概括观点;第二
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两国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角度分析原因。
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多年的相对缓和状态”“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美苏势均力敌以及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等角度概括作答。
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
分析: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于苏联的扩张。
(2)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
因素:经济全球化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国际多极化新力量遏制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