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库门建筑
上海石库门5分钟讲解
上海石库门5分钟讲解
上海的石库门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石库门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是由当时的外国侨民和富裕商人所兴建的。
石库门的建筑特点是门前有一块方形的石头,这是为了方便行人和车辆进出而设计的。
石库门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主要表现在它的门、窗、梁、柱等方面。
它的门窗比较小,窗户板木雕精美,外墙面一般采用灰黑色的石头砌成,给人一种古朴、神秘的感觉。
同时,石库门的内部结构也很有特点,它的二楼一般是布置成客厅、书房或卧室,地下室则是储藏厨房。
石库门的发展历程与上海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也记录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变迁。
现在,上海的石库门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它们仍然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目的地之一。
- 1 -。
高桥镇石库门建筑样式
高桥镇石库门建筑样式高桥镇石库门建筑样式一、石库门门头石库门门头是石库门住宅最有特色的部分,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近代高桥镇上数量较大、普及面较广的居住建筑的显著符号。
石库门门头由木门、门框、门套和门楣及门环等组成。
木门采用5——8厘米厚的实木制作,对开双门,门宽为1.4米左右,门高约2.8米,用木摇梗启闭,门面均漆黑色,门上有一对铜环或铁环。
早起石库门门框用苏南及宁波一带运来的石料,后期石库门门框改用水泥或汰石子。
门套有水泥砌筑的、西式半圆壁柱和砖砌壁柱。
有的石库门不做门套,仅在门框处上方两侧和上方中央做些砖砌,使石库门显得简练典雅。
门楣是石库门门头装饰重点,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采用半圆形或三角形山花图案装饰,后来逐渐改为长方形的门框。
石库门门头是石库门住宅最有特征的符号,它印刻着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我们必须要保护好镇区域内的这些石库门住宅建筑又要提高他的品味。
二、客堂推开石库门漆黑大门,穿过天井迎面而来即是客堂。
客堂是江南民居的厅堂演变过来的,在今日浦东周边的高桥古镇还可以看到厅堂的原貌。
走进落地长窗,见方正的厅堂屏门前,摆着八仙桌和“太师椅”,两侧摆着茶几和椅子。
这样的摆设显然是接待宾客的地方。
而石库门客堂在建筑面积和陈设上较为精简一些。
客堂一般建筑面积在15——20平方米左右,侧门连着厢房,后门连着楼梯间,是整幢房屋交通的“枢纽”。
大户人家的客堂是几代人聚会、就餐和会客的公共空间,长辈将这里当“客堂”教诲子女。
信仰佛教的人家,客堂的供桌上还供奉着菩萨和贡品,有的在屏门墙上挂着关公神像,小户人家只是摆设八仙桌,主要功能是“穿堂”。
有学问的人家客堂是展示主人才华的地方,在客堂的墙上可以欣赏到主人亲笔的水墨画好书法作品。
三、厢房厢房乃是客堂和前楼的左右两侧部位称厢房;有前厢房、厢房、后厢房。
厢房的称呼源自我国古代的古宅建筑,早在元代王实甫文学作品《西厢记》中,描写已过崔相国女儿崔莺莺夜奔西厢房探望张生的爱情故事里面,就出现厢房名字。
石库门-专业文档
石库门石库门是一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上海。
这种建筑风格结合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和欧洲联排式住宅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石库门建筑通常由石头和砖砌成,外观宏伟,内部空间宽敞,居住环境舒适。
一、历史背景石库门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上海。
当时,随着上海的开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一种新的住宅形式应运而生。
这种住宅形式借鉴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和欧洲联排式住宅的特点,采用了石头和砖砌成的外墙,因此得名“石库门”。
二、建筑特点1.外观风格石库门建筑的外观风格独特,通常由石头和砖砌成。
外墙立面通常采用对称布局,门窗等细节部分通常雕刻精美的图案或装饰。
屋顶上常常设有老虎窗或烟囱。
整个建筑风格显得庄重、大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内部布局石库门建筑的内部布局通常为前后两排房屋,每排房屋之间设有过道。
前排房屋通常为会客室、餐厅等公共区域,后排房屋则为主人卧室、书房等私人区域。
在房屋内部,装饰精美,陈设考究。
此外,石库门建筑还常常配备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设施。
3.居住环境石库门建筑的居住环境舒适。
由于其宽敞的空间和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使得居住者能够享受到舒适的居住体验。
此外,石库门建筑还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和私密性,使得居住者的生活更加安静和隐蔽。
三、文化内涵石库门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代表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石库门建筑,人们可以了解到上海近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此外,石库门建筑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保护与传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更新的加速,许多石库门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石库门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工作。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承和弘扬石库门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如建设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来展示和宣传石库门建筑的文化价值。
石库门建筑消防安全与防范
05
案例分析
典型火灾事故案例介绍
2010年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火灾
该火灾事故发生在上海一栋石库门建筑内,由于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造成多 人伤亡。
2013年上海田子坊火灾
田子坊内一栋石库门建筑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案例中的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电气线路定期检查
对于石库门建筑,应定期检查 电气线路,确保无老化、破损 等现象,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
消防设施配备
石库门建筑应按规定配备消防 设施,如灭火器、喷淋系统等 ,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严禁私拉乱接线路
禁止在石库门建筑内私拉乱接 电线,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遵循 安全规范。
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居民应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不乱丢烟蒂、不私拉乱接电线等,从源头 上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石库门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积极参与相关公益活动 ,共同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安全家园贡献力量。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紧急救援
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及时寻求专业消防部门的紧急救援,以确保人员 安全和有效控制火势。
安全疏散与逃生
安全疏散路线
在石库门建筑内规划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 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人 员。
逃生知识培训
对石库门建筑内的居民或使用者进行逃生知识培训 ,提高他们在火灾中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紧急疏散演练
缺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许多石库门建筑未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 控制火势。
消防设施陈旧
石库门的介绍
石库门的介绍1. 什么是石库门?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一种建筑风格,也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石库门建筑是指上海旧时期的一种石头建筑,它以砖木结构为基础,外墙用石块进行装饰,门楼上方通常有一块石匾,门前有一个小院子。
2. 石库门的历史背景石库门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上海,当时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各国移民纷纷来到这里谋生。
这些移民中,大多数是来自欧美的外籍人士,他们在上海定居并建立了自己的住宅。
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他们采用了独特的石库门建筑风格。
3. 石库门的特点石库门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了传统的砖木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很好地抵御地震和火灾的风险。
•石块装饰:石库门建筑的外墙采用了石块进行装饰,这些石块通常是由上海周边的苏州、松江等地的石匠制作而成,具有精细的雕刻和装饰。
•石匾:石库门建筑的门楼上方通常镶嵌有一块石匾,上面刻有家族的名字或者寓意吉祥的词语,石匾是石库门建筑的标志之一。
•小院子:石库门建筑的门前通常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植着一些花草树木,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4. 石库门的保护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许多石库门建筑不可避免地面临拆除和改建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传承石库门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政策:上海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保护石库门建筑,并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税收优惠。
•文化遗产保护:石库门建筑被列为上海市的文化遗产,享受国家级和市级的保护。
•整体保护:上海市政府对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历史价值的石库门建筑进行整体保护,修缮和加固建筑结构,保持其原有的风貌。
•创意利用:一些石库门建筑被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家工作室等,充分发挥其空间和历史文化资源。
•公众参与:上海市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组织相关的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文化节庆。
5. 石库门的现状和展望目前,上海市保留下来的石库门建筑主要分布在徐汇、长宁、静安等区域。
国际建筑师协会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评价
国际建筑师协会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评价上海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国际建筑师协会所关注和评价的对象。
国际建筑师协会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建筑师协会认为上海石库门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上海石库门建筑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见证,它承载了上海百年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上海城市形态和建筑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建筑师协会认为,保护和传承上海石库门建筑是保护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举措。
国际建筑师协会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海石库门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建筑形式简洁、线条流畅,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性,同时兼顾了美观和实用性。
国际建筑师协会认为,上海石库门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气候和人文因素,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国际建筑师协会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材料运用和施工工艺给予了赞赏。
上海石库门建筑主要采用砖木结构,石库门的门框和门洞是用花岗岩、青石等材料精心打造而成。
这种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适应上海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国际建筑师协会认为,上海石库门建筑的施工工艺非常讲究,工匠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普通的材料打造成了精美的建筑,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工艺精神。
国际建筑师协会呼吁保护和传承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上海石库门建筑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困境。
国际建筑师协会认为,保护上海石库门建筑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也是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保护。
他们建议采取措施,加强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同时加强对石库门建筑的宣传和研究,提高社会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国际建筑师协会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上海石库门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建筑风格和设计技艺独特,材料运用和施工工艺精湛。
同时,他们也呼吁加强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以保护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
石库门的介绍
石库门的介绍
石库门是上海独有的一种建筑风格,也是上海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是上海民国时期流行的一种建筑形式,以中国传统的石架木楞方式建成,结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色,独具时代特征。
石库门的名字由来自它独特的建造方式,即利用花岗岩或石材砌筑墙体,并配以木制的门窗、楼梯、栏杆等元素。
石库门多为五层或六层的砖木结构,顶楼常设有小楼房,用于晾晒衣物和观景。
建筑外墙多采用白色,相对简洁而典雅。
石库门的标志性特征是其木制门窗,常见的是红色或深蓝色的窗框和大理石窗框外观。
融合了中西方风格的门窗设计,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现代化理念,形成了独特的上海风格。
内部空间方面,石库门有明显的中西合璧的特点。
宽敞的客厅和餐厅呈现出欧式风格,而中式的庭院和花园则给人以亲切和静谧的感觉。
结构复杂的木质楼梯和梯台则增添了整个空间的艺术氛围。
木制的天花板和地板更是给整个空间带来了温暖和质朴的感觉。
石库门不仅是上海的一种地方特色,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见证。
它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和变迁,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石库门成为了一种珍贵的城市资源,许多石库门被保护起来,并转变为精品民宿、商业空间或文化遗产。
走进石库门,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上海的历史与文化的魅力。
上海石库门5分钟讲解
上海石库门5分钟讲解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石库门是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
石库门是上海独有的住宅类型,也是上海老街区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
那么,什么是石库门?石库门的历史和特点是什么?今天,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石库门。
石库门,顾名思义,就是由石砖建造的门。
石库门最初源于清朝末年,当时上海的商人在建造居住区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木材,只能采用石头建造建筑。
这些用石头建造的房子,门就被称为石库门。
后来,石库门的建造逐渐成为了一种上海特有的住宅类型。
石库门的特点首先在于外观。
石库门外墙多采用灰白色的墙面和鲜艳的门框,使建筑物更加的绚丽多彩。
硬朗的石质结合了流线型的门窗设计,营造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氛围。
其次,在石库门的内部设计中,多采用对称布置,空间利用率高,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到舒适自在。
石库门还有一些独特的设计,例如“天井”,“弄堂”,以及“月门”。
天井原本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园林形式,石库门的出现,将天井应用到建筑中,使之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设计元素。
弄堂是石库门的另一种独特设计,是由多户人家共同使用的通道,石库门背后的弄堂是上海老街区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月门则是独特的建筑设计,是一个独立于石库门之外的门,用于进出商家、仆人和临时工人,通常月门上的门框是用红色粉刷的,这也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中独树一帜。
石库门虽然历经百年,但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
在上海老城区,几乎每一条街道都可以看到石库门的身影,它们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
石库门的建筑特点和设计元素,也是许多建筑师所喜爱的对象,甚至在一些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可以看到石库门风格的影子。
总的来说,石库门作为上海独有的建筑形式,承载着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是上海老街区的一个标志,更是上海城市旅游的一大特色,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相互交织的城市形态。
上海石库门建筑:近代上海的代表性建筑
上海石库门建筑:近代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象征之一,其建筑风格多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之一就是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独特的建筑形式,代表了近代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历史传承。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讨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代表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背景。
石库门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上海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受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影响,上海开始兴建许多西式建筑,其中包括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最初是为了适应当时上海的特殊地理环境而设计的。
由于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土地湿润,建筑面临着土壤下沉和潮湿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师采用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砖砌建筑材料,以及具有防潮功能的石库门。
这些特殊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成为了石库门建筑的标志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点。
石库门建筑的外观通常呈现出欧式风格的特点,如拱形门廊、尖顶、细节装饰等。
建筑物采用木结构和砖砌墙体结合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当时被认为是稳固可靠的。
在建筑的底层通常设置有一道石制的门廊,称为石库门。
石库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西方的防潮门,以帮助防止潮湿空气进入室内。
此外,石库门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使室内更加舒适。
除了外观特点,上海石库门建筑还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石库门建筑不仅是建筑物,更是上海特有的城市文化象征。
这些建筑承载了上海人民的记忆和情感,是他们与城市紧密相连的象征。
在20世纪上半叶,许多在上海度过青春岁月的文人墨客、商贾大亨都居住在这些石库门建筑中。
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经济的崛起和社会的变迁,也记录了无数个家庭的故事。
因此,石库门建筑不仅代表了建筑风格和设计,更代表了上海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上海的城市环境和建筑面貌也在发生着改变。
许多石库门建筑面临着拆除和改建的威胁,原有的石库门建筑群体逐渐减少。
上海新时代石库门建筑介绍
上海新时代石库门建筑介绍《上海新时代石库门建筑介绍》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上海的石库门建筑,这可是上海的宝贝呢。
石库门建筑啊,在上海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从外面看,那大门就很有特色。
石库门的门是那种厚重的木质门,外面还包着一圈石头门框,看起来特别结实。
我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玩,他就住在石库门里。
我站在那门前,感觉就像穿越回了老上海。
那门上的铜把手,经过岁月的洗礼,都有了一种独特的光泽。
我忍不住摸了摸,凉凉的,很有质感。
走进石库门建筑内部,你会发现它是由多个单元组成的。
弄堂是石库门建筑里很重要的部分。
我朋友住的那个弄堂,窄窄的,地面是那种青石板铺成的。
下雨天的时候,走在上面还得小心翼翼的,不然容易滑倒。
弄堂两边的墙有些斑驳,能看到岁月的痕迹。
墙壁上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小广告,虽然有点破坏美感,但这也是现代生活和古老建筑融合的一种奇特现象。
石库门的房子大多是两层或者三层的。
楼下呢,可能是客厅和厨房。
我朋友家的厨房很小,但是很温馨。
灶台上摆着各种瓶瓶罐罐,有油盐酱醋,还有一些上海特色的酱料。
他家的客厅里摆着那种老式的桌椅,椅子坐上去会发出轻微的嘎吱声,感觉就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楼上就是卧室啦。
木质的楼梯走起来也是嘎吱嘎吱的。
我爬楼梯的时候,心里还在想,这楼梯可真有性格。
卧室的窗户是那种木框的小窗户,透过窗户能看到弄堂里的景象。
有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还有小孩子在弄堂里跑来跑去嬉戏玩耍。
在新时代呢,石库门建筑也有了新的活力。
很多石库门建筑被改造成了特色的商业场所,像咖啡馆、艺术工作室之类的。
我去过一家开在石库门里的咖啡馆,那里面的装修保留了石库门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
坐在里面,喝着咖啡,看着周围古老的建筑结构,感觉特别奇妙。
上海的新时代石库门建筑就是这样,既保留着老上海的韵味,又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
它就像一个时间的胶囊,把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
下次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去亲自体验一下这种独特的建筑魅力呀,真的很有趣哦。
石库门
石库门短片
DIMENSION:
石库门的得名
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 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 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 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 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 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 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 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 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 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 门”。
石库门概貌
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 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 楼。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 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 门弄堂里回响。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 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 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 现在,上海注意保存老的建筑,一些具有海派 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保存。
新式里弄住宅
新式里弄住宅出现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 的租界内,总体上比石库门更接近欧洲近 代住宅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多为混合结 构,注重使用功能。新式里弄外形别致整 齐,装修精致舒适,室外弄道宽敞,楼前 庭院葱绿,居住环境优美,有别于旧式石 库门。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景点介绍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景点介绍作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石库门建筑群。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上海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上海石库门建筑群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其中几个著名景点。
一、石库门建筑群的特点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特有的建筑风格,其建筑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门楼:石库门建筑的门楼通常采用木质结构,门楼上方常常装饰有石雕,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之一。
2. 石库门:石库门是指建筑外墙的门户。
这些门常常使用花岗石、红砖等材料修饰,非常坚固耐用。
3. 前院:石库门建筑通常都有前院,用来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独特的庭院景观。
4. 欧式与中式结合:石库门建筑往往是欧式与中式建筑风格的巧妙结合。
这种融合使得石库门建筑更具魅力和独特性。
5. 内部布局:石库门建筑的内部布局一般以中庭为中心,将房间围绕中庭布置。
这样的布局不仅能保证每个房间都有足够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为居住者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石库门建筑群的历史背景石库门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上海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
石库门建筑就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
当时在上海的外国租界区,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人士居住,他们为了营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选择了将各国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合。
这样就形成了石库门建筑这一独特的风格。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上海发展迅猛,城市更新不断进行,石库门建筑群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保护的重视,上海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著名景点介绍1. 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位于黄浦区。
这里是一个保存完整的老城区,有着浓厚的上海风情。
游客在田子坊可以欣赏到许多具有石库门风格的建筑,其中包括民国时期的石库门别墅和红砖小洋楼。
这里的狭窄弯曲的巷道和静谧的庭院,展示了老上海的魅力。
清朝的石库门建筑上海的历史风貌
清朝的石库门建筑上海的历史风貌清朝的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独特的历史遗产,它们不仅展示了清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艺,也记录了上海发展的历史轨迹。
这些石库门建筑以其独具特色的外观和内部布局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成为了上海的地标之一。
一、石库门建筑的起源清朝时期,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开始兴起。
那时的上海是一个庞大的贸易港口,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移民和商人来此谋生。
为了适应新来者的居住需求,上海的建筑风格逐渐发生了变化。
而石库门建筑就是这个时期特有的产物。
二、石库门建筑的特点1. 外观独特:石库门建筑通常由石头和砖块建造而成,外观精美,色彩斑斓。
建筑墙壁采用红砖,石质门框和门楣则是其标志性特征。
2. 狭长的结构:由于当时城市用地有限,石库门建筑通常呈现出狭长的结构。
这种布局使得建筑能够容纳更多的住户,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3. 内部庭院:石库门建筑多以内部庭院为中心,周围环绕着房间和走廊。
庭院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容纳着花园、鱼池等庭院景观,为居民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
4. 欧式风格的影响:由于外国移民的影响,石库门建筑中还融合了一些欧式建筑风格。
例如,建筑的立面常常采用了希腊柱式的设计,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感觉。
三、石库门建筑的历史意义1. 资料记录:石库门建筑是记录上海历史的珍贵资料。
它们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
2. 文化遗产:石库门建筑代表了上海特有的文化风貌,是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对于研究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城市形象:石库门建筑是上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之一,与外滩和城隍庙等地标建筑共同形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风貌。
这些建筑为上海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四、保护和传承尽管石库门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由于城市发展的需求,许多石库门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风险。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上海政府和相关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介绍石库门的文章
介绍石库门的文章石库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门窗形式,它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石库门的名称源于其主要材质,即石头和木头的结合。
这种门窗的特点在于其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外观以及良好的保温隔音性能。
石库门的存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当时许多中国城市都兴起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石库门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将西方的建筑技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石库门的外观造型简洁大方,给人一种古朴而又不失精致的感觉。
门框和门扇常常采用石头制作,这不仅增加了门窗的稳固性,还为建筑增添了一份厚重感。
而门窗的上部则采用精美的木雕装饰,经过精心的雕刻工艺,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华丽而独特。
除了外观的美观,石库门还具有出色的保温隔音性能。
石门在夏季可以阻挡外界炎热的阳光和高温,保持室内的凉爽和舒适;在冬季则能够有效阻挡寒冷空气的侵入,保持室内的温暖。
此外,石库门还能减少噪音的传播,为居民提供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
石库门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门窗见证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时代变迁的痕迹。
步入石库门,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积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石库门正在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材料。
因此,保护石库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石库门的保护和传承,使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得以延续。
石库门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的外观美观大方,具有出色的保温隔音性能。
保护石库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城市历史的延续。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石库门空间的特点
石库门空间的特点作者:丁逸一、石库门的结构特点石库门建筑既有江南院落民居的特点,又融入了欧洲联排式的结构风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而居住结构从大户人家瓦解之后转为以小家庭为主多户人家居住,后期的石库门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聚族而居、以合为主、分而不隔等特点。
客堂原是江南民居中的结构演变而来,以前的大户人家几代同堂居住在一起,客堂往往是长辈宣布重要事情的地方,有时候会供有祖先的灵位,或在这里聚餐以及教诲晚辈。
上海人所称呼的“客堂间”指的就是客堂这个地方,但是由于新式石库门被分租给太多住户,满足住和吃两样基本功能已经很困难,客堂间这样奢侈的公共空间自然是不能保留下来。
客堂间位于一层平面的中心,围绕着客堂所在的四间住户往往会在自己所在的卧室门口处搭建灶台,瓜分了原来客堂的位置成为自己独立用的灶披间,而在中间会保留一张公共的桌子供住户吃饭时使用,虽然灶台各自独立但是转个身就能看到其他三户的灶台,各家的门口和灶台的位置往往是面对面的,加之本来空间就不大,长期住在同一屋檐下面熟之后,互相聊天扯家常,慢慢熟络起来,正是石库门内部以合为主、分而不隔的空间格局提供了互相照应的基础和平台,虽然狭小但是人情和气息穿插其中。
二、石库门的生活特点原以传统大家庭生活模式为主的一户一幢的石库门,因地皮上涨、房屋紧缺,被单身和几户小家庭共住的格局所取代,有的人买了房出租做“二房东”,更是将一幢石库门出租给七八家甚至十多家居住,邻里间生活关系密切,人员复杂,海派名剧《七十二家房客》就是这种生活关系的一个缩影。
而灶披间则是一幢石库门里的“小社会”,“灶披间”即是厨房间的意思,每户人家一日三餐都要和灶头打交道,狭小的几平方一户的面积就是自己的使用范围,主妇们背对背各自烧菜煮饭,在锅碗瓢盆声中拉着家常的主妇们,常常津津有味地说着张三或者李四家的大小家事。
基本上“灶披间”狭小到没有地方安装所有住户的自来水龙头,所以洗床单之类的大动作只能选在清晨这种冷清的时候进行,等到后来一户石库门内只装一个水龙头的禁令破除后,住户们纷纷买起了小水表,装了专属于自家的龙头,一般室内没有地方安装,而需要安装在后弄堂里。
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色赏析
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色赏析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这座城市的繁华街道上,你会经常看到一种特殊的建筑,那就是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特有的建筑形式,它独特的外观和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成为了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色进行赏析。
一、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背景石库门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上海正在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洋务人员和富商入住。
这些人为了展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选择在上海建造了大量的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们的底层是用花岗岩石料建成的,而门窗则通常使用红砖砌筑。
二、石库门建筑的特色1.外观风格独特石库门建筑独特的外观风格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建筑外墙常见的采用红砖砌筑,这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稳重而又典雅。
同时,石库门建筑常常拥有别具风格的门窗,窗户常使用木质框架,上面有精美的装饰,如花格窗等。
这些特色使得石库门建筑充满了浓郁的上海风情。
2.宽敞的天井石库门建筑的另一个特色是它们都拥有宽敞的天井。
天井是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它可以起到通风、采光和改善居住环境的作用。
在石库门建筑中,天井常常位于入口处,为建筑带来了一份清新和宜居的氛围。
3.多样的楼层分布石库门建筑通常都有多层楼,楼层的分布也非常多样。
一般来说,一楼是商铺或者仓库,二楼至四楼则是居住区域。
这种分层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商业需求,还为居民提供了舒适和私密的居住空间。
4.复古的内饰风格石库门建筑的内饰风格常常充满了复古的气息。
室内的木质结构、花纹瓷砖、镶嵌地板等都是石库门建筑室内装饰常见的元素。
这种复古风格为建筑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也让人们在其中体验到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5.文化传承的象征石库门建筑不仅是上海建筑的瑰宝,更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过去百年的历史变迁,其中融入了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如今,石库门建筑已经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上海石库门5分钟讲解
上海石库门5分钟讲解上海石库门是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其集中于上海市内的密集住宅区。
石库门的名字来源于其建造材料和特点,即使用石头作为主要建材,外观以门为主,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以下是上海石库门的相关参考内容:1. 历史渊源:上海石库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各国移民纷至沓来,其中以英国和法国移民最为集中。
这些移民在上海定居后,便开始修建石库门房屋,其建造风格和技艺多取自欧洲,加之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石库门”建筑形式。
2. 建筑特点:上海石库门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石头墙体、木质门窗、青砖铺地、四合院等方面。
石头墙体一般采用花岗岩或石灰石等当地产出的石材,并使用木梁、榫卯等传统建筑技艺进行合理的搭建。
门窗则以木材为主,门锁的形式和样式也很别致。
另外,石库门建筑高低错落,内部布局巧妙,有坡屋顶、天井、小花园等私密空间,在城市中形成独特的内部景观。
3. 文化内涵:上海石库门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上海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石库门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石库门还展现了“文化共存,协商发展”的在地文化特色,体现了生活在上海的移民族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呈现出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特点。
4. 价值保护与发展:尽管上海石库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但是也难以逃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破坏和改造。
为了保护和传承上海石库门建筑文化,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保护、文化旅游开发等,旨在实现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特色的价值保护和文化承传。
此外,还有许多私人企业投资兴建类似于“文创园区”的项目,以重现石库门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在现代城市中的再次发展。
上海旧民居——石库门
上海旧民居——石库门
上海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但真正有老上海本地特色的民居建筑则是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最早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大片住宅成排布置,互相毗连,以石头做门框,因此得名。
门扇以乌漆实心厚木制做,常配有门环。
门楣、外墙、山墙细部装饰传统砖雕或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
标准的石库门进大门有一小天井,过天井是客堂,客堂后面是卧室,两间相加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
因为一楼房间较高,居住紧张的往往就在卧室上方空间搭一阁楼。
一楼的后面是灶披间,灶批间上方一楼半、二楼半为“亭子间”,只有5、6平方大,是当年很多“沪漂”者租住的地方,因此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文艺作品中,常能见到关于亭子间的描述。
亭子间的上方就是晒台了。
有些民居,在石库门的基本格局上有点变通。
较多见的,可能是为降低成本,减少用地,许多弄堂民居把小天井省掉了,但主体建筑的格局还是同石库门一样。
也有在天井两侧再建楼的。
寸土寸金,为有效利用空间,好多弄堂的通道上方建有过街楼。
把自来水接到室外,又能腾出一点室内的空间。
图中晾衣处是楼顶的晒台。
画张示意图,帮助没见过石库门的朋友了解它简陋紧凑的格局。
看得仔细的,可以发现这房子结构中没有卫生间,因此,在上海又衍生出“倒马桶”这一特别的行业,是使家人天天必须早起的一个
工作,在这里是题外话了。
附:PS闲作。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建筑为上海石库门建筑群。
石库门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上海,是上海特有的独特建筑风格,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上海石库门建筑群的历史、特点以及其对于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上海石库门建筑群的兴起与上海的开埠历史密不可分。
1843年,上海成为中国首批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吸引了大量海外移民和外国商人来到这座城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商业发展,上海的建筑风格开始发生转变。
这种转变便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的诞生。
二、特点与建筑形式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精致的手工艺而在世界范围内闻名。
其最为鲜明的特点是采用了传统的中国传统木结构,结合了西方建筑风格的石质立面。
这种石木结合的风格,使得石库门建筑既具有抗震性,又能在炎热的夏天保持凉爽。
总体来看,石库门建筑通常呈现出两层或三层的住宅楼房,一般呈长方形平面。
石库门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门框的外面全是用石头镶嵌,而门的中间则是木质结构。
内外融合的设计理念使得石库门既能显得宏伟与安定,又能体现屋主独立意志。
除了门的设计之外,石库门建筑还注重封闭性和私密性。
大门外的平房常常被墙壁和围墙所阻挡,起到隔绝外界喧嚣的作用。
而进入石库门建筑后,通常会有一个小院落和一个类似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布局。
这种布局使得石库门建筑不仅具有内敛的外表,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成员与邻里之间的互动。
三、文化意义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样式,更是城市文化的代表。
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过程,并且承载了上海居民以及外来居民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印记。
石库门建筑可以说是上海城市记忆的载体。
除了历史和情感的意义之外,石库门建筑群也展示了上海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它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同时也展示了民国时期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背景。
石库门建筑的独特之处正是这种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世纪以来,各种类型建筑的建设始终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系统下,没有任何对过去的关注。
如何使现代新建筑的创造与历史遗址的保护相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特殊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的文明不仅革新了建筑技术和材料,而且在城市的规划和结构上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就在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遗产保护的同时,才发现这种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导致了纪念碑和遗址的大规模破坏。
同时,新材料(钢、混凝土和玻璃)也带来了与我们以往所接触到的完全不同的建筑物。
显然这些新建筑不可能是完全孤立于老城之外,它必然要与传统发生交集,并且可能造成对传统的冲击,因此也带来了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新课题:不只是要保护古建筑的问题,还有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关系问题,以及城市发展和保护的问题。
城市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规律的,历史保护就是要保持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因此它不仅应侧重于历史古迹的保护,还要保护那些表面似乎破旧,但反映城市过去的旧城部分。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
一个没有旧建筑和旧城区的城市,如同一个没有记忆的人一样。
城市记忆也反映着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历史的真实。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逐渐形成的,形成难,毁坏却容易;一朝毁坏,数十载难以恢复,甚至根本不能恢复。
而且每个城市的特色又是不能移动和相互代替的,它是各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由市民从感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
在国外,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很多,针对现代化所提出的城市建设的新的课题,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态度:1、特定的遗迹、纪念碑或是建筑群必须被看成是极为神圣的,任何明显的现代性宣言都是不能容忍的。
(例如凡尔赛,华沙中心区的重建)2、在遗址内或是附近建造任何建筑物,都必须模仿已有的建筑形式,形成完全一致的风格。
3、不仅如此,要告诉其他人,我们应该努力探求一种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对话。
4、则是以布鲁塞尔、伦敦和巴黎为代表的,完全漠视其已经对城市主要街景造成的巨大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进入开发建设的黄金时代,建设性的破坏导致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城市特色不见了,城市的记忆也被打断了。
老北京的四合院在今天的首都已难得一见了,即使已有无数的专家学家呼吁过了,但也只剩下古老的故宫包围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
就在这种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旧城改造形式下,真正的古建拆的差不多了,古城的文化差不多也消失殆尽了的时候,人们的怀旧思潮却空前的泛滥起来。
九十年代我国对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探讨也乐于停留在仿古与复建的层次上,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老街”、历史名楼名城的复建也越来越多。
这其中有不少精品,但更多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简单的、甚至是粗糙的模仿。
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很多观念上的原因,也有资金、技术等问题,还涵盖了社会制度、思想方面的因素,显然不是建筑师个人或是单纯建筑行业可以解决的。
然而建筑师对于传统与现代在中国大地上的对话的追求也不乏许多积极的范例,吴良镛先生在北京的菊儿胡同是一例,正在上海进行的“新天地”工程也是如此。
旧石库门:华洋杂居的开始弄堂文化的起源有人说,上世纪上海有四大象征:外滩万国建筑群、商店积聚的南京路、古色古香的豫园,还有就是曾经居住了60%上海人的石库门。
石库门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是这座城市一个不老的话题。
上海开埠后,华洋是分居的。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起义军曾三次进军上海,导致居于江浙一带的老百姓涌入上海租界。
为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地产商兴建了大量的住宅区,开创了石库门的早期雏形。
石库门的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一般分为上下两层,这与江南地面阴湿,小康家庭多择楼房而居。
此外鉴于租界地价昂贵民居向空间发展较为经济。
住宅采用了西方简易住宅的排联样式,与传统分散式、院落式住宅不同,给人一种紧凑新颖而不再是轩昂古旧之感。
而且为迎合居民追求安全等需求,租界内的中外开发商在住房的“门”上大做文章,以乌漆大门、两个铜质大吊环显示不可侵犯之势,门框采用厚实花岗岩,既感坚固又显身份,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深得上海的青睐,称之为“石库门”。
与上海的时代特色相适应,石库门同样代表了中西文化的结合,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时代的产物。
上海人的海派文化中有个非常典型的词:“洋泾浜”,意指“中西之间”,石库门的居民布局和建筑风格可说是真正的“洋泾浜”。
石库门门框上欧式的花纹,欧式的屋顶,排联式的结构,莫不是洋文化的延续,虽然,出于市场的考虑,保留了天井、客堂等中国传统的东西,海派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石库门上。
石库门曾经风光地显赫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居住者多为当年上海的中上层人士。
从1911年出版的《上海指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期间一半以上的石库门分布在公共租界辖区(即英租界、新界、美租界)。
而在这些星罗棋布的石库门中,华人商业经营类别及分布令人大开眼界。
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一步步推进,石库门已不再能满足人们居住功能的需求,开始逐渐退出了时代的舞台。
九十年代,一座座高楼建立起来,一片片石库门倒下去。
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库门正在一点一点地慢慢消失,消失的步伐和上海老城区改造的步伐是同步的。
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一片片石库门倒下去,上海版图上的石库门建筑群一块块消逝了专门研究上海弄堂和致力于上海老建筑保护的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副院长伍江博士说:“单纯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石库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百多年的历史,消失是正常的,而且石库门的结构也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
但是,石库门作为近代文化的象征是永存的,它是上海人开拓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新生活的标志,是上海人趋向新文明的开始,因此,如果石库门完全消失,将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大损失,今天的上海人将为此有愧于后人。
”石库门是上海历史的一部分,也成为城市建筑的一个独特的标志。
岁月留给了石库门深深的痕迹,石库门作为上海近代文化的标志是永存的。
保留石库门建筑精华的呼声也愈加强烈。
到底是把石库门建筑当作博物馆里的“文物”珍藏起来?还是通过适当改造,使之在现实生活中延续新的生命?这已成为一个跨世纪的问题。
有一个香港人因为特殊的石库门情结,以10亿港币的巨资,在上海圆一个梦!在淮海中路、黄陂南路和马当路包围的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他将所有的石库门“整旧如旧”,建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商业、娱乐、住宅和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区,称之为“新天地”。
“新天地”:让昨天、今天相会在明天。
整个新天地广场东至黄陂南路,西到淡水路,北至太仓路,南到兴业路,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总量达5.6万平方米,其中有2.5万平方米的保护性建筑需要修复、改造。
保留并整修了老石库门的外墙,内部结构重新浇筑,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拆除了一部分破旧住宅,同时插入了一些新的玻璃和钢的建筑,新旧建筑在对比中交融。
为了与保护区内的一大会址的建筑风格相统一,所有的建筑均不超过4层。
目前正在改造开发的一期工程,总投资达11亿港元。
整个项目规划由SOM设计,建筑设计由日建设计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进行。
"新天地"采用的保留建筑的一层外皮,改变内部结构与使用功能的做法, 颇类似于巴黎等欧洲城市就建筑改造的方法, 在中国尚属首例. 改造方案原先准备顶起二层以上框架和屋面, 拆除内墙,在一层浇铸混凝土框架墙,再落上部结构,结果因为很多的间房屋已濒危,结构被顶起后就塌落,只得拆除部分房屋,将砖块用于外墙的修补和弄堂的铺地,再穿插进一些新的建筑元素,效果更为理想. 改建重点突出一个“旧”字:保留原有的砖、原有的瓦作为建材,以体现石库门建筑特有的清水砖墙特色;从档案馆找出当年由法国建筑师签名的原有图纸进行整旧如旧改造;将防潮药水像打针似注射进墙壁的每块砖和砖缝里,屋顶在铺瓦前先放置两层防水隔热材料,再铺上注射了防潮药水的旧瓦。
不惜代价的修复,力求使改造后的石库门不仅形似,更神似当年的石库门。
踏着青砖步行街走进石库门弄堂,眼前是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厚重的乌漆大门,雕着巴洛克风格卷涡状山花的门楣,除了落地的玻璃墙,从外貌看石库门,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进得门来,迎面却是一片新天地:不再是见惯了的石库门里的昏暗、杂乱,整个结构已被彻底改造,三层变两层,精美的欧化造型楼梯,天井上空的大幅框架玻璃,现代化的厨卫设施,壁炉和红木老家具相邻而处,酒吧、咖啡室与茶座、中餐厅和谐搭配,墙上的现代油画与立式老唱机悄声倾诉着这里中西合璧的文化韵味。
外面是本世纪初风情万种的石库门里弄,里面却已完全是现代生活的舒适和惬意。
你选择一个靠窗的桌子坐着,啜着浓浓的咖啡,透过落地玻璃,看到的是半个世纪前的建筑,悠长的弄堂、斑驳的墙面、雕花的木窗,旧的、新的,就这样包围着你,让你恍然隔世。
与石库门的出现真是惊人的相似: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结合,商业与文化联姻,又一次发生在20世纪末的石库门。
改造后的“新天地”,将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商业、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小区,有聚会用的私人会所,有幽雅的酒吧街,有展现旧上海风情的博物馆、画廊、书店,也有石库门商场,还有弄堂步行街……"新天地"的可贵指出在于它保护与再生了上海的城市生活形态,研究与探索开发当代都市的生活经验,强调的是生活形态本身.作为一项房地产开发,它关注的是再生上海里弄生活形态所带来的商业机会,这是真正高素质的商业头脑!但是在新天地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新天地”昂贵的工程造价让后来的跟随者望而生畏,不计代价的投资建设,我们很难奢望会有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新天地”的出现。
如果再深层的想一想:投资者保证的资金回收绝对没有问题,那么高额的建设费显然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真正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新天地”只能是少数人的消费天堂,不再具有石库门的大众文化。
其次,“新天地”大部分规划为商业、娱乐用房,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的居住空间,以作为上海的里弄文化的保留。
然而很难想象包围在一片商店、酒吧中的人们如何重拾往日弄堂的人情氛围,显然这样的石库门离人们的生活远了,或许往日里弄意义上的石库门真的要消失了。
但不管怎么说,“新天地”在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上踏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样的探索是永远不嫌多的。
更多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资讯,欢迎光临上海老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