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 、镇痛作用。它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与 其他解热镇痛药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较高。
其他解热镇痛药
多种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不同症状和需求。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出血、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应饭后 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应遵循医嘱,按剂量使 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与某些药物合用可能产 生相互作用,如抗凝药、利尿药等, 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症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抗凝药、利尿药等,合用 时应告知医生。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 抗炎药
• 药物概述 • 解热镇痛药 • 非甾体抗炎药 • 药物应用与注意事项 • 药物安全性评价
目录
Part
01
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 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解热镇痛药的一种,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和 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Gs)的合成,发挥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 。
联合用药需谨慎
避免与其他药物随意联合使用, 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解热镇痛药之一。
吲哚美辛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 病。
吲哚美辛是一种强效的抗炎药,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 成来发挥抗炎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
第二十二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药1、解热镇痛抗炎药:亦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甾体类抗炎药)也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3、其他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还包括H受体拮抗药、部分抗风湿病药和抗痛风药4、按照化学结构,NSAIDs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吲哚乙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和芳基烷酸类,其中苯胺类基本不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5、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加氧酶(COX,亦称环氧酶),使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是NSAIDs解热、镇痛、抗炎的共同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NSAIDs仅对内生致热原所致发热有效,而对脑室内直接注射微量PGE,所致发热无效,说明其解热作用机制是抑制了下丘脑COX,阻断PGE,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2)镇痛作用:主要用于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痛经和癌症疼痛等,NSAIDs通过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使PGs合成减少而减轻疼痛。
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
长期应用不产生成瘾性。
(3)抗炎作用:NSAIDs多数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而苯胺类药物几乎不具有抗炎作用[不良反应]NSAIDs包括选择性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均具有以下相似的不良反应:(1)中枢神经系统:头痛、耳鸣、头晕等。
(2)心血管系统:水钠潴留性高血压、水肿,偶见充血性心力衰竭(3)胃肠道:使用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时,常见上腹痛、畏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偶见上消化道溃疡或出血(4)血液系统;偶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5)肝损伤和肾损伤:所有NSAIDs均可能具有肾毒性,所有NSAIDs均可能诱发肝毒性,轻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严重者出现肝衰竭或肾衰竭(6)其他:哮喘、各种皮疹、瘙痒(7)在非选择性NSAIDs中,吲哚美辛和托美丁的不良反应多见,双水杨酯和布洛芬毒性最小一、水杨酸类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1893年合成,至今110余年,仍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镇痛药一、吗啡(一)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本品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对钝痛效力大于锐痛,对内脏绞痛须配合解痉药(本品可提高平滑肌张力)。
(2)镇静和欣快感:本品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消除由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因而显著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本品可产生欣快感,易导致成瘾,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3)抑制呼吸:呼吸抑制是吗啡致死的原因(4)镇咳:抑制咳嗽中枢。
(5)缩瞳,中毒时呈针尖状(6)其他: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
2.心血管系统(1)扩张外周血管体位性低血压(2)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3)保护缺血心肌3.平滑肌(1)胃肠道:便秘①提高胃肠平滑肌张力,蠕动减慢,括约肌张力升高②抑制消化液分泌③抑制中枢(2)胆道:胆绞痛,oddis 括约肌收缩(3)其他:子宫张力降低,延缓产程;外括约肌张力高,尿潴留;大剂量收缩支气管,诱发哮喘4.抑制免疫(二)临床应用1.镇痛(1)因本品成瘾性强,仅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烧伤等)。
(2)可用于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吗啡有镇痛、镇静,扩血管作用,因此不仅止痛,尚可消除紧张,减轻心脏负担)(3)胆绞痛、肾绞痛须配合阿托品使用。
2.心源性哮喘3.止泻(三)不良反应1.治疗量: 有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嗜睡等副作用。
2.连续反复使用:治疗量 3 次/日,连用 1-2 周即可成瘾,成瘾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一旦停药则可出现戒断症状(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若给予治疗量吗啡则症状立即消失。
3.急性中毒:剂量过大,可致急性中毒,昏迷,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成针尖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死于呼吸麻痹。
注射吗啡拮抗剂(纳洛酮)解毒。
(四)禁忌症分娩止痛、哺乳期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患者、颅脑损伤、颅压增高病人及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痛药定义:镇痛药——减轻或消除疼痛,但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
分类:〔1〕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PS :疼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使患者痛苦的一种症状,是伤害性刺激通过痛觉神经传至中枢,经大脑皮质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
疼痛的分类:镇痛药的分类:一、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吗啡 、可待因、哌替啶等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三、其他镇痛药:罗〔颅〕痛定、曲马朵、布桂嗪〔强痛定〕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一〕——吗啡 一、体内过程 1、,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F 约为25%〕,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
15-30min 起效、镇痛维持4-6h 2、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但足以发挥作用。
二、作用机制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激活中枢“抗痛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使得P 物质减少。
三、药理作用——中枢作用和外周作用 〔一〕中枢作用〔二〕外周作用四、临床应用:除晚期癌症以外,一般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剧烈疼痛,剂量需个体化 〔1〕胆绞痛和肾绞痛:与阿托品合用。
〔2〕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 〔3〕神经性疼痛疗效差〔神经压迫性疼痛〕2.急性肺水肿所致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需强心、利尿、平喘药等综合治疗。
: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非细菌性、消耗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
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用阿片酊/复方樟脑酊。
五、不良反应1〕治疗量: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老年人多见〕、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2〕耐受性和依赖性: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周。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2020年执业药师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第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2:引起炎症反应。
COX-1:在人体组织存在,具有生理作用。
(1)胃壁COX-1: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
(2)血小板COX-1: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共同维护生理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分类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贝诺酯;2.乙酰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3.芳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等;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萘普生;5.1,2-苯并噻嗪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6.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
☆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有关。
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
属于酸性药物,碱化尿液排泄速度加快,在酸性尿液中则相反。
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B.抑制血小板聚集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毒时应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1)解热作用温和持久,抗炎抗风湿弱。
(2)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副作用。
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肾脏排泄。
儿童感冒发热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A.阿司匹林B.吲哚美辛C.地西泮D.保泰松E.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儿童感冒发热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对乙酰氨基酚。
3.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
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代谢产物活性降低或消失;舒林酸为前药,在体内代谢成活性药物而发挥作用。
本类药物蛋白结合率高。
吲哚美辛在肝脏代谢,60%经肾脏排泄。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作用比较[内容充实]
医学精制
14
实验药品
0.2%哌替啶生理盐水溶液 安痛定生理盐水溶液
(1ml稀释到12.5ml) 0.7%醋酸溶液 生理盐水
2%苦味酸溶液
医学精制
15
基 本 操 作
医学精制
16
医学精制
17
•小鼠捉拿方法
注意事项:
右手提起鼠尾, 左手拇 指和食指捏住双耳及头 部皮肤,无名指、小指 和掌心夹其背部皮肤及 尾部,便可将小鼠完全固 定。如图-1。
医学精制
22
观察反应
扭体反应的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 和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医学精制
23
实验结果处理
计算各组镇痛百分率,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医学精制
24
甲组平均扭体反应次数-用药组平
药物镇痛﹦
均扭体反应次数
×100﹪
百分率
甲组平均扭体反应次数
医学精制
25
组 动物 别 只数
药物及 15分钟内平均 镇痛百 剂量 扭体反应次数 分率(%)
医学精制
广泛,多用于慢性 钝痛
无 胃肠道反应,
30
思考题
比较哌替啶、安痛定的镇 痛作用有何不同?
医学精制
31
区的阿片受体(μ受体)结合,模拟
内阿片肽,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
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医学精制
8
作 用 机 制 示 意 图
冲动→
痛觉感受
神经元 P物质
含脑啡肽的神经元
镇痛药
接受神经元
向中枢传入
P物质受体
医学精制
9
脑内抗痛系统与阿片受体
•内源性阿片肽由特定的神经元释
放后可激动感觉神经突触前、后
解热镇痛抗炎药
炎症反应过程和NSAIDs作用机制
膜磷脂
磷脂酶A2
环
脂
花生四烯酸, AA
氧
酶
氧
化 酶
LO
COX
白三烯, LTs
前列腺素, PG
PGE2 PGF2 炎症介质
PGI2
TXA2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PG合成酶)发挥作用
COOH
(COX)
作 用 机 制
COX 概念 ( 1995 )
花生四烯酸
内毒素 , 细胞因子 , 有丝分裂原
– 扑热息痛 – 解热镇痛作用 – 无抗炎作用 – 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 – 肝损严重
吲哚类
•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 消炎痛 –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 显著抗炎及解热作用(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
脊柱炎,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 – 不良反应较多,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无效时
主要应用 剧痛 、麻前给药 发热、钝痛、关节炎
作用机制 中枢,(+)阿片R 抑制PG合成 镇痛主要在外周
不良反应 耐受、成瘾
胃肠、血液、肝肾、过敏
1.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是( )
A.哌替啶
B.曲马朵
D.纳洛酮
E.喷他佐辛
C.美沙酮
2.下列哪个药物禁用于心源性哮喘( )
A.吗啡
B.西地兰
C.肾上腺素
第二节 选择性COX-2抑制药
• 塞来昔布 celecoxib
– 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 用于治疗
•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 骨关节炎 • 术后镇痛、牙痛、痛经
• 尼美舒利nimesulide
新型NSAIDs临床研究现状
• 特异性/倾向性COX-2抑制剂(SCOX2I/PCOX-2I)的疗效并不优于传统NSAIDs
四、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CH3
N COOC2H5
CH3 N
又名度冷丁(Dolantin)
哌替啶的合成
O OC2H5
CH2COOH
CH2CH2
N
N
C6H5 .HO C COOH COC2H5 CH2COOH
枸橼酸芬太尼(Fentanyl Citrate) 镇痛作用比吗啡强、快,持续时间短,副作用 小。外科手术前后及肿瘤晚期镇痛。
Cl 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用强,但毒副作用亦大。
吲哚乙酸类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CH3O N O C CH2COOH CH3 Cl
1)3位羧基是抗炎活性必需基团; 2)5位甲氧基可用其它烷氧基、二甲氨 基、乙酰基及氟等取代; 3)N-苯甲酰基对位取代的活性顺序为: Cl、F、CH3S>CH3SO、SH>CH3
COCH2CH2COOH
芬布芬 (Fenbrufen)
前体药物,在体内代谢生成联苯乙酸而发 挥作用,其消炎作用介于吲哚美辛及阿司 匹林之间,副作用较小。
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要求非 甾体消炎药生产 厂家在其说明书 中加入警示标 志—— 2005年4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 所有消炎止痛药的最新用药指导,就如何使用消炎止痛药 发表了声明。声明中指出,综合现有的研究数据,所有 的非甾体消炎药均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而这些药中就 包括我们比较常用的扶他林、芬必得、西乐葆等。FDA 已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加入警示标志。
非那西丁体内代谢:
O HO NHCCH3
O NHCCH3
扑热息痛
C2H5O
OC2H5
NH2
有毒性
O C2H5O NCCH3 致突变 OH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讲解
发作间歇期
①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②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轻中度肾功不全者)、丙磺舒 (无肾结石、肾功正常者用)
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
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尤适于尿酸高或排尿酸药无效时)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
联合用药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炎反复发作而控制不佳
别嘌醇+秋水仙碱/吲哚美辛
急慢性关节炎疼痛,发 •与其他NSAID有交叉过敏 热、痛经、牙痛
代表药物 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
解热镇痛抗炎药
适应症
注意事项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性骨关节 炎(关节病、退 行性骨关节病) 的症状治疗
•溃疡及出血风险小 •小剂量开始使用 •溃疡慎用 •注意查肝肾功能
慢性关节炎、术 后疼痛
鼻咽部炎症疼痛
发热
选择性环氧酶-2抑X制型药包题括 AB
A.美洛昔康 B.氯洛昔康 C.吡咯昔康 D.布洛芬 E.水杨酸钠
治疗慢性痛风的药X物型有题AC
A.丙磺舒 B.羟基保泰松 C.别嘌磷醇 D.秋水仙碱 E.水杨酸钠
X型题
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的原因是 A.抑制PG合成 B.凝血障碍 C.变态反应 D.局部刺激 E.水杨酸反应 ABD
NSAID
药物的相互作用
合用药物 其他NSAID
后果 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肾毒性**
抗凝血药/抗血小板 药(除外塞来昔布、
出血**
萘丁美酮)
利尿药
补足水分防肾衰
AT1受体阻断剂 受体阻断剂
肾衰 降压效果
环孢素
肾毒性
锂盐
毒性浓度
用药监护
权衡NSAID的获益与所致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1)注意溃疡病史 (2)注意心血管风险 (3)注意年龄、饮酒、阶梯式加量 关注NSAID药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心血管病史慎用,尽量小剂量使用 解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补水
解热镇痛药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
脂酶迅速水解
水杨酸(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
肝脏代谢
小剂量(<1g)时,一级消除 大剂量时, 按零级消除, t1/2延长
阿斯匹林 t1/2 15分钟 水杨酸 t1/2
2-3小时
葡萄糖醛酸结合
肾脏排泄
小剂量时, 以结合物为主 大剂量时, 大量游离水杨酸, 碱化 尿液可促其排出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
•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 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 其抗炎作用与甾体激素不同,又称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代表药物
• 阿司匹林 •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 布洛芬 • 吲哚美辛
本类药物化学结构虽属不同类, 但 具有共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1. 解热 2. 镇痛 3. 抗炎 机制:抑制环氧合酶(COX) 前列 腺素合成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与阿斯匹林相当,无抗 炎作用 对脑COX选择性高,对外周COX无
作用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较少,过量可致肝毒性及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白加黑(日片) 扑热息痛 325mg
盐酸伪麻黄碱 30mg
氢溴酸右美沙芬 15mg
白加黑(夜片)
扑作用机制
膜磷脂
PLA2 花生四烯酸 COX
NSAIDs
TXA2合 成酶 (血小板)
5-HPETE
PGI2合 成酶
PGG2 PGH2
(血管)
LT3
过敏 反应
PGI2
血管扩张 抗血小板 聚集
PGE2 PGF2α
诱发炎症 血管收缩 发热致痛 支气管收缩
TXA2
血管收缩
血小板聚集
药理作用
镇痛药
人工合成镇痛药35ຫໍສະໝຸດ 哌替啶(pethidine)
度冷丁(dolantin)
36
体内过程
• 口服和注射给药均可吸收,但皮下或 肌肉注射吸收迅速,故一般注射给药。 • 主要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去甲哌 替啶t1/2 15~20小时,有明显中枢兴 奋作用 。
37
药理作用
• 药理作用与吗啡基本相同。
39
临床应用
• 心源性哮喘: 可代替吗啡用于心源性哮 喘的辅助治疗。 • 麻醉前给药: 可解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 和恐惧,减少麻醉药用量;后者为氯 丙嗪、异丙嗪和哌替啶的复合处方, 用于需人工冬眠的患者。
40
临床应用
• 人工冬眠
为氯丙嗪、异丙嗪和哌替啶的复合处方, 用于需人工冬眠的患者。由于氯丙嗪可加强 哌替啶的镇痛、镇静、呼吸抑制及血管扩张 作用,用后可引起血压降低、心动过速及呼 吸抑制等。故凡年老体弱、呼吸机能不良者 及婴幼儿所使用的冬眠合剂皆不宜加哌替啶。
3
镇痛药(analgesics)
• 为一类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 能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 • 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急、慢性疼痛。但与解热镇痛药相比,有 明显呼吸抑制、镇静和欣快等中枢作用;长 期使用易致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性,造成 用药者精神变态而出现药物滥用及停药戒断 症状。因此,这类药物又被称为麻醉性镇痛 药(narcotic analgesics)。
25
临床应用
• 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心源性哮喘系急性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水 肿所致,需综合性治疗,包括强心、利 尿、扩张血管等。
吗啡因具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 和恐惧;抑制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使 呼吸由浅快而变深慢;扩张血管,减少 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由此起到治 疗心源性哮喘的作用。 26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异同点
3、兴奋输尿管平滑肌,治疗量提高肝脏括约肌张力,引起尿潴留,大剂量加重哮喘。
对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不良反应
连续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不产生欣快感和成瘾性
急性中毒用量过大可致急性中毒,表现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针尖样瞳孔三大特征。
无急性中毒
一般是阿斯匹林受体类抗炎药,它抑制COX(环氧化酶)活性,进而使PG(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减少
引起剧烈疼痛
一般性疼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
解热作用
无
有、通过抑制PG合成酶,减少中枢PG生成,从而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减少,散热增多,导致体温下降。但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对直接注射PG 产生的发热也无效。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异同点
镇痛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相同点
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镇痛药:强大,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解热镇痛抗炎药:轻中度,尤其是炎症性疼痛
不良反应
消化道: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
均可引起心血管疾病:镇痛药:直立性低血压、颅内压升高; 解热镇痛抗炎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心率不齐
不同点
一般是中枢镇痛药,像吗啡,杜冷丁,与中枢阿片受体结合,减少递质释放,发挥镇痛作用。
肾损害无
可见低钠血症,高钾血症,水肿,氯质血症,少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
皮肤过敏无
皮肤过敏,包括皮疹、荨麻疹、光敏、剥脱性皮炎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抗炎抗风湿
无
有、由于大量致炎因子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而细胞因子又能诱导COX-2的表达,抑制PGS 合成,发挥作用。
第26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痛风药
1
19:10
解热镇痛抗炎药概述 •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algesic)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 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 的药物。 • 为了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衍生物抗炎 药区别,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大剂量可能抑制血管壁中前列环素生成,易促 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18
19:10
TXA2
a
Plt 聚集 收缩血管
PGIb2 a Plt
抑制Plt聚集 扩张血管 b 血管内皮细胞
19 19:10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及厌食较常见。 • 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致胃溃疡或胃出血口 服或诱发加重溃疡发作。 • 因直接刺激胃粘膜和抑制PGs合成而引起。 • 米索前列醇
30
19:10
• 抗痛风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 泄而发挥作用
• 痛风急性发作主要采用秋水仙碱和NSAIDs ,慢性痛风常用丙磺舒和别嘌醇等。
31
19:10
秋水仙碱(colchicine)
•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
• 对慢性痛风、一般性疼痛及其他类型关节 炎无作用。 • 对血中尿酸浓度及尿酸的排泄没有影响, 其作用是抑制急性发作时的粒细胞浸润, 降低尿酸在关节沉积。
冷热刺激
下丘脑前部视前区温度敏感神经元
信号传入
影响体温调节中枢
冷刺激 热刺激
产热散热 保持体温恒定
产热散热
6
19:10
致热原与发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解热镇痛作用强,无明显抗炎作用
抑制中枢PG合成酶,对外周环氧酶没有明显作用
对胃肠刺激较小,不引起胃肠出血
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用:各种慢性疼痛:
感冒发热:小儿退热首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肝坏死,肾损害,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
吡唑酮类
保泰松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
解热镇痛作用弱抑制PG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痛风:促进尿酸排泄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 溃疡病患者禁用
钠水潴留: 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
过敏反应: 皮疹、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再障等
控制急性风湿热症状及鉴别诊断首选药之一
2.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50~100mg):预防血栓形成
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机制: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使血小板中
TXA2 (抗凝)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PG合成酶,PGI2合成
不良反應
胃肠反应:食欲减退、恶心、腹痛、上消化道溃疡等
中枢神经系统:前额头疼、眩晕、精神失常
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
禁忌症
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
精神失常
溃疡病
癫痫、帕金森病
肾病
“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芳基丙酸类
口服吸收迅速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缓慢进入滑膜腔,并在此保持高浓度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异同点讲课讲稿
可见低钠血症,高钾血症,水肿,氯质血症,少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
皮肤过敏无
皮肤过敏,包括皮疹、荨麻疹、光敏、剥脱性皮炎
2、奥狄括约肌收缩,胆囊内压升高,引起上腹部不适,甚至诱发胆绞痛
3、兴奋输尿管平滑肌,治疗量提高肝脏括约肌张力,引起尿潴留,大剂量加重哮喘。
对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不良反应
连续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不产生欣快感和成瘾性
急性中毒,用量过大可致急性中毒,表现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针尖样瞳孔三大特征。
无急性中毒
抗炎抗风湿
无
有、由于大量致炎因子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而细胞因子又能诱导COX-2的表达,抑制PGS合成,发挥作用。
心源性哮喘
扩张外周血管,外周阻力下降,镇静作用,消除紧张不安情绪,抑制呼吸,降低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使心脏负荷下降。
无
平滑肌
1、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张力增加,蠕动抑制,引起便秘,可止泻
不同点
一般是中枢镇痛药,像吗啡,杜冷丁,与中枢阿片受体结合,减少递质释放,发挥镇痛作用。
一般是阿斯匹林受体类抗炎药,它抑制COX(环氧化酶)活性,进而使PG(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减少
引起剧烈疼痛
一般性疼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
பைடு நூலகம்解热作用
无
有、通过抑制PG合成酶,减少中枢PG生成,从而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减少,散热增多,导致体温下降。但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对直接注射PG产生的发热也无效。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异同点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异同点
镇痛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相同点
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镇痛药:强大,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
炎症和疼痛的产生? ——前列腺素(PG)
一类不饱和脂肪酸; 五元脂肪环上取代基(主要是羟基和氢)的
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
前列腺素PG
全身许多组织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并 非只由前列腺分泌。
炎症和疼痛的产生?——前列腺素
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致热痛物质、炎症介质。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怎么设计?
黄体素浓度不够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排卵期体温上升缓慢; 体内分泌的黄体素浓度不够; 排卵不良,受孕机率下降; 就医
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 支持,继续分泌黄体素,体温持续高温。
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高温持续约20天后降温。一般是早期流产的征兆 ,如发现有这样的基础体温,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查 明原因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直接刺激胃粘膜;长期服用诱 发和加重溃疡。
凝血障碍:有出血倾向、肝功能障碍、血友 病、VK缺乏者禁用。
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出现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耳鸣、听力障碍,严重者出 现高热、脱水、惊厥、意识模糊或昏迷。立 即停药,碱化尿液。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治疗普通感冒的中成药:
成分:胆酸、猪去氧胆 酸、珍珠母、栀子、水 牛角、板蓝根、黄芩苷 、金银花。
适应症: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 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 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 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 属上述症候者。
本章重点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的作用 机制及区别。
典型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的作用 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痛药定义:镇痛药——减轻或消除疼痛,但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
分类:(1)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2)非麻醉性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PS:疼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使患者痛苦的一种症状,是伤害性刺激通过痛觉神经传至中枢,经大脑皮质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
疼痛的分类:镇痛药的分类:一、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三、其他镇痛药:罗(颅)痛定、曲马朵、布桂嗪(强痛定)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一)——吗啡一、体内过程1、p.o,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F约为25%),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
15-30min起效、镇痛维持4-6h2、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但足以发挥作用。
二、作用机制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激活中枢“抗痛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使得P物质减少。
属麻醉药品,具有成瘾性,注意与麻醉药区别。
三、药理作用——中枢作用和外周作用 (一)中枢作用(二)外周作用四、临床应用1.镇痛:除晚期癌症以外,一般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剧烈疼痛,剂量需个体化 (1)胆绞痛和肾绞痛:与阿托品合用。
(2)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 (3)神经性疼痛疗效差(神经压迫性疼痛)2.急性肺水肿所致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需强心、利尿、平喘药等综合治疗。
3.止泻: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非细菌性、消耗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
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用阿片酊/复方樟脑酊。
五、不良反应1)治疗量: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老年人多见)、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2)耐受性和依赖性: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周。
3.急性中毒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抢救: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人工呼吸,给氧。
4.禁忌症分娩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内压高、肝功能严重减退、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二)——可待因特点:口服,F约为60%较吗啡高其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01/12,但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无明显镇静,呼吸抑制较轻用于中等程度疼痛的止痛和剧烈干咳(伴胸痛)无明显便秘、尿潴留及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欣快感及成瘾性的发生率也低于吗啡。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三)——哌替啶(度冷丁)一、作用特点:1)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作用时间短2)镇静、扩血管、呼吸抑制作用与吗啡相当3)无镇咳作用4)兴奋胃肠平滑肌作用时间短,不止泻,不便秘5)对子宫平滑肌无影响,不对抗催产素,不影响产程6)成瘾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二、临床应用1.镇痛1)各种剧痛(多i.h或i.m,起效快,替代吗啡)2)胆肾绞痛(合用阿托品)3)分娩止痛(产前2-4h禁用)2.麻醉前给药3.心源性哮喘的辅助治疗(弱于吗啡)4.人工冬眠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四)——芬太尼1、短效镇痛药,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0倍2、i.v,1分钟起效,维持约10min;i.m,15min起效,维持1~2h。
3、可产生欣快、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大剂量产生肌肉僵直(纳洛酮对抗)。
应用:用于各种剧痛。
与氟哌利多合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
是复合全麻中常用药物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五)——美沙酮(methadone)1)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
2)口服生物利用度92%,血浆蛋白结合率90%,半衰期15-40小时。
反复使用有一定蓄积性。
3)镇痛、镇咳、呼吸抑制、胃肠和胆道压力影响与吗啡相似。
4)欣快症状弱于吗啡,成瘾性产生较慢,程度较轻。
5)临床用于各种剧痛,及吗啡和海洛因的脱毒治疗。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镇痛新)实质:κ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阻断剂作用特点:1)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2)呼吸抑制作用为吗啡的1/2,且抑制程度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强3)大剂量60-90mg,可产生烦躁、焦虑、幻觉等精神症状,大剂量纳洛酮可对抗4)对平滑肌兴奋作用比吗啡弱5)心血管作用不同于吗啡——大剂量或静脉给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6)这与提高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关7)拮抗μ受体——成瘾性小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其他镇痛药(一)——曲马朵(tramadol)1、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强度和喷他佐辛相似,为吗啡的1/3。
2、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90%,半衰期6小时。
3、无明显呼吸抑制和平滑肌痉挛作用,不产生便秘也不影响心血管功能4、长期用药可产生依赖性用于手术后、晚癌疼痛等。
其他镇痛药(二)——布桂嗪(强痛定)1、注射给药10min起效,作用维持3-6h2、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
3、具有安定、镇咳作用,但不抑制呼吸多用于偏头疼、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及癌症引起的疼痛。
4、有一定成瘾性。
阿片受体拮抗剂一、代表药物纳洛酮(naloxone)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酮(naltrexone)纳美芬(nalmefene)二、作用总结1.能快速对抗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2.对各种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系统激活所产生的休克、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系列症状有明显对抗作用3.试用于脑卒中、乙醇中毒、休克、脊髓、中风、脑外伤等治疗PS:疼痛的阶梯治疗目前国内外推荐晚期肿瘤疼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法以减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因剧痛而带来的痛苦。
1)轻度疼痛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物,2)中度疼痛患者按时服用可待因或曲马多等药物;3)剧烈疼痛的癌症患者,按时服用吗啡或哌替啶片。
解热镇痛抗炎药概念: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鉴于其化学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的甾体结构不同,抗炎作用特点也不同,因此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的共同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酶(COX)/前列腺素(PG)合成酶,减少PG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NSAIDs的共同作用:(一)抗炎作用(二)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强度相差大;对症治疗关节炎,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首选药)炎症局部PG:强致炎物质,扩血管和增加白细胞趋化性,协同其他致炎物质(缓激肽、组胺)加重炎症。
对于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为有效,通过抑制PG的合成,使局部疼痛感觉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引起的疼痛敏感性降低;对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对尖锐的一过性疼痛(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无效;阿片类与NSAIDs的作用比较项目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镇痛部位中枢外周作用机理激动阿片受体干扰痛觉传入抑制PG合成,减轻炎性疼痛作用特点强大镇痛,伴镇静及欣快感中等镇痛,无镇静及欣快感临床应用各种剧痛慢性钝痛内脏绞痛强效无效(三)解热作用PS:NSAIDs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比较氯丙嗪(抗精神失常药)NSAIDs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配合物理降温可使发热或正常体温降低,甚至低于正常。
临床用于低温麻醉或人工冬眠解热镇痛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COX,使PG合成减少。
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但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点:1、起效快;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功能等2、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停药后可能迅速出现“反跳”甚至症状再现等3、不是病因性治疗药COX类型与作用COX-1(结构酶)COX-2(诱导酶)生成固有的需经诱导功能促进生理性PG合成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血管阻力调节肾血流量分布促进病理学PG合成生成蛋白酶及其他炎症介质引起炎症机制:通过抑制下丘脑PG的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抑制中枢PG的合成)特点:当体温升高时,NSAIDs能促使升高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对正常的体温不会产生影响。
作用与不良反应均与抑制PG合成有关一、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药(一)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体内过程:1.口服后迅速从胃肠黏膜吸收,大部分在小肠中吸收,约2h达峰。
2.血中主要以水杨酸盐形式存在,并主要以此形式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5%3.主要经肝脏代谢小剂量(﹤1g),恒比消除,t1/2 2-3h,大剂量(﹥1g),恒量消除,t1/2 15-30h4.经肾脏排泄:碱化尿液可以大大加快排泄。
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1)解热镇痛:疗效明显可靠,可用于感冒发热、肌肉骨骼痛、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内脏平滑肌痉挛痛无效)。
(剂量用法:0.5g/次,一日3次,饭后服)(2)抗风湿:作用强,较大剂量作为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疗效迅速(24~48h),亦可作为鉴别诊断。
(剂量用法:3-5g/d,分4次服,饭后服,症状控制后减量)2.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小剂量(剂量用法:0.05-0.15g/天)可用于预防脑血栓、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等疾病3.其他:治疗胆道蛔虫、痛风(大剂量)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大剂量(抗风湿治疗)可诱发和加重溃疡及无痛性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应禁用。
措施:应餐后服用,同服抗酸药;肠溶阿司匹林片;合用PGE1的衍生物米索前列醇2.凝血障碍(大剂量>3g/d)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原。
防治:Vitk(维生素K)对严重肝损害, 凝血酶原过低,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 应避免使用。
术前1w停用。
3. 过敏反应——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
哮喘的发生与抑制PG合成有关,常在用药后20min至2h内发生,故有哮喘史者禁用。
治疗:肾上腺素对“阿司匹林哮喘”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PS:阿司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
4.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5g/d)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处理:停药, 并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以促进药物排泄。
5. 瑞夷综合征国外报道,儿童病毒感染(水痘、流感)伴发热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Reye综合症危险,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
以肝衰+脑病突出。
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病毒感染患儿不宜用阿司匹林,可用乙酰氨基酚代替。
(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特点:1、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弱,几无消炎抗风湿作用(对外周组织的COX没有明显作用)。
2、抑制中枢PG合成酶强。
3、本品为非处方药,是很多感冒药的配伍成分,常用剂量较安全,但若剂量过大可致肝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