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过的部分,不在此内容当中。
(4)世界城市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政府主导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城市的设置标准和行政建制受政府控制;
城市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城市政府行政等级的影响。
城市的行政级别越高,能得到的投资和发展的机会就越大。
城市的人口迁移和增长受政府控制;
城市化的资金积累受政府控制;
城市化发展速度受政府调控。
我国的城市化不论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还是处于调整或停滞期,对于城市发展快慢进行调控的力量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
政府调控城市化速度的手段包括:调整设市标准;调整国民经济计划和工业化发展模式;调整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员流动政策;
调整劳动就业政策和粮食供给政策;划定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
↗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我国的工业化起步很晚,而且发展重心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 1958年1月,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有关户籍管理的法律法规-¡ª¡ª《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部条例第一次明确将我国城乡居民划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的户籍;并规定农村人口迁入城市,首先必须获得城市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并需持有各种相关证明。
↗这部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对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就此形成。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特征——将居民户口与公民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的公民权益直接捆绑到一起,不同的户籍享有不同的国民待遇
↗小城镇的独特作用:
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剂”;
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
3、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
↗1. 工业化起步晚,实行重工业优先政策;
↗2.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积极效应:立足于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
↗有利于维护城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生活稳定
↗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有利于维护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秩序状态
↗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
↗城市化滞后的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
↗城市化滞后直接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城市化滞后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城市化滞后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
↗城市化滞后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过度城市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无序流动,缺乏管理;
↗二是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典型的国家: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
↗城市化不足(也称为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差距拉大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
典型的国家——泰国、印度、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4 . 中国的城市化政策
↗(1) 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政策的反思
↗20世纪50年代,自发式的城市化道路.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逆城市化”的浪潮
↗20世纪80年代,关于城市化的政策,存在着争议。
↗2007年10月,中国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城乡规划法》。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建立起以大城市为龙头,中等城市为中心,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方针——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龙头-----
↗大城市能够产生较高的规模经济效应
↗大城市能够带来较高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大城市的发展可以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特大城市向现代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2 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优势
↗从行政层次看, 它是中间级别的行政中心, 是上下行政层的中介。
↗从城市网络看,它是小城市向大城镇发展的中介环节, 如果没有中等城市, 大城市的辐射作用也很难得以有效传输。
↗从城市的发展过程看, 中等城市是农村和小城镇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中转地, 也是大城市承受外来人口压力的一个缓冲地。
↗中等城市所具有的潜力或优势
↗( 1 ) 有利于以中间带两头, 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
↗( 2 ) 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
↗( 3 ) 有利于城市化两种方式的协调。
↗合理发展小城市, 促进农村城市化
↗小城市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城市化具有着非常积极作用:
↗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转型
↗有利于地方性城市网络系统的形成
↗我国的城市体系包括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三级城市网络, 地方性城市网络的结节点就是小城市
↗(2)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创新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的特征.
↗(1)城市群内部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生产协作关系和科技文化联系;
↗(2)城市群之间具有跨市域的、共同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交通通信联系方便;
↗(3)有共同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要求,发展共同经济贸易市场;
↗(4)有比较密集的人员、物资流动联系和信息传输与通信往来;
↗(5)注重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地域分工,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具有不同且互补的特色。
↗.(为什么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未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单元,既不是国家也不是企业,而是具有强大产业集聚功能的城市群。
↗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土地集约特点,适合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
↗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客观要求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
↗环境消费的规模经济效应也要求中国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
↗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可以适当提高消费率、实现投资和消费协调,有效缓解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
↗我国长江三角洲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
↗应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树立城市群、经济区的概念,增强分工协作、整体做强的意识,具有能够合作、善于合作的胸怀和眼界。
↗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推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