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

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

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

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

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

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

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

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3基本技术指标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

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编辑与规范化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编辑与规范化

正常模板
一.模板编辑
自动生成的模板有正常心搏(N)、室上性心搏(S)、室性心搏(V) 和干扰伪差(X)模板。
一.室上性模板
室性模板
模板编辑
自动生成的模板有正常心搏(N)、 室上性心搏(S)、室性心搏(V) 和干扰伪差(X)模板。
模板编辑
干扰伪差
自动生成的模板 有正常心搏 (N)、室上性 心搏(S)、室 性心搏(V)和 干扰伪差(X) 模板。
心脏起搏器分析:
01
分析起搏心电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基本步骤0204
在起搏心电图的阅读中,首先应将 不同的起搏类型进行分类,因此分 析前了解受检者起搏器的基本信息 非常重要。然后目前的医疗模式, 心电分析者不可能得到完整的起搏 器资料,因此必须通过心电图特点 来判断。在起搏心电图上起搏夺获 心腔形成的波可以判断起搏器的类 型,起搏器对自身心动的感知也可 判断起搏器的类型。
2
若遇及对酒精过敏的患者,就直 接将电极贴在所选定的部位。
3
粘贴电极要规范,要放置在骨骼表面上,尽 量避开肌肉(尤其是胸肌、背阔肌、腹直肌 等大的肌肉)及远离经常活动的部位(如肩 关节部)。正确连接电极与相应的导联线, 牢牢固定电极及导线(用胶布交叉固定电极 及其远端的导线),随后安装电池、佩戴好 记录仪。
03
判断起搏类型
心脏起搏器分析:
判断起搏基本功能
1
2
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基本步骤
3
4
判断起搏器的二项基本功能: 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观察起 搏信号后是否有被起搏心腔的 波,是判断起搏功能的主要方 法,如心房起搏后应有P波, 心室起搏后应有QRS波。观察 起搏器对心电信号作出的反应 是判断感知的主要方法,如在 自主心律后起搏器间期的重排, 自主心律停止后起搏器出现起 搏信号等。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活动的检查方法,能够对心脏的电活动进行全天候的监测,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

1. 室性早搏(PVC),在24小时内出现≥100次,或连续出现≥3次。

2. 房性早搏(PAC),在24小时内出现≥30次,或连续出现≥3次。

3. 心房颤动(AF),持续时间≥30秒,或频繁发作。

4. 心室颤动(VF),出现一次即可诊断。

5.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心率>100次/分,持续时间≥30秒。

二、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 ST段改变,水平或向下型压低≥0.1mV,持续时间≥0.08秒。

2. T波改变,对称性倒置,持续时间≥0.16秒。

3. 心肌梗死,出现异常Q波。

三、其他心电图异常的诊断标准。

1. 心室肥大,QRS波宽度≥0.12秒。

2. 心室传导阻滞,QRS波宽度≥0.12秒,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 QT间期延长,男性≥0.45秒,女性≥0.46秒。

4. 心脏起搏器功能,检测心脏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此,在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生在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记录患者心脏在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情况,是心脏疾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是根据动态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心电图监测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心脏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的标准。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的常见波形变化和相关参数入手,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态心电图。

一、ST段改变。

ST段是心电图中一个重要的波段,其改变常常反映了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情况。

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改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两种情况。

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抬高≥0.1mV,持续时间≥0.08s。

ST段压低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压低≥0.05mV,持续时间≥0.08s。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评估和诊断。

二、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患者的心律情况,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诊断。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根据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形态特点进行评估和诊断。

三、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还能够监测患者的心率情况,对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6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40次/分。

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10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120次/分。

根据心率的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评估和诊断。

四、心电轴偏移。

心电轴偏移是指心脏电轴在胸部心电图上的方向发生改变,常常反映心脏的解剖和电生理情况。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心电轴的变化,对心电轴偏移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电轴左偏的诊断标准为,Ⅰ、aVL导联QRS波群电轴左偏>+30°。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眼外 伤是 眼科 临床上 常见 病 , 也是 致盲 的重 要原 因 之一 。近 年 来随着 多层 螺旋 C T的普 及应用 ,对 于急 诊 眼外伤 ,T扫 描是 c
影 像检查 的首 选Ⅲ 它对 眼外 伤 的程 度 、 发症 及邻 近组 织情 况有 。 并 很 高 的临床 价值 , 准确 率及 检 出 率均 较 高 , 评价 眼 眶直 接 与 间 是 接损伤的可靠方法日 。为临床眼部外伤的诊断准确提供了有价 值 的信 息 。
1材 料与 方法 11 . 一般 材料 : 收集我 院 2 1 年 8 至 2 1 年 9月 间 , 00 月 01 急诊 眼部 外伤 患者 6 0例 , 多排 螺旋 C 行 T扫描 检查 。其 中男性 4 例 , 3 女性
1例 ; 7 年龄 1—2岁 , 均 4 57 平 2岁 。 1 . 2检查 方 法 : 采用 G E公 司 的 H gS ed6层 c i pe 1 h T扫描 机 。患 者
3 讨 论
的治疗 措施 , 同时结 合患 者个 体差 异情 况 , 施不 同 的治疗方 案 , 实 以达到 最佳 的治疗效果 。对 眼外伤 的治疗 应该在 最大 限度 地恢复 和保护视 功能 、 护眼球 及面部 外观 的原则下早诊 、 保 早治 。 本研究 检查 结 果 中表 明 , 眼 眶骨骨 折发 生率 较高 的原 因 造成 有 可能 是 由于暴 力 打击 眼部 , 力 经 眼球传 导 达 眶壁 , 压 可使 最薄 弱 和倾斜 的 眶底或 眶 内壁发 生骨 折 [ 引 。外力 首先 作用 于眼部 损伤 眶骨 , 致骨 折 。 导 复杂 性 的眼 部损 伤累计 的损 伤部位 不 同 , 导致受 损轻 重程 度 不同 。眶壁 骨折 能引 起 眶 内及 眶周 结构 改变 , 而影 从 响视 力 或面容 , 有可 能引 起 内眼感 染 尤 其是对 于骨折 缺损突 还 。 入 邻 近的组 织 结构 , 内侧 壁 纸板 骨 折 , 移位 的骨折 碎 片 、 肪 、 脂 肌 肉进入 筛 窦 内 , 致 筛窦 内积 血 、 内气 肿及 鼻窦 内 的窦腔 混浊 导 眶 目 甚至 有时 可发 生眼 球下 陷 等复杂 的外 伤 , 给临床诊 断 与治疗带 来极大 的疑 虑与 困惑 , 间接 征 象应 引起 高度注 意 。所 以对 于 这些 急诊 眼部外 伤患 者 ,由于 眼球视 觉 对人们 视 功能 的特殊 重要性 , 故及 时正 确处理 眼外 伤 非常重 要 。而判 断 眼部的受 伤部 位 、 质 性 和程度, 是处理眼外伤的关键 。第一时间通过 c T检查所得影像 学诊 断资料 , 衡量 眼部 外伤 的严 重性 , 准确率 高 。 来 诊断 同时便 于 临床 医师 与患 者及 家属 间 医患沟 通 , 绍病 情 , 定诊治 方案 。 介 制 综上 所 述 ,螺 旋 C T成 像 技 术在 眼外 伤 中 具有 独 特 的优 越 性, 不仅 能准确 、 直观 的通 过 三维 重建技 术显 示眼 部疾病 的形 态 、 位 置 、 小 , 能 充分 显露 眶 内病变 、 部位 与眼 内结构 的具 大 而且 外伤 体 隋况和其他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 从而明确诊断。使眼外伤患 者 能尽早 获 得 正 规 的处 理 ,尽 可能 减 少 眼外伤 所致 的视功 能损 害。对 临床采 用合 适 的手术 方案 、 术路径 起到 非常 重要 的指导 手 作 用 , 指导 临床 治疗 和预 后判 断有 着重要 的 意义 。 对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3
动态血压监测
14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 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 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 收缩时,血压升高。
➢ 血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参数,是诊断疾病、观 察治疗效果、进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但是,血压 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精神因素、环境条 件、生理韵律等,所以,单次测量血压存在较大差别, 同时当心律不齐时,采用断续的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比 较困难,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测可在每个心动周期测量 血压,在临床及医学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患者血压的 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17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130/80mmHg 白天≦135/85mmHg 夜间≦ 120/70mmHg
18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2、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10-20%:杓型 <10%:非杓型 >20%:超杓型 为负数:反杓型 超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过低,见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它可导
15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常用指标: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白天(清醒活动,早6点~晚10点) 夜间(睡眠,晚10~早6点)
2、阈值(血压负荷) >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的次数百分率
3、24h血压趋势图 4、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5、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血压晨峰)
(126+110)/2=118 (168+144+158+141+141+141)/6=149

动态心电图的解读

动态心电图的解读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目前,动态心电图应用最多的仍是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

一、常人的动态心电图表现由于检查者在24h里有不同的生理活动,如运动、活动、饮食、睡眠等,因此病人的体位、自主神经的张力也不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会有较大的变异。

(一)心率成年人24小时平均窦性心率为60~80bpm,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白天最高心率的降低更明显。

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30bpm。

女性比男性高5 10bpm。

窦性心动过速在动态心电图上十分常见,年轻人运动时窦性心率可高于180bpm。

但是,在夜间,在睡眠中最低窦性心率可位于35 60bpm间,尤其是凌晨4 5时。

如果夜间最低心率低于35bpm,应考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窦房结功能低下。

常规心电图设定的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为60 100bpm,显然不适合动态心电图。

但是,窦性心率的动态心电图正常值尚缺乏。

(二)心律失常1.窦性心律节律在正常人,可以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停搏,与呼吸和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有关。

窦性停搏的时间一般为 1.2 2.0s,极少数情况下(如运动员)可出现>2.5s的停搏,如果出现在一般的成年人或老年人,应视为异常。

2.室上性心律失常正常人中,50% 70%可以监测到室上性心律失常,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孤立的无症状的室上性异位搏动见于64%的健康年轻人,发作的次数较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搏的次数和发生率均逐渐增加,90%的老年人有房性早搏,98%的室上性早搏的病人其早搏的次数低于100次。

早搏在新生儿和小儿更少见,年轻人短阵房速的出现率2%~5%,老年人更常见。

3.室性心律失常在大规模人群的研究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发生率为60%。

室性早搏的总数通常较少,96%的人在24h内室性早搏次数不到100次,但在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4h早搏的次数也增多,大于80岁的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100%有早搏。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管理规范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管理规范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管理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用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在心脏病等疾病的监测和诊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有效运行和安全应用,制定相关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1. 设备使用与维护1.1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使用应由具备相关技术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医疗器械使用要求进行操作,不可私自进行改装、维修或调试。

1.2 设备的维护保养需要定期进行,包括清洁、校准和功能检查等。

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以备日后查阅。

1.3 定期进行设备的软硬件更新和升级,确保设备具备最新的功能和性能。

2. 设备存放和运输2.1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应存放在专门的设备保管室或柜中,并采取防尘、防湿、防腐蚀等措施。

2.2 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防止设备受到损坏。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震、防雨等措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 设备的调试和校准3.1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调试和校准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调试和校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3.2 设备的校准应定期进行,校准频率和周期应根据具体设备的规定和厂家要求进行设置。

校准后的记录应保存在设备台账中,以备查阅。

4. 设备的维修和更换4.1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联系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禁止使用非专业人员进行私自修理,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坏。

4.2 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向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报备,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报废和更换。

5. 设备的数据管理和保密5.1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所采集到的数据应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记录,记录包括患者信息、监测时间、监测结果等内容,并妥善保存。

5.2 对于患者信息和监测结果等数据,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政策,保护患者隐私。

5.3 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五、动态心电图的安装操作
(一)安装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皮肤处理 导联电极安装固定 仪器开启 指导病人
五、动态心电图的安装操作
(二)造成干扰伪差的因素
仪器设备抗干扰的指标是否达标 电极片质量是否达标 电极导线 皮肤处理 电极片粘贴位置 导联线固定 静电和磁场 体位变动、过度换气
(1)窦性停搏
(2)短暂性全心停搏
4、房室阻滞时的长间歇 房室阻滞伴短暂心室停搏
5、心房颤动终止时的长间歇
阵发心房颤动终止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延迟
6.起搏器心电图中的长间歇 起搏器肌电误感知
八、关于动态心电图的评估标准
(八)动态心电图中的房室分离
房室分离是三度及高度AVB的基本表现,但房室分离 ≠三度或高度AVB 房室分离按产生原因分类
窦性停搏或短暂全心停搏>3秒 二度II型窦房阻滞 常有窦房结变时性下降 动态心电图可以捕捉窦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 窦房结变时性下降和快速心律失常(慢-快综合征)的存 在以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
八、关于动态心电图的评估标准
(四)关于心肌缺血的评价标准
1984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院提出的“三个一 ”标准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 持续≥1.0min 两次间隔≥1.0min
ICD植入Ⅰ类适应症为:①室颤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持续性室速引起 心脏骤停的幸存者,排除其他完全可逆性病因(证据水平A);②器 质性心脏病伴自发性持续性室速,无论是否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证 据水平B);③不明原因的晕厥,电生理检查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的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证据水平B);④心肌梗塞40天后,LVEF≤35 %,心功能Ⅱ或Ⅲ级(证据水平B);⑤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LVEF≤35%,心功能Ⅱ或Ⅲ级(证据水平B);⑥心肌梗死致左室功 能不全,心梗发生40天后,LVEF≤30%,心功能Ⅰ级(证据水平A); ⑦心肌梗死相关的非持续性室速,左室射血分数≤40%,电生理诱 发出室颤或持续性室速(证据水平B)。 ICD植入Ⅱa类适应症: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生不明原因晕厥, 且晕厥可能与心律失常相关时建议植入ICD。如:长、短QT间期综合 症,且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Brugada综合征 有晕厥病史或记录到室速发作;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一项以上危险因 素等均建议ICD植入。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毒性、致心律失 常作用
❖ 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返回
DCG对心律失常分析的应用
❖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传导阻滞 ❖长R-R间期、病态窦房结综
合征
DCG与期前收缩
❖ 可以出现在正常人、非心脏病人、严重心脏 病人。
❖ 各种早搏以室早临床意义较大:老年人、器 质性心脏病人室早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室早 的发生伴随更高的死亡率,尤其是猝死率。
❖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起搏器功能障 碍。
❖需结合病史、心电图、起搏部位、起搏 方式、植入时间、电极导管的类型、程 控设定的各种起搏参数和某些特殊功能 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HRV的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
❖正常窦性心律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 经平衡的最佳体现
❖HRV本质就是对窦性心律不齐的程度 的定量分析
老年男性、无症状时
发作性胸痛、可见ST段一过性抬高。同时可见房性早搏
可见ST段上抬、房性早搏
3分钟后,胸痛缓解,ST段恢复至正常水平
❖DCG对诊断日常活动引发心肌缺血 有重要价值,对不同阶段的冠心病 患者诊断与治疗都有指导作用。
❖注意需排除非缺血因素引起的ST段 改 变 如 : LVH、WPW、LBBB 、 AF 、 Af、药物影响或非特异性室内传导 延迟者。
窦性心动过缓
房性心动过速
窦房传导阻滞
男性 80岁 晕厥待查
心肌缺血的分析
心肌缺血的诊断
❖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缺血,对严重程度与 日常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判断
❖诊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对发作特点、严 重程度等进行判断。特别对诊断无症状心 肌缺血、不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等 价值更大。
心肌缺血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

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

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心电图监测,能够在患者自然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记录二导或多导心电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各类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获取重要的诊断评价依据,自60年代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动态心电图的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及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适应证1.与心律失常有关症状的评价检测短暂或隐伏的心律失常:证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周期性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间歇或潜在型预激综合征短阵快速性心律失常间歇性心脏传导阻滞发作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各种过早搏动(鉴别良性与恶性)心律失常可产生心悸、眩晕、气促、胸痛、晕厥、抽搐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测可连续记录此类症状发生时的心电图变化,做出症状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初步判断。

实际上只有约50%患者在检测时再现相关症状,没有症状的患者也可能记录到显著的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既可有明显症状,也可以无症状,而眩晕、晕厥等症状也并不一定是心源性的,因此,如果检测时无症状发生,又未记录到心律失常,一般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价,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复查及进一步检查,如运动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动态心电图对于常规心电图正常但有心脏症状,或者心律变化与症状并不相符时,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以获得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2.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夜间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监测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对ST段变化的检测方法已有很大改进,如增加导联数以了解更为广泛的心壁供血情况,分段数字分析以判定ST段下降形态、幅度,记录并计算ST段下移阵次、总时间、总面积,并已注意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时出现的心率过快及体位改变所造成的假阳性改变,使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成为可能。

但动态心电图不能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首选方法。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经验交流28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李莉 (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疾病的诊断更加精准、可靠,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技术也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其中,动态心电图属于运用较多的一种诊断方式,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对于患者进行1~3d的心电状况持续进行记录,能够更好、更快地找出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电异常情况,尤其是在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和颈心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传统的心电图由于不能够连续动态地观察心脏的电活动,使得其在临床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而动态心电图则是指可以连续记录一天或者是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很好地提供患者一天的动态心电活动信息,检查出传统心电图很难发现的异常心电状况,这就使得动态心电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

1关于动态心电图的类型和特点概述动态心电图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Holter技术,通过让患者佩带记录仪来完成连续记录心电信息的目标。

现阶段的动态心电图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有1~2d动态心电图,而且还配备着时间记录仪与长程心电记录设备。

其中,长程心电记录设备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发作的频率比较低,但是却有着较高致命性的心率失常患者进行监测,尤其是对于晕厥患者有着更好的应用效果[1]。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心电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逐步形成了心电散点图、窦性心律振荡和心率变异性检测等丰富多样的技术运用理念,这极大地提升了无痛性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应用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对患者的心电波进行连续记录,但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很难对患者的心脏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记录导联的有限性;另外,如果患者有着较为繁多的活动,也会影响到动态心电图整个运用过程的记录质量[2]。

2动态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动态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主要有四个步骤:第一步,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又称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Holter心电图,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图信号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在患者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对心脏的电活动进行全天候的监测,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下面将详细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首先,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包括对心律失常的诊断。

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根据国际上公认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心律失常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其次,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包括对心肌缺血的评估。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诊断内容。

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可以观察到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表现,如ST段改变、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和范围等,这些信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包括对心脏传导系统的评估。

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障碍,而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关于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状态的详细信息,如P波、QRS波、QT间期等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医生进行心脏传导系统的评估和诊断。

此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包括对心脏功能的评估。

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如心率的变化、心律的不稳定性等,这些信息对于心脏功能的评估和诊断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涵盖了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脏功能的全面评估。

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动态心电图的准确解读和诊断标准的正确应用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及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及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及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及临床应用
一、简介
1.1 心电图及其应用背景
1.2 动态心电图的定义和作用
1.3 本文的目的和组织结构
二、动态心电图的采集方法
2.1 动态心电图的仪器和设备
2.2 动态心电图的准备工作
2.3 动态心电图的采集步骤
三、动态心电图的常见波形及其含义
3.1 P波的分析与解读
3.2 QRS波形的分析与解读
3.3 T波的分析与解读
3.4 ST段的分析与解读
3.5 QT间期的分析与解读
四、动态心电图的常见异常及临床意义
4.1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
4.2 传导阻滞的诊断与鉴别
4.3 心肌缺血的判断与评价
4.4 心肌梗死的鉴别与定量评估
4.5 药物的心电图影响及解读
五、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5.1 动态心电图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5.2 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5.3 动态心电图在药物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5.4 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六、附件
附件一:动态心电图报告范例
附件二:动态心电图数据分析表格
附录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动态心电图:通过24小时连续记录患者心电活动的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2.P波:表示心房除极的波形,反映心房的电活动。

3.QRS波形:表示心室除极的波形,反映心室的电活动。

4.T波:表示心室复极的波形,反映心室的复极过程。

5.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与T波开始之间的水平线段,
用于评估心肌缺血程度。

6.QT间期:从QRS波的起点到T波的终点的时间间期,用
于评估离子通道功能及心室复极状态。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及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及临床应用

无P/V波 过感知
自身P/V波 感知不良
抑制起搏
心房/室起搏
起搏模式--DDD
AAI AV延迟
VVI
电极过感知--干扰
电极感知不良--脱位、断裂
心房心室电极反接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评估
药物有效:
阵发性室速完全消失; 成对室早减少≥90%; 单个室早减少≥50%。
恶化:
单个室早数目增加4倍; 连续出现的室早(成对、成串)增加
室性心律失常
室早,室速,室颤 在健康人群中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检
出率约在50%左右。 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h,或≤5次
/h。 超过正常次数只能说明心脏电活动异
常,是否属于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 分析。
漏检的常见原因
室性心律的QRS与分析主通道的QRS 形态相似;
室性心律的QRS波振幅较小; 解决方法:选择室性心律与正常QRS
改良胸前12导联:用改良的Frank导联 推算出12导
电极安置
酒精擦拭,小砂片轻磨
优质电极,牢固粘附
患者记录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 间、感受
窦房结功能
心率正常:50~90bpm
安睡时可降至40~50bpm,甚至达 35bpm。
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可出现 P-P长间歇,青年人多见,但长间歇应 小于2秒。
周期>2s 慢-快综合征:伴有房速、房颤
室上性心律失常
房早,房速/房扑,房颤,室上速 正常人:
室上性早搏≤100次/24h或≤5次/h。 60岁以下者不应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不足
无法分辨P波,仅从R-R节律的提前量 作统计
房早伴P'-R间期延长及房早未下传无 法检出;
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搏几乎都统 计在室性心律失常中。

动态心电图临床操作标准化方法

动态心电图临床操作标准化方法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崔俊玉,E m a i l :c u i j u n yu 008@163.c o m 动态心电图临床操作标准化方法李 洁1,崔俊玉2(1.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2.北京陆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100700)摘 要:动态心电图,又称H o l t e r 或H o l t e r 检查,是一种评价各种心脏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简便㊁高效㊁准确㊁安全的无创检查,广泛用于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评价,心肌缺血的诊断,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药物疗效评价,起搏器等埋藏式心脏电治疗装置监测等领域㊂目前动态心电图已广泛用于于临床各级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必要对该项技术进行规范化培训㊂本文参考相关指南㊁共识及专家建议,结合作者经验,撰写动态心电图临床操作标准化方法供临床使用时参考㊂关键词:心电描记术,便携式;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临床操作;标准化中图分类号:R 540.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12-1018-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8.12.003S t a n d a r d i z e dm e t h o d f o r c l i n i c a l o p e r a t i o no f a m b u l a t o r y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r a m L i J i e 1,C u i J u n yu 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B e t h u n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e a c eH o s p i t a l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A r m y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B e i j i n g 100700,C h i n a C o r r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u i J u n y u ,E m a i l :c u i j u n yu 008@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A m b u l a t o r y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m (E C G ),a l s oc a l l e d H o l t e ro r H o l t e re x a m i n a t i o n ,i sas i m pl e ,e f f i c i e n t ,a c c u r a t e a n d s a f e n o n i n v a s i v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f o r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a b n o r m a l E C G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 se a s e .I t i sw i d e l y u s e d i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f c a r d i a ca r r h y t h m i a s o fh e a r t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 ,o c c u r r e n c eo fm yo c a r d i a l i s c h e m i a ,d r u g e f f i c a c y ,t h e s t a t e o f i m p l a n t a b l e c a r d i a c e l e c t r o t h e r a p y d e v i c e s s u c ha s p a c e m a k e r s ,e t c .A t p r e s e n t ,a m b u l a t o r y E C Gh a sb e e nw i d e l y u s e d i n 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I t i sn e c e s s a r y t os t a n d a r d i z e t h e t r a i n i n g of t h i s t e c h n o l og y .Thi s p a p e r r e f e r s t o t h e r e l e v a n t g u i d e l i n e s ,c o n s e n s u s a n d e x p e r t s u g ge s t i o n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 t h e a u t h o r s 'e x p e r i e n c e ,t ow r i t e t h e s t a n d a r d i z e dm e t h o dof c l i n i c a l o p e r a t i o no f a m b u l a t o r y EC Gf o r c l i n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 .K E Y W O RD S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a m b u l a t o r y ;a r r h y t h m i a s ;m y o c a r d i a l i s c h e m i a ;c l i n i c a l o p e r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n李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室负责人,副主任技师,长期从事临床电生理工作,擅长疑难心电图分析及诊断,食管心房调搏㊁起搏器术后管理㊁射频消融术中监测等㊂参与完成多项临床电生理研究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两部㊂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女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律学分会委员,河北省电生理学会委员,河北省电生理学会心电学分会常务委员㊂动态心电图(a m b u l a t o r y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ph ,A E C G ),又称H o l t e r 或H o l t e r 检查,1957年由美国著名学者N o r m a nJ .H o l t e r 提出,用于长时间连续的记录体表心电图,1961年正式应用于临床㊂这是20世纪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㊂动态心电图经过50余年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无创心电辅助诊断技术领域应用非常广泛㊁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心电图检查工具之一㊂近20年来,动态心电图又增加了多项新功能,随着这些新功能的应用,将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辅助诊断功能,扩展到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后的推测,为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提高了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㊂目前动态心电图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必要对该项技术进行规范化培训㊂本文参考相关指南㊁共识及专家建议,结合作者经验撰写动态心电图临床操作标准化方法供临床使用时参考㊂1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适应证1.1 对阵发性心悸等症状患者进行检测,以确定其症状是否由心律失常引起㊂1.2 对间歇性不明原因晕厥㊁先兆晕厥或头晕㊁黑曚现象进行检测,确定是否与心律失常相关,并可进行定量分析及危险评估㊂1.3对发作性胸痛患者,特别是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胸痛的患者进行检测,判定胸痛是否为心肌缺血所致㊂1.4协助鉴别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性心绞痛㊁劳力心绞痛㊁卧位心绞痛㊂1.5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定性㊁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㊂1.6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初步评估及生活能力评定㊂1.7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㊂1.8判断窦房结功能,并对心脏的变时功能做初步评估㊂1.9确定药物㊁介入及手术疗效㊂1.10检测起搏器起搏㊁感知功能及评价起搏器参数和特殊功能㊂1.11检测长Q T综合征㊁B r u g a d a综合征等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㊂1.12进行心率变异性㊁心室晚电位㊁T p-T e间期㊁T 波电交替㊁窦性心律震荡㊁心率减速率(D C)等无创心电生理指标检测㊂1.13特殊人群的体格检查㊂2动态心电图的基本技术指标动态心电图由记录系统㊁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三部分组成㊂记录系统中的记录器是影响心电图波形的关键指标,包括频率响应㊁采样率和分辨率㊂2.1频率响应是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㊂记录器的频率响应范围多为0.5~60H z㊂低频下限过高时,可使S T段失真;高频上限不够高时,可使Q R S复合波的幅度降低㊁形态变圆㊁较小的q㊁r及δ波消失㊂2.2采样率指记录器每秒钟采集心电信号的点数㊂采样率越高,采样周期越短,误差越小,采集的数据就能更精确显示连续的心电波形㊂如采样率过低,降低Q R S复合波幅度,波形连续性差㊂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采样率为125㊁256或512H z,记录起搏信号则需10000H z㊂2.3分辨率是记录器芯片运算采样数据并进行模-数转换采集信号的能力,用数码二进制表示,最小8b i t㊂分辨率决定了Q R S复合波振幅测量的准确性㊂记录T波电交替分辨率至少应在12b i t以上㊂记录器的频率响应㊁采样率㊁分辨率是和谐的统一㊂过分追求高采样率会使记录数据成倍增加,增加数据存储和下载负担;采用较低分辨率,则降低Q R S复合波振幅的精确性及图形形态僵直[1]㊂3动态心电图检查前的准备3.1物品准备记录器㊁导联线㊁数据卡(固态记录器不需要)㊁电池㊁优质电极片㊁胶布㊁绷带㊁95%乙醇㊁纱布㊁专用砂纸㊁患者日记及剃须刀㊂3.2了解及获取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通过申请单及询问患者获取相关临床资料㊂3.2.1一般资料登记患者的年龄㊁性别㊁电话㊁住院号/门诊号㊁联系方式等㊂3.2.2患者的病史㊁当前症状及此次检查目的㊂3.2.3既往重要的心脏检查,如心电图㊁动态心电图㊁超声心动图㊁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等㊂3.2.4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情况,目前用药及剂量㊂3.2.5对植入心脏起搏器者,尽可能了解植入时间㊁植入原因㊁植入部位㊁起搏器类型㊁有无特殊功能及设定的相关参数㊂3.3描记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前尽量描记12或18导联常规心电图,作为动态心电图分析与书写报告时的参考㊂4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方法4.1记录器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需要决定记录器的导联数目及记录时间㊂单纯记录心律失常,可选择3或12通道同步记录器㊂12通道(或18通道)同步记录器有助于确定心肌缺血部位及心律失常起源㊂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最好选用具有起搏通道或采样率高的记录器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好选用具有房颤分析与定量的记录器㊂动态心电图一般记录24小时㊂如病情需要,可选用连续记录48㊁72小时或1周的记录器㊂具有时钟的记录器便于患者准确记录,避免自行记录的时间与心电图实际时间不一致㊂4.2更换记录器电池为记录器更换新电池,如充电电池应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㊂检查导联线是否完好等㊂4.3确定模拟导联及电极粘贴位置患者暴露前胸,确定模拟导联电极安置位置,常用模拟导联电极有两种㊂4.3.1模拟3通道导联电极粘贴位置3通道导联属于双极胸导联,有7条导联线㊂一般建议选择模拟V1㊁V3(或a V F)㊁V5㊂①模拟V1(C M1㊁MV1):正极位于V1位置上(黑),负极位于胸骨柄左侧(棕),可记录与V1类似心电图㊂②模拟V3(C M3㊁MV3):正极位于V3/V4位置上(黄),负极位于胸骨柄(蓝),可记录与V3㊁V4类似心电图㊂③模拟V5 (C M5㊁MV5):正极(红色)位于V5位置上,负极(白)位于胸骨柄右侧,可记录与V5类似心电图㊂④模拟a V F(C M F㊁M a V F):模拟V3导线连于模拟a V F位置,即电极正极(黄)位于左锁骨中线肋弓处,负极(蓝)位于胸骨柄处,可记录与a V F类似心电图㊂无关电极(绿)可置于任何位置,为避免电极脱落及减少干扰,一般置于活动度较小㊁皮肤皱褶较少处,如右锁骨中线肋弓处(图1)[2]㊂不同厂家记录盒导联线的颜色不同,应按其要求粘贴㊂4.3.2模拟12导联电极粘贴位置有10条导联线,包括6条胸导联线和4条 肢体导联线 ㊂V1-V6与常规心电图连接部位相同,而 肢体导联 则是连于胸壁㊂ 肢体导联 应置于活动度较小,皮肤皱褶较少处,以减少电极脱落及干扰,即R A电极分别置于右锁骨下窝处,L A电极置于左锁骨下窝处,L L置于左锁骨中线与肋弓交界处,R L(无干电极)可置于胸部任何位置,一般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弓交界处(图2)㊂图1模拟3通道导联电极粘贴位置示意图图2模拟12通道导联电极粘贴位置示意图4.4皮肤处理用95%乙醇纱布或其他脱脂剂擦拭欲粘贴电极处皮肤,对于皮肤粗糙(阻抗较高)的患者可再用砂纸片轻磨皮肤表面,以降低皮肤阻抗㊂对于胸部毛多者应剔除局部胸毛,以便电极片的粘贴与去除㊂4.5粘贴电极建议使用一次性优质电极片与记录器导联线相连,然后将电极片粘贴在选定位置的皮肤上,胶布固定,再将导联线捋顺用绷带系牢,防止电极片脱落及干扰㊂4.6开启记录器开启记录器,校对时间,并在患者日记上标明开始时间㊂4.7检查各通道波形佩戴具有波形显示屏记录器患者,开机后观察即时心电波形,各通道波形应平稳无干扰,如有干扰应查找原因并处理,必要时更换导线或记录器㊂4.8记录不同体位心电图欲观察S T-T改变的患者,最好记录不同体位时动态心电图[3]㊂4.9佩戴记录器将记录器放入小挎包挂在患者腰间或斜背肩上㊂4.10告知患者记录期间的注意事项4.10.1告诉患者如何记录日记包括日常活动情况及时间段(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特别是出现症状时应详细记录症状起始㊁结束时间及诱因㊂佩戴有时钟的记录器,日记的时间以记录器的时间为准㊂4.10.2介绍记录器事件按钮的使用当患者突然出现症状不便或不能书写日记时按压事件按钮,症状消失或方便时应补记当时症状㊂4.10.3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式患者可正常活动,减少上肢及胸廓过度运动,避免出汗过多㊂不要在胸前放置其他物品或抱小孩,远离电磁辐射等干扰心电信号的环境㊂记录期间不做影响电极的检查如心脏超声㊂为减少静电干扰,建议穿棉质内衣㊂4.10.4嘱咐患者爱护记录器,防水㊁防震荡及碰撞㊂4.10.5告诉患者摘卸记录器的时间及地点对于佩戴记录器的患者,应携带日记提前到动态心电图室或指定地点等候摘卸记录器㊂由于病情变化或其他特殊情况可提前摘卸㊂4.11摘卸记录器24小时记录器,总记录时间应在22小时以上,有效数据占总数据90%以上㊂使用48㊁72小时或1周记录器的患者,应按时摘卸㊂如患者病情变化或其他特殊情况可提前结束记录㊂在摘卸记录器时,患者需将日记交工作人员㊂摘卸记录器后,将记录器或数据卡连同患者日记放在一起(最好放入同一口袋内),防止与其他患者资料混淆㊂还要检查记录器及导线有无损坏㊂5动态心电图分析及选图5.1尽早分析尽早将数据传送到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尤其有症状或危重病例㊂5.2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录入姓名㊁性别㊁年龄及(或)出生日期㊁身高㊁体重㊁门诊号/住院号㊁科室㊁申请医生㊁是否携带心脏起搏器㊁用药情况㊁患者联系电话等㊂5.3分析动态心电图按标准分析软件做出初步分析结果,然后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校正㊂人机对话时首先通过模板和对应的条图对Q R S波进行分析与定性㊂对于通过模板不能纠正的搏动需人工逐个改正㊂必要时(如房性期前收缩㊁停搏)需更改分析参数后(提前程度㊁停搏时间)再次分析及人工校正㊂5.4自动选图与补充选图分析程序中常规设定最快心率㊁最慢心率及某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列为自动打印内容㊂分析者应根据动态心电图表现及患者日记在自动选取基础上人工补充选择有诊断价值的事件心电图加入打印任务中㊂应强调对于阵发性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等患者,不仅要打印发作中心电图,还要打印发作起始及终止时心电图㊂对于患者日记中有症状时心电图及事件按钮时心电图需要打印,无论心电图有无异常㊂5.5打印与装订可单面或双面打印㊂打印报告及图形要清晰㊂将打印报告及心电图与患者日记装订在一起,供临床医师参考㊂5.6危急值心电图报告分析过程中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㊁严重快速㊁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危急值心电图要及时联系开单医师,必要时联系患者[4]㊂6动态心电图报告的打印项目6.1基本情况及统计总结6.1.1基本情况位于报告首页,包括:动态心电图编号㊁患者姓名㊁性别㊁年龄或及出生日期㊁身高㊁体重㊁门诊号/住院号㊁科室㊁申请医生㊁是否携带心脏起搏器㊁用药情况㊁患者联系电话等㊂6.1.2记录开始时间㊁结束时间㊁总时间㊂最快心率及发生时间㊁最慢心率及发生时间㊁平均心率㊁心搏总数㊂6.1.3心律失常统计包括室性心律失常㊁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心搏总数㊁期前收缩数量㊁心动过速发生阵次及发生时间,最快心率持续长度及发生时间;房颤或及心房扑动(房扑)发生阵次㊁最长持续长度及起止时间,记录期间持续的总时间及占总记录时间百分数(总负荷);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中R-R间隔(或停搏)大于2秒或3秒的次数㊁最长R-R间隔(或停搏)长度及发生时间;心率变异的统计数值;心脏起搏总心搏数及占总心搏的百分数;S T段及Q-T间期的分析结果[5]㊂6.2小时统计表多位于报告第二页㊂为记录期间各小时最快心率㊁最慢心率㊁平均心率㊁各类心律失常的统计汇总表㊂6.3心率趋势图㊁散点图㊁心率变异数值及趋势图㊁S T段分析结果及趋势图等㊂6.4统计自动选取及人工补充选取的心电图包括最快心率心电图㊁最慢心率心电图㊁某些心律失常心电图㊁S T改变心电图及人工补充选取心电图等㊂7动态心电图汇总报告的书写结合患者日记将自动及人工矫正后的结果进行扼要总结(不要完全重复首页内容),打印或手工书写于动态心电图首页的空白处,也可填入专用动态心电图报告单㊂由于动态心电图表现不同,汇总报告的书写重点也不同,现将常见动态心电图报告的描述要点列举于下,供参考㊂7.1记录开始时间㊁结束时间及记录总时间,总心搏数,最快㊁最慢心率及发生时间㊁心律性质,平均心率㊂7.2基本心律的描述确定基本心律或主导心律,如窦性心律㊁房性心律㊁房性心动过速㊁房扑或房颤㊁房室交界区心律㊁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㊁室性心律㊁加速性室性心律㊁室性心动过速㊁心房起搏心律㊁心室起搏心律㊁房室顺序起搏心律㊁心房感知㊁心室起搏心律等;还要标明其频率及节律㊂7.3窦性心律描述描述记录总时间内窦性心律的心搏总数㊁最快心率与最慢心率频率及发生时间,当时身体所处状态(运动中㊁坐位或卧位休息等),有无心悸或其他症状㊂日间与夜间心率状况㊂7.4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性质(房性㊁室性或交界性),总数及占总心搏数百分比(期前收缩负荷),单个期前收缩与成对期前收缩的次数,单源㊁双源还是多源,是否构成联律(二联律㊁三联律或其他联律),有无Ro nT现象等,期前收缩的分布(散在㊁日间㊁夜间或具体时间段)㊂期前收缩出现时有无心悸等症状㊂7.5阵发性室上速描述发作阵次㊁持续时间(多次发作可描述时间范围)和频率,发作时是否伴有心悸㊁胸痛或其他症状㊂根据各导联P波极性㊁形态及在心动周期中的位置,尽量做出具体诊断,如房性心动过速㊁交界性心动过速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㊂若不能确定,则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㊂还要注意有无Q R S形态及时限的变化(包括室内差异性传导),是否伴有S T-T改变等㊂7.6阵发性房扑/房颤描述发作次数㊁持续时间及心率快慢,发作时身体所处状态,是否伴有心悸㊁胸闷㊁胸痛㊁呼吸困难或其他症状㊂还要描述最长一阵出现的时间㊁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㊂有无Q R S形态及时限变化(包括室内差异性传导),是否伴有S T-T改变㊂如果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具有房颤分析功能,应标明房颤负荷(房颤负荷=房颤时间/总记录时间)㊂7.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描述发作阵次㊁持续时间㊁频率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心搏总数㊂还应注明室性心动过速系单源㊁多源㊁单形㊁多形㊁是否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㊁发作时有无心悸㊁胸痛㊁头晕及晕厥等症状㊂7.8阵发性室扑或室颤描述发作阵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㊁频率及形态,发作时有无心悸㊁晕厥㊁大小便失禁等表现㊂7.9心动过缓是窦性心动过缓㊁交界性逸搏心律还是室性逸搏心律?心动过缓的频率㊁发生时间㊁持续时间及当时症状㊂7.10停搏是窦性停搏㊁窦房阻滞㊁心室停搏或全心停搏停搏发生时间㊁持续时间,停搏大于2或3秒次数,最长停搏长短及发生时间,当时症状,有无逸搏及逸搏心律等㊂7.11房室传导阻滞一度㊁二度Ⅰ型或Ⅱ型㊁高度㊁三度传导阻滞㊂心室频率及有无症状㊂7.12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㊁右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是否频率依赖性㊂7.13心室预激完全或不完全预激㊂持续还是间歇㊂间歇性预激应注明出现时间及当时状况㊂有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如有应注明是窄Q R S波心动过速(顺向型),还是宽Q R S波心动过速(逆向型或顺向型伴差传)㊂7.14异常Q波出现异常Q波,注意开始就有还是记录中新出现,还要结合动态心电图前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㊂如系新出现,并伴S T及T波改变,当时有胸闷或胸痛症状,说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㊂如开始就有,结合病史及常规心电图做出诊断㊂若无相应的临床病史或其他辅助检查支持的,则仅描述有异常Q波㊂7.15S T段或及T波改变是持续存在还是一过性㊁如新出现的一过性S T段抬高常提示急性心肌缺血,若伴T波高耸,提示心肌梗死早期或变异性心绞痛㊂还应注意是否伴有心率变化及房室传导阻滞等㊂如新出现的S T压低,应描述压低的形状㊁幅度(一般选择J点后60~80m s处测量)及持续时间㊂如一过性S 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ȡ0.1m V,持续ȡ1m i n,发作间隔ȡ5m i n提示心肌缺血,常伴T 波倒置㊂单纯间歇性T波高耸伴胸痛,常是心肌梗死早期或变异性心绞痛㊂单纯间歇性T波倒置,常为心肌缺血表现[6]㊂7.16 Q-T间期改变持续性还是间歇性,Q-T及Q-T c值,应结合临床资料(电解质㊁药物)做出推导性报告及提示㊂7.17心脏起搏应注明心房起搏心律㊁心室起搏心律㊁房室顺序起搏心律㊁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律等不同的心脏起搏方式㊂有无不起搏㊁间断起搏及不感知或间断感知,有无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及跟踪性心动过速,有无特殊起搏功能的心电图表现等㊂不应轻易诊断起搏器故障或功能障碍,必要时与从事起搏器的医师商议或借助起搏器程控仪进行诊断㊂7.18患者日记有症状(如胸闷㊁胸痛㊁心悸㊁头晕㊁黑矇等)时的心电图表现需要详细描述㊂7.19不能明确诊断的图形当遇到不易明确诊断又不能忽略的心电图时,应描述图形㊂7.20心率变异窦性心律心率变异性过小患者应提示㊂8动态心电图报告书写并打印动态心电图报告后,尽早发放给患者或申请医生,必要时签收㊂9正确评估动态心电图结果动态心电图能检测到常规心电图难以描记到的心电图形,是常规心电图的重要补充手段,其诊断标准同常规心电图㊂下列几种情况需提请注意:9.1窦性心动过缓常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标准是心率低于60次/m i n,但是在清醒状态下记录的,而动态心电图记录的是全天心电图,正常成年人夜间睡眠中,尤其凌晨04:00~06:00迷走神经张力最高,窦性频率常为40~60次/m i n,甚至可低于40次/m i n,不能据此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㊂动态心电图心动过缓的诊断为:全天总心率低于8万次㊁平均心率小于55次/m i n及最低心率小于35次/m i n㊂9.2窦性心动过速常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标准是心率超过100次/m i n㊂动态心电图为全天连续记录的心电图,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正常成人心率常达110~150次/m i n,甚至高于150次/m i n㊂不能据此诊断窦性心动过速㊂动态心电图心动过速的诊断依据为:全天总心率及平均心率㊂有学者提出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为24小时总心率超过14万次㊂9.3卧位性一度及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少数人,尤其青少年在卧位时尤其夜间睡眠状态下可出现一度及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这是由于卧位时迷走神经张力较高引起,属于功能性或生理性,定期随访即可,不应作为病理情况报告㊂10小结动态心电图系最常用的长程心电图,是检测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㊁心肌缺血㊁起搏器功能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㊂虽然该项技术相对复杂,如果每一步都能达到标准化㊁规范化,相信其检测结果会更准确,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心电学依据㊂参考文献:[1]尹彦琳.动态心电图的规范化[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3):634-642.[2]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8(2):125-127. [3]黄宝晨.体位对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各项参数影响[J].临床荟萃,2005,20(11):625-626.[4]中国心电学会.心电图危急值2017中国专家共识.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26(6):401-402.[5]刘仁光.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近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3):151-152.[6] C r a w f o r d MH,B e r n s t e i n S J,D e e d w a n i a P C,e ta l.A C C/A H A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A m b u l a t o r y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Ar e p o r t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C o l l e g e o fC a r d i o l o g y/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T a s kF o r c eo nP r a c t i c eG u i d e l i n e s(C o mm i t t e e t oR e v i s et h e G u i d e l i n e sf o r A m b u l a t o r y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D e v e l o p e d i n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w i t ht h e N o r t h 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f o rP a c i ng a n dE l e c t r o ph y si o l o g y[J].J A C C,1999,34(3):912-948.收稿日期:2019-01-03编辑:﹏﹏﹏﹏﹏﹏﹏﹏﹏﹏﹏﹏﹏﹏﹏﹏﹏﹏﹏﹏﹏﹏﹏﹏﹏﹏﹏﹏﹏﹏﹏﹏﹏﹏﹏﹏﹏﹏﹏﹏﹏﹏﹏﹏﹏﹏﹏﹏﹏﹏张卫国(上接第1017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心电领域亟需要先进的人工心电智能分析系统,辅助出具临床心电图报告,预告预警心电图危急值㊂彻底改变落后的手工测量分析心电图的落后局面,使30万余心电从业人员从繁重的,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㊂使心电技术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接受技术培训,密切结合临床深入研究心电学技术,提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㊂4展望我国心电图机生产厂家自2011年开始着眼世界先进的心电智能分析技术,组织心电智能团队,研发的心电智能分析系统成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已广泛应用于远程心电平台,得到越来越多单位的认可和应用㊂今后我们仍然迫切需要研制世界一流水平的人工智能心电分析系统应用于临床,助力精准医疗㊂心电图智能分析系统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医学智能系统工程之一,是心电学史上新的里程碑心电智能分析系统解读心电图,将成为心电学技术新模式,助推精准医疗技术快速发展㊂参考文献:[1] T h eC S E W o r k i n g P a r t y.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f o rm e a s u r e m e n ts t a n d a r d s i n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J].E u rH e a r t J, 1885,6:815-825.[2]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心电图测量标准化[J].中华心律失常杂志,1998,2:119-121.[3]卢喜烈.开启人工智能心电分析系统新时代[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8,27(1):4-7.[4]朱春瑜,林春艺,翁兰,等.体表心电图V1和a V L/a V R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J].临床荟萃,2016,3(12):1328-1331.收稿日期:2019-01-03编辑:武峪峰。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396出现无人区电轴,故无人区电轴是诊断V T的一个特异性很高的指标p】。

如果心动过速的电轴右偏或左偏时。

支持Ⅵ’但不排除SvT。

当w Q R趼的V。

导联主波向下时(即右室V T),其电轴有两种改变:①存在无人区电轴,提示为V T;②电轴左偏。

1969年R o∞nbaum首次提出,V,导联主波向下的w Q R ST伴电轴左偏是确定v1’的又一个指标。

3.5胸前导联Q I t s波的同向性w Q R ST时胸前导联主波均为正向或负向时称为同向性。

占、,T的20%。

诊断的敏感性低,但特异性高,约为90%。

部分预激综合征左侧旁路伴旁路前传的心动过速,可出现胸前导联Q R s波正向同向性。

其次可见于完全性左柬支阻滞伴SV T,侧壁导联的R波因心肌梗死而消失时。

3.6Q R S波的形态(1)vl导联Q R S主波向上时,相当于类I也B B,提示起源于左室的V T。

①QR S波呈单向或双向波:V。

导联Q R S波主波向上,呈单向或双向波,v‘导联有深S波,高度提示V T;②V。

导联前兔耳征:V。

导联Q R s波群呈三相的RsR’型(R和R’之间有或没有S波),R振幅大于R’,即V。

导联前兔耳征或左兔耳征,高度提示为左室V T或P vS;③V6导联s波>R波:V T时V6导联85%有深s波,v6导联s>R(振幅)或R/S<I,提示为V T o(2)左室特发性v1’、分支型、,1'及束支折返性V T可在V,导联出现三相波,Q R S时限相对较短,从而难与svT伴A vC鉴别。

(3)V I导联Q R s波主波向下时,如果伴以下四联征提示为V T:①V。

或V2导联R波增宽>30删,即r波肥胖症,系1969年R cB册b删提出;②V I或V2导联S波前支有顿挫;③V l导联呈l I S型,R—S间期>O.们B;④V。

导联出现Q波或q波。

(4)“R导联呈R或m型支持V T。

(5)心室初始激动速度(V i)与终末激动速度(vt)之比≤1时多为V T,而鲥T伴束支阻滞时V洲t>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

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

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

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围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

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

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

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

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

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

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

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

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

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

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可使动态心电图波形的ST段产生失真;如高频的上限不够高时,动态心电图的影响表现为Q波、R波和S波的波幅变低,形状变得圆滑,R波的切迹和δ波可能消失。

3.2采样频率采样频率是指记录器每秒钟采集心电信号电压的点数。

采样频率越高,心电图波形的失真就越小,所采集的数据就会更加精确地描述连续的心电图波形。

当采样频率过低时,Q波、R波、S波的波幅都会减小,波形呈阶梯状,心电图将会丢失部分有意义的信息。

因此应用适当的采样频率是必要的。

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采样率为128、256、512Hz,但对频响上限达100Hz的系统来说,合适的采样频率应达到,而对于有起搏信号通道的记录器,其采样频率的要求更高。

3.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运算采样数据并进行模-数转换采集信号的能力,用数码的二进制位数表示,最小分辨率为8bit。

分辨率32bit时方可达到计算机运算水平。

分辨率可决定QRS复合波振幅测量的准确性。

记录器的频率响应、采样频率和分辨率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统一,如果采用较低的分辨率,则会使QRS复合波振幅精确性减低;如果追求太高的采样频率,则会使记录的数据成倍增加,为数据的下载和存储带来较大的负担,并影响分析效率。

4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动态心电图的导联从2通道、3通道已发展到12导联(18导联系统)。

12导联可有助于确定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和旁路的定位,以及明确心肌缺血部位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数据库并经这些年的临床实践证明,12导联系统Holter并没能取代3通道的系统(尤其在国外),只是两种记录方式和系统各有侧重的选择,在临床应用上可互补。

目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器采用的导联系统分以下几类。

4.13通道双极导联4.1.17条电极组成①Frank导联系统采用7条电极构成心电向量图的正交导联X、Y和Z导联。

X导联:正极(A)左腋中线第5肋间负极(I)右腋中线第5肋间Y导联:正极(F)左下肢负极(H)后颈近躯干处Z导联:正极(E)前正中线第5肋间负极(M)后脊柱第5肋间C点:左前胸A和E之间的中点②目前临床最常用的7条电极构成的MX导联(胸骨柄垂直导联):其选择的3个导联是CM5导联(QRS波群振幅最大,对ST段抬高及压低最敏感);CM1导联(能较清楚地显示P波);CMaVF导联(能显示右冠或左回旋支血管病变引起的ST段抬高、压低),因此,左室面+右室面+下壁模拟导联已成为目前动态心电图最常用3通道双极导联的最佳组合。

4.1.25条电极(或4条)组成EASI导联系统由5个电极构成,是沿用了Frank导联的E、A和I电极,另加了S点电极。

S点的位置是胸骨体中央上端,无关电极的位置是右肋弓处或其他任何位置(图1)。

图1EASI导联示意图4.1.32通道双极导联+起搏通道在3通道双极导联基础上,将其中1个通道用于起搏脉冲专用通道。

4.2动态心电图12导联系统(改良12导联)动态心电图应用的12导联系统为衍生导联,它是运用数学推导方法,可以从少数几个导联所记录的心电数据合成12导联,由此形成了衍生的12导联心电图。

衍生的心电图可以近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标准常规12导联心电图。

EASI正交导联系统是最常用于衍生12导联心电图的导联系统,是在Frank导联基础上改良的(1966年REMason和ILikar提出了改良12导联)。

改良12导联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比较如下:①QRS波电轴右偏(Ⅰ导联R/S≤1);②Ⅱ、Ⅲ、aVF导联中R波振幅增大;③Ⅰ、aVL导联R波振幅减小;同时可有ST段和T波的改变。

在临床医疗应用中已被验证:EASI导联衍生的12导联心电图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之间,存在有价值的相关性,用衍生导联心电图检出标准导联心电图中ST段压低或抬高,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99.5%(但是诊断时需鉴别呼吸和体位的影响)。

运用数学推导方法,可以从12导联所记录的心电数据合成18导联心电图,由此形成衍生的18导联心电图(添加了后壁和右胸联)。

5动态心电图安装流程5.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申请单容将患者的病案号、、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相关资料填写在Holter资料袋封面上;再根据病情需要或临床要求选用3通道、12导联或起搏记录器,并准确写明记录器或闪存卡的编号,以便次日拆除记录器时进行核对;并把拆下的闪存卡装入袋,回放分析后打印的患者资料也需装入此袋(用资料袋的目的是使患者的资料不易相互混淆)。

5.2物品准备记录器、患者导线、闪存卡(或固态的记录盒)、碱性电池、优质的电极片、胶布、绷带、95%乙醇纱条、专用砂纸、患者监测日记。

5.3皮肤处理用95%乙醇纱布擦拭需贴电极片的部位,再用专用砂纸轻擦,砂纸在皮肤表面的角化层刻划出多条致密小槽,使导电液能更快更好地渗入角化层,阻抗能很快下降,使偏移电压趋向稳定(偏移电压的起伏与心电信号叠加可导致基线漂移和伪差)。

5.4动态心电图电极片贴放位置5.4.13通道MX导联胸骨柄垂直导联粘贴位置(图2),第1通道CM5(相当于V5导联):红色“+”位于左腋前线第5肋,白色“-”位于胸骨柄侧;第2通道CMaVF(相当于aVF导联):棕色“+”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七肋,黑色“-”位于胸骨柄处白色和蓝色中间(有的厂家是黑色“+”,棕色“-”,可根据图形而定);第3通道CM1(相当于V1导联):橙色“+”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蓝色“-”位于胸骨柄右侧;地线:绿色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

图23通道双极导联电极的贴放位置5.4.2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电极片粘贴位置(图3)RA:位于右锁骨中线第2肋;LA:位于左锁骨中线第2肋;LL:位于左锁骨中线第7肋缘;RL:位于右锁骨中线第7肋缘;CM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CM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CM3:位于CM2和CM4连线的交叉点;CM4: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CM5:位于左腋前线第5肋;CM6:位于左腋中线第5肋。

图3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电极片粘贴位置5.5电极片的粘贴和固定将电极导线按规定颜色扣牢在电极片上,胶布固定后再用绷带将胸前导线捋顺系牢,以减少或避免发生伪差。

最后把绷带顺腰围固定好。

5.6安装电池将测量好的电池置入记录器,观察确保记录器的运行正常后,向患者嘱咐注意事项及填写监测日记的要求和拆机时间。

最后将记录器装入盒套,斜肩佩戴即可。

5.7装机后需告知患者的事项①嘱咐患者按监测日记容做记录。

②患者佩戴记录器后,可正常活动,但应避免出汗过多和接触强磁场环境,以免造成干扰伪差影响心电图分析诊断。

③患者在动态心电图检测过程中务必不要做其他影响胸部电极的检查项目。

④请患者要爱护记录器,注意防水、防震、防挤压、防磕碰,不要擅自将记录盒从背套中取出。

⑤请患者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由医务人员拆除记录盒。

5.8造成干扰伪差的因素5.8.1仪器设备抗干扰的指标是否达标心电图机的仪器设备标准是按2003年制定的国际标准“IEC60601251”版本,主要项目有:抗基线漂移(输入60mV/s的脉冲后位移不超过20μV),最小位(bit)的分辨率<5μV,采样率500samp/s/ch,频率响应围在0.05~150Hz,提供高质量的模(A/D)转换技术,信噪比(即分辨率、共模抑制比≥89dB,低噪声电平<15μVpp,抗肌电干扰(EGM2545Hz-3dB)时间常数≥3.2s,抗交流电干扰(50/60Hz-20dB)等。

5.8.2电极片粘贴位置5.8.3导线固定导线纽扣扣在电极片上后需用胶布贴牢,以免脱扣;松乱的导线必须用绷带集中束缚,环腰系牢,以免做动作或体位变动时使导线随意牵动电极片的纽扣,造成干扰伪差。

5.8.4防止静电并远离磁场要求患者穿着棉织品衣,以免产生静电,避免到强磁场处。

6动态心电图的回放分析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回放分析是关键,一定要细心、耐心地分析,认真确认、鉴别、修改和编辑。

报告摘要和分页报告必须与其他各项表格(直方图、趋势图)容、数据保持一致。

心电图的采集留图要确保图形质量,采集的条图尽可能避开干扰伪差,这直接关系到动态心电图的最后诊断与评估。

6.1记录器采集数据后应做的工作首先要把记录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主机需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工作站,其硬件设施必须能支持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的运行,通常以16~19英寸高分辨率的彩色显示器,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采用鼠标/键盘输入参数和指令,对心电数据的图形分析、各类明细数据、图表(直方图、趋势图等)进行分析、删改和编辑,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

在回放分析时,首先要通过模板和对应的条图对QRS波群进行分析、定性(目前由于干扰伪差所致,对P波、PR间期还不能客观反映),其容还包括各类心律失常以及STT的评估、起搏心电图的分析评估以及心率变异性等预测指标的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