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1气象与水文灾害教学基础案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
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1气象与水文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1气象与水文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4f6589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a.png)
台风灾害 读台风剖面图,回答 6~8 题。
6.关于台风的源地,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台风形成于中低纬度的洋面上 B.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海面上形成的大气漩涡 C.台风中心的最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 D.东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8.(双选)关于台风灾害,正确的是( AB ) A.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 B.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 C.风暴潮—摧毁近海养殖厂 D.我国台风多发于春夏季节
解析: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C 错;台风多发于夏秋 季节,D 错。
寒潮灾害
9.关于寒潮,叙述正确的是( D ) A.冷空气入侵就是寒潮 B.寒潮都会带来雨雪和冻害 C.寒潮一定会使农作物受损 D.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受损也可能是寒潮造成
解析: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A 错;青藏Biblioteka 原海拔高,不是寒潮的影响区,D 错。
四、 寒潮灾害 1.什么是寒潮? 提示: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 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寒潮主要发生的地区和时间。 提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 3.寒潮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提示:农作物遭受冻害和损失;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 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解析:积水淹没洼地并带来生命财产损失才叫洪涝灾害,A 错;洪涝灾害与气候和地形有关,C 错;平原地区更易发洪涝灾 害,D 错。
2.下列气候类型,易发洪涝灾害的是( D )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草原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季风气候区降雨季节变化大,且季风往往不稳定,降水 变率大,故季风气候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966facbb4431b90d6d85c71a.png)
本章整合
专题 主要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灾害 台风
防御措施 气象卫星和 气象雷达监 测、预报;提 前转移人员 和财产,做好 预防工作
救灾物资准备
救灾食物、饮用 水、帐篷等生活 物资;消毒、防 疫药品
自救
台风来临时避免外出;在 野外遇台风时,寻找避风 处躲避;避开洼地和滑 坡、泥石流易发处
灾害
地 震、 泥石 流与 滑坡
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做 好应急预案; 及时转移人 员;工程性措 施和非工程 性措施相结 合
救灾物资准备
救灾食物、饮用 水、帐篷等生活 物资;探生仪 器、破拆工具等 救生物品;消 炎、防疫、外用 药品和医疗器 械等医用物品; 保暖御寒类物 品
自救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镇定, 有逃生时间应逃到空旷 地带,否则应找到较安全 的藏身处;在野外遇到泥 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 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跑,切 忌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 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 护好头部
灾害
干旱 灾害
防御措施
救灾物资准备
自救
培育耐旱作物, 加 强 农 田 水 利 节水设施,找水、抽
设施建设;合理 调整农业结构;
水、运水设施,抗旱 设施;增雨物资器
—
发 展 先 进 灌 溉 材等
技术
例题2018年12月9日16时20分,四川省叙永县分水镇政府接群众报 告,该镇分水村一社“叙威高速路”一施工处发生山体滑坡,滑坡导致 3户农房受冲击垮塌,12人被掩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发此地滑坡的因素不可能是( ) A.岩体性质 B.地形地势 C.植被覆盖率 D.太阳辐射 (2)(多选)关于滑坡发生后的救助措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救物,后救人 B.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C.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 D.从滑坡体下缘开挖 (3)在野外时应该如何选择露宿地点,从而避免遭遇滑坡危害?
2021新版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2021新版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11a5d19a25c52cc58ad6bec9.png)
能力形成·合作探究
能力一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析
【能力形成】
1.洪涝灾害形成原因和影响:
(1)自然原因。
因素
主要影响
气象因素 降水、冰雪融化造成水位上升
流
河道堵塞 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域
堤坝溃决
各种因素造成堤坝溃决
状 况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加快,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有利于洪水形
【典例示范】
(2021·青岛高一检测)下图为美国本土某种地理现象的多发时间和相应的空 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理现象可能为 ( )
A.降水
B.洪水
C.火灾
D.沙尘
(2)N地早春时节,该现象较往年严重,则该地前一年冬天 ( )
A.降水偏少,气候偏暖
B.降水偏少,气候偏冷
C.降水偏多,气候偏暖
3.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主要分布在_东__南___沿__海__地区,多发于_夏___秋__季节。
四、寒潮 1.概念: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_降___温__,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 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 ℃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时空分布:
3.危害: (1)使_农__作___物__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_交___通__,破坏通信设施和输 电线路。 4.影响我国的寒潮: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_西__伯__利___亚__地区。
D.降水偏多,气候偏冷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1)选B,(2)选D。第(1)题,美国五大湖沿岸、西部高原不具备早春降水 多的特征;西部沿海冬季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火灾发生频率低;西 部沿海冬季降水多,沙尘发生概率低;结合美国气候特征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理 现象可能为洪水。第(2)题,N地早春时节该现象较往年严重,说明融雪量大,即该 地前一年冬天有较多的降雪没有融化,表明前一年冬天降水(降雪是降水的一种) 偏多,且气候偏冷;降水偏少,积雪少,不易形成洪水;降水偏多,气候偏暖,在上一年 冬季雪就会融化。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9a2a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4.png)
结合材料探究: (1) 结合材料一,分析安徽歙县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提示 自然原因:安徽歙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 大;安徽歙县溪谷纵横,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河流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 降低,城市路面硬化导致地表径流增多。 (2)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 提示 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 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某年中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 (1) 我国干旱灾害有什么特点? 提示 影响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长。 (2) 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提示 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方法突破 一、旱灾的三大特点及三大成因
二、我国东部季风区旱灾频发的原因分析
实践应用 判断旱灾易发区最关键的标准是降水不稳定,如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虽在2 000毫 米左右,但季风不稳定,从而导致旱灾时常发生,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旱灾也与降水的 不稳定性有关。
3.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__通__信__、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
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__水__土__流__失__等生态问题。 (3)洪涝过后易发__疫__情__,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__东__部__季__风__区各大江河的__中__下__游__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d148eb65a8102d276a22ff2.png)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课程标准原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区域认知)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洪涝灾害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如下图所示:[学法指导]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干旱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旱灾知识点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6章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6章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5e650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d.png)
人地协调观:通过资料,理解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的分布、形成原 因及危害。
地理实践力:结合熟悉的洪涝灾害、干旱灾害,调查其危害和有效 的防御措施。
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 境破坏,形成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3.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新知突破•储素养
1.形成 强降水
知识点一 洪涝灾害
自主梳理•探新知
低洼土地
[易错提醒] 洪水≠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可能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灾 害。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时才可以称之为洪涝 灾害。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新知突破•储素养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1.理解洪涝灾害的概念、分布,并掌握其带来的影响。 2.理解干旱灾害的概念、分布,并掌握其带来的影响。
区域认知:分析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培 养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提示:(1)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 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 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 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2)非工程措施 ①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②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应急撤 离计划;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
【新教材】2021版地理人教必修第一册课件: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新教材】2021版地理人教必修第一册课件: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3061a3dabceb19e8b9f6ba11.png)
考题展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我国天气异 常,极端灾害天气多发,长江、 黄河、淮河等河流发生洪灾。 材料二 如图为淮河流域图。
(1)分析长江、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提示:(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分别是华北,华南、西南和江 淮地区。
(2)这些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这些地区降水的季 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少的季节或年份,就容易形成旱灾。
(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7、8月份。7、8月份随着我国 雨带的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容易形成伏旱。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 )
C.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解析] 第(1)题,此灾害在东部地区多发,可能是由雨带移动不规律 而造成的干旱灾害。第(2)题,甲为华北地区,一般在3、4、5月出现严重 的春旱,而乙在江淮地区,在7月易发生伏旱天气。第(3)题,由于西南地 区石灰岩广布,地表水容易下渗,该地区也易出现干旱灾害。
地理实践力:调查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的特 点、类型及成因。
本节 要点
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 环境破坏等,形成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3.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素养培优 课堂小结 随堂达标 开阔视野 课时作业
(2)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洪水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不能称为灾害 B.洪水是洼地积水不能排除的现象 C.洪水就是洪涝 D.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印度尼西亚境内易发洪水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是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可以看出, 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该地为季风气 候,降水变率大。第(2)题,自然异变只有对人类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 害,才能称为自然灾害。洼地积水不能排除的现象是涝渍;厄尔尼诺现 象出现时,印度尼西亚境内易发干旱。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359d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4.png)
C.①③④
D.①②③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2课时 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 自然灾害的成因。
核心素养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提高综合思 维素养。 2.结合给定区域信息,归纳我国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时空 分布规律,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3.结合资养。
3.危害 (1)使__农__作__物__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__交__通__,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 线路等。
4.影响我国的寒潮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__西__伯__利__亚__地区。
知识拓展
1. 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试答 “台风中心”指的是台风眼,台风眼无无风;“台风中心附近”指的是“旋涡风雨 区”,会出现狂风暴雨,风力大。 2. 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有何特点? 试答 因为台风主要生成于夏秋季节,所以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从空 间分布看,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 江的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频次较高。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台风灾害
情境探究
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于9月8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进入东海海域后长时间维 持强台风强度,14日20时30分前后在我国浙江舟山登陆(强台风级),15日0时30分前 后在上海奉贤二次登陆(台风级)。台风“梅花”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航 班大面积取消、部分列车停运、海上航行停航;浙江、江苏等局地农作物受淹倒伏、 设施农业受损、树木倒伏、电线杆折断等。 结合材料探究: (1) 说出台风“梅花”的形成源地及形成季节。 提示 台风“梅花”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洋面;北半球秋季。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6.1气象灾害(共46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6.1气象灾害(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b14a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4.png)
会 出 现 大 风 、 雨 雪 和 霜冻
等,有时还会带
来 暴风雪 、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迁移应用2】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 (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海啸
答案:(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 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 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美国本土主要的自然灾害 类型及分布地区。第(1)题,①地处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 岸,此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及海啸灾害。②地处西 北大西洋沿岸,每年的夏秋季节多飓风灾害。③地处美国中 部的大平原地区,春夏季节经常发生龙卷风灾害。④地处美 国东北部地区,冬季常遭受暴风雪袭击。第(2)题,飓风 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故A项错误;暴风雪主要发生于冬季, 故B项正确;海啸的发生没有时间及季节规律,故C项错误; 龙卷风的发生要有对流天气,常出现在白天,故D项错误。
二、台风灾害
1.概念: 热带 洋面上形成的巨大的空气漩涡,是热带气旋 发 展的强烈形式。
2.名称生生成成于于大太西平洋洋和西东部太叫平台洋风叫 飓风 3.危害: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 风暴潮 ,破坏力强。
4.分布
(1)时间分布:每年 最多。
5~10
月登陆我国,7~9月
(2)空间分布: 动最多的地区。
(2)空间分布:入侵我国的寒潮都来自 北极 地区,大 致可归并为中路、东路、西路三条路径。
①A为东路:从亚洲北部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5afc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b.png)
西北太平洋
2.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____________。
3.台风的剖面结构
A ____________:风速从外向内增加;B
_____________:产生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台风眼
最强烈的降水;C __________: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名师助学】
想一想:
高纬度的海洋上会形成台风吗?
【答案】不会。台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广阔的高温洋
面便成为台风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高纬度的海洋水温太低,不能为
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所以不会形成台风。
小科普:
台风和飓风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
输电线路
破坏通信设施和 ____________等。
西伯利亚
(3)我国寒潮的源地:主要发源于蒙古、 ____________地区。
[小提醒]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入侵都会形成寒潮。形成寒潮的冷空
气活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强冷空气,即冷空气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二是所经地区温度较高,冷空气袭来后降温幅度达到寒潮标准。
灾害的成 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
[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剧台风灾害、寒潮
灾害的发生,从而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基础清单】
一、台风灾害
1.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 ____________,中心附
大气旋涡
12级
4.台风的危害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通信设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cc74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5.png)
灾害的发生,从而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基础清单】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短时强降水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 ______________导致江河洪水泛滥,
人员伤亡
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 ____________的一种灾害。
(2)分布区:华北、华南、西南和 ________是旱灾多发区,其中
华北
________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小提醒]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虽然干旱多发,但受灾体稀少,
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受灾体,所以不是严重旱灾区。
【名师助学】
小科普:
洪与涝的异同点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水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
2.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 ________________、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
(2)地形因素。
沿河
从地形因素看, ________、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危害
(1)淹没农田、 ________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而是洪涝灾害多发区。
小知识: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
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东部是我国重要
的工农业生产区,一旦降水不足,出现干旱,势必会造成旱灾灾情。因
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想一想2:
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
第六章 自然灾害
6.1-6.3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6.1-6.3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772bf7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5.png)
等震线 指把地面
上在同一地面中破 坏程度相近的各点 连接起来的曲线。
地震波 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它的传播速度
快,来自地下的纵波能引起地面上下频繁震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 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二、 自然灾害的成因
干旱灾害的分布
西南
华北 江淮
华南
我国旱灾的分布及成因
干热 风
西南(四季旱)
① 冬季降水少,夏季受干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 ② 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
华北(春旱)
① 雨季未到,降水少; ② 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强; ③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农业、
生活需水量大; ④ 水污染、浪费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火山
干旱
洪水
飓风
寒潮
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沙尘暴
凌汛
海啸
风暴潮
赤潮
蝗虫灾
冰雪冻害
本节思维导图
如多雨的气候环境 孕灾环境 如暴雨、地震等 诱灾因子
人员、财产、资源 受灾体
台风、干旱、寒潮 气象灾害 洪涝、风暴潮 水文灾害
滑坡、地震、泥石流 地质灾害 病害、虫害、鼠害 生物灾害
灾害 构成
台风外围云壁高耸 风狂雨暴
台风眼内风消云散
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可以把沿海船只抛起乃至拦腰折断, 也足以
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
不利
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会使海水潮位猛涨,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e8639d85f46527d3250ce085.png)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素养应用 例2:(人地协调观)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以下要求。 2021年2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其影响,我国西北和东部大 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在8 ℃以上并伴有4~6级大风,局部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2 ℃。
6
南京大学
7
中山大学
8
兰州大学
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
浙江大学
★★★★★ ★★★★★ ★★★★★ ★★★★★ ★★★★ ★★★★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第一节 气象灾害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
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
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以下图为
淮河主要水系图。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探究] (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 提示 (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 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 (2)淮河流域易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 带,其降水是有北方地区的 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特点和南方地区的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知识清单三 台风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某些海区,由于海水被太阳 晒得很热,近海面的空气就会 向高空运动,这时它周围较冷 的空气乘势补缺,由于地球自 转产生的偏向力,运动中的空 气也开始旋转起来。
如果气温一直很高,又没有其 它因素干扰,气流旋转速度就 会越来越快,最终形成台风。
西北地区常年干旱,且人口和 耕地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因此并不能造成较大损失。
干旱灾害的危害
干旱中,叶子打卷儿的玉米
对于种植业,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 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对于畜牧业, 干旱容易导致草场退化和土地沙漠 化;干旱严重时还会造成水资源短 缺,人畜饮水困难。
此外,干旱还容易诱发沙尘暴、火 灾、虫灾等。例如,旱灾经常和蝗 灾相伴发生。
洪涝
成因分析:
自然: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水文(河道宽窄、弯曲程度、顶托作用等)④水 系(流域面积、泄洪通道等)⑤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 人为: ①破坏植被—调蓄径流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淤积抬高河床 ②围湖造田、围垦湿地—导致其对径流调蓄能力下降 ③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注:顶托作用是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 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 顶托。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
• (4)台风有益的影响:
• 台风会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缓解某些地区的旱情。台风带来大风阴雨天气,可以使一些地区降温消暑 。
• 寒潮有益的影响:
• ①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 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 ②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例如,中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 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洪涝灾害的危害
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 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 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 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019年7月8日,航拍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湖 坊镇枧山村农田被洪水淹没
洪涝还会导致河流泥沙淤塞、水土 流失等生态问题,洪水过后易引发 霍乱等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洪水过后,疾控机构的人员在进行消毒作业
第一节 气象灾害
问题探究1——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读我国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旱涝灾害分的特点是什么? 2.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3.我国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涝重灾区的人为有哪些? 4.我国旱灾多发地区有那些?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 (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蝗虫在
材料一 2019年8月14日电据国 家气候中心消息,超强台风“利 奇马”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 强台风, 陆上滞留时间为1949年 以来第六长,风雨综合强度指数 为1961年以来最大,十多个省 (市)受影响,直接经济损失为 2000年以来第二多。“利奇马” 风雨强度大,影响区域又位于我 国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 区,加之北方沿海地区面对台风 灾害防御能力较弱,造成了严重 的灾害损失。据应急管理部统计, 截至2019年8月14日,“利奇马” 共造成1402.4万人受灾,56人死 亡,14人失踪,1.5万间房屋倒塌, 农作物受灾面积113.7万公顷,其 中绝收面积9.35万公顷,直接经 济损失515.3亿元。
• (2)降水集中,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 (3)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滥伐深林,水土流失严重导 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洼地过度开发;经济发达, 人口密度大。
• (4)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最严重的 是华 北地区
洪涝灾害定义
洪涝灾害分布
我国洪涝灾害分布
洪涝灾害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 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 带海洋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的低洼地区。
材料二 2008年1月中旬至2 月初,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 遇50年一遇大范围低温雨雪 冰冻天气。
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 贵州、湖北、湖南、安徽等 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 灾害。据国家民政部统计, 此次灾害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40多 亿元。
1.台风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而赤道上的洋面不能形成,为什 么? 2.超强台风“利奇马”登录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为什么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 潮不易侵入? 4.台风和寒潮灾害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试分析台风和寒潮 有益的影响?
干旱灾害定义
2012年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见底的水库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时,称为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分布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非洲、大 洋洲、亚洲的内陆地区是旱灾 频繁发生的地方,其中非洲最 为严重。
在我国范围内看,华北、华南、 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较为频 繁的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 灾最为频繁,影响最严重。
• ③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 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台风定义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 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 率最高的海域。
台风成因及台风结构
风速由外向内增加 降水最为强烈 无风、少云、干暖
• (1)台风形成的条件,第一要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足够的水汽,第二上冷下热 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第三地转偏向力使空气旋转。
• ,副热带海区提供了这三个条件。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
• (2)台风的危害狂风暴雨风暴潮
• (3)提示寒潮在南侵过程中,受沿途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势力不断减弱,所以四川 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区,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少。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所 以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则因海拔特别高而使寒潮不易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