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文专题训练

教学目标:了解科普文考点,题型。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章的解题步骤和干扰设置。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章的解题步骤和干扰设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科普文的概念、分类。

二、了解科普文的考点、题型:

(1)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③辨别分析文意、辨别筛选

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④归纳要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试题考点有规律:四道题逐层扩大,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筛选信息——推断想象。

(2)题型:以客观题和主观题形式出现,设置的题目一般是3—4道。

三、解答自然科学类论文要做到快速、准确解答自然科学类论文,可以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

1、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读)

2、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找)

3、第三遍: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比)

4、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判)

四、科普文设置选项的迷惑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即有意把原文中的几乎说成所有。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4.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5.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6.因果颠倒。即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例:“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排出心脏细胞时,心脏就舒张”,这是所有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的“心脏工作原理”,而选项却把它说成是“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7.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8.无中生有。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9.偷换概念。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例:“最先进的技术”把他“最新的技术”。

10.答非所问。

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概念的含义:从概念本身去分析、推断它的①内容、属性②适用范围等

2、联系篇章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去理解。

六、典例导悟: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从乐器的角度看,一把好的琵琶,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回答不上来,可以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两个要点: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

②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珠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③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④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琵琶的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字

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把“尖、堂、松、脆、爆”这五个宁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2.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是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面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试,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1)1.C(另外三项没有抓住文章第二段阐述的修辞通感的根本特征。D项只是普通的陈述句子。)

2.D(最后一段提到:五字标准结合“珠玉之美”来综合考察,才是对琵琶声音算好的理解。可见五字标准是有缺陷的,排除AC。B项“以退为进”不对。)

3.A(该项不存在因果关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色建筑

回顾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从远古时代到工业革命之前,其外部、内部的装饰及造型,反映了人类的艺术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历程,但就其内部的居住环境而言,它仅仅是遮风避雨的“掩蔽所”。工业革命之后,新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建造,照明、电梯及空调这些标志工业文明的设施进人了建筑物,富裕的人们有条件追求居住的舒适性,进入所谓的“舒适建筑”阶段;进而出现了全封闭的、完全靠空调和人工照明的“现代化建筑”,随之,完全的人工环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空调病”,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甚至在大楼里建起模拟自然环境的森林浴空调,出现了“健康建筑”。这些建筑都是以高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