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筹资案例分析报告共25页文档
蒙牛案例分析(1)
财务战略分析——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成立仅仅8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一)蒙牛的融资1.蒙牛第一次融资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二、特点分析
1 2 3
所融资金一 般不需要抵 押、质押和 担保。
所融资金通 常不需要偿 还,由投资 方承担投资 风险。
投资方参与 企业管理, 并将投资方 的优势与公 司结合。
4
5
6
投资方可以 为公司的后 续发展提供 持续的资金 需求。
投资者要求 高于公开市 场的回报。
资金来源广 泛。
三、私募流程
• 蒙牛融资对发展我国私募基金投资行业的 启发: • 1、私募投资企业应建立比较好的品牌,经 验和信誉,吸引企业融资。 • 2、政府应更积极地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健 全法律环境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五 ﹑ 私募优缺点分析
• 优点: • 私募股权融资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 源 • 私募股权融资不仅给企业提供了资金,而 且为企业提供了高附加值的服务 • 私募股权融资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 私募股权融资提高企业内在价值
• • • • • • •
缺点: 流动性差 投资期限较长 法律风险 政策风险 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
浅谈私募融资
—蒙牛乳业私募权益融资案例解析
目录
1 2 3 4
概念介绍
特点分析 私募流程 案例介绍
一、概念介绍
• 私募股权融资 是指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通过 私募形式进行的权益性融资。在交易 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投资者将来 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 理层回购等方式,使投资者出售所持 股份并获利退出。
(四)、第一轮融资设计
• 摩根士丹利在开曼注册两家壳公司,开曼 公司和MS Dairy Holdon公司 • 蒙牛注册了金牛和银牛公司。 • 2002设立年中国乳业毛里求斯有限公司。 • 不同表决权股份结构:将股份分为两种实 现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 附带条件:设立表现目标。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私募股权配置案例分析----蒙牛及摩根的收获和经验姓名:连金杯学号:201532110215姓名:学号:姓名:学号本文结合蒙牛股权配置重组的过程,站在投资方和企业方的各自立场作简要分析如下:一、蒙牛的经验收获一)、蒙牛PE融资成功的经验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3.5亿股(其中1亿股为外持有的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
开盘后,蒙牛股价一路飙升,当天股价即上涨了22.98%。
后来居上的“蒙牛乳业”,由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赶上了同行业第一梯队的所有对手,这是蒙牛成功PE融资的最有利说明。
其经验总结如下:1、蒙牛拥有良好的自身条件1999-2002年,蒙牛不到3年就过了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关,加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集团。
其良好的发展潜力与专业化的从业水准是吸引国际专业投资机构的重点。
蒙牛自创立之始,就解决了股权结构不清晰这一许多中国企业先天不足的问题,是一家完全100%由自然人持股的企业。
作为一个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蒙牛在体制上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2、蒙牛适时地选择了有力的合作伙伴首先,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失败给蒙牛提供了引入外资的机会,蒙牛对摩根提出的引入私募投资者的建议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多方请教当时香港以及内地的业界人士,最终开始与摩根接触进行谈判。
其次,在融资谈判时,蒙牛也极力寻求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以引入多家投资机构。
鼎晖和英联投资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蒙牛在谈判中的地位。
事实上,2002年蒙牛接触英联投资后,“英联”的加入把投资出价抬高了20%。
3、私募投资机构的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投资水平三家投资机构在为蒙牛提供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以外,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了公司治理。
另外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不可否认的是,摩根的加入提升了蒙牛的信誉以及影响力。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第一次作业:蒙牛融资案例分析小组成员:杨帆1201212159,汪乙戈1201212088,孔团有1201211927,陈磊1201211831,谭清1201212077,陈天鹏12012118351、创业的初始资金来源何处?为什么?牛根生和他的创业伙伴跑遍全国,费劲艰辛筹措到了900万元。
这些钱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和信任,所以说这也相当于自己的钱。
创业期,创业者依托的更多是创意、技术专利和人脉,而这些创业者认为宝贵的东西,其价值很难像固定资产一样度量。
企业实力小,没有固定资产,就很难从银行等传统资金渠道获得融资。
凭借一纸创业计划书,创业者的领导力、管理能力、市场前景等都不明确,投资风险极高,所以创业者基本都是靠亲朋好友筹得创业资金的。
2、蒙牛引入风险投资时的估值大约是多少?可能的估值方法是什么?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
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1)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
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
(2)可比交易法: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
(3)现金流折现: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4)资产法:资产法是假设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不会支付超过与目标公司同样效用的资产的收购成本。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蒙牛案例分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蒙牛私募股权配置案例分析----蒙牛及摩根的收获和经验姓名:学号:姓名:学号本文结合蒙牛股权配置重组的过程,站在投资方和企业方的各自立场作简要分析如下:一、蒙牛的经验收获一)、蒙牛PE融资成功的经验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亿股(其中1亿股为外持有的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共募集资金亿港元。
开盘后,蒙牛股价一路飙升,当天股价即上涨了%。
后来居上的“蒙牛乳业”,由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赶上了同行业第一梯队的所有对手,这是蒙牛成功PE融资的最有利说明。
其经验总结如下:1、蒙牛拥有良好的自身条件1999-2002年,蒙牛不到3年就过了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关,加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集团。
其良好的发展潜力与专业化的从业水准是吸引国际专业投资机构的重点。
蒙牛自创立之始,就解决了股权结构不清晰这一许多中国企业先天不足的问题,是一家完全100%由自然人持股的企业。
作为一个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蒙牛在体制上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2、蒙牛适时地选择了有力的合作伙伴首先,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失败给蒙牛提供了引入外资的机会,蒙牛对摩根提出的引入私募投资者的建议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多方请教当时香港以及内地的业界人士,最终开始与摩根接触进行谈判。
其次,在融资谈判时,蒙牛也极力寻求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以引入多家投资机构。
鼎晖和英联投资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蒙牛在谈判中的地位。
事实上,2002年蒙牛接触英联投资后,“英联”的加入把投资出价抬高了20%。
3、私募投资机构的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投资水平三家投资机构在为蒙牛提供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以外,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了公司治理。
另外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第八章资本决策案例——蒙牛
会计小组作业
总资产与现金状况比较
总资产对比:
现金对比:
160
141
140
132
118
120
113
102
人 100
97
民
币 80
78 75
亿
元 60
61 55 48 49
40
40
23
20
70 62
60
50
人
41
民 40
币
亿 元 30
30 28
22
20
18
16
16
13
12
10
10
10
8
4
0
Y2009
Y2008
6月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乳制品企业,按照19 倍的市盈率,以每股3.925港币的价格发行,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蒙牛筹集资金额达13.74亿 港币,上市当天,涨幅达24.2%,当日成交量达到16.91亿港币。
9月蒙牛成功吸引了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分拆出来的鼎晖投资,以及英国联邦投资与商 联保险合资的英联投资三家海外战略投资者的注资2600万美元。3家投资机构经过此次入 股后,共持有蒙牛乳业32%的股份。2003年这3家机构又同时增资3500万美元。这些国际 金融资本的注入,使蒙牛的股权结构更合理,管理更加规范。
Y2007
Y2006
Y2005
Y2004
Y2003
蒙牛 伊利
0
Y2009
Y2008
Y2007
Y2006
Y2005
Y2004
Y2003
蒙牛 伊利
在总资产相近的情况下,蒙牛从2006年起现金余额一直高于伊利,体现了健康稳健的财务政策。 2009年蒙牛现金余额甚至高出伊利21亿人民币,为伊利2009年现金余额的1.5倍。
蒙牛PE投资案例分析
A股 上市
A股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较高,对于蒙牛这样没有背景的民 营企业而言,上A股需要几年的时间,处于高速成长期的 蒙牛等不起。
香港 上市
蒙牛的历史短、规模小,不符合上香港主板的条件; 香港二板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不感兴趣,会导致企业 再融资困难。
银行信贷 发行债券
蒙牛作为一家新进入市场不久的企业,在企业的规模、声誉劣 势和资本信贷市场的不完全以及在转型经济中“民营企业受到 的体制歧视”的环境下,难以获得政府、国有商业银行等机构 的金融支持,发行债券更是不可及的方式。
很明显,利用海外PE投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是当时 蒙牛最好的选择!
二、蒙牛是否被贱卖
我们认为:蒙牛被贱卖了!
1、市盈率不合理,过低了。 2、风险与收益不相当。
二、蒙牛是否被贱卖
1、出资价格的确定:市盈率不合理
一般来说,市盈率水平为0-13价值被低估 ;14-20 时正常水平 ;21-28时价值 被高估;28+时反映股市出现投机性泡沫。 在运用市盈率时一般会考虑的因素有: 在运用市盈率时一般会考虑的因素有: ⑴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速度:2002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般都高于9%,属于高速 发展期。 ⑵基准利率:市盈率与基准利率一般负相关,也就是说地基准利率相应高的市盈 率,而我国的基准利率并不高。 ⑶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越具有发展潜力适应相应就会越大。蒙牛此时发展速度已 超过当时已上市三年的伊利,发展潜力很大。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当时的市盈率应该较高。因此,这次的PE业务中市盈率 的确定不合理,也即以9.5倍市盈率确定有些低。这意味这蒙牛市值被低估了,私 募投资者以较低的出资得到了价值更高的股份。 综上所述,无论与当时经验值比较,还是从影响市盈率的因素分析,蒙牛以 9.5倍的市盈率进行估值都有失公允,蒙牛市值被低估,也就是说国外投资者以较 少的出资拿到了蒙牛1/3的股权。
蒙牛融资案例
蒙牛公司香港上市资本运作研究[1]摘 要2004年的蒙牛乳业香港上市是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和西方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与博弈的经典之作,除了红筹上市的必要步骤之外,整个过程中还使用了西方资本市场中常用的运作方式,不但当时为人津津乐道,它的余波至今仍是许多人追踪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
本文以蒙牛乳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前后的资本运作行为为主线,从税收结构筹划、员工持股信托和对赌协议等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这三种资本方式为蒙牛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避税地注册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员工持股信托在国内虽然不多见,但是在美国已经成为逐渐代替员工持股的一种新型激励方式,最后的对赌协议为蒙牛上市的整个过程添上了一抹传奇的色彩,事实上这种外部激励方式早已在国外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中已经被频繁的使用了。
本文评价了这些运作方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可行性,旨在探寻蒙牛公司上市资本运作的经济意义,希望能够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资本运作,税收结构筹划,员工持股信托,对赌协议引言中国的融资体系长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直接融资偏低,资本市场发育不足,政策环节速度缓慢,往往不能满足伴随经济增长日益扩大的企业融资需要。
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海外上市逐渐成为一些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的成立开启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序幕,从最早的青岛啤酒在香港挂牌上市距今已有15年的历史。
国内企业主要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三地上市,上市的方式主要有直接IPO,买壳上市,造壳上市,可转换证券上市模式和存托凭证上市模式五种,以食品/能源/农业、制造业与通讯/IT,金融/房地产等大型公司为主。
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上市几乎在同一时间是海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逐鹿中国市场。
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由IDG(国际数据集团)于1993年创立,之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政策的一步步放松,不少国际知名的私墓基金都陆续涌入,它们参与投资并最终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总市值超过千亿美元。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蒙牛
8,575,678,000 9,758,064,000 8,575,678,000 9,758,064,000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
1,452,926,000 2,855,234,000
372,103,000 518,674,000 396,172,000 435,093,000 855,477,000 571,744,000
融资
一、融资历程 ◆ 2001年,蒙牛集团销售收入约7.3亿元。为了寻求更 快 发展,蒙牛 集团需要 更多资金,牛根生开始与国内外投资 者接触,欲借力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 2004年6月蒙牛集团上市前,牛根生先后引入两轮投资。 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机构分别于2002年10月和2003年 10月两次向蒙牛注资,首次注入2597万美元同时获得49%的 股权,二次增注资3523万美元。 二、融资策略 基于经营决策权掌控方面的考虑,蒙牛决定引入财务投 资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 。 签订对赌协议。规定2003年-2006年,蒙牛业绩复合年增 长率不得低50%。如果达不到该预期,蒙牛管理团队支付投 资方7800万股上市公司股份。
蒙牛集团发展历程
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 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 人,进入快速成长期。 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 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 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 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 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 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 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 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 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 2010年:世界乳业领先品牌
蒙牛PE融资案例分析
2001年销售收入对比图
27亿
20亿
急需扩大市场
蒙牛 伊利
7亿
什么是私募股权融资
私募股权指的是主要投资于非上市企业的一种权益 性投资,同时在交易过程中考虑了了将来的退出机 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
股获利。
目录
一.案例背景 二.融资需求及选择方式分析 三.融资运作设计 四.对管理层的激励措施 五.IPO与外资退出 六.私募融资对蒙牛公司治理的影响
2004年 6 月 10 日,“蒙牛乳业”在香港挂牌上市, 共募集资金 13. 74 亿港
元,在资本运作方面赶上了同行业第一梯队的所有对手,成为中国第一家境外上 市民企红筹股。 上市 后 ,蒙 牛 管理 团队 最 终 在上 市公 司 持 股 54% , 国际 投资 机构 持股 11%,公众持股 35%。而三家私募机构对在IPO中的1亿股票出售,套现3. 92 亿 港元。
目录
一.案例背景 二.融资需求及方式选择分析 三.运作设计 四.对管理层的激励措施 五.IPO与外资退出
六.私募融资对蒙牛公司治理的影响
表1
蒙牛集团2001~2003年现金流量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2001年
经营活动现 金流入净额 筹资活动现 金流入净额 主要来源: 股权融资 5,206.80 8,252.40 6,500.00
市公司“蒙牛乳业”股票(约占“蒙牛乳业”总股数6. 1%,公开售股后 将摊薄至4.6%),或者支付等值现金。反之,如果蒙牛完成了业绩指
标,则三家私募投资者要向蒙牛管理团队支付同等股份。
实质: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4.1签订“对赌协议”
收入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净利润
蒙牛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路漫漫其悠远
截止2008年6月30日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 公司总资产已达106.7 亿,雇有23500名职工 ,在全国经营着23个 生产基地,乳制品的 年生产能力达到了550
万吨.
•
路漫漫其悠远
•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主要 经营液态奶、冰淇淋、其他 乳制品三大系列产品,其中 液体奶产品部分包括生产和 经销加工的UHT奶、乳饮料 及酸奶产品;冰淇淋产品部 分包括生产和经销冰淇淋; 其他乳制品包括生产和经销 加工奶粉和鲜奶干吃片产品.
•
路漫漫其悠远
• 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我们小组建议蒙牛首先要继 续抓好产品质量,对乳制品在生产、收购、加工、 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严格把关,切不可再出现类似 “三聚氰胺”的食品安全问题,否则必将失去消费 者的信赖。
•
• 由于 2008 年蒙牛全年可能出现高达 9 亿的亏损,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蒙牛原先良好的财务结构。因此在 短期内,我们小组建议公司 2009 年进行进一步融资 ,包括发行债券或增发新股等形式,而募集过来的资 金可以用于改善和优化蒙牛的财务结构。
• 由于蒙牛具有乳制品行业中较理想的资产负债比例和 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且在这场危机后蒙牛的业绩也 在逐渐恢复,我们认为蒙牛的融资并非是一件非常困 难的事。
•
路漫漫其悠远
•
盈利能力分析 纵向比较
•
路漫漫其悠远
•通过历年盈利能力的纵向比较,我们发现,反映 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均逐年下降。经营利润率从 2004年中报的7.31%开始逐年下滑,到08年中报时 降低到5.43%,尤其是05年后下降明显,平均增长 率为-9%;同时税前利润率也相应地从2004年中报 的6.95%逐年下滑到5.47%,下滑幅度略小于经营利 润率的下滑幅度。
蒙牛经典的融资案例
蒙牛经典的融资案例第一篇:蒙牛经典的融资案例蒙牛融资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失业的牛根生决定自己创业!凑集启动资金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道坎,几个人跑遍全国、东拼西凑了900万元,于1999年8月18日注册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
900万元相对于创业者心中的宏大目标实在太寒酸了,但牛根生们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
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
过了这道坎蒙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了,它的销售收入开始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
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万吨。
根据AC尼尔森在中国24个省份的调查,2004年1月蒙牛液态奶的市场份额为20.6%(以销售额计)。
有种笑谈:资本是狗,你追它追不上,它追你跑不掉。
当初牛根生为凑900万元历尽了千辛万苦。
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仍然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当时国内握有数亿资本的投资人不在少数,而蒙牛却是被顶级国际投资人相中的。
今天看来摩根们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夫令人佩服,他们不愧是最精明的“猎狗”。
牛根生当然没有跑,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点评:用自己的钱滋养自己的梦常有些人拿着一项技术甚至仅仅是点子来寻求资金开创他们的事业。
这其实非常的困难,简单地说难在三个方面:技术或点子的可行性以及创业者的执行能力尚未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投资人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投资人与创业团队难以就剩余索取权分配达成共识。
所以不论中外,创业者都是靠自己及亲朋好友的积蓄起步的。
蒙牛案例分析报告
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成立仅仅10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蒙牛集团销售收入(单位:亿元)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一)蒙牛的融资1.蒙牛第一次融资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蒙牛PE案例分析
3、 通过IPO外资成功退出
第三次套利
第二次套利
2005年6月13日,PE在 剩余的70%可转债换
上实为的亿在(含际前从第市现 在 股3.对约的投为52首 了 蒙 为一亿0蒙合收资1日 退 牛 新次0股.22, 出 乳 股牛益机4股套年4.收 业 ,P7份港的:构利E的8益 另I机P中亿元投取PO, 外构初,E发港/资得机因1即2始股行亿.元5中了构正))最 在获式购,终 十取投买在月1时权时6回6.收 年了0资蒙之仅,,日上6报港益 内蒙牛后有获三,,市率元乳的的得公P为 一牛到E公的业司231机达次2股亿002价司0上以0%构0到多4或份多的格0市每行年股股了5换,分的亿六股使1年票,2股减5个当月多认港0的同的0批购元主%权按。权,要利每还。相退,股就股第三的亿元股有2比权 迫 份 三 家 价 股 。出这0净一总0刚 不 , 次 以 格 ,,一4刚 及 并 套 每 , 套资个投年三权到 待 减 现 股 抛 现产重资,家利期 地 持 。 售 又4.(要的9三三 转 完 此 了 近P显5E港摊的资天 换 成 番11家机然0.9元, 成 了 ,亿薄隐金4国构也 股金要则 的算来 减为自 持三 。PE家 经机境 此构外 操们资 作 的投资持10收1.2.6亿益8亿港。股元份。,套现
3523.3827万美元,购买未来转股价0.096美元/股的债权,等于以0.74港元/股的价格
预订了3.67亿股上市公司股票
2003年9月
•鉴于牛根生团队取得了2003年的辉煌成果,“金牛”和“银牛”在股份转化为普通 股的同时,获得以面值认购新的普通股的权利,新认购的股份数量上限是“金牛”和 “银牛”的合计持股数量不能超过开曼公司总股本的66%,即可以新认购43636股。 这样,蒙牛系与私募投资者在开曼公司的股比变为65.9%:34.1%。
蒙牛PE案例分析报告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蒙牛引入PE投资组长:刘三虎组员:赵妍丽徐鹏飞王丽莉张宁宁赵宇飞韩小龙蒙牛引入PE投资本次案例分析报告分为案例回顾、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和启示三部分一、案例回顾1、背景1999年8月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的牛根生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据蒙牛介绍,他们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后上市。
除了早期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蒙牛在私募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如果要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
有资金需求就要进行融资,在考虑了银行贷款、创业板上市、民间融资、A股和香港主板上市等渠道之后,蒙牛发现都不能满足自己对资金的需求。
于是,在2002年初他们决定退而求其次——在香港二板上市。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向蒙牛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
因为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与鼎晖提出的私募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纳他们的私募建议。
2、上市前的资本运作蒙牛成立之初的资本结构如下:为了成功的在海外上市,首先要有资金让它运转过来,然而原始的资本结构过于僵硬,对大量的资金注入以及资本运作活动都将产生桎梏作用,因此蒙牛在PE投资团队的指导下,自2002 年起就开始逐步改变股权架构,以便为日后的上市创造一个灵活的股权基础。
蒙牛在避税地注册了四个壳公司,注册在维京群岛的金牛、银牛公司,开曼群岛公司以及毛里求斯公司。
其中金牛公司的股东主要是发起人,银牛公司的发起人主要是投资者、业务联络人和职员等,这样使得蒙牛管理层、雇员、其他投资者、业务联系人员的利益都被悉数注入到两家公司中,透过金牛和银牛两家公司对蒙牛乳业的间接持股,蒙牛管理层理所当然成为公司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