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存荣同志在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立足新起点 勇担新使命 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讲大局 强责任 提能力 抓落实 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进十强
践 对干 部 队伍建设 的一 贯要 求 。 当前 , 肥 的建设 合
与发展 站在 了新 的起 点 、 临着新 的机遇 、 负着 面 肩 新 的使 命 ,干部 队伍建 设 与能力 作风 是决 定 未来 建 设 与发展 的关 键 。 远飞 者 当换其新 羽 ” 合 肥新 “ 。
一
法 多 、 对早 、 应 适发 展战 略 的深 入 实施 ,城市 之 间的竞 争 日趋激
★本 文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 、 合肥市委书记吴存 荣 2月 4日在市委 中心组理论学 习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3
全党 面临执 政 、改革 开放 、市场 经济 和外 部 环境
优 良的首要标 准 。一个 干部有 没 有真 正从 内心 尊
选 择 “ 大局 、 责任 、 讲 强 提能 力 、 落实 ” 抓 这一 主 题 ,
烈. 稍一 松劲 就可 能 “ 兵渐 远 、 兵渐 近 ” 标 追 。我 们
不 能选择 是 否参加 竞争 , 能选择 怎样 去竞争 。 只 区 域 间 的发展竞 争 已经超 越 了 比资 源 、 比政 策 的阶 段 . 多 的是 比综 合环 境 、 更 比优质 服务 。谁 拥有 更
第 三 ,新一 轮跨 越发展 是一 份面 向人 民的承
诺 书 , 的 是 实干 、 绩 和 实效 , 须 以更加 过 硬 凭 实 必 的能力 作 风来 回应群 众 的热切期 待 。广 大人 民群
众对 发展 的期望 越来 越高 ,对各 级干 部 充满更 多
的期 待 。 我们 提 出的美好 愿景 、 发展 目标 都是对 人 民 的承诺 。如果 老百 姓没有 感受 到新 变化 、新 气 象 , 不会 满意 : 就 如果 老百姓 的合 理诉 求没 有得 到 应有 的关 切和 回应 , 就有可 能导 致 民怨 。 群众 不仅 希 望干部 能 干 事 、 有公 心 , 更希 望 干 部 能办 实 事 、
凝心聚力 抢抓机遇——合肥市自主创新大会和第十届资本要素对接会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
口主创新 大会 和 第十届 资本要 素对接 会新 闻发 布会 成功举 办
浒. 备受*注的舟肥市 f k l 刨新
夫会狂 政舒中心隆最召J . F 省
垂常 委、d盛 i i C孙金龙 主持会议并 作 要I 他强渊. 井 要深八口彻落实 }
仝嘲科技工作会议和国家技术创新J 书 安徽省试点: 作动 员大会 、酗家技 I :
坛 吼 E 啬产业联盟沦坛暨科太计 t
杜平 太 安列 、 杨思 松 、 林存安 , 雍成 瀚、 凌云 、 张进 扬增权 、 卢仕仁、 挛红 、
f 洪等出席会议 会上, 1 : 年度科学技术
第 十届 合 肥对 接 会 北 京 新闻 发 布会 成 功举 办
9J l I 午 .00‘I 台肥 ) I :I r 2 1 { I 闽(
争在 f 创新 f走在仝 前列 . f :
受系
是j 3项腱 览聪求 , 婪冉科技
统 划、 全耐推进 , 重点突破. 在健进 4 新型企业做大做强 推_ 创新成果 劬
部展示全l 蚓重大科技成果、教育 {排 l l I 届高校蛀新科研成粜聪示交易、・科
院系统先进技术成果鹱示变勤 I家 斟 { 产权埘全国艟新 利技求成粜腱
术创新 1程试点幢合芜蚌 闩 剖新综 :
台 试验区 】作 推进领 睁小组会 议精 :
神. 加快含肥国家创新型试点 睡设 . 为 _ 【 懊经济发腱方式转变 、加速台肥 跨越 赶超 .掘供 强力支撑 和持久动
h
省科技厅, 长 、省刨新办主任徐 f 撤脏, 蠡删书记 黔醛存荣出席并 市 阱 J ¨垂常委 . 常务剐l 长张晓麟宦 读袭彤} 定 I 匙 仃垂常委 、 剐市长魂晓明
杰出贡献奖状樽者 ,科研机构 及商新 区代表作大会发
把握新要求 明确新定位
把握新要求,明确新定位市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合肥大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庐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吴存荣书记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县市要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典范”;“庐江县要按照新兴中心城市南部副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的标准,加快县城和以汤池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和循环利用,带动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
”在市党代会召开前夕,吴存荣书记带领四大班子和部分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到庐江集体调研,提出了庐江未来发展定位和三年目标,提出加快庐江发展的“十大工程”。
市党代会期间,吴存荣书记参加庐江代表团讨论时,再次提出了庐江要实现三年大变化、财政收入赶长丰等目标,同时要求以合肥为参照系,在体制机制、行政效率、办事速度、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合肥等高对接。
并特别要求一定要抓好十大工程的落实,接好市委、政府送给的“大礼包”。
张庆军代市长和黄同文主任、董昭礼主席也寄予了厚望。
这些要求和希望概括起来就是:明确一个定位,打造两个基地,落实四项举措,抓好十大工程对接推进,努力实现三年大变化目标。
一个定位:合肥副中心。
未来合肥要在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庐江的定位就是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南部副中心。
市委、政府这个定位,是对庐江的新期待,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何谓副中心?可以肯定的是,副中心与主城区特质一脉相传,绝不是次中心,只不过与主城区分工不同,“副”字体现在城市组团分工不同、特色不同、产业发展不同、功能分布不同、建筑密度不同,有更多更大的错位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更大作为。
两个基地:现代产业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
何谓现代产业基地?就是富于规划的且具有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体。
对庐江而言,就是要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和循环利用,拉长矿业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形成推动庐江快速发展的“第一桶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合肥的主要产业、重点企业配套,形成新的重要增长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提高新兴产业占全县工业比重;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心城市的商贸物流副中心;围绕服务中心城市,打造发达的都市型农业等。
立足新起点 勇担新使命 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吴存荣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
产值 超 l 元企 业从 l 增加 到 4 0亿 9户 5户 , 百亿 企
业 达到 9户 。合肥 进 入 了工 业 化加速 推 进 的新 阶
段 。 以合 芜 蚌 自主创新 综合 试 验 区和 国家科 技创 新 型试 点市 建设 为抓 手 , 施创 新推 动 战略 , 实 加快 经 济发展 方 式转 变 。 十一 五 ” “ 时期 , 级 以上 高新 省 技 术企 业 和创新 型企 业户 数增 加 23倍 ,高 新技 . 术 产业 增 加值 占地 区生产 总值 的 比重 由 1 . 38 %提 高 到 2 % , 步 走 上 了一 条 节 能减 排 、 碳 高 效 3 逐 低 发 展轨 道 。金融 、 流 、 游 、 化 、 展 等现 代 服 物 旅 文 会 务 业加快 发 展 ,合 肥 国 际金 融后 台服务 基地 建设 取 得重 大 突破 , 件 和文化 创意 产业 发展 迅猛 , 软 中
3
上 工 业 增 加 值 从 20 0 5年 的 2 80 8 .3亿 元 增 加 到 21 0 0年 的 15 .1 0 2 亿元 , 均 增 长 2 .% , 7 年 53 三次 产
业结 构调 整为 495 .:1 , . 39 . 工业对 经 济增 长 的贡 : 4 2
公 里扩 大 到 3 9平 方 公里 ,市 区常住 人 口由 2 4 3 2
《 中共 合肥 市委 党校 学 ̄ }0 1 第 3期 21 年
专稿
立足新起点 勇担新使命 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吴存 荣 同志在 市第十次党代会上 的报告摘登
口 中共 合 肥 市委 书记 吴存 荣 同志作 工作 报 告
跨 越 赶 超 加 速 崛 起 的 五 年
合肥市市委书记吴存荣同志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吴存荣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提纲(2012年2月4日)吴存荣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行政区划调整后推进合肥新跨越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省市党代会为合肥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
首先要以近期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主要经济指标进入省会城市十强以上为基础,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全市人民对我们在今后几年的跨越发展充满热切期盼。
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为全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能带领全市人民跨越发展的领导力量,必须全面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及领导能力,为实现“新跨越、进十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这次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的主题,就是“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
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来重温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局、责任、能力等方面的有关论述,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省市党代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锤炼干部的作风和本领,营造上下一心、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合肥科学发展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奋进,继续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选择这样的主题,是因为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大局、责任、能力以及落实,体现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党的作风,体现着合肥科学发展实践对干部队伍建设的一贯要求。
近年来,从效能革命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开展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创先争优”活动,我们都坚持把围绕科学发展抓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贯穿其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当前,合肥的建设与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机遇、肩负着新的使命,干部队伍建设与能力作风建设是决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 小 康 社 会 的 迫 切 需 要 ,是 贯 彻 落
力量、攻坚克难,全面落实中央和 实 省 委 省 政 府 决 策 部 署、建 设 美
省 委 省 政 府 重 大 战 略 部 署 ,扎 实 好 安 徽 的 重 要 支 点 ,是 彰 显 合 肥
推进“新跨越、进十强”,在全国提 自 身 特 色、提 升 城 市 核 心 竞 争 力
打 造“ 大 湖 名 城 、创 新 高
“ 中 国 梦 ”在 庐 州 大 地 灿 烂 绽 地”,发展是核心,创新是主线。
放?这次会议不仅是拆除思想 这既是合肥在全国探索一条“五
位一体”协调发展、大型湖泊治 实干,把信心变成行动、把行动
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的新路, 变成效果,在全市形成推动“大
也是在探索一条以创新驱动发 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强大
党 的 十 八 大 报 告 和 党 章 ,习 近 平 幸福合肥的本质要求。
总 书 记 有 关 重 要 讲 话 ;中 央 、全 省
吴 存 荣 指 出 ,要 把 握 内 涵 、理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有 关 文 件 ,中 央 和 清 思 路 ,明 确“ 大 湖 名 城、创 新 高
省 委 省 政 府 关 于 改 进 工 作 作 风、 地”的奋斗方向。“大湖”既是自然
共识,明确目标任务,吹响了合 城、创新高地”的内涵、方向和重
肥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 点,使我们对实现这一目标的认
地”的集结号。
识 更 加 深 化 、决 心 更 加 坚 定 、思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路更加清晰、动力更加强劲、路
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将 径更加明确。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落 到 实 处 ,让
在全县三级干部工作会议上讲话
立足新起点再图新跨越勇当建设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在全县三级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委书记陈晓波(2011年10月8日)同志们:在国庆长假刚一结束,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书记吴存荣来肥西检查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紧张快干、拼搏进取,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推动县域突破的伟大实践中来,加快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勇当建设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9月30日,在市十次党代会闭幕不久,市委书记吴存荣亲临肥西检查指导工作,并就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作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我县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市十次党代会是在合肥完成新的区划调整,绘就‚十一五‛发展辉煌篇章,迈向‚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大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动员全市上下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把合肥打造成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县上下要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市十次党代会和吴书记来我县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专题培训、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其主要精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让广大群众知晓合肥未来发展蓝图,增添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下面,我重点就贯彻落实好市十次党代会和吴书记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要时刻保持追赶者的心态,进一步推动思想观念大解放。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肥西‚十一五‛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如果当初我们没有提出‚创争‛目标和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战略,很可能我们今天还不是百强县。
吴存荣强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吴存荣强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合肥新一轮建设与发展拼搏奋进的重要时刻,市委在市委党校举办巢湖市庐江县干部专题培训班。
10月14日上午,市委书记吴存荣出席开班式并作了题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专题报告。
市委副书记熊建辉主持开班式。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凌云等出席。
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五县市要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典范”。
如何在把握新定位中转换思维、提升理念?对此,吴存荣指出,要强化“中心城市”意识,“中心城市”就是标杆、辐射源。
党代会报告对巢湖市、庐江县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明确,两县市的所有工作标准、要求和举措都要向新的定位看齐,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要强化工业突破意识,没有工业突破就不可能取得全局突破,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建设也无从谈起,特别是,在“三化同步”中,只有工业化发展起来了,才能带动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见贤思齐,善于运用“拿来主义”,敢于“亮剑”,勇于竞争,化压力为动力,在改革创新中找出路和办法;要增强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巢湖市和庐江县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有市里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理应增强信心。
“工业化是引领全局的突破口、爆发点和抓手,要坚定不移地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全局。
”吴存荣强调,“工业立市”是首要战略、主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不能动摇。
巢湖市和庐江县要坚持非常规发展,推动工业爆发式增长。
我们讲转型发展,首先要解决“有”的问题,解决“多”的问题,如果“没有”、“不多”,就谈不上“好”,更谈不上转型;要继续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招商引资是生命线”、“环境比投资更重要”等意识,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没有新项目落地、没有投资的增长,发展就没有动力和潜力;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倾力打造好发展平台,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以法治、诚信、高效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
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构建科技创新城市——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
议申请渠道 , 开辟网上申请和电话申请, 立并完善了 建 一系
列制 度 。 步 确 立 起市 场 经 济 所 需 要 的高 效公 平 的 法制 环 逐 境。 四是 完善 社 会 信用体 系。 立公 平竞 争 的市 场环 境 。 建 市 政 府 将信 用建 设 纳入 到 政风评 议 、 行风 评议 的重要 内容 中, 建 立 全 市 统 一 的 招投 标 市 场 。 是 加 快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 五 打 造 生 态宜 居的 环境 。
尽管这几年合肥在营造环境 、 实现跨越式发展 方面作
了许 多有益 的尝 试 , 取 得 了明显 的成 效 。 随着沿 海 地 区 也 但 资 本 加 速 向 中西 部 内陆 地 区 转 移之 时 , 造 一 流 的 发 展环 打 境 , 建 资本 汇聚 的 “ 构 洼地 ” 仍 是我 们 这 些 处 于 中部 地 区 ,
科 技 创 新型 试 点 市 工作 办公 室 , 订 出台了一 系列 政 策 , 制 将
试 点 市工作 分 解 至 2 个 部 门和县 ( ) 开 发 区 , 5 区 、 坚持 年 终 考核 , 对优化 创新 环境 起 到 了非 常大 的作用 。 二是集 聚创 新 资源 , 进 企业 培 育, 一步 增 强企 业创 推 进 新主体作 用。12 0 年 起 ,  ̄ 06 我市 在全 国率 先 启动 实施 《 技 科 创 新 型 企 业培 育 计 划 》, 前 已有 “ 肥市 创 新 型 企 业” 0 目 合 6 家 , 徽省 “ 新 型试 点 企 业 ” 4 ,“ 家级 创 新 型 试 点 安 创 2家 国 企 业 ” 家 , 中省 级创 新 型 试 点 企 业 占全 省 的5 % 。 通 3 其 0 并 过 科 技创 新 专项 基金 、 型工 业化 资 金、 用 技术 研发 资 金 新 应 等给 予企 业重 点扶 持 。 三是 完善 服务 体 系 , 加强平 台建 设 , 一步 深 化产 学研 进 合 作 。 力加强科 技 创 新公 共服 务 中心 建设 , 心 组 织 自主 着 精 创新 要素 对接 大会 。 力创 新产 学研 合 作 模 式 。 努 经过 探 索和 引导 , 已初 步 形成 了具 有合肥 特 色 的产 学 研结 合 新 模 式 , 主
吴存荣同志在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大会上的形势报告
合办通报(33)吴存荣同志在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大会上的形势报告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2009年5月15日(2009年5月6日根据录音整理)根据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重点围绕如何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合肥科学发展,谈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着重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实践证明,合肥近四年的发展方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建设和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为谁发展,也就是说发展要以人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享受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紧紧抓住发展不足这一主要矛盾,以“三大推进”为着力点,强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取得的成效是显着的。
合肥在省内的核心地位逐步得到确立,经济首位度逐年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省会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提出,都是以合肥为中心的,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合肥这几年的发展是充分肯定的。
特别是刚刚闭幕的中博会,是对合肥这几年工作的全面检验,是对合肥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
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我们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具体来说,我们的工作举措和成效主要有:(一)工业经济方面:2006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56亿元,是“十五”工业投资总和的4.2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例由12%上升到21%左右,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4%。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若干意见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24•【字号】合发[2012]14号•【施行日期】2012.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若干意见(2012年8月24日合发〔2012〕14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为为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目标,打造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2.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要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和初步建成科教先导、创新驱动的文化实力城市,开明开放、机制完善的文化活力城市和繁荣旺盛、特色鲜明的文化魅力城市。
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10%以上,成为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地位得到确立。
3.基本原则--文化引领原则。
以文化现代化引领城市现代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先进文化教育人民、引领风尚,不断提升城市的人文素养。
--以人为本原则。
加快建设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高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统筹兼顾原则。
既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又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既要大力发展精品文化,又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既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做到同步规划,整体推进。
中部崛起再添新引擎合纵连横冲刺_第四极_许超众
合肥日报/2013年/2月/24日/第001版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昨在武汉召开中部崛起再添新引擎合纵连横冲刺“第四极”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又一大城市群闪亮登场许超众本报讯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盘活。
昨天上午,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议在武汉召开,四市党政“一把手”齐聚江城,畅议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美好未来。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唐良智;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市长张剑飞;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市长张庆军;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市长陈俊卿;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市领导杨思松、孔向阳、王贤泰出席会议。
会上,四省会城市市长联合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省会城市宣传、经信、教育、科技、规划、环保、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旅游等11个部门签署部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振兴崛起的梦想激荡,携手并进的步伐铿锵。
根据这份《框架协议》,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将突出构建“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区域合作关系,在区域发展、自主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精诚合作,携手并进,带动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崛起,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第四增长极作用。
目前,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中国先发地区已成功构筑了三大经济增长极,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各具魅力。
然而,地处中部的四个省在找准各自发展定位的同时,联手谋划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这将在绘制中国经济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江东去,浩浩汤汤,中部崛起奏出最强音,长江中游城市群异军突起正逢其时。
毫无疑问,合肥的融入,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增添一个动力十足的新引擎。
近年来,开放的合肥,活力无限:向东,拥抱长三角,敢于分享先发地区成功经验,抢占更多发展良机;向西,牵手武汉、长沙、南昌,合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期成为全国发展的下一个火车头。
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阔步新征程科技自主创新助力合肥高新区蓬勃发展
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阔步新征程科技自主创新助力合肥高新
区蓬勃发展
肖桂华;张萌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区地处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毗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空间广阔,是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是首批“中国亚人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两度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肖桂华;张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吴存荣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J], 吴存荣
2.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在建设幸福河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J], 岳中明
3.勇担新使命奋斗新征程向着幸福河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2021年全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岳中明
4.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次工作会议隆重召开立足新阶段勇担新使命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 [J], 本刊编辑部
5.勇担新使命阔步新征程——学院举行瓯江口新校区建设开工奠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共产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
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市委书记吴存荣在中国共产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合肥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绘就“十一五”发展辉煌篇章,迈入“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今年8月下旬,经国务院批准,省委省政府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为合肥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迈向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拓展了广阔空间。
在这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我们对过去合肥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既要继承发扬,坚定必胜的信心;又要以提升创新的要求面向未来,向着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
一、跨越赶超快速崛起的五年市第九次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拓奋进、锐意进取的五年;是我们成功应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五年。
五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市委全面贯彻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懈努力,全面超额完成了市第九次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合肥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新局面。
这五年,我们坚持发展为上,始终埋头苦干,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十一五”时期,合肥地区生产总值从925.6亿元增加到2701.6亿元,年均增长17.9%;财政收入从130.9亿元增加到476.2亿元,年均增长29.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1亿元,年均增长44%,是“十五”时期的6.7倍。
省会经济首位度从2005年的17.3%上升到2010年的22%。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位居第一;地区生产总值从第18位升至第1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第19位升至第9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第17位升至第13位,地方财政收入从第18位升至第10位。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合肥锁定“中四角”重要一极吴存荣: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相关官员必须“丢乌纱帽”【城市定位】在全社会关注PM2.5之时,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热点。
昨天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立下“规矩”:出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企业必须“破财”,相关官员必须“丢乌纱帽”。
同时,在昨天的会议上,吴存荣还透露了城市发展、路网建设等方面诸多信息。
如合肥将成为长江中游开发“中四角”中的重要一极,合六路、合淮路路权收回后,将进行全面改造……“‘名城’,首先要建好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现阶段就是要提升合肥在区域竞争合作发展中的地位,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成为长三角的‘第四极’。
”吴存荣透露,合肥还将成为长江中游开发“中四角”中的重要一极。
吴存荣说,2010年,合肥市成为了长三角22个成员城市之一。
前不久,国务院开会,重点研究长江中游开发开放问题,开发重点区域是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个省,并提出了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个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中四角”概念。
吴存荣说,四个省会城市书记、市长不久将要在武汉开一个峰会,共同研究一个发展框架。
在四省联合发展过程中,四个省会城市将率先发展,具体将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分工合作、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保险平台共享等。
“现在的合肥,既是长三角的‘第四极’,又要成为‘中四角’的重要一极。
尽管以前合肥‘东向发展’,重点倾向东部,但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发,中西部市场逐步扩大,对于合肥来说,将真正实现全面开放。
”吴存荣说。
“‘大湖名城’不仅是一味地盖高楼、建大广场、修宽马路,更是城市品质、内涵与细节的提升,在于城市的个性化、品质化与宜居化,特别是居住和生活空间的营造,必须在设计理念、建设工艺、管理方法、素养提升上进一步创新,彰显自身特色。
”吴存荣说道。
“现在放眼全国城市,很多城市从外表看千篇一律。
可一座城市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这方面在很多项目中都要考虑到。
”吴存荣说,合肥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过程中,应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色调。
合肥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合肥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佚名【摘要】“合肥的现代化,关键看农村。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9月28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上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对于加快建没美好安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合肥建没实际,美好乡村建没既是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既是打造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期刊名称】《决策》【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2页(PI0002-I0003)【关键词】乡村建设;美好;合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城乡一体化发展;省委常委;大城市建设【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3“合肥的现代化,关键看农村。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
”9月28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上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对于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合肥建设实际,美好乡村建设既是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既是打造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
”自省、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以来,合肥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纷纷拿出有力举措,迅速掀起一场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潮。
根据合肥市的规划,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
到2016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市所有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新当选市长吴存荣承诺“六大”举措
新当选市长吴存荣承诺“六大”举措
佚名
【期刊名称】《合肥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2月18日下午,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后,新当选的吴存荣市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届政府将建设成为务实、高效、法制、廉洁的政府,为合肥市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47
【相关文献】
1.重庆市常务副市长吴存荣专题研究粮食安全工作
2.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吴存荣调研指导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
3.吴存荣常务副市长专题调研“四经普”清查工作
4.聚焦世界学术前沿对标国际评价标准——常务副市长吴存荣、副市长屈谦到重庆大学调研
5.市委常委、时任常务副市长吴存荣调研统计工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存荣同志在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2011年09月22日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主线,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把合肥打造成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充分发挥合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核心辐射带动作用,为建设美好安徽多作贡献。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达到7000亿元;财政收入翻番,达到11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7500元、13500元。
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顽强拼搏,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推进经济社会更大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奋斗目标,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坚持走高起点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要求,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利用,以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
抓紧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统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规划。
按照“生态优先、中心提升、组团拓展、区域协同、特色彰显”的思路,构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框架。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在现代产业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眼于做大经济总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功能为重点,筑牢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
适应发展需要,加快国家和省级开发园区整合、扩容、升级。
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建设重大机遇,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引进、培育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大本地配套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实施差异化发展和名牌兴企战略,让“合肥创造”、“合肥制造”比翼齐飞。
继续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到“十二五”末,培育发展2~3户年产值超500亿元、30户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大批支柱企业;基本形成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家用电器3个两千亿元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元级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成长性强的500亿元级产业,推动新型建材、新型矿业、精细化工等一批具有良好基础的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紧紧抓住安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进一步把科教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
编制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健全完善推动自主创新政策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集聚和激活创新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发展壮大产业创新团队;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动高技能人才岗位对接。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基本建成“一中心、三基地”等项目,合肥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中争先进位。
进一步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的作用,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实体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肥设立区域性研发中心,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加强促进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领域的地方立法,加快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继续办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建设中国中部技术产权交易所和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走统筹发展之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达到新水平深入贯彻“三化同步”的重大部署,继续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大统筹力度,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更大突破。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为总揽,进一步整合县市区开发园区资源,增强产业承载、配套、集聚和服务能力,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大项目落户,实现更多重点支柱产业延伸配套。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提升发展畜牧、水产业和都市型农业比重,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附加值。
大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一批产业集群。
构建环巢湖生态农业发展带,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实施一批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项目,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力争再有2~3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
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再创新优势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着我们的发展出路,改革开放程度决定着我们的发展速度。
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只有不断解放思想、自我超越,才能找准发展的路子;只有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才能不断破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只有坚持全方位开放、见贤思齐,才能同先发地区等高对接,实现新的跨越。
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思考,主动适应大开放形势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在巩固和拓展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开放重组。
坚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管好、用好地方投融资平台,不断增强融资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
加快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预算编制改革和绩效管理,积极探索公车改革。
完善招投标管理体制,扩大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范围,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配置和阳光操作。
依法加大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打击违法建设和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
推广行政执法群众公议制度,促进自由裁量权规范运行。
更加注重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互协调,经济领域改革与社会领域改革相互贯通,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互促进,进一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走和谐发展之路,在“幸福合肥”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合肥的幸福指数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
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阳光规范运行。
规范司法行为,做到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我们要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改革开放中拓宽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措施,以新的思想解放引领新的发展,不断提升发展新境界。
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运用党的科学发展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健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调研等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的指导和服务。
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利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各类资源,努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干部培训体系。
围绕新兴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创新学习方式,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培养广大干部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
完善学习考核机制,强化注重学习的导向,进一步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
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激发各级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负责、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
完善各级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全面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深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直接选举范围。
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落实和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实行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
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拓宽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党内活力。
全体党员都要认真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唯才是举,广开选贤之门,广辟任能之路。
坚持干事创业导向,加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成员的能力建设,强化和落实“一把手”责任,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