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5ee6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0.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材《语言》,对应章节为“天气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天,学习描述下雨的情景,掌握相关词汇,如“下雨”、“雨滴”、“雨伞”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雨天,学会描述下雨的情景。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描述下雨的情景,运用相关词汇。
重点:认识雨天,学会表达下雨的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图片为例,讲解下雨的情景,引导幼儿学会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描述下雨的句子,让幼儿模仿并补充。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下雨天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
5. 情景表演(5分钟)邀请几名幼儿上台,表演下雨天的情景,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内容:雨天的图片描述下雨的句子相关词汇:下雨、雨滴、雨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下雨天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示例:今天下雨了,天空乌云密布,雨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小兔子拿着雨伞,在雨中蹦蹦跳跳。
2.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用画笔和语言表达下雨的情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雨天的认识和表达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亲身体验。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共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中描述下雨情景和运用相关词汇的能力。
4. 作业设计中的画下雨天的情景和语言描述。
一、教学目标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通用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5e7c9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e.png)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知下雨这一自然现象,了解雨天的基本常识,并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天的基本常识,知道下雨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下雨天的安全常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书、儿歌CD、雨伞、雨衣、雨靴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如果正在下雨,让幼儿描述雨天的景象。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经历的下雨天的趣事。
2. 故事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述的雨天景象。
(2)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让幼儿回答,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中的雨天景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下雨天的安全提示。
(2)各组展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 儿歌学习(5分钟)(1)教师教唱儿歌《下雨了》,让幼儿跟唱。
(2)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感受儿歌的乐趣。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观察下雨天的自然现象。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内容:(1)下雨天的景象(2)下雨天的安全常识(3)儿歌《下雨了》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下雨天的景象,如: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声;路上行人撑着伞,穿着雨衣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621523f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5.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节《下雨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故事书、卡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如果正好下雨,可以让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雨滴落下的速度等。
如果没有下雨,可以通过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幼儿感受下雨的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下雨的原因,如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等。
同时,让幼儿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例如:“你们刚才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听到了什么声音?”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组用画笔、手工材料等制作与下雨相关的作品,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想法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大《下雨了》2. 副认识雨水,珍惜大自然3. 板书内容:(1)下雨的原因(2)雨水的重要性(3)描述下雨的情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2. 答案:(1)画出雨滴、雨伞、雨衣等与下雨相关的元素。
(2)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如:“下雨了,我打着伞,穿着雨衣去上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下雨的原因和雨水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024年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2024年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f785a59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1.png)
2024年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与环境》,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下雨的天气现象,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描述下雨的天气现象,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3.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提高幼儿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学会观察和描述下雨的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玩具雨伞、水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下雨的视频,让幼儿观察雨天的景象。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雨天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关注雨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下雨的图片,讲解下雨的天气现象。
引导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描述雨滴下落的样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下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穿雨衣、打伞等。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雨天的角色,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4. 小组互动游戏(10分钟)“接雨滴”游戏:幼儿分组,用玩具雨伞和水杯接住空中落下的“雨滴”(小石子),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反应能力。
“画出下雨天”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下雨的景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大《下雨了》2. 副认识雨水,关爱大自然3. 下雨天现象:雨滴、雨伞、雨衣、水滴等4. 雨水的作用:滋润大地、滋养万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2. 答案要求:幼儿需用画笔描绘出下雨天的景象,可自由发挥,注重细节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中班语言-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中班语言-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8eddb2c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0.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中班语言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下雨了》一课。
该课程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下雨了》,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诗歌《下雨了》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诗歌《下雨了》的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雨具(雨衣、雨靴等)、图片等。
2. 学具:幼儿用书《下雨了》、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穿着雨衣,带着雨靴进入教室,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诗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诗歌《下雨了》,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下雨时的感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扮演诗歌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情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主,可以画出下雨的场景,标注诗歌的《下雨了》,并在旁边写上诗歌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诗歌《下雨了》的内容,并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2. 让学生画出下雨的场景,并在旁边写上自己对下雨的感受和经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下雨了》,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下雨的喜爱和好奇心。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阳光、风、雪等,让学生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0b36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0.png)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雨滴、雨伞等与雨相关的词汇。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养成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认识雨滴、雨伞等词汇。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词汇描述下雨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手偶、雨伞图片、雨滴贴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雨声,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雨滴手偶,引发幼儿对雨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下雨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情景体验:教师带领幼儿模拟下雨天的场景,让幼儿体验雨中的快乐。
4. 词汇学习:教师展示雨滴、雨伞等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相关词汇。
5. 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滴找家”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下雨天的景象,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词汇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
2. 评价方法:采用观察记录、幼儿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内容:a. 幼儿是否能完整复述故事《下雨了》。
b. 幼儿是否能正确使用与雨相关的词汇。
c. 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d. 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及家长的反馈。
七、教学拓展1. 环境布置:教师可以利用雨滴手偶、雨伞图片等装饰教室内,营造下雨天的氛围。
2. 家园合作:通过家长园地、群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3.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增进对天气现象的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6ac2a9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f.png)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自然现象》中的第二章《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掌握有关雨的词汇,能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雨的成因,认识并运用描述雨的词汇。
2. 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关爱大自然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录音机、磁带、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雨的成因,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句,引导学生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如:“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词汇,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下雨的场景。
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创作关于雨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2. 描述雨的词汇3. 例句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下雨的场景,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面。
2. 答案示例: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小花们开心地喝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描述句子时表达不够完整,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风、雪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大自然”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主动思考并描述下雨的场景。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下雨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下雨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a9e7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e.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下雨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2.学习描述下雨天的语言表达。
3.掌握《下雨了》儿歌歌词和动作。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下雨了》歌谱和课程配图。
2.教学器材:CD机、音响、雨伞等。
3.教学环境:安全、宽敞、洁净、明亮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介绍当天学习的主题:下雨天。
2. 情景导入老师展示课程配图,让学生看看外面下雨了,问学生心情如何。
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在下雨天的感受。
3. 学唱歌曲老师向学生演示唱《下雨了》这首歌,引导学生跟着节奏唱。
并反复唱几遍,让学生能熟悉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歌词。
4. 学动作老师展示唱《下雨了》歌曲时动作,让学生跟着模仿操作。
让学生体验下雨天不同步骤的动作。
5. 小组合唱老师设置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演唱《下雨了》这首歌。
老师引导学生学唱和唱歌的同时,注意补充词汇和表达。
6. 合唱老师展示CD,全班一起唱《下雨了》这首歌。
老师提醒学生遵循自然节奏,掌握各自的歌唱位置,定时出声。
7. 回顾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当天的教学内容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据此对下雨天有更深层的了解和感受,同时掌握描述下雨的语言和学习唱《下雨了》歌曲的内容。
本次教学帮助学生增加了对天气的认识,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对动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的教学方式活泼生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很有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学唱歌曲时,一些学生不够细心,对歌曲的执行和动作不够自然,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4f65f1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4.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优化后的教案示例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下雨了》一课,核心是通过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雨滴的特点,并学习相关词汇。
目标是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能够自然地运用新学的词汇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雨滴的特点,并学会用词汇生动描述雨滴。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加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分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认知雨滴特点,并用词汇描述。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自然地运用所学词汇。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雨滴图片、雨伞、雨靴等实物。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下雨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雨滴,并谈论雨滴的外观和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2. 词汇学习:展示雨滴图片,用简单词语描述,引导幼儿模仿,然后扩展到雨伞和雨靴。
3. 表达练习:引导幼儿用“雨滴落在上”、“我听到雨点”等句子进行表达,鼓励创造性描述。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雨滴卡片制作,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合作完成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关键词和简图为主,展现雨滴、雨伞、雨靴等元素,帮助幼儿记忆。
七、作业设计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记录下雨滴的样子,并尝试用新学的词汇描述。
八、教学反思与拓展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新词汇,但在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对词汇的掌握还需加强。
未来的教学应增加更多词汇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拓展延伸:可举办“雨后公园”主题活动,让幼儿绘画出雨后的公园景象,并分享自己的作品,增进幼儿间的交流。
九、教学技巧与窍门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情景。
鼓励幼儿提问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fa680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8.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趣说话》第三单元“天气现象”中的第5课《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天,学习描述下雨天的词汇和句子;通过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雨天的景象;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雨天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天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描述下雨天的词汇和句子,培养观察、表达、倾听能力。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雨天的景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挂图、录音机、磁带、卡片、小黑板。
2.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呈现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5分钟)教师播放故事《下雨了》的录音,引导幼儿倾听并观察挂图,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小黑板,展示描述雨天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幼儿跟读、模仿。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关于雨天的图片,让幼儿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
5.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中嬉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雨天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雨天的词汇:雨天、雨滴、雨衣、雨靴、雨伞、彩虹等。
2. 描述雨天的句子:今天下雨了,我穿着雨衣和雨靴去上学。
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彩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画笔描绘出雨天的景象,并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雪天等,让幼儿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1668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1.png)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2.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下雨的词语,如“滴滴答答、淅沥沥、叮叮咚咚”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学习下雨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故事《下雨了》的课件或图片。
2. 雨具:雨衣、雨靴等。
3. 音乐:《雨中曲》或其他下雨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播放下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
1.2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1.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关于雨天的,故事的名字叫《下雨了》。
2. 教学故事:2.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2 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做了什么?2.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故事里的小动物们都在雨天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3. 学习下雨的词语:3.1 教师出示下雨的词语,如“滴滴答答、淅沥沥、叮叮咚咚”,让学生朗读。
3.2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下雨的词语吗?3.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下雨还有很多别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
4. 实践活动:4.1 教师组织学生模拟雨天,让学生穿上雨衣、雨靴,感受雨天的乐趣。
4.2 教师提问:你们在雨天都喜欢做什么?4.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雨天虽然有些麻烦,但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也学习了下雨的词语,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但在实践活动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雨天的乐趣。
六、教学扩展:1. 教师出示其他关于雨天的故事或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进行朗读或讲述。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雨天活动,大家互相交流,共同体验雨天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af02e04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6.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欣赏并理解诗歌,感受小动物们的天真可爱和诗歌的趣味性。
2、情感目标:有节奏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能力目标:能对诗歌进行创编。
活动分析:1、重点:欣赏并理解诗歌。
2、难点:对诗歌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的准备。
1、有一定的关于下雨的生活经验。
2、有一定的模仿动物的经验。
3、有对表情和心情观察和表现的经验。
4、有对诗歌进行创编的经验。
(二)材料的准备。
1、黑板上布置好大图书,并用剪成四条的大张卡纸遮盖好。
2、动物磁力图片和磁力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1、导入:出示大图书,神秘的方式告诉幼儿:小朋友,不好了,小动物们乱套了。
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怎么了?2、理解阅读:教师出示大图书,并神秘的依次掀起来遮盖的卡纸,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每一部分被遮盖的画面并提问。
⑴请幼儿看看,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幼儿说一个,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动物。
⑵找找各种小动物分别有几个?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并带领幼儿把动物的数量说一遍。
比如:一只老鼠,两只小鸭(这一环节其实是第一遍学说儿歌)⑶请小朋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说:它们穿着什么戴着什么?它们在做什么?教师用粉笔画出幼儿说的内容,并带领幼儿按顺序把画出来的内容说一遍。
(这一部分是第二遍学说儿歌)⑸再看看画面上小动物的奔跑顺序,并把小猪和小羊顺序颠倒,并带领幼儿尝试再说一遍,到了颠倒的地方,幼儿说不下去了。
让幼儿思考,这样的顺序该怎么说,告诉幼儿待会告诉他们。
(这个地方也是一个悬疑,幼儿在后面听儿歌的时候会特别注意这两句怎么说。
这一部分是第三遍学说儿歌)⑹它们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表情和心情,并用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这一部分是为后面的表演进行铺垫。
⑺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这样?请幼儿自由的进行猜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最后揭开遮盖的最后一张纸,告诉幼儿谜底——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be546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e.png)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下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用词语、句子描述下雨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词语和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重点:认识下雨这一自然现象,了解下雨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PPT、故事书、小水滴道具。
学具:画纸、水彩笔、彩色黏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天气?下雨的时候,你们都见过什么?”(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下雨天的经历。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下雨的原因,让幼儿了解雨水的形成。
(2)结合故事书《下雨了》,引导幼儿学习描述下雨天的句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和彩色黏土,让幼儿动手制作下雨天的画作。
(2)邀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画作,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2)引导幼儿思考:下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好处?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1)下雨的原因(2)下雨的特点(3)下雨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下你见过的下雨天。
答案示例:下雨天,天空乌云密布,雨滴从天而降,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2. 课后拓展:观察下雨后的植物,了解雨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下雨天的观察和描述,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0cef5c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d.png)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能简单表述下雨天的特点。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词汇描述下雨天的场景。
3.学生通过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互动,增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用“下雨了”来描述下雨的场景。
2.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用词汇描述下雨天的特点。
教学准备1.PPT展示课件。
2.一块大黑板。
3.画笔和彩色粉笔。
4.室内喷雾器。
教学流程热身活动1.老师向学生问候,并口头告知今天的教学主题是有关下雨天的内容。
2.老师准备一个室内喷雾器,并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词汇来描述室内出现的雾气。
3.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下雨的游戏,让学生在下雨的场景中体验到下雨天的特点。
激发学生兴趣1.老师用PPT展示下雨天的场景图片,并引导学生看到下雨的特点,包括雨伞、雨滴等。
2.老师播放下雨声音,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3.老师展示下雨天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自己的词汇描述下雨天的特点。
带领学生学习1.老师利用黑板,向学生展示如何用“下雨了”来描述下雨天的场景,通过带领学生不断模仿跟读,达到掌握词汇的目的。
2.老师让学生互相模仿对话,利用学过的词汇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老师结合下雨天的卡片和图片,让学生进行游戏,利用所学的词汇对各种下雨天的场景进行描述并练习口语。
总结回顾1.老师通过问答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检查学生对今天教学的掌握情况。
2.老师对学生在今天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对学生在表达中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纠正。
3.老师再次强调“下雨了”这一表达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下雨天的场景,逐渐锻炼起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描述下雨天的场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新词汇,并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的练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了词汇的使用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fbd3e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7.png)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健康教案、科学教案、语言教案、安全教案、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节日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ealt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在看看说说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下雨了》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f1a46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1.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篇1活动目标: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打招呼二: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幼儿:下雨了师:听到了什么?幼儿:下雨的声音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附故事:雨天的声音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
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
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
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幼儿:3下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三:1、展示图谱(1)出示“x”“x”“x”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幼儿:小草:沙——沙沙小窗:叮——叮叮小门:咚——咚咚(3)“xx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2192a44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9.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变化真奇妙》中的《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学习描述下雨天的景象,通过故事和儿歌感受雨天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成因,知道下雨天的基本特点。
2. 学会描述下雨天的景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雨天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描述下雨天的景象,理解雨的成因。
2. 教学重点:学会表达对下雨天的感受,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书、儿歌CD、雨伞、雨衣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雨伞和雨衣,引导学生回忆下雨天的情景,激发兴趣。
2. 讲解故事:教师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下雨场景,讨论雨天的特点。
3. 学习儿歌:教师播放儿歌《下雨了》,引导幼儿学唱,感受儿歌中的雨天乐趣。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下雨天的景象。
5. 随堂练习:幼儿用水彩颜料在画纸上画出下雨天的景象,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雨天的特点:天空乌云密布雨滴从天空落下地面湿漉漉2. 儿歌《下雨了》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下雨天的景象,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乌云、雨滴、地面湿漉漉的景象,文字描述如下:“今天下雨了,天空乌云密布,雨滴从天空落下,地面湿漉漉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观察下雨天的自然景象。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观察下雨天的景象,分享感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4. 作业设计的具体实施。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通用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681c8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e.png)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与生活》第二节《下雨了》。
内容围绕“雨”的自然现象展开,详细介绍了雨的成因、特点以及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成因,认识到自然现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雨的成因及与生活的联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雨伞、雨衣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窗外下雨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雨的降临,引发学生对雨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雨的特点,讲解雨的成因,让学生了解雨与生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下雨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哪些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列举出下雨时可以用到的工具,并进行分享。
5. 创设情境,互动交流(10分钟)教师创设一个下雨天的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互动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内容:雨的成因雨的特点下雨时的工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下雨了”为主题,画一幅画,并描述画中的情景。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许多小动物,它们拿着雨伞、雨衣,在雨中欢快地玩耍。
2.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清楚画面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自然现象,如雪、雾等,了解其成因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交流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时机:观察窗外的下雨情景应在课堂开始时进行,以便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12e0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d.png)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教案:下雨了教学目标:1.能正确听说、认读并书写“下雨了”这个词句。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正确听说、认读并书写“下雨了”这个词句。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下雨了的图片和与下雨相关的图片(如:雨伞、雨滴等)。
2.学习材料:学生练习册、彩色笔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音乐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5分钟)1.播放一段下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气氛,引发学生对下雨的兴趣。
2.出示图片:“下雨了”,并朗读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发音。
3.用手势示意雨滴下落,引导学生说出“雨滴”,并模仿手势。
4.出示图片:“下雨了”,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说出“天空变暗了”、“地上湿湿的”等句子。
Step 2:让学生合作互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让他们用彩色笔在活动本上画出下雨的场景。
2.鼓励学生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面。
3.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手语模仿下雨的动作,其他学生猜测他们的意思。
Step 3:巩固与拓展(25分钟)1.出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下雨相关的单词,如:雨伞、雨鞋等。
2.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的人物、场景以及他们可能说的话。
3.以“下雨了,我拿起雨伞”为例,引导学生模仿并扩展句子,如:“下雨了,我拿起雨伞,我去散步”。
Step 4:游戏与展示(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句子。
2.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一个代表,轮流表演下雨的场景,其他学生猜测他们所说的句子。
3.每组从图片中选择一张,进行合作展示,并用学到的句子进行描述。
Step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总结和归纳。
2.指导学生思考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和反思。
例如,是否需要加入更多的游戏环节,是否需要增加练习的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了
师:听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的声音
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
附故事:
雨天的声音
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
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
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
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
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
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
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
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
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
幼儿:3下
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
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
三:1、展示图谱
(1)出示“x”“x” “X”
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
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
(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
幼儿:小草:沙——沙沙
小窗:叮——叮叮
小门:咚——咚咚
(3)“xx 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师: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啪啪——啪)
(4)“x xx”让幼儿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
幼儿:啪——啪啪
2、这些都是鼹鼠朋友声音打出的节奏,你还知道和它们不一样的节奏吗?
师:谁还能打出不一样的节奏?
幼儿:“x x” “xx xx”“xxxx x”
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提问:
(1)师:看到了什么?
幼儿:高楼、路灯、小桥、树、椅子、垃圾桶、草地、小路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
幼儿:会
小草——滴答滴答
小木桥——咚咚咚
路灯——当当当
(2)我们就像鼹鼠一样的来问问它们,是不是它们发出的声音?(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回答)
幼儿:滴答滴答,小花,是你吗?
咚咚咚,小桥,是你吗?
咚咚咚咚,小椅子,是你吗?
(3)出示更多的图片
五:继续故事
(1)小鼹鼠就这样听着雨天里的声音“呼呼呼……”的睡着了。
师:看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听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想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你们是不是像小鼹鼠一样想睡着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小女孩在雨天里玩水
师:她的样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小女孩穿着雨鞋、雨衣、戴着雨帽六: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