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研读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总结

【课标要求】2014年高考语文考纲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积累对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学会鉴赏中国文化经典中的浅易文言诗文,对讲义进行阅读,并进行勾画标记。限时45分钟,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

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近年少有变化。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

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

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而且实词多来自教材。③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

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或

廉,或善处事或善用兵等。现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近年的文言文考察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文意理解的

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

4、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

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

为此,我们来学习以下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运用“三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意,需做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

1.动口,即读。首先要读原文段及有关注释和作者及出处。这是初读,因而可以不求过细的推敲,只求懂得本文段说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即可。有关注释和出处及作者介绍等内容会对考生理解文章意思有启发作用。其次,要读文后所设诸问题答项。一方面可以让考生带着问题再去重新仔细阅读原文;另一方面又可以让考生明白文段中哪些是重点、难点,以便进一步仔细推敲。纵观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不难发现它往往只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选项,这样对考生理解文意又是一个极大的帮助。最后,在“动手”.“动脑”两步骤完成后再重新阅读文段,以加深或纠正对文段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文意大体把握的目的。2.动手,即画。首先,在初读文段时画出人名,确定主要人物,这里应注意一点,古人有名又有字,如张衡,字平子。其次,画出官名.地名等专用名词,这样考生再读完文段后能理解本文段所讲事件的发生地点.时间及有关涉及到的人物。最后,画出疑难点,带着疑难点读注释及文后所设诸题,以便在以下几个步骤中解决。

3.动脑,即联系。首先要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语境,推导各别词句的意义;其次,要联系课本中所学的词句知识。高考试题的原文不管引自何处,它的考查点都来源于学过的课本。如2000年第11题D选项,“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中“信”解释为使者,在《孔雀东南飞》中有“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中的“信”就是使者的意思。可见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不应该丢弃课本。

整体把握文意练习:

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注:①约:贫困。

1、综合上述材料,孔子对“富贵”与“快乐”持怎样的观点?

2、结合孔子的观点,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富贵”与“快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⑵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三、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⑥物⑦或行或随⑧;或觑或吹⑨;或强或羸⑩;或载或隳⑾。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⑿。——《道德经》

注:①取:为、治理。②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③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④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⑤执:掌握、执掌。⑥夫:发语词。⑦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⑧随:跟随、顺从。⑨觑:轻声和缓地吐气。吹:急吐气。⑩赢:赢弱、虚弱。⑾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⑿泰:极端。

1、上述材料体现老子的什么思想?

2、我们怎样看待老子的这一思想?

四、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一朝始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刘知几《直书》

1、根据文段内容,分别简要概括不能“追求真实,秉笔直书”的原因。

2、试分析“追求真实,秉笔直书”的可贵之处,它有什么积极意义?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百喻经》

1、“如此痴人,世间所笑”,试概括寓言中的“一人”与“老人”可笑之处。

2、通观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人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1、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

2、试分析朱熹这些主张的影响。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人间词话》

1、依据文意简要说说“造境”与“写境”的区别和联系。

2、试分别举一个“造境”与“写境”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