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蜡烛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f5b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f.png)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案名称: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2. 掌握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的了解;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蜡烛、点火器、实验台、手套、实验杯等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火的形态,并与蜡烛的关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30分钟):a) 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蜡烛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组成。
b) 实验过程:教师向学生展示蜡烛实验,并指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i. 将蜡烛放在实验台上,点亮蜡烛。
ii. 学生观察蜡烛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iii. 学生猜想蜡烛的变化原因,并进行讨论。
iv. 温馨提示:学生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以免烫伤。
c) 实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蜡烛的变化原因,并解释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3. 总结(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并复习学生的笔记。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4. 拓展(10分钟):a) 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材质的蜡烛,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蜡烛的特点和用途。
b)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小实验,探究不同材质蜡烛的燃烧特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c)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和结果。
六、教学延伸:1.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蜡烛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燃烧特性;2. 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3. 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身边其他现象。
小学科学《蜡烛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蜡烛变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f4a80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8.png)
小学科学《蜡烛变化》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蜡烛变化》教学设计来源xx《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蜡台,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3(其中一个有石灰水),,蒸发皿,瓷砖,抹布等。
自选材料:白醋,鸡蛋,易拉罐,碱,石灰水,吸管,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像今天今天的课堂,就和以往不同,那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了,有什么不同?〔举起手中的粉笔,〕像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你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蜡烛,认真观察,把你们看到的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蜡烛油哪些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生:答复。
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使蜡烛变化的方法4、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要想使蜡烛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工具,看看老师都为同学们准备了那些器材。
《蜡烛的变化》小学科学教案
![《蜡烛的变化》小学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90a7da84254b35eefd34af.png)
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蜡烛的变化》作者及工作单位梁家繁广西省梧州市藤县塘步镇沙田小学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一课。
本单元共4课,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的物体的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这两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生活中接触过蜡烛,但真正观察过蜡烛的变化的学生可能很少,所以要通过撮、压、加热,冷却、燃烧蜡烛的实验来认识蜡烛的物理、化学两种变化形式。
学情分析经过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对科学充满兴趣,对探究实验充满好奇,基本养成了先思考后实验的习惯,并会对实验过程作记录。
但因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存在,还要加强监督学生的科学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形式,形态变化(物理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2、根据物质变化的前后过程,会判断是那种变化形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蜡烛燃烧时产生什么现象。
发光,发热,空气的变化,黑碳《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上课之前我认真地阅读了教科书。
初步感觉这节课的内容是简单的,可是要突破教学重点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就按教科书的步骤设计实验,课前准备了充足的实验材料,设计好教学目标,落实知识点,定好教学重难点。
课堂安排好实验过程,提醒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最终通过亲自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讨论等过程去发现新知识,并及时总结归纳。
最后让学生通过判断生鸡蛋变成熟鸡蛋、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水的三态变化等巩固所学知识。
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当然,课堂上,在判断书本上所例举的各种物体的变化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个别学生不能准确判断,而我却急于引导,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讨论。
如果今后再上这一节课,时间充足的话,我一定会让学生做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cf14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4.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蜡烛的变化》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蜡烛的燃烧现象、蜡烛的变化原因和蜡烛的用途。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蜡烛的燃烧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蜡烛变化原因和探究蜡烛用途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蜡烛的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掌握蜡烛的变化原因,了解蜡烛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现象,蜡烛的变化原因。
2.难点:蜡烛变化原因的分析,蜡烛用途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设计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蜡烛的燃烧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数据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蜡烛的燃烧特点。
4.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蜡烛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5.拓展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的用途,分享探究成果。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蜡烛变化原因的报告。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燃烧现象→ 变化原因→ 用途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学生数据分析的深度和总结的完整性。
3.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探究成果的分享。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蜡烛的变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f2caa7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d.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 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蜡烛为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化。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主探究的兴趣。
但蜡烛的变化这一现象较为细微,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和耐心实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他们深入发现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和燃烧过程,掌握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现象。
2.难点: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原因和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点燃前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蜡烛的成分: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总结蜡烛的成分。
3.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学生观察实验视频,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讨论燃烧过程中的变化现象。
4.探究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学生分组实验,对比蜡烛在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5.总结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探讨科学原理。
6.拓展与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蜡烛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灭火、照明等。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变化现象和科学原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实验单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实验单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e9ae6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8.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1.蜡烛的变化
实验一:观察点燃前的蜡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化
实验二:蜡块加热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烛的变化
实验三:蜡烛燃烧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
验四:观察点燃后的蜡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
实验五:探究常见物质的变化类型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五年级科学教案 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五·四学制) 蜡烛的变化-优秀奖
![五年级科学教案 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五·四学制) 蜡烛的变化-优秀奖](https://img.taocdn.com/s3/m/af3a47bbf7ec4afe05a1dff3.png)
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教学
准备
蜡烛、火柴、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实验记录单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引入
创设情景,学生表演魔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举起准备好的蜡烛,谈话引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揭题课题,并板书《蜡烛的变化》。
6、回归魔术,问:课前的魔术变
化属于哪种变化?
五、知识运用(送宝宝回家)
1、通过本课的学习,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煤炭燃烧钢水变成钢锭
冰雪融化水结成冰铁生锈
点燃火柴粉碎石块菠萝榨汁
面包发霉放鞭炮
2、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六、课后作业
通过看海水晒盐的视频,请学生查阅资料,探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盐的什么特性?
尝试分类,并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分类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解释开头魔术的秘密属于哪类变化。
通过练习学以致用
提前自行探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蜡烛的变化
切、划、磨、折、没有新物质产生
按压、刮、加热形态变化物理变化
点燃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化学变化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6b1b425027d3240c8447efa1.png)
生:状态。
师:状态的变化其实也就是形态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有新的物质产生了吗?
生:没有。
板书:加热固体液体形态变化
冷却液体固体没有产生新物质
(四)点燃蜡烛
师:加热蜡烛的实验我们就探究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点燃蜡烛”会使蜡烛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想要知道点燃蜡烛会使蜡烛发生怎么的变化,我们需要干什么?
题目如下:
No.1面粉变成馒头
No.2馒头遇碘酒变蓝;
No.3.压扁饮料瓶;
No.4.馒头发霉了;
No.5.冬天点煤炉,碳变成灰;
No.6.冬天玻璃上的生成窗花;
No.7.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No.8.铁杵磨成针
No.9.秋天树叶变黄
No.10.水的三态变化
生:参与游戏。
师:公布游戏的前三个小组,并对其他组的表现给予肯定。
生:做实验.
师:是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你会看到什么?将手心放在火焰上方,你有什么感觉?谁来猜测一下?
生:蜡烛在点燃后发光放热。
师:是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生:实验并填写报告单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蜡烛在点燃后发光放热。
板书:点燃:发光、放热
师:下面大家再来看一下实验步骤2: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做这个实验之前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将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时要轻轻的转动烧杯,使其均匀受热,以免烧杯炸裂。
生:因为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冒出了黑烟,黑烟熏得。
师:黑烟哪来的?
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师:也就是说蜡烛在燃烧过程中还产生了黑色物质。
板书:点燃:发光、放热、有水、
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271605b7360b4c2e3f64e8.png)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蜡烛的变化》【教材分析】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
第二,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过的知识。
第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活动准备】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蜡块、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蜡烛、干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大自然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都是我们肉眼不能看见的,你还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讲了许多生命的物质的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描述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意图:【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变化是可以直接看到、感受到,还有些是悄悄进行的。
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确这点,从自己最熟悉的身体变化问题入手。
当然,老师没有想到学生会关注身高、体重问题。
可见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教师很自然的告诉学生我们将共同进入的新的研究单元,学生也明确了后面的研究方向。
小学科学11《蜡烛的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小学科学11《蜡烛的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2790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3.png)
小学科学11《蜡烛的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小学科学课程。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和具有实验性质的话题,那就是蜡烛的变化。
通过对蜡烛的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学到蜡烛的基本结构、燃烧原理以及火焰的特点等知识。
一、背景介绍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蜡烛的变化”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活动。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以及燃烧的原理。
此外,学生还能够观察到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形状和高度等特点。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1. 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2. 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的特点;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加深对火焰的理解。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实验记录表;4. 安全用火工具。
四、实验步骤1.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实验材料准备妥当。
2. 学生点燃一根火柴。
3. 学生用点燃的火柴点燃蜡烛。
4.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5. 学生回答问题: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焰?火焰有什么特点?6.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描述火焰的特点。
7.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蜡烛变化和火焰特点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蜡烛的中心部分燃烧最为旺盛,火焰呈现出明亮的黄色。
2. 火焰的形状呈现出尖锐的锥形,顶部呈现出较淡的蓝色。
3. 火焰的高度与蜡烛燃烧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4. 火焰可以燃烧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燃料。
六、实验结论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蜡烛的变化是由于蜡燃烧产生的。
2. 蜡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现出黄色和蓝色的颜色,是由于不同成分的燃烧产生的。
3. 火焰的形状和高度受到氧气供应的影响,越充足的氧气供应会使火焰的形状越高大。
六年级科学《 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 蜡烛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2cc20552ea551810a6873b.png)
5.蜡烛的变化【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能从切割、受热、燃烧蜡烛的试验中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语言或画图的方法描述,从蜡烛变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3.体验到尊重证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切割、受热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不同。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蜡烛、酒精灯、火柴、托盘、小刀、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澄清石灰水、蒸发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两个酒杯)这两个酒杯里装的都是无色的液体,现在我把它们倒在一起,看看会怎样? (变红了)2.教师提问:(出示另一个酒杯)这个酒杯里装的也是无色液体,仔细观察。
魔术表演完毕,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又没有了)3.教师谈话:大家有什么感觉?明明是无色的液体却有这么多变化,其实这些奇妙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科学道理。
想知道原因吗?4.教师提问:看这是什么?(出示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入手来解释这个秘密。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设计意图:表演魔术,展示两个酒杯里分别装着无色的液体,将他们倒在一起颜色发生了变化,变红了,接着又倒入第三个酒杯里的无色液体,红色的液体变回无色。
这个现象非常直观的让学生看到无色液体的颜色变化。
奇妙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心让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充满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揭示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27分钟)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制定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1)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蜡烛发生变化呢?(2)师生互动,板书方法:切割、受热、燃烧(3)教师提问: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呢?要进行研究我们就需要工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实物展示出示(小刀、火柴、蒸发皿、蜡烛等)(4)教师提问:要使蜡烛发生以上的变化,我们能用到哪些工具呢?(学生组装演示)(5)教师追问: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谁来说说?生交流。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14f619783e0912a2162abf.png)
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3)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蜡烛若干支、火柴、生鸡蛋、白醋、白糖、小刀、彩纸、橡皮泥、水。
教师准备:试管夹、干玻璃片、烧杯、抹布、三脚架、澄清石灰水、吸管、酚酞、食用碱、酒精灯、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展示实验: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
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
)2.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3.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风雨交加、草木生长、生米煮熟饭、平地起高楼,沧海成桑田,海枯石会烂……这些都是变化,可是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呢?我们这节课将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物质“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我们来观察蜡烛的变化1.出示蜡烛。
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集体交流。
(点燃、加热、切割)2.看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蜡烛若干支、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三脚架、酒精灯。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2021新版)3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2021新版)3](https://img.taocdn.com/s3/m/fd0a8b1e551810a6f52486fc.png)
1.蜡烛的变化【教学内容】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诸如水、空气、土壤、动植物、天体等物质变化的具体事实。
本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蜡烛为例,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变化,通过探究发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两大类。
(不提专业名词)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
通常学生见到的蜡烛都是买来的,对于蜡烛是怎么做出来没想过,更没有做过。
本环节让学生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第二部分,先做蜡烛燃烧实验,通过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和白瓷碗底部的变化,认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
再通过对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比较,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
(条件允许,可以再做纸片燃烧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第三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加深对两类变化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教学目标】能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蜡块、硬纸板、小刀、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或铁盒、易拉罐)、试管夹、模子、棉芯、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的一首小诗:树叶慢慢变色,烛火轻轻摇曳,老屋门上的锁,长满锈斑,诉说着时光……一切变化,就在我们的身旁,悄然呈现。
2.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写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首小诗写了树叶、烛火、老门上的锁三种物体。
树叶慢慢的变了颜色,烛火慢慢地燃烧,老门上的锁长满了锈斑。
小学科学_《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5833fb30b4e767f5bcfce76.png)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蜡烛三态变化中的液态和固态有一定常识的积累,对燃烧比较理解,但燃烧后形成的物质只有感性认识。
六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较前有较大变化。
动手能力也有较比提高。
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应更为细心,使其养成良好规范的实验习惯。
效果分析《蜡烛的变化》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没有丝毫做戏的成分,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结课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体——蜡烛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为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
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当然,本课的实验很多,活动量大,不过大多数都很简单,易于操作,因此我把每一个实验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历和体验教材分析教材位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教材特点:本课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物体——蜡烛为例,从问题入手,加热蜡烛,燃烧蜡烛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都是以现实生活自然为基础,更好的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科学,学生更乐于探究,乐于接受。
从学生方面来看,这种设计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探究、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或活动中去。
评测练习1.举出几个生活中物质两种变化的例子?2.白醋泡鸡蛋实验,72个小时后有什么现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实验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39940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f.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全册PPT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觉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言语表达。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打算:教师打算:分组实验用的铁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枯燥的烧杯、铁片、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搅拌棒、白醋、碱块、白糖。
学生打算:废旧易拉罐、生鸡蛋、塑料管、蜡烛。
教学活动建议:1.单元教学的导入。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紧接着问:同学生,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教师告诉学生: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首先引导学生预测。
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着学生实验验证。
第—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言语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渐渐地变成了有肯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着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了解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枯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言语表达。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0690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d.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是关于物质的变化的内容第1课是以蜡烛的变化为主题。
通过学习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量,而蜡烛燃烧后的物质与原始蜡烛有所不同,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 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制作和燃烧蜡烛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形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3.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 通过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2.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但对于物质变化的分类和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可以展示一支已点燃的蜡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燃烧后的蜡烛有什么变化?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已经点燃的蜡烛,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变化。
实践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制作蜡烛的材料,包括蜡片、容器和蜡烛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蜡烛变化》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蜡台,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3,,蒸发皿,瓷砖,抹布等。
自选材料:白醋,鸡蛋,易拉罐,碱,石灰水,吸管,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像今天今天的课堂,就和以往不同,那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了,有什么不同?(举起手中的粉笔,)像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
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你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蜡烛,认真观察,把你们看到的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蜡烛油哪些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
生:回答。
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使蜡烛变化的方法
4、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要想使蜡烛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工具,看看老师都为同学们准备了那些器材。
师逐个拿起器材,生说出器材的名称。
5、下面,根据你们想到的使蜡烛发生变化方法,借助这些器材,设计实验,看看怎么做。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提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其它注意事项。
6、各项组根据汇报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
7、汇报实验结果,师适时板书。
8、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蜡烛燃烧的3个实验,老师接着引导:
过渡语:其实,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借助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瓷砖,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让我们来看一看,怎么做。
(出示)学生读实验方法,师提出注意事项。
小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根据板书,提出形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现在,让你们给蜡烛的变化分类,你们怎么分?
(两类:形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和科学家们的发现是不谋而合,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物质变化分类的。
(出示物质变化的分类)
(1)、找生读
(2)、强调产生新物质变化的特征:颜色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
小结:只有形态变化的还叫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只是形态改变,化学变化不仅仅产生新物质,一定还会伴随着物理变化。
三、探究其它物质的变化
1、蜡烛的变化分为两大类,其他物质的变化又会是怎样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探究活动,出示。
物质的变化实验记录
探究活动
现象
变化种类
1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
2压扁易拉罐
3向碱水中倒入少量白醋
4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2、谈话: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石灰水、白醋、生鸡蛋、碱、易拉罐。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4个实验全部都做。
每组只能选1个实验进行探究。
现在小组成员凑在一起,赶快做出决定。
(小组商量)
3、猜测: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
其他同学先猜测一下,你们要做的实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4、展示自己的成果。
5、总结:
通过对其他物质变化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证明物质变化有两类,一类是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出示
四、分析生活现象巩固所学新知
1、过渡:我们知道了物质的变化分为两大类,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出示)学生结合图片逐一解释。
1.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2.面粉做成馒头
3.枫叶颜色发生变化
4.铁水变钢锭
5.火柴燃烧
6.水的三态变化
7.盐酸点在石灰石上
8.白糖加热至融化
9.白糖加热至焦黑
物质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只要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一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版式设计:
蜡烛的变化
加热固体-----液体形态变化
液体-----固体
点燃水、二氧化碳、黑色碳产生新物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