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形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与技术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空间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空间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空间数据库设计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成为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方法、技术和应用。

一、概述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空间数据库是指用于存储、管理和查询地理空间信息的系统。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存储和获取工具,更是支持地理信息分析、决策支持和空间模型构建的重要基础。

因此,设计和管理一个高效可靠的空间数据库至关重要。

二、空间数据库设计1. 数据需求分析在进行空间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需求分析。

根据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确定需要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类型、空间参考和属性特征等。

例如,需要存储地理图层、点、线、面等要素数据,并关联属性数据。

2. 数据模型设计根据数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进行设计。

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它基于关系代数和SQL语言,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

3. 空间索引设计为了提高查询效率,需要设计合理的空间索引结构。

常用的空间索引方法有四叉树、R树和网格索引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查询需求,选择适合的空间索引方法。

4. 数据库性能优化除了空间索引设计外,还需要注意数据库性能的优化。

例如,可以采用数据分区、压缩和缓存等技术,提高查询和存储效率。

同时,合理规划数据库空间和设备,保障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三、空间数据库管理1. 数据质量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

例如,进行拓扑检查、一致性检查和完整性检查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数据更新与维护地理空间数据是动态变化的,需要进行定期的数据更新和维护。

例如,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等方式,获取最新的地理空间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更新和维护操作。

3. 数据安全与权限控制地理空间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技术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技术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技术方法与技巧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

在测绘技术中,GIS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用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GIS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方法与技巧,并探讨其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

一、GIS数据库的建设1. 数据采集与整合要建设一个完善的GIS数据库,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现场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等方式进行。

采集的数据应具有地理位置信息,并以标准格式进行整合。

2. 数据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必须进行数据质量控制。

这包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纠错等处理,以及进行精度检查和逻辑校验等操作。

3. 数据库设计与规划在建设GIS数据库时,需要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规划。

这包括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关系和约束等,以及选择适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4. 数据库建立与更新建立数据库是将数据加载到数据库系统中的过程。

数据加载可以通过批处理、逐渐加载或在线加载等方式进行。

此外,为了保持数据库的最新性,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数据更新和维护。

二、GIS数据库的管理1. 数据备份与恢复在GIS数据库的管理中,数据备份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可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同时也可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

2. 数据权限管理GIS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敏感信息,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权限管理。

通过设置合适的用户权限和角色,可以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修改权限,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安全与保护为了保护GIS数据库的安全,可以采取一些数据安全措施,如加密、防火墙、访问控制等。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数据库扫描和漏洞检查,及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4. 数据查询与分析GIS数据库往往存储了大量的地理数据,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查询与分析。

通过合适的查询语句和分析工具,可以提高数据的检索和分析效率,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技术与方法探讨

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技术与方法探讨

级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相衔接 ; 向上不但要与相邻 的省级 横
基 础 地 理 数 据 库 相 衔 接 , 且 要 与相 关 部 门 的专 题 空 间 数 据 而 库 ( 地 、 业、 利等) 衔接 , 土 林 水 相 以便 实现 数 据 共 享 。
实用性原则 数 据库建 设以实用为指 导思想和 出发 点, 必须符合建 设 目标和 日常工作 的要 求 , 于管理维护和 快捷 便
4 0 7 1 0) 0
认 真 做 好 调研 工 作 , 建 一 支 精 干 的 包 括 软 件 开 发 、 据 处 组 数 理 等 各 类 人 才 的 建 库 队伍 , 调 好 生 产 、 检 以 及 数 据 中 心 协 质
( 基础地理信 息中心) 等各 部 门间的关系 , 定详细 的工作 方 制 案, 安排 好每 个 阶段 的工作 任务 , 落实 进度 计划 , 筹措 好 资
更 新 , 有 与 其 他 系统 数 据 库 共 享 的 能力 等 。 具
可扩展性原则 : 随着新 数据源 的不断产生和社会 各界对
基地信数的求断大 数库要也来 础理息据需不扩,据的 越 _ 对 求
关; 不仅要对不 同尺度 各类 型基础地 理数据 进行有 效的管 理
和 维 护 , 且 要 使 宏 观 决 策 者 与 管 理 者 、 专 业 部 门 以 及 社 而 各 会 能够 方 便 的 应 用 数 据 ;不 仅 要 根 据 地 理 信 息 产 业 的 发 展 , 满足 空 间 分析 的 需 要 , 且 要 充 分 考 虑 各 界 对 传 统 测 绘 产 品 而
维普资讯
L n Re o re rl a d& s u c s Head
经 验 荟 摹
刘 智 勇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Version: 2.1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执行ISO9001:2000标准编制: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日期:日期:分发编号:目录1.前言 (4)1.1范围 (4)1.2引用标准 (4)2.总则 (4)2.1编制目的 (4)2.2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 (4)2.3数据成果 (4)2.3.1成果资料 (4)2.3.2成果格式 (5)3.基础地理数据集规范 (5)3.1数据文件命名 (5)3.2图层名称结构 (5)3.3图层定义 (6)3.3.1测量控制点(POINT)*A01P (8)3.3.2测量控制点辅助线(LINE)*A02L (8)3.3.3测量控制点注记(POINT)*A03P (8)3.3.4居民地(POLY、LINE、POINT) *B01A、*B01L、*B01P (9)3.3.5居民地附属物(POLY、LINE、POINT) *B02A、*B02L、*B02P (9)3.3.6居民地注记(POINT)*B03P (10)3.3.7工矿建(构)筑物(POLY)*C01A (10)3.3.8工矿建(构)筑物辅助线点(LINE、POINT)*C02L、*C02P (10)3.3.9工矿建(构)筑物注记(POINT)*C03P (11)3.3.10交通道路(POLY 、LINE)*D01A、*D01L (11)3.3.11交通道路辅助设施(LINE、POINT)*D02L、*D02P (11)3.3.12交通道路注记(POINT)*D03P (11)3.3.13管线(LINE)*E01L (12)3.3.14管线辅助设施(POINT)*E02P (12)3.3.15管线注记(POINT)*E03P (12)3.3.16水系(POLY、LINE)*F01A、*F01L (13)3.3.17水系辅助设施(LINE、POINT)*F02L、*F02P (13)3.3.18水系注记(POINT)*F03P (13)3.3.19境界(POLY、LINE、POINT)*G01A、*G01L、*G01P (14)3.3.20境界注记(POINT)*G03P (14)3.3.21地貌与地质(POLY)*H01A (14)3.3.22高程点(POINT)*H01P (14)3.3.23等高线(LINE)*H01L (15)3.3.24地貌与地质辅助设施(LINE、POINT)*H02L、*H02P (15)3.3.25地貌与地质注记(POINT)*H03P (15)3.3.26植被(POLY、LINE、POINT)*I01A、*I01L、*I01P (15)3.3.27植被辅助设施(LINE、POINT)*I02L、*I02P (16)3.3.28植被注记(POINT)*I03P (16)3.3.29图幅索引图层(POLY)*INDEX01 (16)4.数据转换流程 (16)4.1数据转换技术流程 (16)4.2代码转换、数据分层 (17)4.2.1测量控制点 (18)4.2.2居民地及垣栅 (18)4.2.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20)4.2.4交通及附属设施 (26)4.2.5管线及附属设施 (29)4.2.6水系及附属设施 (30)4.2.7境界 (33)4.2.8地貌和土质 (34)4.2.9植被 (35)4.2.10注记 (36)4.2.11其他特殊要求 (36)4.3数据接边处理 (36)4.4数据检查 (36)4.4.1质量控制指标 (36)4.4.2自(互)检 (36)4.4.3过程检查 (36)4.4.4最终检查 (37)5.地名数据技术规范 (37)5.1图层及属性定义 (37)5.1.1物理分层 (37)5.1.2地名代码 (38)5.2数据编辑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GIS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

建立和管理GIS数据库是GIS应用的基础,下面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GIS数据库建立的第一步,合理高效的数据收集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数据库建立和管理工作。

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地面调查、空间遥感和公共数据库等多种形式。

1.地面调查:地面调查是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通过实地勘察和测量来采集地理数据。

例如,通过实地测量绘制地图、采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经纬度等。

地面调查的优点是数据准确性高,但是成本较高,时间也比较长。

2.空间遥感:空间遥感是利用卫星或飞机上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可以获取大范围、全球尺度的地理信息。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卫星遥感图像,用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方面的研究。

空间遥感的优点是数据获取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但是分辨率相对较低。

3.公共数据库:公共数据库是指已经存在的各种数据资源,可以通过下载、购买等方式获取。

例如,政府提供的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数据等。

公共数据库的优点是数据方便获取,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需要注意。

二、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GIS数据库建立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格式选择、数据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的选择。

1.数据格式选择:数据格式选择是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类型来确定合适的数据格式。

常用的数据格式包括属性数据格式(如dBase、Excel等)和空间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ML等)等。

在选择数据格式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复杂程度、规模以及后续使用的需求。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方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在测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GIS的核心是地理信息数据库,它存储了丰富的空间信息数据,为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测绘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需求分析在开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之前,必须首先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

根据用户需求制定相应的数据库功能和性能指标,并将其转化为适合数据库设计的数据模型。

需求分析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石,只有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才能有效地开展后续工作。

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借助多种手段获取地理信息数据。

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采集物理位置数据;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影像数据;通过测量仪器获取地形地貌数据等。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格式的规范化,以确保后续处理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三、数据预处理数据采集完毕后,往往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这是为了清洗和修正数据中的噪声和错误,使得数据更加精确和可靠。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匹配与融合、数据拓扑错误修复等。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采集过程中的不完美和不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存储打下良好基础。

四、数据整理与存储数据整理与存储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环节。

在数据整理与存储过程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和组织,形成逻辑上的数据库结构。

同时,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访问效率,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索引、分块和聚集等操作。

数据整理与存储的目标是使得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紧凑、高效,并保持数据的易于访问性和可维护性。

五、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的关键环节。

GIS数据库的建立

GIS数据库的建立

GIS数据库的建立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是一种集成地理数据和相关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信息。

建立一个高效的GIS数据库是实施GIS项目和进行地理空间分析的重要基础。

首先,GIS数据库的建立需要确定需求和目标。

在确定需求时,需要考虑要存储和管理的地理数据类型、数据量大小、数据格式和数据结构等因素。

同时,需要明确数据库的使用目标,例如用于地图制作、地理分析、资源管理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数据库的规模和结构。

其次,选择合适的GIS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建立GIS数据库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GIS(DBMS包括ESRI的ArcGIS、Oracle(Spatial、PostGIS等。

选择DBMS 时,需要考虑支持的地理数据类型、数据库管理功能、性能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然后,进行地理数据的组织和数据模型设计。

根据地理数据的特点和使用需求,设计合适的数据模型是建立GIS数据库的核心工作。

常见的地理数据模型有对象-关系模型、栅格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确定数据模型后,应该制定数据字典,定义和记录数据的属性、格式、范围和关系等信息。

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加载也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首先,应根据需求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GPS定位、遥感卫星图像、地形测绘等方式获取。

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例如处理重复数据、解决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等问题。

最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加载到数据库中,并进行数据关联和索引等操作,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查询效率。

建立完GIS数据库后,还需要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工作。

地理数据是动态的,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可以通过定期的数据收集和采集,以及数据更新和质量控制的措施,确保数据库的数据保持最新、准确和完整。

综上所述,GIS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需求、选择合适的DBMS、设计数据模型、采集和加载数据,并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等步骤。

高效的GIS数据库能够为地理信息的管理和分析提供支持,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理信息服务。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整合地理空间数据并进行分析、展示和管理的技术。

它在测绘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测绘人员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地质数据以及各种地形要素。

建立GIS数据库是使用这一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GIS数据库,需要进行数据收集。

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遥感图像、GPS数据、地面测量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一般以数字形式存在,需要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整理和组织。

例如,可以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出所需的地物要素,并转为矢量数据。

此外,各种测绘设备收集到的地面测量数据也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与其他数据进行整合。

二、数据处理和建模在数据收集和整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建模,以适应GIS系统的要求。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工和数据裁剪等环节。

常见的数据处理软件有ArcGIS、MapInfo、ERDAS等,它们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

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投影变换、坐标系转换、数据格网化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建模是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种适合GIS分析的数据模型。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

栅格模型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内存储一个特定的值。

这种模型适用于连续型数据,如高程数据、遥感图像等。

而矢量模型则是将地理要素表示为点、线、面等几何对象,适用于离散型数据,如道路、建筑物等。

建模过程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数据属性的设置和数据库的建立。

三、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数据库设计是建立GIS数据库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数据的组织结构和属性描述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可查询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GIS数据库可以按照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系进行划分。

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图要素的几何形状信息,属性数据则包括地图要素的属性描述信息。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地理信息数据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它起着存储、管理和查询地理信息数据的作用。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库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主要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或文件系统进行数据存储,而现代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则包括了新型数据库技术如空间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

随着地理信息数据的规模不断增大和应用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在一些场景下已经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比较不同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对于提高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是为了探讨不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传统和现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异同之处,从而为用户选择合适的建库方式提供依据。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各种建库方式的优缺点,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最终,通过对不同建库方式的总结评价和展望未来,可以为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首先是平面图建库,这种方式是根据现有的平面地图,通过手工或者数字化的方式将地理信息进行录入和组织,以建立一种平面地理信息数据库。

平面图建库的优点是数据来源稳定、易于获取,而缺点是数据更新周期长、精度有限。

其次是地形图建库,这种方式是通过获取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数据,构建出地理信息数据库。

地形图建库可以提供高程信息和地形特征,适用于地形分析和地貌研究。

但是地形图建库也存在着数据获取困难、建库成本高的问题。

最后是地物图建库,这种方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物信息并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空间数据处理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空间数据处理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空间数据处理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地理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为人们提供有关地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以及其中涉及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包括四个主要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基础,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遥感、测绘、GPS定位等。

其中,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影像获取大范围的地理空间数据,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

测绘则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实地测量,获取精确的地理数据。

而GPS定位则通过定位系统获取特定地点的坐标信息。

2.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它需要提供稳定、高效的存储方案。

常见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和云存储。

数据库能够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大量数据,并提供快速的查询和访问功能。

文件系统则将地理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便于组织和管理。

而云存储则可以将地理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高可用性和灵活性。

3. 数据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原始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的过程。

其中最常见的数据处理操作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和数据转换。

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去噪和纠错,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融合则是将采集到的多源数据进行整合,以获取更全面的地理信息。

数据转换则是将原始地理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适应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和趋势。

常见的地理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查询、空间关联和空间模型。

空间查询是指通过设定条件对地理数据进行搜索和筛选,以获取特定区域的地理信息。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1. 引言1.1 介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的重要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是现代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石,是实现地理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我们可以准确地记录和展示地表地貌、自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重要地理信息,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防控等领域提供支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还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重要数据来源,为精准扶贫、精准农业、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系统、科学、规范的建库工作,才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地理信息的实时变化,为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是对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还是对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负责任的表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数字化建库方式数字化建库方式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方便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更新。

数字化建库方式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展示四个步骤。

通过各种数字化设备如GPS、激光雷达等进行数据采集,将地理信息数据转换为数字格式。

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理、校正和整理等。

接着,将处理好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展示,以便于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地理信息数据。

数字化建库方式的优点包括数据准确性高、数据更新方便、数据存储容量大等。

也存在着数据采集成本高、技术要求高、数据管理复杂等缺点。

在选择建库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权衡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篇一: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1.技术标准依据(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3)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4)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规定》(5)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6)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7)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8)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9)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2.地理数据普查建库与实景三维影像采集3.坐标系统及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万米单元网格及责任网格划分原则单元网格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基本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监管工作需要,划分的边界应清晰,并呈多边形的闭合图形.单元网格作用在于:作为城市监管的基本单位,将城管部件和事件划分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管理;责任网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责任网格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组成的)是对街道、社区及城市监督员的责任鉴定的最小单位.其划分原则是:(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越社区分割.(3)地理分布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湖泊等地理自然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 km2,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位进行划分.(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院落出行习惯,考虑步行或骑车方式能方便到达.(6)管理对象原则:兼顾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的完整性,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市政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相等.(7)无缝拼接原则:任意一个下级区域(如社区对于街道)必须完全包含于上级区域内;与其他区县相邻的街道办事处边界必须和区县边界吻合;下级区域与所属上级区域如有接边,必须保证接边正确;同级区域必须正确接边,不能互相叠压或出现空隙;单位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连接,不得重叠.5.城管部件普查需求部件普查的范围为建湖县建成区公共区域范围的室外地面公共空间的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根据文献的有关规定,结合建湖县实际,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设定为7大类(分别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及扩展部件)和88小类。

建立地理数据库的步骤与方法

建立地理数据库的步骤与方法

建立地理数据库的步骤与方法地理数据库是为了存储和管理各种地理数据而设计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空间信息。

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地理数据库是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需求。

本文将探讨建立地理数据库的步骤与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并运用这一工具。

一、需求分析在建立地理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将包括确定数据库的目的、使用人群和数据类型。

不同的学科领域可能对地理数据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需求分析阶段非常重要。

通过与领域专家的讨论,我们可以明确数据库的具体功能和特点。

二、数据收集在收集地理数据之前,需要明确所需数据的种类和格式。

地理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如传统的地图、遥感图像、卫星图像和传感器数据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对于建立高质量的地理数据库至关重要。

此外,在收集数据时,要格外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在收集到地理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理、数据整合和数据转换等工作。

数据清理是指去除噪声、修复错误和填充缺失值等方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整合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合并和融合,以创建一个统一的数据集。

数据转换则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数据库存储的格式和结构。

四、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建立地理数据库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模型、表结构和关系等因素。

有多种数据模型可供选择,如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对象模型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将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和灵活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需求确定数据库的表结构和数据项,确保数据存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五、数据库实施数据库实施是将数据库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过程。

这包括数据库创建、数据导入和系统配置等步骤。

在创建数据库时,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如Oracle、MySQL或PostgreSQL等。

数据导入是将处理好的地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的过程,这一步骤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测绘技术中的图形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图形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图形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技巧简介:在现代社会中,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领域。

图形数据库作为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图形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技巧,包括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存储优化和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图形数据库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图形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设计1.1 空间数据模型测绘技术中的图形数据库主要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因此选择合适的空间数据模型至关重要。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包括物体模型、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相应的空间数据模型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和查询效率。

1.2 属性数据模型除了空间数据,测绘技术中的图形数据库还包括属性数据,如地名、道路等。

属性数据模型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采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关联方式,以便实现高效的数据查询和管理。

二、图形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优化2.1 索引设计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合理设计和使用索引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选择合适的索引结构,如R树、B树等。

通过对关键属性进行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和减少查询开销。

2.2 分区策略对于大规模的图形数据库,采用分区的方式可以降低数据存储和查询的负载。

将数据库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独立管理,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和可扩展性。

2.3 压缩与归档为了减少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提高数据的读写效率,可以采用数据压缩和归档的方法。

通过压缩数据和归档不常用的数据,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库的存储需求和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三、图形数据库的数据质量管理3.1 数据清洗与去重在图形数据库中,常常存在数据冗余和错误的问题。

因此,进行数据清洗和去重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步骤。

通过应用复杂的算法和规则,可以消除重复的数据和不一致的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2 数据更新与维护图形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测绘技术中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与经验分享

测绘技术中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与经验分享

测绘技术中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与经验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理数据库的建设和空间数据的挖掘是实现GIS功能和应用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和经验。

地理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空间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首先,一个好的地理数据库应该具有清晰的数据结构和逻辑。

数据应该被分门别类地存储,并且具有一致的命名规范。

例如,地理数据可以按照地区、类型等进行分类,然后使用统一的编码方式进行命名,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检索和查询。

其次,地理数据库的建设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不同的数据源可能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和坐标系统,因此在进行数据整合时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配准。

此外,数据的完整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该避免数据的丢失和重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地理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的问题。

对于一些敏感和私密的数据,应该设置相应的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还应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一旦地理数据库建设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空间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空间数据挖掘是从地理数据库中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有意义的模式和关联规则的过程。

其中,空间数据挖掘算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常见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时空模式挖掘等。

聚类分析可以将相似的地理数据聚集在一起,帮助我们发现空间上的热点区域和离群点。

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现地理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而时空模式挖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理数据的时空演化规律和趋势。

当然,空间数据挖掘也需要考虑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数据的量级问题可能会对挖掘算法的性能和效果产生影响。

此外,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关键技术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关键技术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关键技术分析吴雷滁州市土地房产勘测中心,安徽滁州239000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各领域中的不断应用,对其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相比一般管理信息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本身集合关于地理特征的大量信息数据,且具有来源较为复杂且不规范等特点,这就要求利用数据库的构建以使数据更具数字化与规范化。

本文主要从空间数据的分析、数据库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空间编码以及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设计等角度对构建数据库的技术进行探析。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关键技术前言: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空间数据库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更趋于完善,其将遥感影像以及相关的地理图形等融入计算机中并利用一定的模式进行信息要素的分析与处理。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库构建需保证具有较高的数据存储率,地理数据从物理角度或逻辑角度都可实现无缝组织,并具有易于维护与扩充等特性,这样才可充分发挥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因此,对构建空间数据库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空间数据库构建中的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库在实际构建前需对设计的用途以及应用对象进行确认,确保空间数据分析能够为数据库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首先,做好数据库应用对象的调查工作。

通过对应用对象的调查了解信息的需求以及信息处理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空间数据库的构建目标。

其次,对数据研究范围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区域边界与地理控制点两方面。

最后,保证源数据的准确性。

为使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参考价值,需注意综合考虑调查资料与其数学精度,如地物间是否在逻辑上保持一致或图面的相关表示是否准确等。

尤其要求在构建前应使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避免出现数据不统一的情况[1]。

二、空间数据库构建中的逻辑设计研究空间数据库中的地理数据若需在完成分析后进行组织与分类便需考虑到逻辑设计。

该设计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步骤进行,即:图块结构与图层信息的设计与组织,具体设计如下。

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技巧

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技巧

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技巧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能够捕获、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各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于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在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是构建和管理地理数据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技巧,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

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构建地理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地理数据。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现有的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数据、测量数据等。

数据收集时要注意收集数据的精度、格式和坐标系统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与其他数据进行整合。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去除重复数据、错误数据和不完整数据。

2. 数据存储地理数据库的存储可以采用传统数据库或文件系统的形式。

传统数据库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而文件系统可以更直观地管理和浏览地理数据。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数据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

3. 数据模型设计在构建地理数据库时,需要设计数据模型,即确定数据的组织结构和关系。

数据模型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如层次结构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等。

根据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包括字段的定义、数据类型和约束等。

4. 数据质量管理地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对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至关重要。

在建立地理数据库时,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数据质量管理包括数据的精度、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等方面。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数据验证、拓扑检查、空间分析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

5. 数据索引与查询地理数据库中的数据量通常较大,有效的数据索引是快速查询和检索数据的关键。

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时,需要为常用的查询字段添加合适的索引。

同时,合理使用查询语句和条件,以提高查询效率。

可以使用GIS软件提供的查询工具和函数,如空间查询、属性查询等,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6. 数据共享与更新地理数据库通常需要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和更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1前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包括现势库和历史 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照类型分为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 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三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 素分成若干层;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

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组成见图1。

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的建设由于其定位的不同会在具体建设过程及成果上的存 在巨大的差异。

本建设方案中对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定位做如下假设: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用于对基础地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发服务,实现基础地理数据一体化的浏 览、查询与统计、成果分发等功能。

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可实现的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基础地理数据内容与质量,尤其 是在地理数据的查询统计与分析方面;另一方面是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扩展性。

图1本方案按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建设相关标准需求、硬件需求、软件需求及数据资源需求。

系统维护数据入库更新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服务基础数据配置管理 系统权限管理 系统备份管理 安全管理库体创建 数据入库数据表达 历史数据管理 元数据管理数据分发服务 数据统计分析管理 系统 支撑环境现势库历史库元数据程一 数字线划 '图数据二 ....数字正射 数字高程 .影像数据 ........... [模型数据…1:500 1:2000 1:5000 0.2m 10.5ml 1m 12.5m5m- I植被与土质 「——地电 1:1 '境界与政区管线, 1I道路中心线 ,■,—,交通• I.房屋• -居民地及设施 1T-水系 1■测量控制点 I S基础地理 数据2.1网络设施建议内部局域网使用千兆网络交换机和千兆网线。

2.2存储设备数据库存储方式采用光纤盘直连方式,或则SAS盘直连方式,前者最佳。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地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各种有关地球表面特征的数据,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

而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则是构建健全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它依赖于多种数据源和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数据收集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地名、地貌、土地利用、气候等方面的信息。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地图、卫星图像等数据源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合。

同时,还可以利用GPS和遥感技术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最后,通过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标注和组织,建立起完整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二、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更新、查询和分析等方面。

首先,数据的存储是一个基础而关键的环节。

我们可以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来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如Oracle Spatial、PostGIS等。

这些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组织和查询功能,使得我们能够高效地存储和检索地理数据。

同时,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还可以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措施。

其次,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是一个持续而重要的任务。

由于地理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地理数据库需要保持与时俱进。

我们可以利用定期的调查和监测,更新地理数据的内容和精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WebGIS等技术,使得更新后的数据能够及时反映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供用户查询和使用。

对于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和功能。

例如,通过地理编码和空间分析,我们可以快速定位特定地点,并进行数据的查询和比对。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图表和统计报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三、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应用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用于记录、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

作为GIS的核心部分,地理空间数据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是GIS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GIS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确定数据库功能和性能要求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 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与GIS系统的最终用户进行沟通,并确定用户对地理空间数据库的需求和期望。

2. 确定数据类型和结构: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地理空间数据库中需要存储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3. 确定性能要求: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规模,确定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性能要求,如数据查询速度、数据更新速度等。

二、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模型是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内容。

常见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

1. 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以树结构来组织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

在层次模型中,地理空间数据被组织成一种层次结构,通过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

2.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使用关系代数来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

在关系模型中,地理空间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通过表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

3. 对象模型:对象模型是以对象的形式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

在对象模型中,地理空间数据以对象的形式存储,并通过对象之间的关联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和索引等。

在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表的划分: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将地理空间数据划分到不同的数据库表中,以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

2. 字段的定义: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定义合适的字段类型和长度。

同时,需要设置约束条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索引的建立:根据数据查询的需求,建立适当的索引,以提高查询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形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与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01T12:33:59.1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楼月丹[导读] 摘要:本文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所需要搭建的图形数据库,基于MGE环境进行创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着重对其中使用到的一些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浙江杭州 310012摘要:本文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所需要搭建的图形数据库,基于MGE环境进行创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着重对其中使用到的一些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图形数据库;建立;方法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多种专题应用系统所共同构成的,而在专题应用系统中若要实现对空间的定位,就必须应用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对于一座现有的城市来说,该系统所搭建的地理数据库中,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建立在对地形进行大比例尺的控制测量,以及通过航空摄影进行地形测量的基础之上的。

而对图形数据库进行建立的有效途径大体分为四种:其一,借助于已有的地形图对数据以手扶跟踪的方式进行数字化采集;其二,借助于已有的地形图以对其进行扫描的方式进行矢量化采集;其三,通过内外业一体化的手段对数据进行自动采
集;其四,通过航测以及遥感图像等技术实现对数据的直接采集[1]。

一、图形数据库的组成
针对于图形数据的组成,本文不对其硬件设备以及基本软件进行介绍,重点对其基本结构进行概要的说明。

图1 系统的基本结构
上图1对系统基本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展示。

不难看出,图形数据库是组成系统的重要及主要的部分,而图形数据在信息上实现与外界交换的重要系统便是数据库管理。

开发维护系统的人员通过对软硬件的使用,实现了开发和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任务,而通过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库管理人员实现了输入和更新图形数据的管理,最后借助于网络的手段,通过对该系统的使用,用户最终实现了查询和获取图像数据信息的功能。

图2 图形数据库组成
上图2对图形数据的基本组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展示。

存储于图形数据内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一,地形图;其二,现状图;其三,规划图;其四,影像图。

而图形数据库又由以下三种子库所组成:其一,基础信息库;其二,设施信息库;其三,规划信息库。

在这三个子库中所存储的数据中,绝大部分的数据提取自图形数据库[2]。

此外,鉴于各个用户可能使用不尽相同的软件环境,为满足其从这三个子库中都能够得到需要且有用的信息数据,系统也相应设置了转化数据格式的功能。

二、搭建图形数据库的原理和方法
(一)基本原理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对空间地物要素通过抽象的方法将其抽象为空间几何数据即图形数据,在抽象的具体过程中又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其一,点;其二,线;其三,面。

而对于这三种基本类型进行数据矢量化以获得矢量数据的方法,即是对地形图进行手扶数字化的处理。

由上所述可知,存在于地形图上的线状和面状以及独立的地物,可以通过抽象的方式在图形数据中抽象为相应的点和线以及面。

下图3简要给出了依据图式标准,地形信息的分类代码结构。

图3 分类结构代码
以地面配电线为例,制定相应标准规则,并用该规则对其建立相应的图式编号,在代码标准上建立其相应的代码。

依据这两个标准,从而得到针对于地物的图形数据的分类表以及代码表。

并以层和颜色为判别标准,在Microstation中对地形要素实现代码分类。

后续的数据组织形式以及逻辑关系本文不再多做赘述[3]。

(二)方法
针对于地形图图式,通过处理其中的图面信息,例如注记以及各种符号等等,从而制定出标准的线型以及单元库,随后以图式的顺序为标准,将各种地物编辑为*.ucm格式的绘图命令,最后在命令行键入相关命令,从而实现对图形数据的采集。

需要对地形图内容做六个方面的相应处理,本文对此只做两个方面的概述。

1、图廓及图外整饰
不难得知,幅面使地形图的基本单位,针对于拥有固定不变图廓及其注记的图廓,通过对其标准单元的制定,使其在数字化时得以调用,对于图廓来说,程序通过对其一角坐标的直接标注,从而实现了对图廓四角和图幅接合表的注记;另一方面,可针对大小存在变化的图廓编制相应的自动生成程序从而实现自动生成图廓和注记的功能。

2、注记
对于地形图中的地物来说,注记起到了对其符号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在地物所在层上放入其相应的标注,对各类标注通过使用ucm命令进行相应的颜色以及间隔等的相关配置。

(三)过程
大体过程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编辑准备阶段
对地形图的资料进行准备,对比例尺进行确定,对相应的单元和线型库以及相关的命令文件进行标记。

2、地形图数字化
针对于图形信息,通过对计算机以及数字化仪的使用,将其进行矢量化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矢量数据。

3、地形图数据输出
针对于地形图数据,对其进行简单的变换以及调整等处理,然后通过对绘图以的使用,再将地形图输出出来。

4、检查
针对于上一阶段过程得到的地形图,对其进行数字化时错误和遗漏以及精度的相关检查,并对数字化人员返回存在问题的地形图,进行改正。

5、图形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针对于地图数据以文件或数据库的方式对其进行存储的管理。

6、图形数据的编辑入库
针对于图形数据,通过对其的编辑,从而建立相应的拓扑关系,并对其进行整理入库。

三、独立地物标准符号以及线状地物标准线型库的建立
(一)独立地物标准符号库
独立地物是建立在不对比例尺进行依赖,并对标准格式符号进行使用来表示的。

通过定位点的坐标对其位置进行确定,并在图形数据库中对该点的坐标进行记录。

针对于独立地物符号,通过在Microsattion中以图式标准为依据,遵照一定的比例,从而形成其相应的图件单元,并存储与格式为*.cell的单元库文件之中,在绘图需要对其调用的时候,通过在命令行键入相应的命令从而实现对其的调用,并以制作时的比例,从而使绘图比例得以确定。

(一)线状地物标准线型库
通过对线划符号进行标准格式的处理,从而实现对线状地物的形式表示,而对相关比例尺没有依照关系。

通过线段端点坐标在图上实现对线划符号位置的确定,而对于线划符号来说,在实地上其修饰部分是不存在的,所起到的作用也仅仅只是辅助说明。

在Microstation中对线型编辑器进行了提供,线划符号通过对一定比例尺的遵照,编辑线划符号为线型,其名称要与图式中编号保持一致。

通过对不同比例尺的使用,可以编制得到不同的格式为*.rsc的线型库,这对于地形图实现不同比例尺的输出或缩放带来了方便[4]。

结语
就一个城市而言,通过图形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极大提升其地位并促进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建设,不仅如此,
在其他相关的各个领域其起到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高艳芳,江书杰,刘玲.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数据分层和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6):739-742.
[2]彭晓惠,温明,任媛媛.基矛SOA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2,(16):81-83.
[3]应荷香.基于Microstation三维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的探讨[J].浙江测绘,2002,(1):13-15.
[4]郑坤,张剑波,杨慧.基矛MAPGIS的1:50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球科学(中国地址大学学报),2002,(3):293-2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