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诊改复核4
袁洪志: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袁洪志: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https://img.taocdn.com/s3/m/0e2d562add3383c4bb4cd2d1.png)
袁洪志: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职院校诊改的具体任务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笔者以本校诊改试点工作为例,围绕以上三项任务介绍本校的实践探索,希望对同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有所启发。
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与各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前提。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厘清职责,明晰不同层级主体责任。
学校建立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运行工作,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组织诊改运行,行政职能部门提供支持与保障。
同时,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为导向,梳理学校各单位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纵向5个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形成机构健全、权责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二是建立目标体系,厘清链路,明确目标起点与落脚。
目标是诊改的逻辑起点。
学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完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实施的路线图和经费预算;打造“学校发展目标——二级单位目标-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组成的目标链,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体系;出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案编制指导性文件,指导各专业编制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建设方案,使得学校规划目标能够向下延伸落地。
三是建立标准体系,厘清量规,完善各个层面标准。
标准是目标的支撑,是诊断的标尺。
在专业与课程层面,建立逻辑相关的系列标准,由教学主管部门制定学校层面的专业设置调整、资源建设、质量诊断等标准文件,作为校内专业建设的最低标准,并据此指导各专业和课程团队编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文件,作为开展诊改的基本依据。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体系的构建思路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体系的构建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4c740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3.png)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体系的构建思路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诊改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1.诊断阶段在诊断阶段,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确定诊断的范围和方向,明确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然后,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专家研讨等方式,搜集教学质量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针对搜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改进方案制定阶段在改进方案制定阶段,需要对诊断阶段得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案。
在制定改进方案时需要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色和教学实际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在制定的改进方案中,需要明确改进目标、实施细节和时间计划等内容。
3.改进实施阶段在改进实施阶段,需要把制定的改进方案付诸实施。
在实施改进方案时,需要做好项目管理,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任务细节,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在改进实施阶段还需要不断对改进方案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改进工作一直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4.效果评估阶段在改进方案实施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评估改进方案的效果和改善的程度。
对于一些明显的改善,可以直接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衡量,如采用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效果评估的指标。
对于一些难以定量的改善,可以采用专家意见或学生反馈等方法进行评估。
对于效果不理想的改进方案,需要进一步优化,并制定新的改进方案,保证改进过程的可持续性。
总之,构建完整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体系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教学质量。
对高职院校而言,只有不断较真改进,才能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回报社会。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解决方案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6bf955b4daa58da0114ac7.png)
四四、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高校质量管理与监控 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内部质量管理及诊 断分析平台
主动管理的基础平台
状态数据可视化
宏观质量数据挖掘展示
数字化校园 下的信息可视化
目标,愿景:依赖于 校园信息化建设完整、 彻底
四远期目标是构建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四四、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2.4.4、 “信息员质量反馈与改进跟踪系统”投入运行,促进信息反馈,提升质量意识。
三三、如何检验诊改运行成效
1、 质量体系按照“五纵五横”重新梳理,架构清晰、质量意 图更加明确; 2、职能部门工作与诊改结合的路径明确、思路清晰、工作进 展顺利,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3、教学部门围绕“五横”进行质量监控,直接作用于专业、 课程、教师、学生,保障了教学质量
2、功能齐全:教学质量管理、教师自诊自评系统、内部质量反馈与改进跟 踪、“学生—教师—督导”PDCA反馈系统、教师评学系统、数据分析系统、 基于自定义诊改表格的诊改管理、基于文件的诊改管理、文件资料管理、 状态数据诊断分析可视化、智能校园大数据平台(待开发)
3、几乎所有数据 采集都在微信移 动端操作,已经 运行多年,简单 快速安全,性能 远好于其他产品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工作解决方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张喜生
2018年10月
目录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三、如何检验诊改运行成效 四、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一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诊改启 动培训
成立领 导小组
制定工 作方案
教学工 作大会 部署
全员专 项培训
工作推 进会
迎接督 导检查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情况一般步骤
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
![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a81a44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d.png)
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实施《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基础,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高职院校自主诊改、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学校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主体责任。
高职1院校要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教育行政部门发挥诊改复核主导作用。
教育厅在学校自主诊改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复核,强化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高职院校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三)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类推进。
教育厅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推动学校分别开展以“保证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等为重点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目标(一)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要素质量计划和质量标准更加完善,学校各层面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各质量保证岗位设臵更加合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质量保证制度更具操作性,质量保证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内部治理能力有效增强。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edfa0831ff00bed5b9f31d49.png)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职教诊改〔2018〕25号复核工作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保证。
为整体把握复核工作方向、规范复核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特制定本复核工作指引。
一、复核目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握诊改制度建设方向,突出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主体的地位和责任,督促高职院校有效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简称学校实施方案),以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简称平台)建设为支撑,以诊改为手段,加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营造现代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复核工作以教育部诊改工作通知为指导,以学校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为重点。
(一)聚焦核心要素。
坚持以学校诊改工作为基础,聚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简称五个层面)的目标与标准、监测与预警、诊断与改进的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
(二)关注诊改轨迹。
坚持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基于学校平台数据分析,以轨迹变化为关注点,辅以实际调查研究,做出与事实相符的判断。
(三)尊重校本特色。
坚持一校一策,尊重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办学自主权,针对学校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引导学校科学定位、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有效可行的诊改工作实施方案。
三、复核内容(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复核目标链与标准链(简称两链)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实施情况及成效。
复核五个层面“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简称螺旋)建设的科学性、覆盖面、可行性、实施情况及成效。
复核学校质量文化与机制引擎(简称引擎)驱动与运行情况及成效。
1.两链打造与实施(1)学校发展规划是否成体系,学校发展目标是否传递至专业、课程、教师层面,目标是否上下衔接成链。
学校机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岗位工作标准,标准和制度执行是否有有效机制。
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业诊改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业诊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8e1e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0.png)
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业诊改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技术学院所培养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职业技术学院需要进行专业诊改。
二、目标确定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2.推动学院实施专业优势互补和跨学科融合,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
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策略制定1.梳理专业结构,删减与时代不符的专业,新增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
2.深化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和企业专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4.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开设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5.资源整合,优化实验室设备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实施方案1.专业结构优化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梳理学院现有专业,删除与时代不符的专业,新增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以保证学院所培养的人才更具竞争力。
2.课程对现有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和企业专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建立师资培训机制,提供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与企业合作建立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开设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和培训计划制定,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
5.资源整合对学院的实验室设备和教学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整合,更新设备,充实资源,保证学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预期效果与评估1.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得到提升。
2.学院与企业合作更加密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所提高。
3.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信息化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探索
![信息化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a6cac6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0.png)
2019年第4期教育教学1SCIENCE FANS — 16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等系列文件精神,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全面推进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升学院教学诊改信息化水平,是目前职业院校努力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1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伴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教学诊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任务。
针对学院现有资源,充分利用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对接诊改平台,从而摆脱了繁杂的人工材料整理,使诊改工作提绩增效。
2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面临的难点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严重。
随着高职院校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需要先后应用独立的管理系统,形成了多系统、多样式的信息化特征。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部门一般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建设阶段没有统一的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等可扩展性指标要求,导致了各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不能共享、交换。
(2)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数据分析能力弱。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归属于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来统一实施,信息化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尽管教育信息化已取得良好的进展,但是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学院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养还有待提升。
(3)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落后,缺乏顶层设计。
根据信息化进程可划分为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校园三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处于数字化阶段,建设初期没有考虑到长远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即使在建设阶段发现了技术迭代和标准统一等问题,也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导致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无方向、无目标的状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工作机制与推进对策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工作机制与推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803296551e79b8969022674.png)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工作机制与推进对策作者:肖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0期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力度,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工作机制和推进对策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工作机制;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027-02前言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制,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水平。
当然,高职教育的完善和政府部门、学校领导、教职工等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都参与到高职教育内部质量诊改工作中,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工作机制1.诊改工作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工作涵盖面广,贯穿高职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
因此,高校内部质量诊改工作中,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通过对其构成的分析,管理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计划和组织方面的内容,对工作进行评价。
在计划制定时,需要从诊改工作的重点内容入手,按照诊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特征,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高校诊改工作中要使各要素、环节之间紧密的配合在一起,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2.诊改工作的协调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诊改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需要高职院校努力外,还离不开外部各资源的协调。
诊改的对象是高职院校,对内而言,学校内部资源要有效配置,各部门工作要协调统一,确保各系、部责任落实到人。
对外来看,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相关企业需要从纵横两个方向全面协助高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
当然,由于学校与企业在利益获取方向、价值观念、主要职能等各个方面都不一样,学校获得企业的外部支持并不是不劳而获的,需要高职院校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1],因此,协调机制的建立需要从协调内容入手,主要是指诊改工作的各个环节、各组成要素,即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信息。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16077d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c.png)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6.30•【字号】鲁教职函〔2021〕27号•【施行日期】2021.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的通知各市教育(教体)局:为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按照教育部安排部署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鲁教职字〔2017〕2号)要求,现就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复核工作通知如下:一、复核依据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职教诊改〔2019〕22号)(以下简称《复核工作指引》)组织开展。
二、复核对象省级、市级诊改试点学校(名单见鲁教职字〔2017〕2号文)。
三、复核实施我厅委托山东省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中职诊改专委会”)具体实施诊改复核工作。
四、复核程序(一)学校自我诊断。
试点学校按照学校实施方案,建立诊改制度和运行机制,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和教学诊改工作。
依据《复核工作指引》明确的复核内容,撰写学校自我诊改报告(格式见附件)。
(二)学校申请复核。
在保证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落实学校实施方案且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试点学校向省中职诊改专委会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三)省中职诊改专委会制定计划。
省中职诊改专委会根据学校申请,制定复核工作计划,拟定复核专家名单,报我厅同意后实施。
(四)专家组复核。
1.网上复核。
申请复核的试点学校按照工作计划,将以下材料上传至山东省职业教育服务平台(/)中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诊改管理系统”):公示备案的学校实施方案,学校发展规划(含专项规划),正在实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含本年度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和专业教学标准,诊改自选层面正在实施的相关标准,近两年学校年度质量报告,近两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我诊改报告。
高职质量诊改 成效
![高职质量诊改 成效](https://img.taocdn.com/s3/m/b327e9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a.png)
高职质量诊改成效
高职质量诊改(高职院校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成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于高职质量诊改成效的几个评估指标:
1.教学质量提升:通过高职质量诊改,可以帮助学校发现和
解决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
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就业竞争力提升:高职质量诊改可以帮助学校与企业紧密
合作,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改进专业设置
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使其更好
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
3.实践教学能力增强:高职质量诊改可以提升学校实践教学
的能力和水平,改进实验室设备和实践平台,优化实习实
训机会。
这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实
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质量诊改,学校可以重视教师的专业
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提供教师培训和学术研究的支持,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
5.教育质量认可:质量诊改的成效也可以通过教育部门、行
业机构的认可和评估得到体现。
学校的质量评估和认证结
果,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指标,都可以反映
高职质量诊改的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高职质量诊改的成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
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持续投入和努力。
同时,诊改的具体成效也会因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策略、资源投入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评估高职质量诊改成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指标和情况,以全面评估和反馈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实践成效、现实问题与推进路径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实践成效、现实问题与推进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69e66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0.png)
2020年11月第33期论丛W l i和H (评论版)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实践成效、现实问题与推进路径董英,孙芳芳作者简介:董英,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研究;孙 芳芳,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河北秦皇岛 066004)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8年度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基金项目“现代职业教育质量诊断的实证研究”(编号:BJ2018121)。
关键词 摘要______高职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是高职学院内部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 教学诊改 检验其教学质量管理改革的重要指标。
自2015年教育部开始着手推实践成效 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以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问题 门、各类职业院校积极响应,教学工作诊改活动得以有序开展。
5年 路径 来,省级层面诊改规划和方案指导作用明显,高职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学校自我保障意识逐步增强,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
实践表明,教学诊改助推高职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充分显现,但仍然在诊改理念落实难、数据平台建设难破“信息孤岛”、复核程序影响自主改进和配套举措建设进程滞后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亟须多方面、全方位建立教学诊改的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530 (2020 ) 33-0083-06 收稿曰期:2020-09-11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 2号,以下简称《诊改通知》)等系列文件,将“诊改”视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拟通过制度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建成教育质量自我保障机制。
从诊改试点的实际进程来看,试点学校普遍重视和加强了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得到充分 重视,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得以增强,院校正在从以管理为主走向以治理为主,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稳步提高。
贵州省高等职业学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贵州省高等职业学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1e32ae69dc5022abea0007.png)
贵州省高等职业学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结合我省高职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按照《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黔府函〔2013〕194号)要求,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用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引导我省高职院校切实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以下简称“诊改”)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高职院校自主诊改、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
诊改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
(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
高职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诊改工作方案。
(三)坚持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
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省教育厅根据工作计划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形成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目标任务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用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引导我省高职院校切实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以下简称“诊改”)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高职院校自主诊改、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学习材料及参考模板: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学习材料及参考模板: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a803c6cf84b9d529ea7a3b.png)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为推动我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引导和促进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在学习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目标,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引导学校主动融入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1.“三全”原则。
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程诊改,让诊改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常做常新。
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诊改工作,诊改点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调研、制定方案、实施诊改、总结规律、建章立制,全程不间断,在首轮三年循环之后,按照年度为单位循环,持续推进,有效改进,逐步提升,逐步完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最终达成目标更新。
2.自主原则。
学校、教职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也是教学工作诊改的主体。
在实际工作中要唤醒主体意识,明确教学工作诊改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成长的基础。
在教学工作诊改行动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查找补齐短板。
同时,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3.质量至上原则。
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核心是质量,对象是“三个基本”。
“基本办学方向”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基本办学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基本管理规范”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保障,体现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提升,培育现代质量文化,是教学工作诊改的最终落脚点。
《诊改知识手册》测试题
![《诊改知识手册》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4b133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c.png)
《诊改知识手册》测试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 “诊改”的根本是()。
[单选题] *A.提升学校办学质量B.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正确答案)C.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D.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 “诊改”与“评估”的区别()。
*A.组织主体不同(正确答案)B.标准设置不同(正确答案)C.运作动力不同(正确答案)D.运作形态不同(正确答案)E.所起作用不同(正确答案)3. “诊改”的目标是通过持续规范的()建立并运行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A.自我约束(正确答案)B.自我评价(正确答案)C.自我改进(正确答案)D.自我发展(正确答案)4. “诊改”工作的宗旨是促进学校()。
*A.自我发展(正确答案)B.优质发展C.内涵发展(正确答案)D.外延发展5. “诊改”的本质是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把()的思想结合职业院校的具体业务来提出的一套方法体系和基本要求。
*A.现代科学管理(正确答案)B.全面管理C.质量管理(正确答案)D.精细化管理(正确答案)6. 诊改工作的“一个核心”是指()。
[单选题] *A.人才培养质量(正确答案)B.办学质量保证C.师资质量保证D.学生全面发展7. 诊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正确答案)B.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正确答案)C.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正确答案)D.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8. 高等职业院校诊改的主体是()。
[单选题] *A.上级行政教育主管部门B.学校(正确答案)C.第三方评估机构D.企业9. 诊改工作的“三个一”组织体系诊改形态指()。
*A.一把手工程(正确答案)B.一盘棋联动(正确答案)C.一口气推进D.一张网铺开(正确答案)10.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制度的任务是()。
*A.理顺工作机制(正确答案)B.落实主体责任(正确答案)C.分类指导推进(正确答案)D.数据系统支撑(正确答案)E.试行专业诊改(正确答案)11. 诊改工作“三全”指()。
管办评分离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管办评分离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def068e1711cc7930b716f5.png)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制度性安排和成果。
自2015年确定首批试点院校以来,该项制度试点实施已逾三年,全国诊改专委会已于2018年完成了对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试点院校的试验性复核,于2019年4—6月完成了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试点院校的正式复核。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产物,因此,有必要在试点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及时回归改革的初衷,对试点实施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优化完善制度设计,使该制度更好地落实管办评分离的要求,发挥其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自主保证意识及服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的作用。
一、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是管办评分离改革在高职教育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的重大战略任务。
其中,加快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实现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进而形成政府依法管理监督、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成为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就是适应教育管办评分离要求,尝试以一种新的制度架构更好地界定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多方良性互动,协同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探索与创新。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在落实教育管办评分离要求,明晰“管”和“办”的职责边界和合理划分政府、学校与社会各方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但是,该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在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监管责任、维护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和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优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顶层设计,调整优化观测指标与要素,合理设置检测样本来源,增强复核机构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并使该制度与教育督导制度有序衔接,应成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紧迫任务。
高职院校教师层面诊改报告
![高职院校教师层面诊改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3193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5.png)
高职院校教师层面诊改报告背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然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专业背景与行业需求的不匹配等。
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层面进行深入的诊改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分析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教师大多只注重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使得教师在职业教育中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理念不与时俱进高职院校教师集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关注。
缺乏创新、实践、合作和跨学科等培养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专业背景与行业需求不匹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需要更具实战能力和行业背景的教师。
然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这导致教师无法灵活适应实际工作需求,无法准确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改进措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1.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注重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一支专业化、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创新教学工具和设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更新教育理念1.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培养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知和理解,鼓励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建立实践教学课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行业对接,提高专业素质1.加强与行业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定期开展行业实践和交流活动,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将行业需求融入到教学中。
基于绩效考核的高职院校学校层面诊改探索
![基于绩效考核的高职院校学校层面诊改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8f8413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73.png)
作者: 李向东[1];乔鑫[1];岳军平[1]
作者机构: [1]焦作大学质量管理与发展规划处,河南焦作454000
出版物刊名: 焦作大学学报
页码: 68-7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绩效考核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制度保障,是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以焦作大学为例,以绩效考核为切入点,以目标标准为导向,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探索将部门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和学校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有机融合,为高职院校学校层面诊改工作的探索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
技术保 障部门
✓质确量管立一学个院重心后—勤服 Nhomakorabea级学院理部门
务部门
督导与 检查
一把手工程 一个重心:二级院系
专业、课程、教师、学生 质量的生成核心 质量改进螺旋的源地 诊改工作责任人(部门): 二级学院院长(主任)、 专业带头人、
课程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学工办主任
四、建立机制,几点体会 2.诊改不是评估,诊改不是选做题,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工作任务。
四、建立机制,几点体会 4.诊改要实做,但要注意宣传动员、虚实结合、节奏把握及过程性资料积累。
✓处理好四个关系
理想-现实
合理-可得
定量-定性
静态-渐变
循序渐进 持续完善
因地制宜 由易到难
兼顾质量 与数量综 合分析
静态积累 动态提示
四、建立机制,几点体会 5.解决五个难点
全院上下理念 意识更新难
目标体系、标 准体系建立难
各层面质量改 进螺旋运行难
常态化诊改坚持难
实现数据源头采 集、开放共享难
四、建立机制,几点体会
6.诊改不是另起炉灶,应与学院其他重要工作有机结合,和国家其他项目有 机结合,切忌单打一。是推进学院工作的重要抓手,例如信息化建设等。
✓坚持六个结合
诊改工作
日常工作
诊改工作
目标管理与质量考核
诊改工作
人才培养工作
➢ 认识上的误区
➢ 操作上的误区
1. 诊改是评估换马甲; 2. 诊改的目标是复核; 3. 诊改只是一个项目— 分解任务; 4. 诊改是教学口的事; 5. 信息化是 IT 专家的事。
✓走出两个误区
1.规划是挂图还是蓝图; 2. 目标是虚的还是实的; 3. 标准是拷贝的还是自 制的; 4. 过程是黑箱还是白箱
诊改工作
质量监控与评价
自我诊断
专家诊断
全面诊断
抽样复核
四、建立机制,几点体会
诊改是过程,诊改更是建设,诊改就是 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的体系全过程运行,实现螺旋上升, 也就实现了诊改。——全国诊改委副主任 崔岩
8
9
贯彻方针、聚焦体系、关注运行、建立机制
——全国首批诊改复核案例介绍
一、认识诊改,了解复核
目 二、聚焦体系,有效实施 录 三、关注运行,陕铁实践
四、建立机制,几点体会
四、建立机制,几点体会
1.全院聚焦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质量主体协同发 力,自主自觉抓质量。
教学工 作部门
学生工 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