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要点
(2020年整理)【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ptx
10、记忆、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3+5”模式;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 课程;教育技术学课程组 “3+5”模式:
①3 门主干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②给出一组推荐主干课程,共 13 门包括:《教育传播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媒体的 理 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培训课程 设计与开发》、《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分析与设 计》、《教育装备系统规划与集成》、《教育人机工程》、《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从中选择 5 门,并与必须统一开设的 3 门主干课程组成 8 门主干课程。
7、记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 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 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8、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本专业发展历史 各专业点往往分别归属于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计算 机 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通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或现代教育技术中 心等
院系或部门。
学海无 涯
9、记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的几种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能力: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 能 力;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 研究的初步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基础、 媒体与艺术基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 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且根据不同的培养 方向,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电化教育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政府宣传 部门、电视台、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事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程开发与 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教学培训设计、企业培训设计,教育装备规划维护 与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与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 作、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的教育技术学科应用型人才。
王艳梅 教育技术导论复习
一、填空题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
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
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
其中3大类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
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资源)。
6、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
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斯金纳7、教育技术的形成经历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技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
9、系统科学包括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10、布卢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包括六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1、学习者通过符号(字母、数字、单词等)与自己所处环境作用及反应的能力。
加涅把智力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二、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教育技术(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学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 、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学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原文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的全部外在因素。
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媒体的几大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最大价值率:价值(V)=功能(报酬)/要付出的代价微格教学系统组成:微格教室、控制室、观摩室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地面接收网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2009-12-13,王佑镁制作说明:为方便大家整理各章知识点,同时收集老师增加的技术操作的内容,老师把每个教案的内容整理为一份知识小结,主要以图示方式表达,供大家系统学习。
大家以本小结为主进行学习,同时查阅教材和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充学习。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技术的发展阶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形态广义地说,教育技术就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有些学者将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这是数字化聚合带来的直接结果。
从教案层面看,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案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7、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案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案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对其影响较大的理论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
2、三个传播模式拉斯维尔的5W模式贝罗传播模式3、传播学对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和影响:◆奠定了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说明了教案过程的7W要素◆指出了教案过程的双向性◆确定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揭示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四大规律4、教育技术的系统论基础:教育传播环境构成要素1、加涅的“教案事件”。
“教案事件”<Instructional Events)这一概念是加涅<R·M·Gagne)在《教案设计原理》中提出的。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教育技术学导论Educational Technology讲义第一部分基本理论1、教育技术学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入门课程,并全面了解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性质、特点和研究方法和领域等。
2、学科特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实践应用型学科⏹交叉型学科⏹从技术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3、发展简史4、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5、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视觉教育:17世纪教育界反对“言语主义”,兴起直观教学,代表人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直至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于是人们产生了"视觉教育"的想法。
视听教学:1955-1965年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正式更名为视听教学部(1947年)。
视听传播:视听传播: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给视听教学领域引起了大量新鲜的理论观念,拓宽了视听教学理论工作者的视野。
进而发展到视听传播阶段。
此后发展到教育技术阶段6、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第二部分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一、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加涅(1985)把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的倾向(disposition)或能力(capability)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完整word版)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1.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P2表1。
1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4)(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a)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b)特征:直观教学i.17世纪,“图解”教科书ii.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iii.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c)典型事件:i.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ii.霍本等《课程视觉化》iii.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6)(一)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一章(PDF)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本章学习要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积极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等有关知识,发展成为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学二级学科。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的标志性界定,推动了人们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AECT2005年又进一步提出新的教育技术定义,通过对AECT’05定义与’94定义所做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了能较真实地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即“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主要分析并阐述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理论基础,以后各章将根据本章所尝试构建的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体系展开论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的概貌。
【本章内容结构】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
该书是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巴巴拉·西尔斯(Barbara B.seels)和丽塔·里奇(Rita C.Richey)总结成文。
教育技术导论要点
AAECT的定义94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04(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与技术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与合乎道德的实践。
演化原因:定义是一个历史概念,会随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B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主要内容: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布卢姆):知道(识记)、领会(理解)、运用(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共同点:a.都是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b.都把学习目标分为三类;c.都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成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层次的分类是累积性的,每一层次的行为都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行为。
不同点:认知领域内部各亚类的划分标准和目的不同布:所采用的标准是测量学的,便于全面描述了教学目标和评定教学,有利于指导对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但未涉及到知识的本质,也未阐明知识和智慧技能是怎样习得的,缺乏可操作性。
加:既考虑了学习结果的测量,也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层次关系;既能对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又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
关系: 既能对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又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F教育技术发展阶段(1)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传统教育技术(2)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视听媒体教育技术(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特点(1)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非替代性的(2)教育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3)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刻(4)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更新观念J1.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主要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研究内容:a.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特性及规律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行业的电子政务b.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协作学习;虚拟学习环境研究;网上在线学习;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c.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设计有关理论;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4. 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主要培养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等。
教育技术学导论之简答题
一、怎样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的含义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科学领域的二级分支学科(2)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3)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教育技术学的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媒体的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各类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或教育信息化的部门和机构工作,也可以到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资源设计、制作、评价、管理等工作。
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受过良好的信息技术训练并熟练教学过程。
四、能够说明教育技术中94定义里面的研究对象、内容、形态、范围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对象: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研究范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五、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能力有哪些?①教学系统设计的能力②教学媒体应用和评价能力③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④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能力⑤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六、教育技术学和教育技术的区别1、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3、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
七、戴尔经验之塔的主要观点戴尔经验之塔:把经验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基本观点:①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趋抽象。
②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③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地抽象。
教育技术学导论大一知识点
教育技术学导论大一知识点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其研究的是教学与技术的结合,力求通过科技手段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作为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未来的教学实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入手,向大一学习教育技术学的同学们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
一、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理论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
它以教学为中心,通过教育技术工具和媒体,实现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学习。
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应用和评价等内容,涉及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
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录音、影像等技术开始应用于教学场景,这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学的开端。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96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显示器、网络技术的出现,教育技术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教育技术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教育技术学的应用领域教育技术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开发。
利用教育技术工具和媒体,可以制作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育技术学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讨论、协作学习等方式,可以促进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技术学还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
利用电子学习平台的学习记录和评估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
四、教育技术学的前景和挑战教育技术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学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教育技术学带来更多可能性,如个性化教学、智能教辅等。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建构主义●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创始人:皮亚杰●主要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建构主义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四要素包括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形成不同的教学结构。
1.视听技术⏹视听技术:通过机械或电子设备来制作、发送材料以呈现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方法。
⏹从传播学视角看,视听技术是借助视听媒体实现的。
⏹视听媒体按照其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型媒体(技术)、听觉型媒体(技术)和视听觉型媒体(技术)三类。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研究领域(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理论研究;(2)教育传播学理论(教学媒体理论)研究;(3)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领域(1)信息技术教育;(2)数字媒体技术;(3)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4)现代远程教育;(5)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它的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成本效益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成就。
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为目的,系统地运用教育媒体、教育媒体的规则体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方法,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1、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顺序2、美国教育技术演变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一)电化教育的兴起:1919-1949(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50-1965(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90年代中期(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五)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一、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二、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三、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二、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提出、设计和描述人的发展理想。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资料
活动篇一、Slideshare ①名字意义:Slideshare 网站是一个全球性的演示文稿共享软件,该网站上的演示文稿不仅更新速度快,主题覆盖丰富,而且不乏制作精良,充满创意的作品。
在该网站上,你可以进行:1、上传自己的演示文稿与他人分享。
2、发现并下载自己感兴趣的演示文稿。
3、将这些演示文稿嵌入到博客或网站中。
4、通过将自己的演示文稿链接声音来制作一个演讲播放文件。
二、微博、博客 ①名字意义: 博客是继E-mail 、BBS、IC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它是英文单词Blog 的音译,BLOG 的全名应该是Webblog ,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 ,而博客(Blogger )就是写Blog 的人。
博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人创作;另一种是将个人认为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推荐给读者。
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
博客的主要应用:一是新的个人人际交流方式;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过滤和知识管理;三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出版。
三、RSS①名字意义:会收集和组织定制的新闻,按照用户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直接传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这种技术被称为简易信息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
常用的聚合软件(RSS阅读器)有看天下、周博通、新浪点点通、抓虾、Google Reader等。
②教学方面的用途:1、用来收集专家的博客,及时了解学术动态。
2、用来收集学友的博客,及时回复学友的博客。
3、用来得到电子杂志或期刊推送的信息。
四、TAG①名字意义:标签英文是TAG,又叫自由分类,是用户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所添加的描述词。
传统的网志分类与事物之间通常是一一对应的,而通过TAG(类似于文章中的“关键词”)功能则可以给同一事物添上任意多的标签,为日后的管理提供方便。
标签和分类的区别:1、分类与事物之间通常是一一对应的,二一个事物却可以对应任意多的标签。
教育技术学导论重点复习
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应的教学技术阶段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技术观流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办于1983年,是新中国第1个教育技术学专业,1986年获得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XX年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教育技术学专业能力
教育技术学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采用“3+5”模式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
比较、分析AECT定义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视听技术是借助视听媒体实现的。
对记忆率的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内容,作用于视听感官的记忆效果最好
戴尔经验之塔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层面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英文简称
网络与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软件开发技术有
设计、开发一个教学课件应具备哪些能力,应学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哪些课程和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两种教学形式
教育技术学的新兴方向
教育技术研究的作用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教育技术学导论重点笔记
教育技术学导论重点笔记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关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的影响,形成了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技术和教学媒体开发与利用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
它区别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的特点不是整体表现在这个学科的目的任务上——为了提升和赢得有效率的自学结果,而是是它分析、化解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论。
正像伊利(d.ely)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说:“教育技术领域的主要目标就是推动和提升人类自学的质量。
由于这个目标明确提出的任务就是由教育学科的各个分支所共同经济负担的,那么它就无法做为某个特定领域的理论依据而明确提出了。
教育技术研习的特点,从而堪称它有赖存有的理由就是是它达至这个目标的哲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方法。
做为教育技术的特征,其方法已被3个先后发展出来的模式所阐明。
在以往50年间,它使这一个领域得到发展。
这3个模式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学习;运用系统方法。
正是这3个模式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智慧方法和操作方法时,就形成了教育技术的特点,从而也确立了这个领域的理论依据。
”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技术学在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探讨学习模型的建立与实施的技术过程以及媒体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要点
63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72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77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94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什么是媒体一般认为媒体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接受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载体或工具1承载信息的载体2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信息技术与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教学结构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视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作:都能提供鲜明、清晰的视觉画面。
应:1图示讲授法2实物实验演示法听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作:1听觉媒体可以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2听觉媒体既适宜集体大范围的教学,也适宜个别学习3听觉媒体能提供标准典型的声音示范。
应:1在课堂学中的应用2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3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4在社会及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视听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作:将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有机的结合,包括电影、电视、录像等;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其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
应:广播、电视、通讯卫星。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2教学与课程论3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1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2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相当于收音机或电视机)3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4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1这种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技术导论各专题复习要点
1. 理解学科领域的教育技术的含义2. 了解世界各国对教育技术的不同理解3. 了解教育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4. 知道技术的不同含义名词解释1.有形的物化教育技术:是指以一定的物质外形为基础的技术,是教育过程中所应用的设施、设备、工具以及媒体、资源和环境。
例如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数字投影、课件、学习管理系统、网络学习资源等。
2.无形的智能教育技术:是指根据科学原理开发的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例如,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等。
3.基于教育科学的技术4.基于系统科学的技术5.美国AECT94定义(英文)6.电化教育7.教育技术的三种存在形态简答题1.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学科性质论述题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关系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 -对于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的翻译问题,有的学者认为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不能理解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for learning 指“为了学习”或“促进学习”,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各项工作的目的,而不是修饰“processes and resources”的定语。
何教授认为:for learning 是指为了学习或者关于学习,为了学习而开发的资源和为了学习而展开的过程当然就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For 是介词,不能翻译成促进学习,否则就变成了动词,这样就不忠实于94定义的原著。
而且,在1994年,整个美国教育界特别强调“学”,所以94教育技术定义的核心也是强调学,如果把for learning 理解成是为了促进学习,则是在强调教,这样就把94定义的本意改变了。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整理人:钟嘉宝、张龙滢、马丹童、黄小玉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记忆:本专业发展历史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至2008年,即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共有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4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224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83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广泛分布在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军事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等各类院校。
2、记忆、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诡辩术:诡辩术,或者说是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
更准确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不同于武断,也不同于谣言。
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是强词夺理;谣言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是居心险恶。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72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77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94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什么是媒体
一般认为媒体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接受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载体或工具
1承载信息的载体2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信息技术与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教学结构
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视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
作:都能提供鲜明、清晰的视觉画面。
应:1图示讲授法2实物实验演示法
听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
作:1听觉媒体可以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2听觉媒体既适宜集体大范围的教学,也适宜个别学习3听觉媒体能提供标准典型的声音示范。
应:1在课堂学中的应用2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3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4在社会及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视听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
作:将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有机的结合,包括电影、电视、录像等;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其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
应:广播、电视、通讯卫星。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1学习理论2教学与课程论3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1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2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相当于收音机或电视机)3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4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1这种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3教学媒体称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
4教材也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甚至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
绩效实施步骤
1绩效分析2原因分析3干预选择、设计与开发4干预实施与调整5评价
从2X3模型谈教育技术发展
1以手工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2以视听媒体的应用为标志的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时代源于19世纪视听技术的发展。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向信息化教育技术迈进。
戴尔经验的主要观点
1宝塔最低层的经验最基本,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
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校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的抽象。
5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听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信息三要素
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感情
教育软件设计原则
1教育性2科学性3艺术性4整体性5可靠性6灵活性7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有什么影响
第一是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研究如何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的技术。
这个观念最早用在美国军方训练计划中。
第二是行为目标。
程序教育和工作分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因此导致行为目标的发展。
第三是目标参照式评价。
即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时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起点行为。
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流程
确定调查课题和调查项目二、选择调查对象三、确定调查方法与手段四、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五、实施调查六、整理与分析调查资料七、撰写调查报告
完整的网络课程有哪几部分
1页面学习2网上讨论3网上练习4网上测试
教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力: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
目标:1教育技术学方向: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
2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艺术基础和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字传媒技术应用及制作的全面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在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制作、应用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3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培养与应用人员。
3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培养与应用人员。
4教育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培养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等。
5现代远程教育方向:培养远程教育或培训系统的技术方案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远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制作人员;各类远程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基层管理人员;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人员;有关远程教育的新闻传媒公作人员。
信息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有什么作用
1由于很多新技术是互动的,现在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不断的提炼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识的环境变得较为容易。
2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
而且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堂。
3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暴扣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
所以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
4许多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技术可以把课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联系在一起。
6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教学信息超文本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可以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
如何从学习者的角度,实施高质网络学习(远程教育)
1高质量的学习材料2清楚的学习计划3探究式活动4协作学习5虚实结合的学习社区6专业的学习支持7及时的学习
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科学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层次的学科3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除此之外,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用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有效学习的特征
1有效学习的特征是建构的。
2有效学习的特征是累积性的。
3有效学习的特征是自我调节的4有效学习的特征是目标定向的。
5有效学习的特征是情境性的。
6有效学习的特征是合作性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为媒体帮助教师执行教学功能的活动
数字媒体
所谓数字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储存、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或以数字化形式传递信息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