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课"四大流程"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科学性原则: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体性原则: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活动性原则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性原则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角色扮演法: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

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

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

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

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

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科学教学实践的流程(2篇)

科学教学实践的流程(2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教学实践流程是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基本步骤,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可以使科学教学更加系统、有序,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科学教学实践的流程。

二、科学教学实践流程1. 预备阶段(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

(2)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3)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4)准备教学资源: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实验器材等,为科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 导入阶段(1)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明确任务: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新授阶段(1)探究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科学知识。

(2)讲解示范:教师根据学生探究过程,讲解科学原理,并进行示范操作。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实验操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阶段(1)回顾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归纳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3)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 作业布置阶段(1)设计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

(2)布置作业:将作业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 评价阶段(1)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幼儿园科学实践与探索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实践与探索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实践与探索活动方案科学实践和探索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本文将从准备活动、组织活动、实施活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活动准备在开展幼儿园科学实践与探索活动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其次,要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后,提前评估幼儿对活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活动的难易程度,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二、活动组织在活动组织阶段,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活动场地,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

同时,要根据活动的实践性质,确定合适的活动形式,例如观察、实验、实地探索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幼儿的分组,以促进合作与交流。

三、活动实施活动实施是整个活动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可以适时提供适当的提示,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

四、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可以适当延伸活动,扩大幼儿对科学实践的认识。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感知判断训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展跨学科的探索活动,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五、活动评估为了了解幼儿对活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评估。

评估包括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口头交流等方式进行。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在实践与探索活动中的表现,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活动案例下面以一则活动案例进行说明。

假设主题是水的实践与探索活动。

首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不同形态的水,例如固体冰、液体水和气体水蒸汽。

接着,教师可以分发透明的容器,让幼儿自行收集雨水并观察。

此外,还可以进行水的混合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哪四个过程

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哪四个过程

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哪四个过程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的四个过程:科学是一门关于探索自然世界的学科,而这种探索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也会通过一定的步骤逐渐实现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下面将介绍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的四个过程。

1. 观察和发现科学的探索始于观察。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学会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来发现问题。

例如,当他们看到植物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就会产生关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问题。

通过观察和发现,小学生能够建立起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 提出问题和假设在观察和发现之后,小学生需要提出问题并做出初步的假设。

通过提问,他们能够将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解释。

以前面的例子为例,小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然后他们可以给出自己的假设:“也许是因为阳光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

”这个阶段是孩子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阶段。

3. 实验和观察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小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和观察。

他们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以收集数据和观察现象。

继续以前面的例子为例,他们可以在小花盆中种植两个相同的植物,一个放在阳光下,一个放在阴暗的地方。

通过观察和比较两个植物的生长情况,他们可以判断出阳光是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总结和归纳经过实验和观察后,小学生需要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他们可以把实验数据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在前面的例子中,他们可以得出结论:“阳光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因为在阳光下生长的植物比阴暗环境下的植物更茂盛。

”在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对前面的观察、问题和实验结果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以上就是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的四个过程:观察和发现、提出问题和假设、实验和观察以及总结和归纳。

这些过程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探索的能力,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科学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幼儿园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方案科学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促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我们设计了以下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方案,以帮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第一部分: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引导性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发现问题。

例如,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出示一张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提出问题,如“这只蚂蚁为什么会爬到树上?”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第二部分:带领孩子进行观察实验观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并进行观察。

例如,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植物,然后让他们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并比较它们的不同。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整理能力。

第三部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方式。

我们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科学探究项目。

例如,我们可以以“人体”为主题,让小组成员分别研究不同的器官,然后分享彼此的发现。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组织科学实践活动除了观察实验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科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

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植物的种植和养护,让他们亲手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第五部分:利用科技辅助科学探究科技在科学探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科技设备和工具,辅助帮助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投影仪播放一些科学实验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和模仿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效率和实践能力。

第六部分: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在科学探究中,我们要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无论是观察实验还是科学实践活动,我们都要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科学课实践活动方案

科学课实践活动方案

科学课实践活动方案科学课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为此,本文将就科学课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进行阐述。

一、活动目标科学课实践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活动内容科学课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实验、观察、调查、模拟和设计等。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通过观察和调查来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事实,通过模拟和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方法科学课实践活动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实验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科学原理;观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使用科学仪器来进行;模拟可以通过模型制作或计算机程序来进行。

四、活动过程科学课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介绍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标;其次,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如制定实验方案、收集资料等;然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最后,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五、活动评价科学课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结果评价主要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实践活动案例:水的沸腾温度以“水的沸腾温度”为例,进行实践活动。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沸腾是水受热后的一种自然状态。

然后,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不同条件下水的沸腾温度是否相同。

最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并解释原因。

七、实践活动案例:光的传播速度以“光的传播速度”为例,进行实践活动。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传播是一种快速的现象。

开展小学生实践科学活动的具体步骤

开展小学生实践科学活动的具体步骤

开展小学生实践科学活动的具体步骤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开展实践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介绍开展小学生实践科学活动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实践科学活动的主题在开展实践科学活动之前,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主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内容来确定,例如植物生长、水的循环、力的作用等。

选择一个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且易于操作的主题,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步:制定实践科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在确定了实践科学活动的主题之后,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例如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水的循环过程等。

任务可以包括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通过设定目标和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

第三步: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在进行实践科学活动之前,需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或多媒体资源等方式传授给学生。

背景知识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他们的实践探究奠定基础。

第四步:组织实践科学活动的过程在组织实践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活动可以分为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五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实践科学活动结束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总结实践活动的结果和经验。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实践科学活动成果在实践科学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成果。

可以通过展示板、报告、演示等形式,向其他同学、老师和家长展示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调查结果。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索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索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

探索活动方案随着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科学实验探索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通过科学实验探索活动,幼儿能够在充满趣味和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探索和体验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兴趣,激发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索活动,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其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活动内容1.科学实验游戏通过开展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游戏,如水的浸透、颜色变化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悄悄地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实地动手和观察能力。

2.科学实验观察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让幼儿发现并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科学实验创作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材料和场地,让幼儿自己设计和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简易的风车、制作无火发光电灯等,培养其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

4.科学实验展示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展示,让幼儿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制作的实验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培养其表达和共享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1.材料准备准备各种包括日常用品、实验器材等在内的物品。

2.活动流程(1)科学实验游戏:选择不同的科学实验游戏让幼儿轮流参与,每个游戏设置时间限制,鼓励幼儿动手实践。

(2)科学实验观察: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者和记录者轮流切换,观察者负责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者进行记录并做简单的分析。

(3)科学实验创作: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实验主题和设计方法,老师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持。

(4)科学实验展示: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展示,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实验展示并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和解答。

四、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实验结果和表现、幼儿的自我反思等多方面进行活动评估,评估幼儿在科学实验探索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情况。

请简述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

请简述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

请简述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一、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地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也可能是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的问题可以不断的提出来,也可以使你遇到困难或是感兴趣的问题而引发出来。

二、制定计划把探究的目标转化成探究计划,然后在实施探究计划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

如在提出问题时,应该考虑用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等等。

为了更好地设计实验,还要阅读一些关于探究方面的文章,多做类似的探究实验。

三、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做好准备工作。

一般要做预备实验,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再做正式实验。

若所做的探究计划比较复杂,那么最好把每个环节安排在课外进行。

四、操作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要用笔或纸及时记下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将这些现象和数据及时的加以分类,然后利用表格、图画或者曲线等形式记录下来。

五、得出结论一般来说,科学探究的步骤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记录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六、表达与交流写一篇探究报告。

内容一般应包括: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提出问题和猜想),实验过程,现象,结论,以及参考资料。

七、拓展延伸课后的探究活动也很重要。

课外活动可以检查一天的活动效果,也可以激发起更多的灵感。

教师在组织这类活动时,不要把目光仅仅盯在“标准答案”上,而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巩固练习将你的小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看看每个人在探究过程中都学到了什么。

还可以分析别的同学的活动。

九、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见解?十、课后小结写一篇小结。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不论你采用何种探究活动方式,都要把握住其基本流程。

2、根据探究的目的和内容,确定恰当的实验方法。

4、对探究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结论。

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方案1. 活动目标:本次科学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亲身参与和探索,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2. 活动准备:- 选取适合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例如植物生长观察、物体浮沉实验等。

- 购买或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具,确保安全使用。

- 安排好活动场地,保证幼儿能够自由观察和探索。

- 准备活动所需的条幅和海报,用于展示活动成果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规则。

3. 实施步骤:步骤1:引入活动主题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并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活动,以及他们期待从中学到什么。

步骤2:前期知识准备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图书或视频资料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与活动相关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活动的背景和原理。

步骤3:实验或观察活动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或观察活动。

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并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和讨论。

步骤4:记录与总结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

可以使用图片、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记录,同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步骤5:成果展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可以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观察记录以及自己的总结。

此外,也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在活动中发现的有趣现象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活动延伸:- 针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设计更多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 授课教师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内容,确保活动持续有效。

- 在日常的游戏和活动中,融入科学元素,让幼儿通过玩乐的方式继续学习科学知识。

5. 安全保障:-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再次重申活动的安全规则,并确保每个幼儿都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

-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严格把控材料和器具的使用,确保幼儿不因不当操作而发生伤害。

小学科学课程活动策划方案五篇(最新)

小学科学课程活动策划方案五篇(最新)

小学科学课程活动方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流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学习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学习流程】一、导课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哪四个过程

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哪四个过程

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哪四个过程?了解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对指导当今的科学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经百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在简述四个时期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时,并对《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新《科学》教材的一些特色作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过程;特点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

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第一个时期(1903~1948)这一时期,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先学日本,后学英美(主要是美国)。

尽管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很发达,但在1903年前没有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在1903年前,我国科学教育的途径有二:一是“学校”形态的科学教育,主要为统治阶级的孩子所享受,其特点是以识字、读书、背书为主,多是语文、自然、社会综合性的教材。

如先秦的有《诗经》、《尔雅》,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汉代以来的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班固的《太甲篇》,蔡邕的《劝学》、《女史幼学》,陆机的《吴章》。

再有李瀚(唐代)的《蒙求》,周兴嗣(六朝)的《千字文》,王应麟(宋代)的《三字经》、《小学绀珠》,方逢辰(宋代)的《名物蒙求》……以及近代的《家塾蒙求》、《幼学琼林》等等,自然知识主要靠教师讲解,即使课文是联系实际的,而教学却往往只是讲讲听听,脱离实际。

此种教风,代代相传至今,很难根除。

二是如远古时代那样在“大自然”的“课堂”里以“大自然”本身为“教材”,通过跟随大人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来学习的路线。

这条路线存在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

正如管子说的“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工农之子成天跟着大人“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我国古代的许多精湛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家传师承地传下来而发展的。

历代的出土文物,我国远古的蚕桑、打井、彩陶、冶炼、建筑……等发明及后世的四大发明等足可为证。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嘿,咱来说说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那些事儿哈!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呀,那可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小精灵呢!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问号。

那咱们怎么带着这些小精灵们在科学的海洋里快乐遨游呢?咱先得找个有趣的主题呀!就像给小精灵们找个好玩的宝藏地图。

比如说,小动物怎么生活的呀,花儿为什么会开花呀,这些都是能让他们眼睛放光的主题呢!然后呢,得给他们准备好多好多好玩的材料,就像给他们一堆神奇的魔法道具。

让他们可以自己动手摸摸这个,看看那个。

小朋友们开始探索啦!看着他们那认真的小模样,一会儿摆弄摆弄这个,一会儿又研究研究那个,真的太可爱啦。

他们会问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这时候咱可不能嫌他们烦呀,得陪着他们一起找答案呢。

就好像他们是小探险家,咱就是那个经验丰富的向导。

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咱在后面给他们加油打气,给他们指引方向。

他们会有自己的发现哦!也许会发现原来小蚂蚁这么有力气能搬动比它大好多的东西,也许会发现原来水可以变成冰。

这时候他们那兴奋的表情,就像是找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

咱还得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和小伙伴们分享呢!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

这就像是他们在舞台上表演,而我们是下面鼓掌欢呼的观众。

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

这可比学那些死板的知识重要多啦!他们就像小树苗,在科学探究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你说,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不是超级棒?让小朋友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这才是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呀!难道不是吗?总之,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小朋友们尽情地释放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玩耍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这些小精灵们打造一个充满趣味和惊喜的科学世界吧!。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一、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的提出。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导我们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在提出问题时,需要尽可能地明确、具体,以便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提供清晰的方向。

二、作出假设
假设是针对问题的可能的答案或解释。

在提出假设时,需要基于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合理的推测。

假设并非随意臆想,而是需要有依据和逻辑。

三、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科学探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计划能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实验所需的材料、设备、方法、步骤以及实验的安全性等问题。

四、实施实验
实施实验是根据计划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以及处理和解释实验结果。

实施实验时还需要遵循科学实验的原则,如控制变量等。

五、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总结的过程。

在得出结论时,需要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逻辑分析。

结论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回答初始提出的问题。

六、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是将探究结果与他人分享的过程。

通过表达交流,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并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

表达交流的方式包括撰写科学论文、发表学术演讲等。

【学前教育】完整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

【学前教育】完整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

完整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1️⃣ 活动筹备:科学启蒙的基石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筹备阶段,教师需精心策划,确保活动既安全又富有教育意义。

首先,选择适宜的主题至关重要,如“水的三态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等,这些主题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准备实验材料时,需确保材料无毒、无害、易于操作,如透明容器、彩色沙子、小植物种子等,同时考虑材料的多样性和可重复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此外,预设活动流程,包括导入环节、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享讨论等步骤,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 活动实施:动手实践,探索未知活动实施是科学活动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视频或实物展示,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随后,进入实验操作阶段,教师需耐心指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实验材料,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在“水的三态变化”实验中,幼儿可以通过加热冰块观察水的融化过程,再通过冷藏水观察水的凝固现象,直观感受水的不同状态。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 活动总结与延伸:深化理解,拓展视野活动结束后,总结与分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围坐一圈,轮流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和感受,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教师需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发现,纠正可能的误解,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此外,活动延伸也是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视频或游戏,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例如,在“植物的生长过程”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家中种植小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变化,将科学探索延伸至家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活动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的教育过程,从活动筹备到实施,再到总结与延伸,每一步都需精心设计,以确保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又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策划

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策划

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策划科学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标科学实践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以便于组织和评估活动。

二、活动主题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可以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点,例如 "植物的生长过程"、 "材料的性质"、"环境保护"等。

主题应该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又能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三、活动内容与步骤(1)前期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安排好活动地点,确保安全和便利。

(2)探究实验: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供小学生探究,并设计适当的实验步骤。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可以准备种子、花盆、土壤和水。

带领学生逐步进行实验,并引导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

(3)数据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并让他们注意到自己在实验中的失误和改进的空间。

(4)科学报告与分享:鼓励学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撰写实验报告,并组织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与成果。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口头报告等形式进行。

四、活动评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后,必须评估学生的表现和收获。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口头表达等来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应着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五、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给予他们一定的延伸任务。

例如,让学生提出新的实验问题、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步骤,或者自由探索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

六、小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小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科学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充分的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有关科学的活动方案

有关科学的活动方案

有关科学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科学探索游戏一、活动目的通过科学探索游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场地:可以选择学校实验室、教室或者室外场地等。

2.购买材料:根据活动内容购买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如显微镜、化学试剂、实验器材等。

3.组织师生人员:确定活动的指导老师和学生参与人数。

三、活动内容1.确定科学主题: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的科学主题,如物理、化学、生物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热门的科学话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

2.设计科学实验:根据科学主题,设计相应的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科学的魅力。

3.组织科学竞赛: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组织一些科学竞赛,如科学知识竞答、科学实验操作比赛等,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4.展示科学成果: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可以组织科学展览或者科学交流会等,让学生互相分享和学习。

四、活动流程1.开幕式:在活动开始前,举行简短的开幕式,介绍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科学实验:根据活动内容,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科学竞赛:根据活动设计,组织科学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结果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可以设置展板、海报、实验结果等形式,让其他同学和家长参观和交流。

5.颁奖和闭幕式:在活动结束前,颁发证书或奖品给学生,鼓励他们的参与和努力,同时举行闭幕式,总结活动成果和反馈。

五、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严密把控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前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实验操作规范的讲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活动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3.多样化的形式:设计活动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科学实验、科学竞赛、科学讲座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学。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活动流程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活动流程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活动流程一、活动准备阶段。

1. 确定主题。

咱们得先想一个超级吸引小朋友的科学主题。

像“神奇的彩虹泡泡”或者“会跳舞的盐”这种。

可不能选那些太复杂或者太枯燥的主题哦,小朋友们可没那个耐心。

得是那种一听到名字就两眼放光,迫不及待想参与的主题。

2. 材料收集。

根据主题来收集材料。

比如说要做彩虹泡泡,那就得有泡泡水、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食用色素之类的。

要是做会跳舞的盐呢,就得有盐、碗、保鲜膜还有小音箱。

这些材料可得提前准备好,而且最好多准备一些,万一小朋友太热情,不够用就不好啦。

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呢,也要注意安全,像剪刀这种危险的东西,可不能让小朋友随便碰哦。

3. 场地布置。

咱们要给小朋友营造一个充满科学氛围的小天地。

可以在教室的一角布置成科学小角落,放上一些科学小实验的展示品,或者是跟主题相关的小装饰。

如果是做彩虹泡泡,就可以挂一些泡泡形状的气球,地上铺上蓝色的纸当作小池塘。

这样小朋友一走进这个小角落,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科学小世界,立马就兴奋起来了。

二、活动导入阶段。

1. 趣味引入。

用一个特别有趣的方式把活动引出来。

比如说要做彩虹泡泡实验,就可以先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泡泡精灵的小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泡泡精灵的故事。

泡泡精灵住在一个神奇的泡泡王国里,那里的泡泡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就像彩虹一样。

今天呢,我们也要来当小魔法师,做出像彩虹一样的泡泡哦。

”用故事来引起小朋友的兴趣,他们就会特别好奇,特别想参与到后面的活动里。

2. 问题引导。

在讲完故事之后呢,再提一些小问题。

像“你们觉得怎么才能做出像彩虹一样的泡泡呢?”让小朋友们开动小脑袋,积极思考。

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超级可爱又天马行空的答案,我们要耐心听他们讲,不管答案多奇怪,都要给他们鼓励哦。

三、活动主体阶段。

1. 演示实验。

这时候老师就要闪亮登场做演示啦。

就拿彩虹泡泡实验来说,先把泡泡水倒进一个大容器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滴上几滴食用色素,用小棒轻轻搅拌一下,再拿起吹泡泡的工具轻轻一吹,一个彩色的泡泡就出来了。

科学活动课"四大流程"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活动课"四大流程"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活动课"四大流程"的实践与探索台州市书生小学林素雯[摘要]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形式,围绕一个主题,由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组成,动手实践、探究是科学课的特点。

要上好科学活动课,教师要先行学习、先行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然后根据活动方案细心地为学生准备材料、管理材料,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探究,最后做到及时反思,不断改进,以提高科学活动课的效率。

[关键词] “四大流程”先行细心放手反思《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核心要素包括: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形式,围绕一个主题,由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组成,动手实践、探究是科学课的特点。

这种编排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亲自动手做比单纯听老师讲,看老师做记忆深刻得多。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而是要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的。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感官地投入,充分调动全身各种神经,融入自己的情感,边想边做,在不断的改进中完善自己的见解,接受科学知识。

也就是说“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概念”的目标都将在“科学活动”中得以落实。

基于对“科学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活动我是每个必做,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期待,每节课都有收获。

有的活动时间长,困难大,我们还是坚持下来。

如三下“凤仙花一生的观察”,我与学生一起从观察种子开始、播种、长苗、开花、结果再到种子,每一个过程都能仔细观察;还有“蚕宝宝的一生”,我们从二龄蚕开始养,多方筹集桑叶,看着蚕宝宝蜕皮,三龄、四龄、结茧、化蛾、产卵、孵化,再变成蚁蚕、一龄蚕、二龄蚕……同学们养了两三回。

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

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方案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

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和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

下面是一个幼儿园科学活动流程方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科学活动。

一、活动准备阶段:1.明确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目标,明确本次科学活动的目标,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能力等。

2.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和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内容,如探究物体的重量、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等。

3.准备材料和设备:根据活动内容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实验器材、观察工具、实验材料等。

4.组织活动环境: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布置活动环境,如设置观察台、悬挂实验物品等,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二、活动导入阶段:1.导入活动话题:通过唤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并激发幼儿对所要探究的问题的思考。

2.讲解活动步骤:简要讲解科学活动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幼儿了解并掌握活动的基本流程。

3.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提问、小游戏等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活动实施阶段:1.观察和探索: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活动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实验操作:引导幼儿按照活动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3.记录和分析:引导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鼓励幼儿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4.交流和分享:组织幼儿展示实验结果和思考,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总结阶段:1.活动总结:引导幼儿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幼儿对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和归纳,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总结能力。

2.巩固和拓展: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活动效果,适时进行巩固和拓展,如引导幼儿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活动课"四大流程"的实践与探索台州市书生小学林素雯[摘要]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形式,围绕一个主题,由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组成,动手实践、探究是科学课的特点。

要上好科学活动课,教师要先行学习、先行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然后根据活动方案细心地为学生准备材料、管理材料,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探究,最后做到及时反思,不断改进,以提高科学活动课的效率。

[关键词] “四大流程”先行细心放手反思《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核心要素包括: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形式,围绕一个主题,由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组成,动手实践、探究是科学课的特点。

这种编排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亲自动手做比单纯听老师讲,看老师做记忆深刻得多。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而是要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的。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感官地投入,充分调动全身各种神经,融入自己的情感,边想边做,在不断的改进中完善自己的见解,接受科学知识。

也就是说“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概念”的目标都将在“科学活动”中得以落实。

基于对“科学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活动我是每个必做,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期待,每节课都有收获。

有的活动时间长,困难大,我们还是坚持下来。

如三下“凤仙花一生的观察”,我与学生一起从观察种子开始、播种、长苗、开花、结果再到种子,每一个过程都能仔细观察;还有“蚕宝宝的一生”,我们从二龄蚕开始养,多方筹集桑叶,看着蚕宝宝蜕皮,三龄、四龄、结茧、化蛾、产卵、孵化,再变成蚁蚕、一龄蚕、二龄蚕……同学们养了两三回。

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

而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得到很好的落实。

要上好科学活动课,教师应该“学会先行、做到细心、敢于放手、善于反思”。

1、“先行”引路巧设计小学科学是一门新的课程,作为科学老师,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教学的方法都是先天不足的,新课程的理念更需要教师做个“先行者”。

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江水,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活水。

积累科学知识、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领悟新课程理念,让自己全副武装后进课堂,才能深入浅出地讲授,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才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实验;才能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师生身心愉悦,共同进步。

活动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课前准备有关。

教材提供的是图片,如何让图片变成现实,教师必须“先行”,需要多少材料,什么时候出示材料,如何使用材料,有了这样的经验,教师才可以设计活动,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材料,如果没有教师的先行实验,先行设计,这课是无法上的。

如三上《比较水的多少》在先行实验中我发现水与瓶子都是无色的,看不清楚,后来在水中加了几滴红墨水,观察起来就清楚了。

另外在水的准备上也改进了几次,第一次准备了1号瓶250毫升,2号瓶200毫升,在比较中发现一个杯子倒不完,学生稍一用力水会洒在桌上,实验结果不准确,最后改为一瓶水装70毫升、另一瓶水装90毫升,这样既不能让学生一眼看出多少,又可以用一个杯子就能比较出水的多少。

再如,在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这一课,沙子在水中是否溶解,在先行实验中看到沙子放入水中,水变得浑浊,因为沙子里有泥土,为让学生看清实验结果,我洗了20多次沙子,洗掉附在沙子身上的尘土,沙子放水中搅拌,一停下来,沙子沉在底部,水清晰可见。

做一个“先行者”,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在实验室把把弄弄很化时间:准备材料需要时间,整理材料需要时间,试做实验更需要时间,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改进再改进,直到满意为止。

2、“细心”备材争成功小学《科学》课堂是由一个个活动串联而成的,材料的准备是上好课的保证。

教师通过“先行”实验,为学生设计好活动的流程,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

材料的准备需要教师的“细心”,实验室有配套教具,每个学生都有学具袋,但里面的东西并不多。

(学生的材料袋一般由老师统一保管,因为学生比较好奇,会把材料袋中的材料拿出来玩,上课时却找不到,影响上课。

)上课前教师要为各小组分好所需材料,装在一个盒子里,放在讲台旁一个固定的地方,上课时由材料员领取、送回。

我上四年级四个班的《科学》课,现成的材料分一分都需一节课时间。

如果没有现成的材料,有时需化好几天,甚至一个多星期时间才能备齐。

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无法自备材料。

如上《植物》单元,我去各地采集各种形状的叶子装在信封里,每个小组一份;《水》单元,为让学生认识水的特点,我购买了矿泉水、可乐、白醋、盐、白糖、酱油,每人准备一只一次性杯、一个汤匙(尝味用,考虑到卫生安全),课前把上课所需的材料分小组装好;《寻找淀粉的踪迹》为每个小组准备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烧杯、还准备小量的米饭、面包、苹果、大白菜、猪肉、虾、土豆、番薯、西红柿等为学生寻找含淀粉的食物。

再如上《混合》单元,豆子、沙子、木棍、烧杯、白醋、小苏打的准备。

怎样不让醋味跑光,不让小苏打撒出来,我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好办法,把醋倒在小青霉素瓶中(从校医处领一些空瓶,弄掉顶上的金属盖,留下橡皮盖),把小苏打放在学生的昆虫盒中,盖上盖子。

这样观察起来方便,四个班同学都能使用。

购买实验用的火柴费了不少周折,附近的小店没有卖火柴的,只卖打火机,托了很多人才买到火柴。

需要多少材料,所分的材料是否可用,教师都要“细心”检查。

如上四下《点亮我的小灯泡》,提供给学生的电线、电池、电珠,我都逐一检查,看能否组成一个回路,能否让小电珠亮起来。

坏的电珠或没电的电池清理掉,保证每组活动都能成功。

实验后材料的整理、保管更需要教师做一个“细心”人。

我连续教了三年的三年级,对三年级的教材了如指掌,什么实验需要什么材料,实验材料在哪里我是非常清楚的。

保管好实验材料,以备后用的工作我也做得不错。

如三下《分离混合物》中铁钉和木屑的混合物,我当时用大头针和纸屑混合物代替,用完后放在一个瓶子里,这个学期拿出瓶子按小组分好就行了,不用为找材料而费心了。

在实验室,我不断充实教学用的材料,并用标签贴好,什么材料哪课教材使用,我是一清二楚,有了第一轮教学的经验积累,第二轮,第三轮教学就轻松许多了。

如果没有精心准备材料或不懂得为后继教学服务,教师将每年忙碌于材料准备之中,年年教学,年年辛苦。

3、“放手”探究为锻炼俗话说“观念先于行动,观念指导行动。

”科学教师要树立让学生亲历生活感受、发现问题、实践体验、探究问题、构建认识、迁移应用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在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课堂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或人数更多一些),组里分工要明确,可以设组长、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等职位。

组长负责全组的纪律,作好汇报工作;材料员负责材料的领取、保管和收回工作;操作员是整个实验的操作人员(一般只能一人进行的实验,先由操作员动手操作,再小组成员轮流进行,避免人多手杂造成实验器具的损坏。

);记录员对整个实验作出详细的记录,并记下每个组员的看法,组长再根据记录员的记录统一全组的意见进行汇报、交流。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职位,组内成员间要团结、合作,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聪明才智,保证活动过程有序、高效。

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是材料供应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课堂中的主角。

教师要敢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中围绕一个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先猜测,再设计验证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验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如教学三下《混合身边的物质(二)》当学生观察了小苏打和醋的基本特征后,师问: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生:我想把小苏打和醋混合起来,看看混合以后会怎样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师:对呀,小苏打和醋混合起来会怎样呢?我们来猜测一下。

生:小苏打会溶化。

生:醋会变白色。

生:醋的味道会变淡。

生:会变成糊,像淀粉糊一样。

(学生运用旧知进行猜测。

)师:科学家做实验之前,都会像你们刚才一样进行猜测,那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谁猜得对呢?生:用实验来验证。

师:你准备怎样进行实验?需要那些材料。

生:需要醋、小苏打、烧杯、小棒。

把醋倒在小苏打中用小棒搅拌。

生:把小苏打倒在醋中搅拌。

生:可以把小苏打和醋同时倒在烧杯中。

(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学生能把从上一节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这节课的研究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师(出示实验工具盒):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些材料好,请各小组写好实验计划,再来领工具盒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一边观察,一边在作业本上作好记录。

实验开始。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记录员搜集整理信息。

)师:通过实验你们组得出什么结论?各组组长上台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生:醋倒在小苏打上冒出的气泡,跟可乐倒下去的样子差不多。

生:小苏打中加入醋,突然冒出很多气泡往上升,像倒啤酒一样,一下子气泡又降下来,并且杯子变冷了。

小苏打看不见了,醋的味道也变了,好像不是醋了。

师:这一小组同学观察非常仔细,烧杯里还是透明无色的液体,它是醋吗?生:这不是醋,我们闻过,气味不像醋,是另外一种液体。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生: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4、“反思”改进促提高“教而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只有三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人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对科学教材的理解进行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时,这是很正常的。

科学老师一般任教的都是年级段的,年级段有好几个平行班,这是教师进行反思、改进的有利条件。

如自认为设计可以的活动,在教学中发现不足,马上记下课后作调整,避免了在下一个班上课犯同样的错误。

如在第一个班上三下《油菜花开了》让学生解剖花活动,汇报时,9个小组,雄蕊、雌蕊、萼片的个数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是我没有重视解剖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解剖过程中用力过大,把雄蕊、雌蕊夹成两半,或没有做到从外到内有序的解剖,解剖的各部分没有有序地排列。

找到原因,在下一班上课,我就非常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学生解剖的结果是一样的,每组都尝到成功的滋味。

如果教师课后及时记下教后感,学会反思,在成功与失败的课例中获取经验教训,就可以少走弯路,上出更有成效的课。

如三下《油菜花开了》,油菜花是典型的十字花科,花的结构简单,是完全花,教材意图是通过学生动手解剖油菜花了解花的基本结构,认清花各部分的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