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纳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纳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方法,遇物而教。
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
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
4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
5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古罗马“农夫-军人”学前教育: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
男孩在幼年起就跟父亲学习农时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诲。
儿童在家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
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
2 .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岁至14岁为第二阶段;14至21岁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教师是父母。
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
1 .《普洛登报告书》(1966):1966年,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普洛登女士发表了一篇报告书。
该报告在第九章《为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提供教育设施》中,呼吁大力发展英国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不发达的地区。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1. 简介学前教育,也被称为幼儿教育或儿童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接受认知、社交、情感和身体方面的培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学前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代的家庭教育到现代专业化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2. 古代学前教育在古代,学前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父母通过亲自教育和传授经验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和技能。
这种教育主要侧重于道德教育,重视孩子的品格培养,强调孩子要尊敬长辈、遵守规则和道德准则。
古代学前教育通常没有正式的课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和家庭环境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3. 近代学前教育的起源近代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儿童失去了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社会改革者开始提倡建立儿童托管中心,以提供基本的教育和照顾服务。
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可以追溯到德国的弗雷德里希·威廉·杜尔克(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所创建的“幼儿园”概念。
4. 弗雷德里希·威廉·杜尔克与幼儿园弗雷德里希·威廉·杜尔克是学前教育的先驱之一。
他创立了幼儿园(Kindergarten)的概念,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主动参与。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自由游戏和集体活动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杜尔克的幼儿园理念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影响,并为后来的学前教育奠定了基础。
5. 学前教育的发展20世纪,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国纷纷制定了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建立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除了注重儿童的情感和社交发展,还注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现代学前教育的方法和教材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6. 学前教育的现状目前,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学前教育史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教育的历史。
它记录了人类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学前教育史的重点复习材料。
一、古代学前教育史:在古代,教育普遍由家庭与社区共同进行。
父母或家族的长辈负责儿童的教育,并传授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记录。
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注重身体锻炼和家庭价值观的传递;古希腊的教育则注重理性思维和美德的培养;古罗马的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和公共教育。
二、中世纪学前教育史:中世纪的学前教育主要由教会承担。
在修道院中,修士和修女负责儿童教育。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宗教知识和修道院劳动技能。
三、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知识和美德培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佛罗伦萨·曼提尼(Florentinus Maticinus)提出了儿童“玩耍是儿童的本能”的观点,主张通过玩耍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启蒙时期学前教育史:启蒙时期,教育开始倡导儿童独立思考和实践。
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主张儿童应该接受自然和体验教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的著作《爱弥儿》(Emile)成为启蒙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五、现代学前教育史:现代学前教育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世纪的幼儿保育运动、20世纪初的幼儿教育以及20世纪后半叶的综合性学前教育。
19世纪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健康和生活照顾,并提倡游戏和自由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费依(Friedrich Fröbel) 在德国成立了第一个幼儿园,并发表了《人类教育的基本原理》。
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家詹姆斯·摩里森贡献了“摩里森计划”,提倡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
20世纪后半叶,综合性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儿童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社交、情感、语言和身体发展。
00402《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00402《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小人之学”:朱熹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把教育分成二等,即“小人之学”或“大人之学”。
小人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
皆所当知。
”进而“教人以洒扫、应对、进步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这道”,使之学到“做人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再学“大人之学”。
《文字蒙求》:是清代学者王荺的代表作。
《文学蒙求》结合汉字的结构原理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了蒙养识字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则。
如形象对比,把文字与实物结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言入于耳。
许多见解直到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五指活动:是陈鹤琴提出的以此来概括幼稚园的保教活动。
它们是:健康活动、语文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
五指活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就像人手掌上五个手指一样。
宫延早期儿童教育:是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宫延教育。
参加宫延早期学习的只是皇室中的子弟和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
“查理·马德时期开设了一所教育王室儿童包括幼儿在内的学校,这是西欧进入封建制社会后的第一所世俗的宫延学校。
主要采用问答法,儿童学到不少作为未来统治者所必需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以及某些粗浅哲理。
美国“日托所运动”:又名日托中心,1933年批准建立日托所。
专为失业人员和劳工子女免费服务,提供免费照顾和学前教育的机会。
日托所提供丰富的食物保证孩子的营养,实施与各年龄组相适应的课程,配备了受过短期培训的幼儿教师,保证孩子受到一定的教育,受到社会普遍欢迎。
于是建立和开展这种日托所形成一项新兴运动。
“自然人”:卢梭提出教育要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
在他看来这种“自然人”是体态匀称、身心发达、理智聪敏、品德善良、活泼可爱、天性发展的新人。
卢梭提出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
“三百千”:指的是南北周兴嗣的《千字文》,宋代问世的《三字经》《百家姓》。
这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
武昌蒙养院:1904年,张之洞根据《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把原湖北幼稚园改称为武昌蒙养院。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宫廷(儿童)教育:宫廷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
宫廷儿童教育,主要介绍以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
宫廷的儿童教育有独特的意义、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在保傅教育制度上。
保傅制度:是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指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师、保、傅,分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三公和三少。
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
太保的责任主要是保证太子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要有规律,要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与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还要教太子懂得管理国家、统治百姓的道术。
三母制度:是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在宫廷内,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子师主要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母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颜氏家训》: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著作《颜氏家训》中,这部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颜氏家训》内容全面、系统。
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就学前教育而言,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婴幼儿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
《颜氏家训》影响广泛,流传久远,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
书中所反映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
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学前教育史是指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和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它涉及到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成就和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对于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认识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前教育的起源: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的那个时候。
早在古代,各个文明古国就有对儿童的特殊教育和照料。
比如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地都有对儿童的照料和教育的记录。
2.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在近代开始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学前教育逐渐从家庭私人领域走向社会公共领域。
德国的弗洛勒贝尔提出了幼儿园的概念,开创了学前教育的先河。
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
3.学前教育的发展成就: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在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建立了普遍的学前教育体系。
在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比如建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了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创新了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
4.学前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学前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资源不平衡,师资不足等问题。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学前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比如应对儿童发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等。
总结起来,学前教育史的重点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成就和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为今后的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一)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一)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儿童在入学前,即3至6岁阶段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例如,幼儿园就是一种普遍提供学前教育的机构,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社交互动、情感教育等,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2. 瑞金式学前教育•瑞金式学前教育是指以瑞金幼儿园为代表的中国学前教育模式,以红色教育、劳动教育为特点。
•例如,瑞金幼儿园注重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模拟农田劳动、学习红色故事等形式,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摩托里亚式学前教育•摩托里亚式学前教育是指以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方式。
•例如,蒙台梭利教育注重提供有序的环境和教具,通过自主性活动、观察、实践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
4. 美国Head Start计划•美国Head Start计划是美国政府为改善贫困家庭儿童的学前教育而启动的一项计划。
•例如,Head Start计划提供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免费的早教、健康和营养服务,以确保他们在入学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5. 保教一体化•保教一体化是指将保育和教育融为一体的学前教育模式,将关注儿童的生活照顾和教育学习相结合。
•例如,保教一体化的机构常提供托幼、教育、卫生保健、体育活动等综合服务,满足儿童全面成长的需求。
6. 国际幼儿园•国际幼儿园是指提供以外籍儿童为主的学前教育服务,注重跨文化交流与教育的机构。
•例如,在国际幼儿园中,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多种语言、文化和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意识。
7. 户外教育•户外教育是指将教育活动融入到户外自然环境中,通过亲近自然、实践体验等方式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例如,一些学前教育机构会组织户外探索、露营、园艺等活动,让儿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
以上是关于中外学前教育史的一些名词解释及举例说明,这些名词涉及到不同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于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多样性有一定的帮助。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部分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部分
1、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育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2、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3、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4、外象内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总结前人胎教理论与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意思是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5、早谕教: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先入为主,对它实施教育,就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6、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用朋友之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的,叫做艺友。
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
显然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教师的方式就叫“艺友制”。
7、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8、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9、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外学前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名词,这些名词代表着不同时期和地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实践。
本文将对中外学前教育史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一、幼教(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幼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常见名词,泛指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它强调幼儿时期对于儿童个性、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游戏活动、社交互动等。
幼教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与幼教类似,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种叫法,主要指儿童从出生到六岁之间的教育活动。
早期教育注重儿童智力、情感、语言、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创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培养他们初步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三、幼儿园(Kindergarten)幼儿园是专门为幼儿提供早期教育的机构,通常面向三到六岁的儿童,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游戏、活动和课堂教学,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在全球各地都有普遍存在,是儿童体验社交、学习和互动的重要场所。
四、Montessori教育Montessori教育是一种由意大利医生Maria Montessori创立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注重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
Montessori教育重视儿童对环境的探索和自我学习,通过为儿童提供各种教具和工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五、Reggio Emilia教育Reggio Emilia教育是一种由意大利城市Reggio Emilia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参与、合作、表达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Reggio Emilia教育注重儿童对艺术、科学和社会课题的探索,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交能力。
学前教育史的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史的名词解释学前教育是指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教育形式。
它旨在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他们发展自我,培养社交技能,并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学前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世界各地古代文明的起源。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与学前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名词,并对这些名词的含义进行解释。
1. 幼儿园: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适用于3至6岁的儿童。
幼儿园注重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儿童的社交、语言、认知和运动技能。
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育活动。
2. 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各项能力。
游戏教育帮助幼儿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游戏教育也为幼儿提供了探索世界、建立自我认同和发展自主意识的机会。
3.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指对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早干预和支持。
早期干预的目标是为儿童提供额外的教育和护理,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能。
这种干预可以包括早期教育服务、儿童康复治疗和家庭支持等。
4.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
它鼓励学前教育与社区资源和机构合作,以提高教育质量。
社区参与可以通过家长参与和支持、社区志愿者的贡献、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社区项目和资源的利用等方式实现。
5.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它涵盖了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成长和进展。
学前教育旨在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促进儿童全面、均衡地发展。
6. 爱智国际教育:爱智国际教育是一家专注于学前教育的国际机构。
它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项目和服务,旨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全球意识。
爱智国际教育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为儿童提供创新的学习体验和资源。
7. 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在学前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训能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最新版】目录1.概述2.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2.1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2.2 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正文【概述】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人类历史上学前教育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涵盖了中国和外国学前教育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简要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2.1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儒家教育:儒家教育起源于中国古代,主张以道德、仁爱、礼仪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提倡孝道、忠诚、礼仪等美德。
2.道家教育:道家教育源于道家学说,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追求个体的自由与和谐。
3.蒙学:蒙学是中国古代对幼儿教育的称呼,主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
4.私塾:私塾是中国古代民间设立的启蒙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传授。
5.新式学堂:新式学堂是晚清时期引进西方教育制度而创立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教育机构。
【2.2 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福禄贝尔教育法: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一种以游戏为核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2.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创立了一种注重儿童自主选择、观察、学习环境的教育方法。
3.瑞吉欧教育法:瑞吉欧教育法源于意大利,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社交、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4.华虚朋教育法:华虚朋教育法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强调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5.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儿童的道德、智能、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以上对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学前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发展。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教育史名词解释。
1、保傅制度:指朝廷内设有专门师、保、傅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设有三公——太保、太傅、太师,三少-—少师、少傅、少保.2、乳保教育制度: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物的制度,有“子师、慈母、保母”三母以及乳母.3、《童蒙须知》:为朱熹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4、《小学》:朱熹将古代童蒙读物加以选择、扩充,加上古今圣贤名流的嘉言善行汇集成书,全书分为内外两篇。
影响大,地位相当于《四书》.5、学眼前事: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
6、人本院:康有为为实施胎教专门为孕妇设置的机构。
7、南京鼓楼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
8、三化教育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9、直观教学法:以实际事物教育儿童,使儿童获得明确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多着重于触觉,但是听觉、味觉、视觉、嗅觉等也是直观中的重要部分.10、壬子癸丑学制:由蔡元培制定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下设蒙养园。
11、艺友制:陶行知提出,用朋友之道教人学作艺术或手艺,并且对徒弟无所保留。
12、整个教育法:陈鹤琴提出的,就是把儿童所有该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去教儿童学,不应该分科,应该把各种教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融为一体,以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
13、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崇尚现实、崇拜人生、反对来时观念,以世俗的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道反对神道;主张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个人幸福、尊重人的价值、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压抑;宣扬个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这是是和基督教对立的世界观。
14、《爱弥儿》:卢梭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提倡自然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的著作.15、《世界图解》:夸美纽斯编写的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对未接受义务教育的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是从儿童3-6岁开始,培养儿童的基本动作和社会生活能力,为其进入小学提供必要的准备。
2.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教育和照顾的一种教育形式。
早期教育注重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和关注婴幼儿的需求,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3. 保育教育保育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饮食、起居、照顾等生活管理,并通过游戏、故事、音乐等方式,提供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
保育教育旨在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和温馨的成长环境,并满足幼儿的基本需求。
4. 幼儿园幼儿园是专门针对学龄前幼儿的教育机构,为3-6岁的儿童提供集体生活、游戏活动和学习经验。
幼儿园以提供安全、健康和愉悦的环境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和基本知识。
5. 园长园长是幼儿园的负责人,具有教育经验和管理能力。
园长负责制定幼儿园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组织教师团队,协调幼儿园的日常事务,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6. 教师教师是幼儿园的从业人员,负责教育和照顾儿童。
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并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7. 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指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幼儿教育。
游戏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8. 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是幼儿园中给予幼儿选择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游戏。
自由活动鼓励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
9. 幼教法幼教法是对幼儿园教育进行法律规范的法律文件。
幼教法主要包括对幼儿园的管理、教师的资质标准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要求等内容,旨在保障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儿童权益。
10. 儿童玩具儿童玩具是供幼儿玩耍和学习的工具和材料。
儿童玩具具有适合幼儿认知和操作能力的特点,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自考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大全1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1、庠: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庠既是原始氏族部落储存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2.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
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4.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5.男唯女俞: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应答大人的招呼,这是古代礼仪的基本要求。
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女孩应声“俞”,声音委婉。
6.蒙养教育: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连接小学与学龄前教育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
与一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蒙养教育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特指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经过一定的组织过程,利用特定方法和手段所进行的的文化、道德启蒙教育。
因此蒙养教育是介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7.“保养性真”:主要是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依据提出德教育目的论,是相信儿童生来就有向善的本能,有不学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
蒙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保全这种生来就有的善性,使其不被外部的物欲所污染。
学前教育史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教学做合一1. 这是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体现了他的“行是知之始,知足行之成”的基本哲学思想。
2. 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
从生活中发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做是要解决传统教育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问题。
中国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 该《条例》于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2月1日起施行。
共6章32条,包括总则,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幼儿园的行政事务,奖励与处罚及附则。
2. 此《条例》是在以往有关法规基础上形成的,是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它将对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以加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领导。
《母育学校》1.《母育学校》一书,是夸美纽斯1628年用捷克文写成的,后于1632年出版。
它曾被译成德文、波兰文、英文、克罗地亚文、俄文、瑞典文和意大利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受到各国的普遍欢迎。
2.夸美纽斯所说的“母育学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校,而是“母亲膝前”教育的意思。
因此,《母育学校》一书还专门加有一个说明性的副标题:“论6岁儿以下儿童的教育。
”3.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意图,夸美纽斯说:“我们应为作父母与作保姆的人写一部手册,把他们的责任用白纸黑字写出,放在眼前。
这本手册应对儿童应学的各种学科加以简单的描述,应当指出教导每一种学科的最适当的时机和最易灌输它用词与姿态。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1. 它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国立幼儿园。
附属幼儿园于1878年开始招收保姆实习生,后又设立了保姆训练班,通过保育实践为学前教育培养师资。
因此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不仅是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先驱,在日本学前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它也是明治维新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一个重要基地。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摘要:一、引言1.概述中外学前教育史的背景2.介绍中外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意义二、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学前教育a.胎教b.蒙学c.家庭教育2.近现代学前教育a.新式学堂b.学前教育机构c.学前教育制度三、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外国学前教育a.希腊学前教育b.罗马学前教育c.欧洲封建时期学前教育2.近现代外国学前教育a.福禄贝尔的幼儿园b.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c.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四、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交流与融合1.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2.中国学前教育传统对外国的影响五、当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趋势1.全球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2.信息化时代的学前教育3.终身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现六、结论1.总结中外学前教育史的重要意义2.展望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正文: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人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谓悠久。
从中西方学前教育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学前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发展趋势。
研究中外学前教育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更能为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二、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学前教育古代中国学前教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胎教观念在当时已经形成,认为孕妇的言行举止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蒙学是古代中国专门针对儿童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道德伦理和基本技能。
此外,家庭教育在古代中国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负有重要责任。
2.近现代学前教育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
新式学堂是清朝末期兴办的一种新型教育机构,以传授实用知识和技能为主。
学前教育机构在民国时期逐渐兴起,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开始走向现代化。
此外,学前教育制度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完善。
三、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外国学前教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学前教育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希腊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体育素质,罗马学前教育则强调实用技能的传授。
幼训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史
幼训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是指从儿童出生后到幼儿园毕业之间的教育。
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儿童进行一系列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智力、体力和情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将儿童视为财产,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教育。
随着文明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渐重视儿童的发展,并开始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和教学方式。
中世纪欧洲时期,学前教育主要由宗教机构提供,旨在培养儿童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学前教育开始有了独立的机构和体系。
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开始建立独立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并开始推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计划和课程。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的改革,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制定各种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前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在健康、快乐、自信的环境中成长。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方法,遇物而教。
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
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
2.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创建于1930年,张雪门为校长。
该校以培养幼稚师资为己任,最终目的是为实现全民的幼稚教育。
教学酌采道尔顿制,但又较之灵活,尤其是重视学生教室外的活动,学校重视实行教学做的方法,还在校内设第一中心幼稚园。
学制三年,但可分年结业。
一年制为速成科,科任教幼稚园教师获助教。
二年制为幼师科,科任教幼稚园主任。
三年制毕业后,可兼任小学低年级及婴儿园教师。
3.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1940年10月,由陈鹤琴创立于江西泰鹤县文江村,附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
1943年改为国立幼稚园师范大学,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
该校的办学宗旨有三:一是培养幼稚园的师资与造就幼稚教育的人才;二是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三是进行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
从课程内容看,可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三项。
在训导工作方面,是要培养学生不厌不倦的态度和敬业、乐群、专业、创造的精神,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做现代中国人”。
学校有优良的校风,充满自由平等的空气,实行着“纯爱”的教育。
4 . 陶行知所指的幼稚园“新大陆”: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的新大陆。
他认为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
新中国学前教育史上名词解释、论述、填空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2、“备三母”制:3、朱熹的“眼前事”4、“三、百、千”5、蒙养院6、幼稚园7、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8、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
9、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0、行为课程11、陶行知,幼稚园“新大陆”= 陶行知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12、陶行知,幼稚园的三种大病13、'整个教学法'14、社会化幼稚园课程15、《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16、《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17、中国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8、1996年,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19、《儿童权利公约》;20、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21、五指活动?论述1、颜之推提出的学前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2、试析康有为的婴幼儿教育思想。
3、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多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4、中国学前教育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的必然性5、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和基本精神6、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科学化、中国化的贡献及其意义7、陶行知对幼儿教育民族化、科学化的贡献及对当今幼教的启示8、分析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答案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所谓的保傅制度,是指我国古代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2、“备三母”制:所谓的“备三母”制,是指我国古代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3、朱熹的“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
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
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也”。
4、“三、百、千”三:宋,王应麟《三字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史05的启示与展
望
学前教育史的启示
重视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史的发 展历程表明,儿 童的发展是至关 重要的,教育应 该尊重儿童的身 心发展规律,为 儿童提供适宜的 发展环境和教育。
发展历程
起源:19世纪末,学前教育学 作为独立学科出现
发展:20世纪初,学前教育理 论和实践逐渐丰富
成熟:20世纪中叶,学前教育 学体系基本形成
创新:21世纪初,学前教育学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学科地位
学前教育史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学前教育史研究旨在揭示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 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包括学前教育、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等 学前教育史对于理解当今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具有 重要意义
教育的发展。
添加标题
学前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如何应 对学前教育资 源不足、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
等问题
机遇:随着社 会对学前教育 重视程度的提 高,学前教育 发展迎来更多
机遇
应对策略:加 强政策支持、 提高教师素质、 优化教育资源
配置等
未来展望:学 前教育将更加 注重个性化、 多元化和智能
化发展
教育资源不足:古代学前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求,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
03
近代学前教育
兴起背景
工业革命的发 展:需要大量 受过良好教育 的劳动力
民主思潮的兴 起:强调平等 和普及教育
家庭教育的局 限性:无法满 足儿童全面发 展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宫廷(儿童)教育:宫廷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
宫廷儿童教育,主要介绍以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
宫廷的儿童教育有独特的意义、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在保傅教育制度上。
保傅制度:是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指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师、保、傅,分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三公和三少。
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
太保的责任主要是保证太子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要有规律,要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与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还要教太子懂得管理国家、统治百姓的道术。
三母制度:是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在宫廷内,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子师主要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母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颜氏家训》: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著作《颜氏家训》中,这部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颜氏家训》内容全面、系统。
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就学前教育而言,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婴幼儿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
《颜氏家训》影响广泛,流传久远,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
书中所反映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
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
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
《小学》:为便于儿童学“眼前事”,朱熹与刘子橙编撰《小学》一书。
该书将大量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汇集起来,贯彻对儿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则,希望用这些古人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言行,教育和诱导儿童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全书共六卷,分内外篇,内篇有《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有《嘉言》、《善行》,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
《小学》一书影响深远,在古代儿童家庭教育和蒙学中广为使用。
《童蒙须知》:朱熹编订的《童蒙须知》是他为儿童制定的习学“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娟结、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方面,对儿童的生活起居、读书学习、道德行为礼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需要读的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该书对于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某些礼貌待人的道德规范,至今也不失其教育意义。
王守仁“自然教育论”:王守仁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他深刻形象的揭露了封建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90年起施行。
包括总则,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园的经费,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及附则。
《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和性质,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等。
《规程》的颁布,对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试行、修改而成的。
蒙养院制度: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期教育法规,其内容包括:①蒙养院的意义、对象:蒙养院招收“3岁以上至7岁之儿童”。
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作用,指出了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说明了设置蒙养院,是作为教育学前儿童的专门机构。
②蒙养院的设置: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③蒙养院的保教要旨:蒙养院对儿童的教育,包含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的内容,在教育原则上,提出了应该照顾儿童情性及心理特点,指出教育要量力适度,还要利用榜样的教育作用。
④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⑤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保姆由乳媪和节妇训练而成。
⑥蒙养院实行“蒙养家教合一”。
⑦执教者母亲或保姆所接受的训练是封建纲常名教。
武昌蒙养院(或湖北幼稚园):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创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1903年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了幼稚园,也叫湖北幼稚园,癸卯学制颁布后湖北幼稚园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湖北幼稚园曾附设女子学堂,这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湖北幼稚园的教员主要由日本人担任。
当时聘请了户野美知慧等三名日本保姆。
户野美知慧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她拟定了《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规定幼稚园“重养不重学”的原则。
保育幼儿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识,培养行为习惯三个方面。
该章程规定课程有: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手技、唱歌、游嬉七项。
康有为公养公育思想:“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体现在《大同书》中。
打破一切界线,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去家界”。
他设计了一个从胎教到大学的“公养”、“公教”的理想教育制度。
儿童从胎教到20岁的全部教育由公立政府负责,全社会的人都有权接受这一完整的教育。
康有为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教育思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贯制。
这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也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却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是进步的。
蒙养园制度: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与“壬子学制”结合,成“壬子癸丑学制”。
按“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
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
蒙养园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这也是学前教育地位提高了的标志。
幼稚园制度:1992年11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壬戌学制”或称“新学制”。
这个学制规定的学前教育,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六岁以下之儿童”,并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改变了以前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之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确定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幼稚园课程标准》:1929年9月《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完成,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布,称《幼稚园课程标准》,1936年又曾修正。
这个“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关于幼稚教育总目标,“标准”指出: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标准”的第二部分是七项范围,规定的幼稚园的课程有: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
“标准”的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要点,主要内容:规定幼稚园七项课程,应打成一片,于实际实施时,无所谓科目,教师是儿童活动中的引导者。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是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教育方法,因此,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这个“标准”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的特点,推动学前教育向中国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这个课程标准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社会背景下,存在一点封建主义的余毒和西方教会的影响是难免的。
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陈鹤琴创办于1923年春。
该园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
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活动。
该园的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包括课程实验、行为习惯的培养、技能学习、幼稚生生活历的安排、幼稚园设备等。
实验总结了九项课程,有:音乐、游戏、工作、常识、故事、读法、数法、餐点、静息。
通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探索,总结出了对儿童进行卫生习惯、做人习惯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在技能训练方面,总结出了生活技能、游戏运动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和日常常识等的内容。
在幼稚生生活历方面,总结了入院儿童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的生活历。
它的实验经验和出版物在全国颇有影响。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创办人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
该园的办园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招收贫苦农民孩子。
该园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选取教学材料,草订幼儿生活纲要。
在教学方法上继续试验“设计组织”的方法,尤其注意:①户外生活多,室内生活少;②注意卫生;③注意读法;④看护极小的儿童。
燕子矶幼稚园在幼稚师范教育上曽做过一些实验,那就是用艺友制的方法训练艺友成为幼稚园教师。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院,陈鹤琴于1940年创立。
该校的办学宗旨有三:一是培养幼稚园的师资与造就幼稚教育的人才;二是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教法方面的实验研究;三是进行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
课程设置,在1937年教育部颁定的三年制幼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所修改。
从课程内容看,可以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三项。
增加人生心理一科,是其创造。
教材和教学方法强调尽量与小学实际、幼稚园实际相联系,教学方法强调以“做”为中心,采用陈鹤琴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
在训导工作方面,是要培养学生不厌不倦的态度和敬业、乐群、专业、创造的精神,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1934年苏区的《托儿所组织条例》: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
它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条例》对组织托儿所的目的、儿童入托的条件,托儿所的上级领导领导机构,托儿所的班额,保教人员的编制及标准,环境,设备,经费,托儿所的管理,保教人员的职责,托儿所的作息时间等事项作了详细的规定。
《条例》的颁布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为抢救民族后代,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经中国共产党联合各党派和各界知名人士发起,于1938年3月10日在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该组织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