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学规律 优化课堂教学
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的重要性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思维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它能帮
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心理学的知识
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握传授知识的方法,以期达到教学目的,实现
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
受益。
例如,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指导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吸收所学的知识。
如果老师能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
学知识,就可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其次,心理学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有力武器。
教师应当关注每个
学生的情绪、思想和学习状态,并与学生进行有趣的互动和对话,及
时调整教学状态,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受益良多。
再次,心理学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而
不是局限于教学技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习惯,量身定
制教学方案,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心理学对教学显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知
识的学习,更好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教程》: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正确利⽤⽆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既能听懂⼜要有新意。
这是引起⼩学⽣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
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具体⽣动的教学⽅法,如充分利⽤直观教具,语⾔要⽣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势,化难为易以吸引⼉童的注意。
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的熟读、同⼀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灵活多变的⽅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
在直观教具的运⽤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
下半节课才⽤的教具,不要在⼀上课就暴露在学⽣眼前。
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有的教师换了新装或理了新发型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如天⽓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平静的情绪与学⽣⼀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学⽣因过度兴奋⽽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
(⼆)利⽤课内外活动帮助学⽣学会组织和发展⾃⼰注意的能⼒1.提⾼活动的⽬的性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法,让学⽣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的注意,切忌离开教材本⾝,离开⼉童的知识经验,⽤⼀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学⼉童的注意。
2.激发学习动机要让⼩学⼉童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这是使他们把注意⼒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的⼿段。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童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批改作业时要尽量挖掘学⽣优点,评分宜从宽;对于他们的不⾜之处,要正⾯引导。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为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一、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
例如,在幼儿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而到了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了解这些认知发展阶段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呈现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多运用直观教具、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逐渐增加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的训练。
二、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合理运用外部动机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要注意,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
因此,奖励应该是及时、具体且适度的,能够真正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而教育心理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例如,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段,使学生能够逐步吸收和理解。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育心理学也提供了多种指导。
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 学生 的好 奇心 和学 习兴 趣 ,
提高学生 的课 堂学习注意力 ,从 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
通 过 以上 三 个 方 面 从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分 析 了 影 响 课 堂 教 学 、有
学生 的情绪调 整到适 宜的水平才 能有效提高课 堂效 率。建立 民主 和谐的师生关 系是创建 良好 心理 气氛的首要条件 ,教师要尊重学 生 ,以诚恳 的态度对 待学生 ,善 于用科学的方法 引导学 生 ,能站
课 堂 良好的心理气氛才 能创 建起
来。
[] 《 2 教学理论 研究》 ( 中国人民教 育
出版 社 )
二 、增加情感 投入 ,创建愉
悦 的学 习氛 围
三 、适度掌握学生 的各种心
理情绪 ,打造 良好 的课 堂教学氛
巴荷夏 ,刘 少兵 ,新疆 农业职 业技 术学院教师 。
根据心理 学理 论 ,愉快 足一
虑 、好 奇 、兴趣 等情 绪组 成 的 , 课堂上 只有整合这些 情绪 ,才 能 有好 的教学 效果 。对 教师 而 言 , 在课 堂教学 中的关键 是控 制适度 的愉快情绪 ,还要运 用一定的手 段保持适度 的学 习焦 虑水平 ,才 能有 效提高课堂学 习效率 。根据 心理学原理 ,焦虑程度 和工作效 种正性情绪 ,是人 或事物符合个
生共 同营造一 个愉快而融洽 的人 际氛 围和课 堂教学环境 。从 心理
学 角 度 应 做 到 以下 几 点 :
一
体当前优势需要 时的一种主观体
验 ,也是幸福 的主要因素。在愉 快情绪下学 习效果 明显 比悲伤情 绪下好得 多,因此在课 堂教学 中 应 尽可能体现观 “ 愉快 教育”的 理念 ,但也要 注意控制 愉快 的强 度。教学 中要创建 民主轻松 的气 氛和情境 ,让学生在欢乐 的氛围 中学习 ,在愉快 中求得 发展 。现 代 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 仅是 传授 知识的过程 ,也足师生 在理 性 、情 感方面的互动过程 。学 生 是 否乐 于 接 受 教师 所 传 授 的 信 息 ,关键 在于这信息能 否满 足学 生 的情感 需要。因此 ,在课 堂上 教师 要 激 发 学 生强 烈 的求 知 欲 望 ,必需 增加 情感投入 ,创设愉 悦 的学 习氛围 ,让学生伴随着 丰
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3篇)
第1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1. 认知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小学生,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情感特点情感是学生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3. 行为特点学生的行为特点表现在学习习惯、交往能力、自我控制等方面。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特点,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运用心理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 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游戏教学: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优化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困境。
运用心理学知识组织课堂教学
谐的教育”和6 年代以来国外外语教学法发 充满信心.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处事耐 学生 有可 实现的 目标 ,每堂 曝都学 有 所得。 0
展 的 情 感倾 向 ,都 是 为 了 适 应 安 全 感 的需 心 、 人 公 平 不迁 怒 、 急 躁 从 而给 学 对 不 要 。② 认识 活 动 以积 极 的智 力活 动 为前 提 , 积极 的 智力 活 动来 自 造 性 的思 维 .要 进行 创 境。 l 绪 引 导 。教 师 要善 于 透过 学 生 的言 情 生 以 良好投 射起 点 。
运用心理学知识组织课堂教学
口江 西省 南 昌市 八 一 中学 刘 雪 花
随着我国应试教育向索质教育 的转轨 .
关 注 重视 、研 究与 探讨 。 就课 堂学 习 来说 .
学 生 出现 的心 理 问题 主要有 :
2人 人参 与 。教 师 要 成为 课 堂 的一 员 . 生 在课 堂里 有归 属感 。 3适 当 改错 。教 师 要 从教 学 实 际出 发 , 可 以根 据不 同 阶段 的 要求 .有重 点 地改 错 , 避 免因 改错 频 繁 ,而使 学 生 有排 斥 感 ,丧 失
、
的情感筛选.即将白己喜爱的东西按照自己 而 产生 成就 感 之后 ,就 会兴 致盎 然 ,干 劲 十
1 因材 施教 根 据教 材 的需 要 和学 生 水平 .教学 目标
安全感 指 保 证学 生 上课 时 不胆 怯 .不感 的 方 法去 加 以认 识 .它 的机 制 在 于把 属于 自 足,情不 自禁地要求更t一层楼。
Hale Waihona Puke (I)由 于认 知水 平 和认 知能 力 欠缺 . 导致 学习 态度 不端 正 (2)和教 师 间的 矛盾 误会 使 之 产生 对抗 心 理 ,从 而不 专心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于掌握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可以起到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对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备课中加工、处理好教学信息按认知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巧妙设置疑问。
为搞清这些问题一是过去的经验,二是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备课。
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备人”,也就是说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上课前要尽可能在课前搜集学生的意见,如预习中的疑问等。
只要取得了有效的前反馈信息,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会马到成功。
二.控制课堂气氛教师应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手法,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
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1.课堂上多设置一些活动性项目,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2.给予适当的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这个对于低年级学生十分见效。
3.在课堂上准备一些有趣的素材,比如和课堂教学有关的剪纸,贴画等等。
三.减少学生心中的不确定因素,树立学习的信心一切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心理,做到因材施教,让他们有那种“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感觉。
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心中的不确定因素就会越来越少,因此他们的自信心也被逐渐地被提高,从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的运用,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规律,提高教育效率,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运用心理学规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运用心理学规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利用感知觉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学习金字塔效率图(平均学习保持率: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内容,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显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
启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做到:转换扮演角色,让学生当先生,先生扮演学生,尽可能多地把话语权和实践权还给学生,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降低讲授和演示的比重,多采用讨论、操作实践练习、小组互助等高效方式,不能一味地为了赶进度而剥夺学生的课堂权利,应让进度服从效果。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中山大学附中三水实验学校倡导的“五高”理想课堂和“三学”模式:“五高”是指高参与、高协同、高生成、高愉悦、高共鸣,它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多一些恍然大悟,多一些好奇、愉悦与高峰体验,使课堂成为动态的生命对话。
“三学”是指独学——讲给自己听;对学——讲给同伴听;群学——讲给大家听,“三学”体现的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把本应该属于学生的课堂权利还给了学生,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二、利用注意力规律提高课堂效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试验已经在美国进行过,研究证实,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然后就会出现错误。
这个规律对于中小学生同样适用。
启示:高效课堂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决克服“满堂灌”现象,单一内容和形式持续不能超过15分钟,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交替转换,使学生减少疲劳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从详略、动静、快慢、抑扬、讲练等方面把握教学节奏,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学节奏要注意变化,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和情感持续时间较短,高年级学生有了较强的注意力,教学节奏稳定一些。
利用教育心理学规律,提高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效能
利用教育心理学规律,提高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效能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最快,学习接受语言能力强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开展外语教学十分有利。
如果能全面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特点,并贯穿运用在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外语课堂教学的效能。
本文揭示了小学生心理发展模式和特点,并结合心理学规律为提高外语教学效能指出了具体途径。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规律;小学生;外语教学;课堂效能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47-01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现状从小学增设外语课程是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根据世界形势发展及国民素质提升需要而迈出的重要步伐。
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下形成的以灌输为主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忽视小学生心理特点,背离教育规律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合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成为阻碍小学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
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教学活动的形式加以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一)以教师为中心,实行灌输式教学模式。
虽然这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普遍接受的教学方式,但它却隐含着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内容偏于抽象知识。
课堂上讲解英语音标、句型甚至语法等抽象知识。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接受和理解知识的难度大,学起来非常累,而且达不到效果,时间一长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与信心。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纪律,学生自由空间小,压迫感强。
(四)外语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单一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手段必然降低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
二、利用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在学习中是很有效能的一个因素,它能够大大地促进学习。
要有效地进行长期有意义的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学习动机是以学习的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学习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中怎么运用心理学知识
在教学中怎么运用心理学知识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现代教师除了扮演唐朝韩愈《师说》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同时扮演着各种角色,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医生,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如果在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
本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和思考如下:(一)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
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
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
”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实现以知识为本位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人本主义观念。
强调教育要面对人的全面生活,重在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而绝非知识的简单堆积。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人的理性发展,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精神启迪和个性陶冶,提倡创造,反对一味模仿重复,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
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其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的途径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通过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智力、情感、性格等,从而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2.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认知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 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如记忆、思维、语言等。
教师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要学会运用心理学技巧,如心理暗示、情绪调节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剧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1.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传统的“填鸭式说教”、“被动式接受”都持否定态度,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念、基本知识等,并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探索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机;交流沟通;教学互动;个别指导;效果在目前的教学当中存在着:教师教法单一刻板,缺少灵活性;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积极主动性不高,对学习具有厌倦情绪;师生之间互动少,课堂气氛萧条的现象。
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更累,学习效率较低。
如何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应从学生心理入手,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启动机制。
将动机运用于学习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它还决定着学生从活动和接受的信息中学到知识的数量。
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而学习和记忆更多的内容,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更加有效深刻。
而在这过程中,教师也同样能够较轻松地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深入研究的。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分为三个特征:第一,原因是内部的(个体本身)还是外部的;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
能力和努力是个体内部的原因,而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部原因。
由此推论,学生对学业成绩好坏的归因对其学习动机的影响很大。
要提高学生对能力的自信心,就必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如果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原因,而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学习行为,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坚持学习。
科学运用心理学规律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森塔 尔教授得 到了启发 。他想这种效应能不 能也 发生在人 的身上 呢?于是 ,他来到 了一所普通 中 学, 在一个班里 随便地走 了一趟 , 在学生名单上 圈 了几个名字 , 告诉他们 的教师说 , 那几个学生智商
限效 应 。
超限效应在课堂教学 中时常发生 。如 当学生
犯错 时 , 教 师会 一 次 、 两次 、 三次 , 甚 至四次 、 五 次
l l 0
广 东职业 技术教 育与研 究
2 0 1 3 年 第 5期
可见 , 教 师 对 学 生 的批 评 不 能 超 过 限度 . 应 对 学 生“ 犯一 次 错 , 只批 评一 次 ” 。教 师 如果 非 要 再 次
在课 堂教 学 中 , 学 生 难 免 有 困惑 或 者 不 满 , 但 又 不 能充 分 地 表 达 出来 。作 为教 师 , 要尽 量 挤 出课 余 时 间与 学 生 谈 心 , 并且在谈的过程 中, 要 耐 心 地 引导 学 生 尽 情 地 说 , 说 出 自己学 习 中的 困惑 , 说出 自己对 学 校 、 教师 、 同 学 等 的不 满 。学 生 在 “ 说” 过 之后, 会有一种发 泄式 的满足 , 他们 会感到 轻松 、 舒 畅 。 如此 , 他 们 在 课 堂 学 习 中就 会 更 加 努 力 , 更
一
2 超 限效应
美 国著名作 家马克 ・ 吐 温 有 一 次 在 教 堂 里 听
牧师演讲 ,最初 ,他觉得 牧师讲得很好 ,使 人感 动, 准备捐款 。过了 1 0分钟 , 牧师还没有讲 完 , 他 有些不耐烦 了. 决 定 只捐 一 些 零 钱 。又 过 了 1 O分 钟, 牧 师还没有讲完 , 于是 他决定 1 分 钱也不捐 。 等 到牧师终 于结束 了冗 长的演讲开始募 捐时 , 马 克・ 吐 温 由于气 愤 , 不仅 没捐钱 , 还 从 盘 子 里 偷 了
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制定计划
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制定计划嗨,各位亲爱的老师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如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制定计划,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们更加喜欢学习。
我们要明确一点,教育学心理学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简单易懂,而且非常实用。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技巧。
1.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要想让学生们喜欢上学习,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课程内容,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们的学习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讲笑话、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让所有学生都受益。
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那些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课;对于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讨论课;对于那些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复习课。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上的能力和兴趣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比如,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挑战;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5.及时反馈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然后,我们要根据这些反馈意见来调整教学计划,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们还要定期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生心理特点,为教师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二、认知学派与课堂教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
其核心理论包括信息加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
教师可以借鉴这些理论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学习动力。
(2)激发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结构的构建: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4)多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效果。
三、社会学派与课堂教学1.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扮演着重要角色。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共同建构知识。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他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鼓励: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4)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四、发展心理学与课堂教学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幼儿到成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堂活动。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个体差异的重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巧用心理学策略 助力课堂教学——读《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阅读了美国教育家玛丽·凯·里琪所著的《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一书。
该书主要阐述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策略助推课堂教学。
基于此次阅读所思所悟,结合20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强烈感受到,在教学中巧用心理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追求卓越,努力成为自信、健康、优秀的学生。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策略呢?树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开发大脑。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及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相信通过自己持续的、有质量的努力,能进步、能学好,树立自信,这是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相信智力发展的可塑性十分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励志书籍,使学生认识到,成功、智慧是可以靠努力换来的,努力可以带来改变。
加强理想、目标教育,激发学生前行的持久动力。
书中提到,在学习中,动机强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对失败有更加健康的反映。
这是目标激励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因此编织人生理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教师对青少年加强理想、目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名人志士因理想目标的激励,而昂扬奋斗走向成功的事例,让学生领悟到,人的生命将在一个个目标的确立、一次次计划的实现中闪闪发光。
表扬讲究智慧,恰当的表扬鼓励才能加足学习“马力”。
及时恰当的表扬、鼓励,会使学生心增喜悦,争取更好的表现与进步,这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内涵与价值。
然而,表扬也要讲究方法与智慧,不能随意使用。
里琪在书中强调,要重视表扬学生的努力、细心、有质量的完成行动,而不是表扬学生的“聪明”。
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
说“你真聪明”会让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取决于自己的智商,而认真学习、勤奋努力则是因不聪明所做的弥补。
这就会导致学生因为自满,不愿多花心思、精力去学习。
在实际中,对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要表扬他们是认真努力的结果,并告诫他们,一旦松懈,成绩与进步很快会下滑,努力需要坚持不懈。
运用心理学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运用心理学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处于波动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尊重学生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有些学生是视觉型的,有些学生是听觉型的,有些学生是动手型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能力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焦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范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和趣味性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和激励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心理学认为,学习环境应该是积极、和谐、安全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学习幸福感。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成就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认为,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全面性的,有助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用心理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
开 讲电子效应 ,我是从 官能 团的相 互影响 这个基本
观念来谈的。 C:还有些 问题是没有普遍性 的,例如上炔烃 的
果 是有普遍 性 的问题 而且学 生能够解 决 ,不妨 引导
学 生 共 同 探 究解 决 ,这 正 是 最 生 动 的 问题解 决 教 学 。如果所 涉及 的知 识超 出 了学 生的 实际水 平 ,也
A:例如 在讲元 素周 期律 时 ,有 学生 举手 问: “ 老师 ,强酸 已经是10 0%电离 了,高 氯酸 比硫酸 的
酸性还强应该 怎么理解 ? ”这 一 问题与本 节课主题
32 思考 .
中学化 学中很 多知识 点只要求 知其然 。的共 鸣 ,说 明这个 问题 带
用心理学规律优 化课 堂教学
游 梅
( 中区迎春 中学 ,江 苏苏 州 2 1 8 吴 1 2) 5 摘要 :从一堂课 的课 堂结构 、教 学 内容 的安排 、提 问的角度和 学法指 导等 四个方 面浅析 了如 何运用 心理 学规 律 ,指导课堂教学 ,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心理学规律 ;兴趣效能规律 ;最近发展区;主体能动 文章编号:10 - 6 2 (0 6 0 一o l 一o 05 6920)3 0 6 3 中图分类号 :G 3 . 638 文献标识码 :B
提 出问题往 往都 是强烈 的认知冲 突促成 的,往往 也 带有普遍 性 ,这 时候 应 该停下 原定步 骤 ,给 学生解 释 ,但 要把握好度 。例 如讲 甲苯 的硝 化 ,有学生举 手 问为什么硝基 连在邻 、对位 上 ,我当然 也没有展
给 学生提 出 问题 的空 间 ,不 能 因为学生打断 了教学
有 普遍 性 。我 觉 得 只要 给 学 生 一 种 基 本观 念 就 行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便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惩罚和社会压力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辅助教学。
对于那些对学习本身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而对于那些主要受外部动机驱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奖励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因此要把握好度。
二、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启示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教师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而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学习任务,使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通讯( 教师版 )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罗 丽
西藏 自治 区 日喀 则地 区第一 高级 中学
870 500
姗 鬣 私撑 灿 缄 怫
全 提 期 一
面 高 望 0
正学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 全 面 提 高 减 轧 嘛生 的发 展. 是 教 值得 欣慰 的 是 . 着 教 师 队 随
育 教 学 质 量 的基 本 要 求 . 实 施 素质 教 是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目标 . 是 减 轻 学 生 学 习 也
巨大 技 巧 在 于 集 中 与 保 持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学 生 也 只 有 在 注 意 力 集 中 的 情 况 ”
伍 综 合 素 质 的 不 断 提 高 . 大 多 数 教 师 绝
一
重 的 需 要 和 自我 实 现 的 需 要.学 生作 为
活 生生 的个 体 .当然 也 离 不 开 这 些需 要
的 实 现.随着 社 会 的进 步 .物 质 条 件 的 不断丰富. 生理 需 要 基 本 满 足 的情 况 下 . 教 师更 应 该 关 注学 生 其 他方 面的 需要 .
2 世 纪 6 年 代 以 来 . 知 心 理 学 与 O 0 认
对
高 文 哟 到 自己 也 是 这 个 大 集 体 的 一 分 子 . 识 也
相
需 要 做 任 何 意 志 努 力 的 注 意 . 易 引 起 不
大 脑 疲 劳 :有 意 注 意 是 事 先 有 日 的 的 、 需 要 作 出 意志 努 力 的 注 意 .耗 能 多 . 易 引 起 大 脑 疲 劳 : 意 后 注 意 是 在 有 意 注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心理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做好教学服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运用心理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运用心理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97-02
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且缺乏学习动机、动力,课堂教学尤其是理论课教学中睡觉现象较严重。
对此,教师应拓展教育途径,合理运用心理学规律,使之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
一、运用首因效应,精心设计第一次课,增加课程吸引力
(一)何谓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
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根据首因效应,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尤其是
在上第一次课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会给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第一次课,增加课程吸引力
1.把握学生的心智水平
教师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换位思考,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
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
二是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
2.合理使用教具
教师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
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
3.挖掘教材、利用教材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4.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等。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5.选择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
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6.生成师生问题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
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
7.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
具体而言就是听、说、
读、写、算、问、画、演、唱。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活动方式。
8.优化教学语言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
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激情诱趣的“入课语”;启发思维的“设问语”;承上启下的“过渡语”;点拨解惑的“讲解语”;画龙点睛的“总结语”。
教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力量。
二、运用期待效应,激发学生潜能
(一)何谓期待效应
期待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根据期待效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满怀期望的激励,使学生得到异乎寻常的进步。
(二)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关注和期待,尤其是对一些智力平平的学生,要给予他
们更多的关注,时常用一个满意的目光、激励的动作去鼓励他们,给他们传递“我能行”“我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使其学习时加倍努力,激发其潜能,因而取得好成绩。
三、运用遗忘规律,及时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何谓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H.Ebbinghaus)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样的,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不复习,只是到了考试临近时,才“急时抱佛脚”,匆匆地进行复习,这样做当然学习效果不好。
(二)及时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向学生介绍记忆的知识和方法,要求学生做到:
1.及时复习,较多地复习,防止在学习后立即发生遗忘,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复习时,单纯一遍遍阅读的效果并不好,应当在材料还没有记住之前就不断地试图回忆,可提高复习效果。
3.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可
用阅读、背诵、问答、整理笔记、比较、练习等多种方法,让信息通过多种感觉通道到达大脑皮层,对同一内容建立广泛联系,加强记忆。
4.通过操作活动促进记忆。
对一些单纯用阅读很难记住的材料,可以把活动和操作参与到这些材料的记忆中去。
如学习画画。
四、运用从众心理,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何谓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conformist mentality),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
(二)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设法建立起具有良好风气的班集体,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在其中从众、依从。
在良好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向深入发展,遵从的态度结构也将随之逐渐建立起来。
此外,还要注意建立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加强正确舆论的引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的运用,要教好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运用心理学规律,因材施教,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
[3]朱慕菊.走?M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责任编辑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