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洋流的主要特征和性质分类;(2)能够说出洋流的主要成因.并能够运用洋流成因,举例说明海陆变化及盛行风的变化引起洋流分布发生变化;(3)能够说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2)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质疑、交流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应用实验和地图,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的构建;2、应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

【教学方法】实验法、支架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学案导学发。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水槽(8个)、彩色油、电吹风机(16个)、接线板、教鞭。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并确定组长人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鸭子舰队漂流记》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出洋流的概念;通过读图、看书,了解洋流的性质。

【探究活动一】洋流的成因及分布的一般规律的探究。

实验一:探究稳定的风是否形成稳定的水流。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观察交流并发表看法)实验二:探究洋流的成因及分布的一般规律(学生实验)(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建立洋流模式。

【过渡】此洋流模式是在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别是陆地轮廓,非常理想,如果海陆分布发生变化,洋流分布又会怎样呢?【探究活动二】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探究(1).以南半球为例,师生探究,海陆分布发生变化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影响。

高中地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

高中地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

高中地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高中地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洋流的概念及分类;会分析洋流的成因;能够说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用地理眼光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形成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难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故事导入法,讲述哥伦布两次前往美洲所花费时间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

引出洋流帮了哥伦布的忙。

提问:“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1.洋流的概念【问题】什么是洋流?【学生答复】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拟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教师总结】理解洋流概念时,要把握几个关键词,常年比拟稳定、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2.洋流的分类【问题】(1)按照洋流性质,洋流分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有何不同?(2)高纬度海区的洋流一定是寒流,低纬度海区的洋流一定是暖流吗?【学生答复】(1)按性质,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暖流和寒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洋流相对于它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

【教师总结】一般情况下,从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的洋流是暖流;反之,从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索马里洋流除外)3.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1)洋流的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及学生思考:【问题】①在物理中我们就学习过,任何物体要运动,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表层洋流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表层洋流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2. 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及相关视频资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洋流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洋流分布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海洋表层洋流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 新课导入:讲解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洋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东太平洋暖流等)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讨论洋流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加深对洋流分布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海洋表层洋流与深海洋流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洋流分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冰川融化等。

3. 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海域的洋流分布情况。

2.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海洋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强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

九、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海洋洋流分布图,标注主要洋流的名称和特点。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分类;(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比能力;(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练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无【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开场白:同学们,请安静下来,我们开始上课了!二、引入新课(5分钟)在讲新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很多年以前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投入日本以东的海域。

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了这些没有长脚、不会游泳的漂流瓶,使它们能够跨越大洋,周游列国呢日本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部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页,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

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三、讲授新课(30分钟)[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师]好,小明同学你来回答,什么是洋流?[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师]很好!请坐!在洋流的概念中,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请同学们在这几个字下面着重标记一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二节洋流第一课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举例分析,说明影响洋流运动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2.结合图示,理解、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主要洋流。

(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综合思维)
4.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国防教育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影响洋流运动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其他地区通行的版本中都占有重要篇幅, 是高一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章节。

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 教材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是第三章内容的核心, 又与第二章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既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 又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埋下伏笔, 因此,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 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前期备课——构建课堂框架结构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 内容比较难, 探究的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逻辑性比较强,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我对该部分教材进行了以下研究:(一)明确设计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为了凝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地理学科的教育要围绕这四个核心素养来开展, 所以课程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地理的核心素养。

因此, 我设计本堂课的理念是: 以大规模海水运动为学习的知识载体,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规律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解读课程标准。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上的阐述是“运用地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把握这条标准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地图”、“归纳”和“规律”。

因此对本堂课的要求是从观察现象到呈现规律,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三)把控学生学情, 精准施教。

学情有利方面:1.高一学生对自然地理特别是一些未解之谜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这促使他们理性思考, 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并且在课外阅读中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表象。

4-2.1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4-2.1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教学内容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洋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对该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主要落实的内容是“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行为动词是说明,要求解释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是在观察、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完成的;需要学生找出不同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的共性、并将其模式化,能够在成因上尝试与世界风带模式相联系,为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在必修第一册中,了解了海浪、潮汐、洋流这三种海水运动形式,学习了洋流的概念、类型(寒流与暖流)以及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等的影响。

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然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节内容对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导入—读图分析(模拟实验)—总结规律(对比验证)——习题巩固”等多种思路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状况,能够据图说出他们的名称,比较其差异。

2. 归纳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全球风带模式和洋流模式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全球风带模式和洋流模式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1992年1月,一艘货轮从中国香港驶往美国西海岸,途中在日界线附近遭遇风暴使得数万只玩具鸭散落海面之后在世界很多海岸陆续发现了玩具鸭的情境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玩具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你能推测它们的漂流轨迹吗?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海水运动形式及洋流概念、洋流性质知识回顾学生通过回顾表层海水最基本的形式:海浪、潮汐、洋流,引出这些玩具鸭如此大规模的流动与洋流有关。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一、教学设计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学设计的宗旨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宗旨,本节课以“引导—发现”模式为主,精心创设了教学情景,以实际操作的实验为载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分析洋流成因,体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过程。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本节课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的地理基础和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有的放矢地分析探究问题。

二、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二、师生合作,完成探究第一步:认清洋流的定义:洋流定义: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第二步:掌握洋流的性质引导学生观看“世界洋流分布图”,体会洋流的性质以北太平洋中纬度一片海域洋流为例,设置问题探究比较不同纬度海区表层水温:C B A (>,<,=)第三步:寻找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1、在学案上提供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绘制洋流的流向;(印度洋海域洋流除外)2、学生合作交流,找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3、在学案上提供世界海洋表层洋流模式基本框架,引导学生构建模式图4、引导学生文字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①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度海区:北顺南逆②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中高纬度海区:北逆环南漂流5、观察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冬夏两季的变化,总结规律③北印度洋海区:冬逆夏顺第四步:分析洋流的成因1.模拟实验教师提供一盆水,水上的漂浮一些碎纸片,设问:请找出能使碎纸片盆中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方法。

类比发现洋流分布的共性,在学案的模式图中学生构建洋流分布模式4、学生归纳总结,并填写学案5、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印度洋洋流流向规律1、学生动手实验、绘制盆中碎纸片流向示意图,并解释其原因2、推理世界洋流的形成,演绎洋流的成因,3、一名学生同步朗读,其他学生,用眼看洋流演示过程,用耳朵听课本有关文字描述4、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北印度洋海域季风洋流的变化,并表述分析成果。

高中地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高中地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高中地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理解海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3.掌握世界主要海洋的表层洋流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2.各种洋流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教学难点:1.阐述洋流的形成原因;2.理解洋流对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板书法;3.图解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唤起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心;2.播放相关的海洋视频或图片;3.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讲解海洋表层洋流的概念和分类;2.阐述海洋表层洋流形成的原因,即风力和地转效应;3.详细介绍世界主要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种洋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通过实例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洋流对欧洲的影响;2.通过案例分析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如秘鲁洋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使用练习题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互动;2.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2.提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关注和保护海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题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理解了洋流对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同时,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所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授课内容: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2)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3)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世界风带模式图,推导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3)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1)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程度: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适当引导能够较好的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像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够归纳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法指导:需要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地理课的魅力。

充分挖掘本节新的学习资源,结合现实生活中例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的乐趣。

采用了“导—读—思—绘—结—探”的学法模式。

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读图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是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

这有助于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

主要采用了导读法、读图分析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分类;〔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比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比照能力;〔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练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无【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开场白:同学们,请安静下来,我们开始上课了!二、引入新课〔5分钟〕在讲新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很多年以前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投入日本以东的海域。

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了这些没有长脚、不会游泳的漂流瓶,使它们能够跨越大洋,周游列国呢?日本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局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页,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

阅读完可以举手答复。

三、讲授新课〔30分钟〕[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师]好,小明同学你来答复,什么是洋流?[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拟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师]很好!请坐!在洋流的概念中,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请同学们在这几个字下面着重标记一下。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描述世界洋流的主要分布特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标解读】从课标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对本节第一课时来说,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

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

第三,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

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盛行风和洋流之间的关系,点拨地转偏向力和海陆轮廓对洋流的影响。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地理的空间概念、读图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容易导致课堂沉闷现象。

本节课从“荷兰少年清洗海洋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已学过了水循环和大气的运动两种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形式,掌握如风向、地转偏向力、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地理基本原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为学生在构建洋流运动的基本模式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1、综合认知: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分布模式,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洋流的知识、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绘图等,提高实践的操作能力和读图、绘图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3、人地协调观:唤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探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教法选择】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教学以自主学习、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绘图归纳等方法,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主要洋流的名称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洋流的形成原因、世界洋流分布图的阅读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2. 运用讲授法,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主要洋流的特征。

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洋流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周边海域的洋流分布及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张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幅图中的主要洋流吗?它们分布有什么规律?”2. 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讲解洋流的概念、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介绍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的特点和区别。

3. 分析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讲解洋流受地球自转、地球形状、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4. 讲解主要洋流的名称及特点讲解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等四大洋的主要洋流。

介绍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印度洋暖流等主要洋流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以我国周边海域的洋流为例,分析我国海域的主要洋流及其对海洋渔业、航运等产业的影响。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并写一篇关于主要洋流分布特点的短文。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洋流对沿海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2. 小组研究:学生分组研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世界洋流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世界洋流教学设计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从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学习要落实在地图上,通过阅读地图能归纳出世界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并在此根底上把洋流分布模式化,加强对洋流分布的掌握。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地理的空间思维、读图的能力,文字提取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的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来说内容相比照较抽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理解洋流的主要成因;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并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通过读图比照分析,结合教师的指导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洋流,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并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开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难点:洋流的模式图的构造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听说过“鸭子舰队〞吗?这说的是1992年一艘由中国出发驶向美国西海岸的货船,在太平洋日界线附近遭遇强烈风暴,一只装满黄色橡皮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小鸭子最远的漂流了3万公里,历经了漫长的15年于2007年到达英国的西海岸。

这些玩具鸭子不仅仅是一只橡皮鸭子,被称为不向命运低头的勇士,所以又叫作“鸭子舰队〞。

那么这些鸭子是怎么从太平洋到达美国西海岸的?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答复这个问题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7页第一自然段,找出什么是洋流?请这位同学起来告诉大家一、洋流的概况1、洋流的定义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又叫做海流。

2、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那促使海水常年大规模稳定流动的动力是什么?我们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仔细观察黑墨水的运动情况,思考它运动的动力是什么?这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观察的结论是什么?〔黑墨水随风流动,动力是风〕那我们实验中的吹风机产生的风能吹动海水大规模运动吗?对了,不能!那么表层海水要大规模沿一定方向稳定流动就需要风的规模大,风向常年稳定,对吧?也就是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

4.2.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4.2.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为新课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尝试用图表进行总结。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洋流的分布规律、类型及其影响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问。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海洋生物、航运和海洋资源开发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特定海域的洋流分布,如太平洋、印度洋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和图表,总结该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讨论洋流对该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2.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4.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基础,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5.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4.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洋流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等,为本章节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洋流分布规律涉及空间概念、动态变化等方面,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具体学情分析如下: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案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案
【讲解】洋流的成因。有三个:分别是“盛行风使其动”
“陆地使其阻”“地转偏向力使其偏”,其中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
【承转提问】在此因素作用下,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如何的?
【出示】世界轮廓图。
【讲解】1、太平洋海区。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顺时了以副热带为中心逆时针方向的流动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了以副极地为中心逆时针方向的流动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了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
【出示】太平还海区表层洋流运动图
【总结规律】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流动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了顺时针方向的流动的大洋环流。就像阿拉伯数字8的书写笔画一样。
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流动的大洋环流。就像阿拉伯数字0的书写笔画一样。
【出示】北印度洋轮廓图
【讲解】北印度洋海区。冬季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夏季顺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
【总结规律】冬逆夏顺
【问题探究】大西洋海区和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又是如何的?
运用各个海区轮廓图,能更清晰的明确各海区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是如何。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知识小结
梳理本节知识点,通过结构图进行小结。
【讲解】洋流的概念
【分析讲解】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提问】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洋流?
【出示】海浪、潮汐、海啸、湾流景观图。
借助对四幅景观的判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讲解】洋流的分类。暖流:一般情况,低纬流向高纬,水温高于流经海区;寒流:一般情况,高纬流向低纬,水温低于流经海区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
,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程度: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已经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 推理能力, 适当引导能够较好的
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图
像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够归纳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按成因:风海流、密度流、 补偿流

以副热带为中心
的 海
洋流的分布规律 以副极地为中心

北印度洋海区季

气候
风环流

渔业生产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污染
航海
解答【新课导入】设置的问题:洋流的作用 回顾:什么是洋流?洋流是如何形成的?洋 流是如何分布的?
回顾本节课 的主要内容
通过小结对本节 课的主要内容构 建相关联的体 系,形成系统。
随堂练习
B
D
C
30°
A
( 1)上图大洋环流是 北 半球的 中低纬 (纬度)的大洋环流,
判断依据是以副热带为中心且呈顺时 针方向流动 (2) B 洋流形成原因主要是盛行西风的吹 拂作用 (3) C 洋流从性质来说属于 寒流 (4)若此大洋环流位于大西洋,则 B 为北 大西洋暖流 ; C 为加那利寒流 ;
( 3)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 1)运用世界风带模式图,推导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
(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 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 3)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 ( 1) 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步骤: 意图 / 操作
新课导入
板书 承转 讲解基本 概念
板书
对比分析 洋流的分
布规律 对洋流的 形成过程 进行总结
学生自己 总结洋流 分布规律
板书
教师活动(讲解 / 操作) 【阅读】 1994 年 3 月的一天早晨,南非的 德边维海滨, 7 岁的夏蒂发现一只漂流瓶躺 在海边。 里面有一封中英文邀请信, 邀请他 参加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原来, 漂流瓶是由上海市市长授予少年儿童代表, 再由他们放入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世 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儿童捡到, 都将受到邀 请。 【思考】中国、南非相隔如此遥远,漂流瓶 如何会来到南非海滨呢?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完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之后, 我们在一起解 答漂流瓶是如何来到南非海滨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57 的内容, 先了解下洋 流的概念,以及洋流的分类和成因。 ①洋流的定义;②洋流的分类: (性质)暖 流、寒流;③洋流的成因:盛行风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通过动画演示, 回顾洋流的形成 因素 培养学生的读 图、对比、思考 分析、 归纳能力, 以及小组合作能 力;通过学生自 主的对知识重难 点进行归纳,更 有利于记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总结归纳洋 流规律
小结
( 1)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 环流 , 北半球海区呈顺时针流动,而南半球 海区则呈逆时针流动。 (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 中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极地环流) 呈逆 时针流动。 (3)南半球无极地环流,南纬 40。海区形 成环球一周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学法指导:
需要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地理课的魅力。充分挖掘本 节新的学习资源, 结合现实生活中例子, 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而且
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的乐趣。 采用了“导—读—思—绘—结—探”的学法模式。 旨在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读图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1、 洋流的概念:常年、一定方向、大规 模
2、 洋流分类:暖流、寒流 3、 洋流的成因
联系风带分布图, 绘制洋流模式图; 并且引 出影响洋流的因素: 海陆轮廓、 地转偏向力
播放动画:世界洋流的模式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海洋表层洋流 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 目的
D 为 墨西哥湾暖流 设计依据: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 的掌握情况,发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练律习 加深对洋流 分布规
通过练习检测学 生对本节课知识 的掌握情况,发 到学以致用的目 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板书设计
洋流的成因
盛行风 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
按性质洋流的分类
思考问题
用一则故事设置 悬念,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和学习 兴趣。
阅读课本内 容
认识洋流基本概 念,了解洋流的 分类和成因有基 本认识。
联系风带分 布图, 学生用 红色和蓝色 的水笔, 绘制 洋流模式图
小组讨论、 思 考北半球中 低纬度、 中高 纬度的洋流 分布规律以 及印度洋的 季风洋流
通过图像的分析 绘制的过程,了 解洋流的成因。
主要是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这
有助于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 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 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主要采用了导读法、读图分析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为主, 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 分析中的主导作用, 充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地理必修 1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世界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 2)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