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二 、本 科师范 院校教师教 育类 课程 开设现 师 范院校增加 了一些选 修课程 , 但其课 程 的宽泛 性还远 远达 不到教 师职业专 门化 的要求 , 达不 到迅速 发展 的教 状
以美 国为代表 的西方 本科 师 范院 校教 师教 育类课 程 , 目前 主要包 括教 育 实践对师 范生教育理 论 的需求 。 一般 () 育学 、 理学 、 心 学科 教学 法 和教育 见 习 、 习四类课 程 。 发 达 国家 , 教师教 育类课 程 由三部 分组 成 :1教育 实 涉及教育 哲学 、 教育史 、 教育 心理 师 范生 通过 这些 课程 的学 习 ,能对 将来 从教 的教育 规 科 学 的基本 理论课程 , 学 、 社会 学 、 教育 教学 过程 、 的成 长 和发展 、 业道 德 人 职 律 和教 育 问题 有 一定 理论 的认 识 和实 践 的体 验 。然 而 从课 程 设置 的现 状分 析 ,教师 教育 类课 程在 课 程结 构 与法律 、 育行政 与管理 、 教 教育技术 等 ;2教 学法 , 括 () 包 比例 、 程 门类 、 程 内容 、 践课程 的开发 与 实施上 , 教学方 法 与策 略 、教学 的组 织设计 与评 价 以及 教学计 课 课 实 都 不 同程度地 存在 以下 问题 : 划、 教育测量与评价等 ;3教学实践 , () 以教育见习和教
育实习的方式进行 , 时间的长短各学校虽有不同 , 但都 我 国师 范 院校设 置 的普通 教 育课 程 、学科 专业 课 把教学 实践放在重要 的位置上 。 而我 国师 范 院校 教师教 程 和教 师教 育课 程 , 课 时 比例 上 并非 三分 天下 , 是 育 的基本 理论和 实践课程 明显 薄弱 。 在 而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应用型本科教育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富有成效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持续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具体而言,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各项任务。
2、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能够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职业素养学生能够了解和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职业忠诚度。
二、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开设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应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熟悉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9卷第6期Vol .9,№6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2009年6月June,2009收稿日期:2009-02-13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教改与课程课题(03055136)作者简介:陈威威(1978-),男,江苏如皋人,讲师、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陈威威,龚德书(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摘要:在介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和现阶段办学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该专业课程体系在核心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准确定位出发,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为主线,对该专业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种科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架.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构建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9)06-0109-03 工程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专业,属于工程技术、管理等交叉复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如何搞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尽管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已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基本课程,但由于该专业成立的时间较短,且其内涵丰富,故许多院校对其课程体系的设置仍感到困惑.因此,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及课程体系的现状,将有助于加深对该专业内涵的理解,更好地设置其课程体系.1 工程管理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情况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设了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要素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事实上,该专业作为建设工程领域的管理学科,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早在1952年,同济大学就创建了建筑工程经济与组织专业[1].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11所高校就设立了(建筑)管理工程专业.1989年,原国家教委将“建筑管理工程”和“基本建设管理工程”正式列入其第二次修订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993年,教育部将“管理工程”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正式列入由其第三次修订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998年,教育部在第四次修订和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对建筑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管理工程(部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以及原本科专业目录外的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和国际工程管理四个专业调整合并为工程管理专业[2].目前全国有将近300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和管理类、土木工程类、水电类、财经类等院校,其中,有十余所高校通过了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如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除了以上少数开办较早、且比较有特色的高校,国内约90%的高校都是从1999年后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办学依托上,有的高校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内,如同济大学;有的高校设在土木工程学院内,如东南大学;还有的学校单独设立建设管理学院开办工程管理专业,如重庆大学.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上,有的高校细分了专业方向,在培养上以某个方向为主,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天津大学的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还有的高校在培养上不再细分专业方向.总之,由于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各不相同,在专业方向设置、院系设置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2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2.1 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不明确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明确,培养目标是造就“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3]”.教育界人士普遍认同这一定位,但这并未完全取得工程界的认同.因为该专业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成果,一方面是工程技术背景,另一方面是管理、经济等学科知识,故造成目前学生的知识普遍“杂而不精”,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偏差较大,学生缺乏专业竞争力.目前,虽然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五个方向,但许多高校因办学条件有限,远远达不到专业方向的要求,故实际上只有一个笼统的工程管理专业而无专业方向.2.2 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不够明显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大多停留在原来几个专业的简单合并上,缺乏系统优化,核心课程不明显,造成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看家本领.例如在建筑行业某些就业岗位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做的工作,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能够做;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做的工作,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不一定能做[4].2.3 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缺乏整体优化由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时间较晚,特别是长期以来各高校仅根据自己的条件或者师资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故其课程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部分课程类型设置、性质划分和学时安排不够合理;第二、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够明确,前后顺序衔接处理不当;第三、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交叉较多.2.4 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尽管大多数高校都按培养方案设置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所要求的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主观认识上,部分学校或教师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软化现象.二是客观条件上,校外实践实习投入多、涉及面广、难度大.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确实存在实践教学经费不足、一些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等问题,因此一些实习环节通常是“走马观花”,校外实习变为校内实习,还有的缺乏对实习的过程管理,只关注学生最终交来的实习报告.最后,从细节层面上讲,还有实践教学环节重复训练以及与理论教学脱节、实践教学内容及课时数安排不合理等问题.3 构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3.1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首先,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并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实力等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即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其次,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确定本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并通过目标层层分解,确定每门课程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进而初步确定了课程体系;最后,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出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图1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南通大学地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南通市,而南通又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南通建筑业历来以“建筑铁军”享誉全国,截止2007年底,共获得由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代表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鲁班金像奖”49项,多年高居全国地级市榜首.2007年,南通共有建筑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及专业承包企业839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15家;从业人员81万人;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69. 26亿元,继续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全省.我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地方性院校,是属于我国高校系统结构中的“应用型教育”类型.所以我校工程管理教育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通过对南通建筑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迫切需要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技术和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所以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是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面向建筑领域培养人才,重点突出“应用型”特色.该专业培养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3.3 基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合理知识结构的要求.故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为主线,从专业培养要求出发,进行设置.为此,首先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而研究为完成各项工作所需要培养的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各课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5],如图2所示.图2 基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011 宜宾学院学报 第9卷 3.4 以系统论为指导,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根据系统论原理,可将课程体系的构建视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注意其整体性和层次性.每门课程对整个专业来讲都是一个子系统,不仅每个子系统的存在对整个系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各个子系统之间所具有的特定的衔接和逻辑关系也是不能够破坏的.因此,在优化课程体系中,要考虑每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及层次递进性,避免相互重复和颠倒次序,以提高每门课程及整个系统的效率.具体做法: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采用逆推法,从有利于知识的层次递进性的角度出发,确定课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寻找有无重复的知识点.对于有少量重复的知识点,在先涉及的课程中予以讲解,在后涉及的课程中不予以讲解,并写进教学大纲,避免课程间的知识点重复;对于知识点重复较多的课程,可考虑重新组合为一门新的课程,或删去其中一门课程.3.5 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工程管理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出发,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从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这4个阶段来实现对学生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这4个阶段的实习贯穿于整个工程管理专业能力的培养,在逻辑管理上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点到面、从平面到立体这样一个人类认识和创造事物的客观规律[6].通过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来强化实践性教学.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可以实现对工程估价和项目管理等的模拟,还拥有广联达概预算软件、P3e /c 软件等,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教学.基于南通是江苏省唯一的建筑强市,我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广泛建立了十多家校外工程管理实践基地,学生除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实习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分散实习.4 结语工程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回顾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历史沿革,在现阶段办学情况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参考文献:[1]郭志涛,师旭超,李进涛.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优化[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18.[2]宇德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29.[3]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Z].1999.[4]初建宇,王海霞.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165.[5]杨会云.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2005,6(3):14.[6]钟昌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92.[责任编辑:王 露]Desi gn of Curr i culu m Syste m for UndergraduatesMajor i n Engi n eer i n g Manage mentCHEN W ei 2wei,G ONG De 2shu(Colleg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N antong U niversity,N antong 226019,China )Abstract:After intr oducti on of the origin and its current educati onal situati on of engineering manage ment s pecialty in Chi 2na,the p r oble m s that occur in curriculu m syste m of this s pecialty,such as setting of cor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p r ofes 2si onal courses,etc .,were analyzed .Base on the accurate positi on of this s pecialty,taking the entire p r ocess of engineer 2ing p r oject constructi on as the main line,a reas onable curriculu m syste m of engineering manage ment s pecialty is designed for the need of devel opment envir on ment .Key words:engineering manage ment;curriculum syste m;training goal;design111 第6期 陈威威,龚德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
即 以全面分析知 识点 为基础 ,通过知 识点构建相 关的知 识单元或知识模 块 ,以知识 单元或知 识模块 为基础 ,形成具体 的课
程 ,最 终 形 成优 化 的课 程 体 系。
【 关键词]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 ;课程体 系;优化 【 中图分类号1 6 20 G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5 6 3 (0 84 — 4 0 10 — 4 22 0 )9 0 — 2 1 4
Ab t a t s r c :Ba e n a ay i g t e c u s r b e ,a s h me o e tn p t e c u s y t m fb c e o r g a o s d o n l z n h o r e p o l ms c e fs ti g u h o r e s se o a h l rp o r m n lg sisma a e n u p i ep p n I i u g se h t l t e p s i l n wl d ep i t h l b ee mi e r t . e , o it n g me t sp t t a e t ss g e t d t a l h o s ek o e g o n ss a l ed tr n d f sl Th n c i u n h a b i y
1 当前物流管理本 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由于 各校 的具 体 情况 不 同 , 在物 流 类 学科 专 业办 学 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也是 各种 各样 的。 主要 的问题体现 在 以 下几个方面。
设了一 些 与物流 工程相 关 的课程 , 由此导 致人 才培养 的 目 标不 明确 , 导致 两个专业 办成了同质的专业 。 13 不 同课 程之 间教 学 内容交叉 重复导致 课堂教 学不能 .
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
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为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高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接着,分析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当前高校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质量改进等五个核心要素。
这五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还将对每一个核心要素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如何实现优化与提升。
本文还将结合国内外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我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本文将对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贡献力量。
二、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这些理论不仅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指导原则,也为其具体实践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教学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是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这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过程管理理论等。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调质量管理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涉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结果的评估与反馈等各个环节。
过程管理理论则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强调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以确保教学质量。
教育评估理论也是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教育评估理论关注如何对教学活动和教育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以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
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p o lmso e c u s y tms n u sf r r o u g sin n c u s e o m. r b e f h o re s s t e ,a d p t o wa d s me s g e t s o o r e r fr o
二是 在 国外职业 培训 教学 模 式 的影 响 下 , 2 于 O世 纪
中心型” 课程体 系, 还是重 实践、 理论 、 轻 重专 业知
识、 轻关 联知 识 的“ 岗位应 用 型” 课程 体 系 , 存在 着 都
一
定 的局 限性 。
二 、 际经济 与 贸易专 业课程 体 系存 在 的问题 国
课程体 系的局 限性 , 分析了国际经 济与贸易专业课 程体系中存 在的问题 , 并为地方高校 国际经贸专业课 程改革提 出了建设性意见 。 [ 关键词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课程体 系 ; 优化改革
[ 中图分类号 ]G 4 . 6 2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2 2 1 ) 1 050 0 994 (0 1 0 - 1-2 0
用 知 识 为基 础 , 强调 实 践 操作 能力 和 劳 动态 度 的培
优化 专业课 程 体 系 , 高校 深 化 专 业 教 育 教 学 是
养 。无论 是重 理论 、 轻实 践 、 重知识 、 技 能 的“ 科 轻 学
改革 、 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从 目前我 国高等院校
国际经 济 与 贸 易专 业 的课 程 体 系来 看 , 主要 存 在 两 种倾 向 , 一是沿 袭传 统 的高等 教育 观 , 以学 科 为 中心 的专 业课 程体 系 。该 体 系的 主要 特点 是 以学科 知 识 传授为主线 , 调打牢基础理论 知识 , 宽专 业 口 强 拓 径, 注重 理论 素质教 育 , 养 学生 朝着 国际 经 贸专 业 培 理论 研究 型 的方 向发 展 。这 一体 系 培养 的 学 生 , 实 践 能力低 , 以适应 国际经济 贸 易 岗位 的实 际需 要 。 难
本科课程体系
本科课程体系本科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构建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框架。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课程特点以及与就业需求的对接等角度,探讨本科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和建设方向。
一、课程设置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其成为未来领域的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可侧重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个方面。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英语、物理等,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学科素养;专业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特点1. 学科交叉:本科课程应鼓励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领域设置交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机交互设计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科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工程类专业设置实训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选修与必修相结合:本科课程既应设立学生必修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也应开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例如,在文学类专业中,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文学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三、与就业需求的对接本科课程应与就业需求有机对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以下是几种对接方式:1. 职业导向:本科课程的设置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课程。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应增设相关人工智能课程。
2. 实习与实训:本科课程应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和实训,提前接触职业实践,增强就业竞争力。
例如,在商学院设置实习课程,帮助学生熟悉市场经营和管理实践。
3. 职业能力培养:本科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四、建设方向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以下是建设方向的几点建议:1. 整合资源:各学科之间应加强合作,形成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并整合技术、实验室和师资等资源,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
2 3 3 2 湖 学 院 , 徽 巢湖 3 0 0; 巢 安
的事 , 于其 产 生 的 时 间很 短 , 前 , 多数 高 等 院校 都 由 目 大
很 难 把 国 际商 务 专业 同 国际 贸易 专 业 、 语 专 业 的 国际 英
接 反 映 了 人 才 培 养 的 宗 旨与 目标 , 教 育 的 核 心 环 节 。目 是 前 我 国 高 等 院 校 国 际 商 务 本 科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难 以 与 国 际 经 济 与 贸 易 、 务 英 语 专 业 区分 开 来 , 未 能 与 专 科 类 国 商 也 际 商务 专 业 课 程 相 区 分 . 忽 视 了 商 务 环 境 教 育 和 对 学 生
■匪墨
万红 先 1 黄 玉 霞2 戴 翔1
2 80 ) 3 00
国 际 商 务 本 ¥- 业 课 程 体 系 优 化 探 讨 :专 - 1
(安 徽 财 经 大 学 国 贸 学 院 , 徽 蚌 埠 1 安
摘 要 :课 程 体 系 是 专 业 教 育 理 念 的 具 体 体 现 , 直 它
人 文 素质 的培 养 为 了实现 国 际商务 专 业人 才 的培 养 目
标 . r 该 适 当增 加 管 理 类 课 程 及 双 语 教 学 课 程 . 强 - l  ̄4 应 加 实务 课 程 整 合 , 设 跨 学 科 课 程 , 培 养 学 生 的跨 文 化 沟 开 以 通 能 力 . 时要 重视 商务 环境 教 育 。 同
业 学 生 而 言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 可 以鼓 励 学 生 采 用 制 成 宣 传 海 报 、 摄 DV 品 、 剧 表 演 、 目 主 持 和 相 声 小 拍 作 话 节 品 等丰 富 多彩 的形 式 , 小组 为单 位 完 成社 会 实践 作业 . 以 这 种 方 式 可 以 较 好 地 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与 专 业 教 育 和 学 生
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最新)
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三峡大学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开展医学科学研究,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地方与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改革与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促进我校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三峡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我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遵循学校2001至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贯彻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体制与机制创新为重点,队伍建设为关键,科研与科技开发为支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工作方针,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遵循“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提高质量,形成特色,推进合作,促进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充分把握综合性大学举办医学教育和组建第一、二临床医学院的有利条件与时机,全面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医学人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整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体系,建立“学研产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完善教学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与开发整合医学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具备时代特征,反映现代医学教育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医学教育教学体系。
2、基本原则第一、解放思想,创新体系。
根据省卫生厅鄂卫人发[2002]11号、宜昌市人民政府宜府文[2002]5号文件精神,遵循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从我校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按照有利于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创新体系,优化医学教育教学资源,构建融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包含医学专业教育与相关医学专业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
担忧的不 良倾向: 目提升办学层次, 盲 扩大办学规模 , 一味追求办
学 声 誉 , 力模 仿 他校 标准 。特别 是在 学科 、 业和 课 程设 置上 , 着 专 不 顾 自身实 际 ,一 味 向老 牌 本 科 大学 和 重点 大 学 的 学术 形 成 风 格 、 程 和办 学标 准看 齐 。具 体表 现在 以下 几 个方 面 : 课 课程 体 系过分 追 求知 识量 的积 累。在 传统 知识 观 的 主导下 , 注重 学科 课 程 的数 量 、 重 学科 课 程 的 比重 、 味 认 为 学科 知 识 注 一
的争 取与 占有 、 会 的知 名度 与 影 响力 等诸 多方 面存 在 很大 的差 社 距 , 业 生就 业难 度 加剧 。 因此 , 就业 为导 向优 化课 程 体 系 , 毕 以 为
分层架构 , 没有形成序列化。 课程缺乏明确 目标配套。 知识分割过细 、 , 重复 造成相当程度
的教 育 资源浪 费 。 人文、 伦理 、 感 等学 科 课 程 相对 缺 失 , 学 、 术 类学 科 课 情 科 技 程 占据 了课程 空 间体 系 , 程 体 系落 入 “ 具 理性 ” 畴 。 课 工 范
但对 如 何促 进 各 专业 学 生 在 所 学专 业 领 域 内思 维 发 展 ,ar 断 Pi l 力 、 力 、 及批 判 质 疑能 力 的发 展关 注不 够 。 分析 推理 综 上说 明 , 本科 院校课 程 体 系 中存 在 的现 实 问题 不容 忽 地方 视 , 现人 才 培养 目标 极 为 不利 , 须转 变观 念 , 优 化课 程 对实 必 着力 体系。 二、 地方 本 科 院校优 化 课 程体 系的 基本 原 则 地 方 本科 院校 担 负着 为 区 域 经济 建 设 和社 会 发 展 培 养人 才
本科课程体系
本科课程体系本科课程体系是指一个高校所制定的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它是高校本科教育的核心。
本科课程体系的制定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它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升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步骤来分析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岗位要求、社会需求以及国民经济的需要来确定。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并且要适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第二步,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本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制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专业和职业需求、毕业要求和课程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教学计划要合理、科学、灵活,同时也要强调课程之间的配套性和联系性。
第三步,设计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
课程设置应该体现不同课程之间的协作性和联系性,强调前导、连接、拓展等功能。
此外,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方面,例如开展讲座、实验、研讨、实践等活动,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
第四步,确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的方式和方法。
在本科课程体系中,教学模式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针对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讲授、探究、实践、教育等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五步,监测和评价教学效果。
构建本科课程体系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价。
评价应该基于课程目标和评价体系,综合衡量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和素质教育等方面。
监测和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总之,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需要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合理的课程设置,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监测和评价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现代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l u I I
Ci E c i n ao H e ha d a nn vi e l n u t I tn rd O程 体 系的优化 和 应 用型 人才 的培养 ①
韦 霞 ( 攀枝花学 院经济与 管理学院 四 川攀枝 花 6 0 0 1 0 ) 7 摘 要: 本文从社会对 外贸人 才的需求 出发, 在分析 目前 国际 贸易专业课程设置 中普遍存在的 问题 的基础上 , 探讨 了如何 对课程体 系进行
倾 向 某 一 类 产 品 或 某 一 区 域 的 研 究 , 确 明
1 课 程体 系构 建 的 原 则
() 1 市场 需 求原 则 。 市场 需 求 原 则 是指 人 才 培 养要 以 市 场 的 需 求 为动 为 , 现 代 把 国际 贸易的 新理 念 、 技 术 、 新 新知 识 融 入到 课 程 中去 , 强调 人 才培 养 的 职 业 能 力 , 从人 才 的知 识 、 力 、 质 等 方 面 来 培 养 人 才 。 能 素 ( ) 合效 益 原 则 。 合 效 益 原 则 是指 学 校 2综 综 在培 养人 才时 , 要综 合 考 虑社 会 效 益 、 资 投 效 益 、 源 配 置效 益 以 及 办 学 效 益 等 各 方 资 面 的效 益 , 对人 才 培 养的 效 益 进 行 专 业 的 评 估 , 学 校培 养 出来 的 人 才 达 到 效 益 的 使 最 大化 。3 以能 力为 中心 原 则 。 于应 用 型 () 对 人 才 的 培 养来 说 , 业 能 力是 所 有 能 力 中 职 最 核 心 的 , 关 系 着 学 生 将 来 能 否 顺 利 走 这 向工作 岗位 。 因此 , 课 程 设 置时 要 通过 对 在 岗 位和 职 业 进 行 系 统 分 析 , 职 业 和 岗位 把 所 需要 的知 识 、 力 和 素 质 融 入 到 课 程 中 能 去, 让学 生 在 学 校 里 所 学 的 知 识 与 职 业 岗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规划 类课 程体 系的不 完整 、 主干 课程 地位不 清等 问 题, 导致在设 置该类课程时课 程重叠 、 断档 。 首先 , 近
年来本科旅游高校处于快速扩张期 , 只是为了增加报 考人数而提供一些比较模糊 的培养方案 , 招生之后也
并未及时的 进行调整改革 。 其次 , 招学生 导致课程 扩 组 的师资力量仅仅能够 承担大量的课程讲授任务 , 而 有关的旅游专业课程 体系的教学研究 与学科优势 定
旅 游 规 划类 课程 体 系 设 置 必 须进 一 步提 高 其科 学性 , 否 则很 难 适 应 用 人单 位对 旅 游 规 划 人 才 的需 求 。
底, 高等院校在旅游规划类课程 的教学 与实践 环节的 滞后 , 致 了旅游 规划人 才的供需 矛盾持 续存 在 , 导 这
一
现象随着行业发展而放大 , 已经成 为旅游教 育学界
科 生 实 践应 用 能 力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 游规 划 类课 程 ; 程 体 系 ; 化 设 计 旅 课 优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2 7 (0 ) 1 0 9 0 17 — 0 9 2 1 0 —0 6 — 4 1
课程体 系作为重点方向, 却在具体的教学计划 中设置 了更大比例的旅 行社服务管理 、 酒店管理类的理论及
术支持课程 等不 同性质课程的组成 ; 具体课程科 目应 包括 : 旅游学概论、 旅游资源学先导课程 、 旅游资源
开发与管理、 旅游规划 、 景区管理与设计、 计算机辅助 制 图、 I G S及旅游应 用地 图学 等课程 , 将这些 课程 整
合成为 个有机的课程体系 , 对于促进旅游管理 专业
谢 维 光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框架级—级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框架级—级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广泛知识面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框架级—级课程体系以及明确的学分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构架和学分要求。
一、课程体系构架1. 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基础通识教育课程是本科培养计划的基石,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该类课程包括文化传承、科学思维、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
该类课程关系到学生后续的专业深造和职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学分。
3.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深入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所选专业领域中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并加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
4. 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该类课程可以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二、学分要求1. 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分要求基础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门的规定进行制定。
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通识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满足毕业要求。
2. 专业基础课程学分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每个专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并有可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进入后续的专业学习。
3. 专业核心课程学分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要求通常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两倍或更多,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
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获得相关专业的学位证书。
4. 专业拓展课程学分要求专业拓展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设定。
上海市重点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上海市重点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上海市重点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三、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成果四、项目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正文一、上海市重点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海市教委启动了重点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该项目旨在推动高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上海市重点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课程体系: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构建符合学科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确保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三、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成果自项目启动以来,上海市各高校积极参与,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保障课程质量。
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项目的启示和未来发展上海市重点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课程改革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向更高层次、更深层次发展。
本科生课程体系和内容优化的思考
本科生课程体系和内容优化的思考摘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成了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课程体系作为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我校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设置为主体和切入点,多角度剖析现存课程设置上的利弊,以促进该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同时,也希望能对其他专业、学院以及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健词:课程体系问题分析优化建议一、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分析1、重基本知识传授,轻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定位。
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和专业发展趋势表明,其对专业人才在管理技术和政策分析能力上的要求将不断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而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现状是学生实践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的课程普遍不足、参与社会实践机会少、实际工作能力弱,部分高校课程设置缺乏实践课程或者虽有实践活动但却流于形式,严重脱离实际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有欠丰富,趣味性不足。
课程设置,尤其是选修课的设置在量上存在不足,直接导致其丰富性有所欠缺,因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当然趣味性的不足还与老师的具体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
考研的同学时常会发现,辅导班的政治老师讲起课来总是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好的吸收,然而平时我们在上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时候却相对无聊很多。
这就需要加强师资建设,奠定专业发展的人力资源。
3、课程设置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通过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陈旧,甚至四年之内都几乎没有变化。
更令人质疑的是即便是形势与政策这样紧贴时代脉搏的课程,两个学期的考试内容还存在一些交叉内容,并美其名曰“历史回顾”。
这就使得课程不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与社会趋势。
所以,我们的课程体系却经年不变,着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设计课程体系构建问题研讨
《 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设计课程体系构建 《 问题研讨 郑锋 玮
[ 要】 摘 以高等学校城 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 目 标和毕业生基本规格要求为指导 ,结合我校城市规划专 业培养计划 4 多来的运行情况 , 出 年 提 设计课程体 系优化架构,以期在制定新的培养计划中提供依据 。
【 关键词] 市规划 本科 设计课 程 优 化架 构 城
前 言
城市 规划专业本科 ( 五年制 )在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 指导委员会制定 的培养 目标 和毕业生基本规格的框架指导下 ” 各个学校根据 自身 办学特点又有所不同。 于侧重 于规划 对 设计的培养模 式 ,经过近年来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几轮培养计 划的修定 , 本文认为 : 设计课应着力于培 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 动手能力 ,应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 紧密结合 ,形 成贯 穿于 整个专业培养周期 的相互衔接 、 互为联系的设 计课模块 体系。 通过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构建 ,打造以专业培养全过程为 时间座标 的设计课模块体系 ,形成以设计课为主线 ,组织整 个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 培养模式 。
,
设计 课模块
子模 块 设 计基 础子 模表 1 设计 课模 块体 系组 成块 建 筑设 计子 模块
设计 分部 设计基 础 I 设计 基础 Ⅱ 建筑 设计 I 建筑 设计 Ⅱ 居住 区规 划 控制性 详 细规划 景 观园林 规划 总体规 划
设 计基 础 建筑设 计 规划设业设 计模 块
实 践子 模块
毕业 实 习
市规划工作从宏观的区域到城市的一个局部地段 的微观设计 , 跨 度之大是一般人难 以全部胜任 的 ,所 以,城市规划人才 的 培养也 应当是多层次 的。按照 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 员会的这一原则 ,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 ( 五年制 )设计课 程体系新架构在保持原体系特色的基础上 , 拟做进一步优化 。 1 .体系组成 结合 5年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的教学特点 ,设计课 分为 3个模块 : 课堂设计模块 ; 设计实训模块 ; 毕业设计模块 。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其中2学分)
非核心课程
(X学分)
高级英语课程群
(选修其中4学分)
中国语言课程群
(选修其中2学分)
生命科学类
(X学分)
(X学分)
文史哲通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科生选修)(2学分)
自然科学概论
通识教育选修 课程
数学理工类
(X学分)
核心课程
非核心课程
(X学分)
(文科生选修)(2学分)
计算机高级课程群
(文、法(知)、艺、体、
外、华文学院选修其中
2学分,其他学院选修其
中3学分)
其他
(X学分)
核心课程
心理健康及就业指导课程
群(选修其中1学分)
非核心课程
(X学分)
体育竞技与休闲运动课程
群(选修其中2学分)
艺术导论(2)
书法鉴赏(2)
戏剧鉴赏(2)
戏曲鉴赏(2)
音乐鉴赏(2)
舞蹈鉴赏(2)
影视鉴赏(2)
美术鉴赏(2)
应用写作(2)
具体框架如下:
暨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内招生)(初稿)
基础英语(12学分)
大学写作(文科生)(2学分)
大学语文(理科生)(2学分)
通识教育必修
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16学分)
大学计算机基础(3学分)
体育(2学分)
艺术素养类
(X学分)
经管法类
(X学分)
文史哲类
(X学分)
核心课程
非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
按“关于公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初稿)和高等数学类课 程方案(初稿)的通知”中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各专业进行完 善。具体做法:按照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其知识结构,再按 照这些知识结构的要求, 选择所需修读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类别及学 分,标注在相应的框内。具体课程全校统一安排。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是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 若 因专业特点(即在基础或专业教育课程中已有在知识结构和难度上覆 盖该类课程的课程时) 不需要修读某类课程的, 请随本方案专门说明 并报教务处批准。 其时,该类课程的学分应由指定修读的其他课程来 替代。其他注意事项请见 “关于公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 (初稿) 和高等数学类课程方案(初稿)的通知”附件之说明。
媒体英语(2)
物流管理英语(2)
英美文化(2)
英美名著视听说(2)
医学英语(2)
剑桥商务英语(高级)(2)
国学概论(2)
程序设计基础A(2)
程序设计基础B(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A(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B(3)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A(2)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B(3)
计算机辅助设计A(2)
计算机辅助设计B(3)
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2010
需要写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学制、授予学位、 学分要求等。 其中在学分要求中写明通识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及 专业教育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比例。
二、框架部分:
共分为三个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含学科基础课 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每一部分归纳在一页A4纸内。 (一)通识教育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A(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B(3)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1)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1)
篮球(1)
健美操(1)
排球(1)
乒乓球(1)
瑜伽(1)
羽毛球(1)
田径(1)
其他课程(1)
职业生涯发展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