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讯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
悟
这两天又读完了《腾讯传》,和周鸿祎自传以及福布斯富豪榜上马化腾的历年资产数字一起对比着看,妙趣横生。三者相映成趣,清晰的展现了90年代初至今,中国大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状况。嗯,也可以称为中国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这两天又读完了《腾讯传》,和周鸿祎自传以及福布斯富豪榜上马化腾的历年资产数字一起对比着看,妙趣横生。三者相映成趣,清晰的展现了90年代初至今,中国大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状况。嗯,也可以称为中国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最近一年突然火起来的一类自媒体,比如《向小田》、《饭统戴老板》、《老道消息》等,非常喜欢写类似财经\互联网\房地产+大历史类的文章。这类文章中各种为人津津乐道的素材,其实能在这类传记中看到许多。
《腾讯传》整本书很好看,内容详实,清晰完整的呈现出了腾讯从创业之初的艰难探索,到通过移动梦网找到盈利,再到从QQ 秀、QQ会员等初步找到多元化方式,乃至成为人人诟病的“狗日
的腾讯”,一直到今天的开放生态和微信。
这本书值得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产品岗和管理岗的人自己
去翻一遍。
趁着有时间,而且这个公众号拿到了原创功能,我写几个小
点吧。
一、关于程序员在98年的薪水问题。
上一篇周鸿祎自传的读后感里,我调侃了周鸿祎3年时间,
月薪从800到7000。然而马化腾也一样,95年毕业参加工作,月
薪1000元。98年升职成为主管,月薪8000元。
与周鸿祎不一样的是,马化腾在职场上业绩平平,也没有突
出的闪光点,甚至于多年之后周围的同事只记得有个“小马”这
个同事。即便如此,小马的月薪也8000元了,三年时间翻了8倍。
小马哥的职场经历更符合一个普通人的情形,由此可以看出,两点:
1、程序员工资真是高,选对行业太重要了;
2、周鸿祎在北大方正的后两年的确白瞎了,都混到事业部总
经理了,还拿着普通程序员的工资。
二、腾讯的“基本盘”
“基本盘”这个词单独拿出来,是因为两天前的微信公开课
之后,很多人都在谈“微信的基本盘已经稳了”。在腾讯传里,
也确实提到了类似的表达——“QQ的基本盘已经稳了”。
基本盘常常用来分析股票大盘和市值,当这个词用到某项业
务或者某个产品上时,尤其后面的定语还是“稳了”,简单一句
话实则非常霸气侧漏了。类似于“我不在乎我的朋友有没有钱,
因为谁也没我有钱”一样。
这个词以后PPT上多用,有好处。
三、不加V
万万没想到的是,不加V的名字竟然出现在了腾讯传里。
那时候的不加V还叫做木子美。之所以要单独写这一段,是
我一直以来觉得不加V是最真诚的作者,不刻意卖弄文字技巧,
简单平实的语言把情感问题分析得有逻辑有性情。
腾讯传里出现不加V的上下文语境是这样。腾讯在决定做QQ
空间前,真是中文互联网上博客时代大爆发的前夕,而博客时代
大爆发的标志性人物,就是不加V的博客。
一个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一个时代发展,在一个
时代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种历史属性的荣誉感让短暂的人生显
得更加耀眼。可能博客也好,QQ空间也好,也只不过时候一款生
命周期不超过十年的产品而已,说成“一个时代”有些夸大其词,客观的说,起码是在一家伟大企业一款重要产品中留下了痕迹。
四、直接收获
腾讯传中写了不少马化腾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其中有一点是找到突破点,小步快跑,迅速突破。挺简单几句话,但其实也是我2017年血崩的根本吧。
把这些血崩写下来,告别2017,也为自己用一年时间买来的
教训做个记录吧。
整个2017年我在一条新的赛道上,虽然不是啥万亿级的市场,但总归是有机会实现财务自由的。竞争对手不多也不少,但相比
之下我找了个靠谱的东家,竞争对手还是比较偏传统行业的,总
而言之机会很大。我全年的计划差不多如下图所示:
通过若干入口型产品来激活一个爆款产品,爆款产品之后有
48个提供给用户复购的增值产品。产品逻辑非常清晰,在实际操
作的过程中,爆款产品用户评价不错,尤其是增值产品的复购率
做的非常好,几乎购买了爆款产品的用户,90%都会购买至少1个
增值产品。
基于此,销量迅速上升,同时在短时间里实现了项目的盈利。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爆款产品不够爆款,同时增值产品
由于种类繁多导致品质无法保障,出现了大量退货和投诉。
整个项目组正经在做产品研发的就两个人,两个人8个月的
时间做了48个增值产品+1个爆款,品质当然是得不到保障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在这个赛道的竞争当中,我没有跑到前三名。换个
方式,如果两个人用8个月的时间合力去打磨这一个爆款产品,
先从用户量上跑到全国前三,第二年有了钱有了资源再去开发后
续的48个增值产品呢?可能我们都有精力去开发480个增值产品,并且第二年就能实现高额的净利润。
错失良机,现如今就只能坐在这里写公众号,同时看到昔日
和我爆款产品相似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中顽强的活了下来。
最后,谈两个《腾讯传》的缺点吧。
1、结构性的缺失,严重虎头蛇尾。吴晓波自称为了写这本书
做了5年调研。但这个调研光调研历史了,没调研腾讯的现在。
3Q大战之后,以刘炽平为代表,腾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收购,尤其是在游戏产业、支付、O2O等多个渠道重金布局。
作为读者,我关注的除了这些投资案例之外,更为关注的是爆发这些投资布局的背后战略动机以及价值观。而这本书的最后部分,能明显看到赶稿的痕迹,堆砌了一堆腾讯投资的新闻就草草结束了。
而腾讯,此刻才刚刚开始成为真正伟大的公司。
2、每章的开头,强行出现两段引文。一段引文是来自国外畅销书,一段引文是来自腾讯高管的讲话。
我深思了很久这些引文的意义,最终发现它只是要强行秀一波,因而引起了我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