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0= Ia+It + Ir
近似处理
在分光光度测定中,盛溶液的比色皿都是 采用相同材质的光学玻璃制成的,反射光的强 度基本上是不变的(一般约为入射光强度的4%) 其影响可以互相抵消,于是可以简化为:
I0= Ia+It


纯水对于可见光的吸收极微,故有 色液对光的吸收完全是由溶液中的有色 质点造成的。

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最低
浓度)一般可达1~10-3 %的微量组分。对固体
试样一般可测到10-4 ~ 10-5 %的痕量组分。如 果对被测组分事先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以 提高1-2个数量级。
(二) 准确度较高
• 一般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若 使用精密仪器,相对误差可降至1~2%,其准
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 (1)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在 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与吸收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 (2) 比耳(beer)与1852年又提出光的吸收程度 与吸光物质浓度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
• (3) 二者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朗伯--比耳定律。
2. 单色光和复合光
(1) 单色光:指波长处于某一范围的光。
(2) 复合光:由不同单色光组成的光。
例如:阳光和白炽灯发出的光均为复合光
3. 电磁波谱
表10-1 电磁波谱(1m=106m=109nm=1010Å)
波谱名称 射线 X射线 波长范围 0.005~0.17 nm 0.1~10 nm 分 析 方 法 中子活化分析,莫斯鲍尔谱法 X射线光谱法
1 6 S bcM 10 1000 bcM 10 0.001
3
(1) 若再乘以M( g ·mol-1 ), 则为103cm2的截面积光 程中所含物质的质量(g) (2)若再乘已106,则(g)把 变成了(g)

M
M 10
3
S

例 题:
• 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已知溶液
摩尔吸收系数()的性质
• ① 表示了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 L-1 ,液层 厚度为1cm,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 • ② κ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无关,只与物质 的性质及光的波长等有关。 • ③ 在波长、温度、溶剂等条件一定时

κ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 ∴ κ是吸光物质的特征常数,不同物质具有 不同的κ 。
• ⑤ κ常用来衡量光度法灵敏度的高低, • κmax越大,表明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 一般认为κmax >104 L · mol-1 ·cm-1的方法较
灵敏。 (所以书写κ时应标明波长)
• 目前最大的κ的数量级可达106
• 如:Cu—双流腙配合物
• κ495=1.5×105 L ·mol-1 ·cm-1

当入射光的强度 I0 一定时,如果 Ia 越大, It 就越小,即透过光的强度越小, 表明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就越大。 I0= Ia+It
实验证明

实践证明,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
程度,与该溶液的浓度、液层的厚度 以及入射光的强度等因素有关。如果 保持入射光的强度不变,则光吸收程 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有关。
• 当光通过透明物体时,光子是否被物质吸收。 • 取决于:①光子所具有的能量 • ②物质的内部结构 跃迁 价电子从基态(E1) 激发态(E2)
E A E2 E1
hc
A
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其结构和组成不同,它们所 具有的特征能级也不同,故能级差也不同。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1. 朗伯定律
• 1760 年由朗伯推导出了吸光度于吸收介质 厚度的关系式:
dI k1 Idb dI k1db I It ln k1b I0
b dI k1db I0 I 0 I0 lg 0.434k1b It It
2.比耳定律
• 比耳(beer)在1852年提出光的吸收程度与吸
= A1 + A2 +…… + An
(二)吸收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
1. 吸收系数
朗伯-比尔定律(A=Kbc)中的系数(K)
因浓度(c)所取的单位不同,有两种表
示方式:
(1) 吸收系数(a)

当c:g.L-1 b:cm时

•K用a表示,称为吸收系数,
•其单位为L.g-1.cm-1 ,
•这时朗伯-比耳定律变为:

如:CuSO4溶液
CuSO4
透过蓝光
白光→
人眼
吸收黄光
实验证明: CuSO4溶液浓度越高,对黄色光的吸收 越多,表现为透过的蓝色越强,溶液的蓝色也越深。
(三)吸收曲线
•1. 用不同波长(400-720nm)的光,照射某一
吸光物质的溶液;
•2. 测吸光度(A)
•3. 以—A作图,得一曲线
•直观地表示出物质对光的吸收特征。
(3) 吸收系数(a)与摩尔吸收系数() 的关系
=aM
• 吸收系数(a)常用于化合物组成不明,
相对分子质量尚不清楚的情况。
• 摩尔吸收系数()的应用更广泛。
2. 桑德尔灵敏度(Sandell) S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除用摩尔吸收
系数表示外,还常用桑德尔灵敏度S表
示。
• 定义:当光度仪器的检测极限为
溶液的颜色由透过光的波长所决定
• (1)如果物质把各种波长的光完全都吸收,则呈现黑色;
• (2)如果完全反射,则呈现白色;
• (3)如果透过所有的光,则为无色透明溶液;
• (4)如果对各种波长的光吸收程度差不多,则呈现灰色;
• (5)如果物质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那么,这种
物质的颜色就由它所反射或透过光的颜色来决定。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
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其吸光度(A)
与溶液液层厚度(b)和浓度(c)的乘积成正比。
• 它不仅适用于溶液,也适用于均匀的气
体、固体状态,是各类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也
是各类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朗伯-比耳定律成立的前提
• (1) 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
• (4)该定律奠定了分光光度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一) 朗伯-比耳定律的推导
•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介质
(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介质吸收,一部分透过
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入射光的强度为I0, 吸收光的强度为Ia, 如果 透过光的强度为It, 反射光的强度为Ir
4. 可见光和互补光
• (1)可见光:指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光,
波长范围为(400~750nm)的电磁波。 • (2)互补光:将两中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 的强度比例混合,如果能形成白光, 这两种光称为互补光。
图10-1 光的互补色示意图(/nm)
黄 580~600nm 橙 600~650nm 绿 500~580nm 青 490~500nm
第七章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Absorption Photometry)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
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生命科学中 最常用的分析技术之一。 •包括: •(1) 可见分光光度法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主要) •(3) 红外光谱法等

(一) 灵敏度高

图10-2 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c KMnO4 :a<b<c<d )


• 1.某物质的吸收光谱表明了该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 的分布情况。 • 2.C↑、A↑,即光的吸收程度越大 • 3.最大吸收处只有一个,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 • • • • • 即:同一物质,只有一个最大吸收峰,即最大吸收波长是固 定不变的,该峰对应的波长叫λ max。 KMnO4溶液的λ max=525 nm。 定量测定时,必须用λ max的光照射。 不同物质,其内部结构不同,则吸收曲线不同,λ max不 同。 λ max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任何可见光区内、溶液的颜色主要是由λ max决定。
(二) 物质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 在可见光区,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当
一束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就色散成红、橙、黄、
绿……等颜色的光,这些光具有不同的波长。


所以不同颜色光,其波长不同,物质的颜色正是
当一束白光通过某一物质或溶液时,由于物质对
由于他们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 光的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另一些波长 的光则不被吸收而透过溶液。
光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dI k 2 Idc dI k 2 dc I It ln k 2 c I0
c dI k 2 dc I0 I 0 I0 lg 0.434k 2 c It It
3.朗伯-比耳定律
• 如果同时考虑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变化,则 上述两个定律可合并为朗伯-比耳定律,即得到:
• ④ 对于同一物质,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 等) ,κ的大小取决于波长。 • κ = f ( ) • ∴ κ能表示物质对某一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 • κ越大,表明物质对某的光吸收能力越强。 • 当为max, κ为κmax • κmax是一重要的特征常数,它反映了某吸光 物质吸收能力可能达到的最高度。
确度虽不如滴定分析法及重量法,但对微量
成分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这种情
况下,滴定分析法和重量法准确度更差,甚
至无法进行测定。
(三)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 (四) 应用广泛

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都可
直接或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不仅
用于定量分析,也可用于某些有机物的定性
分析,还可用于某些物理化学常数及络合物
白光
青蓝 480~490nm
蓝 450~480nm
红 650~750nm
紫 400~450nm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如果我们把具有不同颜色的各种物
体放置在黑暗处,则什么颜色也看不到。 可见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 系,一种物质呈现何种颜色,是与光的 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关的。
(一)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组成的测定。
第一节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光的基本性质
• 1. 光的基本性质
•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 其波长、频率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普朗克方程
c

Eh
c

h: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3×10-34J·s • 普朗克方程表示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之间的关系。
• 波长越长,能量越低;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光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微 波 射 频
10~200 nm 200~400 nm 400~750 nm 0.75~2.5 m 2.5~50 m 50~1000 m 1~1000 mm 1~1000 m
真空紫外光谱法 紫外光谱法 比色法,可见吸光光度法(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微波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
Io Io lg Kbc 设A lg It It Io 1 A lg lg Kbc It T
光吸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式中:A:吸光度, K:比例常数,与入射 光的波长、物质的性 质和溶液的温度等因 素有关。 It/I0=T:透射比(透光度),
b:液层厚度(cm)
4.朗伯-比耳定律物理意义
A=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
出的吸光物质的最低质量
• 单位:g·cm-2
3.桑德尔灵敏度(S)与摩尔吸收
系数()的关系
• 由桑德尔灵敏度S的定义可得到:

A=0.001=bc
bc
0.001

S 单位:g·cm-2
∵b : cm c : mol· L-1=mol/103cm3 ∴bc = mol/103cm2
• (2)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
• (3) 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
• (4) 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 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
6.吸光度的加和性
• 当介质溶液中含有多种吸光组分时,
只要各组分间不存在着相互作用,则在某
一波长下介质的总吸光度是各组分在该波
长下吸光度的加和。
• 即:A

A=abc
(2) 摩尔吸收系数()


当c:mol.L-1 , b:cm时
• K用ε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
• 其单位为L.mol-1.cm-1 ,
• 这时朗伯-比耳定律变为:

A= εbc
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
• 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 L1,吸收层厚度为1cm时,吸光物
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中Fe2+的浓度为500 g ·L-1 ,液层厚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