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耶鲁大学的自由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耶鲁大学的自由精神
摘要]耶鲁大学始终坚守着独特的自由教育理念,在保守中维护自由,忠于教育,唯真理至上,为其他大学树立了自由教育的光辉典范。

本文从其自由教育的表现和实质进行论述,探讨其“绝对自由”的精神,并分析了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耶鲁大学自由教育自由精神
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大学之一。

300年来,她为争取个体的独立、维护办学与学术的自由,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造就了耶鲁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恒久传统。

在高等教育激烈变革的今天,耶鲁大学的自由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耶鲁的自由精神风范
1.游离政治的自由
耶鲁大学有着光荣的自治历史,1763年与1817年,因坚持自由办学、大学自治,两次与康州政府产生矛盾,被政府孤立于世几十年却丝毫没有妥协。

在困境中艰难生存,一方面要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还要坚定地维护教育的自由,免受政府的干涉。

母校自强不息的举动、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耶鲁的毕业生,他们在1827年组织成立了“耶鲁校友会”,自发筹措资金,有的毕业生甚至变卖公司和家产以捐资母校,帮母校渡过难关。

20世纪60年代越战期间,美国政府公布了一项政策:凡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的学生一律不准获得奖学金的资助。

哈佛、普林斯顿等一大批名校为了得到每年不菲的政府资金支持而宣布唯政府的政策是瞻,独耶鲁不买美国政府的账,秉持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育唯真理是遵的固有理念,继续以申请者的成绩为考虑奖学金的唯一尺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政治倾向。

这一举动使当时的政府与高教领域大为震撼。

众所周知,学校在政治之外生存是极其危险的,而耶鲁校长金曼·布鲁斯特(Kingman Brewster)却说:“最终一般社会上的人士将会了解:只有在学校拥有全部的自治权利、每个教师及学者皆有研究自由的条件下,整个社会才会有完全的自由与平等。

而这也正是耶鲁的真正完整精神所在。

”①
有这样一件事例足以形象地说明耶鲁大学所信守的自由精神。

2001年5月21日是耶鲁传统的毕业日,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回母校接受一个荣誉法律博士学位,迎接他的是冷清的校园和这样的条幅:“我们取得了自己的学位,不要使我们的学位贬值。

”耶鲁的教授与学生公开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校方授予小布什荣誉博士的决定不够理性,因此大约200名教授集体签字拒绝出席毕业典礼。

在这些教授和学生们看来,学位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是光荣而神圣的,不能够因为权威或者是金钱而僭越教育固有的庄严,从而使外界“不健康因素”介入教育,偏离其自由发展的轨道。

就算“荣誉学位”也不能够在一个人不具备这种资格的时候轻易赠
送,即便他是总统。

虽然只是一个荣誉学位的问题,但足见耶鲁人对教育纯洁的恪守。

时至今日,耶鲁依然故我。

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曾因捐款人对耶鲁所设课程及教授聘任提出附加要求,干涉了耶鲁的教育自由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2 000万美元的捐赠。

资金是大学的命脉,对于一所私立大学而言,没有了赞助资金就要停止呼吸,而耶鲁大学却始终保持着一个大学应有的圣洁,维护着自由教育的尊严。

如图雷恩所说:“学术团体一定不能变成商业机构,不能仅仅生产文凭和所谓的知识。

”②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仰权力和金钱之鼻息以生存。

自由的代价不是每个大学都能承受的。

克尔说过:“自治所以合理存在的根据必须是忠实于真理。

”③自治没有让耶鲁消失反而更加强大,这也历史地证明了耶鲁自治的真理性。

2.先“人”后“才”的通识教育
“人才”首先要成“人”,然后才能成“才”,坚持通识教育是耶鲁的传统。

布鲁贝克认为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血脉相连,很多外国学者也都用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一词来论述通识教育。

也有很多人将通识教育直接叫做自由教育,这种提法更是为通识教育增加了不少民主色彩。

通识教育是1828年《耶鲁报告》首倡的重要传统。

耶鲁大学自由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但其主要取向是通识教育,因为这样才能确保其培养的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生活,适应社会。

马利坦认为,不管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他都应该先接受基础性的自由教育,这种教育在中学和学院阶段都有。

耶鲁契约中就这样明确地写道,要“努力发展学术、提供服务和精神启蒙”。

④耶鲁不是为职业服务的,耶鲁是为生活服务的,耶鲁不是制造职业工人的车间,而是传承和创造知识的殿堂。

耶鲁大学的教授对待“职业”就像对待一个肮脏的字眼一样。

⑤施密德特校长说:“我们用人文科学去教育人们渴求知识的感人价值在于我们坚信知识是工具,是力量,最重要的是它本身有价值。

”⑥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也说,让青年学生们用自己在学术、艺术等专业上的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工作。

历经百年,耶鲁人仍没有忘记建校宪章上的誓言:使年轻人能为教会和公共事业服务。

一个人要成才,先要完善其人性,耶鲁的通识教育正奠定了这一基础。

莱文校长在1994年的学士毕业典礼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看待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往往要关注于他所学习的课程,自由教育的本质在于促成人们能够批判性地、独立地和自由地思考,能够使他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⑦耶鲁学子博学强识,能够很快进入各种角色,因为他们有广泛而深厚的通识教育课程做根基,这就是通识教育得到耶鲁誓死捍卫的原因所在。

伍德罗·威尔逊说:“我们专业人员所获得的自由教育不能只是他们接受技术训练之前的教育,而必须与技术训练同时进行。

”⑧耶鲁大力发展通识教育的同时,为学生开设了1 400 多门专业选修课程,以确保每个人的兴趣都能得到培养,每个人的能力都在耶鲁能够得到发掘。

耶鲁学子喜欢通识教育,因为他们很清楚,一个人只有先成“人”才能再成“才”。

3.神圣而崇高的使命
耶鲁的校训为“真理与光明”,其使命也在于此。

耶鲁是教会学校,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把自己的使命定得与众不凡——忠于上帝,服务教会,服务社会。

在这样一个不流于世俗的使命下,耶鲁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坚定不移,没有染上一丝急功近利的物化气息。

耶鲁注重人性的培养,看重自由教育对于人的价值观念的升华,以最为宽泛的姿态来教育她的学生,把教育的纯洁和自由深深地印在每一位学生的头脑中,使其能够真正地为教会、社会服务,不受世俗利益羁绊。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耶鲁大学的使命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实际,追求真理与光明、传承和创新知识逐渐成为耶鲁为之奋斗不息的教育使命。

耶鲁之所以把古典课程作为其核心课程,要求每一位耶鲁学子都必须认真学习,就是因为她把传承优秀的文化知识作为自己使命的一部分,并且坚信在学习古典课程的同时能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道德得到提升,更有利于培养一个热爱自由与真理的人。

图书馆是大学学术研究的一线阵地,耶鲁大学图书馆所秉持的价值观——“诚信、尊重、卓越、创造、沟通”可以充分体现其使命。

耶鲁对这种价值观是这样解释的:为了促进全人类的智力发展,让真理不断闪现,我们鼓励从差异的角度看问题,维持一个开放的、全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所致力建设的环境就是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特征的,我们希望建设一个全民自由参与的图书馆。

获得真理的生命是自由的,耶鲁大学始终把推进全人类的进步,让人的内心获得真理与光明作为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来对待。

二、自由精神的实质
1.对真理的忠实
耶鲁大学起源于教会学校,是一个心中只有上帝和真理的“虔诚信徒”,没有什么世俗的因素可以左右耶鲁前进的方向,所以耶鲁的校训只是简单明快的几个字:“真理与光明”。

由此可见耶鲁追寻目标的高度性和终极性及超凡脱俗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一斑。

300多年来,耶鲁人一直以坚持真理、追求终极性自由而不屈服于外来的政治压力、不贪慕物质利诱而自豪。

从教师的聘用考核、学员的招收与毕业到课程的开设与停止都是完全自主的,丝毫不受政府干涉。

历史上,耶鲁坚持私立学校的性质,并十分强调大学的绝对独立自治,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把耶鲁划归康涅迪格州的规划草案。

耶鲁自此被政府断炊近半个世纪,艰难地在夹缝中生存,为独立于世、获取最大程度的自由而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1974-1975校长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近几年的历史警告我们,任何大学如果过分依赖政府的财务支持,必然使学校陷于众多的限制条件的包围之下,从而削弱学校教职员工和托管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耶鲁为了自由与真理,即使遭受再大的苦难也没有向世俗低头,没有向权威屈服,用其顽强的信念保持着自由独立的精神,最终成就了耶鲁今日的辉煌。

贾斯伯斯认为立法机关不得限制大学的理智自由,如果政府那么做,大学将不复存在。

大学是为真理而存在的,没有自由一样存在真理,但是没有自由真理就会隐藏起来,所以海恩斯认为最好的大学就是最自由的大学。

因为大学旨在真理,耶鲁大学的自由教育实质是对真理的忠实。

施密德特校长认为:“我们热爱知识,认为它本身有价值,我们信奉自由的学术空气,认为它是追求真理的基础。


⑨“只要忠于知识的思想占重要地位,对真理、或对近似真理的无止境追求便价值无上。

我们决不能因为真理是非政治的,有损于某些人的利益或因为它是丑陋的,就背离真理”。

⑩可以这样说,自由是通向真理殿堂的道路,没有自由就不会有真理现身。

耶鲁避免了现代大学为“自由”而“自由”的躁动,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坚毅就是对真理的最大坚持,如果没有强大的、宽泛的自由信念支撑是做不到的。

也许只有历史才会最明白耶鲁这种个性的自由对于真理的意义,对于教育的价值。

2.对人性的尊重
教育是针对人的活动,而培养人性又是自由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

吉尔马蒂校长说过:“自由教育中的‘自由’——源于词根‘liber’,自由教育要求自由地表达思想,自由地探究真理,达到思想的融合,自由教育要培养思想畅达、眼界开阔、能够推动人类进步的人。

”B11可见,耶鲁的自由教育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规定与表现,而是在权利上对教师与学生的尊重,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是在探究人类真正的本质自由,是纽曼所宣扬的人类精神上的终极性自由。

小贝诺·施密德特校长认为:“自由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精神,它同时也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善于与他人心息相通。

”B12自由教育是教育最有效也是最本质的方式,其他类型的教育都是在外在因素的影响下走着的一条弯路,在真理回归后必然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必由之路是自由。

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教育不是被动追随权威,而是主动寻求真理。

耶鲁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学术空气,在耶鲁各种思想流派中都有推崇者,都在朝气蓬勃地发展着。

所以有人说,耶鲁是教育世界里的天国。

格里斯沃尔德校长认为: “如果将自由教育的目的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 自由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他所从事的每件事中寻找和发现意义、真理与快乐的能力和要求。

”B13人性自由的保障需要有外界权力作支撑,“在耶鲁,每个人的自由和尊严都要得到保证”。

B14自由是天赋人权,包括行动上的和意志上的。

没有自由,人就会成为工具,这本身就是对知识和真理的玷污。

没有对这些自由权力的保障和自由观念的引导,教育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为此,耶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

艾略特认为,大学应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自由探究、发现和传播真理的环境,课堂上的自由应该具有绝对性,否则就会危及知识进步。

B15教育生生不息的活力就在于在自由状态下人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能够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耶鲁在为自身争取自由的同时,把自由植入了每个耶鲁人的心中,自由地忠于人性、忠于真理、忠于上帝,这就是自由的耶
鲁。

3.对社会的责任
耶鲁之所以培养了许多时代风云人物,原因在于耶鲁充分尊重人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耶鲁大学的教育是培养自由人、领导者的教育。

耶鲁要求其学子具备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单纯是一种知识。

1701年的耶鲁是“为了让年轻人在接受人文和科学教育后成为适合于教堂和州政府的优秀人才”。

今天的耶鲁虽然宗教气息已不那样浓烈,可是其为社会锻造英才、为公理培养自由民的信念依然保存着。

1949年耶鲁大学建校250周年,查尔斯·西莫校长在庆典中声明:“耶鲁大学最核心的教育使命怎样强调都不过分,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B16“合格”被耶鲁赋予的意义是很丰富的,是指有良知的、有能力为社会服务的、可以为探寻人类真理与光明作出贡献的人。

“教育人们服务于社会并不意味着教育必须集中于掌握实用性的技能。

耶鲁追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自由的教育面,而非狭窄的、职业性的教育,以便使他们具备领导才能和服务意识。

耶鲁大学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尊重的社区,并且珍视自由的表达和对世间万物的探寻。

在这个社区中人们的互动模式同样适用于社会。

”B17
耶鲁大学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发表的题为《为耶鲁的第四个世纪而准备》的演说中重申了耶鲁的这样一条育人理念:注重培养领导者。

有很多人总是对耶鲁的“培养领导者”产生误读,认为耶鲁只培养顶尖人才而不注重对大众人才的培养,其是不是这样的,耶鲁所谓的领导者不是指让每个学生都去做领导,而是指让自由教育理念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争取在每个领域中都做到最好,给身边的人、同行业者起到一个领导带头作用,力求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推向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教育不是职业交易,而是一种对于社会、对于人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学校组建了“耶鲁共同体”,将振兴纽黑文视为己任,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部门——耶鲁与康州事务办公室。

耶鲁勇敢地承担起建设繁荣社区、用学术与知识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

同时,她始终关注着世界的发展,将全球性问题列入自己的研究计划,为人类贡献着自己不竭的智慧。

莱文校长说:“耶鲁在进入第四个世纪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学,教育、领导和推进前沿知识,不只是美国,而是全世界。

”B18耶鲁广泛吸收、积极培养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去年耶鲁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师生数据为,本科生:5 275人,研究生:6 083人,国际学生:1 170人,教务工作者:
8 366人,国际学者:1 874人。

外国留学生比例超过10%,教师国际化程度接
近25%,这些一流学子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了耶鲁这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联合国”,为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整合、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也许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尔逊的看法更准确: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推动着对社会的服务,而没有必要直接提供这种服务。

耶鲁就是这样平衡她与社会的关系的。

三、自由的辉煌及思考
从最初的40本书到今四十几个图书馆的上千万册图书,从办校伊始的18
名学生到现在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上万名优秀学子,耶鲁由平凡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三百多年来,在耶鲁的自由教育精神引领下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可以对世界进程与格局产生影响的顶级人物。

耶鲁先后走出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近三任均出于此),耶鲁因此赢得了“人才温室”与“总统摇篮”的美誉。

耶鲁不但自己固守着自由与真理的信念,还将这种传统绵延到教育的其他角落,并使之生生不息。

仅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就有四十多名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和校友成为美国高校的奠基人或首任校长。

耶鲁不愧为美国大学的大学,因而又被誉为“大学之母”。

胡锦涛主席2006年访问美国的时候选择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曾感慨地说:“耶鲁大学以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办学风格、卓著的学术成就闻名于世。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几十年,我真希望能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B19
耶鲁自由教育不单结出累累的人才硕果,更孕育了一所真正的研究型大学所应具有的品质。

她抱守寂寞、坚持真理、追寻自由,谱写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

施密德特曾说:“现代大学被强大的离经叛道势力所包围,学校名气越大,这些势力越强,或许本世纪形成的一股最强大的势力是寻觅一种专门化的道路。

”B20面对这些情况,他认为:“耶鲁完全不是这样,即使人们意识到知识的深化发展必然导致分裂,有一点却也真实无疑,即在知识的连续性及其结构横向结合更强的耶鲁,比其他名牌大学愈发焕发出青春活力。

”B20美国学者弗莱克斯那说过:“大学不是一个风向标,对社会每一个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

” 耶鲁大学甘做一座喧嚣闹市中静守自由的象牙塔,不为时尚而动,精神可敬,勇气可嘉。

耶鲁追寻教育目标的终极性,是在践行大学——神圣的学术殿堂对上帝与人的承诺。

耶鲁培养的是热爱自由、追求真理、不为时局所限的真正人才。

她真正关心的是人的生长,实践着教育自由的真谛。

耶鲁学子内心指向真理与光明,而不是职业与金钱。

所以,他们是自由的,是大有作为的,造就了自由教育的成功典范。

耶鲁的存在意义在于人性的传承与发展,耶鲁一流的教育理念造就了耶鲁一流的学子,耶鲁优秀的学子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耶鲁的奇迹。

当然,耶鲁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其“保守与固执”是相对的,她也在高教世俗化、国际化的大潮中前进着,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固守其自由教育的精神。

我们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其自由精神的成长土壤,批判性地吸收,盲目崇拜与全盘吸收都是有害的。

注释:
①孙康宜.耶鲁·性别与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5.
②③⑧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2001:29,35,93.
④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J].比较教育研究,2003,(3).
⑤B18 /.
⑥⑨⑩B12B20B21陈宏薇. 耶鲁大学[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8,11,9,3,5,6.
⑦B16沈佳乐,姚信.耶鲁学院的办学理念与本科教育特色[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
B11B14A.Bartlett Giamatti﹒A Free and Ordered Space: the Real World of the University[M].NewYork:W. W. Norton Company, 1988﹒P109-110,P125.
B14张旺.自由教育理念成就世界一流大学——浅析耶鲁大学的教育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06,(5).
B15刘宝存.如何创建研究型大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3,(2):67-70.
B17/view/21360.htm#7.
参考文献:
[1]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利——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刘凡丰.耶鲁大学治理结构的剖析[J].高教探索,2005,(1).
[4]于桐.耶鲁深呼吸[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5]Brooks Mather Kelly.Yale:A History[M].Yale University Press,1974.
[6]The Yale Corporation.Charter and Legislation[M].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1976.
[7]George Wilson Pierson,Yale College:An Educational History1871—1921[M].NewHaven,1942.
[8]A. Bartlett Giamatti.A Free and Ordered Space: the Real World of the University[M].W. W. NortonCompany, 1988.
[9]秦侠.美国八大名校“笑傲江湖”的“独孤九剑”[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