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总结重点笔记
中级经济师知识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知识点汇总一、经济学基础1. 经济学概念- 经济学定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2. 市场经济体系- 市场机制- 供求法则- 价格机制3. 经济决策- 消费者行为- 生产者行为- 市场结构二、国民经济核算1. 国民生产总值(GDP)- 定义与计算方法- 名义GDP与实际GDP2.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概念- 国民收入的计算3. 其他核算指标- 经济增长率- 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三、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财政收支- 税收政策- 政府支出2.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3. 经济周期与调控-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手段四、微观经济学1. 消费者理论- 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选择2. 生产理论- 生产函数- 成本理论3.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竞争市场 - 寡头市场- 垄断市场五、国际贸易与金融1. 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2. 国际金融- 外汇市场- 国际支付平衡3. 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合作 - 全球经济一体化六、经济法律与伦理1. 经济法基础- 经济合同法- 知识产权法2. 经济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 - 职业道德七、经济管理与决策1. 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 竞争优势2. 项目管理- 项目评估- 风险管理3. 决策分析- 决策树- 敏感性分析以上是中级经济师知识点汇总的一个基本框架。
每个部分都需要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学习材料进行详细阐述和扩展。
在实际编写文档时,应确保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并保持逻辑连贯性。
此外,文档应采用适合打印和复制的Word文档格式,确保无乱码、无错乱字符段落,以便于阅读者下载后进行编辑和修改。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学科,它探讨了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如何利用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其研究范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1.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市场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主要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
它分析了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以及市场运行机制等问题,并通过供给与需求分析,生产成本分析以及市场结构来揭示市场行为。
1.3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宏观规律,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关系,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国民经济核算、货币与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等。
1.4 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指经济总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三种。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计划经济由政府主导,通过计划制度调整资源配置;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2.1 产业经济学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学科。
其中涵盖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2.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整个经济体系中,各种产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竞争市场等。
产业组织的状态会对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2.4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
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可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的良性竞争和持续发展。
第三章:国际经济合作3.1 贸易理论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产品生产要素配置理论。
这些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益,对国际贸易活动和国际分工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宏观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特征和运行规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市场、国际贸易等。
1.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企业投资和净出口等四个方面的支出。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常会导致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通常会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率上升。
3. 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就业水平。
4. 货币市场和利率货币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资金融通和短期借贷的市场。
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反映了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
5. 国际贸易和汇率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机制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等。
1. 供求关系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行为研究个体消费者在有限收入下如何进行消费决策。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会根据自己的收入、价格、个人偏好等因素做出决策。
消费者的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3. 生产者行为和利润最大化生产者行为研究个体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服务时如何进行决策。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在经济领域中,中级经济师是一种具备较高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的专业人员。
为了能够胜任这样的职位,中级经济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中级经济师最新的经济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1. 国民经济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固定资本形成总量、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的计算与解释- 经济增长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 货币银行学- 货币乘数、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利率的调控- 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3. 政府与经济- 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与目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政府对市场失灵的修正作用4.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功能与成员国情况 - 汇率决定与外汇市场的运作-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1. 需求与供给-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画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计算与解释- 市场均衡与调节过程的综合应用2. 市场结构与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与特征- 垄断与垄断竞争的市场行为分析- 竞争政策对市场行为的规范与影响3. 生产与成本- 成本与产量关系的分析与计算- 规模经济与边际效益的理解- 市场出清与长期均衡的判断与解释4. 收入分配与福利- 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与模式- 收入再分配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贫富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经济法学1. 经济法律与法规- 经济法律体系与法规制度- 合同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的适用与实践 - 经济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与程序2. 金融法律与监管- 金融机构法律地位与监管体制- 银行法、证券法等金融法律的适用与规范 - 风险防控与金融市场的合法合规经营3. 企业法律与经营- 公司法、劳动法等企业法律的适用与实践 - 企业合规经营与法律风险管理- 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法律程序与规定总结:中级经济师需要具备的经济基础知识点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法学的内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科目。
它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政策以及各种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的一些笔记总结。
一、经济学基础在经济学基础部分,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需求和供给。
需求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等等。
而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产品价格、生产者预期等。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这部分的重要内容。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而供给曲线通常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意味着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
弹性的概念也非常关键。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我们称之为富有弹性;小于 1 则是缺乏弹性;等于 1 是单位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对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财政财政部分涉及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政府预算等方面。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将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和企业,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等。
税收是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政府预算是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三、货币与金融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利率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国际利率水平等。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

1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3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⑦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 ),纵轴表示价格(P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供给量(Q),纵轴表示价格(P),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9、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2310、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2023-2024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笔记

2023-2024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笔记1、对于个人所得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享比例分别是()。
A.40%;60%B.60%;40%C.75%;25%D.94%;6%正确答案:B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寸头包括( )A.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B.特别提款权C.货币黄金D.会员国的储备档头寸和超储备档头寸正确答案:D3、在当代中国,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模式是(),A.民法、商法、经济法主导,其他部门法辅助模式B.民法、商法主导模式C.行政法主导模式D.经济法主导模式正确答案:A4、征收客体是( )A.法人B.单位和个人C.企业D.自然人正确答案:B5、按照权利和义务是否发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的方法称为()。
A.复式记账B.权责发生制C.收付实现制D.会计分期正确答案:B6、将会计报表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的依据是()。
A.所反映的经济内容B.会计报表报送对象C.会计报表编报主体D.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范围正确答案:C7、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ε中,β1的含义为()。
A.自变量X为0时,因变量Y的平均值B.自交量X每增长1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长β1个单位C.自量X每增长1%时,因变量Y平均增长β1%D.自变量X为0时,ε的平均值正确答案:B8、(2020年真题)在当事人所期待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所需要的条件包括( )。
A.异议登记B.预告登记C.变更登记D.查封登记正确答案:B9、(2021年真题)购买性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部门购买物品与劳务而发生的费用A.私人B.事业单位C.政府D.非盈利正确答案:A10、牙买加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不包括()。
A.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B.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C.国际收支的调节D.可调整的固定汇率正确答案:D1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B.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D.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正确答案:C12、根据合同法律原理,关于合同的说法,错误的是()。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三色笔记-经济基础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三色笔记-经济基础一、供给与需求1.1 供给的定义和特点供给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愿意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给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供给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与生产成本呈负相关关系:生产成本上升,供给量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供给量增加。
•供给是在市场上发生的:供给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实现。
1.2 需求的定义和特点需求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为了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而愿意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需求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收入上升,需求量增加;收入下降,需求量减少。
•需求是在市场上发生的:需求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交互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实现。
1.3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是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为横轴,供给量为纵轴的一条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上升的,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
需求曲线是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为横轴,需求量为纵轴的一条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下降的,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
二、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2.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上升。
只有在市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情况下,市场才处于平衡状态。
2.2 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过程市场平衡是指市场中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状态。
市场价格在平衡状态下形成,供给者和需求者通过市场交易达成一致,买卖双方都能获得满足。
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状态下,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可能不平衡,会出现供过于求或需求过于旺盛的情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十二章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十四章税收制度第十五章政府预算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第十七章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八章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第三十章会计报表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其他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我想我能”需求的要素: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
“保过”保护价格(又叫最低限价),超过当前市场价,规定必须高于保护价格进行交易,会导致市场过剩。
“消费收入替代互补”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个人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相关技术成本”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
“时间替代重要用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替代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序、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
“时间投入生产”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都有“预期”。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都有“时间”。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低收入同方向”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价格都呈反方向变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备考,以下是对一些重要考点的汇总。
一、经济学基础1、需求和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等。
供给的影响因素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等。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是常考的知识点。
比如,替代品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因为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生产成本上升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因为生产者会减少供给。
2、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3、生产和成本理论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要清楚。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重点,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也要掌握。
4、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均衡条件是必须牢记的内容。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垄断竞争市场中,产品具有差别性;寡头垄断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
二、财政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公共物品的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比如按照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等。
3、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拉弗曲线描绘了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导论:中级经济师是经济领域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中级经济师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必备的经济基础知识点,帮助您提高备考效率和通过考试的几率。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2. 国民经济核算2.1 GDP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测算方法2.3 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3.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1 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2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3.3 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特征4.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4.1 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4.2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市场供求关系1.1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含义与作用1.2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机制2. 价格弹性与消费者行为2.1 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等其他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3 消费者最优选择的边际分析原理3.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3.1 生产要素的分类和边际生产力理论3.2 生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4.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4.1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4.2 市场竞争的条件和效果4.3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原因三、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点1. 货币的概念与功能1.1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1.2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1.3 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作用2. 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2.1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 2.2 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过程2.3 利率与货币政策3. 货币市场与利率3.1 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和工具3.2 利率的概念、分类和形成机制4. 货币供应与控制4.1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4.2 货币政策工具和实施方式4.3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调控效果结语:以上所列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备知识点,是备考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部分1、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2、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偏好和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3、供给的构成要素:生产者愿意并能提供;4、影响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5、需求规律成反向;供给规律成正向;6、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7、最高限价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低于均衡价格;刺激消费;导致需求增加供给短缺;8、保护价格是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发展;高于均衡价;刺激生产;导致供给过剩..需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9、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多长高大10、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涨价好;>1价格升收入少;薄利多销11、需求交叉弹性两种商品>0相互替代;<0互补;=无关;12、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须品;<0低档品;13、供给价格弹性>1富有弹性;14、供给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时间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替代品的大小和相似程度..15、经济人假设: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16、基数效用论:可用绝对值来衡量;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消费量越大;总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的斜率..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总效用是增加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当总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17、序数效益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的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把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传递性保证消费者的偏好一致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1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19、商量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20、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20、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21、商品的价格变化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2、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是反向的;低档品是同方向的;替代效益与价格变动是反方向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23、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24、企业形成理论科斯:企业的本质或者显着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费用的不同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25、生产函数:技术不变时;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26、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7、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28、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隐成本;29、短期成本分固定成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可变成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长期成本都是可变成本;30、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率提高成本下降;31、市场结构就是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况和竞争程度;32、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的竞争程度或者垄断程度;33、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数目、产品差别、障碍;34、市场分: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35、完成竞争市场特征:很多、同质、了解、自由;是价格的接受者;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和需求曲线三线重合为水平线;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最优的产量、利润最大化、亏损最小..36、垄断竞争市场特征:很多、产品有差别、进退市场较容易;生产者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37、寡头垄断市场特征:很少、有一定差别或无差别、进入困难;对价格较大程度控制..第一模型是协议价格制卡特尔;第二模型是价格领袖制..38、完全垄断市场特征:一个、没有替代品、进入非常困难;是价格的决定者..39、完全垄断条件:政府垄断、对原材料单独控制钻石、专利、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密切;比如自来水..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价格..定价公式:P=MC/{1+1/需求价格弹性}40、一级价格歧视愿意支付;二级价格歧视批量作价;三级价格歧视两组或更多组41、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前提是卖方具有垄断地位:划分两组以上;隔离;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42、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43、生产者生产要素需求是: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复合需求;使用生产要素的目的是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以获得做大利润..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要素成本=边际收益产品44、边际物质产品MPP;边际收益产品=MPP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格=MPP价格;边际要素成本=MPP边际成本..45、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平均要素成本曲线、要素供给曲线重合为水平线..要素需求曲线、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为斜线..46、劳动供给原则为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曲线为一条后弯曲线;用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劳动供给增加和收入效应收入增加;追求闲暇、劳动供给减少解释..47、如果居民的效用最大化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存在过剩和短缺;所有商品供求都相等就处于一般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就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48、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条件是: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49、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50、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造成供给减少..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于扩大生产..51、公共物品的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52、公共物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和准公共物品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53、私人物品的需求曲线是横向数量求和;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纵向价格求和..54、信息不对称表现形式:逆向选择旧车市场和道德风险保险市场55、消除垄断;政府可通过立法限制;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56、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使用税收和补贴;内部化..现代方法为明晰产权..57、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帕累托最优..58、消除信息不对称;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做出法律规定..会产生逆向选择差的挤好的和道德风险改变自己损害别人..59、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60、GDP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余额=所有常驻单位增加值之和、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消费支出+政府购买+固定资产支持+净出口;6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可分:居民消费支出C;固定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GDP=C+I+G+X-M;62、两部门经济消费者居民和企业C+I=C+S;三部门经济+政府部门C+I+G=C+S+T;四部门经济+国外部门C+I+G+X-M= C+S+T..63、凯恩斯消费理论:边际消费0<MPC<1递减规律;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MPC<APC64莫迪利案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6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APS和APC之和等于1..66、投资乘数k=1/1-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67、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利率、税收、价格总水平反向;货币供给量、政府购买、预期同向..68、总需求曲线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消费的财富效应;投资的利率效应;出口的出口效应..69、影响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长期决定总供给的因素是劳动、资本和技术..总供给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长期的是垂直线..70、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71、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有: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存率;资本的效率..72经济增长两因素分解法劳动和劳动生存率;三因素分解法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X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X资本增长率..73、全要素生存率索罗余值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2公式中扣除后两项..74、长周期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50~60年;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8年;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3~5年..74、按照经济总量绝对或者相对下降分为:古典型周期低谷时负增长GDP绝对减少和增长性周期低谷时正增长GDP相对减少..75、经济周期的划分:两阶段:扩张阶段复苏和繁荣和收缩或衰退阶段萧条、谷底..76、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一致同步指标:描述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行领先指标:预测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滞后指标:确认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77、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78、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货币供给量M、货币流通速度V和总产出;T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MV/T..2总需求反向和总供给短期同向;长期无关..79、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80、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X100%81、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X100%82、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换工作和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升级..83、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或周期性失业;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是宏观调控的重点..84、二元结构;分为两个部门;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85、奥肯定律: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负相关性..86、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其变化决定于产业结构等因素..87、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换取低失业率..短期适用反比例..长期是一条垂直线佛理德曼曲线..88、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出口绝对优势产品;进口无优势的..89、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相对生产成本..90、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禀赋;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91、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克鲁格曼;降低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92、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等..93、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一国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高低..94、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干预包括:对进口贸易的干预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和对出口贸易的干预出口补贴:直接补贴现金和间接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95、WTO确定产品正常价值的标准:1原产国标准;2第三国标准;3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96、掠夺性倾斜短期;持续性倾销长期;隐蔽性倾销进口商抛售;偶然性倾销大量剩余产品处理..97、倾销对进口国的影响: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传递错误的价格信号;抑制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98、WTO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二部分1、公共物品:保罗萨缪尔提出;有非竞争性主要和非排他性特征派生..生产有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两种..供给制度结构:决策核心、融资、生产、受益分配制度..目标是建立多元的、竞争性的、有效率的、均衡发展的制度结构..2、决策机制: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决策规则相对多数、二轮决策制、逆向排除法、博尔达计分法、孔多塞规则、赞同投票3、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矫正外部性、维持有效竞争、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4、财政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发展职能;5、资源配置范围: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国家安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又需要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矫正外部性、维护市场竞争..机制和手段:确定总量、优化支出结构、为公共工程提供资金保障、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提高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6、收入分配机制和手段:明确范围和界限、加强税收调节、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发挥公共支出作用..7、稳定经济和发展职能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稳定利用..机制和手段:协调配合、推动平衡;保持增长、调节供给;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实现协调健康发展..8、公共选择理论基石: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9、政府失灵的表现:选民理性的无知没有动力花费和理性的非理性及时有不愿意投入;政治家选票极大化;投票循环孔多塞;官僚体系无效率尼斯坎男;利益集团与寻租..10、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11、财政支出数据:看规模财政支出总额/GDP;看结构各类支出/财政支出总额;看经济性质每一笔钱怎么花的;履行何职能..12、财政支出分类发法:统计分类功能分类:做了什么事;经济分类:怎么花的;13、交易的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财务重新分配14、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1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工业化进程、社会发展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逐级上升趋势3马斯葛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初级中级4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进步部门—技术;非—劳动5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财政幻觉、公众拥护和赢得选票、官僚机构、互投赞同票15、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1购买性支出占比偏大;转移性支出较低;2相对消费型支出;投资性支持占比略有下降;仍较高;3社会性支出有待进一步增加..16、优化财政支持结构:1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2优化转移支付结构3教育事业发展4医疗卫生事业发展5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6生态环境建设工作..17、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府及财政部门;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18、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1比较法2因素分析法3公众评价法4成本效益分析法..19、IMF的政府收入:税收、社会缴款、赠予收入和其他收入..20、我国政府收入:税收、社会保险基金、非税收、贷款转贷回收本金、债务、转移性收入;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专项、彩票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国有资本经营、国有资本有偿使用、其他收入..21、衡量财政的口径:1最小口径税收2小口径税收+纳入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不包括债务收入和专款专用收入统计年鉴用此3中口径在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社会保障缴费收入4最大口径全部的政府收入22、征税的主体是国家;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依据是法律和政治力量;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结果是取得财政收入..22、拉佛曲线的含义: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23、税负转嫁:1前转顺转;给消费者;典型2后转逆转、给供货商3混转常用4消转自己消化5旁转6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是特殊的后转;土地交易的课税24、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税负他人承担2课税商品的性质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易转嫁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4课税范围的大小..25、国债的政策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副作用小;2筹集建设基金;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4调控宏观经济..国债市场的功能:1实现发行和偿还;2调节社会经济运行..25、衡量国债的相对指标:1国债负担率=国债累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发达60%;发展中45%2债务依存度=当年的债务收入/财政支出15~20%26、李嘉图等价定理: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27、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28、国债发行方式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随买”方式29、我国国债的偿还方式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环球网校提供|法等方式30、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31、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现货交易方式最古老、最常用、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32、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深度..税率有比例、定额、累进超额和全额税率..33、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财产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资源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34、流转税商品税的特点: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劳动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3普遍用比例税率;计算简单;便于管理..35、增值税的特点:1不重复征收;中性;2逐环节征税和扣税;最终消费者承担税款;3税基广阔;有普遍性和连续性..优点:1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交易;2既便于对出口商品退税;和避免进口征税不足;3有稳定性和及时性;4交叉审计;36、增值税的类型:1消费型2收入型允许扣除折旧;是完全的增值税生产性不扣折旧;我实现消费型..36、消费税的目的是调节特定消费品生产的较高收入;税率较高;只对列入目录的产品收..其中:啤酒黄酒和成品油用定额;白酒卷烟用定额和比例相结合..37、所得税的特点:1相对公平;2属单环节征收;不重复;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大多数采用累进税率;内在稳定器..38、财产税是地方财政主要来源;优点:1符合纳税能力原则;2税源充分相对稳定;3财多税多;4属直接税;不易转嫁..缺点:1存在不公平;2收入弹性小;3降低投资积极性..现行有: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39、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调节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39、税制改革主要内容:1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扩大2资源税从价计税3加快房产税改革4建立综合和分类结合的个人所得税5改进税收优惠政策6完善国地税征管体制..39、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活动、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控制政府部门支出40、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优点:简单;全貌;便于编制和操作..和复式预算优点:便于安排;分类控制;实施宏观调控..分经常预算税收、行政事业项目和资本预算国债、经济建设项目;40、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41、我国政府预算体系:1一般公共预算税收为主2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原则: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转下年;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家为所有者;核心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42、财政制度的核心是政府预算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的基本形式..收入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支出采用零基预算法;程序两上两下43、预算制度执行是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两个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实现政府采购制度..44、财政管理体制划分的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45、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1财政联邦制美德2财政单一制法英46、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未纳入共享中央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出口退税;船舶吨税;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收入46、划分中央的税种: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的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大;易转嫁..划分地方的税种:有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47、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作用:1弥补收支差额最基本作用、纵向平衡;2解决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3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8、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组成:1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缺口;均衡差距;实现均等化..包括:均衡性、民族地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存在税费改革、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2专项转移支付专款专用;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49、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50、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节企业和个人、协调功能失衡结构、控制功能行为、稳定功能总需求和总供给..51、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52、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53、财政政策的类型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干预;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表现在累进所得税;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动灵活地选择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反方向调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指导笔记

中级经济基础复习指导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一 .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关系与产权制度1.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归属和所有关系是最基本关系,所有制可分为私有、公有、混合三种。
私有制:(个体和私人资本主义)。
个体: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个体生产经营,产品与收入归个人,不同社会存在,不占主体,在我国从属公有制。
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雇佣关系。
公有制:(全民和集体)。
全民:国家所有制,国有经济。
集体:所有权归集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收入取决经营,领导选举产生。
所有制选择根据与社会生产力的适应情况确定。
一个有效合理结构只能由实践决定和市场安排,社会实践选择的结果。
2.产权制度产权是一组权利,包括主体对资源和财产的使用、转让及收入享用权。
(拥有上述权利是完整的产权)登姆塞茨:界定如何受益与受损,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补偿。
产权分类:公共产权、国有产权和私人产权。
有效产权的内容: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
2)清晰的产权结构。
3)有效的保护制度。
4)数量上可以度量。
产权制度作用:1)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经济运行。
2)降低交易费用。
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产权制度功能:1)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
2)确定主体行为边界。
3)界定财产最终归属。
4)明确权利与义务。
产权模糊:1)产权归属不清晰。
2)财产边界界定不清晰。
3)主体受益受损补偿规则不清晰。
产权界定两种方式:法律与经济行为主体私下交易。
建立产权成本:产权界定成本与实施成本。
产权有效保护手段:建立在国家机器基础上的法律制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历特定阶段。
一方面明确现阶段社会性质,表明已进入社会主义,具备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社会主义还不成熟、完善,正处于不发达阶段。
即指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一、文章引言本文将为您全面梳理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的重要知识点。
我们将在文中详细介绍经济师考试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市场失灵、国民收入核算、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经济增长、价格歧视、消费者行为理论等。
还将深入探讨IS-LM模型、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实际应用问题。
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将对这些知识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为成功通过经济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通常是由于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
其中,垄断可能导致价格偏离,进而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外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都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困难;信息不对称则可能导致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三、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活动进行衡量的重要方法。
它主要涉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附加值(DI)、个人收入(PI)等指标。
其中,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出的重要指标,而GNP则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此外,通过计算DI和PI,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个国家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四、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是现代经济的两个基本特征。
货币经济主要涉及货币的流通和信用,而实物经济则主要涉及物质的流通和生产。
在货币经济中,价格水平通常会受到货币供应量、利率、消费者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而实物经济中,产出水平则受到技术进步、劳动力成本、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五、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体经济产出的长期增加。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技术进步、投资、教育、政策等。
其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024年中级经济师背诵口诀

2024年中级经济师背诵口诀一、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背诵口诀1. 经济基础我有口诀很奇妙,经济基础要记牢。
GDP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加净出。
两部门经济很简单,居民企业凑成单。
储蓄投资恒相等,这个概念要搞懂。
三部门经济不复杂,政府加入一起耍。
税收转移支付项,收支平衡有得算。
四部门经济全球化,国外贸易也参加。
进口出口要考虑,经济关系多又杂。
宏观经济目标多,增长稳定就业活。
物价稳定很重要,国际收支也得和。
经济周期分阶段,繁荣衰退萧条转。
复苏之后又繁荣,循环往复不断演。
失业类型有多种,摩擦结构和周期。
摩擦失业换工作,结构失业不适合。
周期失业经济差,需求不足是主因。
奥肯定律有联系,失业增长反比例。
通货膨胀不好玩,物价上涨钱毛了。
需求拉动成本推,结构型的也难搞。
菲利普斯曲线妙,失业通胀关系找。
短期反向变动呢,长期垂直没跑了。
2. 财政财政职能记心间,资源配置是一点。
收入分配要公平,经济稳定又发展。
税收特征三方面,强制性来无偿性。
固定性也不能忘,财政收入它占先。
流转税类范围广,增值税和消费税。
营业税已被取代,这些知识要领会。
所得税类按所得,企业个人分开说。
调节收入很有用,公平税负有效果。
财产税类房子车,保有环节来收税。
土地增值也在内,合理征税心不亏。
财政支出分购买,政府消费投资来。
转移支付也不少,社会保障是一块。
财政预算要编制,年度计划不能迟。
收支平衡是目标,赤字盈余看形势。
3. 货币与金融货币职能有五个,价值尺度排第一。
流通手段紧跟着,贮藏支付和世界。
货币层次要分清,M0 M1和M2。
现金活期储蓄款,货币供应有秩序。
商业银行职能全,信用中介是关键。
支付中介也重要,信用创造把钱添。
中央银行权力大,发行货币它当家。
货币政策它制定,金融稳定靠大家。
货币政策工具多,公开市场操作活。
再贴现率调整妙,法定存款准备金。
金融市场种类繁,货币资本和外汇。
现货期货期权在,金融创新很精彩。
4. 统计统计工作四步骤,设计调查整理析。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26页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考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处于核心地位。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考点:需求的含义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需求的构成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
2.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最关键因素)、替代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其呈同方向)、互补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其呈反方向)、消费者预期、其他因素。
考点: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2.最高限价: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1)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2)影响:低于均衡价格,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应短缺,出现排队、黑市交易、变相涨价。
(3)保障措施:配给制,如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4)适用: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
3.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个价格之上进行。
(1)目标:保护生产者利益。
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生产者收入过少,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2)影响: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生产过剩,出现黑市交易、变相降价。
(3)保障措施:政府应收购过剩产品予以储备。
(4)适用: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主要是农产品。
考点:企业形成理论1.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202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三色笔记

202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三色笔记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三科的重点笔记,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
每个科目将涵盖关键概念、理论模型和政策应用等内容。
1.宏观经济学1.1关键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上涨的速度,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额。
-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速度。
1.2理论模型-供给与需求模型:通过分析市场上产品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解释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总需求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新古典经济学:侧重于供给和生产要素的效率,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和限制政府干预。
1.3政策应用-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经济增长政策:鼓励投资、提高生产率和创新等措施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外汇政策:管理国际支付和汇率等问题,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微观经济学2.1关键概念-边际效用:消费者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足程度。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市场结构: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和力量关系,如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
-弹性: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2.2理论模型-供给与需求模型:分析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解释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消费者行为模型:研究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包括效用最大化和预算约束等。
-生产者行为模型:研究生产者如何决定生产量和价格,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2.3政策应用-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收来影响市场行为,例如减税鼓励消费和投资。
-行业监管政策:通过制定规则和限制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最低工资、劳动法规和职业培训等,以提高就业率和工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