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固体燃料的燃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m& CDhC
=
m& Ccpg
æ exp ççè -
m& Ccpg 4πkg rs
ö ÷÷ø
1
-
exp
æ ççè
-
m& Ccpg 4πkg rs
ö ÷÷ø
(Ts
- T¥
)
+ e s 4πrs2s
Ts4
-
T4 sur
— 上式有两个未知数,需要联立方程(14.30)求解
— 如果燃烧过程处在过渡区域( Rkin/Rdiff ≈1),则还 需要联立方程(14.21)求解
核心问题:单碳粒燃烧模型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和基本结论
7.1 概述
固体燃料的范畴
COAL
CHARCOAL WOOD ● ● ● ●
REFUSE
BIOMASS
固体燃料
— 液体燃料在燃烧前必须气化 — 固体燃料包含:煤、垃圾、金属、木材、碳(煤焦
或炭)、生物质燃料等 — 不同固体燃料的燃烧特性有很大的差异 — 本章重点讲述煤的燃烧,特别针对球形固体碳颗粒
Rkin Rdiff
=
æ ççè
vI
vI + YO2 ,s
öæ
÷÷ø
ç è
RuTs MWmix P
öæ ÷ç øè
rD kc
öæ ÷ç øè
1 rs
ö ÷ ø
— 当 Rkin/Rdiff >> 1时,燃烧速率是化学动力学(
kinetics-controlled)控制的,此时 YO2 ,s » YO2 ,¥
=
4πrs
r
D
ln
æ ççè
1 + YO2 ,¥ 1 + YO2 ,s
/ vI / vI
ö ÷÷ø
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
—
( ) RC kg/s/m2 = m& 'C' ,s = kcMWC éëO2,s ùû
éëO2,s ùû =
MWmix MWO2
P RuTs YO2 ,s
m& C
= 4πrs2m& C'' ,s
非均相反应的反应速率
—
7.3 碳粒燃烧模型(单膜模型)
概述
— 碳粒燃烧模型是煤燃烧的基础 — 焦炭燃烧控制煤燃烧的速度和反应时间 — 真实的焦炭燃烧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进行简化分析
ü 化学反应是以总包反应的形式进行 ü 扩散无法通过固体表面(即:反应发生在相界面)
(1) 碳表面的主要产物是 CO; (2) 从表面扩散出去的 CO 穿过
7.4 碳粒燃烧模型(双膜模型)
问题描述
碳颗粒的燃烧时间
— 碳粒的燃烧时间受很多因素控制
— 教材中给出的公式(14.57)可以用来估算扩散控 制条件下,碳粒的燃烧时间:
tC = D02 / KB
KB
=
8r D rC
ln (1+
B)
— 以上的分析是基于气相介质是静止的假设,真实情 况往往要复杂的多,比如:有对流输运的存在
灰分对煤燃烧过程的影响
— 按照灰分在可燃质中的分布,可以分为两种:
ü 内在灰分,在成煤过程中成煤物质本身就存在的矿物杂质, 以微粒或层状较均匀的混杂在可燃质中,数量不是很多
ü 外在灰分,开采时的外来杂质,直接决定于煤的开采水平, 煤在磨细以后,大部分外在灰分以及夹层状灰分会与可燃质 相互分离,因此对煤中的大部分可燃质的燃烧过程,没有直 接的妨碍作用
= 4πrs2kc
MWCMWmix MWO2
P RuTs YO2 ,s
kc = A exp[-EA / Ru / Ts ]
m& C = K Y kin O2 ,s
取决于压力、表面温度和颗粒半径等
电路比拟的分析方法
—
由上面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写成:m& C
=
YO2 ,s - 0 1 / Kkin
º
DY Rkin
本章作业
— 14.8
— 挥发分的燃烧时间受燃料性质、加热速率和颗粒大 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中,挥发分和焦炭的燃烧有 一定程度的交叉平行
— 总的来说,焦炭燃烧是煤燃烧各阶段中最长的
挥发分的燃烧对煤燃烧的影响
— 挥发分在较低的温度下析出和着火、燃烧,为焦炭 的着火与燃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挥发分的析出过程使煤粒膨胀,增大了内部孔隙及 外部反应表面积,也有利于煤粒燃烧速率的提高
— 内在灰分在燃烧温度低于灰的软化温度时,在焦炭 颗粒从外表面到中心一层层的燃烧过程中,焦炭粒 的外表面将形成一层灰壳
— 若没有外界作用力,煤颗粒本身的结合力又较强, 不发生碎裂,则灰壳随燃烧过程的发展而增厚,增 加了氧气扩散到内层焦炭的阻力,妨碍焦炭的燃尽
非均相(heterogeneous)反应
— 为了获得在表面上气相温度梯度的表达式,需要写 出包含气相的能量平衡方程,从中求解出温度分布
— 采用前面(式 10.10)的结论,可以得到:
dT dr
rs
=
Zm& C rs2
(T¥ - Ts ) exp (-Zm& C / rs ) 1- exp (-Zm& C / rs )
— 将上式带入前面的表达式,可以得到:
— 挥发分在焦炭周围燃烧,消耗了周围介质向煤粒表 面扩散的氧气,不利于煤粒的燃烧,特别在燃烧初 期,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速率较大的阶段,这种影 响尤为严重
灰分概述
— 煤的灰分极不相同,受煤种、产地、开采方式等因 素的影响
— 从来源上,可以分为三种:
ü 有机性灰分,是成煤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矿物性杂质,与燃 料的有机部分有关,在燃料的可燃质中分布很均匀,只占总 灰分的极小部分
的燃烧进行分析
几种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锅炉
7.2 煤的燃烧概述
煤的燃烧过程
— 煤除了水分和灰分以外,主要的可燃成分是C 和 H
— 煤的燃烧:首先是煤中的水分蒸发变成干燥的煤; 接着,其中的碳氢化合物以挥发分(volatile)的 形式逐渐析出并着火;然后是焦炭的着火和燃烧
— 一般认为,从开始干燥和析出挥发分到挥发分着火 和大部分烧掉所需的时间约占煤总燃烧时间的 10%,这一数值随煤种和燃烧条件的不同有所不同
— 在连续膜模型中,火焰区域分布在整个边界层内, 而且非集中在一个薄层内
单膜模型的基本假设
—
问题描述
组分守恒方程(1)
— 在表面上,碳的质量通量等于
流出的 CO2和流入的 O2之差
,即:m& 'C'
=
m&
'' CO2
-
m&
'' O2
— 在任一径向位置 r 处,净质量
通量表示为:m&
'' net
— 定义:涉及以不同物理状态存在的组分参与的反应 过程,如气-液反应、气-固反应等
— 气-固反应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基本环节:
1. 反应物分子通过对流和(或)扩散作用达到固体表面 2. 反应物分子在固体表面被吸附 3. 包含被吸附分子、固体表面自身及气相分子的多种化合作
用的基元反应 4. 产物分子在固体表面的解吸附 5. 产物分子通过对流和(或)扩散作用离开固体表面
— 化学动力学控制的燃烧通常发生在颗粒尺寸比较小
、压力比较低、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
碳粒燃烧的控制因素(2)
— 例题14.1,判断燃烧处在那种控制模式下?注意: 其中的给定条件,颗粒表面温度为 1800 K。
— 思考:这一温度是否为任意值?如果不是,那么应 该如何确定?
能量守恒方程(1)
— 表面的能量守恒控制方程决定于燃 烧速率,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之间 存在着强烈的耦合(coupling)
边界层同向内扩散的 O2结合, 发生总包反应生成 CO2 (3)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碳表面 是多孔的,表面属性随碳氧 化过程而变化
建模方法
— 建模方法:单膜、双膜和连续膜
— 在单膜模型中,气相中没有火焰面,最高温度点在 碳的表面
— 在双膜模型中,火焰面位于距离表面一定距离处, 在火焰表面 CO 和 O2发生反应
( ) m& 'O' 2 = YO2
m& C'' O2
+
m&
'' O2
- r D dYO2 dr
( ) ( ) m&C =
4πr2r D 1+ YO2 / vI
d YO2 / vI dr
( ) ( ) YO2 rs = YO2 ,s YO2 r ® ¥ = YO2 ,¥
组分守恒方程(3)
—
m& C
《燃烧学》 第七章 固体燃料的燃烧
机械学院 李君
2016年12月8日
强国之道,不在强
兵,而在强民。强
民之道,惟在养成
健全之个人,创造
(1886-1964)
进化的社会。
1930-1945,担任北京大学校 长
--蒋梦麟
内容概要
7.1 概述 7.2 煤的燃烧概述 7.3 碳粒燃烧模型(单膜模型) 7.4 碳粒燃烧模型(双膜模型)
— 表面的能量守恒方程可以写为:
m& ChC
+ m& O2 hO2
- m& CO2 hCO2
=
Q& s
0
-i
+
Q& s
-
f
+ Q&rad
— 根据式(10.55)~(10.60),上式 可以化简为:
( ) m& CDhC
=
-kg 4πrs2
dT dr
rs
+ e s 4πrs2s
Ts4
-
T4 sur
能量守恒方程(2)
=
m&
'' CO2
-
m&
'' O2
— 在稳态条件下,各处的质量通
量相等:m&
'' C
4πrs2
=
m& 'n' et 4πr 2
— 可以看出,净质量流量恰好等 于碳的燃烧速率:
m& 'C'
=
m& 'n' et
=
m& C'' O2
-
m&
'' O2
组分守恒方程(2)
—
( ) m& O2 = vIm& C m& CO2 = 1+ vI m& C
ü 第二种灰分是煤在碳化期间,由于环境的变迁而混到成煤物 质中的矿物杂质,如宇宙灰尘、火山灰等,数量变化范围很 大,表现为可燃质的残渣或可燃质内部间隔开的夹层,分布 也比较均匀
ü 第三种是在开采时混杂进来的矿物杂质,包括煤层边界处的 可燃质含量较低的固体物,颗粒很大,是燃料灰分的主体, 可以通过机械选煤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清除
— 从例题 14.5 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煤粉锅炉,碳 粒的燃烧时间小于 1 秒,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是 秒的量级,煤粉直径上限约为 70 µm
本章小结
— 概述了固体燃料的分类 — 介绍了煤燃烧的过程和一些控制(影响)因素 — 推导了单膜模型为基础的碳粒燃烧控制方程 — 介绍了双膜模型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思路
— 通过一些列数学处理和简化(参见教材,自己阅读 ),利用电路比拟得到的燃烧速率表达式为:
m& C
=
YO2 ,¥ Rkin +
-0 Rdiff
Rkin
º1/
K kin
=
vI RuTs 4πrs2MWmixkc P
Rdiff
º
vI + YO2 ,s r D4πrs
碳粒燃烧的控制因素(1)
— 碳粒的温度和大小决定了两个阻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 当 Rkin/Rdiff << 1时,燃烧速率是扩散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