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靖先生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梅妻鹤子——林和靖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梅妻鹤子——林和靖作文素材:“梅妻鹤子”林和靖杭州孤山多梅。
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
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
这里曾是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
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
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
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
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
“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
材料运用举例1.西子湖畔,孤山寺中,林和靖在山间植梅六百余株,以供日常用度,养白鹤一只,名为“鹤皋”。
有朋自远方来,鹤皋就充作门童迎来送往。
闲暇时泛舟西湖,这是何等惬意的生活!官场,在他来看,是避尤不及的龌龊之所,为无斗米折腰,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与现实生活的交流。
范仲淹、苏子瞻、梅尧臣......都是他结交的对象。
与那些虽身在官场中却道德高尚,志趣高远的朋友蔬食薄酒,畅谈欢歌,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尘世有太多的无奈,当内心无法容忍那种种喧嚣,离开,不失为一种智慧。
尘世间少了一个备受折磨的灵魂,山野中多了一位潇洒隐逸的闲人;尘世间少了一些令人心痛的呻吟,山野中多了许多让人心醉的歌吟。
梅花暗香缕缕,人生恬淡和谐,这是林和靖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2.孔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有范仲淹、苏子瞻为友,一生未踏入仕途的林和靖拥有怎样的好机会啊!但是,将生命托付给西子湖、孤山寺的林和靖清楚自己交友的尺度:可以和平共处,决不融入其中。
杭州城近在咫尺,二十年间,醉心山野的林和靖竟然没有踏入半步。
上海高考复习--文言文2
高考复习“书”“序”类文言文解题策略24.(2020•上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守约轩记(明)祁顺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
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
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
《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
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
约之义其大矣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
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
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
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
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①。
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②。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无忝于约之义矣。
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
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
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④于是乎书。
[注]①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
休休,安乐的样子。
②《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
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
薰,一种香草。
莸,一种臭草。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且B.岂C.盖D.然(2)分析第①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A.骈散结合B.排比铺陈C.正反对比D.欲扬先抑(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25.(2019•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山楼记[宋]彭汝砺①人情得所乐则喜,然皆累于物。
徇名者劳,徇利者忧,驰骋田猎者危,乐酒者荒,溺色者亡。
山水可以无累矣,□好之者鲜,知所以好之者尤鲜。
樵夫野老,出入耕息,日夕于是,乌知所以好之?佛老之宫,深据险阻,得其形势,乌知所以好之?②屏山在饶州浮梁东南,其秀丽出数重,其广绵亘数百里。
小隐自题阅读附答案
小隐自题阅读附答案【注】林逋,宋钱塘人,初游历江淮,后结庐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称梅妻鹤子,终生未娶,隐居不仕。
【提问】(1)清深趣有余,诗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趣有余?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颔联运用了甚么手法?流露出诗人怎么的心境?请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趣有余主要表现在:①鹤悠闲地对着水久久站立,不去捉鱼;②蜜蜂疏懒,不去采花粉;③我饮酒后恹恹如病,在清幽的环境中不想读书,随心所欲;④我扛着锄头悠闲地步入春阴中劳作。
(2)颔联运用了拟人、衬托、对仗等手法,闲懒等词赋予动物人格化,以物衬人,具体形象,流露出诗人隐居时的恬然闲适(或悠然自得/淡泊宁静/惬意喜悦)的心境。
【拓展】《小隐自题》是宋代著名诗人林逋所写。
此诗表现着作者对隐居糊口的真正热爱。
【注释】清深:糊口在如斯清幽安闲的环境中,真是趣味无穷。
酒病:指酒醒后那种疲乏如病之态。
【译文】我的茅舍周围被竹林树木围绕清净幽深也不乏趣味仙鹤久久地站在水边,蜜蜂也很少采蜜都慵懒闲适由于饮酒和身体不好的缘故我已很少再看书了春天的时候就去锄锄地想起以前很喜欢的画作画的多半是砍柴和垂钓的情景【赏析】情调轻松活泼,笔姿新颖,语句清丽。
鹤闲一联写鹤之闲,蜂之懒,实际是用一种拟人化的以境写人的法子,来描写自己悠游的糊口和心情。
2024届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2023-11(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2)__________,知至而后意诚。
(《礼记·大学之道》)(3)推此志也,__________。
(《史记·屈原列传》)(4)杜甫在《蜀相》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与奉献。
2.按要求选择。
(1)对《红楼梦》中人物出场解说不正确的是()A.林黛玉——由远及近,先借贾雨村介绍其言语举止非同凡人,登岸后以黛玉之眼写贾府的环境,也借对贾府环境的观察表现黛玉性格。
B.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写屋外一阵放诞的笑声,再让人物亮相,还要由贾母调侃一番,显示其地位与众不同。
C.贾宝玉——欲扬先抑,先借贾母和王夫人的口言其顽劣,叮嘱黛玉适当保持距离,再让宝玉以光彩照人的形象出场。
D.薛宝钗——随着哥哥与母亲顺带出场,借下人的口表现其深得人心,再通过与周瑞家的对话引出冷香丸的话题。
(2)下面这篇校园广播站的广播稿需要修改的地方共有()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大家再次聆听校园广播电台的午间音乐会。
在下是今天的主持人晨晨,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古风流行音乐”。
如果说世界上有时光机器,那么“音乐”作为一种载体首当其冲。
每个年代都有风靡一时的全新流行,但有时也会有《声声慢》这样的古风音乐,把传统美学带进新的潮流。
下面就诚邀大家欣赏。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尽管宗白华自觉通过哲学尤其是叔本华的思想对“世界真相”有了明确的看法,但他觉得哲学并不能表现这世界的“真相”,而欲表现这“真相”只能诉诸文学艺术,故他预感自己虽起于爱智之学可最后却会终于爱美之术。
他认为将来最真确的哲学就是一首“宇宙诗”,而自己将来的事业也就是尽力加入做这首诗的一部分。
【诗词阅读及答案】林逋《山园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
【诗词阅读及答案】林逋《山园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诗词阅读及答案】林逋《山园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山园小梅北宋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斜斜水清深,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诗云可以相显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林和靖即林逋林逋北宋诗人。
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2)暄妍:明媚美丽。
(3)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4)合:应该。
霜禽:冷天的鸟。
⑴众芳:百花。
摇落:被风吹落。
暄妍:明媚美丽。
⑵疏影红珊:梅花疏疏落落,横斜枝干投过在水中的影子。
⑶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⑷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⑸合:应该。
⑹微吟:低声地吟诵。
狎(xi):亲近而态度不庄严。
⑺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此处指歌唱。
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金樽:金杯。
[2]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有关试题阅读练一:(1)首联中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
(4分)(2)中间两联就是怎样写下梅花之美的?(4分后)(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1)独和尽。
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鲜艳美丽,在小园中占尽风情韵致。
独、尽二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独有的天姿国色、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
(2)a.负面描绘和侧面描绘融合:颔联轻易写下梅花稠密、红珊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下天下了梅花淡雅高尚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写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在梅枝上停歇,必须先偷眼看一看,整体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晓得存有梅花,也一定必须高兴极了。
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宋)梅尧臣①天圣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
②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
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
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
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向博远,寄适于诗。
③君在咸平、景德间,已大有闻。
会天子修封禅,未及诏聘,故终老而不得施用于时。
凡贵人巨公一来相遇,无不语合慕仰,低回不忍去。
君既老,朝廷不欲强起之,而令长吏岁时劳问。
及其殁也,谥曰和靖先生。
④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
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
先生讳逋,字君复,年六十一。
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呜呼惜哉!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与B.耶C.乎D.尔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林和靖诗歌具有深远美好的意境。
B.林和靖诗歌平和醇正、宁静澹远。
C.林和靖的诗歌意在针砭朝政弊端。
D.林和靖在诗歌中寄托了闲适心情。
24.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2.D;23.C;24.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2分)划线句将当时人珍视林和靖的诗歌与林和靖不以自己诗歌为贵对比,突出林和靖只是寄适于诗,不求虚名。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4分)本序先介绍、评论林和靖其人其诗,然后进一步介绍林和靖的重要经历,最后交代诗集的由来和作序的缘由,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26.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年级入学适应性训练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中国科学史上,数学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这是由于,在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医学等学科一样,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数学在古代社会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们以仰视的角度看待数学家的活动,甚至以神话的方式渲染数学家的技艺,赞颂数学家的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应该起步于对数的认识和记数方法的形成。
在古代中国,数字的产生究竟始于何时,现在无从考证。
可以肯定的是,在传说中的“结绳记事”年代,古人已经有了数的概念,其对应的时期应该在文明产生之前。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找到明确的考古依据,以此确定其具体年代。
在目前已知的古代遗存当中,半坡遗址一些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很可能与数字有关,但那也只是今天人们的一种猜测。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数字的具体记录,包括从一到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是三万。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古人的记数法——十进位值制。
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的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
与发明十进位值制记数方法相应的是,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
筹算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算筹作工具的一种数学计算方法。
根据《汉书·律历志》的记载,算筹是一种长六寸、直径一分的小圆竹棍。
古人在用算筹表示1-9九个数字时,有纵横两种摆法,为减少算筹使用,其中6-9这四个数字则以上方摆一个纵横相反的算筹代替五个算筹。
2017上海春考语文卷的详解及解题指导(《何武传》和《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全文翻译)
2017上海春考语文卷的详解及解题指导(附《何武传》和《林和靖先生诗集序》的全文翻译。
现代文放在古诗文后面2017.1.7)一.运用与积累1.按要求填空。
(5分)(1)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__。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_秦风·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
要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名句默写,平时一定要精准记忆。
突破易写错的字。
新高考增加了理解性默写,这需要揣摩提示的情境并理解诗歌术语,紧扣关键填名句。
像第③中要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2. 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项是(A)(2分)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A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这句话可用来激励小明;B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该句话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C是“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该句话常用来指“做事情要注重积累”和语境不符,不能用来劝小明;D是懂道理,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情、有所行动,是懂道理的表现(结果);改句强调的是“做事情和东得到了的关系”不能用来劝说小明.)(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B ) 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对“前任”不够尊重;C“效犬马之劳”不合“被选为班长发表感言”的语境、语体要求;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合“发表感言”的语境、语体要求,且过度夸张)(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上海市的春季即将迎来高考,高考语文的备考大家做好准备了吗?语文试卷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题目一积累应用(l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诗经•________•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 )。
(2分)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上海春考第二篇古文阅读 方略(新高考《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书善最堂卷后》《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
①写序的原因是什么? 借古讽今,旨在告诫当时北宋王朝,应以历史为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中在议论,意在警戒)。
②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③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写作特点)? 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借古讽今) 3.同类课文:《<指南录>后序》《兰亭集序》
序: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叫序,在著作或正文之后的文章叫跋。有书序,
谓不朽。”因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⑤阀阅:指门第。 ⑥师心:以己意为师。⑦席宠:凭藉恩宠。席:凭藉,倚杖。⑧“露台 百金”三句:《汉书·文帝纪》赞,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 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 为!’”⑨陵谷迁变:《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②且古之所称不朽者三,若夫恩宠之隆,阀阅之盛,乃流俗 之所艳,非不朽之大业也。吾平生学在师心,不祈人知。不但一 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恩席 宠以夸耀流俗乎。使后世诚有知我者,则所为不朽,固自有在, 岂藉建亭而后传乎?
再说古代人们所称赞的三不朽,就像恩宠的隆重,门第的高贵, 这是人们羡慕的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不是不朽的大事啊。我一生 所学就在于以己意为师,不求别人知道。不仅一时的毁誉,不放 在心里;即使是万世的是非,也毫不计较,更何况想凭借皇上的 恩宠来向社会上流行的习俗夸耀。假使后代确实有人理解我,就 成为不朽了,就以本来自有的面貌存在,难道要凭借建造三诏亭 后才流传吗?
6-3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总之,形象色彩可以营造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特别 富有修辞价值,从而常常被应用于文艺语体中。
第六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风格色彩 风格色彩是词义中被体现的某种格调、韵味。如“邂 逅”“至尊”等词显示出典雅的风格;“妈妈”“胖乎乎” 等 词 则 显 得 通 俗 ; “ 母 亲 ”“ 书 本 ” 反 映 的 庄 重 ; “ 婀 娜”“袅袅”则透出一种藻丽的意味。风格色彩的形成与词 的来源、词所经常进入的语体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来自 于古代汉语的文言词往往典雅,来自于当代口语语体的词往
第六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注解】
①吴山:春秋战国时代,浙江是吴国一部分
和越国所在地。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越山,则指钱塘 南岸的山。 ②盈:充满。 ③罗带:丝绸腰带。 ④同心结:用丝绸或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 恩爱之结。
第六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3)色彩的生命力 有些色彩词不是单纯描写颜色,而是表达了作者主观的色 彩。从色彩词的客观存在发展而来的主观感受,使得色彩词好 像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情感。 色彩词的引申意义及象征意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各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作者需要有丰 富的想象力才能将其创造出来,读者也需要有深刻的感悟力才 能真正体会。我们读书过程中对这种色彩词要细细体味其中的 “生命”。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高考导航
第六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福建省三明地区部分高中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三明地区部分高中校协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
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
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
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
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
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
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
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
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浙江省杭州西湖孤山放鹤亭
浙江省杭州西湖孤⼭放鹤亭杭州西湖孤⼭放鹤亭杭州西湖已游览过多次,但从来没有上过孤⼭。
原因是去西湖旅游总是来去匆匆,蜻蜓点⽔⼀带⽽过;其次是事先没有规划,到了湖边处处是美景,遍地是游客,“暖风薰得游⼈醉”,稀⾥糊涂随着⼈流⾛,浮光掠影,拍⼏张照⽚就⾛路。
这次去杭州之前做了点功课,得知孤⼭⼈⽂古迹丰富,决定上孤⼭岛好好游⼀游。
上了孤⼭岛游览的第⼀个景点是西泠印社,从西泠印社南门出来,便是百年⽼店楼外楼,再向东是“⽂澜阁”藏书楼。
门前⽴着⼀块“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澜阁”⽯碑。
这是⼤清乾隆朝珍藏《四库全书》的“南三阁”之⼀。
⽽且“南三阁”中唯有“⽂澜阁”仍保留着《四库全书》。
然⽽到了“⽂澜阁”门前,⼤门却关着,⽆缘进去参观。
看来要进“⽂澜阁”,还得⼆上孤⼭岛。
沿孤⼭路步⾏到孤⼭岛北⾯,那⾥没有⼭南好样繁华,⽽是树⽊葱茏,游⼈稀少,好⼀处清静世界。
我们沿着⼩径⾛近⼭崖,⼀座重檐歇⼭式亭阁⽴于平台之上,⽯壁、⽯阶上长满青苔⽼藤,真有⼏分“应怜屐齿印苍台”的感觉。
站在⽯阶下⾯,远远看到亭中悬挂着⼀块“放鹤亭”匾额。
有介绍说,放鹤亭⼜称梅亭,是北宋诗⼈林逋隐居孤⼭,植梅养鹤之处。
为纪念这位隐者诗⼈,元代郡⼈陈⼦安建“放鹤亭”于孤⼭北麓。
后⽇久废圮,明朝嘉靖年间钱塘县令王代进⾏重修扩建。
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后来⼜有过多次修葺。
拾级登上亭台,见粗⼤的红漆亭柱上挂有对联。
中柱上挂的是“⼭孤⾃爱⼈⾼洁;梅⽼唯知鹤往还”。
有⼈说,林逋是孤⼭景区最早的开拓者。
因林逋喜欢清静,隐居于湖中的荒岛孤⼭上,垦⼭植梅,辟荒养鹤,渐成胜地;下联说林逋养的鹤,通⼈性。
林逋常驾⼀⼩⾈,独⾃漂泊湖上。
遇有来访者,家中童⼦便放出⽩鹤,林逋看到⽩鹤飞来,便驾⾈回家。
如此⽣活何等美妙!前柱⼀付对联是林则徐所撰:“世⽆遗草真能隐;⼭有名花转不孤”。
据施鸿保《闽越杂记·卷四》记载,清嘉庆⼆⼗五年﹙1820年﹚林则徐在浙江杭嘉湖道任上,曾于政事之暇,重修孤⼭林逋祠堂及墓,并补种梅树三百六⼗株,豢养⼆鹤于墓前。
[山林之晨阅读]山林之晨阅读答案
[山林之晨阅读]山林之晨阅读答案第一篇山林之晨阅读答案:《黄山记》阅读答案《黄山记》用独特的手法勾勒黄山美景,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增加本文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黄山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黄山记徐迟①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
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
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
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
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
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
一路总有石级。
装在险峻地方的铁栏杆很结实;红漆了,更美观。
林业学校在名贵树木上悬挂小牌子,写着树名和它们的拉丁学名,像公园里那样的。
②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
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③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
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
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
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
“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
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
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
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
自后遂无至者。
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
”④那时上天都确实险。
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
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
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
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
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
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⑤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峭壁千仞。
石梁狭仄,中间断却。
浙江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浙江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台州卷)语文试题卷亲爱的考生: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一、积累(17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4分)凡杜森花园里的秋天[加拿大]布洛克秋的手指带着红意触摸过树林启程的夏天随着一声叹息离去滚动的水映照(zhuì)________落的泪山峦已没于一面云帘后面玫瑰的芳馨衰退如同一支亡之歌我内心的耳朵在秋的悲哀中间萦绕于遥远的告别的(zào)________音(1)加点字“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A.méiB.mò(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1分)A.消B.销(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zhuì)________落(zào)________音2.古诗文名句填空。
(10分)(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4)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古诗词大多有着含蓄隽永之美。
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花鸟抒写忧国伤时之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典故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的心愿;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落花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梅尧臣的诗歌审美观及其文化意蕴
在宋代,文士们常常融合儒、道、释三家思想,既实际又超脱,审美趣尚中既带有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又颇切近个体人生。盛唐才子们那种理想化的华美、飘逸格调受到冷落,而朴实自然,平和淡泊心态和诗风受到诗人普遍的青睐。
梅尧臣对平淡美的崇尚,哲学上源于老、庄,艺术上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司空图、林和靖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平淡是有差别的。比如陶渊明生当玄学极盛的时代,其平淡的审美理想更多地接受了道家美学的虚无成分。钟嵘《诗品》评陶诗“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而梅尧臣的平淡却较多地含有普通的生活气息而较少老庄陶谢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如果说陶的平淡主要是面向自然,那么梅的平淡则主要是面向社会人生。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意新语工”是同一理论体系。从他举的例子看,是意既新,语既工,又含蓄蕴藉。《诗人玉屑》卷九《托物》篇一则记载可参:“圣俞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这里涉及诗歌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形象性。“难写之景”不是指自然原型,而是经过诗人加工提炼的诗意的物象,它要新奇生动,如在目前。二是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不尽之意”含有说不尽和不说尽两层意思,使人既可以体会“目前”的丰富意蕴,又可以寻味“言外”的妙理神韵。梅尧臣认为这才是美的极致。
(P1147《寄题张令阳翟希隐堂》,59岁)
此类诗写自然平淡的情怀,表现风格也平淡自然,颇有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韵味。
庆历六年,他(四十五岁)自汴州赴许昌签书判官任,途经颍州遇到当时罢相知颍州的晏殊。晏殊以前辈的口吻夸奖梅尧臣诗可与“陶、韦比格”,教导他“宁从陶令野,不取盂郊新”[5]。梅尧臣也谦虚地说自己只是“稍欲到平淡”[6]。他这次清颍之行确实又写了不少平淡清新的诗,写景如“半灭竹林火,数闻茅屋鸡。秋天畏残署,不为月光迷”(P363《早至颍上县》);写情如“浩然起远思,欲与鱼鸟闲……时看秋空云,雨意浓淡间”(P364《登舟》)。
宋诗研究资料
唐宋诗之争荆公尝言:“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
”然李赞皇云:“譬之清风明月,四时常有,而光景常新。
”又似不乏也。
(《陈辅之诗话》见《苕溪渔隐丛话》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王禹偁《春日杂兴》)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杜甫《绝句漫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从今莫厌闲官职,主管风骚胜要津。
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
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一、崇唐贬宋之论齐治平《中国批评史上的唐宋诗之争》、《唐宋诗之争概述》张戒《岁寒堂诗话》: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
余之此论,故未易为俗人言也。
子瞻以议论为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又曰:“苏、黄江西诗派,用事、押韵之工,至矣尽矣。
然究其实,乃诗人中一害。
严羽《沧浪诗话》: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王若虚《滹南诗话》:散文至宋始是真文字,诗则反是矣。
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
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
夫既已出于前人,纵复加工,要不足贵。
虽然,物有同然之理,人有同然之见,语意之间,岂容全不见犯哉!盖昔之作者,初不校此。
同者不以为嫌,异者不以为夸,随其所自得,而尽其所当然而已。
至于妙处,不专在于是也。
故皆不害为名家而各传后世,何必如鲁直之措意邪!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宋人于诗无所得。
陈子龙:终宋之世无诗焉。
杨慎的《升庵诗话》:亡友何仲默尝言:“宋人书不必收,宋人诗不必观。
”余一日书此四诗(其中有寇准的《夜度娘》: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蕉香散东风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宋)梅尧臣
①天圣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
②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
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
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
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向博远,寄适于诗。
③君在咸平、景德间,已大有闻。
会天子修封禅,未及诏聘,故终老而不得施用于时。
凡贵人巨公一来相遇,无不语合慕仰,低回不忍去。
君既老,朝廷不欲强起之,而令长吏岁时劳问。
及其殁也,谥曰和靖先生。
④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
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
先生讳逋,字君复,年六十一。
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呜呼惜哉!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与B.耶C.乎D.尔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林和靖诗歌具有深远美好的意境。
B.林和靖诗歌平和醇正、宁静澹远。
C.林和靖的诗歌意在针砭朝政弊端。
D.林和靖在诗歌中寄托了闲适心情。
24.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D;
23.C;
24.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2分)
划线句将当时人珍视林和靖的诗歌与林和靖不以自己诗歌为贵对比,突出林和靖只是寄适于诗,不求虚名。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4分)
本序先介绍、评论林和靖其人其诗,然后进一步介绍林和靖的重要经历,最后交代诗集的由来和作序的缘由,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26.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4分)
第一段中作者用“高峰瀑泉”比喻林和靖,“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一句,由远及近,对喻体进行铺陈描绘,写出给人的美好感受,表现了林和靖品格的高尚明洁,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