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统计表
林业碳汇项目市场及收益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市场及收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8c47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3.png)
林业碳汇项目市场及收益分析目录一、市场概况 (1)二、行业政策及发展前景 (4)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5)四、林业碳汇项目收益性 (7)五、典型案例分析 (8)一、行业背景及市场概况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的过程。
碳排放是目前被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控制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通过了《京东议定书》、《巴黎协定》等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确定了中国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远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目前各国主要通过实施两种市场化机制来实现碳中和目标。
第一种是碳交易,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过合适的碳定价,平衡企业成本增加并起到有效激励。
第二种是碳税,即对企业碳排放征税,芬兰、挪威、丹麦、瑞典、日本、法国已开征碳税。
欧盟于2022年6月通过了建立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草案的修正案,针对高耗能进口商品特别征收二氧化碳关税。
CBAM 将于2023年10月开启过渡期,并于2026年正式开始征收CBAM,这将对全球产业竞争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主要通过发展碳交易市场来实现减排目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启动交易。
截至2023年9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约2.78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134.54亿元。
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处于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行阶段。
按照碳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
森林经营方案表格
![森林经营方案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209a03e8102de2bd960588b6.png)
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2 单位:公顷、立方米、林种统计表附表3 单位:公顷、立方米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附表4 单位:公顷、立方米生态公益林(地)统计表单附表5公顷灌木林统计表附表6 单位:公顷森林经营类型设计表森林经营措施类型任务量统计表附表8 单位:公顷、个森林采伐合理年伐量(限额)汇总表附表9 单位:立方米注:出材量=采伐蓄积x出材率森林抚育间伐小班规划一览表附表10 单位:公顷、立方米、元、个森林卫生伐采伐规划森林采伐规划统计表附表12 单位:公顷、立方米注:面积按照规划小班统计,蓄积量指采伐蓄积营造林工程按土地类别造林任务量表营造林工程按造林方式分年度任务量表附表14 单位 :公顷营造林工程按林种分年度任务量表附表15 单位:公顷管护工程统计表附表16 单位:公顷、个、元备注:管护类型填写封山管护、封禁管护封山育林小班设计一览表附表17 单位:公顷、个、年、元管护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单位:公顷、个、元附表18备注:管护类型填写封山管护、封禁管护森林更新、人工造林小班作业设计表附表19 单位 :公顷、元、个森林更新、人工造林类型表附表20森林立地条件类型表低产林改造小班规划表注:单位面积蓄积量不足40m3/ha的视为低产林。
次生林改造小班规划表注:以长期萌生更新为主的阔叶林视为次生林改造对象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小班规划表注:人工起源的树种单一的林分均视为近自然化改造对象。
投资及经济效益概算表附表25注:表中经济效益部分一般用于用材林经营。
林业碳汇项目
![林业碳汇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dba818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d.png)
“林业碳汇项目”资料合集目录一、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优先序研究三、碳金融和林业碳汇项目融资综述四、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政策现状及路径建议五、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六、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建议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林业碳汇项目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手段,越来越受到全球。
林业碳汇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方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这种项目的意义在于为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提供了一种自然、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同时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将深入分析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以期为未来林业碳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林业碳汇项目最重要的功能是减缓气候变化。
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碳储存能力,项目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方式有:(1)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森林管理:优化森林经营方式,提高森林生产力,增强森林碳储存能力。
例如,通过科学施肥、间伐等措施,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生物量。
林业碳汇项目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同时,森林还具有保持水土、调节径流、防止风沙侵蚀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方式有:(1)保护自然植被:防止非法砍伐和盗猎,保护森林内部的生物多样性。
(2)生态修复:针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植被恢复、人工造林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林业碳汇项目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
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方式有:(1)增加就业机会:林业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如造林、管护、采伐等环节,可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林业碳汇项目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木材加工、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建议
![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c85ea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8.png)
一、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 状
自2005年起,中国政府启动了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森林 经营等方式增加森林碳汇量。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CCER林业碳汇项目逐渐成熟 并得到广泛推广。截至目前,全国已启动了多个大型林业碳汇项目,主要集中在 森林经营、再造林、能源林等领域。
从项目类型来看,CCER林业碳汇项目主要包括碳汇造林、森林经营、能源林 建设等。其中,碳汇造林主要是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 汇量;森林经营则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碳汇积累; 能源林建设则是结合新能源开发,种植适合用作生物质能源的林木,既有利于节 能减排,又能增加森林碳汇量。
我们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的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政策执行力;广泛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林业碳 汇事业中来。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实现更好地发展,为应对气 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减少 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碳汇CCER项目作为一种有效的碳减 排措施,逐渐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以期为促进 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其次,林业碳汇CCER项目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 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 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造林项目:通过在适宜的土地上种植树种,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 能力。
二、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中 存在的问题
尽管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较为乐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林权 制度改革滞后,制约了林业碳汇项目的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林权分散、产权 不明晰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导致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难度加大。其次,社会对林 业碳汇项目的认知度还不够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这使得市场对林业碳汇 项目的需求不足,也制约了项目的推广和开发。
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森林碳汇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森林碳汇成本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0af03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7.png)
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森林碳汇成本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刘梅娟钱怡霖郑根水来源:《财会月刊·上半月》2020年第05期【摘要】以营林主体生产经营的生物资产中的杉木为研究对象,基于造林成本法视角,运用Benítez等提出的固碳成本模型,分析轮伐期、利率、立地条件、木材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五个因素对碳汇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轮伐期的增加,杉木固碳成本呈现U型变化趋势;杉木固碳成本与劳动力价格以及利率变动呈正相关关系,与立地质量和杉木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基于此,从建立中长期低息贷款体系以降低营林主体的资金成本,实施完善的碳汇造林补贴政策以提高营林主体经营碳汇林的积极性,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林技术以增加森林碳汇供给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林主体;碳汇成本;造林成本法;轮伐期;劳动力价格【中圖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9-0079-6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全球共识[1] 。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传统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
据统计,2018年我国消耗的非化石能源仅占总量的14.3%,与发达国家20%的比例结构相去甚远,再加上我国人口与经济总量大的根本原因,最终导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位居全球首位。
因此,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减少二氧化碳释放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森林碳汇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功能,增加森林碳汇是未来30 ~ 50年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2] 。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已提升到22.96%,但仍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1%,这说明我国的森林碳汇存在较大的增汇空间[3] 。
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系列简介
![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系列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8f2dd5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a.png)
林业碳汇系统简介林业碳汇系统第一部分:林业碳汇的定位1为什么林业碳汇在“碳中和”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森林对实现“碳中和”承诺的意义早在《京都议定书》之时便达成了共识。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20年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碳中和”框架历尽艰辛,逐步走向完善。
2021年4月22日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出席会议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呼吁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更大的决心和行动,切实履行气候变化融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由此可见,碳中和承诺的实现涉及国家之间政治、经济、资源分配等多维度的博弈。
相较拟定碳中和框架的艰难历程,森林对碳循环的意义在会议之初便达成共识,并随着对气候问题了解的不断深化,森林对“碳中和”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愈发重视。
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针对发达国家缔约方的,关于制定“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做法、造林和再造林”政策和措施的要求,2015年巴黎协定将森林及其相关内容作为单独的条款纳入其中,森林在对抗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历届气候主题大会对森林的重要性提出了强调:扌用珞胃事坤灼才曉岀『廿先逍理出也.抵池走--乱遵-走却“市吨枕*在性<■轉姑於5?J ft"* 2007巴H t<屮匡乍爲专?H申如苗恥,吒占工吩.%Jj■诂阳叮.鼻上福■轨庞幕■糞和農屮曜k—FJft痔来曲整谖抵妁走点・齐田农吕评*辻“劭”I査片鼻咏堆蓟粗2009*-:*追淀〕.真崔国耳沁化萤疋蛉皆抚朋恥琮舟蓟畫冷母札杞*机族艷耳菽祥肯栄値护*H拆』HE訊兀"戒P发星牢四*、去杯是化却此呑夙恠保护、町対维世詰、握応聆共颐肚¥竹溫立权釈和出實.卅辿”“EtJAO*«I.邑总轲!I]一也肚釣用贬乜駁上4"tLULt>cf>的沔风史冬応泣应丸护逓v,悴上“乜盘汽巴議判皐J*r址吒谊畔旌*4«1■■一第是于上世钥卅,土总啊用±陀*椁臺魂為的扶宅;二2山1库摊心丈会毫关于戍夕寛黑沖国當盟越埒頁辛肝苛滋啦比;!.就割圮羈的夬好:Jt<于应V总星辭国帘昊魅楡事曼灯地楓萤挝也才迭謬昱峻廉JC*^*….就猶越*丈曲敌岸屮国察斗少魅钛風廂権遇僱尹理曲祷歳*A#^ff.44^r^4tt*20134石席和味fl量甘渤(阳殆l;ED0*甘殆}说馬通过丁十風于出覚.虎再.牌蛊如震同箍許虚管讼明所左齐出G瓷E工嵐也丄持"*:>RE»E-H压锂扳恂技円迁幼勺单脏亲豊」巾ug巴臭顷定1)碳汇应作为与碳减排互补的措施贡献“碳中和”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福建省林业碳汇项目监测报告F-FFCCER-MR-20211207
![福建省林业碳汇项目监测报告F-FFCCER-MR-20211207](https://img.taocdn.com/s3/m/59fd853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f.png)
监测报告(MR)1包括两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碳汇项目;(二)采用经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碳汇项目。
目录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1)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1)A.2项目活动的位置 (1)A.3所采用的方法学 (2)A.4项目活动计入期 (2)B部分:项目活动的实施 (3)B.1备案项目活动实施情况描述 (3)B.2项目备案后的变更 (3)C部分:对监测系统的描述 (4)C.1监测组织架构与管理 (4)C.2监测方法学 (4)C.3项目边界的监测 (4)C.4基线碳汇量的监测 (5)C.5项目活动的监测 (5)C.6项目碳汇量的监测 (5)C.7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QA/QC)程序 (12)C.8监测人员培训 (14)C.9数据维护和归档 (14)D部分:数据和参数 (15)D.1事前或者更新计入期时确定的数据和参数 (15)D.2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17)D.3抽样方案实施情况 (18)D.4样地设置 (20)E部分:温室气体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的计算 (21)E.1基准线碳汇量(或基准线人为净碳汇量)的计算 (21)E.2项目排放量(或实际人为净碳汇量)的计算 (22)E.3泄漏的计算 (23)E.4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的计算 (23)E.5精度控制与校正 (23)E.6实际减排量(或净碳汇量)与备案项目设计文件中预计值的比较 (24)E.7对实际减排量(或净碳汇量)与备案项目设计文件中预计值的差别的说明 (24)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减缓气候变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中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积极响应我国增加森林碳储量的号召,长乐区林业局于2011年启动实施了碳汇造林项目,项目位于福建省长乐区境内,包含小班分布于古槐镇、航城镇、首占镇、鹤上镇、玉田镇、猴屿乡等十八个乡镇,项目规模36,312亩。
基于交易视角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
![基于交易视角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83fe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b.png)
浙江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 2021,33(5) : 944 -954 htty ://Tww. zjnyxb. cn陈丽荣,陈丽娟,朱震锋,等.基于交易视角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2021,33(5): 944 -954.DOI : 10. 3969// iwn. 1004-1524. 2021. 05. 20基于交易视角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陈丽荣S 陈丽娟2,朱震锋1,韩丽晶S 曹玉昆1!**收稿日期:2020甲9甲2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572018BM04,2572019BM04)'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8JYB136,19GLC162) 作者简介:陈丽荣(1980—),女,山东禹城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管理与森林碳汇)E-mail : ********************** 通信作者,曹玉昆,E-mail :cyklk@ 163. com(1•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经济所,北京100840)摘 要: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 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天保工程区既可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和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可以开发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减少 毁林碳汇项目。
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不同)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天然次生林森林 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295. 25万hm 2,开发潜力最大;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 积为86. 9万hm 2 ; 2014年以来可开发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年均潜力为316. 6万m 3 ;碳汇造林项目可开发的 林地面积为17. 7万hm 2,开发潜力最小)基于此,提出将天保工程区人工干扰程度为中高级的天然次生林正式纳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允许范畴、尽快出台减少毁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汲取典型国家建设经验以加快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中图分类号:F062.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524(2021 )05乙944-11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forestry carbon seeuestration projects in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area : taking Heilongjiang Natural Fores t Protection Project area at an exampleCHEN Liong 1 , CHEN Lijuan 2, ZHU Zhenfeng 1 , HAN Lping 1 , CAO Yukun 1,!(1. College j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NortheasS Forestry University , Harbiz 150040, China ; 2. Engineering Economics Institutr , China Nuclear Pooer Enginering Co. , Lth. , Beijing 100840, China )Abtteact :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developing feasibility of dlerent /pes of foos//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were analyz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oaXs/caXy, and suitable /pes for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 NFPP)areas were put fooard.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carbon sequestration Ofoostation project methodoloy , forest man- agemen+caebon sequeseaion me+hodoiogyand +heeequieemen soeeeducingdeeoeesaion caebon sequeseaion peoeec+peaciced abeoad , +heesimaion modeiseoe+hedeeeiopmen+poen iaioedi e een+ypesoeeoeeseycaebon sequesea- ion peoeecsweeededuced and conseuced , and +hedeeeiopmen+poen iaioedi e een+ypesoeeoeeseycaebon se-queseaion peoeecsin +heNFPPaeeawasesimaed by akingHeiiongeiangNa+ueaiFoees+Peoecion Peoeec+aeeaas陈丽荣!等.基于交易视角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945+an example.It was shown that the suitable types of forest—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the NFPP area we—no-only limited to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Owestation projects(CSAP)and plantation forest management projects (PFMP),but also the natural seconda—forest management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NSFMCSP)and deforest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DCSP).The development poWnPol of dUferent types of forest—carbon seques-GaPon projects/the NFPP area was d/ferent.By taking Heilongjiang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area vs an example,295.25X104hm2forest land couS be developed vs NSFMCSP,with the largest development poWnPai, 86.9X104hm2forest land couS be developed vs PFMP,the annual potential of DSCP couS reach316.6X104m3 since2014,and17.7X104hm2eooesiand couHd bedeeeoped asCSAP,wiih ihe owesideeeopmenipoieniia. Based on iheaboeeoesu is,suggesiionsweoepooposed aseoows.ThenaiuoaHsecondaoyeooesiswiih inieomediaieand high eeesoeaoiieiciaHdisiuobancein iheNFPPaoeashouHd beo e i ciayincHuded in ihepeomi i ed scopeoeiheeooesi managemenisequesioaiion incoeaseand emission oeduciion pooeeci.ThemeihodoogyeooDCSPshouHd bedeeeoped. Theconsiouciion oeeooesioycaobon sequesioaiion ioadingmaokeishouHd beacceeoaied,and woodwideeapeoiences shouHd be eaoned.Key words:natural forest p—WcPon project;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development potenPol2011年,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天保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期限为10/(2011—2020年)。
项目活动名称
![项目活动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aa1f822d87c24028915fc3b7.png)
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
第8 页
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
第9 页
B 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的应用 B.1. 所采用的方法学 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以 下简称为《方法学》),编号为 AR-CM-003-V01。 B.2. 方法学的适用性 序号 方法学规定的适用条件 本项目具体情况 本项目地为红松、云杉、落叶 实施项目活动的土地是符合 国家规定的乔木林地,即郁 (a) 闭 度 ≥0.20 , 连 续 分 布 面 积 ≥0.0667 公顷,树高 ≥2 米的 乔木林。 松、樟子松、胡桃楸、水曲 柳、黄菠萝、榆树、椴树、柞 木、白桦、杨树等树种组成的 《 方 法 学 》 适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 用。 交林,所有小班中最小林龄为 9 年,最低树高 2 米,最低郁 闭度 0.2,符合上述要求。 《方法学》不适用于竹林和 灌木林。 在项目活动开始时,拟议实 施项目活动的林地属人工 幼、中龄林。项目参与方须 所有小班林龄均小于《吉林省 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调查设计细 (c) 技术规定(附件 2 )、森林 则 》 ( 吉 林 资 字 ( 1991 ) 第 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478 号)中人工林中龄林的年 中的林组划分标准,并考虑 龄上限。 立地条件和树种,来确定是 否符合该条件。 项目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政 本项目是基于国家和地方政府 (d) 府颁布的有关森林经营的法 颁布的有关森林经营的法律、 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相关的 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及相关的技 《方法学》适 用。 《方法学》适 用。 项目区森林构成的主要类型为 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各 种类型阔叶林。 《方法学》适 用。 结论
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
林下经济统计数据表格(9个)
![林下经济统计数据表格(9个)](https://img.taocdn.com/s3/m/a2c5badb84254b35eefd34d3.png)
表1 基本情况统计表
省(自治区、直辖市):
注:1.数据统计以县为单位,最终汇总至省级。
2.林地面积: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林地面积的数据统计依据2012年林业统计年鉴或与第七次清查结果,填写数据后请在此位置备注数据依据。
3.集体林地面积:权属为集体林的林地,数据统计依据2012年林业统计年鉴或与第七次清查结果,填写数据后请在此位置备注数据依据。
4.发展林下经济集体林地面积:正在发展林下经济的涉林面积,包括直接使用的集体林地面积和间接使用的集体林地面积,数据以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为准,
5.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集体林地资源情况:除正在发展林下经济的集体林地资源,能继续开发林下经济的集体林地面积,数据以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为准,填
6.总人口:数据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或者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
填写数据后请在此位置备注数据依据。
7.集体林地从事林下经济的人口数:在集体林地上从事林下经济的人口数,数据以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为准,填写数据后请在此位置备注数
8.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数据统计依据2012年统计年鉴,填写数据后请在此位置备
年的最新统计数据为准,填写数据后请在此位置备注数据依据。
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为准,填写数据后请在此位置备注数据依据。
计
备注数据依据。
填写数据后请在此位置备注数据来源。
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调查设计指南-培训
![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调查设计指南-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2fd1b39150e2524de4187e1f.png)
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调查设计指南-培训调查设计指南(试行)二○○五年十二月修改稿(二)目录1 范畴22 规范性引用文件23 术语和定义34 总则65 预备工作75.1 组建队伍 75.2 开展培训 75.3 制订打算 75.4 工具预备 76 造林作业区区划7 6.1 区划原则 76.2 区划方法 87 本底调查87.1 项目区基础信息 8 7.2 造林作业区现状 9 7.3 生物多样性现状 11 7.4 社区评估 127.5 泄漏分析 137.6 额外性评判14 7.7 碳汇基线测量147.8资料整理分析148 项目规划158.1 分析咨询题15 8.2 确立目标 158.3 规划活动 158.4 制订方案 159 造林设计169.1 造林技术设计169.2 幼林抚育设计179.3 种苗设计 189.4 辅助工程设计199.5 用工量、耗材量及经费测算199.6 施工组织设计199.7 编制造林作业设计图表 2010 项目设计2010.1 项目范畴2010.2 项目目标2110.3 项目活动2110.4 风险及计策 2110.5 本底推测2111 质量治理2212 资格与责任2213 文件组成2214 成果评审2315 档案治理23附录A 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23附录B 社区评估调查表25附录C 碳汇基线测量表(略)36附录D 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造林作业设计表36附录E 调查设计报告提纲37附录F 成果文件制作要求38附录G 社区调查参考工具391 实地踏勘392 半结构式访谈393 社区会议414 社区资源图435 利益有关群体分析446 季节历457 大事记468 矩阵排序479 咨询题树4810 目标树49清洁进展机制(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调查设计指南(试行)引言“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逼之一。
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连续进展的环境,成为各国政府、科学家及公众强烈关注的重大咨询题之一。
林业碳汇ccer类型
![林业碳汇ccer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5e71d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a.png)
林业碳汇ccer类型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及其产品的生物合成作用,向大气中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从而将其转化为森林植被和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并实现气候变化适应和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管理中心根据各林业碳汇项目所涉及的林地类型、经营模式和碳证书市场需求等因素,将林业碳汇项目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较为常见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森林保护型森林保护型是指对原始林、天然林、胡杨林等进行保护,阻止毁林开沙、森林火灾等损害。
通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减少非点源污染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有效的碳汇效应。
其中,胡杨林是中国西部的特有树种,生长在极端环境下,一般在荒漠化地区生长,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2.林业植树造林型林业植树造林型是指以林业经营为目的,在已有土地上进行植树造林。
通过人工经营的方式,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与固定,并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这种类型的林地通常包括经济林、果树林、防护林、风景林等。
3.林业经营改良型林业经营改良型是指在已有的林地上,采取合理的抚育管理和经营技术手段,以提高森林植被和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含量为目标,同时增强林地的生态系统稳定。
主要的经营改良活动包括森林更新、间伐、育苗、平台开垦等。
4.林业碳汇林种改良型林业碳汇林种改良型是指以改良林种为手段,增大林木吸收的二氧化碳,并提高林地的碳储量和固定速率。
常用的林种改良活动包括混交林植被的调整、在现有林群中引入新树种,或向原有林群中添加更多的树种。
以上四种林业碳汇项目类型,都可在中国的各地实施,并获得碳证书,通过碳证书市场实现碳资产的价值。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气候变化应对的日益严峻,林业碳汇将成为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向。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31f8cc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0.png)
附件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1.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2.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3.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5.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6.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当地群众具有参与项目造林的积极性,具备开展项目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第九条项目实施前应对拟开展项目的地点进行基线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气候、土壤、地质;多年的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等;2.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植物类型、种类、组成、盖度;鸟类和兽类等动物物种和分布情况;特别应该关注是否涉及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古迹、历史遗存、有特殊价值的景点、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等;3.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水土流失情况;4.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人均收入,贫困人口情况,当地群众的燃料来源,当地农户放牧情况;5.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可针对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和项目实施后进行对照;第十条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应对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意义;2.拟开展项目造林地点是否存在权属争议;是否存在林农、林牧矛盾;是否存在与被征占用于道路或城市建设等土地利用的冲突;是否存在因技术、资金等制约因素导致拟开展项目造林地点多年来未能造林;未来5-10年内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向,有无被占用作农田、牧业用地或其它建筑用地等非林业用途的潜在风险等;3.造林树种,尤其是乡土树种的种苗准备、劳动力条件等能否达到实施项目的要求;不同树种在拟开展项目造林地区的多年平均生长量情况;4.旱涝灾害、火灾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风险以及预防控制灾害的能力和措施等;5.开展项目造林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和造林后期经营管护措施和能力;6.项目可能产生的预期效益分析:包括估算项目实施后20年内预期可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木材或其它木质或非木质林产品收益等;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促进脱贫、治理水土流失、推进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农户就业机会等生态、社会效益分析以及其它可能的效益;第十一条项目实施前应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参见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在项目实施方案中,主要的技术环节是开展造林作业设计,所需填写的相关表格见附件3;第十二条造林作业设计应当按照小班进行;首先应当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的地点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然后应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按照项目营造林技术模型登记表附件3进行造林技术模型设计,并填写项目营造林经济模型统计表附件3;再按照造林作业设计小班调查设计卡附件3的要求,针对每个小班进行详细设计;通过造林小班作业设计,需要将项目造林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设计结果需要勾绘到1:1万或1:5万地形图上;具体见附件2造林小班作业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具体要求;造林技术模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预防火灾和病虫害的技术措施;提倡营造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混交林;第十三条造林小班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作业设计完成后,作为实施方案的一部分一同报省林业厅局造林主管部门审核,然后报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无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第十四条碳汇项目要定期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有关碳汇项目计量和监测的具体要求另行规定;第三章种苗准备第十五条碳汇项目造林树种选择应做到适地适树,充分考虑树木生长速率,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和提供木质或非木质林产品的作用;第十六条项目人工植苗造林应使用一、二级苗木;优先使用源自乡土树种和优良种源或无性系的苗木;第十七条碳汇项目造林使用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它繁殖材料应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种源地标签;禁止使用无证的、来源不清的、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和其它繁殖材料;应就地或就近培育和供应苗木;在就地供应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可从气候、土壤条件相似的临近地区供应;确需采用外来引进树种造林时,应事先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第四章整地栽植第十八条碳汇项目造林以采用人工植苗造林为主;必要时可采取人工扦插或人工播种造林;为避免或减少造林活动本身导致的碳排放,整地和栽植尽量采用人工作业;第十九条整地宜在造林3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方式应因地制宜;一般情况下采用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穴状整地适用于25度含以上的坡地,规格应不小于40×40厘米;25度以下坡地,一般采用带状整地,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带宽依造林株行距而定,一般为40-100厘米,深度为30—50厘米,带长根据地形确定,但不宜超过10米,带的方向沿等高线保持水平;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地,鱼鳞坑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为60—80厘米,短径略小于长径,深度应达40厘米以上;第二十条禁止采用全垦整地和炼山整地;为了不破坏原生生态环境,对拟开展造林地点的原生散生树木或灌木不得清理,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并在山脚、山顶保留宽度10—20米的原生植被带;第二十一条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造林季节,一般宜春季造林或雨季造林;第二十二条碳汇项目造林密度应参照国家或当地常规造林技术的相关规定,并综合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增加碳汇等因素来确定;第二十三条栽植前应对苗木根部进行适当修理,可采用浸水、蘸泥浆或浸蘸ABT生根粉等方法对根部进行处理;栽植时必须做到栽正、舒根、栽紧、不吊空、不窝根,栽植后应当及时浇水覆土;第二十四条碳汇项目造林不提倡施用化肥,但可施用有机肥;无论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都应按附件1要求,对肥料种类、施肥数量、次数等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第五章幼林抚育和管护经营第二十五条栽植后的三年内,应每年进行2—3次人工除草;第二十六条造林后应注意及时检查成活率,发现死苗应及时补植;对成活率未达到本规定所要求的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补造;补植时应尽量使用同龄苗木;第二十七条对新造林地、未成林地都要加强管护;除了有计划地除草和抚育外,应采取长期封禁措施,避免人、畜破坏;第二十八条要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和控制工作;在项目整个计入期即项目周期内,要落实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对森林病虫害应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避免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第六章检查验收第二十九条项目造林施工期间,项目实施单位应对各项作业施工做到随时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结束后半年内,项目实施单位要组织全面自查;造林结束一年后要对项目造林成果进行验收;造林三年后要对造林成果进行核查;第三十条检查验收内容包括: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造林作业质量、病虫害和火灾发生情况或风险评估、经营管护措施建立和落实情况等;第三十一条检查验收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1、作业设计率:必须达到100%;2、造林面积核实率:必须达到100%;3、造林成活率:年均降水量在400mm含以上地区,成活率应当达到90%含以上;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成活率达到80%含以上;4、造林合格率:年均降水量在400mm含以上地区,成活率达到90%含以上的造林小班为合格小班;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成活率达到80%含以上的造林小班为合格小班;5、造林面积保存率:核实合格小班面积占合格小班面积之比;碳汇项目造林面积保存率不得低于85%;6、管护制度落实情况:批准的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各项管护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第三十二条本规定中有关造林检查验收的其它未尽事项应参照造林技术规定GB/T15776-2006执行;第七章技术档案第三十三条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尽可能完整地保存项目实施的相关材料,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归档,长期保存,以便查询;第三十四条需保存的档案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造林作业设计书、相关图表、造林地使用权证、项目任务批准通知书、项目实施合同、自查报告、造林项目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其它相关的重要资料等;第八章附则第三十五条本规定由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附件2:造林小班作业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具体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造林技术规程、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原则、方法,特制定本附件;1数据采集分类1.1图形图像数据行政区划图:以地区、县为基础单位,落实到乡镇、林场或村工区,县级单位采用的比例尺为1:50000或1:10000,来源于用户输入;造林作业设计图:碳汇造林作业设计图,采用比例尺为1:10000,来源于实地调绘;造林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图:碳汇造林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图,采用比例尺为1:10000或1:50000,来源于实地调绘;遥感影象图:大区域采用中分辨率卫星图像数据landsat5或landsat7,小区域采用高分辨率SPOT5图像数据;1.2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包括碳汇造林管理中与作业设计小班图形相关联的属性信息;这些属性信息包括作业设计信息、检查验收信息和各种编码信息等;作业设计信息:主要指工程实施单位根据年度计划,所进行的各种生产设计成果;检查验收信息: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测所获取的数据;2数据采集2.1数据准备内容2.1.1各种方式造林含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低效防护林改造等作业设计图以1:10000地形图或者1:50000地形图为底图及属性表格数据;2.1.2各种方式造林含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低效防护林改造等检查验收图以1:10000地形图或者1:50000地形图为底图及属性表格数据;2.1.3TM图像数据或SPOT5图像数据;2.2数据采集流程和技术要求2.2.1资料准备2.2.1.1造林作业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原图,图面有公里格网分布;造林作业外业调查用图的底图是地形图,就是从各省测绘部门采购的1:10000和1:50000地形图纸质图;2.2.1.2如需要进行调查原图转绘时,应采用变形小的透明材料如PVC薄膜,尽量不要采用硫酸纸等容易变形材料;转绘调绘成果时,必须同时转绘公里网格交叉点;2.2.1.3作业设计原图中的县、乡和村行政界尽量与1:10000地形图县、乡和村行政界一致;2.2.1.4图纸质量:图面平整、清晰、无污渍,信息完整,图廊边长和对角线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的误差小于2毫米;2.2.2图纸扫描和主要技术指标比例尺:1:10000和1:50000;扫描分辨率:大于等于300DPI,小于等于400DPI;扫描模式:单色图采用8bit灰度,彩色图采用RGB24bit;平面坐标系大地基准:采用北京1954坐标系或西安1980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1:50000比例尺采用6分带,1:10000比例尺采用3分带;精度:内图廓点、公里格网交点坐标与理论值的偏移值不超过1个像素;其他:图件扫描要采用支持A3幅面的扫描仪,图件扫描后应作适当处理,以减少扫描噪音,突出线划的效果;首先对图像进行对比度的调节,加大对比度,使白色部分灰度为255,同时突出黑色线条;进行亮度调节,使线条不至于过粗或过细发生断线;有些图像上面存在一些条纹噪音,如果加大对比度不能直接去除,需要人工去除;2.2.3纠正和配准2.2.3.1校正:为防止图纸起皱变形,校正时必须采用公里网逐格校正的方法;有公里格网和内外图廓的图件,采用逐公里格网纠正法每个公里网格都必须选择控制点,重采样方式为最邻近法;有内外图廓,但没有公里格网的图件,选取内图廓点为控制点,将相同内图廓点连接,生成类似于有公里格网的图件,纠正方法同上;2.2.3.2镶嵌配准:先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角度旋转拉平处理,然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镶嵌配准功能对扫描图纸进行公里网逐格校正匹配,生成符合精度标准的数据;2.2.4图件矢量化2.2.4.1矢量化准备矢量化是对校正配准好的底图栅格图进行矢量跟踪或全自动矢量化、图形编辑、编辑矢量结构点、线、区域的空间位置及其图形属性输入,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转换成矢量数据的过程;其主要技术要求有:在矢量化过程中,随时利用图形编辑功能,对图形数据进行编辑、修改,从而使输入的图形更准确、更丰富;线应圆滑,线交叉地方应注意有坐标点;保证多边形闭合,删除短线、悬挂线、细小多边形,最后进行拓扑生成;图形要素分层: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层,用线状要素表示的就要独立分层;细班、不够上图面积的小班等也要独立分层;经营区划应同行政界线保持一致;2.2.4.2主要技术指标比例尺和平面坐标系大地基准与2.2.2同;精度:相对于工作底图,矢量化的扫描点位误差不大于0.15mm,线划误差不大于0.2mm;作业设计图矢量图与作业设计图扫描图叠加比较,矢量图线条应在对应扫描图线条的中间位置,最大误差小于一个像元;图幅间相同地理要素接边误差小于0.3mm;2.2.4.3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连接生成数据文件,以基地县为单位,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连接;描述每个作业小班的属性类型应完备,数据应符合GB/T23-1992或技术文件规定的属性码表的要求,不应遗漏;点、线、面状要素属性表中,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字段顺序、属性与属性值均应正确无误,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用关键字段连接,并完全匹配;2.2.5成果检查验收和成果形式2.2.5.1自检为保证作业小班地理空间数据成果质量,每个阶段或重要技术环节完成后必须检查;具体承担单位应建立作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自检、互检以及审校人员的审核等检查制度;2.2.5.2检查验收基地县作业小班地理空间数据成果经自检后,由承担单位提交预检申请,并连同自检报告及所有的数据成果一并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组织人员成立成果预检组,按照本规定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精度进行验收;2.2.5.3成果形式根据GB/T17798-2003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和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作业小班地理空间数据成果的数据文件格式应保存为Shapefile或E00格式,成果数据为:基地县1:10000或1:50000造林作业设计矢量拼接图及属性数据文件;基地县1:10000或1:50000造林作业设计检查验收矢量拼接图及属性数据文件;附件3: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涉及的相关表格表1: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表2: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表3:项目区主要立地类型统计表表4:项目营造林技术模型登记表表5:项目营造林经济模型统计表表6:项目年度造林施工设计小班登记表表7:造林作业设计小班调查设计卡表8: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预算明细表表9:营造林任务和投资安排统计表表1: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方名称县区、市碳汇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统计年度:年表2: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方名称县区、市碳汇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统计年度:年表3: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方名称县区、市碳汇项目区主要立地类型统计表表4: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方名称县区、市碳汇项目营造林技术模型登记表表5: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方名称县区、市碳汇项目营造林经济模型统计表表6: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方名称县区、市碳汇项目年度造林施工设计小班登记表表7:造林作业设计小班调查设计卡调查员:日期:营造林任务和投资安排统计表。
林业碳汇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林业碳汇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5f2d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0.png)
林业碳汇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丰桂萍【摘要】通过论述当前国内外节能减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指出发展碳汇林业,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又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和重要举措.建立行之有效的林业碳汇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对过去项目的指正,同时也是对未来项目的引导.此外,根据评价体系对发展碳汇林业,提出一系列措施,找到我国低碳减排的出路.【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碳汇林业;评价指标体系;低碳减排【作者】丰桂萍【作者单位】大同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山西大同 037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中美两国在2015年9月25日再度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承诺,2017年将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政府将拿出200亿元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发展[1]。
对于低碳经济,政府通过碳市场这种较为高级的形式,人为地创造出一个市场,能够促进经济体以最低成本完成碳减排的任务,正是一种现阶段广受青睐的理论研究。
而随着林业碳汇的发展和具体项目的实施,已有的理论早已跟不上迅速发展的脚步,因此,当务之急需建立行之有效的林业碳汇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已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为应对这种趋势,世界各国政府就碳排放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碳排放政策。
碳汇林业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机制[2]。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节能减排压力逐年增加,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又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十三五”规划中,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将从制度向加快实施落实推进。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已从建国初期的8.6%增加到21.63%,净增森林面积300万hm2/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备注:
采用本方法学的项目活动,应遵循以下适用条件:(a) 实施项目活动的土地为符合国家规定的乔木林地,即郁闭度≥0.20,连续分布面积≥0.0667 公顷,树高≥2 米的乔木林。
(b) 在项目活动开始时,拟实施项目活动的林地属人工幼、中龄林。
项目参与方须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附件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中的林组划分标准,并考虑立地条件和树种,来确定是否符合该条件。
(c) 项目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森林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或规程。
(d) 项目地土壤为矿质土壤。
(e) 项目活动不涉及全面清林和炼山等有控制火烧。
(f) 除为改善林分卫生状况而开展的森林经营活动外,不移除枯死木和地表枯落物。
(g) 项目活动对土壤的扰动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g) 符合水土保持的实践,如沿等高线进行整地;
(gg) 对土壤的扰动面积不超过地表面积的10%;
(ggg) 对土壤的扰动每20 年不超过一次。
采用本方法学的项目活动,还应遵循本方法学中所包含的工具以及项目活动所采用的工具的适用条件。
联系人:魏胜利139******** 白韫诚131********
《森林经营项目方法学》填完表发至电子邮箱:h ljlythzx@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资源统计表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