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上下层关系:
高层槽(脊)发展,低层对应系统加强; 后倾槽(脊),利于低层对应槽(脊)加强。
(9)地形影响:
背(迎)风坡的槽(脊)加强; 移动到季节平均位置的槽(脊)常会加强。
(10)卫星云图:
对应系统的云系加强(减弱)时,低值系统加强 (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
(11)天气实况演变:
对应系统的天气加强(减弱)时,低值系统加强 (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
(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一般下游系统稳定,上游系统移速慢; 静止锋的移动情况,要具体分析锋两侧高 压势力的相对强弱变化和移动趋势。
(4)引导气流作用:
一般用500hPa(冬季可用700hPa)。
(5)变压梯度▽(△P):
高(低)压向正(负)变压中心方向移 动,移速与变压梯度的绝对值成正比。
(6)垂直于锋的风分量:
T 1 dQ V T (d ) t CP dt
4、能见度
(1)沙、尘、烟等影响时:
分析影响因子。
(2)水汽凝结现象(雾、轻雾等):
一般情况经常考虑:湿度(T,Td变化), 风,天空状况,层结稳定度等因素。 常用Tmin预报值与Td min预报值比较,看 饱和程度。
调查 分析 预报 形势 高空 强度 地面 移动 要素
预报流程图:
根据各要素的形成条件、 影响因子及相应的预报方 法做出预报结论。
用各种形势预报方法作出综合结论
预报单的填写
总目的:准确地向预报使用单位 (个人)提供自己的预报结果及 其理由。 总要求:结论明确、重点突出、 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文字通顺、 符合规范。
预报理由分为:
形势预报理由 要素预报理由
形势预报理由
(一般按先空中,后地面;先高层,后低 层;先强度,后移动的顺序写)
1、空中形势预报
预报结论:
写明预报区(或本站)在预报时效内将受哪个(哪些) 系统影响?影响系统的强度、移动将如何变化?本站(预 报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受什么气流影响或控 制)?若有槽、脊、切变线、低涡过境,应指明过境时间 等。
预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
(1)外推:
o R po 2 1 dQ V ln v T (d ) t f p C dt P
影响系统过去的强度变化
未来强度变化 。
(2)空中系统的配置关系:
空中槽(脊)加强(减弱),地面低压加强 (高压减弱)。
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
项 目 :云 ( 量、 状 、高 ) 、风 ( 风向 、 风
速)、能见度、Tmax、Tmin及天气现象的预 报 结 论 , 按 规 定 预 报 用 语 书 写 。 时 段 : 若 作 某 地 24 小 时 预 报 , 按 规 定 分 18~06 , 06~18 时或 20~08 , 08~20 时两个时 段分别填写。
b. 计 算 或 从 传 真 图 上 分 析 当 时 的 ω ,ζ D850-D500等诊断量;
和
c.分析数值预报结果: ω ,—Ⅴ· ▽ζ 等。
(2)水汽条件:
q V T a.分析 d , w z
, 探空上湿层厚度变
化,含水量等; B.数值预报T-Td<3℃区,水汽通量散度等;
5、特殊天气:
根据报出的天气的具体形成条件作分析。
填写预报单要注意的问题:
1、预报用语和格式要按规定写。 2、形势预报理由要围绕主要影响系统进行阐述
(当各层形势一致时不一定每层都细写,只要 以一层为重点,但其他层次一般也要提到;若 各层不一致,应分别写,如:500hpa有低槽, 700hpa和850hpa受切变线影响,则500,700 都细写,850可简单提一下)。但要求:
(6)变高梯度▽(△H24):
低(高)值系统向负(正)变高中心方向 移动,移动速度与▽(△H24)成正比。
(7)地形影响:
迎(背)风坡槽减(加)速,脊加(减)速, 这与强度变化影响相矛盾。
(8)统计规律或指标的应用 (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
由云系和天气区移动判断近期移动情况。
(10)高空风:
从风向移动变化看移动。如某站上空某高度 上风向从SW转NW,说明该高度上槽已过境。
(3)其他资料应用:
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实况,各种稳定度 指数(可能出现不稳定天气时)。
2、风:
风向:
处于地面何系统何部位;地形影响 (山谷、海陆、湖陆等)。
风速:
P ;日变化(动量传递作用);
地形影响。
3、T:
一般先确定是气团内部温度预报,还是 有锋面过境。 气团内部:TM、Tm的预报主要考虑非绝 热项,可用比较法作预报。特别要考虑云、 风、天气等条件的影响;低层风切变大时, 可用绝热法报TM 。 有强锋面过境时:主要考虑 V T ,但 非绝热作用也要考虑(气团的变性);锋面 移过后,常在考虑非绝热作用(用比较法) 的基础上,用 V T 进行订正。
2、分析:对上述天气系统进行深入
分析,进而确定未来可能的主要影 响系统,并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包 括系统的结构、强度、移动等)。
3、预报:分别作出形势预报
(以当前影响系统和未来可能影 响系统为主)和要素预报。
预报制作的一般顺序: 先作形势预报, 后作要素预报。
在形势预报中又是:
先作高空形势预报后作地面形势预报, 先作强度预报后作移动预报。
(1)结论要明确
要回答:预报时效内本站(区)将受何 系统(可能不止一个)影响(500,700,850, 地面)?系统将加强还是减弱?系统的移向将 怎样?移速将加快还是减慢?何时移到何处? 未来本站(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对 本站(区)天气有何影响(结论性)?
(2)理由要充分(但文字要精练)
要回答:为什么有上述结论,即为什么预 报系统是加强(减弱或少变)的?为什么预报 系统是加速(减速或少变)的?
考核预报单的一般写法: ——二大部分、四小块
一、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 二、预报理由
)
考核预报单的“四小块”
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 结论(强度、移动)
Leabharlann Baidu
空中形势预报
理由:①②┅ 形势预报理由 结论(强度、移动) 预报理由 要素预报理由 地面形势预报 理由:①②┅
无辐散层(冬700百帕,夏500百帕) 以上(下)冷平流减(加)压,暖平流 加(减)压。 槽(脊)线上及槽(脊)后有冷 (暖)平流,槽(脊)加强(H、T线重 合利于减弱)。 冷(暖)平流随高度减弱(增强) 时,槽(脊)加强(减弱)。
(5)24小时变温: △T24
槽(脊)线上及槽(脊)后有负(正) 变温,槽(脊)发展。
一点说明: 只要能将预报结果按规定准确表达出来,写法 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没有统一规定一定要怎样写。 但由于填写预报单的目的、作用不同,在写法 上应有所区别:
日常服务——主要写明要素预报结论,通常不写预报理由。 天气日志——除要素预报结论外,还要有简单的理由(主 要是写结论性理由),便于以后作预报检查、天气小结等。 考核——要素、形势预报的结论和理由均要写,且预报理 由应比较充分,使考核者能从中了解你的预报思路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 考核时,因为一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偶然性,故不能单纯 用要素预报准确情况来定成绩。一般具体要素预报得分比 重在50%以下,理由分析占一半或一半以上(即使预报有 出入,但理由分析充分、合理、没有矛盾,也可得分)。 当然理由与要素预报结论有联系,理由充分、合理,一般 预报结论也较准确。
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
18-06时:
8-10Ac
4000-5000m 1h 8-10 Sc 1000-
1500m 4h 8- 10 Sc 600-1000m/ 6-9 Fn 200300m SW 1-3 m/s 22h 0-2m/s >10Km 1h 6-10 Km 下半夜有小雨 Tmin: 18º C
垂直于锋的风分量越大,锋移动越快。
(7)统计规律及指标的应用:
一般随季节、地区不同而异。
(8)高压轴向: (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 (10)数值预报结果:
要素预报理由
从各气象要素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子入手,进行 分析
1、云和降水 (1)垂直运动条件:
a.分析空中槽、切变线、锋、低值系统等影响系 统的情况;
(11)数值预报结果:
直接看影响系统报在什么区域。
2 、地面形势预报
预报结论:与空中形势预报要求相同 要写明预报区(或本站)在预报时效 内将受哪个(哪些)系统影响?影响系统 的强度、移动将如何变化?本站(预报区) 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受什么气流影 响或控制)?若有锋面等系统过境,应指 明过境时间。
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续)
06-18时: 8-10 Sc 600-1000m/ 6-9 Fn 200-300m 12 h 8-10Ac 4000-5000m /4-7Cu 600-1000m 17h 6-9 Ci 5000-7000m/3-5 Cu 800-1200m SW 0-2 m/s 10h 1-3m/s 6-10 Km 10h >10Km 上午有小雨 Tmax: 24º C
加强(减弱)的系统移速减慢(加快) 注意:这里指的是高空系统!
(3)涡度平流作用 : —Ⅴ· ▽ζ
移动快
移动慢
(4)系统的性质和波长:
深厚系统、长波——慢,否则快。 H、T对称一般是深厚系统,但又有减弱因 素使其加快,常以前一因素为主。
(5)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下游系统稳定时上游系统减慢; 切变线移动还要看两侧高压的相对强度变 化及移动情况。
(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注意对锋面的影响情况复杂,如静止锋,两侧 高压加强,锋将加强。
(4)下垫面的影响:
加热使冷高减弱,低压加强 → 冷空 气(冷高)南下总呈减弱趋势。
(5)△P3、 △P24、△T24及其强度 变化:
反映冷、暖空气活动变化→ 气压系 统强度变化。
(6)气候规律(季节,地理特点):
(6) 24小时变高: △H24
对移动很慢(准静止)的系统,用 系统中心(槽、脊线)上的变高外推: 槽(脊)上有负(正)变高时,槽(脊) 加强;反之减弱。 对移动较快的系统,用24小时移动 平均位置上的变高外推。
(7)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短波阶梯槽系统中,利于前槽发展, 后槽减弱; 长波系统中,上游槽(脊)发展, 通常下游槽(脊)亦加强; 下游系统(如东亚大槽)减弱东移, 通常利于上游系统加强。
天气预报的基 本思路和步骤
(天气学方法)
总的思路:
一调查,二分析,三预报:
调查过去→分析现状→预报未来
1、调查:对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 历史演变情况作全面的了解。 这是判断天气发展变化的先决条件。
方法:先从本站和本站周围及上游地
区的天气演变情况的调查入手,找出 相应的天气系统(找到了当前影响系 统) ,再对这些系统的演变情况进行 调查。
如冬、春季节气旋入海要发展 。
(7)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
对应系统的云系(天气)发展(减弱),则 低值系统(如气旋、锋面)加强(减弱), 高值系统减弱(加强)。
(8)数值预报结果:
直接看对应的预报系统强度如何变化。
B、移动预报理由 (1)外推 (2)强度变化的影响:
a)冷高压加强(冷锋加强),利于冷锋南下。 b) 暖高压加强引起的冷锋加强则不利冷锋 南下,而利于减速甚至静止。 c)静止锋加强时,要具体分析加强原因,再判 断未来移动情况。
(12)高空风:
从风向风速变化看相应系统的强度 变化。如槽前某站上空5500米08时的风 为250度4m/s,14时变为220度10m/s,说明 500hPa上该槽加强了。 (13)数值预报结果: 看对应的预报系统强度如何变化。
B、移动预报理由:
(1)外推:
影响系统过去移动情况 未来情况
(2)强度变化影响:
3、 要素预报理由应围绕各要素的 形成条件和影响因子来写,并注意 与形势预报相呼应。要回答:
形势预报理由 ——围绕预报结论分别写出强度和移动预 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 (1) 外推 :影响系统过去的强度变化 来强度变化
未
(2)涡度平流: —Ⅴ· ▽ζ
加强
减弱
(3)热成风涡度平流 :—Ⅴ· ▽ζT
减弱
定性结论同涡度平流,用等厚度线(等平均温度线)代替等 高线即可。
(4)温度平流:—Ⅴ·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