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新思想

合集下载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水泥土搅拌桩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国内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现阶段的实际应用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根据实际应用现状,分析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软土地基;地基处理一、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存在的问题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技术课题,其工程技术效果往往与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施工工艺的正当性密切相关,这里就该项技术应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分析大致为以下几点:(1)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是区别于桩基础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设计者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侧重于对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忽略了复合地基桩间土对地基承载力的贡献。

实际桩间土的贡献度相当可观,忽略势必造成工程经济的浪费。

(2)水泥土搅拌桩桩身长度的控制不仅取决于复合地基承载力,也应考虑地基的变形。

作者曾遇到过某项工程其复合地基承载力无论是理论计算还是检测结果均有足够的安全度,但该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发生了过量的倾斜变形。

分析结论是该工程设计搅拌桩桩身长度未考虑到场地土层条件桩端下地基土层的不均匀性与建筑荷载的不均匀性,其荷载偏大的部位桩端下软弱土层偏厚,荷载中心偏向压缩性能较差的地基部位,产生主体的偏斜无可厚非。

(3)复合地基的褥垫层设计是地基处理新旧规范区别的一大改进,是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的一项成熟的理论与经验,其厚度控制与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桩与桩间土承载能力的有效发挥,工程中却往往忽略了此点,设计了不合理的垫层,影响了该项工程技术应用效果。

(4)水泥土搅拌桩开挖外观检测时,发现桩体成型不完整,水泥与土分离成千层饼状,甚至块状,桩体水泥与土没有充分拌和,无疑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影响工程质量。

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中问题的对策2.1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应根据地基处理设计规范,先确定桩长,计算单桩承载力,再根据拟定的面积置换率,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最终确定合理的基础受力面积,或者根据拟定的基础受力面积与合理的桩长,反算搅拌桩的面积置换率,最终确定水泥土桩的布置密度。

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原则及要点

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原则及要点

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原则及要点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原则及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设计应确保复合地基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以支撑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控制地基变形在允许范围内,以防止因沉降不均匀导致的结构损坏或影响使用功能。

2.适应特殊土性质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体时,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土体的特性:欠固结土:可能有较大的固结沉降,需考虑预压或选用能快速加载的处理方法。

膨胀土:需采取措施限制其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如设置防渗层、采用抗膨胀材料等。

湿陷性黄土:需消除或减轻其湿陷性,如通过强夯、换填、预浸水等方法。

可液化土:需提高其抗液化能力,如采用振冲碎石桩、深层搅拌法等。

3.合理选择增强体材料与类型根据工程需求、地基土性质和经济性,选择适宜的增强体材料,如刚性桩(如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等)、柔性桩(如砂桩、碎石桩等)、或无粘结材料桩(如CFG桩)。

考虑增强体的力学性能、耐久性、施工可行性以及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

4.优化增强体布置与施工工艺根据荷载分布、地基土特性及建筑物形状,合理设计增强体的平面布置、间距、深度及数量,以实现荷载的有效分散与传递。

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如静压、振动、锤击、旋喷、深层搅拌等,确保增强体的施工质量及与周围土体的良好结合。

5.充分地质勘察与分析在设计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准确掌握地基土层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条件等信息,确定地基处理的范围、深度及所需的处理强度。

对勘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潜在问题,如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土层分布等,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6.严格设计计算与验算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及稳定性分析,确保复合地基满足结构安全与正常使用要求。

对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复合地基,按照实体深基础方法进行验算;变形计算应遵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7.考虑环境影响与施工监测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振动、污染等,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

浅谈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P nx ~, k <1 u l2×9 16 4 但差 值很小 , 本能 满足 ・ 7 1- , 基
根 据 实 际 做 法 , 般 灯 杆 的基 础 采 用 现 浇 素 混 凝 土 , 工 快 , 9 P 。 一 施 7k a 6×厶:3m ×3 , 础 埋 深 2 , 据 《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 要 求 。 基 根 建 由于 沿 海地 区 大 部 分 都 为 下 卧 软 弱 土 层 , 础 埋 深 越 大 , 基 地 基 承 载 力 越 低 , 般 只有 5 P ~6 P , 验 算 , 基 础 埋 深 达 一 0k a 0k a经 当 3m 时 ,—I不 满 足 、~ J^J。 ■ J 反 而 l L承 力 要 0 … ’~- l , a载 / — 求 ‘ l J -,
04 b6 05属小偏心 。 ・< / ・ ,
M k
= +
1 对高杆灯风荷载进行分段分析 做 到计 算 更 准 确 。 ) 2 在软 土地 区地 表存在 硬壳层 承 载 力 较 好 , 满 足 稳 定 的 ) 应


前 提下 尽量减少埋深 , 小施工难度。 减

= 18 3 / +4 0 9+2 4 4 / 3×3/ 参 考 文 献 : 0 .3 9 5 / 2 .0 ( 2
6) 2. 4+5 :1 0
+ . 8k 19 4 l . a 4 8 l 8P 1
产 生 大 部 分 的雌
[ G 0 —0 建 地 基 设 规 [ ・ 1 B070 ,筑 基 础 计 范s 5 022 3 ]
其 中, 为灯 自重 , 壁厚 1 l 计 算 , 。18 3 N; 4 结 语 按 0n m 二 0 .3k
G 3 ×3×2 5 4 0k ×2 5 N。 故 : 2 4 4 / 183 +3 3×2 5 2 4 4 / 5 .3 P 2 .0 (0 .3 ×2 ) 2 .0 5 8 3

刚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新方法

刚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新方法
确 定 出桩体强 度等级 。
1 . 4 桩 土置换 率 , , l
( 1 ) 不 考虑桩 体与桩 间土之 间 的相 互影 响 ; ( 2 ) 桩 端 的下 刺人 量简化计 算为桩 端下 2 倍 桩径 土 层厚 度 的压 缩量 , 桩 顶 的上刺入 量简化计 算为 在桩顶应
根 据平 均面积 比 :
2 0 1 3 年 第 2期
西 部探矿 工程
3 5
一 2 3 4 5 6 7 8 9 n

桩端应力与主要受力层底面应力的平均值产生 的。在
褥 垫层 厚 度 与 变 形 模 量 的关 系 可 近 似 用 h 。 ( /
计算 中可取桩端阻力特征值进行计算 : S 一 2 d( E ( q 庳/ 2 ) ] / E ̄ }
[ +( 1 一 m) ] + 一 /
力作用下褥垫层的压缩量, 桩身压缩量可近似计算为杆 件 的弹性压 缩量 。
1 . 1 下 卧层 的压 缩量
式 中: — —基底 承载 力设计值 。 1 . 5 桩体 沉 降量
桩端的下刺入量 S 曲 : 由地基 中附加应力等值线 图
z { [ ( +q  ̄ / 2 ) / 2 ] / E p )

层 。该学 生 公 寓基 础 尺 寸 为 1 1 7 m×1 8 m, 高度 为
1 2 2 L 3 4 2 5 3 6 2 8 5 l m, 结构形式 为剪 力墙 , 对沉 降 敏感 , 基础 类 型为
沉 降量控制 的复合地 基设计新 方 法 , 在 满足 建筑沉 降量要 求的前 提 下 , 最 大限度 地发挥 地基 土的承 载
能力, 从 而达 到 了复合 地基优 化设计 的 目的 。结合 工程 实例 , 对 此 方 法进 行 演 示 , 给 类似 工程提 供 了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原则及要点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原则及要点

CFG(Cement Fly Ash Gravel)复合地基处理是一种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合物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的地基加固技术。

其设计原则及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满足工程需求承载力提升:设计应确保CFG桩复合地基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以支撑建筑物及相应荷载,避免因承载力不足导致的不均匀沉降或失稳。

变形控制:考虑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敏感度,合理设计CFG桩的布置、直径、长度及桩间土的加固方式,以控制整体及局部沉降在允许范围内,减小差异沉降,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

2.适应土质特性地质勘察:详细调查场地地质条件,包括土层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情况等,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

桩型选择:根据土层特性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宜的CFG桩类型(如纯桩型、刚性桩型、柔性桩型等)及配比(水泥、粉煤灰、碎石比例),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优势。

3.优化设计参数桩间距与布桩形式:确定合理的桩间距和布桩模式(如正方形、矩形、梅花形等),以保证桩间土的有效应力传递,实现桩土共同作用。

桩长与入土深度:根据承载力需求和土层分布,确定桩长及入土深度,确保桩尖进入稳定土层或达到预期持力层。

褥垫层设计:设计合适的褥垫层厚度与材料(如粗砂、碎石等),以调节桩顶荷载分布,促进桩土应力传递与协调变形。

4.经济性与施工可行性成本效益分析: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材料消耗、施工难度、工期等因素,选择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

施工工艺与设备:考虑施工工艺的成熟度、设备的可获得性与适用性,确保施工过程高效、质量可控。

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材料利用: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施工环保:采取措施降低施工噪音、粉尘污染,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法规与规范符合性规范遵循: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FG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等,确保设计参数准确、计算方法正确。

7.质量控制与监测施工质量控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检验、搅拌工艺控制、成桩质量检测(如超声波检测、静载试验等)。

软土地区CFG_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群孔效应控制技术研究

软土地区CFG_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群孔效应控制技术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2024年第08期DOI:10.15913/ki.kjycx.2024.08.037软土地区CFG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群孔效应控制技术研究胡械1,粟学平1,丁振亚1,魏永平1,伍豪2(1.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90;2.中交广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1329)摘要:随着中国地基技术的发展,CFG(Cement Fly-ash Gravel,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由于自身的性能较好,对提高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使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上部荷载,经济效益高且施工简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

依托自贡市东部新城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在以往地基处理的基础上,对CFG复合地基桩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路基回填;压实度;回填填料;CFG桩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8-0127-03在中国基础建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物地基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地区的天然地基达不到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往往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CFG桩在地基处理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如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处理完后地基沉降小等。

复合地基就是针对无法满足上部建筑物荷载设计要求的天然地基,通过置换部分土体、设置加筋材料等人工处理措施,使地基获得高强度的承载力等。

目前,CFG复合地基桩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地基处理措施。

随着相关学者对CFG桩的深入研究,一部分学者对CFG桩的研究较成熟。

赵春风等(2015)[1]发现,灌注桩桩孔孔径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缩小,而且孔径缩小到一定程度后会逐渐趋于稳定;闫静雅(2007)[2]对单个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研究,发现单个钻孔灌注桩成孔后会对旁边的桩基产生影响;孙瑞民等(2009)[3]采用预埋土压力计的方法对长螺旋CFG桩施工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钻孔形成后孔隙水压力会发生变化。

刚性桩复合地基加筋路堤变形规律研究

刚性桩复合地基加筋路堤变形规律研究

刚性桩 复合 地基 加 筋路 堤 , 指在 软 土 地基 中 是
按 一定间 距打设 刚性桩 , 在桩顶 端设置桩 帽 ( 或称 为 托板 ) 并 在桩帽 顶 面铺 设 加筋 垫层 , 后 填 筑形 成 , 然
该 项技术 的加 固机 理 和 变形 控制 机 理 , 这对 有 效 调 整 桥 头等结 构物相 邻 路 段 的不 均匀 沉 降 , 决 桥 头 解 跳 车具 有重要 意义 。
Hale Waihona Puke 它 以沉降 控制为 主要 目的 , 过 刚性桩 和 土体 形成 通
复合 地基共 同承 担路 堤 荷 载 , 同时在路 堤和 地 基之 问设 置加 筋垫层 , 调节 和控制不 均匀应 力和 变形 。 目前 , 刚性桩 复 合 地基 加 筋路 堤主 要应 用 于 软 土层 较深厚 的桥 头 、 通道 等结 构物相邻路 段 , 其常用 的桩基形 式有预 应力砼 管桩 、 现浇砼 薄壁筒 桩 、 Y形 沉 管灌注桩 、 塑料 套 管 砼桩 、 钢筋 砼预 制 方 桩 、 圆形 沉 管灌注桩 、 小直 径钻孔 灌 注桩等 , 常用的加 筋材料 有 钢塑土 工格栅 、 塑料 土工 格栅 、 整体 式钢 丝土工 格 栅、 土工格 室 、 编土工 格栅 等 。该文 通过 申嘉湖杭 经 ( 海一 嘉兴一 湖州一 杭州 ) 上 高速公 路刚性 桩复合 地

公 路 与 汽 运
11 O
L 赵碹 u ,
4 3 2 ●
一 。。 v进 蛙 g _\ 【

2 刚性 桩 复 合 地 基 加 筋路 堤 变 形 规 律
2 1 沉 降一 时间一 荷载 曲线变化 规律 . 从 20 0 5年 3月 申嘉 湖 杭高 速 公路 路 基 工 程开

电力土建工程中推广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中应用论文

电力土建工程中推广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中应用论文

浅谈电力土建工程中推广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民经济迅速提升,电力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电建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都非常繁重,目前电力工程地基对电力工程建设造价控制是影响非常大,因此在电力行业未来发展中地基处理技术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电力工程土建地基技术进行分析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地基技术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tu97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328-01随着电力市场步入市场经济化,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电力建设作为主力机组也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土建工程建( 构) 筑物高、大、重、深的特点必将更为突出,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更高,特别是设备及管道对地基差异沉降要求更严。

今后多数厂址分布在沿海软土地区、内地山区和其他特种土地基上,不得不采取各种地基处理措施来满足建设需要。

一、采用变形控制及变形协调方法进行地基设计地基设计分强度设计和变形计算两部分,设计强度是可提高也可降低使用的,而建筑物变形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的容许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基础设计是否合理是根据地基变形结果来检验的,这就是变形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

电力工程土建设计对地基变形的要求不同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特点是既要满足结构对地基变形的要求,又要满足设备及高温、高压管道对地基变形的要求。

所以,控制好地基的变形,对于电力工程尤为重要。

电力土建工程变形计算还应提高准确度。

过去计算沉降误差太大,是阻碍地基设计按变形控制理论推广的主要原因,如今由于“规范”沉降计算公式引起的误差,已由新“规范”通过经验修正系数调整了。

尽管如此,岩土工程师们还有可能忽视沉降计算中以下4 个问题,而产生新的误差,本文提示如下:1、计算沉降时要对不同深度分别按其自重应力加上附加应力的应力范围取es 值,对于深部土层就要取较大应力范围内的模量值,其模量值提高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7-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27条,具体分配为:第3章有2条、第5章有4条、第6章有3条、第7章有3条、第8章有9条、第9章有3条、第10章有4条;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是: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细化岩石分类和地基土的冻胀分类;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方法;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方法;增加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增加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增加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内容;取消了壳体基础设计的规定。

新规范第1.0.2条中明确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新规范第1.0.4条中明确规定:在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3章“基本规定”之强制性条文: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分类参见表3.0.1),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注: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被定为丙级建筑物。

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回填土地基上独立基础的CFG桩复合地基设计

回填土地基上独立基础的CFG桩复合地基设计

回填土地基上独立基础的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作者:高美玲郑祺恺孙少游张红涛闫佐菲来源:《城市地质》2024年第01期摘要:CFG桩复合地基主要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物,以往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针对基础埋深相对较深的情况。

对于回填土地基的独立基础,采用桩基础相对较多,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较少。

文章从受力机理、变形特性和工程造价等角度对桩基础和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CFG桩复合地基的优势。

同时,依托具体工程实例,依据不同规范,对回填土地基上独立基础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进行对比分析。

结论如下:对于承载力要求不高的独立基础,相比桩基础,CFG桩复合地基在满足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的前提下,能够大幅度节约工程造价;位于回填土地基上的独立基础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以沉降控制为主,承载力计算和沉降计算均需考虑填土的不利影响,沉降计算需按照整体进行协同计算。

关键词:桩基础;回填土地基;独立基础;CFG桩复合地基CFG pile design of independent foundation on backfill soil foundationGAO Meiling1, ZHENG Qikai2, SUN Shaoyou1, ZHANG Hongtao1, YAN Zuofei1(1.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100082, 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Geology, Beijing 100120, China)Abstract: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mainly used for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ast,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were mainly for the relatively deep foundation. For th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of backfill foundation, in general there is more pile foundation and less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pile foundation and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ress mechanism,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ngineering cost. It also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Besides,relying on specific engineering examples, the settlement calculation of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on th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of backfill foundation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specification condition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or th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with low bearing capacity, compared with the pile foundation,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can greatly save the engineering cost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The design of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on th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of backfill found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settlement control. The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and settlement calcula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adverse effect of filling soil, and the settlement calculation should be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collaborative calculation.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backfill soil foundation; independent foundation; CFG pile隨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复合地基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韩煊等,2002;牛志荣等,2000;任贵生,2023)。

地基处理新技术4(复合地基)ppt

地基处理新技术4(复合地基)ppt
地基处理新技术4(复合地基)
目录
• 复合地基简介 • 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 复合地基的优势与局限性 • 复合地基的工程实例 • 复合地基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复合地基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 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复合地基适用于地质条件较为 复杂的情况,如软土、湿陷性
黄土等。
建筑需求
适用于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建 筑和设施,如高层建筑、大型 工业设施等。
环境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 ,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质量控制
应严格控制设计、施工和材料 的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04 复合地基的工程实例
某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环境保护。
流程
地质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施工方法与技术
方法
强夯法、桩基法、注浆法等。
技术要点
控制施工参数、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质量检测与验收
检测
沉降观测、土压力检测、承载力检测 等。
验收
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验收,确保 质量达Hale Waihona Puke 。03 复合地基的优势与局限性
生态化技术
研究开发环保、低能耗的复合地 基技术,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精细化设计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 精细化设计复合地基结构,优化 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提高地基 承载力和稳定性。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基础设施 建设的不断推进,复合地基技术 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市场需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学习总结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学习总结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学习总结一、强制性条文的变化《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版共有强制性条文27条,分别为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条。

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版共有强制性条文28条,分别为3.0.2、3.0.5、5.1.3、5.3.1、5.3.4、6.1.1、6.3.1、6.4.1、7.2.7、7.2.8、8.2.7、8.4.6、8.4.9、8.4.11、8.4.18、8.5.10、8.5.13、8.5.20、8.5.22、9.1.3、9.1.9、9.5.3、10.2.1、10.2.10、10.2.13、10.2.14、10.3.2、10.3.8条,即2个旧强条改为非强条,增加3个新强条。

内容的主要变化有:1、原3.0.2条将旧条文中可不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表)单独列出成为第3.0.3条并由强条改为非强条,取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fak<80KPa一栏。

2、原3.0.4条变为3.0.5条,旧规范中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改为“作用效应”,“荷载”或“荷载效应”改为“作用”;增加了基础抗浮稳定计算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取1.0的设计要求;增加了挡土墙截面及承载力计算时,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并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的设计要求。

——需检查基础抗浮稳定计算(安全系数与省地基规范同)、挡土墙承载力计算书中作用组合的选择是否恰当。

CFG桩复合地基建筑物变形因素分析

CFG桩复合地基建筑物变形因素分析

率先 进入 极 限 状 态 , 桩 的承 载 力 较 难 得 到 发 挥 。 而 试验 成果 可知 , 刚性 基 础 下 复 合 地基 中桩 的极 限 承 载力 比 自由承 载力 大 , 性 基 础 下 复 合地 基 中土 的 刚
极 限承载 力和 柔性基 础 下复合 地基 中土的极 限承 载 力均 比原 状土 地基 的极 限承 载力要 大 。 由图 1和图 2比较 可知 刚性基 础 下复合 地 基极 限承 载 力大 于 柔
承受 较大 荷载 , 并首 先进 人极 限状 态 , 随后土 进入 极
限状 态 。柔 性 基 础 下 桩 和 土 的 变 形 可 相 对 自由 发 展, 正常条 件下 土首 先承 受较 大荷 载 , 随荷 载增 加 并
和柔 性基 础下 复合 地基 试验 , 体见 图 1和 图 2 具 。 试验 表 明 :刚性 基 础 下 复 合 地 基 静 载 荷 试 验 中, 桩首 先进 入极 限状 态 , 而土 尚未 进 入 极 限状 态 , 土体 强 度发挥 度小 于 1 0 . 。与刚性 基础 下复 合地 基
层 , 中等 压缩性 土 。层顶 埋 深 7 1 1 . 层 厚 属 . ~ 0 0m,
2. 4~ 6 4 m 。 .
2 2 方 案 设 计 .
经 过方 案对 比拟采 用 C G 桩复合 地基 , 计要 F 设
求 见表 2 。
表 2 各 楼座 处 理 后 承 载 力 特 征 值 及 允 许 最 大 沉 降 值
由上分 析 可知 , 刚性 基础下 复合 地基 中 , 桩和 土 的承 载力都 能得 到 较 好 的 发挥 , 刚性 基 础 下 桩 和 土
1 影 响 复 合 地 基 变 形 的 因素
1 1 基础 刚 度影 响 . 吴慧 明博 士在 宁波 大学 校 园 内进 行 了刚性 基础

地基变形裂缝控制要求

地基变形裂缝控制要求

地基变形裂缝控制要求地基变形和裂缝是指地基在承受荷载和自重等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地基变形和裂缝的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还会给建筑物的外观和功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地基变形和裂缝控制的要求至关重要。

一、地基设计方面的要求:1.选用合适的地基类型:根据地质调查和土壤力学参数,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如浅基础、深基础或复合地基,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2.设计合理的地基承载力:根据建筑物结构和荷载特征,合理计算地基的承载力,确保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避免地基过载引起的变形和裂缝。

3.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对于地基强度低、易沉陷的地区,需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如预压、加固地基等,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二、地基施工方面的要求:1.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和压实等施工工序,杜绝施工中的偷工减料行为。

2.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在雨季等地基土壤含水量高的季节进行地基施工,以免引起地基土壤湿胀和变形等问题。

3.严格控制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导致地基变形和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应严格控制地基沉降的速度和幅度,采取适当措施监测和控制地基沉降。

三、地基监测和维护方面的要求:1.地基变形监测:在地基施工前、施工期间和使用过程中,进行地基变形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修补或加固地基,以控制地基变形和裂缝的扩展。

2.裂缝修补:及时修补地基和建筑物中出现的裂缝,采用合适的裂缝修补材料和技术,确保修补效果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地基变形和裂缝控制要求的实施,需要在地质调查、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并且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维护,才能控制地基变形和裂缝的发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地基处理新技巧(复合地基)精华课件

地基处理新技巧(复合地基)精华课件

石灰桩法
总结词
将生石灰、火山灰、粘性土等材料混合搅拌后填入孔中,经过硬化形成石灰桩,提高地基承载力和防渗性能。
详细描述
石灰桩法是一种利用生石灰、火山灰、粘性土等材料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法。将这些材料混合搅拌后填入孔中,经 过硬化形成石灰桩。石灰桩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防渗性能,适用于处理软弱地基和液化土地基。该方法具有施工 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地基变形计算
总结词
预测地基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的变形量,确保 建筑物安全。
详细描述
地基变形是指地基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或变形。在复合地基设计中,需要计算不同 压力作用下的地基变形量,包括沉降、水平 位移等。通过合理的地基变形计算,可以预 测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趋势,从而采取相应
的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某高速公路的路基处理
高速公路的特点
处理效果
高速公路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平整度要 求非常高,需要承受较大的车辆荷载。
经过复合地基处理后,高速公路的路 基稳定性和平整度得到显著提高,减 少了路面的损坏和维护成本。
地基处理方法
采用砂石垫层、排水固结、深层搅拌 等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提高路基的稳 定性和平整度。
04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准备
现场勘查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了解地形、地质、水文等 条件,以便制定合适的施 工方案。
设计交底
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 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设计 意图、施工要求和注意事 项。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规模、特点等因 素,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 设计,确保施工进度、质 量和安全。
施工工艺流程
成孔
采用合适的钻机或人工挖掘成 孔,孔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 求。
注浆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复合地基是指由各种地基形式组合而成的一种地基形式,通常用于土质较差、地基不平整或承受较大荷载的场所。

CFG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形式,由钢筋混凝土打成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因此在复合地基设计中常常使用CFG桩。

复合地基设计是为了满足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而采取的综合措施,通常包括采用不同形式的地基结构和地基加固技术。

在设计复合地基时,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地力试验,确定地基土质和承载力参数。

然后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变形要求,选择适当的地基形式和加固措施。

选择CFG桩作为复合地基的一种形式,主要是考虑到CFG桩具有以下优点:首先,CFG桩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其次,CFG桩可以通过预制生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再次,CFG桩的施工过程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最后,CFG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固和修补,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桩的直径、长度、间距和布置方式。

一般情况下,桩的直径和间距可以根据地基土质和建筑物荷载计算确定,桩的长度可以根据地下水位和地基层厚度确定。

在桩的布置方式上,可以采用均布式、交叉式或网格式等布置方式,以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除了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其他地基形式,如桩基、悬臂梁、板框梁等。

这些地基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和组合,以满足地基的承载和变形要求。

例如,在软土地区,可以采用桩基和CFG桩的组合形式,既能提高承载能力,又能控制变形。

在地震区域,可以采用悬臂梁和CFG桩的组合形式,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在复合地基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地基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基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基的变形和应力集中,从而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设计复合地基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基和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课件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课件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深入研究复合地基的力学性能 和变形机理,为未来技术的发
展提供理论支撑。
探索新型复合地基
针对不同工程需求,研发新型 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处理效果 和工程安全性。
推广智能化监测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 术,实现对复合地基的实时监 测和预警,提高工程管理的智 能化水平。
外观质量
复合地基表面平整,无裂缝、起 皮等明显缺陷。
尺寸偏差
复合地基的尺寸偏差应在允许范 围内。
承载力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 求,且在规定荷载下的沉降量不
超过允许值。
06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实 施建议与展望
实施建议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加强培训与宣传
为确保《复合地基技术规范》的顺利实施 ,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 和时间节点。
分类
根据增强体的不同,复合地基可以分为散体材料复合地基、柔性材料复合地基 和刚性材料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的优点与局限性
承载力提高
通过在地基中增加增强体,可以 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变形控制
复合地基可以有效控制地基的变 形,减少不均匀沉降。
复合地基的优点与局限性
施工简便
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相对简单,易于 操作。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 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推动我国复合地基技
术的发展。
与其他相关规范的协调性
1 2
确保与国家标准的协调一致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应与国家相关标准保持协 调一致,避免出现标准冲突和重复。
促进与其他行业规范的衔接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应与其他相关行业规范进 行衔接,确保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3修改建筑桩基新规范设计技术要点

3修改建筑桩基新规范设计技术要点

3.1.1 桩基设计的两类极限状态 (变化)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原《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采用桩基承载能
力概率极限状态分项系数的设计法,相应的荷载效应采用 基本组合。本规范改为以综合安全系数 K 代替荷载分项 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以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综合安全系数 K 为桩基抗力的基本参数。这意味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为 1.0,亦即为荷载 效应标准组合。
图 3.1-6 等桩长与变桩长桩基模型试验(P=3250kN)
(2)核心筒局部增强模型试验 图 3.1-7 为试验场地在粉质
粘土地基上的 20 层框架结构 1/10 模型试验,无桩筏板与局部 增强(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比 较。从图 3.1-7(c)、(d)可 看出,在相同荷载(F=3250kN) 下,后者最大沉降量 Smax=8mm, 外围沉降为 7.8mm,差异沉降接 近于零;而前者最大沉降量 s max =20mm,外围最大沉降量 s min =10mm,最大相对差异沉降 Δs max / L0=0.4%>容许值 0.2%。 可见,在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设
本规范作这种调整的原因如下: (1) 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设计原则一致,以方便使用。 (2) 关于不同桩型和成桩工艺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实 际上已反映于单桩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值或极限侧阻力与 极限端阻力经验参数中,因此承载力随桩型和成 桩工艺
的变异特征已在单桩极限承载力取值中得到较大程度反映, 采用不同的承载力分项系数意义不大。
➢桩基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 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区分。
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减小地基变形及控制不均匀的措施

减小地基变形及控制不均匀的措施
条件。
对地质勘察数据进行严格把关,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地质勘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对地基的影响

保证地基施工的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案 ,明确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确 保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 执行。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 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 问题。
减小地基变形的措 施
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布局合理
避免设计过于复杂,导致地基承受过大的压力。
减轻建筑重量
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减少对地基的压力。
考虑地质条件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如软土、淤泥等, 避免因地质问题导致地基变形。
合理选择地基材料
适当提高地基材料的 质量等级,增强地基 的承载能力。
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 格的材料,确保地基 材料的质量。
地基变形的影响
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地基变形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失稳、开裂、损坏等,对建筑物的 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地基变形可能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渗漏等,对建筑物的正常使 用和维护产生影响。
影响周边环境
地基变形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如地面开裂、地下管线损坏等 。
02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 适的地基材料,如软 土地基适合采用桩基 等。
增强地基结构
1 2
采用整体式基础
如箱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
对关键部位进行加固
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基础等。
3
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通过增加锚杆、支撑等结构,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
实施地基维护
01
02
03
定期检查地基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辉等: 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新思想
13
挥。 3 2 实现设计智能化
在! 变参数、变刚度、整体调平∀复合地基变形 控制设计中, 即使选择十分简单的力学模型, 其计 算量也是十分巨大的, 况且, 每次改变参数都要重 新计算, 一个工程要经过很多次试算才能确定出 最佳的设计方案, 因而, 手算是无法胜任的。开发 相应的软件 % % % 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系统 DCDS( composite foundation Deformation Control De sign System) , 根据合理的力学模型和假设条件, 利 用 DCDS 进行数值试验来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是 非常必要的。DCDS 的开发流程见图 1。
关键词 软基处理; 复合地基; 变形控制设计系统 中图分类号 T U 472
A New Design Concept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Deformation Control
Abstract During the r ecent years, the co mposite foundation# s deformation desig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A new design concept for composite foundatio n, whose kernel is to reg ulate the deformat ion o f the base bottom and t he com posite and to make them approx imately equal, is put forward. T he method to regulate the defo rmat ion of the base bo t tom and the composite is to ex ecute throug h regulating the piles∃ and the cushion# s par ameters, reg ulating the founda tion# s rig idit y. As a complement of this new design concept, t he dev eloping procedure of DCDS, w hich is t he briefcase of ! composite foundation Deformation Control Desig n System∀, is descr ibed briefly.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complete this new design concept, sever al important tasks ar e concluded and emphasized.
高层建筑物传统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是桩 筏( 箱) 体系, 即以高粘结性、高强度的灌注桩与 片筏( 或箱) 基础直接相连, 结合成一个整体, 组 成建筑物的地下结构。严格地来说, 桩 筏( 箱) 体系属于基础的范畴, 摩擦桩的主要受力部位在 桩身及其附近土体中, 端承桩的主要受力部位在 桩尖以下的持力层范围内, 荷载主要由桩体来承
岩土工程技术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 echnique
2001 年第 1 期 No. 1 2001
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新思想
王辉 张川
(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所, 北京 100013)
李艳红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资源开发系, 北京 100083)
摘要 变形控 制设计一直是复 合地基 设计中的 难点, 现今提 出了! 变 参数、变刚 度、整体调 平∀ 的设 计思 想, 同时指出了实现此设计思想的复合地基变形控 制设计系 统( DCDS) 的开发 流程。鉴于 复合地 基实践 超前于 理论的现实, 为了完善! 变参数、变刚度、整体调平∀复合 地基变形控 制设计, 最后指 出了围 绕这一 设计思 想需要 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图 1 DCDS 系统开发流程图
利用 DCDS 进行复合地基设计可比通常 的常参数设计方法降低工程造价。同时, 由于 ! 变参数、变刚度、整体调平∀ DCDS 设计以减 小差异沉降为目的, 故其产生的延伸的经济效 益是: 使筏板基础整体挠曲和应力分布均一并 减小, 配筋量减少; 使上部结构次生应力减小, 杜绝工程后期! 遗留症∀; 对于带裙房的高层建 筑, 可取消主体荷载与裙房之间的后浇带, 简 化施工。 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收稿日期: 2000 10 16
Key words soil consolidat ion; composite foundation; deformation contr ol desig n system
1概 述 现代软基处理工程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是
! 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充分挖掘土体本身固有 的强度潜能和自稳能力∀, 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 的目的。基于这一思想, 近年来, 复合地基成为 主要的软基加固处理技术, 大有取代桩基之势。
褥垫层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 在建筑工程 中一般以级配良好的砂石层作为褥垫层; 在公 路、铁路路基工程和水电坝基、堤基工程中一 般以土工织物作为褥垫层, 称为加筋土。它们 相当于置于地基土体上部能调整基底压力分 布, 并使之趋于平均化的横筋。
从复合地基中桩体和褥垫层的性质我们 不难看出, 复合地基可以较好地实现桩 土的 共同作 用, 土体 分担的 基底 压力 比例 较高, 桩 体 强 度 和 土 体强度都得到较大程度的利
针对这些实践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复合地 基变形控制设计可以通过! 变参数、变刚度、整 体调 平∀ 来实 现。 3 ! 变参数、变刚度、整体调平∀复合地基变形 控制设计 3 1 总体思想
近二十年来, 桩 土对基础的 共同作用一 直是工程建设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热点问 题, 实现共同作用的关键是二者的变形协调问 题, 也即如何设法减少差异沉降的问题。差异 沉降是产生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次生应力增 大的根 源, 正是 由于差异沉降 的限制, 桩 筏 ( 箱) 体系不得不加大筏板厚度, 增加筏板配筋 量以增大筏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担或传递, 桩间土体的承载能力发挥较小, 而且 客观上的事实是, 桩基承载力基本上不随基础承 台的埋深而增加。这样的一个结果是, 即使由于 深基坑开挖后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 相差不大也无法大幅度地减少桩的数目和桩长。 这势必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归根结底是 由于桩基的强度受控于桩 土界面强度, 桩基的 变形受控于桩 土界面的变形, 而非桩体本身的 强度和变形。土体分担的基底压力比例较低, 桩 土的变形协调能力小, 桩 土间的相互作用 大于二者对基底压力的共同作用, 桩体强度没 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和利用。
遵循共同作用的思路, 笔者提出了! 变参 数、变刚度、整体调平∀变形控制设计方案。该 设计方案的总体思想是通过调整褥垫层和桩 群的设计 参数( 褥垫层的层 数、厚 度, 桩 的布 型、桩长) 使复合地基的刚度分布与基础基底 压力分布相吻合, 达到复合地基的后期沉降变 形从整体上与基础沉降协调一致, 减小差异沉 降, 使基础和上部结构内部不产生较大的次生 内力, 同时使土体 本身承载能 力尽量得 到发
事实上, 在地基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 建筑物的整体沉降对建筑物并不构成威胁, 问 题的关键是, 基础基底压力分布不均匀、地基 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地基土体内应力分布不 均匀。导致二者变形的不协调, 整体沉降的加 大意味着差异沉降同比例地增加。所以, 设法 使基础与地基变形协调, 从而减小差异沉降, 是实现共同作用的症结所在。
用。复 合 地 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设 计能够实现! 真正的变形 控制∀ 。
这些进步大大地推动了工程建设, 但是, 实践超前, 而设计理论滞后已成为制约复合地 基进一步应用的巨大障碍。许多问题被提了 出来: 加筋层数、褥垫层厚度、桩土应力分担比 等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桩群的合理布型和变 形控制设计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尽管复合地基在实践中已经应用较为广 泛, 但是, 人们对复合地基的许多基本性能仍 然不甚清楚: 褥垫层加固机理、地基刚度分布 对基底反力分布的影响 % % % 实际上就是相互 作用问题、桩间土加固机理、桩土应力分担比、 群桩效应等。
另外, 按照! 变参数、变刚度、整体调平∀复 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 允许沉降量是可以取得 大一些的, 但是, 这个数 值究竟 应该取多 少。 这涉及到对现行规范的修改, 也成为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这些现实中的挑战为我们指出 了复合地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桩基与复合地基设计思想的不同决定了 复合地基的造价必然要比桩基低。就目前现 状而言, 复合地基已广泛地应用于土建、公路 铁路路基、水电地基处理工程中, 并且发展速 度很快; 就发展的趋势而言, 复合地基大有取 代桩基而成为地基处理的主体技术之势。 2 复合地基设计的依据 % % % 变形控制设计
近年来, 复合地基在施工技术方面的发展 很快。多种桩型得到改进, 如对松散软土、粉 细砂、松散填土等处理效果较好的碎石桩, 对 软粘土加固效果较好的石灰桩、粉喷桩、深层 搅拌桩、旋喷桩, CF G 桩、重 锤夯击建筑垃圾 桩等。复合地基中的桩一般为柔性桩或半柔 性桩, 同高粘结性、高强度的灌注桩、人工挖孔 桩等典型的桩相比较, 它们与地基土的变形协 调性好。它们相 当于植 于地基土 体中的 且 能 保 持 与 地 基土体变形基本一致的竖筋。
作者简介: 王辉, 1972 年生, 男, 汉族, 河北定州人, 1995 年毕业于 山东科技大 学本科, 1999 年硕士 毕业于 南京大 学。工程师, 主要从事岩土注浆技术的研究和施工。
12
岩土工程技术
2001 年第 1 期
复合地基是对桩基的否定, 当然并不是对 桩基的完全抛弃, 它是对桩基技术及其设计理 论的发展。复合地基由三部分组成: 不同型式 的桩组成的桩群、桩间土体、褥垫层。桩体与 基础不直接接触, 它们之间通过褥垫层过渡。 复合地基属于! 真正的地基∀范畴, 其主要受力 层在桩+ 土形成的加固体内, 实质是充分挖掘 并利用地基土体本身的潜能, 实现桩 土共同 作用; 复合地基不仅充分利用了由于基础埋深 加大而增加的地基承载力, 而且由于桩间土受 到桩的侧限、挤密作用, 承载力随时间推移和 上部荷载的逐渐施加又另有较大增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