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ef96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8.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背景。
2.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背景。
2.《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2.历史事件的梳理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史记》原文及注释、司马迁生平介绍、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史记》相关篇章,了解司马迁生平。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背景。
2.学生分享对司马迁和《史记》的了解。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司马迁的生平,重点介绍其受宫刑的经历。
2.教师讲解《史记》的成书背景,包括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写作过程中的困难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司马迁在受宫刑后,为什么还要坚持写《史记》?(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史记》有哪些特点?(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史记》的基本内容,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
2.教师讲解《史记》的特点,如:文笔优美、史料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史记》中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包括:坚韧不拔、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等。
2.教师举例说明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些精神。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扬司马迁的精神?(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史记》中的哪个篇章?(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史记》中的某个具体篇章,如《项羽本纪》。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语文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7ee2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5.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决心和毅力。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讨课文主题。
2.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2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迁的品质。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内在动力。
2.2分析司马迁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史记》吗?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谁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初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概括故事大意。
4.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分析人物性格5.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的性格特点。
6.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司马迁的品质和精神。
2.精读课文2.1学生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决心和毅力。
2.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司马迁的品质。
3.课堂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司马迁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史记》的。
4.读写结合4.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感悟。
4.2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6.1学生课后阅读《史记》,了解这部伟大著作的内容和意义。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b965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b.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发愤”、“史记”等。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和经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和经过。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和对历史的认知。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及相关资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司马迁简介、史记简介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搜集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司马迁画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2)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是怎样的?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1)你觉得司马迁具备哪些品质?(2)从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4.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和对历史的认知。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司马迁的小短文。
2. 推荐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并简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及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司马迁精神的把握以及写作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关于《史记》的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史记》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小学语文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98ed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b.png)
小学语文优质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的生字词。
(3)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仰先贤的品质。
(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 激发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写作的环境和心情。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司马迁像、史记等。
(2)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史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各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提出疑问。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翻译课文。
(2)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心路历程。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对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心路历程的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故事比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史记》的了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dc9c8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e.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司马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文中较为深刻的句子和表达方式的把握;2. 对司马迁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3. 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讨论,解决难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表达方式;(2)深入剖析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创作有趣的作品。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内化程度,以及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范文语文教案模板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范文语文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9f8269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司马迁的人物形象及其写作《史记》的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艰辛过程。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朗读与背诵,司马迁的人物形象及其写作《史记》的过程。
难点:理解司马迁面对困境,依然坚持写作《史记》的决心和勇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学生齐读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司马迁的人物形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深入分析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过程及其面临的困境。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背景。
3. 实践与应用(1)学生模拟司马迁,讲述自己面对困难,坚持追求理想的经历。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从司马迁身上学到的精神,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2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f5743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8.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2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司马迁的故事,会触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然而课文写的却不是很出彩。
叙述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素,含混的,太多太多。
如果真的要深入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从具体真实的故事入手,来丰满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在司马迁丰富的感情世界里真真切切地走一遭。
二、备课难点:不仅难在引导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上--课文这一节写得含混不清,语序错乱,因果倒置,与史实出入很大,处理起来很困难。
--说白了,酷刑是他自愿选择的,苟且偷生,为的就是心中的那份牵挂。
思想斗争应该是受刑之前就开始的,生存还是毁灭?应该根源于汉朝的法律:武帝时死罪有两条可免,赎150万或者接受宫刑。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中明确读书目标:读出思考。
1.展示《史记》,走近司马迁:⑴作家作品:这一本《史记》,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
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呈现)。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史记,走进司马迁⑵揭示课题: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大意:(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⑴根据自测汇报读书。
(组织学生互评--好的鼓励,不过关的全班学生当老师,一句一句地教。
)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⑵初步尝试个性化朗读要求:呈现:读出思考--既要尊重别人的见解,更要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
①理解课题:读着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理解发愤。
②感知整体构思:默读全文,想一想,围绕着发愤;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每一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哪几节可以合并起来?3.探究文字韵味: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1bf42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1.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
(2)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写作《史记》的过程。
(3)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的生平和写作《史记》的过程。
2. 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司马迁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司马迁的生平、写作《史记》的过程、重要词汇和句式等。
2. 学生准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
(2)提问:你们对《史记》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学生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重点讲解:(1)教师讲解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学生做好笔记。
5. 情感共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司马迁的精神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翻译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
(2)学生写一篇关于司马迁精神品质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或者测验,评估学生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a40c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9.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史记》吗?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自主学习2.1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第1-3自然段,自主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
2.2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讨a. 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b. 《史记》在我国历史学史上地位如何?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4.1 教师讲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2 学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5. 课后作业5.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意义。
5.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拓展1. 请同学们了解司马迁生平的其他事迹,如他在汉武帝时期的经历,以及他受到的宫刑等。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互动环节1. 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司马迁生平事迹,以及对他发愤写《史记》的看法。
2. 学生互动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b9d37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e.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了解司马迁其人及其写作《史记》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展示等方式,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和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和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5. 应用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展示等方式,了解《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表现出对司马迁精神的尊重,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bbf9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崇尚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原因。
2. 《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史记》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
2. 司马迁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史记》的编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史记》选段,体会司马迁的精神。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司马迁的精神。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史记》选段,体会司马迁的精神。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史记》选段,注意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和手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写作《史记》过程中的坚持与创新。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梳理司马迁的精神品质。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对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学生是否能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5c55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经历,掌握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经历及其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其《史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为何发愤写《史记》。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概述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2. 思考司马迁为何发愤写《史记》,并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司马迁发愤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司马迁面对困境时的抉择,让学生理解其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2. 情感认同: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伟大意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司马迁及其身边的人,模拟历史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和《史记》的创作背景。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司马迁发愤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司马迁的心路历程。
八、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
2. 教学内容:第1-10分钟:介绍司马迁及其《史记》的背景。
第11-20分钟:讲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及其意义。
第21-3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司马迁发愤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第31-40分钟: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司马迁的经历中汲取启示。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842bb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5.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通用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1、读题;2、时间的车轮在永不停息地滚滚向前,2000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许多物、许多事都已经烟消云散,毫无踪迹,但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却永载史册,被人们所传诵。
你知道,是司马迁的什么在永远感动并激励着中国人民吗?二、布置自学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动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并多读一读,同时想一想,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三、交流汇报1、学生整体谈感动的地方和原因。
2、教师小结:3、根据学生汇报学习语段小时侯语段1、出示;2、指名读3、提供龙门资料;4、再指名读、齐读;5、此时,司马迁心里十分激动,他可能在激动地想些什么呢?过渡:他是这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引读┅┅父亲临终前的嘱托1、读父亲的话:自由读、指名读、再指名读;2、听了父亲的遗嘱: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出示语段,引读┅┅自由读,引导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受酷刑后1、出示语段;2、指名读;3、你知道这是怎样一场飞来横祸吗?(资料补充)4、听命运交响曲,浮想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指名读、齐读。
6、你有什么感受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司马迁写的《史记》吧!(有感情地朗读)四、总结延伸1、你有什么话要对司马迁和他的《史记》说吗?2、学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学生写)3、教师用诗歌.总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篇2教材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浅层的了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3cc0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4.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为何要发愤写《史记》。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
3.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2)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案例分析(1)分析司马迁为何在困境中选择坚持写《史记》。
(2)讨论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的启示。
5.课堂小结(2)强调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2.思考: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对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有深入了解。
2.学生能否将司马迁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
一、导入新课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成就(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因直言进谏而被汉武帝罢官。
(3)司马迁在困境中发愤写《史记》,成为我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2.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为何要发愤写《史记》(1)司马迁为何在困境中选择坚持写作?(2)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1)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被罢官,陷入困境。
(2)司马迁在困境中,立志完成父亲遗愿,发愤写《史记》。
(1)学生分享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认识。
三、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1)司马迁在困境中如何坚持写作?(2)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有哪些?2.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1)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对司马迁精神的见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1228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语文阅读理解2.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3. 年级:五年级4.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b.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和认识。
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5. 教学重点:了解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和意义。
6.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史记》相关内容,准备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史记》相关内容,了解司马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史记》相关内容。
b. 提问:“你们知道《史记》是由谁写的吗?”2. 自主学习(5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b.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司马迁在写作《史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0分钟)a. 教师展示司马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事例。
b. 学生分析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写作练习(5分钟)a.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心中的司马迁”为主题,写一篇练笔。
b.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c.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史记》相关内容,了解司马迁的其他成就。
四、课后作业1. 阅读《史记》相关内容,了解司马迁的其他成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提升。
4. 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和认识的提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司马迁的生活背景和心路历程。
2. 开展小组辩论赛,就“司马迁的坚持与创新精神对现代学生的启示”展开讨论。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738ee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c.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设计第一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16、司马迁)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默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da9f4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经历和成就,掌握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尊重历史、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经历和成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发愤写史精神,并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其《史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经历和成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司马迁为何要发愤写史,讨论他的精神品质。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过程,突出他的坚韧不拔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其他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发愤图强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依据课程标准,选用合适的历史教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源:播放与司马迁和《史记》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历史人物事例:收集其他历史人物发愤图强的事迹,作为教学参考。
六、教学内容1. 司马迁的童年经历和家庭背景。
2. 司马迁如何在困境中坚持写作《史记》。
3.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4. 司马迁如何通过采访和考察收集史料。
5. 司马迁的史学观念和他对历史的看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司马迁的写作历程。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演讲能力。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教案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1dec7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9.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教案设计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内容的语句,品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感悟重点语句,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小黑板教学资料录音带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发愤”是什么意思?(振作起来,努力去做。
)2、默读全文,找出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三自然段)二、新授,直奔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司马迁为什么要“振作起来”?他又是怎样“努力去做”的?带着这个问题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答案。
(1) 板书:飞来横祸,入狱受刑。
(简介司所受的酷刑,出示司在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2) 板书:悲愤交加,了此残生。
(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该如何抉择?文章出现了一个“但”字,这个字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司马迁还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这是导致司马迁改变轻生,重新著书的内在原因。
理解鸿毛、泰山及司马迁的内心真是想法。
理解两个“一定”。
指导品读此句。
要求读出执着、坚定的语气。
这一个想法促使司马迁有什么行动?)(3) 板书:克制自己,忍辱著书。
2、指导学生看图,再读文,引导学生读出执着之后把痛苦深埋心底平静的语气。
3、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也许,冬天的早晨,寒气逼人,当人们还在梦乡,他已经( );也许,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在树下乘凉,他仍然( );也许,无数个夜晚,当人们围坐谈心,他依然( );也许…………4、齐读本段,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体会司马迁是一个坚定执着、富有责任心的人。
5、过度:除了内因之外,还有哪些外因促使司马迁写《史记》的?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个自然段,找出司马迁写《史记》的外在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作者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 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文章的语言形象准确,特别是描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段落,让人仿佛真切的感受到司马迁的当时忍辱负重,坚定写史的决心。
此篇文章,应该重点指导学生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在读中积累语言。
设计说明: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读。
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用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读了好几遍课文,体会司马迁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司马迁写《史记》的艰难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抓住“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几个词来体会司马迁当时所受酷刑对他的影响。
让学生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写”感悟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发愤写史的精神。
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插图,从图中观察,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实践点的落实,来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
最终,记住课文中关键词达到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又能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嘱托”、“飞来横祸”、“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等语句的含义。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感受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过程和方法:结合文章语言优美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而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相关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审题导入,激发兴趣(3 分钟)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追随着历史的脚步,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去感受一位伟大灵魂给予我们的心灵震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2、齐读题目,质疑: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回答。
3、同学们能读懂课题,很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4、读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的?《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好,带着这些问题咱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15 分钟)1、不动笔墨不读书。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字词,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看字典。
思考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了史书?(教师指导巡视)2、出示词语:嘱托、飞来横祸、酷刑、悲愤交加、摊开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文章是有感情的,词语也同样被赋予感情,请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两遍词语。
那么谁能结合课文来说说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生交流:(1)“嘱托”:嘱咐、拜托(谁嘱托谁?嘱托了一件什么事情?请你读出来。
为什么用嘱托,它与嘱咐有什么不同,换做嘱咐好不好?)(2)“飞来横祸”:意想不到的灾难(1、为什么你读作横?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读二声,什么情况下读作四声横?可做适当点拨:横冲直撞、老泪纵横。
蛮横、发横财、飞来横祸。
追问:司马迁遇到了什么样的灾难)(3)“酷刑”:刑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生字之一,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追问:开刀就是用刑,不错,那么司马迁到底犯了什么罪,用了什么刑?)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
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4)“悲愤交加”:悲痛和愤怒交加在一起,(司马迁悲痛的是什么?愤怒的又是什么?是啊,士可杀不可辱,请同学们试着把这词语读出你的感受。
是啊,面对着这份耻辱司马迁如何选择的,继续向下看。
)(5)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相机点拨查字典泰、及隶两个字的字形及字义)(出示随后一段)是啊,于是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引读>,他耗尽心血,用了整整13 年时间完成了这一部52万余字的巨著,《史记》。
(设计理念:* 如在导入环节未能展开“发愤”,则在此环节进行提升,现在同学们理解为什么课题是发愤了吗?)(三)学习一、二自然段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有关内容,用一句话告诉我们。
(1)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教师总结:他要把英雄故事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他也想当英雄,成就一番事业;英雄能从逆境中站起来。
是啊,黄河文化熏陶了他,英雄故事激励着他,所以他要写史书! )( 2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3)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 (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指课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那就是由于黄河文化、古代英雄故事的熏陶,父亲对司马迁的耳濡目染,最重要还是父亲临终前让刻骨铭心的嘱托。
(板书:耳濡目染刻骨铭心) 的确,正是父亲临终嘱托给了他动力,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用心去读父亲的话,体会父子分别时的情形。
齐读( 4 )指名读父亲的话2、从父亲的话中你能听到什么?( 1 )先说在读,指导朗读。
千万不要忘记啊,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为了自己。
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我们的祖辈,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啦!(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所以司马迁牢记——(引读)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他怎样进行写作?第三段有个成语告诉了我们。
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2、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他发生了什么意外?谁能找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听。
(1)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横祸”吗?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飞来横祸”!(板书:飞来横祸注意读音heng4)(2)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据史书记载,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又叫“腐刑”,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这种刑法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在精神痛苦。
古往今来的所有的刑罚,都没有腐刑这么残酷的。
在司马迁看来, 腐刑比死刑要严重多了, 因为死刑不过是丢了性命罢了,而腐刑它是对人格有着极大侮辱,让人的觉得生不如死。
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
3、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学生回答(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残生!)(1)用你的心去读,就读这三个词、十二个字。
感受这刑法对司马迁的打击!(点击变红:悲愤交加血浅墙头了此残生)(板书:悲愤交加血浅墙头了此残生)(2)你能理解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吗?你可以先说再读,也可以先读再说。
(齐读)4、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该怎么办呢?在书中找出答案!(1)司马迁选择了生。
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出示:“人总是要死的”至“还轻吗?”)齐读(2)司马迁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在司马迁看来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又是轻于鸿毛的呢?(板书:重于泰山轻于鸿毛)5、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勉励自己(出示:“我一定要我一定要……”)指导朗读,让学生联想,感悟!6、(出示图片)请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还能看到痛苦和绝望吗?那你能看到的是什么呢?7、(齐读“尽力”至“隶字”)。
(楷体变隶书)这就是隶字,它是我国汉代一种通行字体。
体会隶字的形体。
8、那司马迁发愤的结果是什么呢?请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出示:就这样……《史记》。
其中“13”、“52”变红色)1、看看这些数字,它们说明了什么?2、是啊,人生能有多少个13 年啦!想象这13 年司马迁是怎样度过的?我们的语文书大约五万字,而史记是五十二万字啊。
而且没有任何的先进设备,就靠他一页页,一行行,一个个地写出来的呀。
真不愧为一部辉煌巨著呀!(板书:辉煌巨著)3、(出示: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指名读!(1 )什么叫“前无古人”?请结合课文内容,用这样的形式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这就叫前无古人。
)(2)现在,如果再有人问起我们,《史记》是什么?你能自豪地告诉他吗?(3)鲁讯先生也曾说过,《史记》是——(出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五)总结课文司马迁正是这样的发奋,最后才完成了《史记》,齐读下面的词语,它可以勾起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回忆。
(音乐响起,回顾板书,齐读)耳濡目染刻骨铭心专心致志飞来横祸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辉煌巨著前无古人毕生心血五、作业设计:读了课文以后写一篇感受,说说自己以后再学习上准备怎么做六、板书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耳濡目染刻骨铭心专心致志飞来横祸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重于泰山轻于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