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味文化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体味文化PPT课件11 人教课标版
2、3、5、 6、7
• 4、购买水果蔬菜
文
• 5、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化
•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是
• 8、某国议员竞选
什
上述文化现象与非文化现象 么
有什么不同?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 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人的精神活动离 不开物质载体
纯“是自文然化”吗的?东 文是化文是人化类吗社?会特 西为什不么能?称说明为了文什化么? 有社的会现实践象的,是产物人。们
文化的内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人 类特有的
现象
文化素养是 通过社会生 活逐步培养
前的“国父”Βιβλιοθήκη 词、以及提到 “国父”、孙中山先生时,前 面空一格以示尊敬,也全从新 版教科书中消失。
讨论:文化有什么力量?体现在哪里?
1792年法国人们奋起抵抗奥国侵略, 马赛人高唱《马赛曲》挺进巴黎保 卫首都,后来《马赛曲》被定为法
小 国国歌。吕德根据这首歌的主题, 创作了组雕,成为法国革命不朽的
文化无时不在
文化“万花筒”文化无处不在
文化各具特色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的力量 社会精神力量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 、环境和条件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只有人的内因最重要,不能借口学习条件不好而不努力学习。 4 、成功离你很近,只要再多一点点坚持,你就会尝到胜利的果实。 3 、拼搏是成功的通行证,美貌是失败的墓志铭。不要再斤斤计较于你的容貌,关键是打造自己强大的内心。朋友,凤姐就是榜样啊,你长得比她还励志,你行的! 4 、不要把成功想得太遥远,有时候,它离我们很近,只是由于我们的疏忽而与它失之交臂。 20 、新人新工作,要有新气象:工作要认真,遇事莫要慌,见人懂礼貌,微笑挂脸上,心态要摆正,前辈是榜样,听从领导话,虚心又自强,注意讲卫生,衣着要端庄。祝你早日适应工作,成 为国家栋梁。
1.1.1《体味文化》(共25张PPT)
A、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B、 张家界的自然风光 C、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画 D、大汶口文化遗址 E、宗教活动和宗教建筑 F、克隆技术 G、道德观念 H、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I 、 乡镇企业 J、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K、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 L、 千年古树 M、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N、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在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 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他们是 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 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 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
•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看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 满了种族的活力,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 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 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
第一课 体味文化
本课的逻辑线索
文化 现象
文化的 内涵 文化 的力量
数数身边的文化现象?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北京的符号》
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不同人 群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 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 他们是自然之子。他们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他们 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小结:文化是什么
二:文化的外延
即文化的形式 (丰富多彩)
艺术、科学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 私塾。一位带着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 孩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社 会,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 《巴黎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无独 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 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 大家心里扎根的话,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体味文化PPT(精编课件).ppt
4.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 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 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精品课件
【课后探究】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 、在岳麓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 、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 、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精品课件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精品课件
【课堂练习】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
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巴黎宣言》中有这样 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 的智慧。” 无独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 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大家心里扎根的话, 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归纳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
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精品神课件活动及其产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精品课件
【课后探究】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 、在岳麓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 、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 、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精品课件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精品课件
【课堂练习】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
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巴黎宣言》中有这样 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 的智慧。” 无独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 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大家心里扎根的话, 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归纳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
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精品神课件活动及其产
11体味文化精品PPT课件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 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2.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
B 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D 3.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必修3·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1体味文化
文 第一单元 是什么 文化概念的界定
化
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
般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中 第三单元 怎么看 中华文化
化 第四单元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谈一谈:我的暑假参加了什么文化活动, 有什么文化特色。
• 我的暑假打开方式
⒈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饮食文化
旅游文化
服饰文化
建筑文化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一、感受文化现象 1.形式:丰富多彩 2.时空:文化无时不在 文化无处不在 3.地域:文化各具特色
教学目标:记住文化的特征
是因为(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2.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
B 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D 3.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必修3·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1体味文化
文 第一单元 是什么 文化概念的界定
化
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
般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中 第三单元 怎么看 中华文化
化 第四单元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谈一谈:我的暑假参加了什么文化活动, 有什么文化特色。
• 我的暑假打开方式
⒈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饮食文化
旅游文化
服饰文化
建筑文化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一、感受文化现象 1.形式:丰富多彩 2.时空:文化无时不在 文化无处不在 3.地域:文化各具特色
教学目标:记住文化的特征
是因为(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巴黎宣言》中有这样 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 的智慧。” 无独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 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大家心里扎根的话, 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3、文化对社会个人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先进健康的文化 ——促进社会个人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 ——阻碍社会个人发展
小结: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体
味 文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特征
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流 露于举手投足之间。
2、人的文化修养是与生俱来的吗?
(唐)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 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 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杨绛
三、文化的特点(重点)
精神现象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化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活动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质)
转化性
文化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
个人 国家
走出误区:
1、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文化 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受教育的程度; 你是否赞同这些看法? (狭义的文化)
2、有人认为文化就是文明,二者是等同的。 你认为呢? (文明包括物质、政治、精神、生态、 社会文明等,文明是文化中的精髓)
答案 (2)、 (3)、 (5)、 (6)、
狼孩
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 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 洞里,发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 小女孩,她们的外表是人形, 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 走,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 物,且咧嘴示警。
合作探究:狼孩有文化吗?为 什么?
文
化
是
人
们
建筑工人建筑师通过建筑设计 实践创造建筑文化
文化与文明的异同:
区别: 比较
对应面 感情色彩 产生时间
文化
政治、经济
中性
伴随人类社会 出现而出现
文明
落后、野蛮
褒义
是文化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才出现
我们把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叫做文明,文明
联系: 就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 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 水平相应也越高。
辨析题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人 们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分析:1)本题述及到的知识主要是 对文化的理解。
2)题中的关键是全部财富,人类社会 特有的现象,这是最重要的辨点,我 们在分析时要抓住关键。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5)从文化的载体看:离不开人类物质活动和一定 的物质载体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私塾。一位带着5岁的 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孩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在家里 每天都放《论语》的CD,全家一块学《论语》。
4.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等(静态);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
动(动态)。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 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 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的基本内涵(重点)
1)从内涵看: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 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非纯“自然”的东西)
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文 2)从内容看: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3)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Hale Waihona Puke 4)从人与文化的关系看: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实 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化
社
会
中国共产党通过多年的执政实践总
三、文化的特点(重点) 实
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践
(1)人类的产社会特有的现象
物
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探索规律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确立道德规范
【课堂一幕】 “推门进教室”
背景:冬日的早晨,寒风凛冽 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 活动:学生A直接推门就进来,学生B先跟上课老师报告, 经得允许才进来。不同的进门方式,其他学生观察, 点评。
2016.9.1
体高 中
味《 思 想
文政 治 必
化修 ③ 》
·
中 国 龙 文 化
从时间角度: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蹴鞠
现代足球
从空间角度: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校 园
社 区
文
文
化
化
乡
网
村
络
文
文
化
化
文化具有地域性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 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听 说名和利都不拿。
一、感受文化现象
1. 时间:文化无时不在 2.空间:文化无处不在 3.地域:文化各具特色
简要比较: 文化现象与政治现象、经济
现象的不同点。
文化现象——精神家园的耕耘 政治现象——根本利益的保障 经济现象——物质财富的创造
结论: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考考你: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 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 演队 (6)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 人情 (7)某国议员竞选
1、你读过《论语》吗?里面哪句话给你印象最深,影 响最大?
2、这位母亲为什么如此重视《论语》? 国际社会也高度评价儒家,这说明什么?
四、文化的力量(重点)
1、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对个人的成长中,也表现在对民族和 国家历史中。
(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 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
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 认同这种观点吗?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三、文化的特点(重点)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总结:文化是什么
3、文化对社会个人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先进健康的文化 ——促进社会个人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 ——阻碍社会个人发展
小结: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体
味 文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特征
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流 露于举手投足之间。
2、人的文化修养是与生俱来的吗?
(唐)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 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 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杨绛
三、文化的特点(重点)
精神现象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化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活动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质)
转化性
文化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
个人 国家
走出误区:
1、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文化 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受教育的程度; 你是否赞同这些看法? (狭义的文化)
2、有人认为文化就是文明,二者是等同的。 你认为呢? (文明包括物质、政治、精神、生态、 社会文明等,文明是文化中的精髓)
答案 (2)、 (3)、 (5)、 (6)、
狼孩
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 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 洞里,发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 小女孩,她们的外表是人形, 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 走,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 物,且咧嘴示警。
合作探究:狼孩有文化吗?为 什么?
文
化
是
人
们
建筑工人建筑师通过建筑设计 实践创造建筑文化
文化与文明的异同:
区别: 比较
对应面 感情色彩 产生时间
文化
政治、经济
中性
伴随人类社会 出现而出现
文明
落后、野蛮
褒义
是文化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才出现
我们把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叫做文明,文明
联系: 就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 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 水平相应也越高。
辨析题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人 们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分析:1)本题述及到的知识主要是 对文化的理解。
2)题中的关键是全部财富,人类社会 特有的现象,这是最重要的辨点,我 们在分析时要抓住关键。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5)从文化的载体看:离不开人类物质活动和一定 的物质载体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私塾。一位带着5岁的 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孩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在家里 每天都放《论语》的CD,全家一块学《论语》。
4.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等(静态);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
动(动态)。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 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 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的基本内涵(重点)
1)从内涵看: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 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非纯“自然”的东西)
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文 2)从内容看: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3)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Hale Waihona Puke 4)从人与文化的关系看: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实 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化
社
会
中国共产党通过多年的执政实践总
三、文化的特点(重点) 实
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践
(1)人类的产社会特有的现象
物
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探索规律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确立道德规范
【课堂一幕】 “推门进教室”
背景:冬日的早晨,寒风凛冽 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 活动:学生A直接推门就进来,学生B先跟上课老师报告, 经得允许才进来。不同的进门方式,其他学生观察, 点评。
2016.9.1
体高 中
味《 思 想
文政 治 必
化修 ③ 》
·
中 国 龙 文 化
从时间角度: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蹴鞠
现代足球
从空间角度: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校 园
社 区
文
文
化
化
乡
网
村
络
文
文
化
化
文化具有地域性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 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听 说名和利都不拿。
一、感受文化现象
1. 时间:文化无时不在 2.空间:文化无处不在 3.地域:文化各具特色
简要比较: 文化现象与政治现象、经济
现象的不同点。
文化现象——精神家园的耕耘 政治现象——根本利益的保障 经济现象——物质财富的创造
结论: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考考你: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 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 演队 (6)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 人情 (7)某国议员竞选
1、你读过《论语》吗?里面哪句话给你印象最深,影 响最大?
2、这位母亲为什么如此重视《论语》? 国际社会也高度评价儒家,这说明什么?
四、文化的力量(重点)
1、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对个人的成长中,也表现在对民族和 国家历史中。
(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 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
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 认同这种观点吗?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三、文化的特点(重点)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总结:文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