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共22页

合集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配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配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单一的按劳分配机制(1978--1987)一

这一阶段是我党摒弃传统观念,克服“左”的思想影响, 开始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针对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 方式所造成的弊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要“克 服平均主义”,并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 始从根本上打破农村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接着,党的十二届 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 《决定》深刻剖析了平均主义的思想根源及其危害,指出平均 主义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第一次提出要 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然后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在理论上重新界定了社会主 义按劳分配原则,在个人收入方面引入和体现利益机制,否定 了在分配体制上的的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实践 中全面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分 配体制(1987至今)一
这一阶段,我党不断探索和完善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而又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1987 年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三 大,在分配问题上第一次提出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 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指出,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 的,就应当允许”。这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巨大进步。1992 年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框架。突破了十 三大提出的“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配制度 的演变及影响
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
一.平均主义分配机制(1949--1978) 二.单一的按劳分配机制(1978--1987)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 元化分配体制(1987至今)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个人分配制度的变革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是党长期坚持的一项政策。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向分配方式多元化的转变,并不是党的集体或者某些人主观意志的随意选择,而是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这一理论的创新对我国今后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个人收入;个人分配制度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辉煌的30年。

在此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经济体制改革迈的步伐最大,取得的成就也最大。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渐趋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实现了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格局的转变。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党长期坚持的一项政策。

今天,回顾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历程,总结其演变的特点、必然性及其意义,作为我们今后改革的借鉴,仍然很有必要。

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历程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是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即以劳动作为唯一尺度,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一直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

但是事实上,当时中国还是个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个人收入均等化程度很高,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也开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配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配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分 配体制(1987至今)四
2007 年10 月召开的十七大特别强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并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了具体部 署,到2020 年,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 局。党的十七 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 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单一的按劳分配机制(1978--1987)二
这一阶段,我国平均主义分配机制基本得到了制止,按劳 分配的原则基本得到贯彻,较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创造性,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但随着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 成,社会主义经济日益按商品经济规律来运行,纯粹的按劳动 量分配的单一的按劳分配机制已经容纳不了日益丰富的利益分 配主体,这个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愈显尖锐。探求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分配机制新格局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如何让解决现存分配制度的分配制度弊 端
加强政府调节,构建和谐社会
(一)充分重视分配差距拉大,对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了严重的 压力 (二)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分配制度 (三)要充分认识当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要把抑制通货膨胀置于优先的政策议程。 想方设法,扩大就业。就业问题,是我国将来一段时间内比较棘手 的问题。 创新政府预算制度。
分配制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在改革前和改革之初,我国分配制度总的特点是平均与不平均分配 并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分配性质的认识和分配制度的变迁,我国收 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特点是平均分配被打破,不平均分配 出现新的特点。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影响我国经 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诺贝尔经济学 奖的获得者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有政治意 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嫉妒心理和社会动荡混乱的方面。”因为过大 的收入差距会影响人们工作和生产的效率,甚至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根源。 收入差距过大会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公众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信任, 对改革和政府的信心,甚至引发劳动者的一些过激行为,威胁到社会的稳 定。阿瑟·奥肯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所造成的经济不平等,比机会均等 时出现的经济不平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我们要特别关注老百姓对收入 差距的承受能力。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简析中国收入分配

简析中国收入分配

• 2011年两会上,国务院原则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 案(草案)》。并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 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
●1980年9月1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 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
●1993年确定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是月收入800元。 但是在当时的就业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的为1 %左右。 ●自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提高 到1600元。 ●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 高到2000元。
主讲:闻宝林 PPT制作:周蕾
• 建立在一定所有制关系基础上的收 入分配制度,是 经济 发展 、社会 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分配制度几 经修改,最终确立了以“按劳分配 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 度,但不断扩大的基尼系数也暴露 出贫富差距的扩大,对社会的稳定 和国家的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 的是平均主义分配,这种收入分配格局 无法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导致生产效 率低下,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过来又制约了收入提高 的可能性,结果导致了共同的贫穷。 甚至会发生大面积饥荒。1978年,贫 困率64%。 •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要打破平 均主义。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底提出: 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的 大锅饭,要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 2006年5月26日,政治局会议研究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规范 分配秩序问题。 •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了从体制上、机制上来 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党章中提到“逐步消灭贫困,达到共 同富裕。”

中国工资制度的沿革与改革.pptx

中国工资制度的沿革与改革.pptx
1、统一以“工资分”作为计量工资的单位; 2、建立了企业工人等级工资制和职员工资制度 工人:八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 3、建立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
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资分配 (1952-1978)
(一)56年的第二次工资改革 1、取消了工资分和物价津贴制度,全部实行
“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是在供给制基础上演变来 的一种供给形式。指有的原在老解放区享受供给制,进城 后,以工资形式增加了一部分城市生活费用;有的原在老 解放区享受的是薪金制,调到新解放区后改为供给制,为 了照顾这些同志的生活,还保留了一部分薪金;有的在当 地解放后,个人生活部分享受以供给制为主体,同时又发 给一定数额的薪金。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资分配
人民公社成立之初推行的供给制,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 粮食供给制,这是各地普遍推行的方式,其办法是在公社 预定分配给社员个人的消费基金中,口粮部分按国家规定 的留粮指标,统一拨给公共食堂,社员无代价地到公共食 堂用饭,菜金和副食品部分仍由社员出钱负担。
如果将副食品也包括在供给的范围之内,就变成了第二种 类型,即伙食供给制。
例:河北徐水县针对农民的生活供给制(续)
津贴:根据劳动态度、技术高低、劳动强度分为二等,一 等每月2元,二等每月1元,一、二等各占50%左右。大中 学生每人每月零用钱5角,小学生、幸福院老人、婴幼儿 每人每月零用钱分别为1角、3角、1角,不发给个人,由 集体掌握。
其他:农民的医疗费,由县财粮部发给各公社,由各公社 统一掌握,农民看病在本公社有效,本公社不能治疗经医 生证明转院,转院治疗一律付现款;结婚男女双方每人补 助1元5角,生育补助3元,死亡丧葬适当发给丧葬费;看 戏、看电影、洗澡不花钱,每10天发洗澡票1张,20天发 理发票1张,1个月发电影票1张;取暖以每年105天计算, 每户每天煤2斤,折款一次发给各户。

全面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 共23页

全面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 共23页
15
二、改革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改革的目标:
16
三、解读若干意见的主要政策概要
第一,具体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第二,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第三,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第四,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 第五,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
17
第三节
我国收步走的战略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8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9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10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11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侵权、不公、无序、繁多、失范、非法等问题?
12
第二节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
13
一、重温一下十八大的有关精神
14
二、改革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改革的思路:
全面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
目录
一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二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 三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发展趋势展望
2
第一节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3
一、收入分配取得的新进展
4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5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6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7
进一步 深入财 税体制 改革
经济体 制要深 入改革
行政管 理体制 的改革
加快转 变经济 发展方 式和调 整经济 结构
21
感谢观映
22
2020年以后
第 着力提低控高,坚决控制收入财 三 产差距扩大的趋势,初步规范收

“十三五”期间
入分配次序

二 基本健全收入分配体系,规范分配

新收入分配制度演变附绩效分析报告

新收入分配制度演变附绩效分析报告

当代中国研究所>> 学术成果>> 经济史研究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分析发布时间:2006-08-04 作者:武力温锐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 年建国到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 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6 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28 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一、改革开放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及绩效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及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低工资、多就业”和“劳动致富”的收入分配政策。

1953 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过渡。

到1956 年底,我国就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城市,建立了以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包括少量个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绝大多数就业居民变成了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或集体企业职工,其收入完全被纳入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体系和级别中。

当然,还有大量的隐性收入和福利(如低廉的房租、公费医疗),并且毫无失业的后顾之忧。

在农村,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个体农民,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成员,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兼顾平等的分配体制。

社员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和有限的社会保障。

(一)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是在改革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

1949 年9 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以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高利贷,但是允许雇工和借贷自由;在城市,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外,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如厂方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克扣工资),工人的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建国以后,通过20世纪50年代两次工资改革,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收入分配制度。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公有制向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转变,我国的分配政策也逐步形成了多元分配格局。

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收入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拉大,本文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重现社会公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按劳分配多元分配格局平均主义社会公平建国以来,尤其是在1957年以前和1978年以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工作通过不断的改革,逐步使收入分配政策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中的“工资”、“收入”等概念属于同一范畴,而“收入”是指居民个人收入。

建立按劳分配原则的分配制度解放前,在矿山、搬运、建筑、纺织等行业普遍存在包工头制和封建把头制度,包工头和封建把头对工人的封建剥削极为严重。

在外商企业,同样职位的外籍员工工资高于中国职工几倍甚至几十倍。

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

同时,还存在着轻重倒置、工资关系不合理、收入分配高低悬殊、两极分化等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结合民主改革运动,对旧中国的工资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出了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决定,燃料工业部通令全国煤矿废除了包工把头制度;1950年4月,政务院颁发《关于废除建筑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意见》,改变了旧工资制度中最不合理的部分。

通过对相关法令和政策的逐步实施,改变了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工资制度。

通过1952年前后的第一次工资改革和1956年的第二次工资改革,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制度。

在生产工人中实行八级工资制,有的实行七级工资制或六级工资制,与此相配合,建立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作为评定工资等级和考工升级的依据。

企业职员多数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一职数级,上下交叉;少数实行职务工资制,即按职务规定若干个工资标准。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思考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思考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思考1、改革開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收入分配在国家的控制,遵循所谓的按劳分配,平均主义那套原则。

干什么样都是一个样。

在这种分配制度下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是不公平的。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真正的按劳分配的原则。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探索时期。

在我国城乡改革体制的大背景下,开启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格局。

其他方式比如债券、利息、分红等非劳动合法收入。

第三阶段段20世纪90年代至2021年之前,我国收入分配进入全面改革的时期。

到1993年提出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021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第四阶段是2021年以来,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时期。

2021年十一五开局之年,规划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的变革,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到十九大,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的获得感。

2、中国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通过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高度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发展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发展到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的这些变革,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调动了全体国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建国以后,通过20世纪50年代两次工资改革,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收入分配制度。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公有制向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转变,我国的分配政策也逐步形成了多元分配格局。

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收入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拉大,本文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重现社会公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按劳分配多元分配格局平均主义社会公平建国以来,尤其是在1957年以前和1978年以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工作通过不断的改革,逐步使收入分配政策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中的“工资”、“收入”等概念属于同一范畴,而“收入”是指居民个人收入。

建立按劳分配原则的分配制度解放前,在矿山、搬运、建筑、纺织等行业普遍存在包工头制和封建把头制度,包工头和封建把头对工人的封建剥削极为严重。

在外商企业,同样职位的外籍员工工资高于中国职工几倍甚至几十倍。

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

同时,还存在着轻重倒置、工资关系不合理、收入分配高低悬殊、两极分化等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结合民主改革运动,对旧中国的工资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出了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决定,燃料工业部通令全国煤矿废除了包工把头制度;1950年4月,政务院颁发《关于废除建筑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意见》,改变了旧工资制度中最不合理的部分。

通过对相关法令和政策的逐步实施,改变了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工资制度。

通过1952年前后的第一次工资改革和1956年的第二次工资改革,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制度。

在生产工人中实行八级工资制,有的实行七级工资制或六级工资制,与此相配合,建立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作为评定工资等级和考工升级的依据。

企业职员多数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一职数级,上下交叉;少数实行职务工资制,即按职务规定若干个工资标准。

我国建国以来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建国以来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建国以来收入分配制度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改革建议一、引言中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型,收入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深刻的变迁。

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福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回溯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背景,明确文章主题为收入分配制度,分析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二、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背景与收入分配制度变迁1. 土地改革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改革措施。

通过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

这一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下的收入分配。

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

这个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相结合,以劳动报酬为主,同时实行一定的福利制度。

3. 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分配有着严格的计划性和管理性。

这个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实行一定的平均主义,以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收入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变化阶段:1. 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集体所有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这一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村家庭成为主要的分配单位。

2.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国家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通过宏观调控来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这个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通过税收调节和社会福利等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

01 我国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
改革开放初到党的十三大前 (1978 年 — 1987 年)
效实 率行 二按 者劳 兼分 顾配 的, 原公 则平
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规定了国家、集体和农
民家庭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极大刺激下,激 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地提 高,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主要是对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主要通过建立以承包为主的 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 益相统一。
无自有住房,且3年内无住
房交易记录的,可申请购买
申请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1套大学毕业生安居房。
03 武汉市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
收入
领先我国同类城市,远高于全武汉市最低标准
薪酬水平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城市和工作岗位最为关注的问题
之一。武汉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直 面该问题,展现出建设“大学生最友好城市”的最大诚意。接下 来,武汉将倡议推动用人单位积极执行最低年薪标准,并支持市 属国有企业作出表率。
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
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01 我国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
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 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 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 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