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章末检测7: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③人口迁出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①湿地减少②降水减少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沙化。第2题,湖泊旁边土地沙化,会导致湿地、湖泊淤积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蓄洪能力降低。鄱阳湖流域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土地沙化对降水的影响很轻微。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 3.D 4.C

『解析』第3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4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回答5~6题。

5.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

6.下列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该地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1949年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答案』 5.A 6.B

『解析』第5题,根据当地的谚语可以判断出该地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第6题,人为原因是造成吉林省西部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

C.①②③D.②③①

8.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答案』7.D8.B

『解析』第7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受到侵蚀后,变得高低不平,起伏增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第8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下图,完成9~10题。

9.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防风固沙B.吸烟除尘

C.保持水土D.净化空气

10.造纸产业链条()

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答案』9.A10.D

『解析』第9题,沙柳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点,种植沙柳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第

10题,造纸产业链条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结合下图,完成11~12题。

1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质疏松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1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答案』11.B12.B

『解析』第11题,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在水土流失成因上有共同之处:植被的破坏、降水集中且强度大。第12题,土壤次生盐渍化多与气候及不合理的耕地灌溉方式有关。北方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聚集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14.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B.dC.eD.f

『答案』13.D14.C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a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 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第14题,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15.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答案』 D

『解析』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水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荒漠,治理难度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