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学案1
学案:第一章 1 简谐运动
学案1 简谐运动一、简谐运动[要点提炼]1.机械振动(1)定义: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在某一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2)平衡位置:物体原来静止时的位置(即机械振动的物体所围绕振动的位置). 2.弹簧振子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如图2所示,如果球与杆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且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的质量相比也可以忽略,则该装置为弹簧振子.表现在构造上是一根没有质量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小球;表现在运动上是没有(填“有”或“没有”)阻力.3.位移(1)定义:振子在某时刻的位移是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某时刻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2)特点:运动学中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振子的位移是以平衡位置为参考点,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某时刻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4.回复力(1)定义: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受到的指向平衡位置的力.(2)效果:总是要把振动物体拉回至平衡位置.5.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回复力F =-kx .(1)k 是比例系数,不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水平弹簧振子k 为劲度系数).其值由振动系统决定,与振幅无关.(2)“-”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6.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其振动过程关于平衡位置对称,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弹簧振子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延伸思考]判断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是以“弹簧处于原长时振子的位置”为依据吗?F =-kx中的“x ”是弹簧振子中弹簧的伸长量吗?二、振幅、周期和频率(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置变化.(2)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而位移是表示振动物体某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大小与方向.简谐运动中振幅是不变的,但位移是时刻变化的.(3)振幅是标量,位移是矢量.(4)振幅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大小. 全振动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完整的振动过程(以后完全重复原来的运动)叫做一次全振动,例如水平弹簧振子的运动:O →A →O →A ′→O 或A →O →A ′→O →A 为一次全振动.(如图4所示,其中O 为平衡位置,A 、A ′为最大位移处)3.周期和频率内容 周期 频率定义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 单位 单位为秒(s) 单位为赫兹(Hz) 含义 都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决定 物体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振幅无关关系式 T =1f4.振幅与路程的关系(1)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振幅的4倍;(2)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振幅的2倍;(3)若从特殊位置开始计时,如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14周期内的路程等于振幅; (4)若从一般位置开始计时,14周期内路程与振幅之间没有确定关系,路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振幅.三、简谐运动的能量及运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问题设计]如图5所示为水平弹簧振子,振子在A 、B 之间往复运动,(1)弹性势能最大的位置是________(A 、O 或B ),动能最大的位置是________(A 、O 或B ).图5(2)在一个周期内,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要点提炼]1.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弹簧振子在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平衡位置处,动能最大,弹性势能为零;在最大位移处,动能为零,弹性势能最大.2.简谐运动的能量 简谐运动的能量是指振动系统的总机械能,振动的过程就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在简谐运动中,振动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3.简谐运动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三者的变化周期相同,变化趋势相同,均与速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平衡位置是位移、回复力和加速度方向变化的转折点.4.最大位移处是速度方向变化的转折点.一、对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理解例1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杆上的A 、B 之间做往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B .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弹簧弹力和回复力的作用C .振子由A 向O 运动过程中,回复力逐渐增大D .振子由O 向B 运动过程中,回复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二、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的理解例2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 、B 间做简谐运动,O 为平衡位置,A 、B 间的距离是20 cm ,振子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2 s ,则( )A .从O →B →O ,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B .振动周期为2 s ,振幅是10 cmC .从B 开始经过6 s ,振子通过的路程是60 cmD .从O 开始经过3 s ,振子处在平衡位置针对训练 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相距10 cm 的A 、B 两点,历时0.5 s(如图8所示).过B 点后再经过 t =0.5 s 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再次通过B 点,则质点振动的周期是( )A .0.5 sB .1.0 sC .2.0 sD .4.0 s三、对简谐运动能量的理解例3 如图9所示,一弹簧振子在A 、B 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为O ,已知振子的质量为M .(1)简谐运动的能量取决于________,物体振动时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相互转化,总______守恒.(2)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振子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弹性势能最小B .振子在最大位移处,弹性势能最大,动能最小C .振子在向平衡位置运动时,由于振子振幅减小,故总机械能减小D .在任意时刻,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3)若振子运动到B 点时,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到M 的上面,且m 和M 无相对滑动而一起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幅不变B.振幅减小C.最大动能不变D.最大动能减小1.(对简谐运动的理解)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B.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C.振子每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相同,速度也一定相同D.振子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2.(对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理解)如图10所示,弹簧振子B上放一个物块A,在A与B一起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A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A受重力、支持力及弹簧对它的恒定的弹力B.物块A受重力、支持力及弹簧对它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弹力C.物块A受重力、支持力及B对它的恒定的摩擦力D.物块A受重力、支持力及B对它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摩擦力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弹簧振子在AOB之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8 cm,完成3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为60 s,则()A.振子的振动周期是2 s,振幅是8 cmB.振子的振动频率是2 HzC.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是16 cmD.从振子通过O点时开始计时,3 s内通过的路程为24 cm4.(简谐运动的能量)一个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势能相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相同的动能B.有相同的位移C.有相同的加速度D.有相同的速度题组一对机械振动的理解1.下列运动属于机械振动的是()①树梢在风中摇摆②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③秋千在空中的来回运动④竖立于水面上的圆柱形玻璃瓶的上下运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关于机械振动的位移和平衡位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位置就是物体振动范围的中心位置B.机械振动的位移总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的位移C.机械振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发生的位移也越大D.机械振动的位移是指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最远时的位移3.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振子从最大位移处a向平衡位置O 运动过程中()A.位移方向向左,速度方向向左B.位移方向向左,速度方向向右C.位移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D.位移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4.对于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和位移的关系,下列图中正确的是()题组二简谐运动的回复力5.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质量为0.2 kg,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左侧20 cm时,受到的回复力是4 N;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右侧40 cm处时,它的加速度为()A.20 m/s2,向右B.20 m/s2,向左C.40 m/s2,向右D.40 m/s2,向左6.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置在质量为M 的物体B 上,B 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振动过程中A 、B 之间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B 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A .0B .Kx C.m M kx D.m M +mkx 题组三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7.一质点做简谐运动,振幅是4 cm ,频率是2.5 Hz ,某时刻该质点从平衡位置起向正方向运动,经2.5 s 质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4 cm,24 cmB .-4 cm,100 cmC .0,100 cmD .4 cm,100 cm8.质点沿直线以O 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A 、B 两点分别为正向最大位移处与负向最大位移处的点,A 、B 相距10 cm ,质点从A 到B 的时间为0.1 s ,从质点经过O 点时开始计时,经0.5 s ,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振幅为5 cmB .振幅为10 cmC .质点通过的路程为50 cmD .质点的位移为50 cm9.如图3所示,小球m 连着轻质弹簧,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O 点为它的平衡位置,把m 拉到A 点,OA =1 cm ,轻轻释放,经0.2 s 运动到O 点,如果把m 拉到A ′点,使OA ′=2 cm ,弹簧仍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则释放后运动到O 点所需要的时间为( )A .0.2 sB .0.4 sC .0.3 sD .0.1 s10.如图4所示,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A 、B 间做简谐运动,从振子第一次到达P 点时开始计时,则( )A .振子第二次到达P 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B .振子第三次到达P 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C .振子第四次到达P 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D .振子从A 点到B 点或从B 点到A 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11.质点沿x 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 ,质点经过a 点(x a =-5 cm)和b 点(x b =5 cm)时速度相同,所用时间t ab =0.2 s ,质点由b 回到a 点所用的最短时间t ba =0.4 s ,则该质点做简谐运动的频率为( )A .1 HzB .1.25 HzC .2 HzD .2.5 Hz题组四 对简谐运动的能量的理解12.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平衡位置时它的机械能最大B .在最大位移处时它的弹性势能最大C .从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处它的动能减小D .从最大位移处到平衡位置它的机械能减小13.物体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下述物理量中保持不变的是( )A .振幅B .动能C .势能D .机械能14.振动的物体都具有周期性,若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的周期为T ,那么它的动能、势能变化的周期为( )A .2TB .T C.T 2 D.T 415.如图5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一质量为m =1 kg 的滑块以v =6 m /s 的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左运动与弹簧相碰,弹簧被压缩,则此系统的最大弹性势能为________ J .当滑块压缩弹簧速度减为2 m/s 时,系统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 J.。
2019-2020学年物理教科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第1节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1.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2.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运动具有相对性.3.知道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境下识别时刻和时间.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三、参考系1.定义:为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并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就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被选作参考的物体.2.参考系的选取(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往往不同.(2)参考系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使对物体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3)在今后研究问题时,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东行,在去襄邑的途中写下了《襄邑道中》一诗,根据图中诗句回答以下问题:(1)诗中“飞花”的参考系是________;(2)诗中“云不动”的参考系是________;(3)诗中“云与我俱东”的参考系是________.提示:(1)两岸(2)船(3)两岸四、空间、时间、时刻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的,空间是物体赖以存在的地方或变动的范围.在物理学中,常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时刻,用时间轴上的一段距离表示时间.质点与理想化模型[学生用书P1]1.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是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2)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高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3)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2.对物理模型的理解(1)物理模型是在物理研究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2)物理模型作为一种理想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1)并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被看成质点,也不是很大的物体就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关键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是否为次要因素.(2)对于同一物体,能否将其看成质点要视研究的问题而定.2016年8月5日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在以下几个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确定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关键是看其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故B选项正确.[答案] B(1)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2)研究的目的不同,同一个物体的主、次要因素也会发生变化.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体积很小的物体更容易看做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做质点D.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解析:选D.建立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复杂问题的研究有重大意义,A错误;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应看其大小,关键是看其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体积很小的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B错误;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以轻重而论,C错误;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其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若是就可以看成质点,D正确.对参考系的理解[学生用书P2]1.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对于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均以15 m/s的速度行驶.若甲车以路边的树木或地面作为参考系,则甲车是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若以乙车作为参考系,则甲车是静止的.2.参考系选取的三原则(1)任意: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2)方便:参考系的选取应该遵循方便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也就是说,无论将哪一个物体选作参考系,应该使问题的研究更方便、更简单,杜绝使问题复杂化的情况.(3)实用: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3.注意问题(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2)在同一个问题当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如果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2)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选地面作为参考系可以不指明,但选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时必须指明.命题视角1 参考系的理解(多选)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可以选为参考系B .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C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相同的参考系D .生活中往往选取地面为参考系[解析] 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为参考系,A 错误;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B 错误.[答案] CD命题视角2 参考系的巧选某人在河中划船逆流航行,经过A 地时草帽落入水中,半小时后他才发觉,此时船已行至B 点,于是他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A 点下游5.4 km 处的C 点追上,该船相对水流的速率v 1不变,求水流速率v 2.[思路点拨] 以水为参考系,化水动为水静,这样船在水中往返如同人在直线上往返一样,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解析] 该题如果取地面为参考系,运动过程复杂,易造成思维混乱而出错.这时我们不妨逆向思维,把流动的水看做是静止的,并取水为参考系,则船相对于水和水中的草帽将以速率v 1先背离运动半小时后,立即返回到追上草帽时也只需半小时,所以从草帽落水到追上草帽共历时1小时,即水流速率为v 2=s t =5.4×1033 600m s =1.5 m s .[答案] 1.5 ms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其一般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意选取合适的参考系.(3)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变化情况.2.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B.“钱塘江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作为参考系的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作为参考系的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是以国旗作为参考系的解析:选C.选项A中的研究对象是“水”,故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该选项错误;选项B中的研究对象是“潮水”,是以观察者为参考系的,该选项错误;选项C中的研究对象是“轻舟”,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该选项正确;选项D中的研究对象是“国旗”,是以地面或旗杆为参考系的,该选项错误.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学生用书P3]时间时刻区别物理意义时间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时刻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时间轴上的表示方法时间轴上的一段距离表示时间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表述方法“3秒内”“前3秒内”“后3秒内”“第1秒内”“第1秒到第3秒”均指时间“3秒末”“第3秒末”“第4秒初”“八点半”等均指时刻联系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一段时间,时间是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过程,时间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是一张照片(1)关于时间的测量,生活中一般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在实验室里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计时.(2)关键字词的使用,如“初”“末”“时”一般表示时刻;如“内”“用”“经过”“历时”一般表示时间.如图给出的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 s、前3 s、第3 s初、第3 s末、第n s的意义.[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1)在时间轴上,时间和时刻分别用线段和点表示.(2)正确理解题目给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解析]第3 s、前3 s、第3 s初、第3 s末、第n s表示如下:如图所示,第3 s是时间,是指从第2 s末到第3 s末共1 s的时间;前3 s是0到第3 s 末共3 s的时间;第3 s初与第2 s末重合,是同一时刻;第3 s末是时刻;第n s是时间,共1 s的时间.[答案]见解析如何区分时间与时刻首先,应明确时刻对应的是某个事件或运动的状态、位置,而时间对应的是事件或运动的过程或是位置变化.其次,应掌握一些表示时刻与时间的关键词:如时间数值后跟“初”“末”“时”应是时刻.如时间数值后跟“内”“中”一般为时间.3.以下说法中的“时间”指时刻的是()A.在第15届亚洲杯中国对阵科威特的比赛中,凭借张琳芃和邓卓翔分别在第58分钟和第67分钟的进球,国足以2∶0击败对手B.2017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首站比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中国运动员谢震业在男子60米比赛中,以6秒66的成绩夺得亚军C.我国实行每周工作40小时的劳动制度D.中国女飞人韦永丽在2017美国伯明翰田径赛60米决赛中以7.28秒摘得冠军解析:选A.第58分钟和第67分钟是进球的时刻,故A正确;6秒66是指完成比赛的时间,故B错误;40小时是工作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故C错误;7.28秒也指完成比赛的时间,故D错误.。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蒸馏和萃取含答案
第二课时 蒸馏和萃取[课标要求]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3.通过蒸馏和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1.蒸馏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蒸馏法可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相差较多的液体混合物。
2.蒸馏的装置及主要仪器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3.蒸馏水的制取1.蒸馏用来分离相互溶解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萃取时选择的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检验Cl -的试剂是稀硝酸和AgNO 3溶液。
蒸 馏[特别提醒] 用AgNO 3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Cl -时要用稀HNO 3酸化而不能使用盐酸和硫酸酸化。
1.(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与常用蒸馏装置相比,少了温度计。
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提示:(1)温度计的作用是控温和显示加热范围。
因为制蒸馏水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难挥发性杂质,蒸馏出水,水的沸点恒定为100 ℃,故不需要温度计。
(2)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是为了使馏出物充分冷却。
2.蒸馏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应如何放置温度计?提示: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用来测量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3.某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吗?提示:不一定;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CO 2-3等杂质离子。
1.蒸馏实验的操作步骤(1)检查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2)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待分离或提纯的液体混合物,并加入几粒碎瓷片。
(3)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4)给蒸馏烧瓶加热。
(5)收集馏分。
(6)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高中物理沪科版1学案:第一章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1.3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续) 含答案
学案3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续)[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理解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近似相等.2.理解位移-时间图像(s-t图像)的意义,会根据s-t图像描述运动.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的意义,知道如何用图像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一、瞬时速度[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在气垫导轨上A处安装光电门,滑块上分别插上宽度不等的遮光片.每次都从最高点释放滑块,则滑块前沿的P点每次经过A时的运动快慢相同.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P从A点经过一段位移Δs所需时间t(Δs为遮光片宽度).遮光片宽度Δs和所需时间Δt列表如下:图1Δs/mΔt/s错误!/(m·s-1)0。
050。
(1)求出每次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并填入上表.(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随着Δs的减小,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这反映了什么物理意义?(3)如何更精确地测定P点经过A点的瞬时速度呢?P点经过A 时的速度更接近上述哪一个速度?[要点提炼]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时的速度.1.在公式v=错误!中,若时间t非常小,平均速度就可以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__________________.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简称速率.3.平均速度只能________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可以________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延伸思考]请把相关的物理量连线.时间位置平均速度时刻位移瞬时速度二、位移图像[问题设计]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列表如下:(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位移s,把汽车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在坐标系中用点表示出来,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起来.(2)图像有什么特点?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要点提炼]1.位移-时间图像(s-t图像):表示物体的________随时间变化的情况.2.由s-t图像可以知道:(1)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处的________.(2)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或发生某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3)速度的大小: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为________________,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延伸思考]如果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这个图像表示汽车的运动轨迹吗?汽车的速度如何变化?图2三、速度图像[问题设计]物体做直线运动各时刻的速度见下表t /s0。
2022-2021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1学案:第1章 第1讲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第1讲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目标定位] 1.了解电荷及静电现象的产生.2.了解静电的应用及防护.3.把握电荷守恒定律并能解答相应问题.一、静电的产生1.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2.静电感应:导体因受四周带电体的影响而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感应起电.3.电荷:物理学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1.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物体不显电性.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3.物体带电的本质:电子的转移.想一想摩擦起电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哪里来的?答案摩擦起电的电荷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电子的转移造成的.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1.静电的应用:激光打印机、静电喷雾、静电除尘、静电杀菌等.2.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之一是:尽快把静电导走.想一想油罐车车尾为什么拖着一条长长的铁链?答案由于运输过程中油和油罐摩擦产生了静电,通过一条铁链可以将电荷导走,避开引起爆炸事故.一、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3.接触起电:当导体与带电导体接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4.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自由电子的转移.例1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旁边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头时a、b都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使b带电,则()图1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 马上把a排斥开答案 B解析b球带电后,使a产生静电感应,感应的结果是a靠近b的一侧消灭与b异种的感应电荷,远离b的一侧消灭与b同种的感应电荷.虽然a上的感应电荷等量异号,但由于异种电荷离b更近,所以b对a的电场力为引力.当b吸引a使两者接触后,由于接触带电,b、a又带上同种电荷,有斥力作用,因而又把a排斥开,所以B项正确.借题发挥(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两物体吸引不肯定是由于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由于其中一个是轻小物体.(2) 在处理带电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需特殊留意带电物体具有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特性,所以当两物体相互吸引时,其可能状况是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也可能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针对训练如图2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答案AB解析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带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C只要始终在A、B四周,先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行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此时再移走C,A、B所带电荷量不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但假如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先把A、B 分开,再移走C,A、B仍旧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会完全中和,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故选A、B.二、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留意(1)电中性的物体内部也有电荷的存在,只是电荷量的代数和为零,对外不显电性;(2)电荷的中和是指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物体接触时,经过电子的转移,最终达到电中性的过程.2.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安排与导体的外形、大小有关,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将平均安排,即最终两个球肯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若两个球原先带同号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号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例2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觉该小球上的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渐渐消逝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削减的主要缘由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旧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CD解析绝缘金属小球上的电荷量削减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使小球上的电荷量削减,但这些电子并没有消逝,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因此C、D选项正确.例3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肯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答案(1)2∶3(2)2∶1解析(1)设A、B带同种电荷且电荷量均为q,则A、C接触后,A、C所带电荷量为q A=q C=12q.C与B球接触后,B、C所带电荷量为:q B=q C′=q+12q2=34q.故A、B所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q B=12q34q=23.(2)设q A=+q,q B=-q.则C与A接触后,A、C所带电荷量为q A′=q C=+12q.C与B接触后,B、C所带电荷量为q B′=q C′=12q-q2=-14q,故A、B所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q B′=12q14q=21.借题发挥(1)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时总电荷量平分.(2)相同的金属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时电荷中和后将剩余电荷平分.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1.静电的危害:雷鸣闪电造成人畜伤亡,静电火花引发的爆炸和火灾,静电放电导致电子设备的故障,以及工业中的一些静电危害等.2.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有:①尽快导走多余电荷,避开静电积累;②调整空气的湿度;③易燃易爆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消退静电火花的引爆条件.例4下列措施利用了静电的是()A.油罐车的油罐有条铁链搭到地上B.农药喷洒飞机喷洒的农药雾滴带正电C.家用电器如洗衣机接有地线D.手机一般都装有天线答案 B解析 油罐车的油罐有条铁链搭到地上,目的是把油罐车产生的静电导到地下,保证油罐车的平安,家用电器也一样,A 、C 错误.农药喷洒飞机喷洒的农药雾滴带正电,而叶子上都带有负电,农药不会被风吹走,B 正确.手机接有天线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接收信号,D 错误.对物体带电本质的理解1.如图3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 带上正电荷,并靠近验电器B ,则( )图3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由于球A 没有和验电器B 接触B.验电器金箔张开,由于整个验电器都感应出了正电荷C.验电器金箔张开,由于整个验电器都感应出了负电荷D.验电器金箔张开,由于验电器的下部箔片感应出了正电荷 答案 D解析 相对于金属球来讲,金属箔片是距离带电体A 较远的一端,依据静电感应规律可知,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都带上了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斥,所以金属箔片张开,即D 正确.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 =6.4×10-9C 、Q B =-3.2×10-9C ,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个电子? 答案 电子由B 球转移到了A 球,转移了3.0×1010个电子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安排.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连续转移,使B 球带Q B ′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B =Q B ′-Q B =[1.6×10-9-(-3.2×10-9)]C =4.8×10-9C.转移的电子数n =ΔQ B e =4.8×10-9C1.6×10-19C=3.0×1010(个). 静电的应用与防护3.特地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它的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肯定的静电荷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留意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被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开了火花放电D.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铁链将油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开了火花放电 答案 C解析 在运输柴油、汽油时,由于上下左右颠簸摇摆,造成油和油罐摩擦而产生静电,所以在油罐车尾部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能将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开静电的积累.题组一 对起电的三种方式的理解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原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由于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答案 BD解析 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力量不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制造出电荷.2.如图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甲、乙两个导体球开头时相互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图1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答案AC解析感应起电应遵从以下几个步骤:(1)两导体彼此接触;(2)带电体移近两导体;(3)先分开两导体,再移走带电体.由此可知,A项可以使两球都带电;带电体与非带电体接触,电荷发生转移,使物体带电,C项可以使两球都带电.故正确选项为A、C.3.A和B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相互摩擦后A带负电荷1.6×10-10C,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电荷量为零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转移到了BC.A在摩擦过程中肯定得到了1×109个电子D.A在摩擦过程中肯定失去了1.6×10-19C电子答案AC解析依据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带负电可知,选项A、C正确.4.悬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则()图2A.甲图中两球肯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肯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答案BC解析题目中的小球都是镀有金属薄膜的轻质小球,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可以推断出题图甲的现象可以是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球带电而另一个小球不带电;两个小球由于相互排斥而消灭题图乙中的现象,则必需都带电且是同种电荷.5.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渐渐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3所示.对上述现象的推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由于笔套绝缘,所以摩擦不能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遇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马上被全部中和答案BC解析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选项A错误;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选项B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是由于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故选项C正确;笔套遇到圆环后,笔套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圆环上,使圆环带上性质相同的电荷,选项D错误.6.如图4所示,是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图4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肯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肯定带负电答案AC解析验电器上的金属箔片和金属球都带有正电荷,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由于箔片上的正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当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时,说明箔片上的正电荷肯定比原来削减了,由于金属球A只是靠近验电器而没有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发生接触,要考虑感应起电的影响.当金属球A靠近时,验电器的金属球B、金属杆包括金属箔片整体相当于一个导体,金属球A离金属球B较近,而离金属箔片较远.假如金属球A带正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肯定向远处移动,则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不会削减,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假如金属球A带负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会由于引力作用向近端移动,造成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削减,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假如金属球A不带电,由于受到金属球B上正电荷的影响,金属球A上靠近B的部分也会由于静电力的作用消灭负电荷,而这些负电荷反过来会使得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向金属球B移动,效果与金属球A带负电荷一样.所以选项A也是正确的,选项D是错误的.题组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7.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电荷状况不行能是()A.一个小球原来带电,另一个小球原来不带电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答案 B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相互排斥,说明原来两球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不等于零.若原来两小球分别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接触后将发生中和,两球均不带电,不会发生排斥作用,故选项B正确.8.如图5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 导体的电荷量为()图5A.-qB.qC.2qD.4q答案 C解析相同带电体接触后,电荷量先中和,后平分.9.如图6所示,通过调整把握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图6(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2)试验的时间为多长.答案(1)5×107个(2)5000s 解析(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N=Qe=-8×10-12C-1.6×10-19C=5×107(个).(2)试验的时间:t=5×1071×104s=5000s.10.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0μC?干燥的天气中,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行走,身上聚集了-48.0μC的净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净剩余电子?(电子电荷量e=-1.6×10-19C,1μC=10-6C)答案 2.0×1014个 3.0×1014个解析n1=Q1e=-32.0×10-6C-1.6×10-19C=2.0×1014(个).人身上聚集的电子个数n2=Q2e=-48.0×10-6C-1.6×10-19C=3.0×1014(个).题组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11.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由于()A.灰尘的自然积累B.玻璃有极强的吸附灰尘的力量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答案 D解析应明确该现象是一种静电现象,即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由于有静电而吸附灰尘,即D正确.12.在下列措施中,哪些能将产生的静电尽快导走()A.飞机轮子上搭地线B.印染车间保持湿度C.复印图片D.电工钳柄装有绝缘套答案AB解析飞机在飞行中与空气摩擦时,飞机外表面聚集了大量静电荷,降落时会对地面人员带来危害及火灾隐患.因此飞机降落时要准时导走机身聚集的静电,实行的措施是在轮胎上安装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制造轮胎;在印染工作车间也同样简洁产生静电,静电给车间带来火灾隐患,为防止火灾发生,其中平安措施之一就是车间保持湿度,从而通过潮湿的空气准时导走静电;在复印图片环节中,则需要应用静电;电工钳柄装有绝缘套是防止导电,保持电工的平安.。
【优化课堂】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章-第2节-第1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难点)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 A进行计算。
(重点)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及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重点) 4.领悟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的换算。
一、物质的量及单位1.物质的量的概念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1.1 mol H 、1 mol H +、1 mol H 2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提示】 意义不同,尽管都是1摩尔微粒,但微粒种类不同,它们分别表示1摩尔氢原子,1摩尔氢离子和1摩尔氢分子。
2.1 mol H 2SO 4分子中含有的H 、O 原子数目分别为多少?【提示】 2×6.02×1023,4×6.02×1023二、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 ,单位是g/mol 或(g·mol -1)。
2.n 、m 、M 之间的关系:M =m n 。
3.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3. 一种微粒的摩尔质量就是1 mol 该微粒的质量,这种说法对吗?已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请计算O 2的摩尔质量为多少?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关系?【提示】 不对。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 ,两者的意义不同。
O 2的摩尔质量为2×2.657×10-26kg ×103 g·kg -1×6.02×1023 mol -1=32 g·mol -1。
在数值上与O 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1.判断(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
()(2)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1章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学案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阐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观念——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由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单位,可知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因而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由动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归纳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并注意分析不同生物生命层次上的差异。
3.社会责任——能根据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解释病毒的培养方法。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生命活动与大分子的关系(1)1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细胞。
2.各类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物类型举例与细胞的关系结论非细胞生物病毒HIV、SARS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6生命活动离赖3活细胞才能生活不开细胞细胞单细胞生物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等依赖4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物多细胞生物动物、植物等依赖5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3.生命活动的基础(连线)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写出图中各序号所对应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名称。
7细胞;8组织;9系统;10种群;11群落;12生物圈。
213a(填序号)14f(填序号)。
315a和个体(填序号和名称)层次,一棵丁香树不具有“个体层次”以下的16c(填序号)层次。
4.相互关系: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17组成、结构和18功能。
1.正误判断(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其生命活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可在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培养。
(×)(3)除病毒外,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这一结构层次。
(×)(4)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多细胞生物体内存在各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6)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7)草履虫由单个细胞构成,既对应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优化课堂】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 学案:第一章 1.2.1 函数的概念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出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数学概念中的作用.(重点、难点)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重点).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易混点)一、函数的有关概念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的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结论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相关概念定义域x的取值范围A值域函数值的集合{}f(x)|x∈A二、两个函数相等的条件1.定义域相同;2.对应关系完全一致.三、区间的概念及表示1.一般区间的表示设a,b∈R,且a<b,规定如下:2.特殊区间的表示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2)根据函数有定义,定义域中的一个x 可以对应着不同的y .( ) (3)f (a )表示当x =a 时函数f (x )的值,是一个常量.( ) 【答案】 (1)× (2)× (3)√ 2.已知f (x )=x +1,则f (3)=( )A .2B .4C .±6D .10 【解析】 ∵f (x )=x +1,∴f (3)=3+1=2.【答案】 A 3.函数f (x )=11-2x有定义域是________(用区间表示). 【解析】 由题意,需1-2x >0,解得x <12.故f (x )的定义域为⎝⎛⎭⎫-∞,12. 【答案】 ⎝⎛⎭⎫-∞,12 4.集合{}x |1<x ≤10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 【解析】 集合{}x |1<x ≤10用区间表示为(1,10]. 【答案】 (1,10]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1)(2014·长沙高一检测)设M =x -2≤x ≤2,N =}y 0≤y ≤2,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对于下列四个图象,可作为函数y =f (x )的图象为( )(2)下列函数中,f (x )与g (x )相等的是( ) A .f (x )=x ,g (x )=(x )2 B .f (x )=x ,g (x )=x 2 C .f (x )=x +2,g (x )=x 2-4x -2D .f (x )=x ,g (x )=3x 3 (3)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①A =R ,B =R ,f :x →y =1x 2;②A =N ,B =R ,f :x →y =±x ; ③A =N ,B =N *,f :x →y =|x -2|;④A ={1,2,3},B =R ,f (1)=f (2)=3,f (3)=4.【解析】 (1)由函数定义可知任意作一条直线x =a 与函数图象至多有一个交点,故选项C 错误.由题设定义域中有元素-2,2知选项A 错误.由值域为{}y |0≤y ≤2知选项B 错误. (2)对于A ,f (x )=x 的定义域为R ,g (x )=(x )2的定义域为{}x |x ≥0,两函数的定义域不相同,所以不是相等函数;对于B ,g (x )=x 2=|x |,与f (x )=x 的对应关系不相同,所以不是相等函数;对于C ,g (x )=x 2-4x -2=x +2(x ≠2),与f (x )=x +2的定义域不同,所以不是相等函数;对于D ,g(x)=3x3=x,与f(x)=x的对应关系和定义域都相同,所以是相等函数,故选D.【答案】(1)D(2)D(3)①因为A=R,B=R,对于A中的元素x=0,在对应关系f:x→y=1x2之下,在B 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因而不能构成函数.②对于A中的元素,如x=9,y的值为y=±9=±3,即在对应关系f之下,B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定义,故不能构成函数.③对于A中的元素x=2,在对应关系f的作用下,|2-2|=0∉B,从而不能构成函数.④依题意,f(1)=f(2)=3,f(3)=4,即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对应关系f之下,在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虽然B中有很多元素在A中无元素与之对应,但依函数的定义,仍能构成函数.1.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步骤:(1)判断A,B是否是非空数集;(2)判断A中任一元素在B中是否有元素与之对应;(3)判断A是任一元素在B中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2.判断函数是否相同的步骤:(1)看定义域是否相同;(2)看对应关系是否相同;(3)下结论.(1)f(x)=1x-2;(2)f(x)=3x+2;(3)f(x)=x+1+12-x.【思路探究】解答本题可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点,构造使解析式有意义的不等式(组),进而解不等式求解.【解】 (1)∵x ≠2时,分式1x -2有意义,∴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 |x ≠2. (2)∵3x +2≥0,即x ≥-23时,根式3x +2才有意义,∴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 ⎪⎪x ≥-23. (3)∵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x +1≥02-x ≠0⇒⎩⎪⎨⎪⎧x ≥-1,x ≠2.∴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 |x ≥-1且x ≠2.1.求解析式给出的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已知函数y =f (x ):(1)若f (x )为整式,则定义域为R ;(2)若f (x )为分式,则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的集合;(3)若f (x )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4)若f (x )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字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5.若f (x )是由实际问题列出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本身有意义且符合实际意义的实数的集合.(2014·济宁高一检测)函数y =1-x2x 2-3x -2定义域为( )A .(-∞,1]B .(-∞,2]C.⎝⎛⎭⎫-∞,12∪⎝⎛⎭⎫-12,1 D.⎝⎛⎫-∞,-12∪⎝⎛⎦⎤-12,1 【解析】 要使函数y =1-x 2x 2-3x -2有意义,则⎩⎪⎨⎪⎧1-x ≥0,2x 2-3x -2≠0,即⎩⎪⎨⎪⎧x ≤1,x ≠-12且x ≠2,所以x ≤1且x ≠-12,故选D.【答案】 Df (2x +1)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f (2x +1)的定义域为[1,3],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思路探究】 (1)函数f (2x +1)的自变量是x ,而非2x +1,解不等式1≤2x +1≤3即可.(2)函数f (2x +1)的自变量是x ,本题实质是知1≤x ≤3,求2x +1的取值范围. 【解】 (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3],即x ∈[1,3],函数f (2x +1)中2x +1的范围与函数f (x )中x 的范围相同,∴2x +1∈[1,3],∴x ∈[0,1], 即函数f (2x +1)的定义域是[0,1]. (2)∵x ∈[1,3],∴2x +1∈[3,7], 即函数 f (x )的定义域是[3,7].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f (g (x ))的定义域可由a ≤g (x )≤b 求出;若已知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f (x )的定义域为g (x )在x ∈[a ,b ]时的值域.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则f (2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解析】 因为f (x )的定义域为(0,1),所以要使f (2x )有意义,须使0<2x <1,即0<x <12,所以函数f (2x )的定义域为⎩⎨⎧⎭⎬⎫x ⎪⎪0<x <12.【答案】 ⎝⎛⎭⎫0,12已知f (x )=11+x (x ∈R ,且x ≠-1),g (x )=x 2+2(x ∈R).(1)求f (2),g (2)的值; (2)求f [g (3)]的值.【思路探究】 (1)令x =2代入f (x ),g (x )→得出f (2),g (2) (2)求g (3)→求f [g (3)] 【解】 (1)∵f (x )=11+x ,∴f (2)=11+2=13, 又∵g (x )=x 2+2,∴g (2)=22+2=6.(2)g (3)=32+2=11,∴f [g (3)]=f (11)=11+11=112.1.f (x )表示自变量为x 的函数,如f (x )=2x ,而f (a )表示的是当x =a 时的函数值,如f (x )=2x 中f (3)=2×3=6.2.求f {f [f (x )]}时,一般要遵循由里到外的原则.在题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求g [f (3)]的值. 【解】 ∵f (3)=11+3=14, ∴g [f (3)]=g ⎝⎛⎭⎫14=⎝⎛⎭⎫142+2=3316.1.函数的本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由于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一经确定,值域随之确定,所以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只须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一致即可.2.f(x)是函数符号,f表示对应关系,“y=f(x)”为“y是x的函数”这句话的数学表示,它仅仅是函数符号,并不表示“y等于f 与x的乘积”.3.对于用关系式表示的函数.如果没有给出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集合,这是求某函数定义域的依据.相等函数判断中的误区下列各组函数相等函数的是()A.y=x+1与y=x2-1 x-1B.y=|x|+1和y=(x-1)2+1 C.y=2x和y=2x(x≤0) D.y=x2+1和y=t2+1【易错分析】 易失分点一:忽视函数定义域,误认为y =x 2-1x -1=x +1,而误选A.易失分点二:忽视对应关系,误认为定义域和值域相同就是相等函数,而误选B. 【防范措施】 1.判断函数相等时,对较为复杂的函数解析式的化简要慎重,注意其等价性,本例对选项A 中第二个函数解析式的化简易把定义域扩大,由解析式相同而误认为是相等函数.2.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的两个函数才相等.【解析】 A 错误,由于函数y =x 2-1x -1中要求x -1≠0,即x ≠1,故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故不表示相等函数.B 错误,虽然定义域和值域相同,但对应关系不相同,因而不是相等函数.C 错误,显然定义域不同,因此不是相等函数.D 正确,虽然表示自变量的字母不同,但它们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因此是相等函数. 【答案】 D——[类题尝试]—————————————————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的是( ) A .f (x )=x +1·x -1,g (x )=(x +1)(x -1) B .f (x )=(2x -5)2,g (x )=2x -5 C .f (x )=1-x x 2+1与g (x )=1+x x 2+1D .f (x )=(x )4x 与g (t )=⎝⎛⎭⎫t t 2 【解析】 A 中,f (x )=x +1·x -1的定义域为{x |x ≥1},g (x )=(x +1)(x -1)的定义域为{x |x ≥1或x ≤-1},它们的定义域不相同;B 中,f (x )=(2x -5)2的定义域为⎩⎨⎧⎭⎬⎫x ⎪⎪x ≥52,g (x )=2x -5的定义域为R ,定义域不同,不是相等函数.C 中,f (x )=1-xx 2+1与g (x )=1+xx 2+1的对应关系不同,不相等.D 中,f (x )=(x )4x =x (x>0)与g (x )=⎝⎛⎭⎫t t 2=t (t >0)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都相同,它们相等.【答案】 D。
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案1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
简述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观念—-运用生物学观点认识生物的统一性。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导图新知预习·双基夯实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__施莱登__和__施旺__。
2.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__细胞__发育而来,并由__细胞和细胞产物_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_相对独立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__分裂__产生的。
3.意义(1)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__统一性__,从而阐明了__生物界__的统一性。
(2)对生物学发展的意义:①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__细胞__水平,并为后来进入__分子__水平打下基础。
②为__生物进化论__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生物体与细胞的关系(1)单细胞生物:依赖__单个细胞__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生物。
(2)多细胞生物:依赖__各种分化的细胞__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生物.2.生理活动与细胞的联系(1)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__细胞代谢__。
(2)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__细胞增殖、分化__。
(3)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础:__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写出图中各数字表示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名称①__细胞__;②__组织__;③__系统__;④__种群__;⑤__群落__;⑥__生物圈__。
2.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种群和群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同种生物__的所有个体形成的一个整体是种群,__不同种群__相互作用形成的更大整体是群落。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群落和无机环境__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2020-2021学年(2019)高中生物1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发现细胞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发现细胞含答案1.1 发现细胞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了解技术进步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3、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认同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并列举实例。
科学探究:探究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责任: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生物圈.【预习案】任务一、显微镜的发明支持细胞学说建立1、建立过程2、基本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发育而来,并由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答案】1.细胞施莱登细胞施旺细胞2.(1)细胞细胞和细胞产物(2)相对独立(3)老细胞任务二、技术的进步推动细胞生物学发展1、19世纪40年代,科学家将动物和植物细胞内的均匀、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为:2、方法和各种染色方法的发明,为各种细胞器的相继发现奠定了基础【答案】1、原生质2、石蜡切片法【探究案】探究点:细胞学说要点内容(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科学家成就魏尔肖建立了细胞学说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施莱登和施旺观察和记录了活细胞列文虎克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2)主要内容: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发育而来,并由和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通过繁殖产生.(3)意义:揭示了和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答案】(1)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列文虎克观察和记录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魏尔肖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2)细胞细胞细胞产物相对独立的老细胞(3)细胞的统一性生物体结构亲缘【训练案】1.下列各组生物中,具备细胞结构的一组是()A.蓝细菌和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和变形虫C.噬菌体与烟草花叶病毒D.结核杆菌和酵母菌2、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痢疾杆菌和衣藻B.酵母菌和疟原虫C.链球菌和乳酸菌D.病毒和蓝藻3、根据细胞学说,所有的细胞来源于()A.无机物B.有机物C.先前存在的细胞D.培养皿培养4.禽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A.无机环境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的细胞间质内D.生物体的活细胞内5.下列结构中能体现出生命现象的是()A.脱氧核糖核酸(DNA)B.生物大分子C.独立的SARS病毒D.人体的心肌细胞【答案】1.D 2。
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案1 (1)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知识点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答案A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告诉人们一切的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第一个命名细胞的科学家是虎克B.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魏尔肖C.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是施莱登、施旺D.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科学家是魏尔肖答案B解析英国的科学家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A正确,B错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C正确;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完善,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归纳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提出各自相应理论B.施莱登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C.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可能存在例外D.植物和动物都由细胞构成,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B解析施莱登通过对植物花粉、胚珠、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产生,为不完全归纳法,B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细胞学说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使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C.细胞学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D.细胞学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为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答案A解析细胞学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并未揭示其多样性,A错误。
2020-2021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案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特殊是理解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率的概念.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v =ΔxΔt.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一、速度[问题设计]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大路上沿同一方向单向行驶,自行车在30 min 内行驶8 km ;汽车在30 min 内行驶50 km ;百米竞赛中,运动员甲用时10 s ,运动员乙用时13.5 s.(1)自行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运动员甲和运动员乙哪个跑得快? (2)汽车和运动员甲哪个运动得快?如何进行比较的? 答案 (1)汽车运动得快,相同时间内位移大. 运动员甲运动得快,通过相同位移所需时间短.(2)对于汽车和运动员甲,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 汽车:50 km30 min =50×103 m30×60 s≈27.8 m/s.运动员甲:100 m10 s =10 m/s.所以汽车运动得快. [要点提炼]1.定义式:v =ΔxΔt.其中Δx 是位移,不是路程.说明 这里的定义方法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被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它两个量打算,即不能说v 与Δx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学校曾学习过ρ=m V 、R =UI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2.方向: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留意 (1)当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2)分析物体的运动速度时不行只关注速度的大小,也要留意确定速度的方向.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问题设计]某同学百米竞赛用时12 s ,前2 s 内的位移为12 m ,第2个2 s 内位移为14 m ,第3个2 s 内位移为16 m ,第4个2 s 内位移为19 m ,第5个2 s 内位移为20 m ,第6个2 s 内位移为19 m.(1)请计算上述6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并说明哪段时间运动得最快?(2)通过以上数据,你能知道这个同学的“起跑速度”、“冲刺速度”以及“最大速度”吗? 答案 (1)第1个2 s 内v 1=12 m2 s=6 m/s , 第2个2 s 内v 2=14 m2 s =7 m/s ,第3个2 s 内v 3=16 m2 s =8 m/s ,第4个2 s 内v 4=19 m2 s =9.5 m/s ,第5个2 s 内v 5=20 m2 s =10 m/s ,第6个2 s 内v 6=19 m2 s =9.5 m/s.第5个2 s 内运动得最快. (2)不能.。
精品导学案:第1章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发现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电磁感应的发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目标定位] 1.能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记住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4.能说出磁通量变化的含义.5.会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1.磁通量的计算公式Φ=BS的适用条件是匀强磁场且磁感线与平面垂直.若在匀强磁场B 中,磁感线与平面不垂直,公式Φ=BS中的S应为平面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2.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一般来说,如果磁感线从线圈的正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磁感线从线圈的反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3.由Φ=BS可知,磁通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2)磁感应强度B变化,有效面积S不变;(3)磁感应强度B和有效面积S同时变化.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不少物理学家根据对称性的思考,提出既然电能产生磁,是否也存在逆效应,即磁产生电呢?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将“磁生电”现象分为五类:(1)变化中的电流;(2)变化中的磁场;(3)运动中的恒定电流;(4)运动中的磁铁;(5)运动中的导线.三、电磁感应规律的发现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使人们发明了变压器,解决了电能远距离传输中能量大量损耗的问题;使人们制造出了结构简单的感应电动机,反过来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2.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等电磁现象中,从磁性存在的空间分布逐渐凝聚出“场”的科学创新思想.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四、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一、磁通量及其变化[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框架的面积为S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试求:图1 (1)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B 垂直时,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2)若框架绕OO ′转过6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3)若从图示位置转过9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多少?(4)若从图示位置转过18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变化量为多少?答案 (1)BS (2)12BS (3)-BS (4)-2BS [要点提炼]1.磁通量的计算(1)公式:Φ=BS(2)适用条件:①匀强磁场,②磁场方向和平面垂直.(3)B 与S 不垂直时:Φ=BS ⊥,S ⊥为平面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在应用时可将S 投影到与B 垂直的方向上,如图2所示Φ=BS sin_θ.图2(4)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1)当B 不变,有效面积S 变化时,ΔΦ=B ·ΔS .(2)当B 变化,S 不变时,ΔΦ=ΔB ·S .(3)B和S同时变化,则ΔΦ=Φ2-Φ1,但此时ΔΦ≠ΔB·ΔS.特别提醒计算穿过某面的磁通量变化量时,要注意前、后磁通量的正、负值,如原磁通量Φ1=BS,当平面转过180°后,磁通量Φ2=-BS,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2BS.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问题设计]实验1(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如图3所示,导体AB垂直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有电流产生,而导体AB沿着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无电流产生(填“有”或“无”).图3实验2(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将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当开关S接通或断开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若开关S一直闭合,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而开关一直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不动时,电流表中无电流产生.若将螺线管A放在螺线管B的正上方,并使两者的轴线互相垂直,则不管进行什么操作,电流表中均无电流产生(填“有”或“无”).图41.实验2中并没有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但在接通或断开电源的瞬间及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B线圈却出现感应电流,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原因,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变化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2.当实验2中开关闭合后,A线圈电流稳定时,B线圈中也存在磁场,但不出现感应电流,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不在于闭合回路中是否有磁场.3.实验2中同样的磁场变化,螺线管B套在螺线管A外边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两个线圈相互垂直放置时不能产生感应电流,这又说明什么?试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答案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不在于磁场是否变化.总结实验1中,磁场是稳定的,但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实验2通过改变电流从而改变磁场强弱,进而改变了磁通量,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可以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描述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要点提炼]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2.特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利用“切割”来讨论和判断有无感应电流时,应该注意:(1)导体是否将磁感线“割断”,如果没有“割断”就不能说切割.如图5所示,甲、乙两图中,导线是真“切割”,而图丙中,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图5(2)是否仅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图丁.如果由切割不容易判断,则要回归到磁通量是否变化上去.[延伸思考]电路不闭合时,磁通量发生变化是否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答案当电路不闭合时,没有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动势,只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也可以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一、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与计算例1如图6所示的线框,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转过90°到如图6所示的虚线位置时,试求:图6(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大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解析(1)解法一:在初始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sin θ,所以Φ1=BS sin θ.在末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cos θ.由于磁感线从反面穿入,所以Φ2=-BS cos θ.解法二:如图所示,把磁感应强度B沿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进行分解,得B上=B sin θ,B左=B cos θ所以Φ1=B上S=BS sin θ,Φ2=-B左S=-BS cos θ.(2)开始时B与线框平面成θ角,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 sin θ;当线框平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当转动θ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为零,继续转动至90°时,磁感线从另一面穿过,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 cos θ.所以,此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ΔΦ=Φ2-Φ1=-BS cos θ-BS sin θ=-BS(cos θ+sin θ).答案(1)BS sin θ-BS cos θ(2)-BS(cos θ+sin θ)二、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及实验探究例2如图7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导轨上有两条可沿导轨自由移动的金属棒ab、cd,与导轨接触良好.这两条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v2,且井字形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则可能()图7A.v1>v2B.v1<v2C.v1=v2D.无法确定解析只要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不相等,穿过井字形回路的磁通量就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正确.答案AB例3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图8所示.它们是①电流表、②直流电源、③带铁芯的线圈A、④线圈B、⑤开关、⑥滑动变阻器(用来控制电流以改变磁场强弱).试按实验的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图中已连好一根导线).图8答案连接电路如图所示1.(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小磁针在通电导线附近发生偏转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C.因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的电流D.磁铁吸引小磁针答案 C解析电磁感应是指“磁生电”的现象,而小磁针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以及磁铁吸引小磁针,反映了磁场力的性质,所以A、B、D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是电磁感应现象.2.(对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如图9所示一矩形线框,从abcd位置移到a′b′c′d′位置的过程中,关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线框平行于纸面移动) ()图9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增加,再减少直到零,然后再增加,然后再减少答案 D解析离导线越近,磁场越强,当线框从左向右靠近导线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增大,当线框跨在导线上向右运动时,磁通量减小,当导线在线框正中央时,磁通量为零,从该位置向右,磁通量又增大,当线框离开导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磁通量又减小;故A、B、C 错误,D正确,故选D.3.(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如图10所示,开始时矩形线框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图10A.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B.以ab边为轴转动(小于90°)C.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D.以bc边为轴转动(小于60°)答案ABC解析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bc部分切割磁感线,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小于90°)时,线框的cd边的右半段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发生变化,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减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线框内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转过的角度超过60°(60°~300°),bc边将进入无磁场区,那么线框中将不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bc边为轴转动时,如果转动的角度小于60°,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始终保持不变(其值为磁感应强度与矩形线框面积的一半的乘积).4.(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如图11所示,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电键组成闭合回路,在铁芯的右端套有一个表面绝缘的铜环A,下列各种情况中铜环A中没有感应电流的是()图11A.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B.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做匀速移动C.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做加速移动D.将电键突然断开的瞬间答案 A解析只要通电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铜环A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有感应电流;同样,将电键断开瞬间,电路中电流从有到无,仍会在铜环A中产生感应电流.题组一对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与计算1.关于磁通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匀强磁场中,穿过一个面的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该面面积的乘积B.在匀强磁场中,a线圈的面积比b线圈的大,则穿过a线圈的磁通量一定比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大C.把一个线圈放在M、N两处,若放在M处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比放在N处时大,则M 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比N处大D.同一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处,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一定大答案 D解析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乘积,A错误;线圈面积大,但投影面积不一定大,B错误;磁通量大,磁感应强度不一定大,C错误、D正确.2.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越大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答案 C解析根据磁通量的定义,Φ=B·S·sin θ,因此A、B选项错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磁通量发生变化,可能是面积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磁场变化引起的,D错.3.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线圈共有n匝,其中心位置处半径为r的范围内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若磁感应强度为B,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图1A.πBR2B.πBr2C.nπBR2D.nπBr2答案 B解析由磁通量的定义式知Φ=BS=πBr2;故B正确.题组二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4.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线圈放在变化的磁场中,必然有感应电流产生B.闭合正方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垂直磁感线运动,必然产生感应电流C.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D.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答案 C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磁通量Φ发生变化,两个条件缺一不可.5.下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答案 B解析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中,电路没闭合,无感应电流;B中,面积增大,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C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相互抵消,Φ恒为零,无感应电流;D中,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无感应电流.6.下列情况中都是线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其中线框从开始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时间中有感应电流的是()答案BC解析A中虽然导体“切割”了磁感线,但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感应电流.B中线框的一部分导体“切割”了磁感线,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越来越少,线框中有感应电流.C中虽然与A近似,但由于是非匀强磁场,运动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增加,线框中有感应电流.D中线框尽管是部分切割,但磁感线条数不变,无感应电流,故选B、C.7.如图2所示,一有限范围的匀强磁场宽度为d ,若将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v 匀速地通过磁场区域,已知d >L ,则导线框从开始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无感应电流的时间等于( )图2A.d vB.L vC.d -L vD.d -2L v答案 C解析 只有导线框完全在磁场里面运动时,导线框中才无感应电流.8.如图3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初始位置线框与磁感线平行,则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线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图3A .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B .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C .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垂直的轴线AB 转动D .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平行的轴线CD 转动答案 C解析 四种情况中初始位置线框均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为零,按A 、B 、D 三种情况线框运动后,线框仍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保持为零不变,线框中不产生感应电流.C 中线框转动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产生感应电流,C 项正确.9.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某学生将电流表、螺线管A 和B 、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当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都没有偏转,其原因是( )图4A.开关位置接错B.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C.线圈B的3、4接头接反D.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反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电路图可知,把开关接在B与电流表之间,因与1、2接头相连的电路在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不改变,所以不可能有感应电流,电流表也不可能偏转,开关应接在A与电源之间.10.如图5所示,导线ab和cd互相平行,则下列四种情况中,导线cd中有电流的是()图5A.开关S闭合或断开的瞬间B.开关S是闭合的,滑动触头向左滑C.开关S是闭合的,滑动触头向右滑D.开关S始终闭合,滑动触头不动答案ABC解析开关S闭合或断开的瞬间;开关S闭合,滑动触头向左滑或向右滑的过程都会使通过导线ab段的电流发生变化,使穿过cd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cd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B、C.11.如图6所示,线圈Ⅰ与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相连,线圈Ⅱ与电流计相连,线圈Ⅰ与线圈Ⅱ绕在同一个铁芯上,在下列情况下,电流计中是否有示数?图6(1)开关闭合瞬间;(2)开关闭合稳定后;(3)开关闭合稳定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4)开关断开瞬间.答案(1)有(2)无(3)有(4)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合电路中,电流变化导致磁场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1)开关闭合时线圈Ⅰ中电流从无到有,电流的磁场也从无到有,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无到有,线圈Ⅱ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有示数.(2)开关闭合稳定后,线圈Ⅰ中电流稳定不变,电流的磁场不变,此时线圈Ⅱ中虽有磁通量但磁通量稳定不变,线圈Ⅱ中无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无示数.(3)开关闭合稳定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变化,线圈Ⅰ中的电流变化,电流形成的磁场也发生变化,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发生变化,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有示数.(4)开关断开瞬间,线圈Ⅰ中电流从有到无,电流的磁场也从有到无,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有到无,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有示数.12.如图7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MDEN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 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使MDEN 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 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请推导出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图7答案B=B0ll+v t解析要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应使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在t=0时刻,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Φ1=B0S=B0l2设t时刻的磁感应强度为B,此时磁通量为Φ2=Bl(l+v t)由Φ1=Φ2得B=B0ll+v t.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1章 实验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2023·浙江卷)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需要的实验操作有___A__C_D____(多选); A.调节滑轮使细线与轨道平行 B.倾斜轨道以补偿阻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释放 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考向1 实验数据处理的改进 (2023·全国甲卷)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
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小车左端和纸带相连。右端用 细绳跨过定滑轮和钩码相连。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 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 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n=xn+2Txn+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4.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 (1)“ 逐 差 法 ” , 若 为 偶 数 段 , 如 6 段 , 则 a = x4+x5+x6-x1+x2+x3
特点
或总是偏小
小,而且偏大、偏小的机会相同
减小 校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 方法 和设计原理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核心考点·重点突破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1 教材原型实验 (基础考点·自主探究)
【跟踪训练】 (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3.计时方法的改进 采 用 频 闪 照 相 法 和 滴 水 法 获 得 两 点 间 的 时 间 间 隔 ―替―代→ 打 点 计 时 器。
【教科版】2019年高中物理选修3-2学案 第一章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发现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含答案
学案1电磁感应的发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目标定位] 1.能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记住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4.能说出磁通量变化的含义.5.会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1.磁通量的计算公式Φ=BS的适用条件是匀强磁场且磁感线与平面垂直.若在匀强磁场B 中,磁感线与平面不垂直,公式Φ=BS中的S应为平面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2.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一般来说,如果磁感线从线圈的正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磁感线从线圈的反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3.由Φ=BS可知,磁通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2)磁感应强度B变化,有效面积S不变;(3)磁感应强度B和有效面积S同时变化.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不少物理学家根据对称性的思考,提出既然电能产生磁,是否也存在逆效应,即磁产生电呢?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将“磁生电”现象分为五类:(1)变化中的电流;(2)变化中的磁场;(3)运动中的恒定电流;(4)运动中的磁铁;(5)运动中的导线.三、电磁感应规律的发现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使人们发明了变压器,解决了电能远距离传输中能量大量损耗的问题;使人们制造出了结构简单的感应电动机,反过来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2.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等电磁现象中,从磁性存在的空间分布逐渐凝聚出“场”的科学创新思想.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四、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一、磁通量及其变化[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框架的面积为S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试求:图1(1)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B 垂直时,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2)若框架绕OO ′转过6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3)若从图示位置转过9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多少?(4)若从图示位置转过18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变化量为多少?答案 (1)BS (2)12BS (3)-BS (4)-2BS [要点提炼]1.磁通量的计算(1)公式:Φ=BS(2)适用条件:①匀强磁场,②磁场方向和平面垂直.(3)B 与S 不垂直时:Φ=BS ⊥,S ⊥为平面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在应用时可将S 投影到与B 垂直的方向上,如图2所示Φ=BS sin_θ.图2(4)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1)当B 不变,有效面积S 变化时,ΔΦ=B ·ΔS .(2)当B 变化,S 不变时,ΔΦ=ΔB ·S .(3)B和S同时变化,则ΔΦ=Φ2-Φ1,但此时ΔΦ≠ΔB·ΔS.特别提醒计算穿过某面的磁通量变化量时,要注意前、后磁通量的正、负值,如原磁通量Φ1=BS,当平面转过180°后,磁通量Φ2=-BS,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2BS.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问题设计]实验1(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如图3所示,导体AB垂直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有电流产生,而导体AB沿着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无电流产生(填“有”或“无”).图3实验2(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将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当开关S接通或断开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若开关S一直闭合,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而开关一直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不动时,电流表中无电流产生.若将螺线管A放在螺线管B的正上方,并使两者的轴线互相垂直,则不管进行什么操作,电流表中均无电流产生(填“有”或“无”).图41.实验2中并没有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但在接通或断开电源的瞬间及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B线圈却出现感应电流,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原因,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变化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2.当实验2中开关闭合后,A线圈电流稳定时,B线圈中也存在磁场,但不出现感应电流,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不在于闭合回路中是否有磁场.3.实验2中同样的磁场变化,螺线管B套在螺线管A外边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两个线圈相互垂直放置时不能产生感应电流,这又说明什么?试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答案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不在于磁场是否变化.总结实验1中,磁场是稳定的,但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实验2通过改变电流从而改变磁场强弱,进而改变了磁通量,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可以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描述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要点提炼]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2.特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利用“切割”来讨论和判断有无感应电流时,应该注意:(1)导体是否将磁感线“割断”,如果没有“割断”就不能说切割.如图5所示,甲、乙两图中,导线是真“切割”,而图丙中,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图5(2)是否仅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图丁.如果由切割不容易判断,则要回归到磁通量是否变化上去.[延伸思考]电路不闭合时,磁通量发生变化是否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答案当电路不闭合时,没有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动势,只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也可以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一、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与计算例1如图6所示的线框,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转过90°到如图6所示的虚线位置时,试求:图6(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大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解析(1)解法一:在初始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sin θ,所以Φ1=BS sin θ.在末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cos θ.由于磁感线从反面穿入,所以Φ2=-BS cos θ. 解法二:如图所示,把磁感应强度B沿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进行分解,得B上=B sin θ,B左=B cos θ所以Φ1=B上S=BS sin θ,Φ2=-B左S=-BS cos θ.(2)开始时B与线框平面成θ角,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 sin θ;当线框平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当转动θ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为零,继续转动至90°时,磁感线从另一面穿过,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 cos θ.所以,此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ΔΦ=Φ2-Φ1=-BS cos θ-BS sin θ=-BS(cos θ+sin θ).答案(1)BS sin θ-BS cos θ(2)-BS(cos θ+sin θ)二、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及实验探究例2如图7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导轨上有两条可沿导轨自由移动的金属棒ab、cd,与导轨接触良好.这两条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v2,且井字形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则可能()图7A.v1>v2B.v1<v2C.v1=v2D.无法确定解析只要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不相等,穿过井字形回路的磁通量就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正确.答案AB例3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图8所示.它们是①电流表、②直流电源、③带铁芯的线圈A、④线圈B、⑤开关、⑥滑动变阻器(用来控制电流以改变磁场强弱).试按实验的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图中已连好一根导线).图8答案连接电路如图所示1.(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小磁针在通电导线附近发生偏转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C.因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的电流D.磁铁吸引小磁针答案 C解析电磁感应是指“磁生电”的现象,而小磁针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以及磁铁吸引小磁针,反映了磁场力的性质,所以A、B、D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是电磁感应现象.2.(对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如图9所示一矩形线框,从abcd位置移到a′b′c′d′位置的过程中,关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线框平行于纸面移动) ()图9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增加,再减少直到零,然后再增加,然后再减少答案 D解析离导线越近,磁场越强,当线框从左向右靠近导线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增大,当线框跨在导线上向右运动时,磁通量减小,当导线在线框正中央时,磁通量为零,从该位置向右,磁通量又增大,当线框离开导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磁通量又减小;故A、B、C 错误,D正确,故选D.3.(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如图10所示,开始时矩形线框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图10A.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B.以ab边为轴转动(小于90°)C.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D.以bc边为轴转动(小于60°)答案ABC解析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bc部分切割磁感线,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小于90°)时,线框的cd边的右半段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发生变化,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减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线框内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转过的角度超过60°(60°~300°),bc边将进入无磁场区,那么线框中将不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bc边为轴转动时,如果转动的角度小于60°,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始终保持不变(其值为磁感应强度与矩形线框面积的一半的乘积).4.(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如图11所示,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电键组成闭合回路,在铁芯的右端套有一个表面绝缘的铜环A,下列各种情况中铜环A中没有感应电流的是()图11A.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B.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做匀速移动C.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做加速移动D.将电键突然断开的瞬间答案 A解析只要通电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铜环A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有感应电流;同样,将电键断开瞬间,电路中电流从有到无,仍会在铜环A中产生感应电流.题组一对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与计算1.关于磁通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匀强磁场中,穿过一个面的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该面面积的乘积B.在匀强磁场中,a线圈的面积比b线圈的大,则穿过a线圈的磁通量一定比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大C.把一个线圈放在M、N两处,若放在M处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比放在N处时大,则M 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比N处大D.同一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处,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一定大答案 D解析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乘积,A错误;线圈面积大,但投影面积不一定大,B错误;磁通量大,磁感应强度不一定大,C错误、D正确.2.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越大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答案 C解析根据磁通量的定义,Φ=B·S·sin θ,因此A、B选项错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磁通量发生变化,可能是面积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磁场变化引起的,D错.3.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线圈共有n匝,其中心位置处半径为r的范围内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若磁感应强度为B,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图1A.πBR2B.πBr2C.nπBR2D.nπBr2答案 B解析由磁通量的定义式知Φ=BS=πBr2;故B正确.题组二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4.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线圈放在变化的磁场中,必然有感应电流产生B.闭合正方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垂直磁感线运动,必然产生感应电流C.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D.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答案 C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磁通量Φ发生变化,两个条件缺一不可.5.下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答案 B解析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中,电路没闭合,无感应电流;B中,面积增大,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C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相互抵消,Φ恒为零,无感应电流;D中,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无感应电流.6.下列情况中都是线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其中线框从开始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时间中有感应电流的是()答案BC解析A中虽然导体“切割”了磁感线,但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感应电流.B中线框的一部分导体“切割”了磁感线,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越来越少,线框中有感应电流.C 中虽然与A 近似,但由于是非匀强磁场,运动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增加,线框中有感应电流.D 中线框尽管是部分切割,但磁感线条数不变,无感应电流,故选B 、C.7.如图2所示,一有限范围的匀强磁场宽度为d ,若将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v 匀速地通过磁场区域,已知d >L ,则导线框从开始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无感应电流的时间等于( )图2A.d vB.L vC.d -L vD.d -2L v答案 C解析 只有导线框完全在磁场里面运动时,导线框中才无感应电流.8.如图3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初始位置线框与磁感线平行,则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线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图3A .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B .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C .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垂直的轴线AB 转动D .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平行的轴线CD 转动答案 C解析 四种情况中初始位置线框均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为零,按A 、B 、D 三种情况线框运动后,线框仍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保持为零不变,线框中不产生感应电流.C 中线框转动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产生感应电流,C 项正确.9.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某学生将电流表、螺线管A 和B 、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当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都没有偏转,其原因是( )图4A.开关位置接错B.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C.线圈B的3、4接头接反D.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反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电路图可知,把开关接在B与电流表之间,因与1、2接头相连的电路在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不改变,所以不可能有感应电流,电流表也不可能偏转,开关应接在A与电源之间.10.如图5所示,导线ab和cd互相平行,则下列四种情况中,导线cd中有电流的是()图5A.开关S闭合或断开的瞬间B.开关S是闭合的,滑动触头向左滑C.开关S是闭合的,滑动触头向右滑D.开关S始终闭合,滑动触头不动答案ABC解析开关S闭合或断开的瞬间;开关S闭合,滑动触头向左滑或向右滑的过程都会使通过导线ab段的电流发生变化,使穿过cd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cd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B、C.11.如图6所示,线圈Ⅰ与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相连,线圈Ⅱ与电流计相连,线圈Ⅰ与线圈Ⅱ绕在同一个铁芯上,在下列情况下,电流计中是否有示数?图6(1)开关闭合瞬间;(2)开关闭合稳定后;(3)开关闭合稳定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4)开关断开瞬间.答案 (1)有 (2)无 (3)有 (4)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闭合电路中,电流变化导致磁场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1)开关闭合时线圈Ⅰ中电流从无到有,电流的磁场也从无到有,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无到有,线圈Ⅱ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有示数.(2)开关闭合稳定后,线圈Ⅰ中电流稳定不变,电流的磁场不变,此时线圈Ⅱ中虽有磁通量但磁通量稳定不变,线圈Ⅱ中无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无示数. (3)开关闭合稳定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变化,线圈Ⅰ中的电流变化,电流形成的磁场也发生变化,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发生变化,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有示数.(4)开关断开瞬间,线圈Ⅰ中电流从有到无,电流的磁场也从有到无,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有到无,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有示数. 12.如图7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MDEN 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 沿框架以速度v 向右做匀速运动.t =0时,磁感应强度为B 0,此时MN 到达的位置使MDEN 构成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为使MN 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 =0开始,磁感应强度B 应怎样随时间t 变化?请推导出这种情况下B 与t 的关系式.图7答案 B =B 0l l +v t解析 要使MN 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应使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 在t =0时刻,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Φ1=B 0S =B 0l 2设t 时刻的磁感应强度为B ,此时磁通量为Φ2=Bl (l +v t )由Φ1=Φ2得B =B 0l l +v t.。
2020秋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章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分析细胞学说的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3.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观念:分析病毒、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特点,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2.科学思维: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实例,认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大小关系;运用归纳法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知识点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建立者:德国的□01施莱登和施旺。
2.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02一切动植物都由□03细胞发育而来,并由□04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05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3.建立过程(1)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从器官到组织(2)显微观察资料的积累——认识细胞(3)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形成理论问题思考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改为“一切生物”吗?请说明原因。
提示: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不能修改为“一切生物”,例如一切生物包括病毒,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续表(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4.细胞学说的意义(1)揭示了□15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对生物学的影响①细胞学说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也促使积累已久的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的融通和统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②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随之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③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5.科学方法——归纳法(1)定义:□16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2)分类及举例问题思考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此结论可信吗?为什么?提示:施莱登和施旺只观察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属于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所得的结论可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注意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走近运动[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知道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4.了解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景下区分时间和时刻.一、参考系1.参考系: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运动时,需要选取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二、质点1.定义:在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或者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那么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3.理想模型:在原型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理想化客体,叫做理想模型.质点就是一个理想模型.三、位移与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可以用一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这根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位移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路程: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四、用坐标表示位置和位移1.用坐标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置和位移.2.物体做一维、二维、三维运动时,分别用一个、两个、三个坐标来确定它的位置.五、时间和时刻时光流逝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叫做时刻,它没有长短,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叫做时间.一、怎样判断动与静[问题设计]天宫一号空间站绕地球飞行时,以地球为参考系,坐在其中的宇航员如何运动?以空间站为参考系呢?答案以地球为参考系,宇航员在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以空间站为参考系,宇航员处于静止状态.[要点提炼]1.参考系的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如果题目不做特殊说明,都是选地面为参考系.2.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1)对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取决于所选的参考系,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2)相对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参考系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平时人们所说的静止的物体,都是指相对静止,绝对静止是没有的.二、怎样对物体进行简化[问题设计]北京时间8月12日,2013年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飞人大战,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大雨和逆风的不利天气条件下,以9秒77逆转摘金.博尔特身上各部分(头、手臂、腿、脚等)运动情况相同吗?在研究博尔特百米决赛所用时间时,能否忽略他的大小和形状,把他看成一个“点”呢?答案不相同;能.[要点提炼]1.质点的特点(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物质点,它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次要因素,而突出了物体具有质量这个主要因素.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延伸思考]是不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做质点,而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做质点?请举例说明.答案不是.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而研究乒乓球的发球(如旋转问题)时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三、位移与路程有什么不同[问题设计]1.中考结束后,爸爸带小明去深圳旅游.出发前,爸爸让小明设计出行路线,路线起点:北京,终点:深圳.他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乘长途汽车;二是坐高铁;三是乘飞机.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如何描述位置的变化?答案三种方式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深圳,初位置一样,末位置一样,即位置的变化一样.可以用一条从北京到深圳的有向线段,即位移来描述位置的变化.2.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的位移和路程,并说明: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吗?什么情况下相等?(1)一位同学参加百米比赛;(2)一位同学沿着400 m的跑道跑一圈.答案(1)参加百米比赛的同学,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是100 m,路程是100 m.(2)沿着400 m的跑道跑一圈的同学,位移是0,路程是400 m.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运动方向不变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要点提炼]四、用坐标表示位置和位移[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一辆轿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行驶了300 m到达电影院,继续向东行驶了150 m 到达度假村,又向西行驶了950 m到达博物馆,最后回到超市.图1(1)以超市所在的位置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 m,请用直线坐标系表示出超市、电影院、度假村和博物馆的位置;(2)求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与路程分别为多少?答案(1)如图所示(2)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为s=-500 m-300 m=-800 m,负号表示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方向向西.其路程为L=150 m+450 m+500 m=1 100 m.[要点提炼]1.物体做直线运动(一维运动)时,只需用一个坐标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可以用末位置的坐标(x)和初位置的坐标(x0)差来表示,即s=x-x0.五、时间和时刻有什么不同[问题设计]爸爸和小明乘坐的火车20∶30准时从北京西站出发,经5小时23分于第二天1∶53到达山东菏泽站,停2分钟后出发,于4∶26到达安徽阜阳站……(1)上一段话中各个时间的含义一样吗?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2)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是什么?在时间轴上如何表示时刻和时间?答案(1)不一样.20∶30、1∶53、4∶26是时刻;5小时23分、2分钟为时间.(2)时刻是指一个瞬间,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时间.[要点提炼]1.时刻只能表示某一瞬间,比如一张照片,对应某个时刻.时间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比如一段录相,对应某个时间.2.时刻体现在时间轴上为一个点;时间体现在时间轴上为一段线段.[延伸思考]如图2所示,结合所给时间轴,请体会以下几个表述指的是时刻还是时间:第2 s末,2 s末,2 s内,第2 s内.图2答案由题图可知,“第2 s末”和“2 s末”都与时间轴上t=2 s那一点相对应,所以指的是时刻;“2 s内”是从计时开始到2 s末的时间,时间为2 s;“第2 s内”是第1 s末或者说第2 s初到第2 s末的时间,时间为1 s(如图所示).一、参考系与相对运动例1观察图3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解析题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由烟囱冒出的烟向左飘,可知此时风向向左(相对于地面而言).甲车上的小旗向左飘,则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甲车不动,风把小旗向左吹;二是甲车向右运动,风相对甲车向左,风把小旗向左吹;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此风仍能把小旗向左吹.对于乙车,则只有乙车向左运动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风才能把小旗向右吹.故只有选项D正确.答案 D二、对质点的理解例2分析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研究对象能看做质点的是()A.研究“嫦娥三号”“奔月”的过程B.研究奥运冠军邓琳琳在平衡木上的动作C.研究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的滑行时间D.研究运动员发出的弧旋乒乓球的旋转情况解析研究“嫦娥三号”“奔月”的过程,其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对邓琳琳在平衡木上的动作进行技术分析,不能把她看做质点.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故可把木块看做质点.弧旋乒乓球在转动,其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研究其旋转情况时不能把它看做质点.答案AC三、位移和路程的理解及计算例3某人向东行6 km,再向北行10 km,又向南行2 km,试计算他的路程和位移.(以初始位置为原点,画出坐标图加以说明)解析坐标图如图所示路程为6 km+10 km+2 km=18 km位移是O指向C的有向线段,大小为:s=62+82km=10 km设OA与OC的夹角为θ,则:sin θ=810=45,所以θ=53°故方向为东偏北53°.答案见解析四、利用坐标系求位移例4一质点沿x轴运动,如图4所示,t1时刻质点位于x1=-3 m处,t2时刻质点到达x2=5 m处,t3时刻到达x3=-7 m处,则:图4(1)质点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2)质点在t2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3)质点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解析(1)Δs1=x2-x1=[5-(-3)] m=8 m,大小为8 m,方向由x1指向x2,沿x轴正方向.(2)Δs2=x3-x2=(-7-5) m=-12 m,大小为12 m,方向由x2指向x3,沿x轴负方向(负号可以用来表示方向).(3)Δs3=x3-x1=[-7-(-3)] m=-4 m,或Δs3=Δs1+Δs2=[8+(-12)] m=-4 m,大小为4 m,方向由x1指向x3,沿x轴负方向.答案见解析五、时间和时刻的理解例5 如图5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 .t 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 末或第3 s 初,也可以称为2 s 内B .t 2~t 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 内C .t 0~t 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 内或第2 s 内D .t n -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 -1) s 内解析 此题首先要注意时刻和时间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段距离.其次要注意:(1)第n s 末等于第(n +1) s 初;(2)n s 内不等于第n s 内,n s 内指的是从0至n s 末共n s 的时间,而第n s 内指的是从(n -1) s 末至n s 末共1 s 的时间.故只有B 正确. 答案B走近运动⎩⎪⎪⎨⎪⎪⎧参考系质点⎩⎪⎨⎪⎧ 定义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位移和路程⎩⎪⎨⎪⎧ 位移定义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时刻和时间⎩⎪⎨⎪⎧时刻和时间的意义时刻和时间在时间轴上的表示方法1.(参考系与相对运动)如图6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图6A .大地B .太阳C .滑板运动员D .步行的人答案 C解析 摄影师与运动员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并且以运动员为参考系拍摄,这样背景上其他物体看起来就是“运动”的,因而模糊不清.2.(对质点的理解)在以下情况中可将所研究的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 A .研究撬棒撬物体时用力大小与支点位置关系B .研究“玉兔”号从“嫦娥”的怀抱中“走”出来,即两器分离过程中“玉兔”一连串技术含量极高的“慢动作”C .研究“玉兔”号巡视器巡视月球时的运动轨迹D .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所受阻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答案 C解析 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它是我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一种理想模型.C 情景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因而可看成质点;支点位置影响撬棒用力大小,撬棒不可以看做质点;研究“嫦娥”、“玉兔”两器分离过程中的技术动作时,不能把“玉兔”看成质点;扇叶所受阻力与扇叶的形状、大小有关,不能看做质点.故选C. 3.(时间和时刻的理解)“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她在太空跋涉约13天后,于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以东区域成功软着陆.以上记录时间的数据分别指的是( ) A .时刻、时间、时刻 B .时间、时刻、时间 C .都是时刻D .都是时间答案 A解析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和14日21时11分都指的是时刻;13天是时间,故A 正确.4.(路程和位移的计算)如图7所示,某同学沿平直路面由A 点出发前进了100 m 到达斜坡底端的B 点,又沿倾角为60°的斜面前进了100 m 到达C 点,求此同学的位移和路程.图7答案 173 m ,方向由A 指向C 200 m 解析 画出该同学的位移矢量图如图所示,该同学的位移为AC ,方向由A 指向C由直角三角形知识BD =BC cos 60°=100×12m =50 m所以AC=(AD)2+(CD)2=1502+(50 3)2m=100 3 m≈173 m,方向由A指向C,路程s=AB+BC=200 m.题组一参考系与相对运动1.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答案ABC解析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对于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不同,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2.如图1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答案 B解析甲、乙两人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A错,B对;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错;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D错.3.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向东行驶,已知甲车运动得比乙车快,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东行驶B.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西行驶C.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东行驶D.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西行驶答案BC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且甲运动得较快.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后退,即向西运动;若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向前,即向东运动.题组二质点的理解4.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不存在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C.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答案AD解析质点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5.2013年11月21日13:00时许.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利剑”无人作战攻击机,在西南某试飞中心成功完成首飞.下列可将“利剑”无人作战攻击机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人员测试无人战斗机的飞行速度时B.研究人员观察无人战斗机飞行姿式、测各项技术参数时C.研究人员确定无人战斗机位置时D.研究人员对无人战斗机进行控制时答案AC解析观察无人战斗机飞行速度或确定其位置时,无需考虑其形状和大小,可将其看成质点,A、C正确.而观察无人战斗机飞行姿式或进行控制时,都必须考虑其形状和大小,不能看成质点,B、D错误.6.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答案BD题组三对时刻和时间的理解7.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的是()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点35分从天津发车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C.我们早上8:00开始上第一节课D.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答案BD8.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B.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D.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有方向是矢量答案BC解析时刻不是一段时间,故A错;第2秒内的时间是1 s,前2秒的时间是2 s,故B对;12点整是指时刻,故C对;时间是标量,故D错.9.下列叙述中表示时刻的是()A.第3 s初B.第3 s末C.第3 s内D.前3 s内答案AB解析当出现“初”、“末”等字时往往表示时刻,“内”一般指时间,故选项A、B表示时刻.题组四位移和路程,利用坐标系求位移10.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答案 B解析物体从某位置出发,经一段时间又返回到该位置,此过程位移为零,但它运动了,A 错.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说明它未动,反之物体若静止不动,它运动的路程一定为零,B 对.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C错.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D错.11.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参加了100 m、400 m和800 m比赛,则()图2A.甲的位移最小B.丙的位移最大C.乙、丙的路程相等D.丙的路程最大答案 D12.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出租汽车按路程收费B.出租汽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C.在曲线运动中,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绝对值(即大小)D.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答案AC解析出租汽车按路程收费,曲线运动路程一定大于初、末位置间线段的长度,所以曲线运动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所以A、C正确,B错误.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而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任何情况下位移都不能是路程,所以D错误.13.某人站在楼房顶层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 m,25 m B.65 m,25 mC.25 m,-25 m D.65 m,-25 m答案 D解析如图所示,整个过程小球的路程为20 m+20 m+25 m=65 m,但其位移为-25 m,“-”表示其方向竖直向下.14.如图3所示,某人沿半径R=50 m的圆形跑道跑步,从A点出发逆时针跑过3/4圆周到达B点,试求由A到B的过程中,此人跑步的路程和位移.图3答案235.5 m70.7 m,方向由A→B,与半径AO的夹角为45°解析 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 所对应的弧长,即路程L =34×2πR =34×2×3.14×50 m =235.5 m此人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A 指向B 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s =2R =1.414×50 m =70.7 m ,位移的方向由A →B ,与半径AO 的夹角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