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微观经济现象,也研究宏观经济现象。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信用是借贷行为及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法体系。

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手段、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全球经济体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50个)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通货膨胀、价值规律;资本、劳动力商品、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有机构成、相对人口过剩、无产阶级的贫困、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产业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经济周期、经济危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商业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

二、问答题(45个)1、简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3、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条件和特点是什么?4、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试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7、什么是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8、为什么说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9、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何意义?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联系和区别?11、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12、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3、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1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性?1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6、在资本主义下,商品所有权规律是如何转化的?1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资本积累。

18、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必然性。

19、相对人口过剩是怎样形成的。

20、什么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1、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它要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其职能又各式什么?22、产业资本的循环形式有哪些?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3、如何衡量资本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4、简述生产资本两种划分方法的依据、内涵和意义有什么不同?25、什么是固定资本磨损,造成固定资本磨损的原因有哪些?36、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37、“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物质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政 治经济学发展知识点整理

政 治经济学发展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发展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政治经济学的起源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古希腊,色诺芬的《经济论》就已经对家庭经济管理进行了探讨。

而在古罗马,贾图的《论农业》等著作也包含了一些经济思想。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时期。

在17 世纪,英国的威廉·配第率先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

他的《政治算术》运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观点。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国富论》被视为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在无形之中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他还阐述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增长。

2、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同时他还强调了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他指出,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们所获得的工资,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
1. 政治制度: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行政管理方式,包括政府机构、政治程序、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

2. 经济制度:指国家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包括生产方式、分配方式、财政政策等方面。

3.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于社会现象的影响。

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分支。

4.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公共利益而提供的经济资源。

公共财政包括政府收入、政府支出、财政赤字、债务等方面。

5.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提高社会福利和保障社会稳定而采取的措施。

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济金、住房保障等方面。

6.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竞争进行资源配置和产出分配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决策主要由个人和企业自主作出,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

7. 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为主导,通过计划和指令进行资源配置和产出分配的
经济形式。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具有较大的干预和控制力。

8.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包括出口、进口、外汇交易、关税等方面。

9. 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能力。

国家竞争力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0.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年)生产总值增加的百分比。

经济增长既受到内生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也受到外生因素(如国际贸易、政策环境)的影响。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及其原因。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常见核算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总消费(C)、国内总投资(I)、净出口(NX)等。

通过核算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结构和增长情况。

2. 经济增长与循环波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循环波动则是指经济在短期内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而循环波动则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

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或需求超过供给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有就业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当经济运行过热时,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失业率下降;相反,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通货膨胀率下降但失业率上升。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研究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出售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曲线则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通过供求关系可以确定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成本的影响。

在决策时,比较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最优选择。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

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1. 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政治经济学补充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补充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补充知识点(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得区别:(2)商品流通公式:W-G—W为买而卖,取得使用价值取得价值后, 流通即结束(货币作为交换媒介)(3)资本流通公式:G-W-G为买而买,为追求价值增值运动无止境(资本必须流动)(货币作为资本)*总结: ①流通目得不同不同:②流通得内容不同③流通得限度不同详情参照课本P46页。

1.区分经济形势与资源配置方式(1)①自然经济(手工生产力)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得社会生产力)③产品经济(高度发达得社会化生产力)(2)①自给经济资源配置方式:②市场经济③计划经济(3)商品经济产生得条件:①社会分工—生产不同产品—需要互通有无②不同得物质利益—相对独立得各自利益—采取商品交换形式①商品经济具有重要得历史作用, 表现: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②促进了生产得社会化③使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3.(1)市场—商品经济发展得必然产物P226:①狭义市场②广义市场。

(2)市场得特征P227(3)市场得功能P228(4)市场机制作用得具体形式:①价格机制—核心机制②供求机制④竞争机制*4. 剩余价值概念:就就是由劳动者创造得超过劳动力价值得那部分价值(用m表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剥削率)公式P53*5、资本概念:P52 资本就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得价值。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过程中得作用来分P52 :①可变资本(V)②不变资本(C)两者得概念不同之处易出简答题与选择题。

6.剩余价值生产得基本方法P54①绝对剩余价值得生产(加班)②相对剩余价值得生产—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得结果降低生活资料价格—降低劳动力得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相对剩余价值7、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市场经济得基本规律,这就是因为P59①它决定市场经济得实质, 决定市场行为主体得命运②决定市场经济运行得各个方面与主要过程8、资本积累P68(1)含义:剩余价值得货本化就叫作资本积累理解: 把赚得钱转化为资本(2)动因;①追求更多得剩余价值②竞争得强制作用(3)资本积累就是经济增长得动力(4)资本积累规模得影响因素P69①剩余价值率②社会劳动生产率得水平③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得差额(5)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得区别与联系P71。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表示剩余价值总量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长短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第二章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 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 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 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基本原理
①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价值增值必然发生在
G-W 阶段的商
品上, 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某种特殊商品, 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通过对该商品的
使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该商品即为劳动力,因此,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②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

以下是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社会制度:研究不同社会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体系。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税收、政府支出、货币供应等。

3. 阶级分析:通过研究社会中的阶级结构,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

4. 市场结构:研究市场的不同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以及这些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祉的影响。

5. 国际政治经济学:探讨国际间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化等。

6.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绩效和发展的影响,关注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如何形成,以及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8.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等。

9. 环境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和制度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

10.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工资、职业选择等与劳动力有关的经济问题。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学的多个方面,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本身,还强调政治、社会和制度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经济活动及其在社会中的背后驱动因素。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2.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宗和。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7.劳动对象:是人吧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9.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0.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1.价值: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价值。

12.具体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有用劳动,又称具体劳动。

13.抽象劳动:搬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劳动生产率: 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16.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价值规律: 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都交换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19.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或量的比例。

20.生产社会化: 是指生产过程的本身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1.社会分工:是指劳动的分工,及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22.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3.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叫做剩余价值率。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

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后果是一方面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即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

五、资本循环与周转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2024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2024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2024中学政治经济学学问点整理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起学问点,应当没有人不熟悉吧?学问点是学问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中学政治经济学学问点整理,盼望大家宠爱!中学政治经济学学问点整理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原价/(1+X%)=现价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原价/(1-X%)=现价2、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原产品数量_(1+X%)=现产品数量现产品数量_现价值量=现价值总量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原产品数量/(1-X%)=现产品数量现产品数量_现价值量=现价值总量3、货币升值:原币值/(1+X%)=现币值货币贬值:原币值/(1-X%)=现币值4、CPI上涨(纸币贬值):原价/(1-X%)=现价CPI下降(纸币升值):原价/(1+X%)=现价5、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_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6、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须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须要的货币量_101%=纸币超发量/实际须要的货币量_101%=(现物价水平-原物价水平)/原物价水平现商品价格=原价格_(1+通胀率)7、货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须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_101%=纸币超发量/纸币发行量_101%=(现物价水平-原物价水平)/现物价水平现商品价格=原价格/(1-纸币贬值率)8、通货紧缩率(物价下跌率)=(流通中实际须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须要的货币量_101%=少发行的货币/实际须要的货币量_101%现商品价格=原价格_(1-通货紧缩率)中学政治经济学重要学问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确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削减;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削减,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削减,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削减,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研究人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等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等内容。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建模等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单位数量的变化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确定最优决策。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确定最优决策。

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析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4.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税收和补贴、管制和监管等手段,调整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的经济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动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以国家计划和指导为基础,实行垄断和垄断经营的经济制度,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四、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2.经济循环经济循环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和流动,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8、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9、过度竞争:由于进入企业过多,已经使得许多企业甚是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但是生产要素和企业仍无法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状态长期的持续下去的市场结构。
10、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所有者为经营银行获得利润所投入的自由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资本货币。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一、名词解释
1、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
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2、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把利益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答: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经济系数是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指标。在洛伦兹曲线中,它是指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比例。经济系数在0和1之间变动。
越接近于1,表示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越接近于0,表示社会财富平等。
4.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

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重要领域,旨在理解政治力量对经济决策的影响以及经济力量对政治过程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政治学中的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资本积累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和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经济利益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二、利益集团与利益协调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利益集团和利益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利益集团指的是由共同经济利益或政治目标所联系的人们组成的团体,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力。

而利益协调则是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政治经济平衡的过程。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内容。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引导和调节的角色,通过政策和法规来干预经济运行,保护公共利益。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引导,也需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学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视角。

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家主权、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调配等都发生了变化,政治经济学需要适应新的全球背景下的问题和挑战。

五、制度分析与政治经济学制度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旨在研究经济和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行为的影响。

制度安排对于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政治经济学分析需要考虑不同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效果。

六、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研究政治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是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行动的,政府行为也是由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结果决定的。

总结起来,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益集团与利益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学、制度分析与政治经济学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等。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大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大全

1.商品的基本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区别: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4.银行信用卡的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5.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设备技术,改进技术,;出国旅游和留学;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国家外汇减少等。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7.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供应量小于供求量时,降格上涨;当供应量大于供求量时,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以价值减小,价格降低。

8.价值规律的: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化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了经济与政治的交互作用,并就经济问题提供了政治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通过国家计划和政府控制实现资源分配的经济形式,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市场供求和私有财产权力的制度。

2. 政治经济学的根基:政治经济学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其根基主要基于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 现代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行为背后的政治力量和利益,以及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经济目标。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指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强调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5. 政治经济学家的角色:政治经济学家研究理论,并就政府政策和经济变革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6. 政府调控与市场自由:政治经济学讨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限制。

7. 政治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政治经济学涉及一系列关键概念,如供求关系、竞争、垄断、劳动力市场和财政政策等。

8.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政治经济学始于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派,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后来发展为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不同思潮。

9.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家政治力量的影响。

10.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

11.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公平: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2. 政治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可持续发展,即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社会公正。

13. 政治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福利。

14.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考点

政治经济学考点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经济活动的规律及其与政治、法律、文化等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国家、政府、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职能和作用,以及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考点: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和经济政策等。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

2. 社会经济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社会经济制度的分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

- 各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分配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和市场竞争等。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等。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生产过剩、资本过剩、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泡沫破裂等。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等。

5.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阶级与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经济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国家与政治权力: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政治权力是国家行使统治权的手段。

6.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具体运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极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1)劳动(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①劳动—劳动力有目的的支出②劳动对象—劳动作用的客体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东西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标志生产能力的高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2)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①人们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去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②人们通过劳动,借助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物质产品的过程。

③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物质产品的过程。

(3)生产力的含义(1)含义:人们改造、变革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三要素的关系:劳动者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2.生产关系?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过程均是再生产过程,再生产过程均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且是周而复始的有机整体。

广义: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简单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四)经济规律1.概念诠释:(1)含义: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特点:是客观实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带有阶级性。

(3)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移;人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人能够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人能够利用经济规律。

(4)经济规律的类型:三种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②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③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自身的内部矛盾。

3.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统一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体中,经济基础起着决定的作用。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的发生变革。

②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旧的上层建筑的残余、特别是旧的意识形态并不会轻易退走,必须经过长期的变革过程,才能使新的上层建筑完善化,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上层建筑总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新的先进的上层建筑是摧毁旧的经济基础和促进新的经济基础形成、巩固、发展的强大力量;旧的腐朽的上层建筑是维护过时的经济基础,阻碍新的经济基础产生、巩固和发展的反对力量。

②革命阶级要变革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经济基础,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旧的上层建筑展开艰苦复杂的斗争。

这是社会永不停止的过程。

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可以看到:研究生产关系不能孤立的进行,必须联系决定它的生产力和对它具有反作用的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五、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类社会,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既是社会科学,又是历史科学,因此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二)科学的抽象法科学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研究方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叙述方法则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从本质规定到现象说明。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通过实验室研究分析问题,只能通过科学抽象来进行。

任何一个社会经济制度下,都纵横交错着许多庞杂零乱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必须舍去错综复杂的干扰因素,探究其本质因素。

(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逻辑方法是简单到复杂的方法,指的是思维逻辑;历史的方法是按照事物发展的真实轨迹展开研究的方法,指的是历史逻辑。

(四)其他方法的借鉴这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中的某些方法和经济科学中的某些方法。

凡是有益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都是可以借鉴的。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劳动价值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为什么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第一、任何一门科学都应该选择合理的起点第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是最简单、最常见、最有丰富内涵的东西第一节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一)什么是商品1.含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即是为了出卖(利他)而不是供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1)含义分析:交换:生产者的目的性劳动产品:凝结着劳动(2)商品产生的社会条件: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所有权必须清晰,交换才不至于畸形。

生产力发展是商品产生的根本原因(3)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商品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封建社会以前)和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工业革命之后)内容、数量、规模上的变化。

(二)商品二因素分析:使用价值和价值1. 商品的使用价值(1)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2)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可以感觉到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形态无关。

(3)商品经济条件下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4)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指的是不同的用途和性能,量指的是约定俗成的或法定统一的计量物品的自然尺度。

(5)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别人需要,而不是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

(6)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有着根本区别:①商品具有利他性,是为别人生产的②商品作为社会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进入消费,所以使用价值是物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商品的价值(1)商品的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为什么能够相交换?为什么可以在量上进行比较?是因为它们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可以交换是因为凝结着等量的人类劳动,或者说价值量相等。

(2)商品的价值①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感官感觉不到的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③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人与人的关系④商品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1)二者是统一的:①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同存在于一个商品体之中,相互依存,缺一不构成商品体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③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价值的实现为条件(2)二者是矛盾的:①反映的关系不同。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②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要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要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价值③交换成功,二者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Eq废品不是商品,其生产目的没有实现(交换)马克思:交换双方“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

”流通领域“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

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

自由!因为商品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

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

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

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

”--《资本论》第二章P102如果没有所有权,所谓“自由、平等、边沁”都是空的。

马克思研究单个商品,目的是要从这种资产阶级财富最简单的细胞开始,逐步研究资产阶级财富的总体。

如果这个总体的细胞(单个商品)没有所有权因素,那么总体本身就没有所有权因素,因此,若不阐明简单商品包含的所有权,就根本不可能说明总体商品的所有权,更不可能论述特殊商品(劳动力)、资本等的所有权。

因此,商品应该是所有权、使用价值、价值三因素的统一:没有所有权便不能进行交换;没有使用价值则不能用于交换;没有价值便没有交换的意义。

综上分析可知,商品应该是三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之为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形成社会分工。

职能: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回答进行或用什么形式进行的问题。

2.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的支出或消耗,撇开具体劳动无差别的劳动,更应理解为商品经济的社会关系,因为劳动交换不能直接进行,必须借助产品交换简介进行,要以价值为基础,从而决定了具体劳动还要还原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职能: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回答的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共性,即耗费时间多少的问题。

具体劳动私人劳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矛盾加剧即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抽象劳动社会劳动3.二者的关系:既统一又矛盾。

凡是商品都具有这二重性,共存于一个商品体之中。

当商品进入交换过程是,就可能出现具体劳动能否还原成抽象劳动的问题。

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了,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以后,具体劳动才能被转换成抽象劳动,矛盾才得以解决。

4.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二重性反映的)(一)私人劳动:(二)社会劳动:(三)二者的矛盾关系:1.二者的矛盾是由产生商品生产的两个条件形成的——社会分工和私有制2.二者矛盾的表现(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上和品种上符合社会的需求,但劳动的私人性质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以致私人劳动不能或不能全部转换为社会劳动。

)3.二者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①这个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的反映;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反映。

②该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主观上是由自己劳动,客观是是为社会劳动。

③该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发展的总趋势: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简单商品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两极分化的不断加剧,私人劳动和社会矛盾的进一步转化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而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