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课程设计示例
适合机械的课程设计
![适合机械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e21bb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c.png)
适合机械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机械基本概念,了解不同机械的构造、原理及应用。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与机械相关的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机械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计算和数据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机械设计和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机械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机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机械知识基础,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用途,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机械运动与力的作用: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分析力的作用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机械运动与力的关系。
3. 简单机械原理:阐述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结合教材第三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4. 机械设计制作:依据教材第四章,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五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课程执行设计方案模板
![机械课程执行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90053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a.png)
一、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程背景及目标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行业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性能和选用;(3)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和维修技能;(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2)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机械零件的设计与计算;(4)机械系统分析与优化。
2. 机械制造工艺(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常用加工方法;(2)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3)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4)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
3. 机械维修与装配(1)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2)机械维修技术;(3)机械装配工艺;(4)典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维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1)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2)结合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实践教学:(1)开展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2)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创新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邀请企业工程师、专家授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实训成绩:根据实验、实训报告、操作技能等进行评定。
2. 期末考试:(1)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践考试: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课程设计、创新项目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2. 第二阶段(第5-8周):机械制造工艺理论教学;3. 第三阶段(第9-12周):机械维修与装配理论教学;4. 第四阶段(第13-16周):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5. 第五阶段(第17-20周):课程设计、创新项目等环节;6. 第六阶段(第21-24周):期末考试及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68e49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c.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及班级:数控技术70511设计:xxx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06.12.25目录前言 (4)第1章选择传动方案 (5)第2章选择电动机 (6)2.1 电动机的选择 (6)2.2 输送机的输送量及功率计算 (6)2.3 电动机的功率 (6)2.3.1 螺旋输送机主轴上所需功率 (6)2.3.2 工作机所需的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为 (6)2.4 电动机的转速 (7)2.5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7)2.6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运动参数 (7)2.6.1 计算各轴输入功率 (7)2.6.2 计算各轴转速 (7)2.6.3 计算各轴转矩 (8)第3章选择V带 (9)3.1 选择普通V带 (9)3.1.1 按照计算功率P c,选择V带型号 (9)3.1.2 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9)3.2 初选中心距 (9)3.3 确定V带的根数 (10)3.4 计算紧张力 (10)F (10)3.5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R3.6 结构设计 (10)第4章传动设计 (11)4.1 选择高速级齿轮传动的材料及热处理 (11)4.2 强度计算 (11)4.3 确定选择齿轮传动的参数和尺寸 (11)4.4 验算齿根弯曲应力 (12)4.5 结构设计 (13)第5章轴的选择 (14)5.1 高速轴的设计 (14)5.1.1 选择轴的材料 (14)5.1.2 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14)5.1.3轴的结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14)5.1.4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14)5.1.5 高速轴段的长度确定 (16)5.2 低速轴计算 (17)5.2.1 计算轴上的力 (17)5.2.2 计算支反力 (17)5.2.3 作弯距图,齿轮作用力集中在齿宽中心 (18)5.2.4 轴输出转矩 T = 659000 (18)5.2.5 求最大当量转矩 (19)5.2.6 强度校核 (19)5.2.7 低速轴段的长度确定 (19)第6章联轴器的选择和计算 (20)参考文献 (21)前言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
大三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大三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02cfc4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3.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阐明书设计题目: 带式输送机旳传动装置设计任务序号 2-3专业班学号设计者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传动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装配草图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轴旳计算与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轴承基本额定寿命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键旳挤压强度校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箱体构造旳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设计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设计任务设计题目: 带式输送机旳传动装置设计1 。
传动系统示意图方案2: 电机→带传动→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斜齿或直齿)减速器→工作机1—电动机;2—带传动;3—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输送带;6—滚筒2. 原始数据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旳二级圆1 2 3 4 5 6 7 柱齿轮减速器, 原始数据如表所示:皮带旳有效拉力F4000 4500 3000 4000 3000 3200 4200 N输送带工作速度v0.8 0.85 1.20 1.00 1.40 1.30 1.00 m/s输送带滚筒直径d315 355 400 400 355 300 375 mm3. 设计条件1.工作条件: 机械厂装配车间;两班制, 每班工作四小时;空载起动、持续、单向运转, 载荷平稳;2.有效期限及检修间隔:工作期限为8年, 每年工作250日;检修期定为三年;3.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生产数千台, 有铸造设备;4.设备规定: 固定;5.生产厂: 减速机厂。
机械专业课程方案设计模板
![机械专业课程方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79ac5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5.png)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课程性质】,是【先修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提高【能力目标】,培养【素质目标】。
三、课程内容1. 理论教学部分(1)【章节一】1.1 主题:【主题名称】1.2 内容:【内容概述】1.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4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2)【章节二】2.1 主题:【主题名称】2.2 内容:【内容概述】2.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2.4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N)【章节N】N.1 主题:【主题名称】N.2 内容:【内容概述】N.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N.4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2. 实践教学部分(1)实验项目一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4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1.5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2)实验项目二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2.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2.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2.4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2.5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M)实验项目MM.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M.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M.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M.4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M.5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1)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实践教学:(1)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
(2)设计法:引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竞赛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机械课程设计图稿范文
![机械课程设计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6c3e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机械课程设计图稿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正确绘制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其它相关图纸。
3.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任务,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设计方案、绘制图纸等。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复杂机械设计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对机械设计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或以下划线标出需要填写或修改的地方,我会在后面把要修改添加的地方告诉你。
教学内容_一、教学内容_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_机械设计基本原理_:讲解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2. _机械制图规范_:教授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包括图纸布局、线型、尺寸标注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3. _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_:介绍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训练,提升学生运用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4. _机械设计项目实践_: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简单机械设计任务,如齿轮传动装置设计、联轴器设计等。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范例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15e0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e.png)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范例引言机械制造是工程师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机械制造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其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本文档将为机械制造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个范例,旨在帮助教师合理规划并实施机械制造课程。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并深入了解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工艺。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和热情;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术;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三、课程内容1.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定义和范围–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和工艺–机械制造的材料和设备2.机械制造工艺的学习与实践–铣削、车削、钻削等基本加工工艺的学习和实践–机械制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3.机械制造的设计和创新–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和改进–机械制造中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技术4.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机器人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和增材制造的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趋势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鼓励学生亲自参与机械制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课程项目:按项目要求完成机械制造相关的设计和实践任务。
3.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机械制造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教材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版),赵南山,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洗瓶机推瓶机课程设计[推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洗瓶机推瓶机课程设计[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edd49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2.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洗瓶机推瓶机课程设计[推荐]第一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洗瓶机推瓶机课程设计[推荐] 机械创新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洗瓶机推瓶机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学校:目录一、总体设计方案1.1设计要求------------2 1.2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3 1.3方案设计------------4二、执行机构的设计1.4机构尺寸及设计------5 1.5运动分析------------6 三、传动机构设计1.6凸轮动力输出装置的减速设计-------------------------7 1.7心得体会(总结)----10 1.8参考文献------------111.1设计要求1)总功能要求和工作原理选择设计,洗瓶机主要由推瓶机构,导辊机构,转刷机构组成。
如图1.1所示,待洗的瓶子放在两个不同转向的导棍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
当推头M把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的刷子就把瓶子外面洗干净。
当前一个瓶洗刷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送入导辊待推。
2)为实现功能要求,清洗刷需要转动,瓶子需要转动,瓶子需要沿导棍移动,需要有输送瓶的机构,经过分析机构的设计要求可知:设计的推瓶机构应使推头M以接近均匀速度推瓶。
平稳的接触和脱离瓶子,然后推头快速的返回原位,准备第二个工作循环。
根据设计要求,推头M可走图1.2所使的示意轨迹,而且推头M在工作行程中应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工作前后可有变速运动,回程时有急回。
图1.2 推头M运动轨迹1.2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设计推瓶机构时的原始数据和要求为:1)瓶子尺寸:大端直径d=80mm,长200mm。
2)推进距离l=600mm。
推瓶机构应使推头M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稳地接触和脱离瓶子,然后,推头快速返回原位,准备第二个工作循环。
3)按生产率的要求,推程平均速度为v=45mm/s,返回时平均速度为工作行程的3倍。
4)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机械运动示意图)5)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尺寸计算 6)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1.3方案设计凸轮—铰链四杆机构方案如图1.3所示,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2上点M走近似于所要求的轨迹,M点的速度由等速转动的凸轮通过构件3的变速转动来控制,由于此方案的曲柄1是从动件,所以要注意过死点的措施,由于推程有600MM,导致凸轮尺寸太大,整个组合所占体积过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车床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车床](https://img.taocdn.com/s3/m/40e47b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d.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车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车床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车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车床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掌握车床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车床的设计和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车床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增强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车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首先,介绍车床的主要部件,如床身、主轴、刀架等,并详细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讲解车床的工作原理,包括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切削力、切削温度等,使学生了解车床的工作过程。
然后,介绍车床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步骤、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引导学生掌握车床设计的基本方法。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车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其次,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车床设计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采用实验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车床,进行实际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车床》,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其次,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
再次,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最后,实验设备,如车床模型、设计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整合,我们将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321e0cde80d4d8d15a4f75.png)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拨叉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孔夹具设计学生学部(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 年月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名称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锁销孔工序夹具设计学生学部(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本次设计是汽车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锁销孔工序夹具设计。
具体内容如下:1 确定生产类型,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零件毛坯图);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4 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各工序切削用量,画出工序简图5 填写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可只填写部分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6 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3~5张;7 撰写设计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内容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机床夹具设计以及正确选用加工机床,与刀具、量具的正确运用。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制订如下: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专用夹具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生产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 零件图:1张2 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4 机械加工工序片:3~4张;5 机床夹具装配图:1张;6 夹具主要零件图(包括夹具体):3~5张;7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地点起止日期1 明确任务,分析零件图1-501 10月28日~10月29日2零件的工艺,制订工艺路线,绘制毛坯图和工艺过程卡片图书馆11月1日~11月8日3 余量、切削用量、工序尺寸等计算,填写工序卡片图书馆11月9日~11月12日4 抒写夹具方案、绘制夹具装配草图图书馆11月10日~11月14日5 绘制夹具总图及零件图图书馆11月16日~11月25日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图书馆12月2日~12月11日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邹清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艾兴等编.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徐鸿本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于骏一等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王斌武等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指导.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2012年发出任务书日期: 20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 20 年月日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三号黑体加粗摘要(占一页)内容(略)(摘要需200字以上).....小四号宋体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三号黑体加粗.目录(占一页)标题字三号黑体标题(略).1拨叉零件工艺分析1.1 设计任务如下图所示拨叉零件。
机械类课程设计
![机械类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83bc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c.png)
机械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掌握机械的基本操作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机械工具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维修,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机械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机械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机械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介绍机械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如杠杆、轮轴、齿轮等,讲解机械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使用机械工具进行切割、打磨等,最后介绍机械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汽车、机械臂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首先,我们将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基本知识;其次,我们将通过演示法展示机械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机械的操作过程;最后,我们将通过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多媒体资料将展示机械的操作过程,实验设备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利用,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占总分的一定比例,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将占总分的一定比例,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将占总分的一定比例,主要评估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e11fbbf121dd36a32d82cf.png)
第13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汇编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和设计上,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这已成为共识。
本书从这一认识出发,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出的要求,汇编了二十个课程设计题目,供教师选用和参考。
13.1 四工位加工机床的刀具进给系统和工作台转位系统设计(1) 功能要求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 1) 总功能要求实现对工件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
2)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四工位加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如图13.1所示。
该系统由安装工件的回转工作台和装有刀具的主轴箱及传动部分组成。
工作台有四个工位,能绕自身回转轴线作间歇转动。
主轴箱上装有三把刀具,对应工作台Ⅱ位置装钻头,Ⅲ位置装扩孔钻头,Ⅳ位置装铰刀。
刀具的旋转运动由主轴箱系统提供,主轴箱能实现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工艺动作。
主轴箱完成一次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循环运动,在四个工位上分别完成相应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工作,在刀具退出工件期间,工作台完成一次回转90度的转动。
依次循环四次,一个工件就完成了装、钻、扩、铰、卸等工序。
(2) 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1) 刀具顶端离开工件表面65mm 开始动作(图13.2),快速移动60mm 距工件5mm 时匀速送进60mm ,然后快速返回,回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比(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2) 刀具匀速进给速度为2mm/s ;工件装卸时间不超过10s 。
图13.1 图13.23) 生产率为每小时约74件。
(3) 运动方案构思提示1) 工作台的间歇转动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曲柄摇杆棘轮机构、蜗杆凸轮间歇机构、圆柱凸轮间歇机构等。
2) 主轴箱的移动可采用移动推杆圆柱凸轮机构、移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摆动推杆盘形凸轮与摇杆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带滑块的六杆机构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858adfc489eb172ded63b7a6.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分流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指导教师院系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时间目录一.设计任务书………………………………二、传动方案拟定…………….……………………………….三、电动机的选择……………………………………….…….四、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五、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六、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七、轴的设计计算………………………………………………八、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九、键联接的选择及计算………………………………………十、联轴器的选择………………………………………………..十一、润滑与密封…………………………………………………..十二、参考文献…………………………………………………一、设计任务书1.1工作条件与技术要求:运动速度允许误差为±5%。
;工作情况:减速装置可以正反转,有轻微冲击,传动零件工作总时数10000小时,检修周期500小时小修,2000小时大修;工作环境:室内,清洁;制造条件:一般机械厂,单件小批量生产。
1.2 设计内容(1)确定传动装置的类型,画出机械系统传动方案简图;(2)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3)传动系统中的传动零件设计计算;(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草图和装配图各1张(A0);(5)绘制减速器齿轮及轴的零件图各1张(A2)2.原始数据运行阻力F(KN):1.8运行速度V(m/s):0.7车轮直径D (mm):400启动系数:dK=1.3二、传动方案的拟定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1通过联轴器2将动力传入减速器3,在经联轴器4传至齿轮5,带动车轮6工作。
'hL=10000hF=1800NV=0.7m/sD=400mmdK=1.3分流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v /1000η总——为总效率123n ηηη⋅⋅⋅⋅2,n ηη⋅⋅⋅——传动系统中每一个传动副(带、链、齿轮、蜗杆)联轴器等的效率 查表得:齿轮传动效率η1=0.97球轴承效率η2=0.99.022)n选取因为是软齿面闭式传动,故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中职机械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中职机械教案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88cd5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6.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2. 学科类别:工程技术类3. 教学对象:中职学生4. 教学课时:X课时5.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掌握机械的定义、分类、作用和应用领域;了解机械零件的名称、功能、材料及加工方法。
b.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名称:XXX(如机械机构、机械传动、金属切削加工等)2. 教学内容:a. 知识点:介绍XXX的基本概念、原理、分类、特点等。
b. 技能点:讲解XXX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注意事项等。
c. 应用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XXX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巩固知识点。
b. 引入新课,提出教学目标。
2. 讲授新课a. 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讲解XXX的基本概念、原理、分类、特点等。
b. 结合实例,讲解XXX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注意事项等。
c. 强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案例分析a. 分析实际工程中XXX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XXX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
b.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a. 安排学生进行XXX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操作正确。
5. 总结回顾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b.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XXX的基本概念、原理、分类、特点等。
b.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XXX的应用案例。
c.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XXX的实践操作。
2. 教学手段:a. 多媒体课件:展示XXX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b. 教具:使用XXX的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
c.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b3fa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e.png)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一、设计要求该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在机械设计方面的技能。
设计要求如下:1.设计一个机械装置,可以完成指定的任务。
2.机械装置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使用多个机械零件和传动装置。
3.设备的材料和工艺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4.设备的尺寸、重量和成本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5.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得到充分考虑。
二、设计内容本次设计我选择了一个基于机械传动的自动喷灌系统作为设计内容。
该系统旨在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人力资源。
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是本次设计的核心任务之一。
根据农田情况和灌溉需求,确定系统的基本结构。
该结构应包括:供水系统、输送系统、喷灌系统和控制系统。
这四个系统之间应能够有效地协调工作,确保喷灌效果。
2.2 机械零件设计在系统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零件的详细设计。
这些零件包括但不限于:水泵、输送带、喷灌头等。
设计应合理选用材料,考虑零件的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能。
2.3 传动装置设计传动装置设计是机械装置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系统结构和零件设计,确定传动装置的类型和参数。
传动装置的设计应确保传递动力和转动的平稳性。
2.4 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是本次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预见可能的风险和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备用方案,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三、设计步骤基于上述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需求:了解农田灌溉的基本需求和限制条件,制定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
2.系统结构设计:确定自动喷灌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供水系统、输送系统、喷灌系统和控制系统。
3.机械零件设计:根据系统结构设计,设计各个机械零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
4.传动装置设计:根据系统结构和机械零件设计,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类型和参数。
5.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分析可能的风险和故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备用方案。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样本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4de139b1d5bbfd0a7956739f.png)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目录设计任务书 (1)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2)电动机的选择 (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带的设计计算 (5)齿轮的设计计算 (8)轴的设计与计算 (9)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14)设计小结 (14)参考资料目录 (15)一)设计任务书(附传动方案简图)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1机械设计的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及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知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
(3)提高学生的有关设计能力,如计算能力、绘图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等,使学生熟悉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的使用,掌握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任务课程设计一般选择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作为设计课题(比较成熟的题目是以齿轮减速器为主的机械传动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拟订,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3、进行传动件、分析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案;2、选择电动机的设计计算,校核轴、轴承、联轴器、键等;4、设计说明书1份。
5、轴系零件装配图一张。
课程设计要求在1周时间内完成以下任务:1、在A3图纸上绘制减速器低速轴部件装配图一张;2、用A4纸书写完成说明书一份,装订成册。
(20页,封面计算机打印,心得体会500字左右)3课程设计的步骤主要内容学时比例3.1设计准备工作(1)熟悉任务说明书,明确设计的内容和要求;(2)熟悉设计指导书,有关资料、图纸等;(3)观察录像、实物、模型,或进行减速器装拆实验等,了解减速器等结构特点与制造过程。
10%3.2总体设计(1)确定传动方案;(2)选择电动机;(3)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分配各级传动比;(4)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562c5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4.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2. 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如CAD软件、仿真分析等;3. 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工程图纸绘制标准和技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并能够合理选择和运用机械元件;2.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的绘制;3. 能够运用仿真分析软件对机械系统进行性能预测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协作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机械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设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流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力学分析:强度、刚度、稳定性分析;- 材料选择: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及选择原则;- 结构设计:基本结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四章3. 机械设计方法与工具:- CAD软件:学习三维建模、工程图纸绘制;- 仿真分析:掌握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分析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六章4. 机械设计实践:-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理解设计过程;- 设计练习:分组进行简单机械系统设计,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八章5. 工程图纸绘制:- 绘图标准:掌握工程图纸绘制规范;- 绘图技巧:学习绘图软件操作,提高绘图效率。
课程设计范例机械
![课程设计范例机械](https://img.taocdn.com/s3/m/e77ed6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8.png)
课程设计范例机械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简单的机械系统,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则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机械工程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解释机械的工作原理,讲解机械的分类和特点。
2.机械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讲解机械系统的受力分析,介绍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阐述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
3.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分析机械设计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机械原理相关的参考书籍,以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用于课堂讲解;收集一些机械原理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机械原理实验台、测量工具等,以支持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机械工程实例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实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5add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a.png)
机械工程实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力学、材料科学及制造工艺。
2. 学生能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至少两个机械工程实例,掌握其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描述并比较不同机械工程解决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图,形成具体的工程图纸。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提升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工程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工程设计和制造工作的认识和尊重。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勇于创新和接受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机械工程设计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4.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理论知识学习:- 引导学生回顾并深入学习力学、材料科学及制造工艺等基本原理。
- 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讲解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强调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原则。
- 分析课本中提供的机械工程实例,解读其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实践技能培养:- 安排学生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图实践,使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
- 制定详细的机械装置制作计划,包括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和装配调试等环节。
-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设计和制作。
3.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理论知识学习:第1-2课时,回顾基本原理;第3-4课时,学习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 实践技能培养:第5-6课时,CAD软件操作及零件设计;第7-8课时,机械装置制作及调试。
-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相关章节,如力学原理(第3章)、材料科学(第4章)、制造工艺(第5章)等,以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零件的分析 (4)1.1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 (4)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第2章弹簧吊耳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5)2.1 毛坯的选择 (5)2.2 基准的选择 (5)2.3 工艺路线的拟定 (5)2.3.1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确定 (5)2.3.2加工顺序的确定 (5)2.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6)2.5 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的确定 (7)2.5.1确定切削用量 (7)2.5.2时间定额计算及生产安排 (18)第3章加工Φ0.0537 孔工序夹具设计 (20)3.1 任务的提出 (20)3.2 定位方案及定位装置的设计计算 (21)3.2.1定位方案的确定 (21)3.2.2定位元件及装置设计 (21)3.2.3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21)3.3 对刀或导引元件(装置)设计 (22)3.4 夹紧方案及装置的设计计算 (22)3.4.1夹紧方案的确定 (22)3.4.2夹紧力大小的分析计算 (22)3.4.3夹紧机构及装置设计 (24)3.5 连接元件及夹具体设计 (24)3.6 夹具操作及维护简要说明 (25)参考文献 (27)附录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8)附录Ⅱ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1)结束语 (32)第1章 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题目给出的零件是CA10B 解放牌汽车后钢板弹簧吊耳。
后钢板弹簧吊耳的主要作用是载重后,使钢板能够得到延伸,伸展,能有正常的缓冲作用。
因此汽车后钢板弹簧吊耳零件的加工质量会影响汽车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
汽车后钢板弹簧吊耳主要作用是减震功能、阻尼缓冲部分功能、导向功能。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由后钢板弹簧吊耳零件图知可将其分为两组加工表面。
它们相互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现分析如下:(1)以Φ0.05037+mm 两外圆端面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0.05037+mm 两外圆端面的铣削,加工05.0037+φ的孔,其中Φ0.05037+mm两外圆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a R =6.3,Φ0.05037+mm 的孔表面粗糙度要求为1.6Ra m μ。
(2)以孔045.0030+φ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2个045.0030+φ 的孔,2个10.5mm φ 的孔、2个045.0030+φ 孔的内外两侧面的铣削,宽度为4mm 的开口槽的铣削,2个在045.0030+φ 同一中心线上数值为0.01φ 的同轴度要求。
其中2个045.0030+φ 的孔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6Ra m μ ,2个10.5mm φ 的孔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2个045.0030+φ 孔的内侧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2.5Ra m μ,2045.0030+φ个孔的外侧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6Ra m μ ,宽度为4mm 的开口槽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50Ra m μ 。
第2章 弹簧吊耳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2.1 毛坯的选择零件材料为35钢,考虑到该零件在汽车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因此,毛坯可采用模锻成型。
2.2 基准的选择基准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2.2.1粗基准的选择。
以后钢板弹簧吊耳Φ0.05037+mm 外圆作为粗基准,加工出端面 。
2.2.2精基准的选择。
以后钢板弹簧吊耳Φ0.05037+mm 端面作为精基准,加工05.0037+φ孔,作为精基准。
2.3 工艺路线的拟定2.3.1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确定零件毛坯采用的是模锻方式生产,生产规模为中批生产。
非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以满足要求,无需加工。
为提高生产效率,待加工表面可以使用金属切削机床,采用切削多余金属的方式加工。
2.3.2加工顺序的确定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初步确定加工工序如下:1. 热处理,对毛坯进行正火处理,满足硬度要求2. 粗铣Φ0.05037+mm 孔两端面3. 半精铣Φ0.05037+mm 孔两端面,采用专用夹具保证尺寸0.20.676--4. 加工Φ0.05037+mm 孔,采用专用夹具5. 加工Φ0.05037+mm 孔倒角,使用倒角机6. 粗铣两耳的4个端面7. 半精铣两耳的2个内端面,保证尺寸0.074077+8. 加工Φ0.045030+两孔9. 加工0.045030+两孔的倒角10. 钻Φ10.5的孔11. 加工4mm 开口槽12. 去毛刺,清洗13. 终检入库2.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后钢板弹簧吊耳”零件材料为35钢,硬度HBS 为149~187,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采用锻造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 铣Φ0.05037+mm 两外圆端面考虑其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6.3Ra m μ,可以先粗铣,再半精铣,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5,取2Z=3mm 已能满足要求(2) 加工05.0037+φmm 孔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 1.6Ra m μ,其加工方式可以分为钻,扩,铰三步,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48,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钻孔:35mm φ扩孔:36.8mm φ 2Z=1.8mm IT9铰孔:0.03037mm φ+ 2Z=0.2mm IT7 (3) 铣弹簧吊耳的内侧面考虑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12.5Ra m μ,先粗加工,在半精加工,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5,毛坯:72mm粗铣; 75 mm 2Z=3mm , IT12半精铣:074.0077+ mm 2Z=2mm , IT9 (4) 铣弹簧吊耳的外侧面考虑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50Ra m μ,只要求粗加工,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5,取2Z=3mm 已能满足要求。
(5) 加工045.0030+φ mm 孔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 1.6Ra m μ,其加工方式可以分为钻,扩,铰三步,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48,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钻孔:28mm φ扩孔:29.8mm φ 2Z=1.8mm铰孔:0.043030mm φ+ 2Z=0.2mm (6) 加工10.5mm φ孔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12.5Ra m μ,其加工方式可以分为钻,扩,两步,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48,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钻孔:5.10φmm 2Z=5.25mm(7) 铣宽度为4mm 的开口槽考虑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50Ra m μ,只要求粗加工,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48,取2Z=2mm 已能满足要求。
2.5 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的确定2.5.1 确定切削用量工序2,3:粗、半精铣Φ0.05037+mm 两外圆端面机床:X6030刀具: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 mm d 200=, 齿数Z=20.(1)、粗铣铣削深度p a : p a =1.5mm每齿进给量f a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30-13,取0.08/f a mm Z = 铣削速度V :参照《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30-23,取(20~40)/min V m =, 机床主轴转速n :01000V n d π= 式(2-1) 取V =26, 0d =200代入公式(2-1)得:=⨯⨯=20014.3261000n 41.4r/min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11-4,取47.5/min n r =实际铣削速度V ':0 3.146316929.83/min 10001000d nV m π⨯⨯'===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m f :m z w f f zn = 式(2-2)取z f =0.08f a =,20Z =,w n =47.5n =代入公式(2-2)得:m f =0.082047.576/min mm ⨯⨯=取80/min m f mm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被切削层长度l :由毛坯尺寸可知60l mm =刀具切入长度1l :17l mm =刀具切出长度2l :mm l 22=走刀次数为1机动时间1j t :121j ml l l t f ++= 式(2-3) 取60l =,17l =,22l =,80m f = 代入公式(2-3)得:1j t 60720.86min 80++==(2)、半精铣铣削深度p a :1p a mm =每齿进给量f a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30-13,取0.075/f a mm Z = 铣削速度V :参照《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30-23,取(20~40)/min V m =, 取V =28, 0d =200代入公式(2-1)得:机床主轴转速n :0100010002844.59/min 3.14200V n r d π⨯===⨯,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11-4,取47.5/min n r =实际铣削速度V ':0 3.1420047.529.83/min 10001000d nV m π⨯⨯'=== 取z f =0.075f a =,20Z =,w n =47.5n =代入公式(2-2)得:工作台每分进给量m f :0.0752047.571.25/min m z w f f zn mm ==⨯⨯= 取m f =75mm/min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被切削层长度l :由毛坯尺寸可知60l mm =刀具切入长度1l :17mm l =刀具切出长度2l :取mm l 22=走刀次数为1取60l mm =,17l mm =,mm l 22=代入公式(2-3)得:机动时间1j t :12260720.92min 75j m l l l t f ++++===工序4:钻,扩,铰0.03037mm φ+孔, 机床:Z5140B刀具:麻花钻、扩孔钻、铰刀(1)、钻35mm φ孔切削深度p a :mm a p 5.17=进给量f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8-10,取(0.60~0.70)/f mm r =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8-13,取0.6/f mm r =取切削速度12/min V m =取V =12, 0d =35代入公式(2-1)得机床主轴转速n :01000100012109.19/min 3.1435V n r d π⨯===⨯,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9-3,取125/min n r =实际切削速度V ':0 3.143512513.74/min 10001000d nV m π⨯⨯'=== 被切削层长度l :76l mm =刀具切入长度1l :116l mm =刀具切出长度2l :22l mm =走刀次数为1机动时间j t :121j l l l t fn++= 式 (2-4) 取76l =,116l =,22l =, 0.6f =,125n =代入公式(2-4)得:1j t 76162 1.253min 1250.6++==⨯ (2)、扩35mm φ孔切削深度p a :mm a p 9.0=进给量f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8-30,(1.2~1.8)0.72~1.08/f f mm r ==钻/mm r参照《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8-31,取 1.0/f mm r =切削速度V : (1/3~1/2)4~6/min V v m ==钻机床主轴转速n :34.7~52/min n r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9-3取47/min n r =实际切削速度V ':0 3.1436.847 5.42/min 10001000d nV m π⨯⨯'===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8-42被切削层长度l :76l mm =刀具切入长度1l 16l mm =刀具切出长度2l :2l mm =走刀次数为1取76l =,116l =,22l =, 1.0f =,47n =代入公式(2-4)得: 机动时间1j t :12176162 1.7min 47 1.0j l l l t fn ++++===⨯ (3)铰0.03037mm φ+孔 切削深度p a :mm a p 1.0=进给量f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8-35,取(0.5~0.6)/f mm r =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8-36,取0.6/f mm r =主轴转速43~60/min n r =取主轴转速47/min n r =实际切削速度V :0 3.143747 5.46/min 10001000d nV m π⨯⨯=== 被切削层长度l :76l mm =刀具切入长度1l :1 1.4l mm = 刀具切出长度2l :22l mm =走刀次数为1取76l =,1 1.4l =,22l =, 0.6f =,47n =代入公式(2-4)得: 机动时间j t :12176 1.42 2.82min 470.6j l l l t fn ++++===⨯ 工序5,倒角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