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
从初高中衔接视角谈历史教学的贯通与区别以统编教材《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为例
5、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现实问题,例如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如何推动和平与 发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案例
“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以统编版教科书为基础,通过具体的教 学案例阐述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教学质量。
从初高中衔接视角谈历史教学的贯通与 区别以统编教材《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为例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初高中衔接视角下历史教学的贯通与区别,以统编教材《辽 宋夏金元的文化》为例,阐述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对不 同历史时期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研究方法上,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通 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为例,具体分析历史教学内容的贯通与区别;并通过访 谈历史教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深入了解他们对历史教学贯通与区别的看法和 建议。
总之,从初高中衔接视角谈历史教学的贯通与区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 明确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希望本次演示的研究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历史 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对 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以统编版教材为基础,探讨初高中 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对比与教学衔接
高中历史学习是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提升。
由于初高中课程标准不同,初高中统编教材的深度、广度以及编排体例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法、思维特点不同等原因,即使是同一历史阶段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师也要重视对初中历史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拓展与思维提升。
本文试从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两个角度对比初高中统编历史教材的不同,并提出教学衔接策略。
一、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衔接从教材内容上看,高中统编历史教材(以下简称“高中教材”)与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教材”)相比,在编排上有三个重要不同点:一是高中教材容量更大,主要表现为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史料及其评价更多、时间跨度更大。
二是两种教材对历史事件叙述的侧重点不同,高中教材重概括性分析,初中则重细节性描述。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浅显、直观、形象,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但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多层次、多视角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武文,2020)。
三是高中教材的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常置于世界史背景下进行阐述,注重全球视野下的史观教学。
例如,初中教材将清朝前中期的历史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的第18、20课,包括清朝对新疆、西藏、台湾的治理和雅克萨之战,以及军机处、文字狱、闭关锁国等内容。
而同样的内容,高中教材只用一课讲述,文字概括性强,且对该阶段历史知识的容量进行了扩充,补充了康乾盛世、奏折制度、改土归流等。
初中教材旨在让学生学习清朝政策制度,初步了解制度实行的因素。
高中教材则通过清朝的盛世表现与危机处理,呈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引导学生透视当时的社会背景,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制度发展、民族交融以及潜藏的危机。
由此可知,初中教材内容相对较少,主要以基础知识的识记、了解为主,对同一知识点的讲述较为细致、篇幅较长、可用课时多。
高中教材内容增多,主要以提升学生的理解、比较、运用能力为主,对同个知识点的讲述概括性强、篇幅较短、可用课时少。
此外,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相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注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拓展,不仅提出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同时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方颖,2020)。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的应对策略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的应对策略漳浦二中杨爱川新课改以来,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一直备受一线教师及教研员的关注,甚至有的学科还成书专门讨论,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今年是本人从事高中起始年段新课程教学的第二次,对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问题颇有感触,通过认真的探讨及借鉴别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能较好地解决教材衔接问题。
利用这次教研的机会,把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上的一些做法及不成熟的看法呈现出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熟悉初中历史知识,了解初高中课程的不同,找出衔接点,以便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缩短学生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时间。
(一)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和形式的不同高中历史新课程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分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教材的呈现形式是模块加专题。
初中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
这种课标下的教材呈现形式实际上是通史加主题的形式。
课程标准的不同,决定了初、高中教材体例、教材内容、教材难易、教材繁简、教材资料选取以及教学形式的不同。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都强调三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同时,强调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三)课程内容的区别与联系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初中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在主题形式的同时,初中历史还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线索性。
高中课程内容对历史知识的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历史内容的呈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
统编教材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教育新探统编教材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吴平摘要: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拓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保持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现行统编版教材的编写背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初高中统编版教材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以及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统编教材;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学策略统编版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应用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中的重要实践,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的重视。
在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背景以及编写目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源,了解历史知识、能够用唯物史观认识分析历史事件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灌输式教育,而是要在掌握好历史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学科兴趣,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统编教材的背景及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定位(一)初高中统编教材的编写背景分析统编版历史教材大体于2017年8月开始编写,历经一年于2018年9月完成,随后在各个省份进行推广。
统编版历史教材的编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的,是国家的意志和行为,是对中学阶段教育工作改革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特点。
首先,进一步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性质,它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其次,明确了历史学科要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目标服务,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再次,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质作为核心要点。
此外,还明确了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必修部分为基础课,要求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学习。
初三升高一暑期衔接教材历史教案
初三升高一暑期衔接教材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衔接,使其逐渐形成高中历史的研究能力和思考方式。
具体目标如下:
1. 掌握高一历史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高一历史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用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 阐述高中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4. 提供历史文献和书籍,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撰写相关历
史文章。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衔接。
通过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价,重视学生思考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应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书
籍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撰写相关历史文章,以便更好地评价学
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教案标题: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关系;2. 掌握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区别;2.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期望。
2. 了解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区别(10分钟): - 分析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对比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关系。
3. 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15分钟):- 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如阅读、分析、比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4.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15分钟):-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如古代史、现代史、中国史等;- 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 - 引导学生对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5. 拓展与巩固(10分钟):- 提供相关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活动;-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兴趣。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期望和目标;- 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2. 相关历史学科的参考书籍和资料;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2. 学生的课堂笔记和思考总结;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项目;2.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相关的竞赛和活动;3. 定期组织历史学科的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在教材比较中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
N o. 3 T I ME EDUCA 接初高 中历史教学
王福 生
摘要: 初 高中教 学的衔接 问题是 中学历史教 师关注的老话 题 , 高中新课程 改革又赋 予 了这 个老话题 以新 的生命 力。初 中到 高中不
仅是 知识 量的变化 , 更需质 的提 高 : 对学生的 学习能力提 出了更 系统的要 求。本文从初 高 中教 材 比较 的视 角探 讨 高中教 学的转 变方
向。
关键 词 : 历 史教材 学生能力 新课 改
中图分类号 : G6 3 3 . 5 1 文献标识码 : c
和历史思维 能力 的形成 。但探究过程也对教师 的引导提 出挑战 : 如何激发学生从不 同角度思考 问题 。在此过程 中要注意 : 高中历 史 的基本理论 和概念 比较枯燥 、 深奥 、 抽象 , 所以高一老师应注意 避免过 于专业化 和学术化 , 尽量以具体历史事实和时代背景交待 有关 内容 , 教学要通俗易懂 、 深入浅 出, 以降低难度。 第四, 历 史资料形式不 同 , 要 求教师在学生 分析材料 时做 出 方法指 导 。初 中历史 教材注重 人物的介绍 、 事件 的故事 性 , 感 性 描写 , 具体生动 。高 中历史教材增加大量的原始材料 , 包括地 图、 照片、 简 图等非文字性史料 , 也包 括各种私人 、 官方 的档 案记录 、 史学研究 的成果等文字资料 。这些材料在 内容上既有一致 的, 也 有相互 冲突 的。换 言之 , 初 高教材 中许 多内容看似是重 复的 , 但 题。 初 中教 材似乎重视 “ 面” 的铺开 , 内容 简明扼要 , 而高 中教材则更 这种改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 的认识深度 , 但也在很大程 重视 “ 点” 的突破 。所 以, 在高 中历史教学 中 , 要 重视历史思维 能 度上超越 了高一学 生的知识储备 和能力基础 。对知识基 础极薄 力 的培养 , 特别 是创 新意识的培养 , 要求多视角 、 多层次地理性地 的学 生来 说 , 难 以有 条 理 、 完 整地 归纳 知识 , 难免 觉得 零散 、 混 思考和 分析问题 , 训练学生 对史料 的敏感性 , 培养 学生鉴别和评 乱。所 以 , 为 了便 于学生弄 清历史发展 的来 龙去脉 , 高一 老师应 价史料 的能力 。 指导学生在初 中的基础上 , 构建 完整的知识体系 , 全方面 、 完整系 这种改变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提 高学生分析 问题 统地 掌握历史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 , 可以尝试让学生 自己按 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呢?实践表明 , 讨论是培养学生分析 单元 构建知识结构 图。学生在制作过程 中体会 、 观察知识问的关 能力 的最好 工具 。高 一历史教师应 注重建立和谐融 洽的师生互 系, 甚至可能发现从未 意识 到的知识 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克 动关系 , 以历史 知识为载体 , 创设讨论 的情景 , 鼓励学生争论 , 通 服遗 忘 , 而且 可以加强 知识迁移 、 应用能力 。实践表 明, 学生 自己 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 的思维。在讨论过程中 , 教师要及时进行点 制作 知识结 构图 , 能够激发他 们的学 习兴趣 , 更 重要 的是促 使学 拨 , 对学生提 出的不同意见 、 看法 、 观点不 随便 斥责或施加压 力 , 生 积极 自主地思考 , 有利于语 言组织能力 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 促 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 以促进学生 自主学 习、 独立思考 , 尽可能 进学 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 、 共 同发展 的过程 。 第二 , 考察标 准不同 , 要求师生 改变教育 和学 习方法 。初中 第五 , 学 习内容 侧重 的不 同 , 要 求教 师完 善 自己的知识 体 测试 重知识轻 能力 , 对知识 的要 求多停 留在 了解和记忆层 面 , 学 系 。在课程 内容上 , 初 中课程重 中国史 , 轻世界史 ; 重政治史 , 而 生划 书背 书这 种“ 被 动记忆 ” 的学 习方法是很有成 效的 。高 中测 经济史 、 思想文化史 相对薄弱 。初中三年 , 仅初三学年学 习世界 试则 重能力 , 新课改 下的历史 思维能力有 : 阅读 和提取历史信 息 史 , 占初 中课程 内容的 1 / 3 。而高 中中外历史权重大致相 当 , 若加 的能力 ; 分析 、 综合 、 比较 、 归纳 、 概括历史事 实的能力 ; 运用 已知 上六个选修模块 份量 , 世界史 的总量 则超越 中国史 。同样 , 经济 信息解决新 问题的能力。简言之 , 高 中学生应 注重从史料 出发的 文化史的 比重也很大。 概括 、 比较 、 联系、 讨论等探究性能力 的培养 和历史 思辨 方法 的训 这种改变要 求教师加 强专业进修 。读 书是教师专业 成长 的 练。 基本途 径 , 我们 只有通 过专业 书籍 的阅读来 提升 自己的专业 知 这种 改变使得 高一 教师必须放弃教师照本宣科 、 学 生机 械训 识 , 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 练 的教学方法 , 要求 老师充分尊重 学生 的主体性 , 引导学生完成 通过对初高 中教材 的上述 比较 , 不难发现 , 为 了更好地使 学 从被动记忆 向 自主探索 的转 变过程。高中新课 程理念“ 倡导学生 生适 应高 中历史 的学 习, 高一历史教 师的工作是相 当复杂的 , 既 主动 学习 , 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 , 培养探 究历史 问题 的能力 ” , 要 深入挖掘知识 的深度 , 又要注意事 件的时序性 ; 既要培养 高 中 实 际上要求高一 老师不能仅 满足学生 “ 学会 ” , 更 要引导学生 “ 会 生应 具备 的各种 能力 , 又要照顾初 中生的应试实 际 ; 既要 注意教 学” , 真正学会 学习 , 培养思维 的灵 活性和变通性 , 让 学生从被动 学 的趣 味性 , 又要树立知识的体系性 ; 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 又 听讲 的接受者转变 为主动参 与的学 习主体 , 实现 “ 教 是为了不教” 要形成 系统 的思维逻辑 ; 既要突出重点 , 又要博览群 书。当然 , 初 的 目的。为此 , 高一教师 应使课堂教 学活起来 , 使学生 积极发表 高 中历史教学 的衔接是一个需要统筹安排 的系统工作 , 高中教 师 见解 , 愿意 和同伴探讨 问题 , 从 而培养他们 的批判意识 和怀疑精 要从教学 的方方面 面想办法 , 而对 初高中历 史教 材进行 比较 只是 神, 提高交 流和表 达能力。 其 中一个视角 。 第三 , 教材叙 事方式不 同 , 要 求教师对学 生探 究做 出适 合学 生 认识 水平的灵活指导 。初 中教材偏重历史事件 的过程 , 内容 比 作者简介 : 王福 生( 1 9 8 3 一 ) , 男, 河北 昌黎人 , 中学一级教 师, 研 究 较 浅显 ; 高 中则要求 理性分析 , 系统分 析历史事件 的背景 、 原 因、 方 向为 中学历 史教 学 , 河北 省秦 皇 岛市第 一 中学 , 河 北秦 皇 岛 条件 和意义 、 作用 、 影响, 有一定深度 。 0 6 60 0 6 这种改 变使 学生有充分的探讨 余地 , 有利 于学生创造 学 习
普通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普通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研究摘要:在中学教学体系中,历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文和社会。
中学历史课程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高中则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和拓展。
从本质上来看,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程、教材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的有效衔接,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统编版;初中历史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安排课程,保障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尤其要针对中考和高考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
很多初中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由于学习量、知识难度等方面都出现变化,难免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如果教师没有做好教学衔接,会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出现脱节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所以,对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效果的提升,还有利于帮助学生转变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1.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必要性1.教学需求对于高中历史来说,初中的历史知识是基础内容,不论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会增加高中历史知识的难度和知识量,并且与初中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
因为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难以理解复杂、多样的历史知识。
所以,初中历史教学更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参与人物等等,而高中教学则更重视意义、作用、影响等方面的教学。
如果没有对初中历史的延展和深化,没有做好衔接,那么高中历史教学则难以深入推进,无法满足教育要求。
1.学生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树立良好的品格素养,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良好公民[1]。
所以,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比较重视试卷分数,忽略了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造成学生缺少社会适应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来强化感性认知,并且从感性认知逐渐转化为理性认知,达到以史为鉴的效果。
初升高历史知识衔接举例
初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比较
二、课程标准
由于纲要上第一单 元知识过于庞杂, 所以只比较第一课。
初中七上第一单元课程标准
高中第一课课程标准
史前时期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 早期中华文明:
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 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
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 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
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史料实述证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
息。
【比较结果】表面看考查的素养基本相同,但在实际学习中大有讲究。高中核心素养要求是思维含量更大,层次 更高,理解更深刻!
初升高历史知识衔接举例
2024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
成功总是眷顾那些 灵
提前有准备的人!
山 有
路
入
烟
霞
叁 贰壹
目
具
小
知
体
试
识
录
计
牛
比
划
刀
较
壹
初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初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比较
一、章节内容
初中部编版(七上)
高一《中外史纲要》(上)
比较结果: 高一教材单元知识容量大;高一上学期要学案所有中国史,而初中要用两个学年(初一+初二)。 纲要上第一课容量都要比初一第一单元容量大。
天津市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最全最新)
天津市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最全最
新)
背景介绍
升入高中是初中学生继续教育的重要节点。
为了使初中生在历史学科上实现顺利衔接,天津市教育部门制定了最全最新的历史衔接教材。
教材内容
1. 基础知识回顾:教材会回顾初中阶段研究的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等方面。
2. 深入拓展:教材将深入展开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 跨学科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材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与文学、地理等学科相互关联。
4. 练与评估:教材会提供大量练题和评估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进行自我评估。
教材编写准则
1. 无法确认的引用:为了确保教材的准确性,教材编写过程中
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2. 简洁明了:教材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法
律术语或概念,以方便初中生理解。
3. 独立决策:教材编写过程中应独立决策,不寻求用户的协助,以确保教材制定的整体策略不受干扰。
总结
天津市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是为了帮助初中生在历史学科
上实现顺利衔接而制定的。
教材内容全面,旨在回顾基础知识、深
化研究、与其他学科结合,同时提供练习和评估。
编写过程中坚持
简洁明了、独立决策的原则,确保教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历史衔接PPT课件
史事件相关吗?
三 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1.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
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
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
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
思考:"天崩地裂 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
地",近代史上哪些史实能够说明这句歌词?风吹
过 雨打过 铁蹄践踏过 火烧过 刀砍过 列强分割过
指的又是哪些历史?近代史上哪些人又堪称为仁
人志士英雄好汉?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这首曲子原是贝
多芬为一位心目中的英雄所作的,1814年完成。
当时的欧洲谁最符合英雄的称号?拿破仑。他为
美,你会找到历史的另一面。感悟历史之美,能让你赏心悦
目。
(2)、体会历史之博
①“文史不分家”,文学与历史密不可分。
小说与历史:《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
《九三年》《飘》等从文学的角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
画卷。
诗词与历史: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
着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诗人用诗词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的变迁、飞机的发明)。
④宗教与历史: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
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反映世界各民族
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展现了各历史时期国家和民
族的特征。如: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佛教的传
播,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教徒坚定的“朝圣”信念。
(3)、汲取历史之智
培根(英):史学是智慧储集的宝库。阿克顿(英):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伏尔泰(法): 人是什么,只有历史告诉你。 李世民:“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观;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鲁迅: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 命运。克罗齐(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说历史 就是说现实,现今许多政治家、领导者都必须学习历史, 鉴往知来。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广博的视野, 清醒的思维。历史上的王侯将相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 治国方略,也有惨痛的经验教训。如:唐太宗知人善任, 秦始皇的暴政。人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人只能在先辈们留 下来的传统的基础上“制造”自己的历史,谁又不想以这 个基础为跳板,完成辉煌的跨越呢?
天津市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最全最新)
天津市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最全最
新)
天津市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最全最新)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天津市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的最全最新版本,以帮助初中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研究。
教材内容涵盖了初中历史的核心知识,并提供了必要的扩展内容,以满足高中历史研究的要求。
二、教材结构
1. 初中历史核心知识
- 汉字文化
- 古代社会
- 中世纪史
- 近代历史
2. 扩展内容
- 世界历史概览
- 中国古代史文化巡礼
- 当代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三、教材特点
1. 系统性
本教材以系统的方式呈现了初中历史的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 扩展性
除了初中历史的核心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扩展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历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文化巡礼,并了解当代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3. 贴合高中课程
该教材旨在帮助初中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研究,因此内容的设置和深度与高中历史课程相一致,有助于学生适应高中历史研究的要求。
四、使用建议
1. 阅读教材前,建议学生先了解初中历史的核心知识。
2.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扩展内容,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3. 配合教材进行相关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4. 研究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建议向老师寻求帮助。
五、结论
天津市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材的最全最新版本,通过系统性
和扩展性的设置,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研究,并满足高中
历史研究的要求。
希望该教材能为学生们的历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1-0 初高中历史衔接3
• 正文:大字叙述主题内容,小字是对正文的阐述或补充扩 展。
其他材料:图、表、史料,辅栏:知识栏、思考题等, 概括、提示重点,帮助理解,启发思考、开拓视野。 大事年表:把中外史事放在人类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 同时纵向展现社会各横切面的互动与流变;政治、经济、 文化三方面的内容都有,是对三门必修课的整合,帮助 学生加强对历史发展全貌的认识。必修一以政治史为主 线,以经济史、文化史等为辅。
史情不渝,学载道义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 其史.... 所以,历史作为我们民族的记忆,应该学好它。
பைடு நூலகம்
生活中的 历史 之——电影
真实的霍元甲 (1868-1910年)
真实的黄飞鸿 (1847-1924年)
真实的叶问(18921972年)
生活中的历史之——音乐
• 有关中国历史,如:《松花江上》、《曹操》、《东风破》 • 有关世界历史,如:《国际歌》、《马赛曲》、《爱在西元 前》
生活中的历史
• 除了以上,还有旅游、收藏、鉴赏等都可以 找到历史的影子。
课外:
(1)注意与政治、地理的联系,关注新闻热点。
• 文史不分家, • 政史不分家, • 史地不分家
(2)参加历史课外活动(讲座、参观访问等)
《窦娥冤》审判地点
淮阴侯——韩信
初高中历史区别:
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区别 (1)课程结构方面 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 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 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现有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新课程相脱节
导言: 初高中历史衔接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课件2017届
• A 二十年 • C 三十年
B 二十六年 D 三十四年
练一练
• 历史纪年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关于历史纪年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 B、乾隆四十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那年 • C、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那一年为公元零年 • D、农历以干支来纪年,一个周期为六十年
How——(影响)
改革开放具有影响深远的里程碑意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征程, 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 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一)生产体系全面建立。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 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 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 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 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三)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 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 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 代。
三、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1.预习教材,有的放矢。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一要“耳到”; 二要“眼到” ; 三要“手到”,记好笔记;记 提纲、要点、问题、提 示 等。 四要“口到”; 五要“心到”; 3.巩固知识,理清每一课,每一单元知识的
熟悉教材板块 ★前言 ★目录 ★单元导语 ★课前提示 ★正文 ★辅栏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衔接
一 一
这些衔接 资料放在 高一新生 开新课前利 用 2 3节课 与学生  ̄
起梳理 , 帮助学生建立 清晰 的通 史架构 , 为高 中的专题 学习 打 二、 充分 利用初 中教材 的“ 已知” 探 究高中教材 的“ , 未知” 这 。
。
性呢?下面就谈谈个人的思路 和做法 , 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
一
、
这是提 高课 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资料编写建 立在初 中教 材基础上 , 参照高 中教材 ( 以岳 麓版 求 , 对初 中的教材 的“ 已知 ” 做到有的放矢地运用 。本人根据教学 认为初 中教材的“ 已知 ” 知识可 以分为两类运用。第一类 : 作 为例 ) 内容 , 突出时序性和重要 的史实 。如 中国古代史按 照主要朝 实践 ,
逻辑性较强 的知识 。高 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初 中通史基础之上的 世界经济危机一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 “ 冷战” 苏 一
深人 。在我们现实的高 中教学 中, 存在两大方 面的困惑 : 一是大部 联“ 三夫 ” 改革一苏联解体 。 分学生对初 中的通史 掌握得并 不扎 实 , 因此经常 出现 “ 篡改 ” 历史 时间 、 历史事件 的现象 ; 二是 由于高中知识重点是理 论性强 的问
国政 策 ) 。
式把要探究 的问题 逐一呈现 , 让学生根据 “ 已知” 究出“ 探 未知” 的
中国近代史主要史实按顺序如下 : 4— 99 鸦片战争 、南 问题 , 1 0 11: 8 《 从而 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 种衔 接的好处是导人 自
能激起学生 的求知欲 。如《 鸦片战争 》 这一课 的导人处理如下 : 京条约》 太平天 国运动 、 二次鸦片 战争 、北京条约》 洋务运动 然, 、 第 《 、
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和学 生应 达 到 的能 力体 系来 制 定 的 . 它 是 教学 的依
据 。在 新 的课 程 改革 中 , 中学 历 史课程 出现 了“ 一标
多本 ” 和“ 多标多本” 的问 题 . 也 出现 了初 中和 高 中 历 史 教材 多 样化 的特征 . 这 虽然 给初 中和 高 中历 史 教 学 带 了前所 未 有新 气 象 。 但也 带来 了初 中 和高 中
的初 中和 高 中历 史教 材 的课 程 目标 、内容 结构 、 课 程 内容 存 在 差 异 . 两 种教 材 不 能很 好 地 衔 接 . 导致 中学历史 课程 教学 难 的问题 如何 解决好 初 中和 高 中历史 教材 的衔接 问题 . 对 中学 历史 课 程教 学具 有 重要 意 义 1 钻研 课程标 准 。 衔接 课程 目标 课程 标 准是课 程 目标设 置 的依 据 课程 目标 是
史 事 实进 行 整 理 、 思考 、 解释 、 评价 : 要 求 学 生 掌 握 的“ 技能” 是指 会用 口头 、 书 面方 式或 其 它形 式再 现
这些“ 知识” “ 知识 ” 和“ 技能 ” 是对 学生学 习历 史课 程 的最 低 的要 求 _ l I
育 历史 课程 标 准 》 和《 普 通高 中历 史 课程 标 准》 制定
二 次工 业 革命 两个 学 习 主题 ,重 点 关注 机 器发 明 、 电力广 泛使 用 的基本史 实 … 而《 普 通高 中历 史课程
标准》 中则强 调 了解 两次 工业 革 命 的基 本 史实 的基 础上 , 探 讨它 对资 本 主义市 场发展 的影 响 【 2 I 由此可 见, 《 全 日制 义 务 教育 历 史 课 程标 准 》 要求学生“ 掌 握 基 本 的历 史 知识 。 包 括重 要 的历 史 人 物 、 历史 事 件 和历史 现 象 . 以及 重 要 的历 史概 念 和历 史发 展 的 基本线索 : 在 掌 握 基本 历 史 知 识 的过 程 中 . 形 成 正
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作者:盖志敏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第12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所以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否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关键。
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的前提是让高一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学习历史的能力与技巧。
只有学生学起来轻松,才会对历史学习有持久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做好初、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衔接,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下面就初、高中历史学习的不同及做好衔接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区别1.教材内容的编排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模块。
初中教材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
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其中,必修课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个学习模块,选修课则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究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模块。
高中教材的编排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但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
2.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正因为初、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板块设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这对于初、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求又有不同:从课标来看,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基本上是识记、了解、理解,更多侧重于识记层面。
而高中要求则更多是对理解、应用及综合能力的考查,如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状况分析1.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1)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
(2)初中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在初中时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立足学段融通,探寻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路径——以《戊戌变法》一课为例
立足学段融通,探寻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路径——以《戊戌变
法》一课为例
方琼
【期刊名称】《安徽教育科研》
【年(卷),期】2024()9
【摘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本文在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出一些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具体路径:立足新课程理念,明确衔接教学的必要性;立足学业质量标准,明确素养培育的渐次性;立足单元主题,关注教学立意的合理性;立足教材文本,关注史料运用的适切性。
初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整体上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的衔接,更要关注思维的培养、素养的达成,使得初高中历史教学得以有效沟通、连接和融合,实现中学阶段在育人价值上的有效衔接。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方琼
【作者单位】蚌埠第三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
2.新课改目标视野下的初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衔接探讨——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
3.高中历史必
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融通教学的设计路径——以统编版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为例4.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幂与指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5.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以《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Array中衔接教材目录第一章历史发展顺序 (1)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顺序(第1课时) (1)一、古代历史朝代歌(原始社会——1840年) (1)二、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 (2)第二节中国历史发展顺序(第2课时) (3)一、近代中国(1840年——1949年) (3)二、现当代中国(1949年——今) (4)第三节世界历史发展顺序 (5)一、奴隶社会(BC4000年左右——476年) (5)二、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476年——1640年) (5)三、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5)四、世界现当代史(1917——今) (5)第二章历史学科常识知识 (7)第一节历史学科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7)一、天干地支纪年法 (7)二、五行相生相克说 (8)三、时辰的划分 (9)第二节关于传统节日的历史传说 (21)一、春节 (21)二、元宵节 (22)三、清明节 (24)四、端午节 (25)五、中秋节 (26)第一章历史发展顺序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顺序(第1课时)一、古代历史朝代歌(原始社会——1840年)(一)从尧——1912年清帝退位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司马晋群雄割据有十六南朝宋齐梁陈出北朝三魏继齐周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金元明清休(二)从夏——1912年清帝退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无论是哪一种朝代排列顺序,重点时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及王朝统一时期。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处于分裂时期,而在于其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
各统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典型阶段;秦汉做为封建社会的起始阶段为后来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阶段,是中国元素的重要代表时期,比如瓷器等。
宋元时期是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海外贸易尤其发达;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总结和衰落时期,出现了近代的曙光。
二、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总结的人类要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旧社会取代新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曾经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第二节中国历史发展顺序(第2课时)一、近代中国(1840年——1949年)(一)1840年——1912年晚清重要事件包括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是结束了中国帝制的历史,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1912年1月——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政体,从此进入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的政体。
(三)1912年3月——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成为中华民国的正式大总统,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尊孔复古,祭天复辟。
但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皇帝”时代已经结束。
(四)1915年——1927年军阀混战此时,中国没有统一的政府,中国的思想界相对比较活跃自由,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使得各种思想相继传入中国。
(五)1927年——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22年的时间,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其统治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二者在长期内处于对峙状态,后来共同合作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大业。
从1946年夏到1949年4月,国共两党进行了内战,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现当代中国(1949年——今)(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过渡时期这一阶段比较突出的事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制度的建立,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成立。
经济上主要事件体现在“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上。
思想文化上主要体现在奠基作用方面。
(二)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两头好,中间问题比较大,重点体现在“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三)1966年——1976年十年“文革”(四)1976年——1978年徘徊时期这一阶段“文革”虽然结束,但是“左”的思想还在,“两个凡是”思想使得“文革”后的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起来。
(五)1978年——今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以1992年“十四大”为分界线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阶段。
第三节世界历史发展顺序一、奴隶社会(BC4000年左右——476年)二、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476年——1640年)三、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一)各国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2.法国3.美国4.德国(二)资本主义萌芽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萌芽2.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4.第二次科技革命5.第三次科技革命(三)资产阶级思想发展1.文艺复兴2.启蒙运动四、世界现当代史(1917——今)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一战后的世界格局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4.第二次世界大战5.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6.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发展第二章历史学科常识知识第一节历史学科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一、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60一个甲子,减3除60就ok了.以1894年为例(1894-3)/60=31.5.天干10个一轮回,所以天干就为甲地支12个一轮回,所以地支就为午.1894就为甲午年.干支纪年法,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可构成60干支(即为一花甲).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永无止尽.现在公元纪年换算干支纪年的方法(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2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如2012年:最后一位是2,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壬”,再用2012除以12得到167余8,对应地支编号为“辰”合起来即2012年为“壬辰”年。
二、五行相生相克说五行指水、火、木、金、土。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1)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
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
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
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
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
相乘是过度的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
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三、时辰的划分1.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2.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3.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老虎在此时最猛。
4.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6.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7.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8.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9.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10.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11.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狗开始守门口。
12.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扩展资料:出生关系:1.子:像孩子在襁褓之中。
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
古代指儿女。
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
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2.丑:「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
扭,也作转动讲。
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
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
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3.寅: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
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
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4.卯: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
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
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5.辰:有说像贝壳形。
我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
云气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云气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