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铎草书临阁帖卷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 王铎《行书立轴》,纸本,纵179cm,横56.5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纵181cm,横53.8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纵186.5cm,横52.4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行书同子功、子萧观诗轴》,纵233.3厘米,横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昆仑堂藏。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昆仑堂藏。
▲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绫本,纵202.8cm,横51.5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未署年,绫本,纵177.9cm,宽40.6cm,凡四行,共五十字,上海博物馆藏。
王铎51岁书《草书临阁帖卷》,有释文,精!
王铎51岁书《草书临阁帖卷》,有释文,精!
51岁王铎,写下这卷磅礴草帖《草书临阁帖卷》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王铎51岁,这是明亡前一年,他写下这卷长约1.7米的《草书临阁帖卷》。
可想而知,正值国家危难、个人困苦之时,身为一介书生,只能在困顿之际临帖聊以慰藉,所以不在意文章句读,而凭感觉一任笔墨驰骋地书写下去,将其本不连接的草书结体缠绕相续,以具有屈铁般刚健之气的线条取代圆转挥运连绵不断的笔势,构成其人独特的艺术境地。
通卷书法点画雄实,大小不一,字距参差,古朴劲美,以雄强霸悍的笔力、奇诡怪伟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
释文:
献之帖
献之兄静息应
佳何似复小恶耶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礜石深是
可疑事兄喜患
散辄发势为积
乃不易愿复更思献之唯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
佳论事当随宜
思之也献之姊性触事殊尝不可献
之当长愁耳
阮新妇勉身得雄甚善散骑殊尝
憙也
虽奉对积年可
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尝年以之偕老当谓乖反
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又见姊耶唯尝绝之
耳
夏日感思悼切
得道书慰意薄
热汝比各可不吾并故诸恶劳益勿勿献之白疏献之白思恋不可言瞻近未得奉见但有叹塞迟诸信还具
动静献之
白柬告具天宝疾患问何其仓卒今子孙常欣伦早成家
以此娱上下岂谓奄此深至恻切心怀哀
念当可为心情愿*(女更) 可保忧驰眠食
多少
王铎年五十一书。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
《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
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
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
”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
“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释文: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
乙丑秋日,王铎。
《野寺有思》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
《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
《上摄山》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
《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清溪路不尽,身被水光行。
夜柝未闻响,众山皆益声。
绛蒙过百月,感激是何情?《雨后同湛虚游江边古矶》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1、《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
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
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
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
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
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
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
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
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
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
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
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
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
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
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
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
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
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
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
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2、《草书杜律卷》: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渡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坐僧房。
生死论交地,何繇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它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秋窗犹曙色,木落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随)转蓬。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丙戌三月夜岩荦廷尉过访闲观大观佳帖戏书子美诗为二弟仲和王铎时五十五岁3、《王屋图诗卷》送自玉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
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
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带品篱。
自玉归寄题王屋解嘲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
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
人事多遗虑,终朝独静吟。
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
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
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梅公临行,邀予过斋中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1、《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
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
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
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
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
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
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
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
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
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
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
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
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
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
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
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
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
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
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
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2、《草书杜律卷》: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渡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坐僧房。
生死论交地,何繇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它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秋窗犹曙色,木落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随)转蓬。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丙戌三月夜岩荦廷尉过访闲观大观佳帖戏书子美诗为二弟仲和王铎时五十五岁3、《王屋图诗卷》送自玉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
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
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带品篱。
自玉归寄题王屋解嘲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
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
人事多遗虑,终朝独静吟。
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
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
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梅公临行,邀予过斋中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
王铎书法精品欣赏(附释文)
王铎书法精品欣赏(附释文)---------------------------------------------王铎《行书条幅》立轴水墨绫本 1639年作173×53cm释文: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己卯夏月为鹤翁词丈。
王铎。
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王铎《赤箭帖》立轴水墨绫本 1649年257×50cm王铎《草书扇面》无署年。
草书。
金笺。
凡十八行,共七十四字。
纵16.5cm,横51.5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释文以奉对一兄以释岂汝可言未知集聚何但有慨叹各慎使自前天(女更)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别疏具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予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石老袁亲翁王铎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王铎临淳化阁帖无名氏法帖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七律太行顶星船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登太行最高处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雨中无事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临古法帖扇面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4厘米横51厘米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7厘米横52厘米赠汤若望诗翰王铎赠汤若望诗翰册页纸本这是王铎为一位外国来华传教汤若望所书写的一册页。
释文:過訪道未湯先生,亭上登覽,聞海外諸奇風動鈴旗樹影斜,漆書奇變儘堪嗟。
王铎《临徐峤之帖》
王铎《临徐峤之帖》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释文:“春首余寒。
(惟)阇梨安隐动止。
弟子虚乏。
谬承荣寄。
蒙恩奖擢授洺(州)。
一岁三迁。
既近都邑。
弥深忝窃。
战惧之情。
弟子徐峤之。
王铎为皓老先生词坛。
乙亥八月。
”
《临徐峤之帖》创作于王铎四十四岁,王觉斯时居北京,任隶属詹事府的左、右庶子。
原帖是《淳化阁帖》第四,题为《唐州刺史徐峤之书》。
王铎所书条幅、中堂幅式作品中,凡自书诗皆用行书,凡草书,尤其是大草书皆“临”《淳化阁帖》。
全书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字字珠玑,笔笔温润,深得逸少圣教遗韵,而又匠心独运,使用“涨墨”使作品出现雄强粗犷的特性。
狂笔缠绕的连绵与逸笔跳跃的节奏,纵横奇崛,节拍适宜,表现出摄人心魄的磅礴力量。
《中国书法全集》评其“为同一时期王铎行书的典型作品”。
王铎草书《王屋图诗卷》
王铎草书《王屋图诗卷》王铎及其草书《王屋图诗卷》王铎(1592 1652年),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樵、雪山等,别署“烟潭渔叟”。
河南孟津人,故人称“王孟津”。
明天启元年中乡举,二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崇祯十一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等职。
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役,李自成攻入北京,王铎避难南京,拥立福王,任东阁大学士。
次年(顺治二年),与著名诗人钱谦益一同降清,顺治三年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并任《明史》编纂副总裁。
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同年晋少保。
顺治九年病逝,谥文安。
王铎由明入清的“贰臣”行为历来为人诋毁,而他的书法却深受后人喜爱。
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称:“王觉斯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
”吴昌硕有诗评王铎的书法,曰:“文安健笔蟠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
”沙孟海先生则认为:“(王铎)在于明季,可说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
”林散之先生认为:“王铎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
”启功也称:“(王铎)可谓书才书学兼而有之,以阵喻笔,固一世之雄也。
”还有诗赞云:“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以上诸家所评基本一致,可见王铎书法造诣之深及其在清以后的影响力了。
王铎书法宗法魏、晋,力迫羲、献,一生浸淫阁帖(功力深湛。
他自称:“予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
”“学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
”从留传下来的墨迹看,王铎确实是这样做的。
他习惯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传为美谈。
但王铎学古而不泥古,纵横之间,自有非凡的气度。
王铎真行草隶兼擅,传世作品以行草为多。
王铎的行草沉雄跌宕、磅礴奇肆、凌厉劲拔、放纵自如,比起北宋的米芾,烂漫似有过之。
他与黄道周、倪元璐一道改变了明季书坛靡弱气象,别开生面,标领新风。
相比之下,王铎更见熟练、更见古朴,用墨有独到之处。
草书王铎临《淳化阁帖》,被日本人捧为国宝!
草书王铎临《淳化阁帖》,被日本人捧为国宝!明代王铎书法欣赏《琼蕊芦帖》,村上三岛编著,平成六年(1994),日本粟原芦水发行的彩印本。
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王铎44岁-46岁三年间遍临《淳化阁帖》的晋唐名迹,几可达到乱真的境地。
王铎草书唐诗五律八首《为葆光张老亲翁书》诗卷王铎草书唐诗五律八首《为葆光张老亲翁书》诗卷王铎《草书册》,是年33岁,如此年轻竟能写出如此老辣苍茫的作品王铎《草书册》,草书,作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海外华裔私人藏。
此册线条骨力雄健,结体跌宕多姿,视觉效果上显得极为灿烂夺目,是年王铎33岁,很难想象如此年轻竟能写出如此老辣苍茫的作品。
王铎书法得力于钟繇、“二王”、颜真卿、米芾,其临摹王羲之《圣教序》,米芾之作,字字逼肖,达假乱真之境,可见“学古”功底极为扎实,王铎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终开创一代书风。
王铎草书《56丁亥杜甫诗》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这卷草书,绕的有水平!清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绫本26x469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绫本。
草书。
作者为明末清初大书画家王铎(1592年-1652年),该作品为作者友情酬答之作,据其自署落款,创作时间应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则是王铎草书长卷中现所能见到较早的一件作品。
致敬经典--王铎《草书册》
致敬经典--王铎《草书册》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樵、嵩樵、痴庵、痴仙道⼈、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西省洪洞县)⼈。
明末清初⼤⾂、书画家,王本仁的⼉⼦。
明朝万历⼆⼗年(1592年),⽣于河南孟津县。
天启⼆年(1622年),考中进⼠,⼊选庶吉⼠,历任太⼦左谕德、太⼦右庶⼦、太⼦詹事、南京礼部尚书。
弘光政权建⽴,出任东阁⼤学⼠。
顺治元年(1644年),跟随钱谦益投降清朝,授礼部尚书、弘⽂院学⼠、太⼦少保。
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享年六⼗⼀岁,安葬于河南巩义县洛河边,谥号⽂安。
善于书法,“草书纵逸,放⽽不流,纵横郁勃,⾻⽓深厚”,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书法作品有《拟⼭园帖》和《琅华馆帖》等。
绘画作品有《雪景⽵⽯图》等。
王铎的书法上追“⼆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师古临帖是独具特⾊。
其书法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5]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本⼈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园帖》传⼊⽇本,曾轰动⼀时,把王铎列为第⼀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书法上王铎是⼀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论是伟岸遒劲的⼤楷、⾼古朴厚的⼩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能⾃出胸襟。
⼴告股票买卖中不可忽略的⼤宗交易数据。
王献之碑帖释文
第 1 页 共 3 页明 王铎草书临王献之豹奴贴轴豹奴此月惟省一书亦不足慰怀耶足下以为昏复此庆庆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皇象草章百信还之勿 忘从修老乡伯太康王铎明 王铎草书临王献之违远贴轴吾十一日发吴兴违远兄姊感恋无喻等庆不可言奉告故多难感极顿忧弛深王铎戊寅夏清 王铎草书临王献之帖卷愿余上下安和,知婢日夕疏。
(日夕)慰意,育故赢,悬心,倪比健也。
适奉永嘉去月十一日动静,故常患不宁,诸女无复消息。
献之 玄度时往来,以此为慰。
兴公使适还数日,具都下问,人情所忧,良可叹息。
诸从数问龄,前来经日,极为差。
云仁祖欲请为军司,不知行不?慕容有易赖意耶?久有竺道契,又过十年余,见之感叹。
临行忽忽临古贴以应其求,时在家,九舅席借笔墨,大风亭前书,孟津王铎清 王铎草书临王献之集聚贴轴省前书故有集聚意当能果不足下佳不闻逼遣 足下甚急相以相体怒耳兄子至广州耶甚悬心乙亥冬 王铎清 王铎草书临王献之阮新妇贴轴得万书委曲备半使人概阮新妇勉身得雄甚善散骑殊尝喜也家月末当至上虞亦俱去太峰老乡丈王铎清 王铎 草书临愿余贴轴愿余公下安和知日夕疏慰意育故赢悬心倪比健也 适奉永嘉去月十一日动静故当无复消息献之 癸酉夏 王铎清 王铎 草书临王操之王献之岁尽贴轴十二月二十七日具疏操之献之再拜岁尽复日感恩兼怀不自胜奈何奉十二日告承安和慰弛情故尔 葵老田先生词宗王铎第 2 页 共 3 页亦故尔愦愦。
献之昨来复下,如欲作,殊乏极。
服石脂丸,冀得力。
谨上不具。
操之等再拜。
嫂等承更恶,不审顷痊复不?必须散时,终得力耶。
此药甚佳,想姊举体不能行,履服遂差。
安西且无恙,府君属有和稀,久滞行路,同人绝得此心,故当携其长幼,谐汝上下,知彼骆驿有书,示不足以慰吾意耶。
冬间必欲至足下所居,承使君明练,不谓渐有胜也。
君数集聚,然其大都可耳,吾止于月半间耶。
献之等再拜:不审海盐诸舍,上下动静,比复常忧之。
姊告无他事,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也,献之等清 王铎 草书临王献之等贴轴 1651年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迟见子,真以日为岁。
王铎草书章法布白分析...
王铎草书章法布白分析...展开全文〔摘要〕王铎草书成就极高,创造性极大。
其作品在字间联系、行、行间空间的处理上,多有自己的创见,同时,他的作品在落款、钤印等创作环节上又能灵活多变。
它们共同构成王铎草书的章法特色是明快、多变和大气。
〔关键词〕王铎草书章法布白吴昌硕在《孟津王文安草书卷》诗中吟道“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
波磔一一见真相直追篆籀通其微。
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从吴昌硕的诗中可以看出,王铎草书在明代的地位极高,成就极大。
他的草书在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上均有所创新,尤其在章法的字间联系、行、行间空间、款字及钤印等形式的技法上,独具匠心。
一、字间联系字间联系与线条、结构息息相关。
王铎草书线条的运动感,结体正欹、疏密的多变,决定其字间联系形式的丰富性。
尤其是结体的中轴线,可以左侧35度,右侧25度,左右摆幅可达60度,这就大幅度地扩大了字与字之间的连接空间,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字间联系的多样可能。
这当然是其“挥斥八极之势”的动力来源之一。
其字间呼应或左或右,或边缘或中间,或虚或实,或连或断。
连则数字、甚至十几字连绵一起,虽在绢素数尺之间,实则展现千里之势。
断则上下掩映,藕断丝连,意态隔空照应。
王铎有时也像黄庭坚那样,作上下字间的线条穿插。
穿插使字间空间的构形趋于丰富、多变。
但他的穿插没有象黄庭坚那样的频繁、深入,而又强烈,因而,在使字间空间的节奏多样化的同时,仍然保持线条及空间运动的流畅性。
图1、图2。
从行轴线的连缀情况看,王铎草书的吻合率很高。
即使单字轴线的间或断裂,也往往是轴线连缀节律的休止符,它使连缀形式多变,而富于节奏感。
邱振中说“倪元璐等人行轴线趋于垂线,略感单调。
王铎的轴线形式却很有变化,行轴线之间的呼应也非常生动。
”“轴线形式却很有变化”。
尤其是奇异连接和二重轴线连接的熟练运用,使王铎草书的轴线连接效果出类拔萃。
单字轴线间的奇异连接是商周甲骨文常用的字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里,得到完善。
王铎《临淳化阁帖草书卷》
王铎《临淳化阁帖草书卷》王铎《临淳化阁帖草书卷》绫本27×191.5cm题识:甲申(1644)夏日,在吴城书为亲契,王铎。
钤印:王铎之章、大宗伯印(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23、124页)题跋:1.王孟津真迹。
徐邦达拜观。
乙丑(1985)冬十二月。
钤印:孚尹2.乙卯花朝后二日,笠水赵云衢龙门甫书。
钤印:云衢(四灵印)3.笔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此余论书旧作,每以题孟津真迹。
后二句为倪云林赠王黄鹤句,非孟津谁克当之。
拙诗首字应为破字,附识于此,启功。
钤印:启功之印、元白无恙题签:王孟津书阁帖卷。
汲庐赏鉴。
钤印:鸿九引首:山阴遗格,王觉斯真迹。
为汪浩同志属题。
一九七八年四月,谢稚柳。
钤印:壮暮堂、稚柳释文:桓公十月末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忧。
(点去一字)殷生数问,此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
或云,顿历阳尔耶?无(点去一字)缘为叹,迟知问。
顷为此,足劳人意。
八日,羲之多日不知君问。
得昨书,知君安善,为慰。
仆比小差,而疲剧,昨若耶观望。
乃苦舆上隐痛,前后未有此也。
然一日一昔劳复不极,以此为慰耳。
乡里人乐着县户。
今送其名,可为领受。
君顷就转佳不?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
顷还少噉脯,又时噉面。
亦不以为佳。
亦自劳弊。
散系转久,此亦难以求泰。
不去人间而欲求分外。
此或速弊,皆如君言。
便大热,足下晚可耳。
甚患此热。
力不具。
王羲之。
此书因周常侍。
想必至。
吾辨辨,便知无复日也。
诸怀不可言,知彼人已还,吾此犹往来。
不欲来。
END。
王铎草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王铎草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王铎是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王铎草书的特点的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王铎草书的特点王铎书法在吸收更多古典养分的同时,最终选择了米芾作为自己深入传统的切入点和树立个人风格的突破口,从而创造了自家面目,五十多岁走向成熟。
王铎草书在用笔上,早年受“二王”的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中年学习米芾后,笔势、笔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笔法变圆转为方折处增多。
起笔多为方折,这类用笔特征,是以近似90度的直角顿笔入纸,然后迅速弹起收笔,下笔果断,力度较大,极大表现了草书线条的钢性!王铎在米芾笔法的基础上,进而夸张运用,激荡跳跃,方折劲挺。
其次,王铎草书的笔画起笔处夸张其落笔形态,一反“二王”、米芾侧锋落笔,匀称铺毫的惯式,而发展成落笔成点,反毫平铺的运笔方法,或圆点、或方点、或侧点,与折角处突出的方折劲挺形态共同构成了王铎的笔法特征,加上笔画的挺拔劲直,形成了其刚健的线质和激荡起伏的用笔节奏。
王铎草书行笔速度很快,提按变化明显,提按变化体现在单个线条和线条之间的变化中。
线条在运行中动作比较简单明快,线条的粗细变化均呈渐变方式,没有多余的动作,表现了草书的明快爽利。
王铎草书很多收笔都是顺势送出,速度感强烈。
我们可以透过每根线条的组合,把笔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线段来分析其线条组合构成的特点。
王铎对一些线条组合一般都是"顿笔起、轻收笔,再顿笔起、再轻收笔这样一个跳跃式的节奏。
一般情况下,王铎基本上是通过字型的大小和用墨的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的。
主要特点是在单字中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但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了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
单字中线条粗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起笔的粗与收笔的细,以及下一笔画的起笔粗,收笔细这样一种变化造成节奏变化和粗细对比的。
王铎草书结字上主要体现在:一是正欹变化,整体字做倾斜,或左倾或右倾。
二是字内倾斜。
左部分左倾,右部分右倾,形成上开下合的结体形式。
王铎《草书唐诗卷》
释文: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迳,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秋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世上漫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 髮
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近报收京己,春城铲贼壕。
赏应歌 杕
杜,归及荐樱桃。
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
万方频送喜,毋乃圣躬劳。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
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
万里云霞北,园陵白露中。
己卯二月
,同欢者徐藜莪、冯邺仙、
张西河,饮毕而醉,援笔为此, 书摹张芝、张旭、献之,恐人曰怀素也。
则否矣!一笑。
王铎。
化读王铎《草书临《淳化阁帖》卷》
粜北
l‘[J化”:
读王铎《草忖临(淳化阁帖>卷》
_、
d
o
、~
.篪孑屯薹拓眨 ÷移,弘凌毒气
一台哮茁e,舅
鏊
埔鼍^人荔!腮 潘协参孓荡蛔落 炭石苫尹》,黼掣声
f#草括‰Ⅸ淬化阁帖*崔绫奉26×345cⅡ1
翟≯水、\乒幻;c\吃
人务哆节考以蛰勺 为孑蓥钉;下猫 嘶彳.柙辱“弘老乏午,
在书法电上,王铎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
更多地放笔直书,自我怍古.博山《散论》指出:“壬铎四十年前.宇极力造
作.四十年后,无意台拍,遂成大家。。。王铎删曾如此表白:。余于书、于诗、
干空,干字,沉心驱智,剖情断欲,直思跋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
寐之。”(R跬琼蕊庐帖》)。所谓“惯古人不见我”,既是对古典传统的推崇.也 是对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的肯定,欲起古人于地下共同商榷。这是对传统的继承 和融人,也是创造和超越。
最后的“病来”两字剐蘸墨写出醒目重笔。第五行壬铎写得平实,由重到轻平 缓过渡,琉密对比和字彤变化都比原帖要收敛,到第六行ⅢU遵从《冠军帖*, 把蛀后一个。耳”字以枯笔飞白加吼突出强化到占太半行之地。这样,就将前
六行形式上的浓淡、虚实、轻重的关系协调起来,单独看第二行时感到的行气 破碎。现在整体看起来,这个破碎则形成了对整体的调节和变化,显得非常和
为纵势,最后以强他横势怍结。另外,原帖这一行向右F方伸展的轴线,也被 王锋强化出来了。第二行,王锋对原帖的字组节奏做丁改易,前三字构成个
万方数据
字组,强化了字形的伸展变化.“冠军”二字连编成组,束一字渐变收小。单 弛看,王铎的这一行显得破碎。第三行,王铎强化了笔画的连绵性,但字形由
横张转为突出纵势.母后再转为横张,与原帖选一行的特征完垒吻合,由于前 三行首宇均为饱墨粗笔.第四行起笔时王铎并没有重新蘸墨,以枯笔连写4字,
王铎草书卷精典·行草书五律诗五首
王铎草书卷精典·行草书五律诗五首《草书诗卷》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王铎的作品,他的一生有着无数的作品。
而《草书诗卷》只是他诸多作品中的一件,《草书诗卷》被收录在《王铎书法全集》之中。
这件作品是目前市场上能够见到的王铎的作品之中极为出色的。
《草书诗卷》为纸质本,总长度为.5厘米,在本书中王铎所写的书法所占的部分宽度为26.6厘米,长度为.5厘米,在书的前面有商衍鎏作为引言,书的后面有商衍鎏、容庚两家跋。
《草书诗卷》是王铎在他五十八岁的时候作的,当时是年,那是他和有人在一起喝酒,因为知己,兴致大发,作下了此卷,卷中王铎总共书写了15首诗,还有他所写的关于书卷的由来一百多字,其中还记述他对于这十五首诗的无限喜爱。
此卷在王铎的笔下既有着气势雄伟之态,也有着如同将士对敌而沉稳大气之感。
整部书卷可以说是难得的精品。
只不过在后来的几百年间,没有人晓得此卷的真迹到底就是藏于何处,又就是掉入什么人手中。
不过,我们可以晓得的就是它就是落在了懂他的价值的人的手中,要不然也不能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在发生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并且将《草书诗卷》留存得如此之不好。
只有懂它的人才晓得它的价值。
就如同王铎当初是因为碰到懂得他的人才写出此卷一样。
王铎和他的作品《草书诗卷》都就是突遇知音而现。
王铎是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他生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书法传承于二王,但是却没有受到二王书法的限制,他还吸取了米芾书法中的优点,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的风格变化万千,一生之中留下了非常多的作品。
知名的《草书杜甫诗卷》就是由他所撰。
王铎所撰的《草书杜甫诗卷》的第一段纵宽为25.1厘米,短为.2厘米,而在第二段中的阔为25.8厘米,短为.9厘米,这就是他比较出名的作品之一,现如今被珍藏于辽宁省的博物馆之中王铎这个人,对于破旧的方法非常讲究,因此,在他的书法作品的博采众长上虽然多样,但是却也就是牢牢地把握住古代文人墨客们书法的源头。
这种源头著重对笔法的自学。
王铎草书诗卷释文及译文
王铎草书诗卷释文及译文
京中望北山,苍苍得要领。
每于僧舍中,延眺臻此境。
人声响已息,颇尔众虑屏。
禅林无一物,树闲籁复静。
冥默似有合,白云流晚影。
离家赖此山,相对有馀景。
吾生不能言,深坐忽然省。
此卷书自作诗六首,首署“君宣年家兄翁判南康赠以六首”,末款“己卯正月弟王铎具草”。
左钤“王铎之印”、“烟潭渔叟”印。
己卯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铎时年47岁。
本幅无藏印,亦未见著录。
近人马宗霍尝云:“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王铎的行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
此卷书法笔势连绵,字间虽连带不多,但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运笔流畅。
王铎《草书册》【珍藏版】高清附释文
王铎《草书册》【珍藏版】高清附释文
释文:当秋暮,雨烟欲飞,鹤来亭树,携榼登啸,殊开清兴眼明游华林
园.有称此中宜奏盛乐, 太子初无言,但咏古今,冲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虎丘烹茗,邀琴客弹,南风联袖,徜徉看云霞,摇动便自悠然有欲当日有好怀袖手哦古人诗云其青山秀水到眼即可舒啸,何必居篱落下然后为亡物,寂居荒凉,草树茂密,居无骡马, 因与人绝,一室之内可以自娱 .夏日,荷发水槛香来,展玩古迹,泼墨写远山,此侨胸怀磊落,视五侯池馆笙歌,真成草头露柳覆茅楹,拥书高卧,北窗清风来,何须让渊明为羲皇上人.地白霜清,吟啸兴怀,想天际真人,觉一切浓淡是非都可度外处之,安可攒眉屋子下郁郁然也. 梧桐叶落,远岫云浮,飘然寄傲, 第一清福唯韵人自领受耳. 唐伯虎居吴,驾小舫书画琴鹤往来,游赏后贫作乞于寺人,不知其大狂 ,高隐为玩世逸流, 得意花供数枝,好友高谭世外事, 抱膝把酒, 看西山爽气听钟声, 至耳安能不畅然于中耶, 綗卿年兄冲襟雅度文藻烟云,人知为文士也不知其肝胆异常,骨力特劲,饶经济之才而运以浑雅,素为莫逆交,远寄此卷索书时,治装,刻下起行呼书奴立而竣之,并跋此道: 我辈一段精神耳甲子暮春洛下王铎。
王铎草书《临古帖得万书轴》
王铎草书《临古帖得万书轴》
王铎《草书临古帖轴》绢本。
纵201.3厘米,横55.4厘米。
无署年。
凡三行,共42字。
烟台市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虽说是临作,但对于终生浸淫于“二王”的王铎来说,精确的临摹已经毫无意义,除了以意志来使文字连绵外,一种对时代有敏锐感应的发想不自觉的奔泻而出,一发不可收。
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言----“羲之是只不死鸟”----王铎的这幅作品----让我们重新领悟到经典的无穷魅力。
大凡学书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最初走近帖里很难,最后则很难走出帖外。
王铎一面据于古典,另一方面则并未失去本来就不应该失去的“自由”。
完全属于大胆写意一派。
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
释文:得万书委曲备半使人慨阮新妇勉身得雄甚善散骑殊尝喜也家月末当至上*亦俱去太峰老乡丈王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铎《草书临阁帖卷》纸本纵23.8cm 横172cm 安徽省博物馆藏
献之帖
献之兄静息应
佳何似复小恶耶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礜石深是
可疑事兄喜患
散辄发势为积
乃不易愿复更思献之唯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佳论事当随宜
思之也献之姊性触事殊尝不可献之当长愁耳
阮新妇勉身得雄
甚善散骑殊尝憙也
虽奉对积年可
以为尽日之欢常苦
不尽触类之畅方欲
与姊极尝年以之
偕老当谓乖反
至此诸怀怅塞实
深当复何由日又见
姊耶唯尝绝之耳
夏日感思悼切
得道书慰意薄
热汝比各可不吾
并故诸恶劳益勿
勿献之白疏献之
白思恋不可言瞻近
未得奉见但有叹
塞迟诸信还具
动静献之
白柬告具天宝疾患
问何其仓卒今子孙
常欣伦早成家
以此娱上下岂谓奄
此深至恻切心怀哀
念当可为心情愿(女
更)
可保忧驰眠食多少
王铎年五十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