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

合集下载

局部疗法--光动力疗法(PDT)

局部疗法--光动力疗法(PDT)

局部疗法--光动力疗法(PDT)奥仲哲弥【期刊名称】《日本医学介绍》【年(卷),期】2001(022)011【摘要】@@ 作为医学工程进步产物的经内镜激光治疗,可以说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将激光光束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照射病变部位,治疗后对脏器功能影响很少、损伤也很小,这种疗法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在激光疗法中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法备受关注.将光化学反应应用于生命体的历史久远,早在20世纪初已有报道,1961年Lipson合成了亲肿瘤性光感物质血卟啉前体,开始了PDT的研究.为了将PDT作为诊断与治疗的方法,世界各国都在开发或改良激光装置和光感物质.迄今为止PDT从1978年开始经过基础研究后已将其应用于临床,1980年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支气管镜PDT治疗中心型肺癌.本文将就今后可能成为局部治疗法中心的光动力学治疗的临床成果、适应证(以肺癌为中心)等作一概述.【总页数】2页(P494-495)【作者】奥仲哲弥【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影响因素及预后探讨 [J], 冯仁洋2.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进展研究 [J], 李奇蒙;石磊3.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J], 王华友4.比较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与CO2激光单用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J], 夏瑞瑛5.CO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J], 徐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DT肿瘤精准治疗之光动力疗法

PDT肿瘤精准治疗之光动力疗法

光下的一切可能,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A、留在加有避光窗帘的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 B、只使用一个60瓦灯泡(11瓦节能)或更少瓦数的灯泡; C、患者可以观看电视,安全距离至少2米以上,并佩戴墨镜; D、患者不要使用电脑。
39
光动力疗法(PDT)后患者避光指南
第2-7天
患者眼睛依然对较强的光线敏感,皮肤对光仍是敏感的,仍 然需要佩戴墨镜,并注意以下事项: A、渐渐增加室内照明光线,在这个星期可以慢慢恢复到正 常的室内照明状态; B、在白天保持在室内,避免坐在靠近窗户处,天黑以后可
Photofrin®为红褐色冻干粉剂,常温贮存,有效期5年。 该药于1984年在美国Roswell Park癌症研究所开发成功(曾用 名Photofrin II,DHE),1993年在加拿大首先批准上市, 其后相继在荷兰(1994)、日本(1994) 美国(1995)、法国(1996)、 德国(1997)等国也获政府药管 部门批准。截止2016年10月,全 球范围内相继已有28个国家和地 区批准上市。目前,正在中国 (含港澳台地区)递交注册资料。
图3 PDT后4周,肿瘤 坏死脱落,管腔通畅
图片由南方医院肿瘤光动力中心提供
32
直肠癌的光动力疗法(PDT)
PDT前
PDT中
PDT后48小时
PDT后2年
图片由南方医院肿瘤光动力中心提供
33
膀胱癌的光动力疗法(PDT)
PDT治疗前
PDT治疗中
PDT后48小时
PDT后2个月
图片由南方医院肿瘤光动力中心提供
★ 实用性/便于临床普及
16
PDT光敏剂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储留
17
肿瘤光动力疗法(PDT)的临床应用
PDT 光敏剂 (Photofrin)

抗癌新方法光动力治疗与福大赛因

抗癌新方法光动力治疗与福大赛因

30.849±0.9299
>100
ECV 304(人血管内皮细胞)
15.386±4.9382
>100
KB(人口腔上皮癌细胞) M14(人黑色素瘤细胞) MV3(人黑色素瘤细胞) BGC-803(人胃癌细胞) A2780(人卵巢癌细胞) Ketr-3(人肾癌细胞) SMMC-7721(人肝癌细胞) CaEs-17(人食管癌细胞) A431(人皮肤基底癌细胞) HELF(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20mg 2mg 1mg 0.5mg
20mg 2mg 1mg 0.5mg
20mg 1mg 0.5mg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9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9
10
10
10
10
10
9
10
10
10
10
体重(g)(X±SD)
开始
结束
20.8±1.03
20.5±0.71 20.9±1.10 20.9±1.10 20.8±0.92 21.3±1.06
10
9
20.61.90 27.62.40
0.490.262*
73.4
1mg
10
10 20.30.82 26.71.64
1.050.387*
42.9
0.5mg 10
9
20.31.06 26.42.01
1.390.584
24.5
10
10 20.50.85 33.03.39
2.320.941

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

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

系统医学 2024 年 1 月第 9 卷第 2期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朱园园1,管东东2,史文燕2,陈迎港1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山东滨州 256600;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是一种微创疗法,通过光化学反应选择性破坏靶组织,不仅达到治愈的作用,而且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因其安全性高、局部创伤小、可重复治疗、不易耐药等特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皮肤病、妇科疾病等。

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临床研究,对PDT 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宫颈病变;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782(2024)01(b)-0186-04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LesionsZHU Yuanyuan 1, GUAN Dongdong 2, SHI Wenyan 2, CHEN Yinggang 11.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Shandong Province, 256600 China;2.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Shandong Province, 256600 China[Abstract]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that selectively destroys target tissue through a photochemical reaction. It not only has the effect of healing, but also has less damage to normal tissue. Because of its high safety, small local trauma, repeatable treatment, not easy drug resistan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t is widelyused in clinical tumors, skin diseases, gynecological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D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lesions by summarizing clinical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 Photodynamic therapy; Cervical lesions; Cervical cancer; Human papillomavirus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 )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常见的癌症,也居于女性癌症病死率第四位[1]。

光动力学疗法

光动力学疗法

光动⼒学疗法光动⼒学疗法光动⼒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光敏剂与相应波长的光相作⽤发⽣光动⼒反应,产⽣单态氧,从⽽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法。

⽬前⽤于治疗⽀⽓管癌、⾷管癌、贲门癌、胃、直肠癌、胆管癌、喉癌、乳腺癌、喉癌、宫颈癌、⽪肤癌、膀胱癌等⽪肤表浅及空腔肿瘤,不仅可以作为姑息性治疗,⽽且对某些早期肿瘤,可达到治愈⽬的。

光动⼒学疗法发展史光动⼒学疗法属于光医学范畴。

早在4000年前的古埃及时代,⼈们就发现植物中的补⾻脂灵⼝服后会积聚在⽪肤中,⽇光照射后导致⽪肤⾊素沉着,应补⾻脂灵加紫外线照射可治疗⽪肤⽩斑。

嗣后,相继应⽤类似⽅法治疗包括痤疮、湿疹、单纯疱疹和⽜⽪癣等多种⽪肤病。

1903年Niels Finsen因发明紫外线辐射治疗⽪肤结核病⽽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PDT应⽤于肿瘤始于1903年Jesionek和Tappeiner应⽤伊红致敏肿瘤,引起肿瘤细胞破坏。

1976年Kelly 和Snell应⽤⼀种⾎卟啉衍⽣物(hematoporphyrin,HpD)治疗膀胱肿瘤成功,由此开创了PDT。

近年来由于光敏物质、光激活装置和导光系统的发展和进步,PDT已逐步成为肿瘤的基本治疗⼿段之⼀[1](表1)。

光敏剂光敏剂是能吸收和重新释放特殊波长的卟啉类分⼦,具有四吡咯基结构。

第⼀代光敏剂有⾎卟啉衍⽣物(Photosensitzers derivative,HpD)、⼆⾎卟啉酯(dihaematoporphyrin ether,DHE)或porfimer sodinm(Photofrin) [5]。

Photofrin是第⼀个被批准应⽤的光敏剂,静脉注射后,组织内分布最⾼在肝,其后依次为脾、肾上腺、膀胱和肾以及⽪肤。

从体内排除主要途径是肠道,从尿排除量仅4%。

在肿瘤、⽪肤、以及⽹状内⽪系统包括肝脾等器官内存留时间较长。

体内半寿期100⼩时以上。

从肿瘤内清除较之从正常组织为慢,最⼤的肿瘤/正常组织浓度⽐见于48~72⼩时。

光动力疗法(PDT)

光动力疗法(PDT)

光动力疗法(PDT)自1995年以来,人们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应用PDT 对继发于AMD的CNV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经过近3年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1998年,人们开始对PDT对CNV 的作用进行多中心的1期、2期以及3期临床研究,又经近3年的临床研究,美国FDA于2000年4月正式批准PDT用于治疗老年黄斑变性。

我国也于2000年6月开始引进PDT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病人。

我们在国内经过3年的临床应用,也证实PDT确实有较满意的效果。

PDT治疗是从静脉内泵入一种特殊的光敏剂Visudyne,然后利用689nm波长的激光照射CNV区域。

由于Visudyne中的光敏活性成分verteporfin极易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而CNV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含有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因此verteporfin大量聚集在CNV中,受到特定的波长的光照射后,从基态激发为激发态,在向基态或三重态转化过程中,释放能量并传递给氧,经Ⅰ型和Ⅱ型光化学反应生成氧自由基和(或)单线态氧,进而损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封闭、萎缩。

PDT治疗可以用于黄斑中心凹下的典型性为主或无典型性成分的CNV,与玻璃体切割手术和传统激光相比,PDT治疗可以更有效的减缓CNV引起的视力下降。

但是PDT治疗也不能阻止CNV的复发和再生,常常需重复治疗,第1年平均治疗次数是3.4次,第2年2.1次。

3年内平均7次。

由于PDT治疗中的激光在局部升温不超过2℃,对视网膜不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以安全性高,并且可以重复治疗。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正因为如此,它还可用于激光、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其他方法失败或复发后的再治疗。

相信随着大量的临床研究,PDT治疗必将能够更加完善。

光动力的治疗原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光动力的治疗原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光动力疗法的原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光动力疗法是肿瘤康复医学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全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弥补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的弊端,已经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治疗手段。

光动力疗法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是一种由激光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静脉注射光敏剂,癌组织大量吸收光敏剂,而正常组织吸收甚少;用特殊激光照射癌肿,癌细胞即被破坏而死亡。

光动力疗法治疗步骤如下:一、生物分型检测:准确掌握差异光动力综合疗法联合应用5-氨基酮戊酸(ALA)及相应光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全新生物监测技术,从120多种致病毒中准确揪出病原,同时明确多种病毒之间的细微差异,为后续治疗制定针对有效的方案。

二、复合渗透治疗:有效杀灭病源治疗遵循标本兼治、内外兼攻的原则,采用复合渗透技术,针对病毒的生物化学特性,进行靶向杀灭,不仅可高效杀灭现存病毒,而且还能阻止病毒的基因链,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治疗效果。

三、联合理疗机制:温柔呵护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引入理疗机制,在电脑监控系统的直观显示下,准确控制治疗的深度和宽度,采用透热法进行除疣体治疗,不损及肌肤深层组织,全面避免了术后疤痕的出现,同时对于疾病引起的皮肤性损伤进行有效修复。

四、中西综合调理:逐步提升免疫在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的致病源、皮肤特性、病症发展等因素,制定出一整套中西结合调节人体内循环的方案,激活和修复人体自身的机体免疫,并持续对患者进行跟踪回访,杜绝复发。

由于肿瘤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选择性强、不损伤正常组织,抗瘤谱广,无耐药性,可重复治疗,并且微创,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对于Photofrin-PDT,其主要缺点是杀伤深度较浅,原因是光的透射率较低和药的选择性较差。

630纳米波长激光进行表面照射时,在常规用药剂量和光照剂量条件下,一次治疗可实现7.15毫米深的肿瘤杀伤,此时受到同样光照的正常组织几乎没有损伤。

二甲双胍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临床评价

二甲双胍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临床评价

二甲双胍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临床评价作者:李国英郭文琦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2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二甲雙胍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5-aminola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ALA-PDT治疗,每周1次;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片(850 mg/d)联合ALA-PDT治疗(每2周1次),均连续治疗8周。

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皮损数量、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Ac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cne-Qol)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8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ALA-PDT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好,安全性高,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重度痤疮;艾拉-光动力疗法;二甲双胍;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2)02-0067-03Clinical Evaluation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ALA-PDT on FacialModerate-severe acneLI Guoying, GUO Wenqi(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jin County, Dezhou 253400,Shando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5-aminola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 on moderate-severe facial vulgaris acn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120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facial vulgaris acne who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to December 2019,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LA-PDT (once a week),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tformin (850 mg/d) combined with ALA-PDT (once every 2 weeks) for 8 consecutive week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numbers of lesions, Ac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cne-Qol) scor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2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5.00% and 81.67%, respectivel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ALA-PDT has good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moderate-severe acn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moderate-severe acne;5-aminola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therapy;metformin;quality of life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光动力疗法问答

光动力疗法问答

一、光动力疗法为什么光动力治疗简称为PDT?光动力治疗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形成的一项肿瘤治疗新技术,目前在美、英、法、德、日等不少国家已经获得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成为治疗肿瘤的一项常规手段。

光动力治疗的英文全称是Photodynamic Therapy,简称PDT,这一简称已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公认和广泛应用。

什么是光动力效应?光动力疗法的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

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

其过程是,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

光动力效应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光动力效应的三要素是光敏剂、照射光和氧。

由于光动力治疗是在活体上进行的,活体组织又是含氧的,所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光动力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敏剂和照射光。

光敏剂的光动力活性、光吸收特性和靶向特性,决定了其临床可用性和适用范围。

照射光的波长正确性、输出稳定性和投照可靠性也是决定治疗效果重要的可控因素。

光动力效应为何能用来治病?光动力效应能够用于疾病治疗的两个前提,是基于特定病变组织能较多地摄取和存留光敏剂而靶部位又较易受到光辐照。

因为只有这样,强烈的光动力效应才会发生,才能充分破坏病变组织。

一般说来,实体恶性肿瘤、某些癌前病变及一些良性病变可较多地摄取和存留光敏剂,只要这些病灶处于激光光纤能够抵达照射的范围,就有可能成为光动力治疗的适应证。

光动力治疗中,除了光能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单态氧和自由基能直接杀伤病变细胞外,还因这一过程引发的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血管栓塞造成的局部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导致病变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光动力治疗是怎样进行的?光动力治疗分两步来完成。

首先,是给患者注射光敏剂。

然后,是对病灶区进行激光照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光敏剂是PHOTOFRIN®,患者注射后通常需等待40至50小时才进行激光照射。

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

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

成立时间:2014年11月15日历属机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成立地点:上海发展历程: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隆重召开。

首席专家由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顾恒教授担任,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为组长单位,其他22家单位广泛积极参与,成为该中心会员单位。

“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的成立是2014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光动力医学在中国皮肤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光动力治疗学已经真正成为皮肤性病学领域成熟的亚学科之一。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张建中主任委员在他的致辞中,回顾了光动力在中国近20年风雨兼程不寻常的发展历程。

现代医学向来西学东渐,而临床广泛应用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光敏剂是艾拉)却是中国人自己的创举,从1996年王秀丽教授采用光动力治疗尿道尖锐湿疣到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研究至2014年国际光动力大会上中国研究报告震撼全场,“光动力在中国”的发展独树一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中国标准”,也走在国际光动力研究的前沿;光动力治疗的开展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台机器到今天全国600多家三级医院全面推广应用;多支光动力科研团队特别是上市公司复旦张江光动力研究团队从药物、光源和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共同推动光动力学理论和技术的全面发展,在HPV感染性疾病、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肿瘤领域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

由于光动力治疗具备治疗疾病兼顾保护容貌的独特优势,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光动力医学未来的应用前景必定更加广阔。

“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对过去近20年光动力在皮肤科取得的优异成绩的肯定,也是对致力于光动力应用与研究的同仁寄予的更高期望,医学发展没有完成时,光动力事业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
知识长■
mo n o me t h y l e t h e r , HMME, 是 我 国独 立创 新研 制 的

个全化 学合 成 的抗 癌 光敏 剂 . 具 有我 国 自主 知识
光动 力 疗法 中最 常见 的 不 良 反应 主 要 有药 物
第 二代 国产新 型光敏 剂 , 其结 构明确 . 杀 伤效 应强 .
避 光期短 。6 mg / K g剂量 静脉推 注 , 给药 6小时 后 。
用6 3 0 n m光, 强度 1 0 0 — 3 0 o J ・ c m- 2 照 射治 疗 上消 化
产权 , 已经进 入 第一期 临床试 验
过 敏 反应 ( 先 做 皮肤过敏 试验 ) 和 皮肤光 毒性 反应 目前 , 经 国家 食 品药品 监督管 理局 批准 应 用于 临床
生 血红 素 。 同时 A L A 又是一 个很好 的光 敏剂 。A L A
是 亲水 的 . 挪威人 P e n g研 究 出亲 油 的 A L A的直 链 烷 基酯 , 使 AL A更 容易 穿透 肿瘤组 织 。 全 身用药 可
安全 性
光动 力疗法 常见 的不 良反应 有 : 药物 过敏 反应 ( 使 用 前做 皮肤 过敏 试 验 ) 、皮肤 光 毒性 反应 ( 避 光) 、 皮肤 色素 沉着及 肝脏 转氨酶 升 高 ( 肝 脏 细胞 受
的新 生血 管 , 出血 、 渗血 , 以致 形成疤 痕 而造成 势 力
力激光机 的研 发 。 如厦 门 大学抗 癌研 究 中心 的光动
减退 甚至 消失 。光动 力 治疗后 , 局 限性破 坏血 管 内 皮 组织 , 使 内皮组织 释放 凝血 因子 , 血小 板聚 集 , 新 生血管闭塞 . 终 止血 管 渗 漏 . 达到治疗 A R MD 目

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护理体会

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护理体会

管 回血情况及液体滴速 , 输液结束后用 015 . %的肝索盐水正压 2 封管 , 防止 导 管 内 血液 凝 固 。若 出现 插 管 侧 臂 、 、 肩 颈肿 胀 及 疼
痛 ,应 警 惕静 脉 血 栓 的形 成 ,一 旦 确定 应 拔除 导管 并 给予 抗 凝
治疗 。
3 . 管断 裂 主要 由于导 管堵 塞再 通 、换 药操 作不 当或 长 时间 .3导 4 反复 使用 导管 造成 导管 老化 所致 。导 管 断裂有 两 种情 况 : 体外 部
3 I C置管 后主要 并发 症 护理 . PC 4
挛 导致 的拔管 困难 可先 稍 等再拔 , 与局 部热 敷或 可 向导管 内注 给 射 温热 盐水 ,-5 i 后 再拔 , 果第 2次拔 管 还有 阻 力 , 将 导 5 1m n 如 应 管 固定 好 ,22 h 1—4 后再 尝试 拔 管 。
中 图分类 号 : 4 3 7 R7. 7 1 一 般资料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6 0 7 (0 2 1 — 1 6 0 1 0 — 9 9 2 1 )2 0 7 — 2 水肿 明显改 善 。
我 院 自 20 00年 用 光 动 力 治 疗 中渗 6 例 ,患 者 年 龄 4 护 理 09 2 1 O 2 ~ O , 均年 龄 3 . , 矫 正 视 力 01 1 05 岁 平 8 2岁 最佳 .— . 间 , 为单 41 理护 理 : 2之 均 .心 由于光 动力 是 一种 比较 新颖 的 治疗 方法 , 非 常 费用 昂贵, 并且视力的恢复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因此, 患者的心情非常 眼发 病 。 2 治 疗 方法 复 杂 。护 士应 态度 亲切 , 与 患者 的沟通 , 解释 , 观真 实 加强 耐心 客 采 用光 敏 剂 V sdn 静 脉 注 射 ,m /z 脉 滴 注 1mn 开 地讲明药物的作用 ,不可夸大其词 ,详细介绍该治疗的原理 、 i ue n 6g 静 m 0 i, 方 始 静 脉 用 药后 1m n 5 i,通 过 裂 隙 灯 用 强 度 为 5 J m ,波 长 为 法 , 病人 心理支 持 , 者 能 以平和 心态 接受 治疗 。 0, : c 给 让患 69 m激光 , 8n 照射 8 秒 ; 后避 光 4 时。 3 术 8小 4 . 2治疗前准备: ①测视力、 身高、 体重 、 血压、 脉搏并记录。 ②布置 3 治疗 结 果 暗室 及准 备避 光物 品 , 檐 帽 、 色太 阳镜 、 如宽 深 长袖 衣 裤 、 袜 、 长 手 术 后 1 3 眼视 力提 高 ,由指 数增 至 04 0 , 周 1 . . 2 没有 改 套。 — 6 0眼 ③光敏剂计算。④治疗前 2小时散瞳。⑤治疗前眼部滴爱尔 变, 9眼视力下 降 ; 月后 4 3 0眼视 力提 高 , 达 到 l ,1 最高 _ 1 眼保 持 卡 因进行 表麻 。 2 不变 , 9眼视 力 有 下 降 , 月 复 查 视 力 4 6 2眼视 力 提 高 ,3眼保 持 4 l . 3治疗 中配 合 : 品应 现 用现 配 , 能 用含 盐 溶液 , 免 发生 沉 药 不 避 不变 , 眼 有下 降 ; 5 术后 随访 进 行 眼底 荧 光血 管 造影 检 查 示 5 例 淀 , 不能 及 时 开始 治 疗 , 液应 放 人 原避 光 袋 内置 2 8 的冰 1 如 药 —度 渗漏 停止 , 9例渗 出明显减 轻 ; 光学 相 干断 层扫 描 ( C ) 查黄 斑 箱 内保 存 , O T检 使用前 1 0分钟 取 出放 置< 5 的室温 中。 置过 程要 2度 配 避免 强光 直射 , 保维 速 达尔完 全 溶解 , 剂量 准确 。 并确 保证 西安市 第四 医院 眼科 (  ̄0 4 700 ) 2 1 年 4月 5日收稿 02 4 配合 程 序 : 开放 静脉 , 用 留置针 , 用粗 直 的血 管 , 注 入 . 4 ① 备 选 先

取代酞菁光敏剂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

取代酞菁光敏剂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

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第25卷第4期大学化学2010年8月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吴丽荣黄丽英许慧(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004)摘要酞菁类化合物作为新一代光敏剂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癌症,因表现出良好的光动力活性,靶组织选择性和低毒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对近几年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道,每年诊断出的癌症新患者达1200万,死亡人数700万;癌症将取代心脑血管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一直在投人巨资用于研究治疗癌症的新药.专家预测世界抗癌药物的市场年递增13%.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是人类2l世纪期待攻克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肿瘤预防药物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肿瘤学和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光动力疗法(PDT)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是现代肿瘤微创或无创治疗的最新进展.PDT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如鳞状细胞癌,上皮内上皮瘤和光化性角化病等],以及肺癌J,食管癌和乳腺癌等.影响PDT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光敏剂,能作为光敏剂的酞菁配合物以其高效低毒的优点成为人们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焦点.目前已有几种酞菁配合物进人临床试用,如俄罗斯的Photosense(一种磺化酞菁铝光敏剂),美国的Pc4(一种轴向带有季胺基的硅酞菁),瑞典的脂质体包裹的酞菁锌j.我国福州大学黄金陵和陈耐生两位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研制了新型抗癌光敏剂”福大赛因”,这是一种双取代酞菁化合物——二磺基二邻苯二甲酸亚胺甲基酞菁锌二钾盐,是中国第一个全化学合成的抗癌光敏剂.该药物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开始进入临床一期实验.酞菁(图1)是具有四氮杂四苯并卟啉结构的化合物,它由4个异吲哚环组成,在酞菁分子结构中,中心的氢原子可被金属元素取代后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绝大多数无取代酞菁及其金属配合物溶解性不好,不利于在体内的转运.通过在酞菁分子上引一一入取代基,可以改善其溶解性,稳定性,聚集倾向和吸收特性等,从而N 调节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穿透癌细胞的能力以及肿瘤组织对药物的摄取等.;N因此,在酞菁金属配合物上引入适当的取代基一直是人们重视的厂\ N基金资助: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No.C0710025){通讯联系人,E—mail:*******************图1酞菁分子的结构课题.取代基既可以取代周环上的氢(即周环取代),也可以)JnN中心金属的轴向上(即轴向配位).根据取代基的种类,数目,位置等不同情况,本文将目前研究较多的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分别按以下几种类型逐一介绍.1对称性取代1.1四取代四取代是指在酞菁外周每个苯环上同时只有一个氢(或同时只有一个氢)被同一种基团取代.迄今报道的四取代酞菁光敏剂的研究较多.GaoLing.dong等合成了一系列4,8,12,16.四(多氟烷氧基)金属酞菁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是可溶的,在Q带670—695nm处和B带302~360nm处有最大吸收,说明适用于PDT 治疗.另外他们还报道了以四一(三氟乙氧基)酞菁锌(图2)与乳化剂普郎尼克F68形成的复合物作为光敏剂,用骨髓瘤细胞做PDT离体试验.光照(>610nm)24h后,细胞明显被抑制,而光敏剂为100mg/mL时细胞即死亡,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光动力活性.可见通过引入多氟烷氧基来增加脂溶性,可提高光敏剂在癌组织中的选择性.图2四-(三氟乙氧基)酞菁锌的结构周锦兰等人9报道了在红光区具有良好PDT抗癌活性的新型四酰胺基取代铝酞菁光敏剂(图3),以4一硝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用苯酐尿素法合成了四氨基铝酞菁(TAA1Pc),四乙酰胺基铝酞菁(TAcAA1Pc),四丙酰胺基铝酞菁(TPrAA1Pc)和四丁酰胺基铝酞菁(TBuAA1Pc).并测定了其在输出波长532nm下的光动力抗癌活性,结果表明,剂量至40mg/kg时,抑瘤率依次为39.16%,42.81%,40.56%和51.82%.在此剂量下,四丁酰胺基铝酞菁表现出较高的光动力治疗抗癌活性.2N图3新型四酰胺基取代铝酞菁化合物的结构式clamFabris和MarinaSoncin等10]研究了以1(4),8(11),15(18),22(25)一四一[3一(Ⅳ,Ⅳ,N-_~O胺基)苯氧基酞菁锌碘化物(RLP068)(图4)为光敏剂的在体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种酞菁锌衍生物具备作为PDT光敏剂的良好性质,如高光敏活性,能快速渗透且局限在表皮层.RLP068的单线态氧的量子产率比未取代的锌酞菁高1.3倍,且介导的光动力治疗不会导致皮肤功能上或形态学上不可逆的或持久的改变,副作用小,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PDT试剂.图4RLHI68的化学结构黄剑东等…将乙酰哌嗪苯氧基引入到酞菁锌的周环,得到了O/位四取代的酞菁锌和卢位四取代的酞菁锌,即(卢)一四(4一(4一乙酰哌嗪)苯氧基))酞菁锌(c..H,N.OZnPc)(图5).同时,制备了1.BSA,2-BSA,1.HAS,1一apoTf和1-FeTf等以非共价键结合的酞菁一蛋白质复合物.离体光动力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物的活性较高,对MCF-7乳腺癌细胞具有光动力杀伤能力.说明该类型的复合物有望发展为靶向型的光敏剂,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图5(卢)-四(4-(4-乙酰哌嗪)苯氧基)酞菁锌的结构3YslasEI等¨研究了2,9,16,23一四(甲氧基)酞菁锌作为光敏剂对人体喉癌细胞Hep.2的PDT效果.这种化合物能有效地渗透到培养的癌细胞的细胞质并局部地集中在溶酶体,诱导细胞凋亡.在光照下,ZnPc(OCH,)对Hep-2细胞有很敏感的光动力效应,而在暗处没有细胞毒性,有望成为临床上PDT的理想光敏剂.李晓丽等¨先合成了两亲性一四(对羟甲基苯氧基)酞菁锌(Ⅱ),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和四唑盐比色法(MTI’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Bel-7402人体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mg/L时,抑癌率达67%,其IC.=30.1mg/L.同年他们又合成了Ot.四(对羟甲基苯氧基)酞菁锌(1I)(合成路线见图6),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研究了此酞菁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考察了质量浓度对配合物的抑瘤效果的影响.质量浓度为100mg/L时,抑癌率可达65.0%,IC.约为64.4mg/L.可见,这两种酞菁锌是很有潜力的抗癌光敏剂.一CH2OH图6口-四(对羟甲基苯氧基)酞菁锌(Ⅱ)的合成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四取代酞菁外,在表1列举了近年来研究的一些具有光动力活性的四取代酞菁.表1某些具有光动力活性的四取代酞菁1.2八取代八取代指在酞菁外周每个苯环上两个O/氢(或两个卢氢)同时被同一种基团取代.4VittarNB等研究了一种新型酞菁衍生物2,3,9,10,16,17,23,24一八((Ⅳ,N一二甲氨基)乙硫基)锌酞菁(图7)的光动力效应,以它为光敏剂对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C3和Balb/c(系)小鼠皮下植入腺癌细胞LM2作PDT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光动力活性并主要通过诱导坏死途径杀伤癌细胞.RR=SCH2CH2N(CH3)2图72,3.9,10,16,l7,23,24-八((N,Ⅳ.二甲氨基)乙硫基)酞菁锌的结构式MachadoAH等副研究了以八溴酞菁锌ZnPcBr(8)为光敏剂对L929细胞的PDT效果.结果显示:ZnPcBr(8)在浓度为1I~mol/L时PDT效果最显着,1h后抑癌率63%,12h后达99%,24h后达100%.试验同时证实ZnPcBr(8)介导的PDT在L929细胞中诱导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陈燕梅和黄剑东等’利用光谱法研究了2,3,9,10,16,17,23,24-八(3,5一二羧基苯氧基)酞菁锌(图8)与白蛋白BSA(或HSA)的相互作用,制备分离得到了该化合物与白蛋白BSA(或HAS)的组成比为1:1的复合物.在复合物中,该种酞菁锌以单体形式存在,吸收波长在685nm处,这对发挥光敏活性是很重要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复合物有可能是具有靶向功能的光敏剂.RR/COOHRR=一0\==/\COOH图82,3,9,10.16.17.23.24-八(3.5-二羧基苯氧基)酞菁锌的结构M.J.Cook等合成了1,4,8,l1,l5,18,22,25-八(癸基)酞菁锌(ZnODPc)和1,4,8,11,15,18,22,25-八(戊基)酞菁锌(ZnOPPc).LarsKaestner等[29用这两种化合物作为PDT的光敏剂进行体外试验,二者都具有良好的光敏活性,有望用于治疗银屑病.I.G.Meerovich[3叫研究了八4,5一癸硫基-3,6一氯酞菁的光敏活性,该化合物在730nm处有最大吸收.给药5h后,用激光(波长为732nm,功率密度为100—300mW/cm)照射2O一3O分钟,光敏剂对大多数动物的Erlich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100%.51.3周环全取代周环全取代指酞菁周边苯环上的l6个H原子全部被取代.如BarbaraA.Bench等首次合成了全卤代金属酞菁[F矾PcZn(acetone)](图9),并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x射线构造显示:这是一种非平面的双凹形单晶体;在以锌原子为中心的酞菁环上,氟取代基团(CF,)与酞菁环不在同一个平面,两个丙酮分子是轴向配位.该配合物的Q带吸收是686nm,摩尔消光系数是1.73×10L?mol~-cm一,比之前报道的FPcZn 红移23nm.三重激发态的寿命比FPcZn长,较少出现聚集状态,也没有发现它的光漂白作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小鼠的乳腺癌细胞EMT-6的体内试验中,该化合物在剂量2.5ttmol/kg时,抑癌率达到100%,说明它是良好的光敏剂.RlRl2不对称取代图9FPeZn的结构式(丙酮分子省略)在酞菁平面大环上,由于具有不同的取代基,或者有相同的取代基但取代位置不同,或是苯环上被取代的数目不同都会引起酞菁对称性发生改变,形成不对称酞菁.不对称酞菁因其合成和分离较困难而报道和研究较少.但不对称酞菁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殊性表现出许多独特的优越性能.如当在酞菁的苯环上同时引入吸电子基团和供电子基团后,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更为优越,产生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因此近几年日益受重视. WesleyM.Sharman等3合成了一系列3:1不对称的十二氟取代酞菁锌化合物,并以它作为光敏剂,用于PDT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的体外实验,结果证明它比之前报道的十六氟化锌酞菁具有更高的光动力活性.AlexanderA.Chernonosov等研究了金属酞菁偶合寡核苷酸后修饰DNA的机制,提出金属酞菁——寡核苷酸偶合物有望成为人工调节基因表达或治疗癌症的新型光敏剂.陈锦灿等制备了一种组成结构单一,带有五聚赖氨酸靶向基团的新型两亲性酞菁光敏剂——五聚赖氨酸一2.羰基酞菁锌(图10),研究了在光照下该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人源肝癌细胞Beff402,人源胃癌细胞BGC823和人源白血病细胞K562)与一种正常细胞(人源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杀灭活性.结果表明:该光敏剂不仅克服了酞菁锌在水中溶解度低的问题,且因所偶联的五聚赖氨酸对肿瘤细胞有靶向作用,具有较高的杀灭肿瘤细胞活性,有望成6为临床使用的新型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酞菁类光敏剂通过用氨基酸修饰使底物具有两亲眭,从而改善化合物的溶解性和靶向性.图lO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的结构0H另外,J.Y.Liu等合成了3种新型的不对称锌酞菁(图11),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和体外光动力活性.这些化合物作为光敏剂在对人肠腺癌细胞HT29和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的PDT试验中显示了很高的光动力活性,,C.均低于0.02Ixmol/L.3轴向配位CCCCH20a-substitutedand口-substituteda-substituted图113种新型的不对称酞菁锌的结构式酞菁分子的中心金属原子可以与一些配体形成轴向配合物,配体位于酞菁大环平面的上下两侧,分子从平面构型转变为立体构型.这种结构可增加分子间距,减弱分子的聚集倾向,增强光动力效应.BargeJ等研究了一些新型的接有庞大轴取代基的硅酞菁(图l2):Chol—SiPc,Cho1.O.SiPc,EpG1-0-SiPc,Oct-O—SiPc,将这些化合物与C1A1Pc和Hex.SiPc 分别进行体外试验,比较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了Chol-O-SiPc的活性最高(,JD∞约(6~8)×10~mol//L).7Chol-O-SiPc能迅速诱导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因此有望成为有效的PDT光敏剂,用来治疗蓖麻油(CremophorEL),20%丙二醇的生理盐水中,以单体形式存在,Q带最大吸收位于683nm附近,荧光量子产率为0.34,荧光寿命为4.7ns.初步的离体光动力活性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具有光动力灭活能力,半致死量.为 1.2×10~mol/L.8ocH,图13二(4-甲酯基苯氧基)酞菁硅的结构曹育红等在四磺酸钛氧酞菁(TiOPcS)的中心金属原子Ti的轴向上引入天然配体苏木精,合成轴向取代酞菁配合物苏木精.四磺酸钛氧酞菁(TiOPcS一hematoxylin)(图l4).天然轴向配体引入到TiOPcS,降低了分子的对称性,并使配合物的吸收长移,提高了产物的稳定性,在水溶液中不易聚集,有助于提高光动力治疗活性.该化合物有望成为治疗老年黄斑变性(AMD)的一种有效光敏剂.OH∞一.oHH1HTiOPcS4hematoxylinTiOPcS4-hematoxylin图14苏木精.四磺酸钛氧酞菁的合成03HLeungSCH课题组合成了许多新型酞菁衍生物,如BAM—SiPc(bisaminosilicon(1V)phthal-ocyanine)(图15).后来还报道了对BAM—SiPc的光动力活性的研究.体内试验显示BAM.SiPc对裸鼠中的肝癌细胞HePG2和肠腺癌细胞HT29有显着抑制,而且没有明显的肝脏和心脏毒性等副作用.|4总结和展望图15BAn?SiPc的结构随着光动力疗法的临床运用和发展,酞菁类光敏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人们通过在分子不同位置引入各种取代基或偶合生物分子等手段来改善酞菁的抗癌活性.然而这个领域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酞菁结构与PDT 效能的关系,环取代基和轴向配体的空间位阻影响,亲水性和亲脂性应为何种比例才达到最佳靶向选择,光敏剂在体内如何转运和排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酞菁类光敏剂的合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PDT将越来越成熟地被发展和应用于临床,为病人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带来福音.9[19][2O][21][22][23]10参考文献FalconerJS.BRJCancer.2009,69:826WangXL,WangHW,GuoMX,eta1.PhotodiagnosisandPhotodynamicThera py,2008,5(2):127KatoH,HaradaM,lehinoseS,eta1.PhotodiagnosisandPhotodynamicTherapy ,2004,1(1):49MoshissiK,DixonaK,ThorpeJAC,eta1.EuropeanJournalofCardio—Thorac icSurgery,2000,17(2):95蔡君,刘剑仑.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O):1312黄剑东.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14(4):264GaoLD,QianXH,ZhangYX,eta1.PhotographicScienceandPhotochemistry, 2001,19(4):244GaoLD,QianxH,ZhangL,eta1.PhotochemistryandPhotobiologyB:Bio/ogy, 2001,65:35周锦兰,程红,万福贤,等.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32(8):1155 FabrisC,SoneinM,MazzonE,eta1.ExperimentalDermatology,2005,14:675 黄剑东,刘丰冉,陈燕梅,等.无机化学学报,2006,22(3):435YslasEI,DurantiniEN,RivarolaV A.BioorgMedChem,2007,15(13):465l李晓丽,陈伟,王玉,等.合成化学,2008,16(6):640李晓丽,陈伟,李涛,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6):803董润安.化学试剂,2004,26(6):321洪湖铭,薛金萍,孙纲春,等.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382 叶廷秀,薛金萍,陈耐生,等.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5):474林萍萍,彭亦如,张宏,等.合成化学,2007,15(6):681季春,包富荣,卢珊,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7(2):90邸凯,陈伟,李涛,等.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3):439黄紫洋,薛金萍,陈锦灿,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29(3):445黄紫洋,黄剑东,陈锦灿,等.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55刘强,赵福群,张先付,等.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8,35(5):24 ChidawanyikaW,NyokongT.PhotochemistryandPhotobiologyA:Chemistry ,2009,202(2-3):99VittarNB,PmccaCG,StrassertC,eta1.1ntJBiochemCellBiol,2008,40(10):21 92MachadoAH,BragaFM,SoaresCP,eta1.PhotomedLaserSurg,2007,25(3):22 0陈燕梅,黄剑东,刘丰冉,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8):1387 CookMJ,ChambrierI,CracknellSJ,eta1.PhotochemistryandPhotobiology,1 995,62:542KaestnerL,CessonM,KassabK,eta1.PhotochemPhotobiolSci,2003,2:660 MeerovichIG,MeeroviehGA,LukyanetsEA,eta1.Nanotech,2008,2:38 BenchBA,BevefidgeA,SharmanWM,eta1.AngewChemlntEd,2002,41(5): 747陈伟,段武彪,贺春英,等.无机化学学报,2005,21(12):1880 SharmanWM,VanLierJE.BioconjugateChem,2005,16(5):1166 ChernonosovAA,KovalVV,KnorreDG,eta1.BioinorganicChemistryandAp plications,V olume2006,ArticleID63703陈锦灿,陈宏炜,李永东,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29(11):2131 LiuJY,JiangXJ,FongWP,eta1.Metal—BasedDrugs,V olume2008,ArticleID 284691BargeJ,DecreauR,JulliardM,eta1.ExperimentalDermatology,2004,13:33 张国才,黄剑东,陈燕梅,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0):1622曹育红,彭亦如,郑思宁,等.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4):394 LeungSCH,LoPC,NgDKP,eta1.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2008,154:4 “m¨拍勰驺”弘∞。

(医疗资讯)国内首家光动力肿瘤医院落户济南

(医疗资讯)国内首家光动力肿瘤医院落户济南

(医疗资讯)国内首家光动力肿瘤医院落户济南只杀灭肿瘤细胞,避免常规治疗带来的损害本报济南讯近日,记者了解到,国内首家光动力肿瘤医院落户济南,该医院引进的大功率氦氖光动力治疗机填补了省内空白。

据了解,济南光动力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光动力为核心技术治疗肿瘤的医院,也是山东省获批的第一家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院。

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院引进的光动力技术是通过人体静脉注射光敏药物,这种药物能在肿瘤细胞内高浓度长时间聚集潴留,然后用特定的单一频点的红外冷激光去照射肿瘤组织。

药物吸收激光能量产生单线态分子氧,利用分子氧的强氧化性将肿瘤细胞不可逆地杀死,照射后的肿瘤组织即成为坏死组织,进而剥离脱落或者被肌体吸收。

据介绍,光动力治疗只杀灭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肌体,是目前唯一一种以细胞为单位进行选择性治疗的肿瘤治疗方法,避免了常规治疗可能带来的器官受损、功能缺失、免疫被破坏等不良后果,对患者的愈后生活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家属的料理陪护强度。

光动力对早期肿瘤可以代替手术达到根治的目的,而没有手术的副作用和后遗症;晚期可以用于姑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光动力技术已被美国FDA批准,成为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国外日、韩、英、法等多个国家和国内解放军301医院、第一军医大广州南方医院、第二军医大上海长海医院、台湾台大医院等都在推广应用该技术。

济南光动力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引进了山东省首台全球最先进的大功率氦氖光动力肿瘤治疗机,填补了省内空白,可以在不破坏器官完整、不损伤器官功能、不破坏自身免疫、不影响愈后生活的前提下,代替常规治疗灭活肿瘤组织,特别适合不能手术和不想手术的患者,对治疗浅表和腔道内的肿瘤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能帮助患者避免手术和放化疗所带来的痛苦。

选用对人体无损害的先进的西医技术,同时通过中医对患者进行调理和改善,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济南光动力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对肿瘤进行的综合治疗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课题申报】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

【课题申报】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

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除了表皮热损伤外,还会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等,进而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和瘢痕形成。

瘢痕是烧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瘢痕治疗主要通过手术、激光、封闭负压吸引等手段进行,但效果有限。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与光敏剂相互作用的治疗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动力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皮肤疾病治疗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然而,对于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研究尚不充分,且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本课题拟开展《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的研究,旨在探索其治疗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为烧伤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目标1. 探究光动力疗法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机制,明确其治疗作用的科学基础。

2. 对比光动力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手术、激光、封闭负压吸引等)的疗效差异,并评估其在瘢痕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3. 结合临床实践,探索光动力疗法在烧伤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标准化操作流程,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三、研究内容1. 系统梳理光动力疗法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其在瘢痕治疗中的相关机制。

2. 构建烧伤后瘢痕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和猪等动物,分别从生理和形态学角度考察光动力疗法对瘢痕的影响。

3. 开展临床研究,选择烧伤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比较光动力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在瘢痕治疗中的疗效。

4. 结合基因表达谱分析、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阐明光动力疗法对瘢痕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5. 建立光动力疗法治疗烧伤后瘢痕的操作流程,明确治疗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等,提供科学的临床应用指导。

四、研究进度与计划1. 第一年:完成相关文献梳理和研究背景调研,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2. 第二年:构建瘢痕动物模型,开展对照实验,初步探索光动力疗法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机制。

【课题申报】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1

【课题申报】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1

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1课题名称:烧伤后瘢痕治疗的光动力疗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其治疗过程中可以发展为瘢痕。

瘢痕是烧伤后常见并且具有很大困扰的问题,瘢痕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外貌、功能和心理健康。

传统的瘢痕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光动力疗法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与光敏剂的相互作用,光动力疗法可以产生光学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从而实现对瘢痕的治疗。

光动力疗法具有非侵入性、选择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以避免传统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对瘢痕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

本课题的目的是评估光动力疗法在烧伤后瘢痕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机制,为瘢痕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研究内容1. 通过文献调研,总结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目前瘢痕治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设计光动力疗法实验方案。

选择合适的光源、光敏剂和治疗参数,确定光动力疗法的最佳治疗方案。

3. 制备光敏剂,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表征。

确定合适的光敏剂浓度和处理时间。

4. 研究光动力疗法对瘢痕组织的作用机制。

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探讨光动力疗法对瘢痕的光学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

5. 评估光动力疗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瘢痕患者进行临床实验,观察治疗前后的瘢痕情况,并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利,了解光动力疗法在瘢痕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光敏剂的选择和光动力疗法的治疗参数。

2. 实验室研究法:制备光敏剂,对其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包括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等。

确定合适的光敏剂浓度和处理时间。

3. 细胞实验法:选择适当的体外细胞模型,通过光动力疗法处理,观察细胞的生存率、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变化。

4. 动物实验法: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通过光动力疗法处理,观察瘢痕组织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

光到病除--介绍光动力治疗

光到病除--介绍光动力治疗

光到病除--介绍光动力治疗
王天宇;马金石
【期刊名称】《自然杂志》
【年(卷),期】2000(022)005
【摘要】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临床医疗方法,对于多种疾病都具有显著的疗效.与传统疗法相比,光动力治疗方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高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光动力治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光动力治疗的机制与特点.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商业开发的一些主要的新一代光动力治疗药物.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光动力治疗必将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有力工具.
【总页数】6页(P276-281)
【作者】王天宇;马金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
【相关文献】
1.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三)——光动力疗法在光嫩肤术中的应用 [J], 梁洁;刘仲荣;杨慧兰
2.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六)——光动力疗法治疗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J], 李翠华;杨慧兰;刘仲荣
3.光动力治疗中光的有效吸收光剂量及其确定 [J], 王颖;刘凡光;顾瑛
4.3种光剂量δ-氨基-γ-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的疗效:一项随机、观察者盲法、患者自评的比较研究 [J], Radakovic-Fijan S.;Blecha-ThalhammerU.;Kittler H.;A. Tanew;冯义国
5.光血管成形术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使用Motexafin Lu进行光动力学治疗的Ⅰ期试验结果 [J], 朱彦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动力治疗肺癌的临床护理

光动力治疗肺癌的临床护理

光动力治疗肺癌的临床护理
江晓林;彭娜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2006(035)023
【摘要】光动力治疗学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PDT)是一种正在发展
中的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新领域。

PDT是一种在有氧条件下,通过适合波长光激
发细胞内光敏剂,光敏剂产生活性物质直接损伤肿瘤细胞和使微血管受损造成癌组织血流灌注减少,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PDT治疗具
有相对特异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对健康组织损伤较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故对年老体弱、不能适应手术或静脉化疗的患者尤为适合。

2004年10月~2005年3月,我科对12例肺癌患者行光动力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198-2199)
【作者】江晓林;彭娜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肿瘤中心,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
院肿瘤中心,重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光动力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王萌萌;焦光宇;
2.光动力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王萌萌;焦光宇
3.光动力治疗仪促进头颈外科术后切口恢复的临床护理疗效探讨 [J], 周平;王韦
4.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护理研究 [J], 谢嫦婷; 朱瑞清; 黎秀芬
5.新一代光动力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并大量胸腔积液疗效观察及护理 [J], 招顺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立时间:2014年11月15日
历属机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成立地点:上海
发展历程:
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隆重召开。

首席专家由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顾恒教授担任,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为组长单位,其他22家单位广泛积极参与,成为该中心会员单位。

“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的成立是2014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光动力医学在中国皮肤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光动力治疗学已经真正成为皮肤性病学领域成熟的亚学科之一。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张建中主任委员在他的致辞中,回顾了光动力在中国近20年风雨兼程不寻常的发展历程。

现代医学向来西学东渐,而临床广泛应用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光敏剂是艾拉)却是中国人自己的创举,从1996年王秀丽教授采用光动力治疗尿道尖锐湿疣到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研究至2014年国际光动力大会上中国研究报告震撼全场,“光动力在中国”的发展独树一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中国标准”,也走在国际光动力研究的前沿;光动力治疗的开展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台机器到今天全国600多家三级医院全面推广应用;多支光动力科研团队特别是上市公司复旦张江光动力研究团队从药物、光源和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共同推动光动力学理论和技术的全面发展,在HPV感染性疾病、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肿瘤领域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

由于光动力治疗具备治疗疾病兼顾保护容貌的独特优势,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光动力医学未来的应用前景必定更加广阔。

“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对过去近20年光动力在皮肤科取得的优异成绩的肯定,也是对致力于光动力应用与研究的同仁寄予的更高期望,医学发展没有完成时,光动力事业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光,代表希望;光,代表能量,只有刻苦钻研,交流合作,24家单位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中国皮肤科光动力事业的长远发展,希望之光才能照耀皮肤科事业的前程。

光动力药物
目前国内光动力研究的自主知识产权医药企业中,位于上海张江药谷的港交所上市公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1349,hk)最早、最为亮眼、最专注、最不遗余力。

其已于2007年上市的艾拉已经成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宫颈糜烂等的标准方案药物。

即将推出新一代光敏剂-复美达对于鲜红斑痣治疗将会是又一创举。

其针对肿瘤方向的研究也在稳步推进中,也将会在中国光动力-肿瘤创新药领域,带来更多惊喜。

其光动力技术研究平台将会在更多医学领域走向国际前沿。

光动力疗法简介
(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

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

其过程是,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
至死亡。

因为光动力治疗具有精准靶向、创伤小、安全高效、恢复快、不留瘢痕等特点,已然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传统疗法之后,又一创新的主流疗法。

光动力疗法也是皮肤科、肿瘤科等多适应症、多科室最广泛应用的主流疗法之一。

光动力学治疗研究中心成员单位(24家单位)
1.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组长单位)
2.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组长单位)
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4. 北京协和医院
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6.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7.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8.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10.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1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12. 江苏省人民医院
1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4.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5. 山东省皮肤病医院
1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7. 武汉市第一医院
18.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19.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20. 河南省人民医院
21.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
24. 北京军区总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