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德育渗透小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4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4篇地理德育工作总结1地理教科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广泛而丰富。
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科学态度观。
还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合作意识、灾难意识、创新意识、责任义务意识和人生态度。
这些内容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则隐藏在各个章节中,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处理,以达到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完美结合。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一、理论联系实际,传播德育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德育。
例如,在学习“风与城市规划”中,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经济观和环境观,合理科学地解释如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或所看到的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树立起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
例如,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中,通过播放抗洪、抗震救灾的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也能从中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勇于奉献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更深层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德育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综合比较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德育内容。
如在“滚滚长江”一课中,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搜集材料,课上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调查的结果,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更应该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地理学科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重要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的发展和不平等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世界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此外,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总的来说,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地理学科的渗透德育工作,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优秀学生,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地理德育工作总结三篇
小学地理德育工作总结三篇小学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引言此次小学地理德育工作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生主体参与,多元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建立。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学生主体参与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主体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活动和实践。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提高了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地理实践活动,如户外考察和地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多元教学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自主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研究效果显著提高,他们对地理的认知也更为全面深入。
评价机制的建立为了监测和评估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我们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
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我们还采用了项目评估、展示评价等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观察和日常记录,了解学生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长处和不足。
这些评价机制的建立,促使学生在地理德育工作中全面发展,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结论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多元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建立,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激发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和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全面。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_大学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_大学德育工作总结地理学科是一门学习地球和地球表面上的现象、过程和模式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地理德育工作就是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道德素养和地理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和地理知识体系。
在大学地理德育工作中,我积极参与并负责了地理德育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工作内容地理德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通过对地理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组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动力。
我积极参与了地理课程的设计和改革,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地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组织了多次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社会实践:地理学科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我积极组织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地质公园和参与社区环境保护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意识。
4.德育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清明祭扫、环保义务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等,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
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德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工作成绩在地理德育工作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1.获得学生认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地理课程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我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地理德育活动中。
2.提高学生成绩:通过地理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也得益于地理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特点。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在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
首先,地理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培养出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在课堂上,老师们会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地理学科还会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城乡差异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出社会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也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通常包括实地考察、户外探究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从而培养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一些生存技能和自救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涉及到一些道德伦理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如何帮助受灾群众等。
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的来说,地理学科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地理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将继续加强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资源:地理德育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精选多篇)第一篇: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地理学科具有极其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又是搞好教学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结合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如辽阔的疆域,旖旎的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教学中,用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地理上的科学技术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进而豪情满怀,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请你关注:)和地理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地理知识,认识其存在的差异,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乡土实际和特色,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并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三,培养科学态度地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活动.四,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特别需要读图分析,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地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有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五,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总之,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武装学生的头脑并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加以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这项工作还要长抓不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篇:xx年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
初中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积极参与了初中地理德育工作,通过各种活动和教学实践,我取得了以下成绩和经验。
首先,我参与了学校地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收集资料、设计实验等方式,我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为地理教育的提升做出了一些贡献。
其次,我参与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
我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地理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我还组织了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考察、地理观察等,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了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了校园环境保护和地理知识推广工作,组织了环保宣传活动和地理知识竞赛等,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程度和地理知识的传播率。
通过这段时间的地理德育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地理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积极参与地理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地理德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境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理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德育渗透总结引言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理德育是指通过地理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地理德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总结地理德育的渗透途径和方法,以及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地理德育的渗透途径地理德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在地理教育中进行渗透:1. 课程设置的渗透在地理教学课程中,通过有意识地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地理问题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2. 教学活动的渗透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要素,例如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课堂管理的渗透地理课堂是地理德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师通过课堂纪律的管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律、守纪、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4. 师生关系的渗透地理德育还需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来实现。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在交流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地理德育的实施方法在地理德育的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打破传统框架地理教育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采集实地数据、设计地理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问题意识地理德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地理问题的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思考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交通。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
文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实现。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地理学科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次,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实现。
地理学科的教
学方法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地图绘制、气象观测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球的奇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环保意识。
同时,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最后,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学校可以通过举
办地理知识竞赛、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和活动,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成长。
总之,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教学内
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校家长的共同配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一:地理德育渗透总结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石牌镇贺集中学余国森地理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掌握的地理科学知识是为育人服务的。
因此,地理教育如何按照“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几年来我在教学方面着重“以德育为核心,以多媒体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搞好教学工作,现小结如下:一、以德育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地理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去有意识地感染学生的心灵,使教学过程既顺理成章,又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融德育、智育于一炉。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正确引导。
在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运用辩正的、一分为二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我国的自然资源时,一方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有的资源配套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也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人均资源少,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资源质量相对悬殊,某些资源贫矿多、富矿少;资源开发难度大、破坏严重;后备资源不足等。
通过这样的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雄心斗志,鞭策他们从小刻苦学习,为医治祖国的各种”创伤”而努力奋斗。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进行德育教育。
空洞的理论和枯燥的说教,时间长了学生必然感到烦躁乏味。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教学,学生听来新鲜有趣。
如在讲到我国的人口问题时,单纯讲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够的。
但采用”算帐法”,效果就好得多。
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1991年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如果按1970年人口增长率推算,从1971年以来的20多年间,全国少生了约2.4亿人。
地理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5篇
地理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5篇地理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1因为工作的需要,地理老师的紧缺,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科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这一次是直接接触,而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地理又是中考的会考科学,分数带入总分,所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就要求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目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一)、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
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的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够,所以,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
(二)、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炼,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每一个班级有六十多位学生,每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但我觉得是一种使命,深感责任之重,因为作业是体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表扬,对完成得不好的学生,我不是打“x”完事,而是在旁边给予正确的解答。
在课堂上还进行讲评,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使得他们认识到作业不能敷衍了事。
(四)、积极参加校本研究1、自觉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科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并且在有空余的时间,我都主动去听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的课,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精选多篇)第一篇: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地理学科具有极其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又是搞好教学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结合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如辽阔的疆域,旖旎的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教学中,用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地理上的科学技术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进而豪情满怀,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请你关注:)和地理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地理知识,认识其存在的差异,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乡土实际和特色,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并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三,培养科学态度地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活动.四,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特别需要读图分析,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地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有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五,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总之,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武装学生的头脑并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加以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这项工作还要长抓不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篇:2020年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引言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理念与地理学学科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总结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方法,以提供有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参考。
重要性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具有以下重要性:1.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共享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学生可以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问题,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和世界的意识,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
方法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教材选择:选择具有社会价值观的地理学教材,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课堂讨论:在地理学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3. 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并从中体验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地理问题的背后的道德和伦理考量,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进行课堂讨论、实施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实施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_大学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_大学德育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作为学校的地理教师,积极参与并开展了地理德育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活动,我帮助学生培养了地理素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地理德育工作的总结: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我注重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我结合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我组织了地理实地考察和地理科普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和现象,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我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除了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等工具,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和信息处理能力。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注重了地理德育工作的评价与反思。
我及时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和德育能力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我还组织教研活动和与同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也认真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地理德育工作。
这段时间我在地理德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下学期,我将继续努力,提高地理德育工作的质量。
我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2年地理德育工作总结_高二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2022年地理德育工作总结_高二地理德育工作总结一、总体概述2022年是我校地理德育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形式,不断丰富地理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地理学科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教学实践1. 重视德育渗透本学年,地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渗透,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优秀地理学问和地理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善于观察分析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 提升教学质量针对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地理学科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在教学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
三、课外活动1. 地理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学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如“走进农村”、“城市调研”、“地理环保实践”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社会、感受自然、增长见识,提高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2. 地理知识竞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地理学科积极参与地理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参加各类地理知识竞赛中,学生们以优异的成绩展现了我校地理学科的实力。
四、学科建设1. 教材更新地理学科根据新课标和教材要求,积极研究新教材,更新教材内容,力求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现状。
并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总结地理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 师资培训地理学科注重教师的素质提高,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五、思考与展望在过去的一年里,地理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仍待提高,二是地理德育工作形式需要更多元化,丰富地理德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不断探索和总结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首先,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
地理学科涉及到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方方面面,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地理学科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民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工作。
地理学科的教学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通过实地考察、地图绘制、模拟实验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最后,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工作。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一些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很多机会和可能性。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4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德育个人总结
2024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德育个人总结本学期的地理德育课程即将结束,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我深感收获良多。
在八年级地理德育教育中,我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价值观,下面我将根据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对个人成长进行总结。
首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运动与地球的变化和中国的自然地理。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地球及其运动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造成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同时,我还学习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知识。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地认识,也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园。
其次,在地理德育课程中,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展示,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我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如何聆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自己。
在班级活动中,我积极参与,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还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增进了班级凝聚力和友谊。
此外,老师还引导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大事。
我记得在一次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新闻,并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这让我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积极关注国家大事,了解了一些发展建设的情况,增强了自己的国家意识。
最后,我在这个学期的德育课程中也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给我们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和同学的讨论,我学会了和不同的观点进行对话和辩论,尊重他人的意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指导。
这能力的提高不仅在地理德育课上有所表现,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个学期的地理德育课程,我收获了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年级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三年级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三年级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来实现德育目标。
1. 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研究祖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等知识,让学生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激发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讲解一些国家英雄的事迹、国旗、国徽、国歌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地理学科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
通过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城市的环境保护设施,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深入体验环境保护的实际意义。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研究地理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系。
我们讲解地理现象与社会问题的关联,例如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长、交通拥堵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以上的德育渗透措施,我们在三年级地理学科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们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的意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地理学科德育渗透仍然有许多改进的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为学生的德育培养贡献更多的力量。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5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地理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地理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地理素养。
本学期,我校地理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工作内容1. 课堂教学:地理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本学期,我们通过《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课程,系统传授地理知识,同时结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爱国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通过地理图表、数据分析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实践活动:地理德育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多次地理实践活动,如“爱我中华——全国地理知识竞赛”、“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与回收”等。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3. 家校合作: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本学期,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向家长介绍了地理德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地理现象,培养孩子的地理兴趣和素养。
三、工作成效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我校地理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了提高,爱国情感得到了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
在“爱我中华——全国地理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良好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此外,通过家校合作,家长们对地理德育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家校共育的氛围更加浓厚。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虽然本学期的地理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够浓厚,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仍需加强,需要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家校合作仍需深入推进,需要加强家长对地理德育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地理德育渗透小结完整版
地理德育渗透小结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地理德育渗透小结地理教材中渗透的德育教育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
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科学态度等内容;也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合作意识、灾害意识、创新意识、责任与义务意识和人生态度等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很明显,有的则隐藏在各章节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完美结合。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一、理论联系实际,传播德育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德育。
例如,在学习“风与城市规划”中,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经济观和环境观,合理科学地解释如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或所看到的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树立起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
例如,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中,通过播放抗洪、抗震救灾的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也能从中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勇于奉献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更深层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德育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综合比较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德育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德育渗透小结地理教材中渗透的德育教育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
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科学态度等内容;也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合作意识、灾害意识、创新意识、责任与义务意识和人生态度等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很明显,有的则隐藏在各章节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完美结合。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一、理论联系实际,传播德育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德育。
例如,在学习“风与城市规划”中, 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经济观和环境观,合理科学地解释如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或所看到的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树立起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
例如,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中,通过播放抗洪、抗震救灾的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也能从中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勇于奉献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更深层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德育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综合比较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德育内容。
如在“滚滚长江”一课中,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搜集材料,课上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调查的结果,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教师对各组的观点及时进行评价、指点,最后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长江的利弊。
紧接着,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该区域的水利局局长,你将如何解决本地区长江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讨论发言,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总结。
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了长江带来环境问题的原因,辩证地分析了其利弊关系,并探讨了解决方法。
同时,也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辩证地看待长江出现的问题,增强对国家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建设祖国、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关注历史时事,延伸德育知识适当、有机的补充历史故事和当前发生的时事要闻,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信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国策和世界形势,从而延伸德育知识。
如在讲授“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时,可联系“钓鱼岛之争”向学生讲述关于钓鱼岛争议的历史由来、经过;指出我国东海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各种正确的地理观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谓正确的地理观点,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种族观、因果观。
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明确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预测经人类活动影响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依此调整人类的行为;正确的种族观,使学生反对种族优化论,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的因果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公民,通过地理的学习,能关注对环境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有益或有害的情况,关心环境质量,关注人类生活状况和生物圈状况,知道自己如何保护环境,对公共环境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合适的做法,从而使个人和社会都受益。
1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梅花山阳县中村中学726403【内容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地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和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
下面我从一、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二、结合实践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两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 2 - 地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和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做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下面仅就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做法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一、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地理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巧妙设计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影响。
1. 从地理图片、图像、视频、文字资料入手,进行国情教育,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地理图片、图像、视频、文字资料、数据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如我国的疆域,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自然环境,土地、水、森林、矿产等方面的自然资源状况,经济与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现状,各地区的地理差异等,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 3 -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在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上,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悲观。
如从我国的行政区划图中,让同学了解97 年香港回归,99 年澳门回归这些都是我国的实力表现。
但是,如今台湾问题还需大家的努力。
对于那些破坏国家统一的人或事,我们要坚决反对。
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看待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虽然我国物资丰富、环境优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
要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我们任重道远。
因此,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建设祖国的信心和责任感。
使我们能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2、从教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当代人关注道德进步、关注青少年儿童道德的成长的大背景下、德育如何调整和改革, 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走向心灵的德育, 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特殊的作用,教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呢?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教学素材1. 进行国情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中学地理中的国情教育内容是很丰富的,它不但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其实施途径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中。
(1)从国家自然方面来说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关系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蕴含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2)从社会方面来说八年级地理比较详实地反映了全国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资源、人口状况及劳动力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总体特征,指导我国工业、农业等主要产业部门的布局和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了解祖国辽阔的领土、多娇的江山、优越的条件、丰富的资源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同时还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使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树立建设好伟大祖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是21 世纪各行各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学校教育必须培养的一种观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地理教育的优势。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当前人类面临着的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等。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剖析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任何一种制度,不管制定的如果完善,如果完美,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者说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成为一纸空文。
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例如跟我们地理有关的《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物资源保护法》等等。
可是滥伐森林,滥垦荒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放污水、废气等等违法之事,仍时有发生。
因此我在讲授“水资源”一节时,通过黄河的具体案例材料,告诉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地,黄河、长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
如今,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 亿吨。
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 万吨。
地理专家惊呼:“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而长江呢,目前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酸雨问题、水污染问题等。
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每个学生都要有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
地理教材中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用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