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pdf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新进展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新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物个体、群体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的学科,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进展。
1.环境毒性检测技术的改进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检测方法的优化和改进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环境毒性检测方法往往耗时、费力、费用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环境毒性检测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环境毒理学研究中。
例如,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对特定毒物的进行定量测定和全面检测,大大提高了环境毒性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环境污染与代谢疾病关系的探究近年来,环境污染与代谢疾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环境污染中包含了很多致病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等,这些物质与许多人类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物对身体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生物毒性作用,还会影响人体内部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代谢疾病的产生。
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热得卡斯特症等代谢疾病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3.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遭受破坏。
环境毒理学研究发现,一些环境污染物对于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衍及生态平衡等问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垃圾废品的、工业废气排放对于大自然的影响已经很严重,并且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一些生物物种是必不可少的,而一旦某些生物种的数量减少或消失,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乱。
4.低剂量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目前环境毒理学对于“剂量效应”尚处在初级阶段的研究中。
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一般被认为是剂量相关的,并且传统毒理学研究的方法也是针对一定浓度的污染物的。
但实际上环境污染物很难界定其边界,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应该受到的实际接触量很小,这使得复杂的低剂量污染如何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探究,这也是一个有待发展的研究方向。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也对环境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了伤害。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致力于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生化、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等方面的毒性影响,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对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展望作一概述。
一、环境毒理学研究现状环境毒理学研究包括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生物积累、污染物对生物体所造成的毒性影响、各种毒性机制的研究等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是一种自我治愈机制,但毒性物质的生物降解过程还是相对缓慢。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通过研究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寻找更加有效和经济的污染物去除途径。
2. 生物积累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程度,既因生物体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环境毒理学通过研究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的机制,进而衡量生物体对污染物的显著耐受性。
3. 毒性影响环境污染物可以对生物体产生毒性影响,对生物体造成无法逆转、永久的影响。
环境毒理学通过研究和评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的毒性影响,研发更加适合环境特性和稳定的监测方法和策略。
4. 毒性机制的研究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分子、生化、细胞和器官四个层面,分别研究各种毒性机制。
该研究旨在理解生化和分子机制能够诱发的毒性反应,为开发新的毒性研究方法和对策提供具体依据。
二、未来环境毒理学研究方向预测未来的环境毒理学研究方向重点涵盖有毒性物质的筛选和分析、生物降解和积累机制的深入研究、毒性治疗新技术的探索、毒性机理的更进一步解析。
1. 毒性物质筛选和分析在现如今,各种新型污染物源源不断出现,这些污染物具有高毒性和广泛的分布,且稀释效果有限。
环境毒理学在未来应该更加强调对于各种毒性物质的筛选和分析,以更好地控制和治理这些污染物。
2. 生物降解和积累机制研究生物降解和积累机制的研究也将是环境毒理学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是研究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生物积累过程,并发展更加高效的处理方法。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进展与挑战近年来,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污染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环境毒理学则是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包括人类)的毒性效应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环境毒理学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毒性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的波及面非常广泛,可以影响到人类、动物和植物等不同层面的生物。
其中,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源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由于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环境毒理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污染物可以影响到生物体内的许多生物过程,如DNA合成、细胞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
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重要的健康问题。
例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和农药等有毒物质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环境毒理学的进展环境毒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学科。
它研究毒性物质对生物机体、人类健康、海洋环境等的影响和解毒机理,旨在为环保、食品安全、药品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现代环境毒理学已经开始从传统毒理学的描述性方法向更深入的分子机制和疾病预测方向发展。
其中,毒理学性质预测和快速筛选试验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许多化学品评价和安全性测试的工具。
例如,高通量筛选技术(HTS)可以评估大量化学物质的毒性和生物学效应,并筛选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潜在影响的化学物质。
此外,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是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来预测化学物质毒性的方法之一。
这些方法可以在有限预算内快速筛选出潜在的有毒物质,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更多有效的数据。
三、环境毒理学研究面临的挑战虽然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测试方法来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许多现有的测试方法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动物试验,这不仅令人担忧动物福利问题,而且也存在许多困难和争议。
环境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环境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生态毒理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环境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环境生态毒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环境生态毒理学是一门集生态学、毒理学和环境科学于一体的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污染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的毒性效应,并探究其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环境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毒性评价:对污染物的毒性进行评价,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癌和致突变性等。
2. 毒性机理:探究污染物产生毒性的机理,包括基因毒性、免疫系统毒性、内分泌系统毒性等。
3. 生态效应:研究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种群的生长、生物圈的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二、环境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环境生态毒理学近几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1. 污染物的规律性研究:研究人们采取的治理措施对于环境的影响。
有些措施在治理一方面取得基础性成果的同时,可能对另一个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这时候,环境生态毒理学就要迅速介入,进一步科学研究,找到更加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处理方法。
2. 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和散发有多种渠道和途径,包括地下水入侵、大雾降临时吸附于树叶上的污染物带蒸发到空气中、通过集成整流、水化反应等方式在人体内的代谢中加速分解。
针对这些情况,环境生态毒理学开展研究的方向就需要做到深入。
3. 生态效应的评估和预测:生态系统的效应不仅仅对人体有害,更对环境自身产生的影响。
因此,目前环境生态毒理学前沿性的研究方向也包括对未来生态系统的评估和预测。
三、未来环境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方向未来环境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研究生物降解物:生物降解物是一种环保材料,可以降解污染物,对环境具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因此在未来环境生态毒理学的研究中会越来越多地涉及这一方面的研究。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以及推动医学和生物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毒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高效地模拟体内环境,研究化学物质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例如,利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细胞在组织中的真实状态,提高了毒性评估的准确性。
此外,组学技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应用为毒理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通过对生物体在接触毒物后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变化和代谢产物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和毒性效应。
计算毒理学的发展也不容忽视。
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毒性预测模型,能够在实验之前对化学物质的潜在毒性进行初步评估,大大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和成本。
二、在环境毒理学领域的进展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备受关注。
在大气污染方面,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细颗粒物(PM25)和各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毒性机制。
发现 PM25 不仅能够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水污染,新型污染物(如药物残留、内分泌干扰物等)的毒性研究成为热点。
研究表明,这些污染物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的潜在影响。
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机制也逐渐被揭示。
了解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修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药物毒理学方面的突破药物研发过程中,毒理学研究是确保药物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对于新开发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更加注重早期的毒性筛选和风险评估。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前景环境毒理学是对有机化学物质和污染物在生物体中对生物体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当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研究对象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化学物质和污染物。
其中,化学物质包括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兽药、药物、化妆品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对生物体的毒性也不尽相同。
而污染物则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硫化物、有机物等。
研究方法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野外调查。
实验研究是环境毒理学的基础,在实验室中可以控制环境因素和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从而研究化学物质和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作用机制。
野外调查则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研究,通过采集样品和现场调查了解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生物体的影响。
研究进展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显著:1. 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污染物检测方法需要多个步骤,耗时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而现在,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出现,有了更为快速,准确的污染物检测方法,如基于质谱的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2. 毒性机制的研究得到了深入。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不仅要了解化学物质和污染物的毒性水平,还要深入了解其毒性机制。
近年来,一些研究重点转向了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生物学、蛋白质学和基因组学等学科手段,探究污染物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其毒性特点。
3. 生态毒理学的发展趋势明显。
生态毒理学是基于生态学的毒理学,主要研究污染对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与传统的环境毒理学相比,生态毒理学重视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平衡,研究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演化,有力推动了环境科学的发展。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与热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与热点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及接触物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的科学领域。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和环境品质的恶化,环境毒理学更加受到重视,对我们研究和防护环境及人类健康非常重要。
最近几年,环境毒理学研究取得几项进展,有几个研究热点。
首先,现代环境毒理学受到混合污染的更多重视,混合污染分为二型污染、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虽然二型污染已得到充分认识,但对于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仍偏弱,这两个研究热点非常值得关注。
其次,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毒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研究重点从单素重金属污染领域转向铜铁元素的耦合污染,以及重金属对药物代谢和肝脏毒性的双重影响,以及重金属的环境毒性等新问题。
此外,抗药性菌污染也成为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点。
研究发现,抗药性菌可以随着食物、水和空气流动。
但是,其来源和发展趋势仍然不清楚,未来应继续关注,以确定抗药性菌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最后,微塑料污染也成为环境毒理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微塑料分为纳米塑料、超微塑料和小型塑料,可以进入生物体内、干扰生物代谢和影响致病机制,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未来应研究微塑料污染的积累、挥发、迁移规律,以确定微塑料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综上,近年来,环境毒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有一些研究热点,如混合污染、重金属污染、抗药性菌污染、微塑料污染等。
这些重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因素和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为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持。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农学学报2022,12(2):65-72Journal of Agriculture0引言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是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的一种普生性单细胞绿藻,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高蛋白、高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改性秸秆生物炭表征及尾水处理效果”(2021JBFM19);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46)。
第一作者简介:钱信宇,男,1997年出生,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渔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
通讯作者:吴伟,男,1967,江苏无锡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郑尧,男,1986年出生,安徽太湖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
收稿日期:2020-04-28,修回日期:2020-07-11。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钱信宇1,刘简1,杨晓曦1,王钰钦1,郑尧1,2,吴伟1,2(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摘要:小球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环境毒理学评价的标准试验藻种。
为了给小球藻的水生态风险评估及相应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本文系统分析了小球藻培养影响因素,概括了其产生的毒理效应,并对其营养价值与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们的环境当中。
这些物质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
环境毒理学研究正是为了研究这些物质的毒性和影响,为人类提供环境保护和健康保障的科学依据。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
当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大量工业化合物被生产出来并被广泛应用。
然而,相关的环境污染却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随着人们对环境中毒性物质的关注不断提高,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物质对人、动物和植物等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毒性机制、毒性评价和毒性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通过分析生物体内部发生的反应过程和猜测毒性物质分子的行为特性来探究物质的毒性和影响。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研究污染源、污染物性质、污染物迁移途径、环境质量的评估等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环保措施。
近年来,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迅速。
以下分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个方面是针对具体物质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
随着化学物质的不断发展,研究毒性与人体影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近年来,一些更加有毒有害的物质也得到了广泛研究。
例如,对于农药、有机物污染物、作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研究者们不断加大其毒性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期更好地预防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
第二个方面是环境毒理学与遗传学的交叉研究。
遗传学作为另外一门很重要的生物学科,和环境毒理学的交叉研究正在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近年来环境物质(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化学物质等)日益增多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体的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缺陷的出现等问题。
环境毒理学与遗传学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于环境污染和生物基因的关系有更深层面的认识,并制定更精准的环境修复方案和防护措施。
第三个方面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开发。
近年来,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如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核磁共振成像、荧光标记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相关的多种分析方法和模型建立。
环境生物学与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环境生物学与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环境生物学与环境毒理学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的学科领域。
环境生物学旨在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问题。
而环境毒理学则是从毒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环境中存在的毒物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它们的毒性机理、毒性表现和剂量-反应关系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环境生物学与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一、环境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生物学作为一门生物学新兴的分支学科,面对挑战,积极发展。
环境生物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生物有着不同的影响,包括温度、水分、光照等多种因素。
环境变化可能会引起生物生态系统的改变,如物种的移动、种群数量和分布的改变等。
2.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由于人类活动,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成为环境生物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通过植树造林、物种保育、草原恢复等方法,来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是环境生物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综上所述,环境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方面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也需要实验手段的支持,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和探究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环境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生物的有害影响,分析其毒性机理和生态效应,探索环境污染物界限及其标准。
近年来,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环境污染物质会穿过生物体表面,进入器官和组织中。
其毒性不仅会对生物体的个体产生影响,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毒素的种类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重金属、农药、有机物等。
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生态毒理学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及生物体的影响,包括污染物的生物毒性、生物累积、生物转化和突变等内容。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生态毒理学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态毒理学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基于OMICS技术的生态毒理学研究OMICS技术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综合分析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
基于OMICS技术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污染物与生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例如,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某些污染物会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生殖能力,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某些污染物可以影响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过程。
OMICS技术的发展为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方法。
二、新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近年来,一些新型污染物,如纳米材料、微塑料、微银等,不断出现并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程度。
这些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生物体的毒性和行为影响尚未完全了解。
因此,对这些新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某些研究表明,微塑料会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新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将有助于防止和减缓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三、环境因素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环境因素在影响污染物毒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生境和季节变化等。
相同的污染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毒性表现不同。
因此,研究环境因素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对预测和评估环境污染的不同情况及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针对富集的污染物物种和形态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中的化学和生物效应,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健康风险。
四、多重暴露对生态毒理学的影响生物体可能同时暴露于多种污染物,如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这些暴露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从而产生更大的毒性作用。
环境污染物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环境污染物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一、前言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学科。
环境污染物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主要针对环境污染物的来源、性质、生态安全等问题展开探索,旨在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污染物生态毒理学研究的进展。
二、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物质,另一种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物质污染。
根据来源的不同,环境污染物可以分为两类: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
天然污染物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对生物有害的物质,如自然放射性物质、火山喷发所释放的物质等。
人为污染物则是指一些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对环境和生物有害的物质,如工业废水、农药、重金属等。
三、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毒性效应环境污染物中的有害成分会阻碍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且会对生物的产生致癌等作用,从而形成生物毒性效应。
其中,某些污染物也会对人类的生殖功能、心血管健康等方面造成危害。
2. 环境毒性效应环境污染物可能导致一些污染物的聚集,形成环境污染,从而让生态系统陷入不断恶化的循环中。
其中,环境污染中的沉积物和污染的水会对入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作用。
3. 植物毒性效应环境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命活动产生有害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同时,污染物还可能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四、目前环境污染物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 污染物生态效应的标准化当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保护生态环境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在关注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进行评价。
同时,这些标准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当地的生态安全状况。
2. 复合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评估当前,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高,特别是地下水中溶解性物质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评估复合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和新方法创新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和新方法创新概述环境毒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的学科。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扩张,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一些新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以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影响。
一、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1. 毒理学评估方法的进步毒理学评估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对毒性物质的检测、分析和评价。
近年来,新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毒性物质的检测更加敏感和准确。
此外,计算机模拟和预测方法的发展,也为毒理学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2. 毒性机制的深入研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对毒性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研究化学物质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其对细胞和器官的损害机制,从而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毒素防控措施。
3.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生物标志物是指生物体内或体外对毒性物质的暴露和效应产生可测量的指示物质。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能够提供关于环境污染物的暴露程度和危害程度的客观指标。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环境毒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环境毒理学新方法创新1. 多组学技术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多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
这些技术能够系统地研究化学物质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对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过程的影响。
多组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地了解毒性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从而为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入的视角和理解。
2. 体外毒理学模型的发展传统的环境毒理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动物试验,但动物试验有其局限性,包括成本高、时间长、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
近年来,体外毒理学模型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体外毒理学模型基于细胞培养技术,能够模拟真实的生物体环境,同时减少动物实验的使用。
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发现与效应评估研究进展
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发现与效应评估研究进展近年来,环境毒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其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效应评估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寻找和评估生物标志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方法和在毒理效应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当前研究的一些进展。
生物标志物,又称生物效应标志物,是对生物体内外特定物质的暴露和效应的指示器。
在环境毒理学中,通过选择合适数量的生物标志物,我们可以量化或分析生物体对于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和响应程度。
生物标志物可以是遗传物质、生物分子、生理指标或行为特征等。
通过监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我们可以评估环境污染对生物体的毒理效应及暴露水平。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评估对于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关键步骤。
目前,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方法来发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其中,遗传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发现与暴露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通过研究基因的表达变化、DNA损伤和修复等,可以获得有关环境污染物暴露的信息。
同时,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方法也被用来发现环境污染对蛋白质和代谢物的影响。
通过对生物体内蛋白质和代谢物的检测,可以鉴定出与暴露相关的特定标志物。
此外,生理学和行为学的观察也被用来寻找生物标志物。
通过观察生物体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特征,可以间接评估环境污染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发现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评估是环境毒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一旦发现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我们需要评估这些标志物与环境污染物暴露和毒理效应之间的关系。
为了准确评估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实验室体外试验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在实验室体外试验中,我们可以将生物标志物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环境污染物中,观察其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生物标志物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概述: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及其他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以及相关机制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环境污染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问题。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从事物的分子机制到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通过评估和理解物质在环境中的毒性效应,以期帮助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救治措施。
一、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1. 毒理效应评估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毒理效应评估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对细胞水平的研究,逐渐扩展到对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体外毒性测试、活体成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毒性效应的评估提供了更加准确、敏感的手段。
2. 毒性机制研究的深入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已逐渐从单一物质的毒性效应转向复合污染物的国家,对于混合物的毒性效应如何相互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毒物对基因的表达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毒性的早期指标,因此基因毒理学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
3. 生态风险评估的发展生态风险评估是环境毒理学在现实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结合生态模型,可以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和功能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的标准化方法,以方便政府和企业在环境决策中的应用。
二、环境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毒物的监测与处理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的毒物种类和浓度,通过监测站点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评估环境中污染物的程度和分布。
这些数据可用于制定和实施监管措施,以减少毒物的排放和扩散。
此外,还可以通过环境工程技术,对环境中的毒物进行处理和修复,减少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2. 毒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毒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评估环境中的生态风险。
通过实验和模拟,可以揭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响应,为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生态毒理学是一个涉及环境、物种和人类健康的复杂学科领域。
它研究的是污染物质如何影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从而评估和保护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化学物质也随之增加,使得生态毒理学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生态毒理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环境毒理学、生物毒理学和群落生态学。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是污染物从环境中进入生物的路径、转化和积累过程,这可以用于评估生物对污染物的感受性和对污染物的指示作用。
生物毒理学则研究了污染物对生物的生理和行为反应,评估它们对生物的影响。
群落生态学是由生态毒理学中的其他分支学科交叉而来,研究群落中的不同生物种类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影响。
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推进科技进步。
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虚拟物种”(Virtual species)模型来评估生态毒理学风险。
它可以模拟出生物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预测生物的生态和生理反应。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微型环境”(Microenvironment)来模拟物种的生态环境,从而评估它们对污染物的反应。
生态毒理学的应用生态毒理学在环境保护、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环境保护方面,生态毒理学可以通过监测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以便监测环境污染的程度。
此外,生态毒理学还可以用于评估环境中的毒性药物和农业化学品等物质的风险。
在医疗保健领域,生态毒理学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和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另外,生态毒理学也可以用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食品安全领域,生态毒理学可以用于监测食品中的毒素和污染物。
此外,识别并评估污染物对食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也是生态毒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论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它的作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体现。
我们需要继续深入地研究生态毒理学的领域,并寻找新的研究方法。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对于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毒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在毒理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随着伦理和科学需求的变化,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
体外实验技术的发展为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更多选择。
例如,利用细胞培养模型可以快速筛选化学物质的毒性,减少动物实验的使用。
此外,基于器官芯片的技术能够模拟人体器官的微环境和生理功能,为研究化学物质对器官的毒性作用提供了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模型。
组学技术的应用也为毒理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可以从整体水平上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揭示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通过比较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表达、蛋白质表达和代谢产物的差异,可以发现潜在的毒性标志物和毒性通路。
计算毒理学的兴起为预测化学物质的毒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化学物质的毒性特征、代谢途径和生物活性,从而为风险评估和药物研发提供早期的参考。
二、环境毒物的研究环境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是毒理学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对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空气污染物方面,研究发现细颗粒物(PM25)不仅能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还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毒性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遗传损伤等多个方面。
水污染物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等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重金属如汞、铅、镉等能够在生物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农药残留的长期暴露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微塑料由于其粒径小、分布广,容易被生物摄入,进而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毒理学研究便应运而生,成为解决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环境毒理学研究的进展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环境毒理学的定义及其意义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及其群体的毒性、损伤和修复的学科。
它旨在探究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尤其是对新出现的污染物质更具警觉性。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是毋庸置疑的。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把握各种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环境毒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可以为环境科学、公共卫生、医学等领域的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三、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体内试验法体内试验法是指利用生物体的活体或组织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某种化合物导致某种疾病,可以通过将化合物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观察其变化,对其中的机制进行探究。
(二)体外试验法体外试验法是指将活体或组织细胞、细胞器或其它生物分离出来,进行研究。
例如,一些毒性化学物质对细胞反应的细微成分进行分析。
(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法是调查一定区域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相关因素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四、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环境毒理学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一些进展如下:(一)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加深,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毒性研究,还包括辐射、噪音、振动等非化学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细胞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对细胞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信号转导通路在污染物中的应用,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和防范措施。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化学物质及其混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和环境负荷,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环境毒理学的定义、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三个方面深入讨论这一问题。
一、环境毒理学的定义环境毒理学是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存在、转化和传播过程中,特别是它们对生物的毒性及其生态副作用的科学,它涉及有毒物质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走向与分布、化学反应、作用机理、剂量效应、影响途径和协同效应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环境毒理学中所涉及有毒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生物成分与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问题。
从定义上来看,环境毒理学是非常综合和跨学科的。
它不仅要涉及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要融合环境、生态等交叉领域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环境毒理学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主要是围绕农药的使用展开了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生态系统等各个层面。
现在,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了,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是环境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1、有害物质的来源和分布规律研究。
研究这方面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有害物质的来源和分布规律,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生物标志物研究。
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和代谢产物,可以更好地了解有害物质的暴露和影响程度,为维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保障。
3、生态系统对有害物质的响应研究。
研究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揭示不同层面上生态系统的抗毒性和恢复能力。
4、有害物质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随着高科技化、全球化的发展,有害物质之间的非线性效应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评估环境风险。
5、有害物质的宏观-微观尺度相结合研究。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和促进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毒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随着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
例如,基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体外实验方法,如细胞培养、基因编辑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等,能够更快速、高效地筛选和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
这些方法不仅减少了对动物的使用,还能够更深入地揭示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此外,计算毒理学的发展也为毒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能够预测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潜在风险,为早期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对海量毒理学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成为可能,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毒性规律和趋势。
二、环境毒理学的重要发现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是毒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新型污染物,如微塑料、纳米材料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具有潜在的毒性风险。
微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则具有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蓄积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针对这些新型污染物,毒理学研究正在努力揭示其毒性作用机制和健康风险。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微塑料可以引起肠道炎症和免疫反应失调;纳米材料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则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毒理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毒理学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毒性评估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第 6 卷第1期, 9 17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 icolo gyVo l. 6, 2011No . 1, 9 17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董芳1,李芳芳1,祁晓霞2,朱琳1,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过程与环境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环境行为、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物的毒性和评估方法、实验室模式生物、生物标志物以及环境毒理学在其他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等。
此外,还对环境化学品管理和安全性评价、H or mesis( 兴奋效应) 现象、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危险度评价、室内环境毒理学分析与研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且指出了环境毒理学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环境毒理学;环境污染物;纳米材料;持久性有机物;环境类激素文章编号: 1673 5897( 2011) 6 009 09 中国分类号: X171. 5文献标识码: A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ResearchesDong Fang1 , Li Fang fang1 , Q i Xiaoxia2 , Zhu Lin1, *1. K ey Labor ator y of P ollutio n Pro cesses and Enviro nmental Cr iter ia, M inistr y o f Educatio n/ T ianjin Key L abo rato ry of Env iro n mental Remediatio n and Po llut ion Contr ol, Co llege of Env iro nment Science and Eng ineer ing, Nankai U niversity, T ianjin 300071, China2. Colleg e o f Earth and Envir onment al Science, Lanzho u U niversit y, L anzhou 730000, ChinaReceived 24 Decem ber 2009 accepted 30 M arch 2010Abstract: Advances in env ironmental tox ico logy are review ed based on the published papers and authors' stud ies. Co ntent includes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po llutants on organism and their env ir onm ental behav io r, env 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their transfor mation products tox icity and evaluatio n m ethods, laboratory mod el or ganisms, biom arkers,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tox icolo gy in other r elated disciplines. In addition, sev eral hot issu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manag em ent and safety assessment, ho rmesis phenom enon, risk assessment of genetic tox icity carcinog ens, the tox icolo gy analysis of indoor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Challenges faced by enviro nm ental tox icolo gy are po inted o ut . Keywords: env ir onm ental tox ico 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nanom aterials; POPs; EDCs环境毒理学( enviro nmental tox icolog y)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它扎根于古老的毒理学,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逐渐发展起来。
它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外源性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和很多领域有交叉性。
它运用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又借助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预防医学的发展。
同时它也是为数不多的一门既是基础科学又可直接应用的学科。
作为应用学科,环境毒理学一方面直接参与医药、农药和日用化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产品创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环境毒理学致力于识别、评价和控制化合物对人类及其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在制订标准、法规和法律方面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收稿日期: 2009 12 24录用日期: 2010 03 30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No. 2008ZX08526 003)作者简介:董芳( 1986 ) ,女,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Corres pon ding author) , Em ail: z hulin@ n ank ai. edu. cn10 生 态 毒 理 学 报第 6 卷角色和作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和认识, 环境毒理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此,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著作及相关文献( 刘毓谷, 1997; 周启星等, 2004; 朱琳, 2007; Beyer, 1996; Ballantyne et al . , 1999; Cockerham et al . , 1994; M ichael and New man, 2001; Philp, 2001) , 综述了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 供同行参考。
关于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联系, 孟紫强( 2006) 已做了详细阐述, 文中不再赘述。
1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环境污染物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 ( 1) 化学类: 重金属、工业有机物、农用化学、医用和日用污染物等; ( 2) 物理类: 微波辐射、放射性物质( CT 、 刀、X 射线、电器的电磁辐射场等) 和噪声等; ( 3) 生物类: 病菌和病毒等。
2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进展2. 1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环境行为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 环境毒理学研究工作在诸多环境研究工作中异军突起。
各研究工作的主要特征是运用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变迁、侵入方式、接触时间以及其他作用条件对环境系统和人的影响。
如水环境中的汞, 被生物吸收后可在体内发生甲基化作用,无机汞转化为毒性较高的甲基汞( Francesconi et al . ,1992; Eag les Smith et al . , 2009) 。
三价砷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单甲基胂酸和二甲基胂酸( 陈保卫等, 2009) 。
当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超过阈值浓度时, 它们将扰乱或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铬以多种价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对人体的毒性与其价态有关。
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六价铬容易进入细胞内后被还原为三价, 同时产生五价铬中间体及多种氧自由基, 故具有很强的毒性( 郑林等, 2003) 。
单一化学物质对不同生物毒性作用不同, 但长期存在环境中的药物的复合作用是潜在的、危险的( Cleuver s, 2003) 。
近 年来, 纳米材料 ( NM s ) 、持久性有机物( POPs) 、内分泌干扰物( EDCs) 等引起了较多的关注。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同时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影响和风险也备受关注( EPA, 2007; Co lvin, 2003) 。
从 2003 年至今, Science!、 Nature!等重要期刊上已刊登多篇关于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文章( Warheit et al . , 2004; Serv ice, 2003; 2005; Stone and Donaldson, 2006; H yunget al . , 2007; Rober ts et al . , 2007) 。
有研究表明, 银纳米颗粒物可对人体肺细胞造成线粒体毒性和 DNA损伤( Asharani et al . , 2009) 。
目前对于纳米颗粒和材料的生物毒性认识还不够充分, 一些结论存有疑问 ( Baer et al . , 2010) 。
关于纳米颗粒和材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和相关信息还非常缺乏。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 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降回地面,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 Jones and De Voog t, 1999) 。
如二噁英的污染问题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逐渐被发现和被证实, 为数众多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学品在流入环境后, 对鱼类、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野生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干扰作用, 导致野生动物种群雌性化和生殖繁衍衰竭等现象。
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的环境类激素( 内分泌干扰物( EDCs) ) 可分为 3 类: 外源性雌激素、外源性雄激素和拟甲状腺激素。
其中类雌激素的作用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可降低精子数、减少精液量、引发生殖发育异常, 促发一些与激素有关的肿瘤如睾丸癌、乳腺癌等, 从而引发动物雌性化, 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二噁英等。
H ayes 等相继报道了阿特拉津( atr azine, 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除草剂) 在美国环保局( EPA ) 规定的饮用水最高含量的 1/ 30 的浓度( 即 10 g ∀L - 1) 下, 并不影响非洲爪蟾和林蛙存活、生长发育速率和表型, 但能使其性腺雌性化。
这一结果虽颇具争议, 但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Nature!, Science!以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 echnolo gy! 等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对此都发表了评论, 指出这项研究将会影响到美国环保局对阿特拉津的重新评估( Withg o tt, 2002; Dalton, 2002; Betts,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