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瑶族民俗风情

合集下载

瑶族风俗习惯与来历

瑶族风俗习惯与来历

瑶族风俗习惯与来历瑶族风俗习惯与来历导语: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

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1982年,中央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

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设计了(勉语)文字。

瑶族有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瑶族的来历习俗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

瑶族人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均有极高造诣水准,已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瑶医治疗癌症、红斑狼疮、妇科病、跌打骨折、风湿病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

瑶族多信奉道教和巫教,少数山区的极少部分瑶民还擅长茅山巫术。

瑶族的民族历史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

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

瑶族最早在黄河流域,根据《盘瓠》、《渡海》和《长鼓》三个神话传说推断,瑶族先民曾是一支比较强盛的氏族,生活在中原一带。

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在我国可说是已经家喻户晓。

蚩尤是瑶族人最为认可和影响最大的先祖。

远古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原始人类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形成了以蚩尤为首领的名为“九黎”的部落联盟。

正如《国语?楚语》注中所载:“九黎,蚩尤之徒也”。

《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亦称蚩尤是“九黎”之君。

蚩尤部落被黄帝、炎帝击败,遗裔南逃,汇入南蛮部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在江淮地区形成了一个大部落——三苗,统称南蛮。

瑶又自称尤绵,绵为蛮之音转,南蛮含有尤之成分无疑。

《尚书吕刑》载:“三苗,九黎之后。

盖黎与苗,南蛮之名,今日犹然。

”禹统治中原的集团期间,经过长期征战终于击败三苗,三苗解体。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瑶族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下是一些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1.音乐舞蹈:瑶族民间音乐和舞蹈丰富多样,以合唱和舞蹈
最为著名。

他们经常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先的崇敬。

2.瑶族服饰:瑶族的服饰绚丽多彩,特点鲜明。

男子通常穿
着黑色长衫和长裤,头戴白色头巾;女子则穿着华丽的长
袍和长裙,头戴彩色的头巾和发饰。

3.米酒:瑶族人民喜欢饮用米酒,它是瑶族特有的传统酒品。

瑶族人民认为米酒神圣而美味,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祝活
动中饮用。

4.母系社会:瑶族传统上属于母系社会,家族的继承权和财
产权由母系传承。

女性在瑶族家庭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
威。

5.瑶族婚俗:瑶族有着独特的婚俗习惯。

他们崇尚群居婚制,
即多个夫妻一起生活。

在婚礼上,会进行盛大的仪式和传
统舞蹈,以示喜庆和祝福。

6.瑶族节日: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采玉节、开辟节、按
锦节等。

这些节日是瑶族人民重要的庆祝和祈福活动,通
常会进行祭祀仪式、舞蹈表演和传统的竞技活动等。

以上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习惯。

瑶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中国的多民族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瑶族的文化传统是他们保持自我身份认同并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

瑶族的节日习俗

瑶族的节日习俗

瑶族的节日习俗篇一:瑶族风俗习惯瑶族风俗习惯服饰尽管瑶族长期依山而居,处于迁徙、游耕状态,但其服饰仍保持款式多样、纹案古朴、工艺精美的民族特点。

据有关瑶族服饰研究专家统计,瑶族服饰款式有百余种,各支系各地方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男子穿对襟或右衽、铜扣上衣,或圆领花边丫形上衣,腰扎腰带,下身穿宽脚长裤,扎绑腿。

妇女一般穿圆领花边对襟或右衽长衣,下穿挑花长裤或百褶长裙,扎绣花腰带或围裙,也缠绑腿。

无论男女,服饰一般都喜欢用青布制作,喜欢用红、蓝、黄、绿、白、紫等色彩点缀。

这些点缀品是用各色丝线经过挑、绣、织、染等工艺制作而成,看上去非常鲜艳精美,各种图案也十分生动逼真。

此外,瑶族男女都习惯使用绣花青布头巾或红布头巾包头。

特别是妇女的头饰,其样式千姿百态,有塔式、钢盔式、平顶式、飞檐式、银簪式、絮帽式等,并喜欢佩戴各种银饰。

白头帕瑶族无论男女,都是通过帽子和头帕表示自己所处的生活阶段。

河口县瑶山的瑶族姑娘一到十五六岁,便改花帽为包头帕。

包头帕就意味着可以寻偶。

男子在幼年时亦戴花帽,到十五六岁后同样取下花帽改包头帕。

在金平区平安寨等地的尤勉支瑶族,俗称红头摇,因婚后包红头帕而得名。

该地妇女的头饰,在其一生中可分成三个阶段:七八岁以下戴帽子,七八岁以上包头帕,婚后便包红头帕。

瑶族发式瑶族男女,喜蓄长发,古籍就有男女蓄发,盘结头顶,名为“椎髻”的记载。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过山瑶妇女,过去则剃尽发蒂,戴上黄蜡制成的角帽,用布帕遮盖。

妇女头部装饰极为讲究,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还有的则戴上三五斤重的银条。

妇女头上的椎髻更是类多形奇,有的插上银牌、银花、银串珠之类,有的还插上几片白雉尾,十分壮观。

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妇女,用猪油裹拌卷成钢盔式发形,青光耀眼,独具一格。

龙胜各族自治县瑶家妇女发式都是蟠桃发髻,上面还用一边长约4寸、绣着各式花样图案的黑色方形头巾盖在头上。

顶板瑶妇女的服饰湖南宁远一带瑶族妇女的头饰,既不同于蓄发盘髻爱插羽毛的广东八排瑶,又有别于头别三条弧形大银釵的广西茶山摇。

瑶族风俗 瑶族传统节日里的民族风俗有哪些

瑶族风俗 瑶族传统节日里的民族风俗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瑶族风俗瑶族传统节日里的民族风俗有哪些
导语:山歌节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
山歌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

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

每逢节日。

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

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还要煮乌米饭。

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

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

歌堂节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

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

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历时三天、九天不等。

晒衣节
每年旧历六月六,广西桂平县的盘瑶要隆重地欢庆一年一度的晒衣节。

节日的早上,各家各户的老者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谷坪,摊开在竹垫上或挂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晒,整个寨子色彩斑斓,成了衣物的“海洋”。

晒到三四个小时后再把衣物等放回原处。

到了傍晚,全寨人站在晒谷坪上,对着西沉的太阳频频招手,表示对太阳的感激和崇敬。

“晒衣节”家家户户要宰鸡杀
生活常识分享。

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从事山地农业。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

通用汉语或壮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鸟节富川等地盘瑶传统节日。

又名敬鸟节、赶鸟会、招鸟节。

农历二月初一,家家户户做汤圆、糍粑,挂到树上喂鸟,并烧香祈祷,希望田里无虫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现鸟节还增添了鸟交易、青年男女对歌等活动。

重要节日讨念拜,意译是月半所过的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

这三天,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炮。

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条多姿。

这几天打扮得娇气滴流,一个个身穿绣花衬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银项链和镀金耳环,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

小伙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

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度传统佳节。

说起讨念拜,有个悲壮动人的历史故事。

相传康熙年间,封建统治者的军队进逼瑶山。

掳掠劫杀,无所不为。

瑶家山寨,暗无天日,面临着灭族亡种的悲惨绝境。

在这危险之际,一位瑶家姑娘名奉姐,精明干练,沸腾着满腔热血与无比悲愤,把山山寨寨的青壮年兄弟姐妹组织起来,垒石为堡,砍树作寨,据险守防,抵抗来侵的敌人。

在追击进犯者直到他们的官衙后,放了一把火,将官衙化为灰烬。

这时,司门前巡检司上奏清廷,派来了大兵。

由于地形崎岖复杂,奉姐指挥合窍,群众团结一致,善守能攻,官军一筹莫展。

最后设了一个诡计,使一个青年悍卒化装成卖货郎,挑着满担瑶家日常生活物品,如盐、布之类,上寨叫卖。

奉姐见单人一个,不足为俱,便接进室内。

那知这货郎接近奉姐时,拔“出利刃向奉姐刺杀,外面亦金鼓齐鸣,伏兵四起,带伤的奉姐在一阵慌乱中冲了出来,在现今的水洞坪一带,率众与官军杀了三天三晚,600多位瑶族同胞因寡不敌众,全被官军杀死。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瑶族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瑶族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

服饰与婚俗瑶族的服饰在颜色与样式上非常独特。

男性一般着装为短衣和乌裙,而女性则穿着彩色的长袍和裙子,头上戴着花环或发簪。

婚礼是瑶族人生中重要的仪式,瑶族人认为结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及其亲友们会穿上传统的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婚俗仪式,如拜堂、献茶和拜祖先等。

祭祀和宗教信仰瑶族人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瑶山神和红帽神等。

他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帮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瑶族的黄粱大祭。

在这个祭祀仪式中,瑶族人会用黄粱米、猪肉和酒等物品,向神明献祭并祈求丰收和幸福。

舞蹈与音乐瑶族人喜欢跳舞和音乐表演,他们在庆祝节日、婚礼和其他重要场合都会进行舞蹈和音乐表演。

瑶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而闻名,常常表达着对大自然的颂扬和感激之情。

瑶族音乐多以民族乐器如三弦和锣鼓等为伴奏,音乐旋律悠扬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茶文化瑶族人喜欢饮茶,茶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瑶族有自己的茶叶制作技艺,他们以手工采摘的鲜叶晒干,然后进行发酵和炒制,制成独特的瑶族茶。

在瑶族人的家庭和社交聚会中,茶常常被用作款待客人的象征,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节日与庆典瑶族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有名的是瑶族新年,也被称为花山节。

在这个节日里,瑶族人会打扮得漂亮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赛马和花车游行等。

此外,瑶族人还有其他庆祝丰收和祈福的节日,如龙船节和鼓舞节等。

瑶族的婚姻制度瑶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在瑶族社会中是被允许的。

此外,瑶族人也有着严格的婚姻规范和仪式,婚姻问题往往需要家族和长辈的介入与决策。

瑶族人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因此在婚姻中也有着注重家族间关系和亲戚关系的传统。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以下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
1.语言和文字:瑶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主要分为北瑶语和
南瑶语两个方言群体。

而瑶族目前没有统一的文字,一些地区使用中文,一些地区采用拉丁字母拼写瑶语。

2.家族制度:瑶族有较为严格的家族制度和亲属关系,崇尚
家族的团结和互助。

家族是瑶族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婚姻、继承和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

3.丰富的传统文化:瑶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
舞蹈、织锦、刺绣等艺术形式。

瑶族以其多彩的服饰、精湛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音乐舞蹈而闻名。

4.瑶家大院:瑶族传统的居住形式是瑶家大院,即多户人家
共同居住在一个院落中,共同劳动和共享资源。

这种居住形式体现了互助、合作和社区精神。

5.婚姻习俗:瑶族的婚姻习俗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妇女在
结婚时需要经过酒仪,新郎会提前准备好帮助新娘完成各种劳动和家务的工具,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照顾。

6.瑶族节日:瑶族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吃新节、哨山
节、黄秧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伴有盛大的仪式、祭祀和舞蹈,人们穿着传统服饰,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感谢神灵的保佑和祈求好运。

以上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它们展示了瑶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方式。

虽然在不同的地区和社群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瑶族独特的民族特色。

瑶族的民风民俗

瑶族的民风民俗

瑶族的民风民俗导读: 瑶族的民风民俗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

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

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

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礼仪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

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瑶族的特色(PPT)

瑶族的特色(PPT)
在老人或长辈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秽的话,不 随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长辈的名字。
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席,主动给他 们添饭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长辈面前摆放。
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 膛,不能用脚踩,火塘 内的柴禾忌讳倒着烧。
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狗 肉,所以到了瑶族地区, 不要打主人家的狗,不 要吃狗肉。
还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 乌龟、蛇和鳝鱼
宗教信仰
瑶族人认为狗是自己的祖先,在重大节日时都是先有狗上桌舔食后方能食 用。
相传在远古时代,两个大王之间互相打仗,其中一大王下诏,如杀死对方 者将女儿许配给他,瑶族的祖先将诏文揭下,深夜潜入军中将那大王头颅 咬下。许诺的大王不好反悔,却又认为这是一只狗,于是要求他们隐居深 山。瑶族的祖先带着大王的女儿来到四面环山之地,不料,深夜瑶族的祖 先竟由狗变成人,二人结为夫妻。后发展为千户人家,此地被后人称为千 家峒。
【二】语言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
系瑶语族瑶
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
一半以上的人说“勉”
话,属苗瑶语
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
“布努
” 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
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
语,无本民族
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服饰
服装 茶山 瑶 布努瑶 平地瑶
瑶族头饰
汇报人姓名 202X年12月20日
瑶族
【一】分布
瑶族主要分布在 广西、湖南、云 南、广东、江西、 海南等省区的山 区,是中国南方 一个比较典型的 山地民族。
瑶族服饰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 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 花纹。发结细辫 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 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 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 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的节日风俗

瑶族的节日风俗

瑶族的节日风俗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有着其特色的节日风俗。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瑶族的节日风俗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瑶族的节日风俗讨念拜讨念拜,意译是月半所过的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

这三天,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炮。

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条多姿。

这几天打扮得娇气滴流,一个个身穿绣花衬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银项链和镀金耳环,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

小伙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

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度传统佳节。

讨寮皈节讨寮皈节,意译是逃脱凶恶的菩萨。

此节分两段,第一次是农历七月初二在茅勒举行,这一带的瑶民要过了这个节日,才吃黄瓜和白瓜。

传说宋朝末年,当地瑶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卢地带,遭到当地赵、鲁二督统镇压。

七月初二,有些孕妇逃到鹅颈大丘的黄瓜和白瓜丛中,哀求饶命,才幸免于死。

因而起誓:永传后代,要越过七月初二,才能吃黄瓜和白瓜,违者子孙不昌。

第二次是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举行,传说清朝雍正元年(1723),当地一豪绅追赶麻洞瑶族四姓六姐妹而引起反抗,豪绅却谎报瑶民谋反,请求清兵镇压。

瑶民先后在今大沙江和小沙江奋战后退至麻塘山居险而守清兵只好议和。

当时瑶民把战地称作大杀光和小杀光,以后为求民族团结,才改名大沙江、小沙江。

如今节日里,瑶民都盛装,到集会地点尽情欢乐,周围汉人,也参与同乐,人们赶集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充满喜庆气氛。

瑶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干巴节、新米节、目莲节等,盘王节(又叫达努节或瑶年)是最大的节日。

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喜庆,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

成人礼度戒度戒是瑶族男人的成人仪式,是瑶族特有一种习俗,是瑶族男人成长程中不可少的神圣一课,比娶新嫁女还要隆重。

瑶族不认为18岁是成人的年龄,在他们看来年龄无论大小,只要度戒过关,就是男子汉,就得到了神灵的保护,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可以担任全寨的公职,获得男性人生的社会价值。

瑶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传统节日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以及越南等地。

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传统,其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充满了独特的风情和魅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瑶族的传统节日。

一、东山寨石板节东山寨石板节是瑶族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在广西阳朔举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节日以石板为主要特色,石板被用来扛在头上,体现着瑶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在这个节日里,瑶族人民会穿着传统的服装,头戴鲜花编织的发饰。

他们会在村庄的广场上跳起石板舞,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整个节日的气氛非常热闹,节目精彩纷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二、莲花山清明节莲花山清明节是瑶族人民祭祖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他们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和怀念的传统方式。

每年农历清明节,瑶族人民会前往莲花山寻找先人的墓地,并进行祭拜和纪念活动。

在节日当天,瑶族人民会提前准备祭品,如水果、食物和酒水等,放置在祖先的墓地上。

他们会烧香祭拜,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同时,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舞狮、竹竿舞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三、白篦节白篦节是瑶族人民在丰收季节举行的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举行,为期三天,以庆祝农作物丰收和感恩大地的慷慨馈赠。

在白篦节当天,人们会穿着瑶族特色的服装,戴上装饰华丽的饰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瑶族人民会集体跳舞、歌唱,并进行一些传统的竞技活动,如踩篦子、丢球等。

这些活动既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也增强了族群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四、瑶族三山三寨节瑶族三山三寨节是瑶族人民举行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瑶族人民感恩祈福、庆贺丰收的盛大活动。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举行,为期三天。

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拜、舞狮、花车巡游等。

在瑶族三山三寨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瑶族的三大山寨,即广西的“凤凰寨”、湖南的“姑婆山寨”和贵州的“雾灵山寨”,进行祭祀和朝拜。

瑶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传统节日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瑶族正月、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十月初一等一系列节日。

本文将介绍瑶族传统节日的特点和庆祝活动。

瑶族正月是瑶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也是瑶族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据瑶族的传统,正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月份,以此月份为起点,祈求新年的平安与丰收。

在正月初一这一天,瑶族人会进行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包粽子、炸场、祭祖等。

在包粽子活动中,人们会用糯米等食材包裹成的一种粽子,内含糯米、花生、红枣等馅料,并用竹叶或苇叶包裹,这是瑶族人民祈祷丰收的一种方式。

三月三是瑶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被誉为瑶族人民的“情人节”。

传统上,瑶族男女青年会利用这一天的机会向心仪的对象表达爱意。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浪漫活动,如祭祖、跳花鼓、举行比武等。

跳花鼓是瑶族传统舞蹈的一种形式,男女双方围成一圈,手拉手跳舞,并配合着歌唱,表达情感和庆祝。

五月五是瑶族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之一,也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瑶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祭祖、拜神、舞狮等。

在舞狮活动中,人们会穿上狮子舞服,表演狮子舞蹈,以求吉祥和驱邪。

同时,人们还会制作节日特色的食品,如粽子、棕子等,与亲朋好友一同共享。

七月七是瑶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乞巧节”。

据传统,乞巧节是瑶族女子向织女星许愿增长智慧和巧手的日子。

在这一天,瑶族女子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制作七夕织女传家宝、七夕晚会、诵读传统诗歌等。

在七夕织女传家宝的制作过程中,女子们以小珠、绽红等饰品,将自己的愿望编织成一个个精致的织品,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九月九是瑶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登山、祭祖、户外运动等。

登山是瑶族人民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驱邪消灾,并祈求健康和平安。

瑶族的婚嫁习俗有哪些

瑶族的婚嫁习俗有哪些

瑶族的婚嫁习俗有哪些瑶族的婚嫁习俗有哪些收割完田里的稻谷,就进入腊月间了。

这段时间对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瑶族同胞来说,是收获一年劳动成果的金秋季节,也是瑶族姑娘、小伙子们收获爱情果实,走向爱情殿堂的吉祥时光。

瑶族的婚礼仪式向来古老、神秘,不但有着很多的传奇色彩,也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底蕴。

马鞍底,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一个边远山乡,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有着很长的边境线。

又因其地处国家级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景色如画,山峰连绵,奇秀迷人。

马鞍底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在这里居住着瑶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由于这里地处中越边境的丛林地带,交通不畅,这里的少数民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极小,还保留着自己传统、原生态的民族文化。

其中,瑶族的传统婚礼便是一个独特的景象。

深夜接进门马鞍底的瑶族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育棉人。

因妇女们的头饰很特别,用三丈多长的红布盘缠而成。

所以,外民族的人又称他(她)们为红头瑶。

我们住宿在村民莫春林的家里,这是一个五口之家,男主人莫春林虽然憨厚老实,但聪明能干。

在瑶族的家庭里,父母很早就为子女订婚,订婚前要请祭师将男女双方各命属相来对照合婚书,能相配才能订婚。

瑶族的婚礼要举行三天三夜:第一天是新郎家到新娘家过(送)礼;第二天是娘家的送亲队伍将新娘送到男方家,但不能进门,等到半夜举行仪式后才能进家门;第三天夜里新郎、新娘进行拜堂后待天亮时男方家将定金付给女方家人,置办酒宴将娘家人及送亲的亲属送走后,婚礼才算结束。

一对新人才能进入洞房,共度蜜月。

遵守老规矩去新娘家。

在寨子中间的大路上时,只见七、八个男青年将用芭蕉叶包着的鸡肉、猪肉摆在路中间,我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一个中年男人指着身旁两个装满猪腿、酒等食物的背箩告诉我:我们是新郎家派去新娘家过礼(送彩礼)的。

以前娶新娘要翻几座山到别的寨子,走到半路是吃午饭的时候,就在山路中间吃饭、喝酒。

今天娶的新娘虽然是本寨子的,但老规矩不能变,所以,就在这里吃饭、喝酒了。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

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

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

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礼仪】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

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瑶族的风俗习惯,欢迎大家分享。

瑶族的风俗习惯(一)瑶族服饰丰富多采,不同地区和支系也有所不同。

男女服装主要用深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一般束腰带,南丹县“白裤瑶”男子则喜欢着长及膝盖的绣边白裤;妇女一般着无领大襟上衣,以带束腰,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也有的着后长前短的过膝长农,在显眼处绣以彩色花边,现年轻人平时多着汉装,只在庆典时换上民族装。

妇女头饰式样繁多,风格别致,常戴耳环、手镯、银牌等银饰,乘上彩色丝带,大瑶山部分妇女头上戴的弧形大银钗,重量达1斤左右,从瑶族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及属于哪个瑶族支系。

饮食:瑶族饮食以大米、玉米、红薯、芋头为主,部分地区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瑶族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并作为待客上品,有的则腌制熏猪肉、熏牛肉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瑶族的风俗习惯(二)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

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

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篇一:民族风情:瑶族习俗;大山区瑶族住房多为“茅寮”,四壁用小木条扎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

上盖杉皮或茅草。

有少量木板房,多为一栋三间,名曰“三间堂”。

正屋两侧多用杉条另辟两间,俗名“披杉”。

东间堆放杂物或作畜圈、厕所;西间作伙房、洗澡间。

瑶族习惯洗热水澡,不论寒暑,每日一次。

另有一种“吊楼”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起来,上面居人,下面放东西,俗称“瑶家吊脚楼”。

现在,“茅寮”式房屋逐渐减少。

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砖木结构,上盖青瓦、二层窗户形式的“三间堂”楼房。

楼上虽有窗户,较矮,不住人,用作储存室。

中堂开大门,两侧有侧门。

生产习俗进入大山区的瑶族,当时因地广人稀,实行插标占地,刀耕火种,“种了这山种那山”。

后随着人口增多,封建统治势力逐渐向大山区深入,瑶民的土地逐渐被侵占,为了生计,被迫借土耕种。

借土的条件:“种树还山”。

即瑶民在借种的土地上,播种作物时,要为“山主”种上林木;在护理作物时,要结合护理林木,待林木成长,土地不能再种作物时,才把土地和林木交还“山主”,再到别处借土耕种。

造林,习惯“插条”和林粮间作。

粮食作物以玉米、红薯、旱禾、小米、乔麦、山芋为主,间种油桐、棕片、茶叶、药材等,肥料就是利用新伐地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烧垦的草木灰。

生产工具主要是锄头镰刀、斧头,辅以竹木工具。

运输主要靠人力背、挑。

背篓是瑶民最习惯用的运载工具。

劳动形式,以户为单位,男女同劳动,需要请帮工时,被请的人不管自己的事多忙,都得去帮助。

垦植大片山场,则采取按户或按劳动力入股,秋后按股分红的方式进行集体劳动。

打猎是大山区瑶族人民的生产内容之一。

主要是打野猪,只要发现野猪危害作物,就集体进行围猎,直至捕获或赶走为止。

围猎时1~2人带猎犬觅踪,其余人守卡。

捕获野兽的分配既使是背着的小孩,也可分得一份。

个人捕猎,主要是放套绳和装弩。

婚恋习俗婚前交友历来,瑶家青年男女,交友恋爱,比较自由。

瑶族传统民俗特色

瑶族传统民俗特色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瑶族是个迁徙民族,历史上其迁徙的范围极为广泛,正是因为不断迁徙,才形成了瑶族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它的分布地域十分广阔,广西桂东北各地基本上都有分布。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

通用汉语或壮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1982年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设计字母的五项原则》,设计了一套瑶族勉语的文字方案(草案)。

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等有不少瑶族会使用统一的瑶文互相通信往来,进行文化交流。

于是瑶文已成为世界性的瑶族(勉语)文字了。

但瑶文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有待于普及和推广。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区域分布?1.位于恭城西岭乡西部的新合,分为瓮塘源、大源、小源及芹源四源,是过山瑶的聚居地, 2. 富川境内瑶族从何时何地迁入,说法不一。

清乾隆、光绪《富川县志[/B]》载:瑶族来自黔中五溪,散居富川,而县内瑶族后裔流传自述是来自灌阳、道州“千家洞”。

3. 龙胜的瑶族有红瑶、盘瑶、过山瑶等支系,各地瑶族迁徙情况较为复杂。

4. 阳朔瑶族主要是蓝靛瑶和红头瑶,据嘉靖元年(1522年)平乐府垦印照记载,阳朔瑶族有赵、邓、李、盘、蓝、唐、蒋七姓,其中赵、李、邓三姓瑶于明代来自湖南千家峒。

5. 灵川县瑶族流传的《桃源洞歌》:“祖在湖南妹在州,祖在湖南桃源洞。

妹在贵州双水沟。

桃源洞里有田洞。

”可见他们认为自己是从湖南千家洞而来。

6. 全州、灌阳、兴安瑶族迁徙情况较为复杂,迁来的时间难以弄清,路线也只是传说。

综上所述,明清时桂东北地区瑶族迁徙从原因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受统治者残酷压迫,被迫迁徙。

二是受饥荒威胁,为逃避灾荒而主动迁徙。

三是因戍守而发生的迁徙。

从迁徙路线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以邻省湖南迁来居多,兼有江西、广东等地迁来,形成圆弧形向心迁徙。

瑶族传统节日

瑶族传统节日

瑶族传统节日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江西等地,是一个人口比较多,自身民族特别保留比较完整的民族。

那么关于瑶族的传统节日,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瑶族传统节日,希望大家喜欢!瑶族传统节日赶鸟节农历二月初一为赶鸟节,县内各族都有此习惯,但瑶族更为突出。

相传过去鸟害严重,成群结对的鸟儿啄食田地上的种子、秧苗,影响了庄稼生长。

铺天盖地的各种鸟儿到处飞,赶都赶不走。

有个瑶族姑娘叫赵妹姑,嗓音甜脆,她带领村中男女青年,于农历二月初一这一天放声歌唱,她们边唱边向森林跑,将鸟儿引到了深山密林里,鸟儿被优美的歌声迷住了,半月都没有醒过来。

这样田地上的种子才得以破土成苗,茁壮成长,这年粮食也得到了丰收。

从此,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瑶族青年男女,便相邀到山上对歌,纪念歌仙赵妹姑,驱鸟祈求丰收。

借此机会,瑶家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形式,相互表达爱慕之情。

歌毕,青年男女通过“拿篮子”、“送篮子”的方式,确定爱情关系,而且爱情在竹篮子的一拿一送中,逐步成熟。

现在,赶鸟节仍是瑶族青年最主要、最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

倒稿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

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

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

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

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

但根据各地瑶族传统习俗和谷物收成、人畜康泰的情况而定,每三五年才过一次,甚至有的12年过一次。

每逢“盘王节”,村寨房舍要打扫干净,男女老幼梳妆打扮,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欢而散。

除此以外,瑶族还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木莲节(也称祖先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等。

大年初一妇女不串门访亲,不吃青菜,有些还在门外插一青枝或木牌。

正月初三、初五、初六家人不出门。

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

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

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风淳朴且彪悍,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有“无山不有瑶”之说。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1、瑶族的饮食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2、瑶族的建筑瑶族房屋建筑因地而异,形式多样。

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居平原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与壮、汉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

大的村落山寨,房屋从山脚叠到山腰,甚至叠到山顶,民族风格独特。

瑶族房屋建筑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住房、粮仓、寮房。

住房一般是一栋三间,中设厅堂,卧室设在两侧或中室后部,前部为灶堂或火堂。

粮仓多用木板密封成堡垒形,用来贮藏玉米、稻谷,一般设在屋外或村旁,甚至有的设在数十里的山野田间。

寮房多数是建在村寨旁边,用茅草搭盖,用以存放柴草或储存物件等。

3、瑶族的婚俗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

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瑶族民俗风情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

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

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

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礼仪】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

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

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

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

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

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

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

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

这种酒用糯米制成。

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

酒度不高,香甜可口。

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

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

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

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

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

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

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

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

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服饰】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习俗】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

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

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

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

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婚俗】男女青年社交自由,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

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但不与他族通婚。

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舅表婚。

同姓通婚不忌讳。

蓝靛瑶上门入赘较盛行,白头瑶流行“抢婚”习俗。

瑶族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与他族通婚,网氏族五代以外即可结婚。

婚姻有的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恋爱结合的。

由父母包办婚姻者,往往幼小就被父母许配他人,假如父母已经死亡,便由兄嫂、叔伯作主。

自由选择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对歌。

对歌一般在春节和外寨青年男女来本寨踩歌时进行,也有本寨青年男子相互邀约到友邻村寨对歌。

对歌地点一般选择在村寨附近,届时男女各为一方,以彼问此答方式进行对唱。

山歌曲调简单,但歌词复杂,视男女对歌感情深度而变化。

经过集体对歌的观察、比较、考虑后,若某一小伙子对某一小姑娘发生好感,便可与小姑娘单独对唱,但地点只能在众人所能见到的地方,双方有了一定了解后,男方即向女方透露求婚意见,如双方情投意合,便可相互赠送小件饰物作为信物。

在部分地区的瑶族中,互赠信物时小姑娘要咬小伙子的胳膊,倘若小伙子的胳膊被咬而积浓,则表示有缘,否则婚姻难成。

对歌是长期流行在瑶族社会中的一种自由婚姻形式,因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

如同村寨青年男女不能对欲,老人在场不能对歌;自己家中的人更不能对歌;男女二人不得单独或在僻静地方对歌等。

瑶族婚姻盛行说媒,即使是通过对歌选择的情侣,也要通过说媒订婚。

说媒时通常由男家选派媒人向女家递送烟叶,以示求婚,此即调之“问烟”,女方父母收下烟叶,则表示同意求婚,如果退回烟叶,则表示拒绝。

也有通过对歌选择,然后说媒而结婚者。

瑶族婚姻中,舅父享有优先娶外甥女为儿媳之权,只有舅父无子时才能嫁与别人。

家中有长女出嫁,要由舅父舅母为之主持婚礼,次女出嫁便由大姐和姐夫主持婚礼,并由大姐为之梳头。

家无男嗣者,普遍实行招赘上门。

寡妇一般受到社会同情,且可以改嫁,如系缺顾者,财产由原夫兄弟平分,寡妇可以带走属于本人的私房物。

维持瑶族家庭婚姻生活的准绳是习惯法。

未婚男女私通,如被发现,须请“瑶目”杀鸡为之“洗脸”认错,如女方怀孕生子,一般即结为大妻。

有妇之夫与未婚女于通奸怀孕,男方可纳为妾,反之,男子则要受罚。

有妇之夫与有夫之妇通奸,被本夫发现,便由“瑶目”罚通奸之夫五元半开(解放前云南通行的一种货预),归之本夫;继续与人通奸,则受重罚。

离婚被瑶族视为严重的事情,双方实在不能和解时,须由“瑶目”断处,否则会受到寨民的谴责。

双方自愿离婚者,离婚时,当事双方各携砍柴刀一把,竹简一节(或蒲木片一节),远成材寨,到山上把竹筒破作两半,各执一半,立即向相反的方向走开,表示各走各的路,永不回头;或以丝线一节,用刀裁断,各执一截,表示一刀两断。

若一方主动提出离婚,另一方不同意,主动提出离婚一方须退赔另一方结婚时的部分礼金。

【食俗】瑶族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农忙季节可三餐干饭。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

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

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

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

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的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

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

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

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广西地区的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

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

典型食品:瑶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各地均有独具一格的风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扎。

【节庆】瑶族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

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

每逢节日。

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

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还要煮乌米饭。

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

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

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瑶族办丧事,必须砍牛祭祀。

砍牛的头数视家庭情况而定,有的杀7、8头之多。

办丧事酒席,有些地方以猪肉豆腐为主。

瑶族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歌会。

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

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

不料第二天,一条名叫盘户的彩狗竟衔来高王头颅。

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彩狗,并封彩狗为盘王。

新婚之夜,彩狗竟变成一个魁伟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