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学的认识及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学的认识及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学的认识及实施策略作者:张生魁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6年第08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设计思路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总目标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和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因此,要全面实现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就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大阅读”教学观,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利用教材做好课堂阅读教学,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意识,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大阅读”教学观下的教学理念,应该以语文新课标中对语文性质的定位为标准,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真正更新阅读教学观念、全面推进阅读教学改革的前提。

“大阅读”教学观下的阅读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阅读”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师分析文本的过程。

“大阅读”教学观主张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要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要持续地开展课外阅读,在自主的、大量的阅读中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确立了这样的观念,在以阅读为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营造“大阅读”的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学生会由被动的阅读走向主动的阅读。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所以语文课堂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该带动全班同学通力合作,为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努力。

如:教师要带动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力求语言表达“咬文嚼字”等,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和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摘要】小学生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课程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等。

关键词:教学目标学习起点认知发展特点学习风格一、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课程目标、教学文本的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因素。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正确、流利地阅读,并能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阅读的习惯,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依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三、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几个特点:首先,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与兴趣密切相关;第二,小学生好动,自控能力比较差,专注力也比较差,因此,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超过十分钟以上;第三,小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差,学习自觉性也比较差,常常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提醒与督促。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才能设计好符合小学生自身特点和认知特点的阅读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学生之前的生活经验、不同于成人的儿童思想、独一无二的个人基因,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学习起点时,原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对将来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不应该是盲目的按照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进度和难度为基点来进行的,而是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获得学习者学习的现实起点,并据此来确定阅读教学目标。

刚参加工作时,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2.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02—12 19:3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强调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内容和特点。

首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趣味为特点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再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整合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整合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最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整合性和综合性,重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的语文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微信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考试(标准)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统编教材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策略单元为例

统编教材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策略单元为例

统编教材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策略单元为例摘要:在《课程标准》(2011版)中多次对小学第三学段提出“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在教材指向和实践运用中更对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提出较高要求。

本文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施“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三大教学策略——解析教材结构、明晰要点,展开教学过程、搭建支架,用好课堂作业本、落实要素这三大策略展开论述。

希望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落实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速度;快速阅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教材”)有许多创新点,比如选文更加严谨科学、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加大课型区分等等。

但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引入的一些特殊单元,如三到六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和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特别是阅读策略单元,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是一种全新的单元组成。

这样的阅读策略单元,该如何教?是很多老师心中的疑惑。

本文旨在以五上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速度”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浅薄的理解。

一、五年级阅读重在“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情况分析五年级作为小学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在阅读上对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的要求有较高的标准。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第三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等五方面明确提出“提高速度”的要求。

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就是直接要求学生学会“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方法。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时,把握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教材的指向目标看。

语文素养的提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多读书。

如“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等要求,都说明统编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读书能力这一编写思想。

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本套教材主攻读书!”2019年高考答题量增加了5%-8%,这就是对阅读要有一定速度一个最好的警示。

(三)从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案例式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案例式解读

课程标准坚持了“对话”的阅读本质观。同时发 展了这一认识,加入了“教科书编者”这一维度, 这就增强了语文课程意识;坚持了个性化阅读的 倾向,同时强调“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坚持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不要以群体思维代 替个体思维;各年段都强调有感情朗读,同时倡 导“自然”的价值取向,“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 调”阅读的目标。 阅读教学继续强调“实践性”“养成性”特质, 但并不否认语文知识的重要作用,根据阅读实践 的需要,“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 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 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 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一、强调阅读教学的梯度
片段2.
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 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 师:同样是“笑”,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是先写“咧开嘴”,再 去写“笑破肚皮”呢?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生: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的话要在它非常成熟的时候,所以,它 必须先要经过刚成熟时候的“咧开嘴”,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 皮”。 生:有一个石榴咧得非常大,就把它比作“笑破肚皮”,是夸张的 说法。有一个石榴咧得很小,就说“裂开嘴”。 师:他是用那一小一大的石榴来告诉我们石榴“笑”的程度越来越 深。作者想的和你们想的一样,所以他用上这个词加上点,以后当 你要表示程度深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了。
学习默读
阅读能力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 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 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 表达情意的作用;②能初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③能 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的标准每隔10年有一次彻底的改革和重新定位,比较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发现,这十年期间小学语文课程的变化越来越复杂和规范。

首先,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上来看,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包括小学语文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书写教学中强调书写的美观性,文字的规范性,以及文字的正确性。

而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和书写教学中,除了包含上述2011年版本的内容之外,还添加了海量信息阅读能力,电子出版物阅读能力,以及改革传统故事阅读,给学生以真实的信息处理技能与思维模式。

同时也增加了文字意义的解析,语篇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内容。

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上来看,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更偏向传统的“死记”和“死背”的教学方式,重视字词的掌握与熟练度,而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更多地侧重与学生的情感、思维及态度的培养,加强语言能力与意识能力的融合,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最后,从小学语文教学周期上来看,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的周期相对较短,只关注语言技能的训练,而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的周期则更长,更看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采用更多的综合性的训练方式,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总结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演进,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表明,小学语文课程正走向更开放,更综合,更灵活的课程定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让学生更有效、深入地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终,以实现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体会

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体会

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体会2012年9月2日,晋江进修学校郭琪琅老师应灵源教育办之邀,为灵源街道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的讲座。

这场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学习新课标,而且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的一些新标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郭老师对“非连续性广本”的解释。

当郭老师提出“何为非连续性文本”时,全场老师一片静默,不知所以然。

郭老师不急于给出答案,出示概念性的东西,而是出了两道判断题: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是非连续性文本。

()整本语文书是连续性文本。

()在座的老师不敢确定自己的“猜测”,不敢“贸然”回答郭老师的问题。

而郭老师在充分地吊了我们的“胃口”后,终于公布了答案,也向我们解释了何为“连续性文本”,何为“非连续性文本”。

在充满悬念的互动问答中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今天,再一次听了“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座,有了更深的体会。

什么是非连续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

非连续文本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要求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等。

非连续性文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会经常遇到,使用频率相当高。

由于之前我们的教材、我们的教者对这方面的忽视,使得我们身边的孩子总是缺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我的孩子今年12岁了,但在生活中却是个“婴幼儿”。

一次,她肚子疼,我想,肯定了晚上吃坏了肚子,于是让她自己拿“正露丸”吃。

她拿到了那瓶“正露丸”问:“妈妈,要吃几粒?”由于我正在忙着家务,便说:“你自己看一下说明。

”“那说明在哪里?怎么看?”晕,只能停下手中的活,帮她“解决”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在孩子的身边,会怎样呢?试想看不懂地图,想要到达目的地就有困难了;看不懂使用说明书,就会有意外发生(电器烧毁、服药过量等等)……所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很重要。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2011年,我国出台了《新课程标准》,对全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空间和更为多样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提倡“素养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文学性、传统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而语文阅读正是学生接触文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将这些要素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整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使学生在跨学科的阅读中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1. 注重兴趣导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兴趣导向,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演讲、情景模拟等形式来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阅读角、阅读节等形式来搭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不仅要关注表面的文字和情节,更要关注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心和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都能够获取知识和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能读善写”话语文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在教学中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所展示的课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小说精品,它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情节,理解本文的主题。

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地方,并做好批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教科书上选取的每一篇课文就如同数学课上的一道道例题,用一篇篇例文去训练学生,每篇例文学深了,也是对孩子的最好训练。

本着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能读善写”的能力,通过“三写”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写”即: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在“三写”之前引导学生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如: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再进行详细的写前培训: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二写的时候指导学生应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字词是语文学习之根,根断则树绝,因此要求学生在三写之前应该充分的阅读课文内容,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这也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读出文学作品的美感、情感、语言之美、人物心灵之美、事件所体现的社会之美。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石艳霞)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石艳霞)

一、课程性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课程性质与地位
(实验稿) (2011年版稿)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写话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 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建议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2.关于阅读教学 3.关于写作教学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写字教学要求的比较
类别 学段 原课程标准 2011年版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一、二年级) 写字的愿望 字的愿望
第二学段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三、四年级)用键盘输入汉字 习惯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谢 谢!
•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 和运用语文。 •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 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 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 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 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 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 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与评价能力的方法浅探

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与评价能力的方法浅探

38TeachersJToda,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与评价能力的方法浅探""""""""""""""""""""""""""""""""""""""◎陈章绣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加强对学生文本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此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与误区,距离上述要求和目标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欣赏和评价能力培养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要欣赏和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情绪的感染,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或表演等方法,多创设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价。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时,通过播放’‘黎明日出”的视频,把日出时天空颜色的变化过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天空颜色从鱼肚色渐渐变为微微的红晕再变为红紫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黎明的变化之美,体会作者对春天黎明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感官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同时,学生欣赏文本语言的主动性也被激发了出来。

二、方法导学,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调整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第一学段,在旧课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难度,重视了阅读习惯的培养,更符合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一、第一条: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将原第一条和第十条合并)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并不是简单地指导如何阅读。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让书籍赋予学生智慧,陶冶情操。

比如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家里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都带到班级中去,这样,学生和书靠得很近。

另外,可以根据各班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演一演。

通过综合实践课或阅读课,让学生表演课外书中精彩的故事,教师进行正面的评价,积极的引导,激发起广大同学阅读的热情。

画一画。

让学生动手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描画下来再与同学交流,既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

读一读。

让学生诵读优美的故事、韵文,感受语言节奏、韵律的美。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一定要耐心细致的培养,教会他们爱护图书,在阅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注意用眼卫生等。

二、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原第二条、第三条调整)原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条: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新课程标准把其中的第三条放到了第二学段,本学段对默读的要求仅限于“学习”,大大降低了对默读的要求。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默读内容和方法都应考虑循序渐进。

低年级学生的“指读”已经成了读书的习惯,如果一下子让学生抛开这种方法,学生很难适应。

所以无论是默读的方法还是内容都应考虑一个学习和训练的梯度。

默读学习内容可以依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逐步进行训练。

同时,默读方法也要由易到难,不应操之过急,比如可以大声指读——小声指读——不出声指读——不出声、不指读。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

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

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文件。

它是根据新时代的需求和实践,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

下面就按照步骤,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文件。

第一步,整合思维:根据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括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和必要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掌握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情感、传递文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第二步,深入分析:标准要求小学语文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要求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原则,遵循“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两个方面统一的原则,注重思维品质、情感品格、文化基础和语言技能四个方面的培养。

同时还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的目的。

第三步,具体实践:标准给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思路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思路是按照“以阅读为主、数学语文结合、文学教育贯穿”三个方面来展开。

其中,将“阅读”置于核心地位,重视“朗读、默读、理解、欣赏、分析”五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将数学和语文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语文中学习数学,将语文知识运用到数学中去;最后将文学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的文化品质和语言修养。

第四步,实践效果: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有何意义?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引领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技能、思维品质、情感品格和文化基础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教育过程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同时,标准的实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的分步骤解析,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简介】新课标精神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也做了相应调整。

新课标更加强调阅读教学的目标要盯住学生终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强调在大的语文观下再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思维的元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阶段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新课标精神下,小学阅读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语文课回到语文本身,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重视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培养想象力;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让语文学习回到生活本体。

【学习要求】1 、通过学习,明晰新版课程标准在小学阅读教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调整,并结合调整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2 、通过学习,结合新课标精神,在中高年级选择一个教学单元,写出单元教学方案,再选择一篇精读课文,认真研读文本,写出两课时教学方案。

3 、成立 3 — 5 人的研学小组,小组内成员要根据课例研究需要进行任务分工,选择一个阅读教学研究主题,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具体研究所要教学主题的教学内容,明确所要教授内容的关键属性,同课异构。

完成课后反思和研究过程报告及教学设计、教学评析。

2011 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王爱东(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语文修养是在语文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和不断提高的,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增强语言意识。

新的课标精神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也做了相应调整。

新课标更加强调阅读教学的目标要盯住学生终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强调在大的语文观下再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新课标精神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内容小学阶段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美国教育部正在推动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其中语文 K-12 标准的“关键设计注意事项”提出了“年级段现实发展”的理念。

美国同行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对于低年级以上的学生,其读写技能通常呈现出跨年级式发展的特点。

所以,他们对学生读写技能的要求是每年必须达到什么目标,这也正是我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 1-2 年级、 3-4 年级、 5-6 年级等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一)第一学段( 1-2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内容本学段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

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理解字词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五项:1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 、培养朗读能力: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3 、落实字词句训练: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4 、重视传统经典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 、重视优秀诗文诵读: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第二学段( 3-4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内容本学段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基础。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四项:1 、培养朗读能力: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 、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落实语言训练: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 、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 、突出段落训练。

(三)第三学段( 5-6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内容第三学段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

1 、快速默读,学习浏览;2 、词句训练: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3 、学习书面语言表达: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突出篇的训练。

4 、初步掌握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等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学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5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拓展阅读。

二、修订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整(一)阅读教学的调整内容新版课程标准在阅读指导方面,明确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细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在朗读教学方面,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在课外阅读方面,提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阅读评价的调整内容新版课程标准在阅读评价方面,对于精读的评价,由原来笼统的评价细化为更具体明确的分学段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和领悟……”对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同样也细化为分学段评价:“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景、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新版课程标准增加课外阅读评价内容:“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

”三、新课标精神下,小学阅读教学具体教学策略(一)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语文观要求我们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终生发展结合起来。

何为语文素养呢?语文修养是指或者说主要是指书面语的语文修养。

学生在学校学习,不是为了学说话,更重要的是为了识字、学文化、掌握好书面语。

一个人只有掌握了书面语才能不断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文化科技教育和道德品德教育。

一个人也只有掌握了书面语,才能用娴熟的书面语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书面语水平提高了,也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先前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都曾这样说过:你别看胡同里的老太太,农村里的老大爷,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也可能很风趣,很幽默,而且说得可溜着呢,但这只能说他们很会说话,但不能认为他们有语文修养,因为他们都是文盲。

那么具体如何衡量一个人语文修养的高下呢?首先要有较好的知识结构——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外,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有关汉语字词的知识要掌握的比较好。

这里所说的字词知识,不是指词汇学的知识。

而是——就字而言,是指尽可能掌握每个汉字的形音义;就词语而言,不但知其义,要尽可能知其用法。

知识是语文修养的基础,但是仅仅有知识并不一定就具有深厚的语文修养。

语文修养是在对语文工具的运用和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和不断提高的。

语文修养主要表现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纠错能力。

就阅读能力而言,不仅能知道读的文章或书说了些什么,而且能一下子抓住要义,更能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例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课文《匆匆》时,对于“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的研读教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师:作者没有直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这样排列,你能看出什么特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生:这是排比句。

师:你注意了句式的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生:前面都是讲了什么事物去了,后面都讲这个事物又回来了。

师:你讲得很好。

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

那叫失而复得。

你来读一读。

……师:你注意到了这三样事物去了可以再来,他们都会在时间上留下痕迹。

师:日子去了也应该是可以回来的啊?生:不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