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3916字)
藏式建筑 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 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西藏,作为我国独特的地域,以其独特的文化、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手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你带来对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让我们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一、藏式建筑的外观西藏的藏式建筑多采用石木结构,外观呈现出独特的造型和浓厚的藏族特色。
其中,著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藏式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它高耸壮丽的建筑体型,红色、白色和金色的外墙,以及独特的屋顶造型,极具观赏价值。
此外,藏式建筑的屋顶常常采用青瓦覆盖,显得古朴而典雅。
同时,墙体上的风水纹饰和文化符号等浮雕,也彰显着藏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藏式建筑的内部结构藏式建筑内部的布局和装饰同样引人注目。
一般来说,藏式建筑由多个房间组成,主要分为客厅、卧室和神圣的寺庙等不同区域。
藏式建筑的客厅通常面向阳光充足的方向,布局合理,温暖舒适。
卧室则多采用低矮的床铺和色彩丰富的羊毛地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藏族风情。
至于神圣的寺庙,内部通常供奉着佛像和经书,清香弥漫,给人以神圣庄严之感。
三、艺术与文化的融合藏式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藏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结晶。
在建筑中,藏族人民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灵的虔诚。
例如,布达拉宫的建筑造型中融入了许多宗教元素,体现了藏传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藏式建筑常常会使用藏族传统绘画、雕刻和彩绘技艺,使得建筑物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藏式建筑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和谐统一。
四、建筑与环境的融洽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入了自然环境。
西藏的气候条件严酷,藏族人民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需求。
建筑选址通常选择在坡地或山脚下,以便于排水和避免风雪的侵袭。
同时,藏式建筑的墙体厚度和材料选用,也使得室内能够保持温暖,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因此,藏式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为居住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质。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论文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论文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论文【摘要】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
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高原藏族民居;结构特点;宗教文化影响引言云南迪庆高原藏族居住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
据有关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
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
云南迪庆高原藏区民居建筑也摆脱不了这种“西藏地区屋皆平顶”的特点,一直延续了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
但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变迁以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而有所变化与差异。
一、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形式与结构(一)迪庆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迪庆藏族民居的形式和结构因不同地域的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与结构: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和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
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主要分布在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大都是二三层的碉楼式平顶房或者一层的平顶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
“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的藏式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从有关史料可知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旧唐书吐蕃传》称逻些城“屋皆平头高数十尺”。
《新唐书吐蕃传》亦云“屋皆平上,高至数丈”,因此可知吐蕃时期民居的建筑面貌。
时过一千余年成书的《西藏志》记述当时的西藏房舍:“自炉至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砌石为之,上履以土石,名曰碉房。
有二三层至七八层者。
凡稍大房屋中堂必雕刻彩画,装饰堂外,壁上必绘一寿星图像;凡乡居之民多傍山坡而住。
”这些记述不仅与西藏腹心地区的民居情况相符,也与云南迪庆的德钦县各地和香格里拉市的东旺峡谷、尼西等干热河谷地区基本相符。
藏式建筑特点

藏式建筑三大特点一、结构特点1、墙体收分特点千百年来经过藏族人民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熟练掌握了一整砌筑和夯筑墙体的技术。
片块石砌筑墙体、泥土夯筑墙体、土坯砖砌墙体,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次收分,使外墙体呈内倾感,而内墙体仍然保持与地面的垂直。
从建筑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因藏式建筑一般都在二层以上高大建筑物在五层以上,收分技术,一是可以降低墙体的重心,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二是藏式建筑基础处理条件和技术相对薄弱,为了减小墙体对基础的压强,采用增大墙体底平面面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藏式建筑的墙体下部都比较厚实。
这样做的效果从力学性能来讲是完全成功的,从外观效果来看,使得建筑物本身显示出一种凝重感。
墙体的收分在高层建筑中视觉效果特别明显。
藏式建筑的收分特点。
实际上已经成为藏式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标识。
2、布局特点无论是藏族住宅,还是寺庙、宫殿等建筑,在空间构思上均有独到之处。
其空间“平面略为错开造成块体搭接,条翼以厚实的矩形的块体为基调,界面略作几何处理,高低错落、。
使建筑物显得活泼而不呆滞,富于跳跃的动感。
特别是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充分利用地形的高低,使重重叠叠的建筑物层次感十分强烈,而且蔚为壮观,气势非凡。
在平面布局上,大型建筑群体,有时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形式,有时又哭取主体建筑突出,而非主体建筑相对自由的衫式,还有的寺庙或佛塔建筑又严格按照宗教的思想,精心摆布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而每一座建筑物又都代表着一定的内涵。
3、柱承重的特点藏式建筑内部承重大体分为柱承重、墙柱承重和墙承重三种形式。
在三种承重形式中,尤以柱承重最普遍,最具代表性。
其承重方式很特殊,一是采用柱顶梁的结构方式,柱梁之间用雀替来连接。
二是各柱之间不象汉式木结构建筑那样纵柱甩排扇、横柱用楼欠和擦欠穿逗有机地联系在一块,楼层之间一柱到顶,而是上下层柱分离接逗,同层内各柱之间也无必然的联系。
三是由于藏式建筑内结构中柱子的作用特别重要,纵向空间柱子的位置特别醒目,大空间纵向隔断主要以柱来表示,所以特别重视对柱子的装饰,同时对建筑物的面积计量单位也常采用以柱数来计算的方法。
藏族传统建筑探访西藏特色的建筑艺术

藏族传统建筑探访西藏特色的建筑艺术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
藏族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闻名,值得一探究竟。
一、藏族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藏族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在历史上,藏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因此他们建造的房屋需要能够抵御极端的自然环境。
此外,宗教信仰也对藏族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藏族建筑的特点与设计藏族建筑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其稳定牢固的结构。
传统藏族房屋的墙壁采用了土砖或者是石块建造,以确保能够抵挡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强风和大雪。
此外,这些建筑一般是一层的,以适应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
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藏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会精心选择建筑位置,以确保与周围的山脉、河流和湖泊相互协调。
此外,建筑物的外观也会采用大量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设计元素,如采用天然材料、手工雕刻和彩绘等。
三、藏族寺庙建筑藏族寺庙是藏族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这些寺庙通常位于山区或广阔的草原上,具有壮观的外观和宏伟的规模。
在设计上,藏族寺庙结合了佛教教义和当地的建筑传统。
例如,寺庙中的大殿通常建于整个建筑的中央位置,供奉着佛像和经书。
此外,寺庙的外墙常常用金色和五彩斑斓的彩绘进行装饰,以表达对佛教信仰的敬意。
四、藏族民居藏族人民的日常住所被称为“嘎”(ga)。
这些房屋通常由石头、土坯和木材建造而成,外观简朴,但非常坚固。
为了适应高原的严寒气候,屋顶大多是倾斜的,并有宽大的檐口,以保护房屋免受暴风雨和大雪的侵袭。
藏族民居内部布局以实用性为主,通常包括一个供人居住的主房间和一个用于储藏的堆房间。
而家庭的藏族成员会沿着内墙排列,以便保持温暖和亲密感。
五、新时期的藏族建筑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新型的藏族建筑也在西藏出现。
这些建筑结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具有现代化的便利性。
藏族民居特点

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三层或更高的建筑。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居住在四川阿坝和甘孜的藏族碉房,其木装修部分则增多一些。居住在甘肃南部的藏族则多采用青海庄窠形式,说明地区条件对民居的影响甚至比民族因素的影响更大。四川茂汶地区居住的羌族亦采用碉房形式,其外墙为片石垒砌,建筑密度极高,并附建有极高的碉堡及过街楼,防御性极强。云南红河州一带的哈尼族民居称为“土掌房”,为土墙、平顶、外墙无窗的两层楼房,这种体系应说与藏族碉房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高原农村建筑

高原农村建筑高原农村建筑以其独特的风貌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特点,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一幢房屋都承载着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冀。
本文将介绍高原农村建筑的特点及其在高原地区的重要作用。
一、建筑特点高原农村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寒保温: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寒冷的冬天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高原农村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抗寒保温。
传统的高原农民房屋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墙体厚实,外墙常常涂以粘土,以提高保温效果。
2. 适应地形:由于高原地区的山地地形错综复杂,人们在建房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形条件,融入自然环境,确保建筑的稳固与美观。
因此,高原农村建筑常常选择山坡上的位置建造,利用地势,将房屋与山体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景。
3. 木结构:由于高原地区资源丰富,木材成为了主要的建筑材料。
农民们善于运用木材搭建房屋,形成了独特的木结构建筑风格。
木质结构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还能有效抵御高原地区的强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4. 彩绘装饰:高原地区少数民族的农村建筑常常以色彩斑斓的彩绘为特色。
农民们用鲜艳的颜料在墙壁上绘制各种图案,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愿景。
这些彩绘装饰为高原农村增添了很多艺术气息和人文魅力。
二、高原农村建筑的重要作用高原农村建筑不仅仅是农民们的居住场所,还承载着更多的功能和意义。
1. 生活保障:高原农村建筑为农民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确保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房屋不仅能够抵御寒冷天气,还能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文化传承:高原农村建筑代表了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每一幢房屋都承载着农民的智慧和勤劳,是他们与土地紧密相连的象征。
这些传统的农村建筑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传承了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3. 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高原农村建筑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许多游客前往高原地区,欣赏那些独特的农村建筑。
布达拉宫藏式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

布达拉宫藏式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布达拉宫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一座宏伟建筑,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宝石”。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布达拉宫以其壮丽的藏式建筑艺术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它的存在不仅是西藏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藏式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
从外观来看,布达拉宫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塔,高耸入云。
它采用了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主要是原生石材和木材,使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宫殿的建筑结构严谨而坚固,墙体厚实且顶部呈多层折叠形状,犹如一个巨大的金字塔。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保证了布达拉宫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更赋予了它一种庄严肃穆的气质。
进入布达拉宫内部,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对建筑艺术的深刻影响。
整个宫殿内部被设计成一个庄严肃穆的殿堂,室内墙壁、天花板和柱子上镶嵌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刻,这些艺术品都无一不与佛教相关。
佛像、经幡、经文等佛教元素随处可见,它们不仅是装饰,更是佛教信仰和教义的体现。
这些艺术品的细节雕刻和色彩运用十分精湛,给人一种宏伟而庄严的感觉。
除了宫殿本身,布达拉宫的周边环境也与佛教文化密不可分。
布达拉宫所在的布达拉宫广场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场所,每天都有众多僧人和信徒前来诵经和祈福。
广场上树立着巨大的经幡,各种装饰物和布置都与佛教教义相呼应。
在广场的远处,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石阶蜿蜒向上,通向紧邻布达拉宫的八廓街。
八廓街是一个传统的商业街区,融合了佛教文化和藏族民俗,这里的建筑风格、商品种类、商业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
布达拉宫作为藏式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象征信仰与智慧的圣殿。
它将佛教文化与建筑艺术合二为一,通过建筑形式、装饰艺术和环境景观等多个方面,打造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宫殿。
布达拉宫的存在,不仅为世人展示了西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向我们展示了藏式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完美融合的美妙景象。
在布达拉宫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力量与美学的魅力。
布达拉宫藏地宗教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布达拉宫藏地宗教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布达拉宫,作为西藏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体现了藏地宗教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高的古建筑,更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和宗教中心。
在布达拉宫的建筑设计和宗教符号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的力量与建筑的壮丽相结合,这种完美的融合使布达拉宫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向往的地方。
布达拉宫坐落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达3700多米。
它的建筑风格兼具藏族传统和印度佛教教派的特点。
整座建筑高约117米,由三个部分组成:白宫、红宫和金顶。
首先是白宫,它是达赖喇嘛在政治和居住方面的主要场所。
白宫由建筑群和花园组成,结构宏伟,气势恢宏。
正殿寺庙是其中最宏大的建筑,内部供奉着佛像和佛教经文。
在正殿后面的大殿中,还有克鲁姆林宫用于庆祝重要佛教节日。
白宫的建筑采用了典型的藏式风格,红色和白色相间的墙壁、金黄色的屋顶、华丽的装饰品和寺庙的设施,全部都体现了佛教教义和装饰元素。
其次是红宫,红宫是布达拉宫的核心,也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红宫内供奉着藏传佛教最高领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这座建筑与白宫相互呼应,形成了布达拉宫独特的建筑格局。
在红宫的正殿,供奉着彩绘佛像和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红宫还有许多房间,用于举办佛教法会和庆祝仪式。
最后是布达拉宫的金顶,它是整个宫殿的顶部,用金色覆盖。
金顶象征着佛教的圣地。
这里还有一个观星台,供佛教徒观看星星并进行冥想和祈祷。
金顶的设计精美,金光闪闪,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布达拉宫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佛教教义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建筑的尺寸、颜色和装饰物体现了宇宙秩序和宇宙的观念,寓意着宇宙和谐与平衡。
布达拉宫还展示了佛教中心轴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此外,布达拉宫还是藏传佛教重要的宗教中心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佛教信徒和游客来到这里朝拜、学习和参观。
布达拉宫所代表的宗教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世界遗产,也是西藏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总结起来,布达拉宫是藏地宗教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的杰作。
中国传统民居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其中的藏族民居堪称传统建筑的瑰宝。
藏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义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民居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藏族民居是藏族人民长期生活的产物,其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生计方式、气候特点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藏族民居主要采用石木结构,追求简约稳固的建造方式。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抵御寒冷的高原气候,同时也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其次,藏族民居常见的特征是平顶的建筑形式。
平顶设计既能够在冬季储存厚厚的积雪,增强保暖能力,也能够在夏季带来凉爽的通风效果。
另外,藏族民居外立面通常采用独特的白色墙壁涂料,以及精美的图案和装饰物。
这些装饰物往往具有宗教意义,通过它们传达着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最后,藏族民居在内部空间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房屋内部通常分为三个区域:家庭区、牲畜区和作坊区。
这种布局不仅保护了家庭的隐私,还满足了牧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藏族民居的文化意义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显示出了藏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首先,藏居民居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充满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观念。
材料的选用和结构的建造旨在对抗高寒环境和强烈的风雪等自然灾害,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相互依存。
其次,藏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图案都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
图案的绘制多采用佛教和本土宗教的符号,代表着人们虔诚的信仰和对神圣的崇敬。
另外,藏族民居内部布局的合理性展示了家庭和社群的重要性。
家庭区域的独立与分隔保护了家庭成员的隐私,牲畜区和作坊区的存在展示了牧民和手工艺人的劳动和创造力。
最后,藏族民居作为藏族人民文化的代表,被视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精神家园。
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民居藏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达拉宫的藏族民居

布达拉宫的藏族民居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式建筑。
作为藏族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布达拉宫在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布达拉宫的藏族民居特点、建筑构造和文化内涵。
一、布达拉宫的历史背景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是吐蕃王朝在西藏建立后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宫殿建筑群位于拉萨河南岸的红山上,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
布达拉宫是唐代、明代和清代历代帝王前往西藏的居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建筑。
二、藏族民居特点作为典型的藏族民居,布达拉宫融合了藏族建筑的特点和宫殿建筑的形式。
首先,布达拉宫采用了高地式布局,能够抵御西藏的严寒气候。
其次,宫殿建筑采用石木结构,外墙砌筑坚实,内部采用木构架和巨大的飞檐,形成了独特的藏式风格。
此外,布达拉宫还融入了汉族建筑和印度佛教的元素,展现了藏文化的多元性。
三、建筑构造布达拉宫共有13层,高达117米。
整个建筑分为白居和红宫两部分,以金顶为标志。
白居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官方居住地,红宫则是进行宗教活动以及政务办公的场所。
布达拉宫的大殿、佛堂和经堂等建筑按照寺庙的规制进行布局,形成了宁静肃穆的氛围。
同时,布达拉宫内部还珍藏着大量的佛像、经书和文物,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文化内涵布达拉宫既是藏族民居的代表,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
在藏民族的信仰中,布达拉宫是神圣而纯洁的地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信教者和游客来此朝拜和参观。
布达拉宫举世闻名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成为西藏自治区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布达拉宫还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对藏族人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总结:布达拉宫作为藏族民居的代表性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将藏族建筑的特点和宫殿式建筑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布达拉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西藏自治区的象征和骄傲,展示了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为后代人了解和研究藏族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源和参考。
香格里拉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室内空间结构研究

香格里拉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室内空间结构研究香格里拉地处川藏高原,是藏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和建筑风格,其中尼西藏族民居便是香格里拉独特的建筑类型之一。
尼西藏族民居建筑采用木结构,外观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符合当地气候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对香格里拉尼西藏族民居的室内空间结构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深入了解这一特色建筑的设计特点。
一、尼西藏族民居建筑概况二、尼西藏族民居室内空间结构特点1. 房间布局合理尼西藏族民居的室内结构布局通常分为三间,即前厅、中厅和后厅,各厅之间通过门或者走廊相连。
前厅通常为客厅之类的活动空间,中厅为用餐和起居空间,后厅一般为卧室和厨房,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 结构稳固尼西藏族民居的建筑结构采用木质结构,采用卯榫、榫卯结构相互咬合,牢固稳定,能够抵御当地恶劣气候,具有良好的防震抗风能力。
3. 采光通风尼西藏族民居的室内空间设计注重采光和通风,多设有天窗和风窗,以便室内保持明亮和通风良好。
室内的燃烧设施通常位于中厅和后厅的中央位置,方便采光通风并且具有一定的取暖效果。
4. 装饰简约尼西藏族民居的室内装饰风格以简约为主,以藏族传统的风格图案和色彩装饰为主,没有过多的繁复装饰,给人以朴素自然的感觉。
1. 环保材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更多地采用环保材料,如竹材、麻绳等,以提高民居的环保性能。
2. 设计合理的开窗位置应设计合理的天窗和风窗位置,保证室内的通风采光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保暖和隐私的问题,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3. 室内装饰创新在室内装饰方面,可以融入更多当代设计元素,如现代家具、装饰画等,以丰富室内空间的风格,增加居住的舒适感。
4. 引入智能化设计可以引入智能化家居设计,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香格里拉尼西藏族民居建筑的室内空间结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地的建筑传统和文化特色,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藏族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藏族的建筑有什么特色生活中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不同民族的人来自的地方都有不同,区域性的不同气候特点也有不同,在建筑居住形式上都会有不同,针对少数民族中的藏族看,他们的建筑有着什么样的特点特色呢?藏族建筑上的风格有哪些特点呢?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关于藏族建筑特色与风格介绍吧!藏族建筑特色与风格介绍碉房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人民居住建筑形式。
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而成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
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
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
内部精细隽永,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藏族民居在处理住宅的外形上是很成功的。
因为简单的方形或曲尺形平面,很难避免立面的单调,而木质的出挑却以轻巧与灵活和大面积厚宽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既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又使外形变化趋向于丰富。
这种做法不仅着眼于功能问题而且兼顾了艺术效果,自成格调。
帐房那曲、阿里等牧区群众主要居住形式。
帐房的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2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
帐房正脊留有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
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或土坯垒成高40~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粪。
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风格与宗教意义

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风格与宗教意义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西藏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它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坐落在红山上,海拔超过3600米。
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与宗教意义相辅相成,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
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壮观,融合了藏传佛教、汉族和印度风格。
它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建筑,采用了石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整个宫殿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居所和政府办公场所,红宫是宗教活动的中心。
白宫的建筑风格更接近汉族传统建筑,而红宫则更具有藏族特色。
布达拉宫的外观雄伟壮观,高大的建筑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宫殿的屋顶采用了金黄色琉璃瓦,闪耀着阳光下的光芒,给人一种神圣的氛围。
宫殿的外墙则涂成了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呈现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丰富的宗教意义。
藏传佛教是西藏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布达拉宫作为宗教中心,承载了无数信徒的虔诚祈愿。
宫殿内部供奉着众多佛像和经书,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
布达拉宫还是达赖喇嘛的居所,他是藏传佛教的最高领袖,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布达拉宫的宗教意义还体现在它的建筑构造中。
宫殿的各个部分都有特定的用途,如大殿、经堂、佛塔等。
大殿是举行宗教仪式和庆典的场所,经堂则是供奉佛经和经书的地方。
佛塔是供奉佛像和圣物的建筑,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这些建筑元素与藏传佛教的教义相契合,体现了信仰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追求。
除了宗教意义,布达拉宫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是藏族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展示了藏族建筑工艺的精湛和独特。
宫殿内部的壁画、雕刻和彩绘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每一幅画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佛教教义和西藏历史的诠释和表达。
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藏族民居——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

藏族民居——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藏族民居,是藏族人民居住的房屋,也是藏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
藏族民居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在青藏高原上的藏区,藏族人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的住宅不仅是居住之所,也是宗教信仰的中心。
藏族民居主要分为土木结构的宗教建筑、蒙古包和藏式家庭住宅。
首先来说说宗教建筑。
在藏族地区,寺庙是藏族人民信仰的核心,也是宗教活动和学习的地方。
寺庙建筑由于地理环境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大部分寺庙是采用土木结构建造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土石,寺庙的屋顶多是覆盖着金色的琉璃瓦。
在建筑结构上,寺庙通常由几个殿堂组成,每个殿堂都有特定的功能,比如供奉佛像的殿堂、经堂、念珠堂等。
寺庙的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壁画、雕塑等艺术手法被广泛运用,以表达藏民对佛教的虔诚和敬畏之心。
其次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藏族牧民的传统住宅,采用圆顶和柔韧的材料建造,以适应严寒的气候。
蒙古包的主要材料是羊毛毡和木材。
羊毛毡具有保温性能,能够在冬季保持居民的温暖。
蒙古包内部通常划分为不同区域,一面是居住的区域,另一面是牲畜的区域。
藏族牧民依靠牧畜为生,蒙古包不仅是他们的住所,也是他们牲畜的庇护所。
最后是藏式家庭住宅。
藏式家庭住宅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形式。
它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外墙使用石灰和泥土抹灰以保温和美化,屋顶覆盖着木瓦或石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藏式家庭住宅以宗教信仰为核心,住宅内通常设有供奉佛像的神龛,居民在此进行祭拜和念经。
住宅内部一般分为厨房、起居室和卧室等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装饰风格鲜明,壁画、挂毯等藏族传统艺术瑰宝常常被用来装点家居环境。
总的来说,藏族民居是藏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
无论是宗教建筑、蒙古包还是藏式家庭住宅,它们都承载着藏族民众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这些民居不仅是居住之所,更是藏族文化和宗教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反映出藏族人民对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视和执着。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民居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民居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
作为西藏的象征,布达拉宫不仅是宗教殿堂,也是藏族传统民居的典范。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风格和居住环境等方面介绍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民居。
一、建筑结构布达拉宫作为藏族传统民居的典范,其建筑结构体现了藏族民居的特点。
布达拉宫呈现出宏伟壮丽的外观,采用了传统的藏式建筑风格。
宫殿主体建筑分为红白两部分,红宫为宗教活动场所,白宫为政务办公区。
整个建筑群坐落在山顶上,各个楼层依山而建,形成了独特的阶梯状的布局。
布达拉宫的建筑材料多选用石头和木材,尤其是白宫部分更多地使用了木材。
宫殿的外墙经过精雕细琢,雕刻着各种传统图案和宗教文化元素,展现了藏族建筑独特的工艺和美学观念。
二、装饰风格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民居在装饰风格上体现了浓厚的藏族文化特色。
在宫殿的内部,墙壁上涂绘着色彩斑斓的壁画,描绘着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
壁画的内容包含了对佛教的虔诚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宫殿内还摆放着丰富多样的佛像和宗教器物,散发着神圣庄严的气息。
宫殿的屋顶上覆盖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金光闪闪,给整个建筑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华丽。
屋顶的边缘和檐口处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和动物形象,展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智慧的设计和艺术才华。
三、居住环境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民居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宫殿内部设有广阔的宫廷和庭院,以及供人休憩的室内空间。
宫殿的住宅区域通常由多个房间组成,房间之间通过长廊相连,形成一个独特的院落结构。
宫殿内的床铺、桌椅和家具等都采用了藏族传统的制作工艺,经过精心打造。
宫殿内还配置了供暖设备和照明设备,为居住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条件。
除了宫殿内部的居住环境,布达拉宫所在的拉萨市也是一个充满了藏族传统民居的地方。
在拉萨市的街区中,可以看到许多传统藏式民居,这些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外观雄伟庄重,内部装饰着丰富多彩的壁画和纹饰。
这些藏族传统民居体现了藏族人民对自然和宗教的尊崇,传承了古老的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
西藏奇迹布达拉宫的建筑与宗教之美

西藏奇迹布达拉宫的建筑与宗教之美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区,是西藏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
建于公元7世纪,布达拉宫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西藏历史文化的象征。
它的建筑以及内部艺术装饰展现了西藏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
本文将探讨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和宗教元素,并展示其独特的美学魅力。
第一部分:建筑风格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藏族和汉族的传统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藏式建筑风格。
它采用了石木结构,外观庄严肃穆,宏伟壮观。
宫殿主体呈折线状,呈现了多层的建筑结构,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布达拉宫的建筑采用了大量的彩色画像和雕塑,绚丽多彩。
在宫殿的外墙上,可以看到各种动物、花卉和宗教故事的画像。
这些图案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体现了佛教教义的意义。
此外,布达拉宫的屋顶上还有金色的宝顶,闪耀着阳光,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第二部分:宗教元素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布达拉宫融合了佛教的宗教元素。
在布达拉宫的内部,有无数的佛堂、佛像和经文。
佛堂中供奉着各种佛像,每一个佛像都代表着不同的佛教信仰。
香客们可以在这里烧香、念经,表达敬意和祈福之情。
此外,布达拉宫还有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地点,就是每年举行的“雪顿节”。
在这个传统节日上,成千上万的信众会聚集在布达拉宫周围,进行庄严神圣的藏传佛教仪式。
这个节日不仅吸引了大批的香客,也成为了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看点。
第三部分:美学魅力布达拉宫的建筑和宗教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魅力。
宫殿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藏族人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从宏伟壮观的外观到精致细腻的内部装饰,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匠心独具的设计。
布达拉宫所处的位置也增添了其美学魅力。
它座落在拉萨河畔的一座小山丘上,周围是雄伟壮观的喜马拉雅山脉。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布达拉宫的白墙黄瓦和金顶金顶闪烁着光芒,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观画。
结语: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建筑风格和宗教元素展现了西藏独特的美学特色。
藏族传统建筑探索西藏古老建筑的精髓

藏族传统建筑探索西藏古老建筑的精髓藏族传统建筑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坚固的结构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索西藏古老建筑的精髓,介绍其建筑特点、设计理念以及文化意义。
一、建筑特点藏族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和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这些建筑通常坐落在地势较高的山坡或山顶上,让人们能够俯瞰周围的风景。
其次,藏族传统建筑主要由石块和土壤构建,这种结构使得建筑物在寒冷的高原气候下更加坚固耐用。
而且,建筑物的屋顶通常使用厚重的木材和石板覆盖,以抵御西藏的强风和降雪。
在建筑外观方面,藏族建筑往往采用多层的形式,并通过不同层级的悬挑、凹凸、丹窗等设计元素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内部空间则被细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娱乐需求。
二、设计理念在设计理念方面,藏族传统建筑追求自然和谐的原则。
建筑师会根据地势、气候和风水等因素,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设计理念旨在与自然相互依存,遵循自然的规律。
此外,藏族人民对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这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许多藏民居和寺庙都以佛教的标志性建筑特点为设计灵感,如白塔、衔珠宝顶和红色门槛等。
这些设计元素代表着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崇高。
三、文化意义藏族传统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生存工具,更是藏族文化的载体。
这些建筑凝聚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
建筑风格简约而精致,体现了藏族人民朴素而深沉的性格。
藏族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建筑装饰如壁画、雕刻等传递着宗教和历史的故事,展示着藏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每个建筑物都是一本开放的书籍,记录着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藏族传统建筑还是社区生活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建筑内的多功能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举办庆典、聚会和宗教仪式的场所,同时也是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传承的中心。
总结藏族传统建筑承载着西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展示了藏民族对生活、宗教和宇宙的理解。
藏族建筑风格

藏族建筑风格藏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
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的边缘,他们的建筑风格不仅适应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融入了独特的宗教和文化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藏族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藏族建筑以“轴线对称”和“横轴短,纵轴长”的规划布局为主要特点。
整体建筑结构往往呈现封闭的形态,以保护居民免受严寒和强风的侵袭。
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如土坯、木材和石头,这些材料在高原地区易得,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藏族建筑常见的形式包括藏式寺庙、宫堡和民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藏式寺庙,也被称为拉萨建筑或宗教建筑。
寺庙通常由多个建筑物组成,形成一个宏伟的建筑群。
寺庙的外墙多采用白色或者红色的涂料进行装饰,给人以庄重和神圣的感觉。
寺庙内部则常常有复杂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藏传佛教的艺术风格。
除了寺庙,藏族宫堡也吸引了人们的瞩目。
宫堡作为藏族土司的住所和政治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宫堡建筑通常坐落在山岗之上,以便于防御,并且能够俯瞰整个村庄的景色。
宫堡的建筑风格浓郁,常常采用高耸的四角楼阁和华丽的雕刻装饰。
在宫堡内部,常常有宽敞的庭院和精致的内部布局,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富裕和地位。
除了寺庙和宫堡,藏族民居也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藏族民居通常是由多个房间构成的,每个房间都有特定的功能。
在外部,民居的外墙常常涂有白色或者红色的装饰,窗户则较小且极少采用玻璃,以防止寒冷的风进入房间。
室内的装饰则简单而实用,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唐卡和经幡等,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敬意。
藏族建筑的风格和设计不仅仅是为了适应高原的环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藏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宗教,建筑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建筑的形态、色彩和装饰都反映出藏族人民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每当我们走进一座藏族建筑,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能够体验到藏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
藏族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各地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研究者。
藏式建筑 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 让你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让你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让你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藏式建筑是西藏独特的民族建筑形式,它融合了佛教、藏族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不只是对于西藏人民来说的住宅,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展示出了西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赏析西藏的藏式建筑,让你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一、建筑风格特点藏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结构:藏式建筑往往采用石木结构,屋顶呈平顶或斜坡状,通过特殊的搭建方式,确保了建筑的稳固性和适应性。
2. 精美的装饰:藏式建筑外观常常装饰有天花板绘画、浮雕、彩绘等富有藏式特色的装饰元素,色彩绚丽、线条流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3. 寓意丰富:藏式建筑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价值观,房屋的布局和装饰常常与佛教信仰、自然环境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抗寒保暖:西藏的气候寒冷,藏式建筑采用的石木结构和独特的保温设计,能够有效地抵御严寒,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藏式建筑的类型藏式建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庙宇建筑:西藏是佛教的重要地区,庙宇建筑在藏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布达拉宫就是典型的藏式庙宇建筑,其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意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2. 田园建筑:藏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广袤的草原和高山之间,他们常常在田园、牧场附近修建房屋。
这类建筑外观简洁、朴实,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3. 宗教建筑:藏式建筑中的宗教建筑主要包括寺庙、清真寺等。
这些建筑常常规模宏大,富有装饰性和庄严感,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
三、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西藏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建筑爱好者。
赏析这些建筑,不仅可以欣赏到建筑的美感,更可以了解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首先,布达拉宫是西藏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浅谈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的影响

浅谈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的影响作者:马永福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6期【摘要】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
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高原藏族民居;结构特点;宗教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引言云南迪庆高原藏族居住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
据有关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
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
云南迪庆高原藏区民居建筑也摆脱不了这种“西藏地区屋皆平顶”的特点,一直延续了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
但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变迁以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而有所变化与差异。
一、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形式与结构(一)迪庆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迪庆藏族民居的形式和结构因不同地域的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与结构: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和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
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主要分布在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大都是二三层的碉楼式平顶房或者一层的平顶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
“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的藏式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从有关史料可知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旧唐书·吐蕃传》称逻些城“屋皆平头高数十尺”。
《新唐书·吐蕃传》亦云“屋皆平上,高至数丈”,因此可知吐蕃时期民居的建筑面貌。
时过一千余年成书的《西藏志》记述当时的西藏房舍:“自炉至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砌石为之,上履以土石,名曰碉房。
有二三层至七八层者。
凡稍大房屋中堂必雕刻彩画,装饰堂外,壁上必绘一寿星图像;凡乡居之民多傍山坡而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3916字)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
3916字)
【摘要】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
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高原藏族民居;结构特点;宗教文化影响
引言
云南迪庆高原藏族居住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
据有关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
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
云南迪庆高原藏区民居建筑也摆脱不了这种“西藏地区屋皆平顶”的特点,一直延续了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
但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变迁以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而有所变化与差异。
一、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形式与结构
(一)迪庆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
迪庆藏族民居的形式和结构因不同地域的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大体
可分为两种形式与结构: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和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
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主要分布在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大都是二三层的碉楼式平顶房或者一层的平顶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
“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的藏式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从有关史料可知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旧唐书•吐蕃传》称逻些城“屋皆平头高数十尺”。
《新唐书•吐蕃传》亦云“屋皆平上,高至数丈”,因此可知吐蕃时期民居的建筑面貌。
时过一千余年成书的《西藏志》记述当时的西藏房舍:“自炉至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砌石为之,上履以土石,名曰碉房。
有二三层至七八层者。
凡稍大房屋中堂必雕刻彩画,装饰堂外,壁上必绘一寿星图像;凡乡居之民多傍山坡而住。
”这些记述不仅与西藏腹心地区的民居情况相符,也与云南迪庆的德钦县各地和香格里拉市的东旺峡谷、尼西等干热河谷地区基本相符。
(二)云南迪庆高原坝区地域特色鲜明的藏族民居——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
在云南迪庆高原坝区海拔3300多米以上的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格咱乡、小中甸镇为例,这里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其建筑形式则因地制宜地形成以土木结构板屋面闪片房为主的形式,在藏族传统的土木结构碉楼式建筑“屋皆平顶”的基础上,房顶部加盖了一层人字形闪片木板房顶。
藏族民居建筑无论平房还是楼房,在楼房屋顶楼楞上面密铺直径6~8厘米的圆木、半圆木(椽子),或盖木板作承重层,再用当地比较广泛生长的刺丛枝条铺垫后(以防老鼠做窝)加盖拌好的黏土夯筑平顶,并在夯筑的平顶上面架上纵横交错的人字形木架构后加盖宽约13厘米、长约80厘米四五千块闪片木板,形成人字形屋顶。
二、迪庆高原坝区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民居建筑结构和功能特点
迪庆高原坝区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民居建筑是藏族地区最具代表性和地域特性的民居。
由于该地高原坝区
藏族民居二层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建筑,在用途上形成第一层为牲畜圈和杂物间,第二层为住房,房顶人字形屋顶下堆放草料和杂物等以半农半牧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第二层住房大多数为面阔三开间(部分为四开间),以柱子为隔间,即由顺深(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组成,正房最前面为前廊部分,设置开敞的走廊,由几根高大粗壮的木柱和精巧的木构架构而成,其上雕刻精美而威严的龙头和卷莲纹图案,墙壁上绘制鲜艳的壁画彩绘。
一般从右至左第一间由进深两隔间合为经堂部分,这是藏族民居建筑最为重要和神圣的部分,绝大部分家庭将家中大部分积蓄投在了经堂装修和设置上,经堂内雕梁画栋,里边内壁设有佛龛,采用精雕细做工艺讲究的雕花板构成龛柜,雕刻装饰富丽堂皇,主要用于供奉藏传佛教菩萨如三世佛、度母、观世音、金刚手等,有泥塑、银质、铜质和唐卡,还有供奉藏传佛教经书等,左右墙壁绘画有藏传佛教壁画内容和挂有唐卡。
从此意义而言,滇西北高原藏族民居主要受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较深,这种装饰不同程度地受藏族早期的装饰艺术与藏族先民的原始宗教(苯教)信仰观念影响。
其中包括:动物崇拜、自然崇拜等。
藏传佛教象征性质的实物和图纹在这种民居装饰艺术中比比皆是,这些装饰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抚慰着神灵,寄托着希望,在满足功利、实用的同时又给人以美感。
从这个意义而言,民居不仅是单纯居住的场所,也成为了敬神的
地方。
经堂后面最里边一隔间为仓房;顺深第二间第一隔为门厅,走过门厅间,进入堂屋,这是整个房屋的中心或客厅部分,由四格空间围绕粗大的中柱组成宽敞的堂屋间(主室),里面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方为客人和长者座榻,火塘旁东面设置橱柜,橱柜旁为主妇座榻,橱柜后面为一间卧房,火塘下方为妇女和儿媳座位。
火塘对面进门处左边设有隔断,地方藏族称“覇幽”,意为“遮藏”的意思,右边墙壁设有水亭(又名水龛),藏族民居中对于水亭精美的雕刻装饰效果和程度来看不亚于如经堂一般的重视程度。
堂屋正中直径70厘米左右的粗大中柱(又称神柱)上方两边雕刻一对龙纹透雕精美的吊耳,在高原坝区藏民心中中柱有神圣的地位,它体现了这个家庭的富有与威望,从而形成外形端庄稳固,内部格局风格古朴粗犷,因此,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中柱越大越好的习俗。
而火塘上方的墙壁上一般都绘画有藏传佛教中的吉祥八宝图样,火塘西面宽敞的空格间称为“仓巴格尼”藏语意为“仓巴喇嘛的格间”,即仓巴喇嘛祭祀祈福和家庭重大节庆、婚庆等活动的地方。
从“仓巴格尼”的称谓上不难看出,藏族民居深受藏族古老宗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深远。
三、藏族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文化对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影响
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在装饰和内部设置上受藏族古老宗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深远,但也有一部分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两者都经历了本土化及多元文化的吸纳和交融,最后形成本民族特有的建筑装饰。
由于地域不同,每一个区域内藏族民居在其建筑造型、空间布局和建筑装饰上均有不同。
但一些基本的宗教和民族性元素还是相同的,比如藏族民居火塘上方墙壁上的吉祥八宝图案都是藏族民居都普遍使用的建筑装饰。
藏族民居建筑受宗教文化影响大体上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建筑的装饰上。
无论是火塘主屋板壁上绘画装饰还是家庭经堂内佛龛雕刻装饰和板壁绘画装饰都无一不呈现出藏族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艺术的元素和内涵;二是表现在建筑的内部设置上。
在火塘主屋内不但设置有具有原始宗教性质意义的“仓巴格尼”藏语意为“仓巴喇嘛的格间”,仓巴喇嘛是藏族宗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之一,在迪庆香格里拉的原始宗教“苯教”中也有把苯教的喇嘛称作“仓巴”的;而在整个住房重要位置的西北方位有专门用于和尚及家人用来做佛事活动的家庭经堂房间
和佛龛设置。
另外,在进入主房堂屋的门口旁设置用来遮藏火塘避免入门就看见火塘的“覇幽”(藏语意为遮藏)的隔断立柜和火塘的对面门口右边设置的水亭(又名水龛),从这些装饰和内部设置中可以窥见藏族古老的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中所信奉的对山神、火神、水神、树神等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宗教文化在藏族地区人们居住和生活环境中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且更体现出这些设置和装饰不但有审美功能,同时还有民族、地域、宗教、伦理、习俗、心态及情态意向等多重功能和含义。
四、结语
从藏族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色中可以看出,其装饰和内部设置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与当地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相融合,最终演变成了具有浓厚宗教象征意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也正是建筑艺术所具有的象征性,使其能够以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绝对精神)呈现于意识形态中,并给予藏族民居建筑艺术于生命内涵和象征意义。
藏传佛教影响下
的迪庆高原藏族民居装饰艺术和布局的根本性质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而是作为一种在宗教文化影响下具有实际意义的标记和象征,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和实用意义,实用意义指的是形式中固有的某种思想内容。
因此,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和内部设置最主要的还是在体现一种宗教文化艺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参考文献:
[1]陈耀东著.中国藏族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
[2]迪庆文艺家协会编.迪庆文化探寻[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8):1.
[3]杨学政著.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的藏传佛教[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0):1.
[4]刘蒙,著.藏传佛教影响下的香格里拉藏族民居装饰图案构形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