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2浙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学历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学历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包括其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2、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如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等。

3、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复杂性等。

4、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特征。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特别是负反馈调节。

2、难点(1)理解正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2)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复杂影响,并提出有效的保护策略。

三、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其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意味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

消费者则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物质。

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使其能够重新被生产者利用。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

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它反映了生物之间的取食关系和能量流动方向。

空间结构则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表现为不同层次的生物分布,水平结构则体现了生物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开始,经过消费者,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信息传递则在生物之间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

(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1、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素材二浙科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素材二浙科版必修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合作探究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

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

2.稳定性的表现(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下图曲线表示:(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稳定性的两个方面(1)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抵抗力稳定性。

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恢复力稳定性。

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

(3)任何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都同时具备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且它们之间呈相反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

探究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1)负反馈调节①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

②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正反馈调节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②实例:探究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其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考试要求核心素养要求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之美。

2.概述负反馈和正反馈,说出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3.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稳态(1)含义: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

(2)稳态的原因: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

2.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调节。

思考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是否也存在反馈调节,以哪种调节为主?答案也存在,以负反馈调节为主。

3.反馈调节的类型(1)负反馈①作用:负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②实例:某草原上狼、兔和植物的数量变化。

(2)正反馈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②实例:一个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后发生的变化。

归纳总结两种反馈调节的比较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例1 (2018·宁波高二检测)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B.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稳态平衡,这种调节方式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功能答案 A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三者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错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B正确;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各层次均存在稳态,C正确;由于自我调节功能的存在,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 第三、四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 第三、四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第三、四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__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的。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可逆的、逐级递减的。

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所以越是处在食物链高位的动物,其数量就越少、生物量就越小、能量也越少。

4.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得到重复利用。

物质循环中碳循环协调被打破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5.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趋于稳态,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的,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则是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

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

6.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稳定为止。

当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对应学生用书P65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此即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丙:消费者;丁:呼吸作用; 戊:分解者。

(2)流入甲的总能量是被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据图分析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①通过自身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④未被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不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最终都将以热能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所以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2)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相邻营养级间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本营养级同化量×100%)一般只有约10%,因此,越是处在食物链高位的动物,其数量就越少、生物量就越小、能量也越少,价值就越高。

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导学案浙科版必修3【学习目标】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匀恒、统一之美。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趋于稳态的特点,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

【学习难点】负反馈调节机制。

【尝试练习】一、稳态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的能力。

它包括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和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调节过程:(如右图所示)。

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调节。

4、反馈调节的概念: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

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

二、负反馈1、作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及稳态。

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2、结果: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发生的变化。

3、存在范围:负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内部,而且存在于之间。

4、实例(见图)。

三、正反馈1、作用:使生态系统平衡状态。

正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作用。

2、结果: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3、实例(见图)。

4、不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1)生态系统的成分越→营养结构越→自动调节能力越小。

(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营养结构越→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化、结构化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为止。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的,当外力的破坏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B.物质不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D.一个生态系统越复杂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2、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中a 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D.生态系统被破坏后不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5、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4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浙科)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4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浙科)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在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上 ,通过本节课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并描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2、会解释生态系统的稳态的调节机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有调节稳态的能力,培养学生维护这个系统的稳态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机制。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回顾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问,这些生态系统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前面学习的相关生态系统的知识。

【讲授新课】一、生态系统的稳态教师:师生互动给出生态系统的稳态的解释,生态系统所内部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通过自我调节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

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变化太大。

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教师: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讨论中学习。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教师:师生互动后归纳,负反馈调节:在调节机制上有很多与此类似,调节的结果都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这种调节机制叫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因此我们说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

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浙科版必修3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态、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这三方面内容。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本小节需要用本章的其他部分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是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的重要知识基础,与第七章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本章前面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②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③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①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②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特点。

②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

2.难点:负反馈调节机制3.解决方法: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对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有趋于稳态的特点,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6.4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课件(共10张PPT)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6.4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课件(共10张PPT)

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情况: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
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反之, 越低。
例.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 4种 生物,他 们可能形成下列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 定的是 ( B )
乙 A .甲 丙



B.


丙 C. 甲 乙


D. 甲


保持稳态的意义
❖ 破坏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9、 有 时 候 读 书是一 种巧妙 地避开 思考的 方法。 2021/8/22021/8/2Monday, August 02, 2021

10、 阅 读 一 切 好书 如同和 过去最 杰出的 人谈话 。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10:18:41 PM

植物减少 植物增加
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能处于稳态的原因是什么?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调节的主要方式: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 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应变化, 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 分。
+ 鱼大量死亡,
数量减少
湖泊污染 +
正反馈调节
11、 越 是 没 有 本领 的就越 加自命 不凡。 2021/8/22021/8/22021/8/2Aug-212-Aug-21

12、 越 是 无 能 的人 ,越喜 欢挑剔 别人的 错儿。 2021/8/22021/8/22021/8/2Monday, August 02, 2021

13、 知 人 者 智 ,自 知者明 。胜人 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21/8/2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相对稳定。

(2)阐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机制和表现。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探讨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问题,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表现。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机制。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负反馈调节的原理。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视频,如森林砍伐、河流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2、知识讲解(20 分钟)(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的定义,强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以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说明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机制重点讲解负反馈调节机制。

以草原上食草动物和植物数量的相互关系为例,当食草动物数量增加时,植物数量减少,进而导致食草动物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植物数量又逐渐恢复,这就是负反馈调节。

同时,简单介绍正反馈调节的概念和例子,如湖泊受到污染后鱼类死亡导致污染加剧。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讲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通过对比热带雨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差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学历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学历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和方式。

3、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认识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如负反馈调节。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难点:1、理解负反馈调节在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中的作用。

2、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三、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稳态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但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特征1、相对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的种类和数量、动物的种群规模等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2、动态平衡性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动和循环,输入和输出保持动态平衡。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从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适应性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以维持其稳态。

(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1、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个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抑制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草原植被减少,植被减少会限制食草动物的食物来源,从而使食草动物数量减少,恢复草原植被的数量。

2、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是指生态系统中某个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成分的变化,会进一步加剧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的变化。

正反馈调节通常会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3.doc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3.doc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浙科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之美。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思路1.导入:老师拿出课前制作的生态瓶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功能。

2.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系统类型的营养结构、功能内容,利用多媒体放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森林),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

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结合温瑞瑭河、瞿溪河等受污染的实例,同学回答,老师记录并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3.利用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的资料分析,课后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不理解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哪些条件。

4.总结巩固,留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实物呈现】:小生态瓶【提问】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生态瓶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学生】:……【提问】在这个小型生态瓶中,有水草、小鱼、石子、沙子以及沙子里边的微生物。

它们分别充当什么成分吗?【学生】: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板书】(学生完成学案)【提问】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在这个密封的小型生态瓶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了营养物质,也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的氧。

水草、小鱼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以及它们的残落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利用。

【讲述】:看来,在这个小小的生态瓶中也同样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人工生态系统如果我们不加以呵护,它最终会因为某种成分的不适应而打破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毁灭。

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案

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案

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案一、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态系统的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主要调节作用)。

如图A。

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数与植物种群数之间的反馈调节,正反馈: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特点:暴发性的,经历的时间很短结果:使生态系统常常远离稳态,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破坏破坏作用。

实例:湖泊生态系统受污染后的反馈调节,三、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1、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原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之后,自动调节平衡功能受到损害,生态系统稳态就被破坏。

2、破坏因素①自然因素:②人为因素: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与生态后果,以便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定,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练习】1、下列各项,不会造成食物链缩短的是()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 C.过度放牧 D.造单纯林答案:A2、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其根本原因是 ( )A.昆虫的繁殖能力 B.食物的限制C.天敌的捕食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探险家发现在我国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侧,有一处被人们称做死亡之海的沙漠地区——罗布泊,此地曾经是河网遍布、绿草青青、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到处是飞禽走兽,充满生机的绿洲“楼兰王国”。

【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名师优质课件 浙科版必修3

【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名师优质课件 浙科版必修3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轮种主要是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从 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答案 D
示例二 反馈调节的机制
【例2】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左上图是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________(填字母)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在右上图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________(生物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于________和 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1)实验目的 ①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②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理分析 制作小生态瓶时,由于使用的是河水(或池水),因此在这个 密闭的生态系统中,除黑藻(或金鱼藻)、螺蛳(或椎实螺)
外,还有单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而且河水中还 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 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生藻类在光照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并且释放氧气,除了供它们自身利用外,还可以使螺蛳和 其他生物进行呼吸。螺蛳可以用腹足爬行于瓶壁,并以齿 舌刮取藻类为食,其排出物被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并为 藻类提供养料,藻类、螺蛳、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呼吸时放 出CO2,可供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在这个 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流 动,因此该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2)类型 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_抑__制__和_减__弱__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态。 ②正反馈:很少见, _加__速__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 态系统_远__离__稳态。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在自然条件下,总是朝着物种_多__样__化__、 结构_复__杂__化__和功能_完__善__化__的方向发展。 (二)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演示结束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ZK ·生物 必修3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教 学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 主要机制——正反馈和 主要机制。(重点)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双 基



3.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含义:当生态系统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
课 时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不是完全静态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缓慢地发生着变化,维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稳态的调节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使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物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和生长繁殖等因素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素1.生物因素: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协同关系等因素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质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进化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态类型生态系统的稳态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物理稳态: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物理因素基本保持不变。

2.循环稳态: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维持其稳定状态,例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3.生态平衡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因素之间的数量、种类和相互作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为了维持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平衡,需要对其进行调节。

生态平衡的调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生物调节:例如通过增加种群数量、改善物种之间的关系、人工引入物种等方式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

2.生态区划调节:将生态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通过相互作用和互相补充的方式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

3.技术调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方式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法律调节:通过立法、政策、行政强制等方式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和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案例生态保护区的调节生态保护区是为保护生态系统而设置的特定区域,其目的是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生态过程和遗传资源。

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导学诱思一、生态系统的稳态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思考:我国蓟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2 / 16郁葱葱,百鸟争鸣,风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

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过,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常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也未造成大的伤害。

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该地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发生害虫的大爆发。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3 / 16思考:我国的黄土高原最初是一个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清水秀之处,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变成了不毛之地。

近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原貌。

试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差。

合作探究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系统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系统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浙科版必修3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通过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①调节方式:其中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起主导作用。 ②实例及图示: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5)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决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因素是生态系统的营养 结构。
①生态系统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 ②生态系统成分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
②类型比较
类型
作用特点
作用结果
正反馈调节
加速 作用
远离 稳态
负反馈调节 抑制和减弱 作用 生态系统保持 稳定
2.生态系统的发展 (1)发展趋势
(2)发展局限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 限度 的,当 外来干扰 度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 损害 。
因素超过一定限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 结构 和 功能 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 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 外,还必须特别注意 生态 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 生物圈的稳定。
(2)乙地为什么能有效控制虫灾? 提示:乙地害虫与灰喜鹊之间的反馈调节,使森林有虫不成灾。 探讨 3:对黄土高原十几年的治理,仍未完全恢复原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归纳拓展] 1.生态系统的稳态 (1)概念的理解 ①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结构相对稳定指生物种类、数量小范围波动,功能 相对稳定指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 ②稳态是相对的,当外来干扰过强时,稳态就会失去平衡,甚至导致系统崩 溃。 (2)人类活动对于稳态的影响很大,不合理地利用及工农业发展,可能会严重 破坏稳态,合理地开发和环保措施的落实可能会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稳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态、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这三方面内容。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
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一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本小节需要用本章的
其他部分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是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的重要知识基础,与第七章的内
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本章前面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
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
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已开
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
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
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
动学习,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②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③探讨提
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①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
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②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
展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特点。

②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

2.难点:负反馈调节机制
3•解决方法: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对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相关内
容进行讨论,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有趋于稳态的特点,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制作动画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机制。

五、课前准备
1 .教师提前制作动画及课堂内容相关的ppt,河流生态系统污染及治理的录像。

2•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制作生态瓶、观察记录其中生物的生活时间,用数码相机拍下相关照片。

六、教学过程:
2.生态系
统自我调
节的机制
对稳定呢?你能举例说明吗?现在,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前后四人一
组讨论。

注意:1.每组要能列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例,并对实例
进行分析。

2.每组要推举一位代表,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同学们列举的这么多实例,都说明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
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学生展示
教师举例
植旃离夕----------
ttWitto 1
兔肄罪与皿謝种課之间的西反At示■

[师生共同分析]:草原上等食草动物因某种原因而增加,
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直接数量减少以后。

反过来就会抑制和降低动物数量增长,从而使生态系统保
持相对的稳定。

[讲述]:大家刚才列举的实例中,在调节机制上有很多与此类似,调
节的结果都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这
种调节机制叫做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
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因
此我们说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下面我们举出一个
例子加以说明。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实例二
[资料分析]:苏州一一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

话说乾隆下江南
时,就到了我们苏州。

水乡人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可是即便
如此,水仍然很清澈。

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

可是,他也发现苏州
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
他亲自过
解读相关的图,学生
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
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学生阅读书本的例
子,了解正反馈的
调节机制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冋,追查此事。

苏州官衙立即颁发了布告,严禁商贾平民
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
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

[思考讨论]:
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为何仍能保
持清澈?
2.虎丘外围的河流在染坊废水的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性
吗?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外围的河流出现了什么变化,这
说明了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
通过内部的自我
r---- 髀-蛇~|
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
免栩艰斗蜥蚂
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L f
定和平衡的状态。

璋二鞫t
对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田生盍集境的图鮮
的大小,决定于成分的多样性一一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可通过引导学
生分析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

如结合
“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通过设问“生态系统能够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各种生物维持的一定数量比
例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那么
它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不是没有任何限度的?”引入生
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在讲述自然因素方面,是通过放映图片来说明当外力超过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破坏。

如火山爆发、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通过提问:“还有没有其它因素能够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
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思考讨论
通过反思和讨论,有利
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
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
良好习惯,增强自觉保
护环境和动员他人共同
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交流
形成爱护环境、尊
七、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