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
哈贝马斯社会历史观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哈贝马斯社会历史观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社会学者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的社会历史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不仅有着重要的哲学价值,而且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的发展是由理性主导的哈贝马斯认为,社会的演进和变革是由理性主导的。
在他看来,人类的理性运作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理性的沟通和协商是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
理性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 社会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哈贝马斯指出,社会发展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他主张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以此来深入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3. 历史对话的重要性哈贝马斯认为,历史上的对话和交流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对话是社会认知和共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历史对话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的理性沟通和共识达成,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民主和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强调民主和公共领域的重要性,他主张公共领域是社会理性讨论和民主决策的场所,只有通过民主和公共领域的参与和决策,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哈贝马斯的思想启示:1. 强调理性教育哈贝马斯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重视理性教育。
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哲学、逻辑学等课程,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民主决策。
2. 提倡多样性哈贝马斯指出,社会的发展是多样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提倡多样性,鼓励学生去了解和尊重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样性。
哈贝马斯与批判理论近现代社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哈贝马斯与批判理论近现代社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近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塑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背景下,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批判理论对于理解社会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如何揭示了近现代社会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
一、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概述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源于对于现代社会理性化过程的反思。
他认为,在当代社会中,理性成为掌控社会生活的中心议程。
然而,这种理性化过程也伴随着权力的集中和社会不平等的加深。
哈贝马斯试图通过批判理论揭示这种权力和不平等的根源,并通过对话与交流来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近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发展近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发展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思想家们追寻真理,崇尚自由和人权,试图推翻专制统治和宗教束缚。
他们主张个体的理性和道德判断,并对社会制度和权力进行批判。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近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这些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和导向了社会的方向。
三、哈贝马斯对意识形态的批评哈贝马斯对意识形态持有批判的态度。
他指出,意识形态往往以一种排他性的方式形成集体共识,并试图将其强加于整个社会。
这种强加的过程剥夺了个体的自主性和理性判断的空间,使得社会无法进行平等和公正的对话。
四、批判理论对社会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揭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揭示了社会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他认为,意识形态的确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但社会也不是完全被意识形态所支配。
他强调通过对话和交流,个体能够解放出自己的理性判断,从而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和决策中。
五、批判理论的实践与社会变革除了对社会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揭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对话和交流,人们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
哈贝马斯认为,只有在平等和公正的对话中,才能达到理解和共识,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四章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 三 节
内在分析结构
语言规范
三种知识类型 批判知识体系效度 适当的社会条件
工具理性侵蚀 交往行动受阻
意义危机 合法性危机
物质结构社会分化要求整合 文化知识库整合失败(知识
库的传递和交流受到政治等力量的阻碍) 在政治方面恢复公共领域(语言化的辩论,而不是非语言 的权力、权威来做出政策决断),以此减少合法化危机 解决途径 交往行动重新扩展到这样的领域——家庭、工作和社会关 系(这些领域不断的被非语言驾驭的媒体统治着),以此消灭意义危机
第 二 节
现实领域
交往模式: 基本态度
有效性要求
言语的一般性 功能
客观世界
社会世界 主观世界
认识式:客观 性态度
互相作用式: 遵从性态度 表达式:表达 性态度
真实性
正确性 真诚性
事实之呈现
合法人际关系 之建立 言说者主体性 之揭示
语言
——
可领会性
——
第 二 节
不同行动概念的比较
(一)目的(策略)行动 (二)规范调节行动 (三)戏剧行动 (四)沟通行动 沟通行动的概念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出合理性理论,沟通行动
思考题:
试述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的批评观及其交往行动理论的 基本内容。
第 一 节
追溯理性化的历史
启蒙运动中的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皮科等;强调 感性化中理性化的追求;提倡人性中发展理论性知识; 启蒙运动后的人文主义的分化:极端的个人主义:莫尔,强调 理性原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理性化走向极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黑格尔的“绝对 精神”,片面追求社会生活的理性化;韦伯发现的现代社会的 理性化趋势; 马克思的实践论;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人本主 义思潮出现,重视人的感情、意识,行动,存在和秩序; 现当代: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马尔库 塞对理性的批判;哈贝马斯的“理性批判”;对纯粹科学理性 的批判。
第六讲 哈贝马斯的批判社会学
第六讲哈贝马斯的批判社会学主题:一、早期认识兴趣理论二、批判理论的交往理论转向三、一种新型的伦理学——“商谈伦理学”四、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五、为现代主义辩护:捍卫理性与乌托邦六、批判社会学作为一种范式批判社会学,常被称之为社会学中的批判范式,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和丰富的思想资源,如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等等。
但是,当代的主要代表是法兰克福学派。
20世纪30~4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理论家们创立了一种跨学科的社会政治理论。
他们借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个别观点,同时吸收G.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
人们把以该研究所成员为主体的持批判理论观点的学者称为法兰克福学派。
在社会学领域,法兰克福学派把对实证主义的理论批判与对自由主义的政治批判结合起来,认为实证主义社会学把人视为无主体的客观结构和把人的精神物化,不仅扼杀人的精神价值,而且变成为现存制度的合法性提供辩护的政治工具。
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其必要代表是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
哈贝马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领袖, 他秉承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的批判精神, 博采众家之长,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往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涵盖了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法学与政治学等诸多领域, 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其理论活动的初期(20世纪50~60年代), 哈贝马斯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 致力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为社会批判理论莫定基础。
70年代后, 他逐渐突破了该学派的限制, 汲取各派思想精华, 并最终于80年代初完成了从认识论向交往理论的转向。
“交往行为理论”是一部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所有领域的百科全书。
一、早期认识兴趣理论哈贝马斯在理论活动的初期, 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 将其理论建设集中于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试图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基础。
第二十一讲: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
• 5、美学理论 • 审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四、评价
• 威尔:当代黑格尔
• 2、生活世界 • ①生活世界的一般性结构:文化、社会与 个性。 • ②生活世界做为交往行为的背景假设。 • ③生活世界作为相互理解的信念储存库。 • ④生活世界与世界
• • • •
3、科学技术观 ①新型极权主义 ②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 ③科技发展与人的本性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性。
• 4、公共领域 • ①公共领域 • ②公共领域的变迁
二、著作
• • • • • • • 主要是哲学、社会学领域,计30余部。 1、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2、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3、认识与旨趣 4、交往行为理论 5、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6、社会科学的逻辑
三、主要理论及思想
• • • • • • • 1、交往理论 ①合理性 ②目的——手段合理性(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交往合理性(人与人的关系) 相互同意、普遍赞同、自觉遵守 ④必要的压抑与内在本质的压抑 ⑤信任与理解—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
第二十一讲:哈贝马斯的 社会批判理论
一、生平
• 1、Jurgen Harbermas 1929~生于德国科隆附近 的一个小镇。 • 2、1949-1954年先后于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 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德国文学和 经济学等。 • 3、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教学。 • 4、1971年赴慕尼黑担任马克斯· 普郎克研究所所 长。 • 5、1983年重返法兰克福大学,1994年退休。
哈贝马斯法社会学思想研究
哈贝马斯法社会学思想研究哈贝马斯(Habermas)是20世纪末欧洲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曾将社会学理论融会贯通其他领域,例如认知科学、文学理论和语言哲学,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作为语言和社会合作的范式,他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加完整和全面的理解民主。
哈贝马斯主张,社会可以以更好的方式组织和运作,在社会学中,他被视为探究民主社会学思想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哈贝马斯的思想可以概括为“社会学思想”,它基于他的理论,即“认知语言学”,它是一种新的社会学思想,试图以新的方式来理解社会和政治力量,其中包括民主的互动进程。
他提出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民主社会的结构需要反思性的公共话语和认知反思,以便让每个人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赋予其他人听众,并最终形成共同意见。
此外,哈贝马斯注重建立政治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学,以及试图实现人类自由的哲学思想。
哈贝马斯把社会学的关注点放在语言的力量上,他认为社会是一个语言的共同体,而能力是参与者们在语言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哈贝马斯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想法和意见的工具,而且可以作为人们识别和解释他们所处环境的工具。
这就是他提出的“语言共同体”,它可以作为人们建立信任关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
因此,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是参与者之间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将建立一个将每个人的声音都听到的民主社会。
当代的哈贝马斯的社会学思想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社会学”,它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学方法。
哈贝马斯认为,传统的社会学教科书注重社会结构的实证研究,而社会学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可以帮助社会成员理解他们社会角色以及与他们周围社会现象的关系的反思性理论。
哈贝马斯认为,社会调查必须实践于社会变革的关键,以及参与者们彼此参与沟通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新的社会学,它注重参与者在语言和交互中进行通信和交流,以及参与者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的角色。
哈贝马斯的社会学思想激发了诸多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关于如何增强公共话语的能力,以及如何改善社会组织的能力。
第三讲__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 一、三种认识兴趣
• 二、资本主义社会四种危机
• 二、交往行动理论
• 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 四、哈贝马斯理论的影响及评价
生平简介
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
旗手。 1929 年(己巳年)生于杜塞 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 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 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
3、交往行动的特点
(1)交互主体性:“交往行为”是两个以上主体之间产生的涉 及人与人关系的行为 (2)语言符号性:它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的
(3)规范性:它必须以社会规范作为准则,在规范基础上操作
(4)实现性: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对话,目的是求得人们精神交
流的畅通,达到“理解”和“一致”
4、交往行动中遵守的三个有效性要求 (1)在涉及客观世界Leabharlann ,互动者的陈述必须是真实的,使听者能
3、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被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会而成的公众的领 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众领域反对公共权力 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 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交换规则等问题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性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资产阶级统治社
(3)“主观世界”即人们“自发的经历”总汇成的世
界
2、哈贝马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根据行动者与三个世界所发生的不同关系 ,可将社会行动 区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目的行动。它以行动者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前提 ,指
权衡各种手段并选择一种对实现明确目标最适当的手
段的行动。
第二,规范行动。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是行动者以群体的共
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第四讲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 工业化、资本主义、科层制的过度发展危害到了 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人们将理性化的手段当作 终极目标来追求,在社会生活中造就了两难选择 的困境。
哈贝马斯的修正
● 哈贝马斯承认韦伯对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的睿见, 但他并不像韦伯、法兰克福学派那样以一种悲观 的眼光来看待理性化对人类的限制。
● 韦伯认为科技理性控制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但哈 贝马斯认为这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 规范调节的行动:社会集团成员根据共同价值和 规范调节的行动,主要对应于以规范、价值观和 其他被社会认可了的期望为内容的“社会世界”。
哈贝马斯:行动类型学
● 戏剧式行动:行动者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 己主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它既 与“主观世界”相适应,也与“客观世界”相适 应。
● 沟通行动:主体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建立起一 种理解和认同的活动。 “我把以符号为媒介的相 互作用理解为沟通活动。相互作用是按照必须遵 守的规范进行的,而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定着相互 的行为期待,并且必须得到至少两个行动的主体, 也就是人的理解和承认。”
● 社会是合法的秩序,通过秩序,使沟通得以调节 不同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会整合和人类归 属感。
● 人格是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具有的语言能力和行动 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到相互理解沟 通的过程中,并促进个性持续形成。
生活世界与体制
● 两者都具有调节人类行为的功能, 其分别在于生活世界 是在价值层面上规范人际活动, 体制是从功能层次上调 节人类不同目标的生活方式和取向。
哈贝马斯社会历史观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哈贝马斯社会历史观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对社会历史的观察和思考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他的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展开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哈贝马斯对社会历史的观点。
哈贝马斯主张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他相信通过民主方式和公共讨论可以实现社会的进步。
他强调了社会中公共领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公共领域的意见交流和讨论,才能找到最适合整个社会利益的解决方案。
哈贝马斯的这一观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灌输式的,单向的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们的参与和讨论。
哈贝马斯的观点提醒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注重学生们的参与和辩论,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意识形态。
哈贝马斯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
他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领域,是公民们平等参与讨论和决策的空间。
在公共领域中,所有的意见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权利保障,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这一观点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启示。
大学校园应该被视为一个公共领域,学生们应该有权利和机会参与到校园的管理和决策中来,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规定和命令。
学生自治、学生会参与决策、学生的建言献策,这些都应该成为大学校园中的常态。
只有通过这样的参与,学生们才能真正了解民主的意义,培养起民主的思维习惯和民主的实践能力。
哈贝马斯对话语伦理学的研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他强调了对话和沟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才能实现人类自由和社会正义。
哈贝马斯的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重对话和沟通的培养。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讨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讨李佃来在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积极讨论哈贝马斯思想的同时,市民社会问题却没有完全进入学者的视野。
这并不意味着该问题之于哈贝马斯思想来说无关紧要。
实际情况恰恰是,它构成我们打通哈贝马斯前期和后期理论、从而系统把握其思想体系的中心概念。
对于当下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来说,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思想也不可绕开,它已成为一些西方市民社会论者据以引证的理论资源和他们加以论述与评判的重要对象。
因此,对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作出辨析梳理与准确定位,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总体上看,哈贝马斯对市民社会问题的讨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着重从历史角度分析市民社会特别是公共领域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后果,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2年)以及《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7年)、《合法化危机》(1973年)等较早著作中;第二个阶段则主要是从“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这个规范的角度规约市民社会,从而强调对“理想的生活世界”的建构,这个阶段的思想重点集中在《交往行为理论》(1981年)以及《在事实与规范之间》(1992年)等后期的著作中。
一《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我们把握哈贝马斯第一阶段市民社会思想的最重要作品。
在这部著作中,哈贝马斯主要是通过理想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形成、结构以及功能问题而讨论市民社会问题。
哈贝马斯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哈贝马斯,1999年,第32页)公共领域产生于公共管理与私人自律的紧张关系地带,它一开始就针对王权,与之展开讨论甚至加以批判,目的在于捍卫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的私人化。
因此,它与公共权力领域相分离、相对立,本质上与市场领域一样,属于私人的自主领域。
浅析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及其意义
浅析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及其意义引言:哈贝马斯是德国社会学和政治哲学的重要思想家,他的“合法化危机”理论是其学术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从理论背景、主要观点及其意义三个角度来深入探讨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
一、理论背景:在理解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其理论背景。
哈贝马斯主要从批判理论、法哲学、寿命哲学等多角度来考察现代社会的问题,总体来说,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制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失衡,从而导致了制度危机、信任危机以及认同危机等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权力,不再是像绝对主义时代那样的权威,而是得到了公民社会的制约与控制。
这种转变为代表一种制度危机,即现代国家已经无法以单方面的命令来掌控社会,也不再是绝对的权威。
二、主要观点:1. 合法性空洞化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制度危机体现在合法性的空洞化,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政治权力不再像以前那样绝对无瑕疵,受到了公民社会的制约。
良好的政治秩序必须使享有公民权利的人们参与其中,否则这个秩序的合法性就无法得到认同。
2. 资本主义的错位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主要制度,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经济规律和社会效应同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政治规律和社会效应之间的差异,使得资本主义存在“错位”问题。
3. 内在化的暴力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暴力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的暴力,它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难以察觉的力量。
这种暴力不是外部加在个体身上的,而是经由某些制度、文化以及日常经验的内化而获得的。
三、意义:1. 指出制度与实践之间的断裂,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指出了制度与实践之间的断裂,注意到个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制度的改善及维护的重要性。
他关注到在制度危机中,个体的实践应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2. 为社会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哈贝马斯认为,解决“合法化危机”的关键在于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参与,这种参与是追求政治合法性的一种途径。
哈贝马斯著名的三个理论
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 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批判理论、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工作重点是交流和语言在社会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以及权力行使和制度化的方式。
哈贝马斯最著名的贡献是他的三个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和话语伦理学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也许是哈贝马斯最著名的理论,它对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社会互动从根本上以交流为基础,而交流是理解社会结构和过程的关键。
在哈贝马斯看来,传播不仅仅是一种交换信息的方式,而是一种建构意义和实现相互理解的方式。
公共领域理论是哈贝马斯著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个人和群体参与公共话语和决策的方式。
根据这一理论,公共领域是个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和辩论公众关心的问题的社会生活领域,正是通过这种审议和论证的过程,公共领域起到了制约权力的作用。
状态。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对于民主社会的运作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自由交流思想和形成可以影响当权者决策的公众舆论。
话语伦理学理论是哈贝马斯著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关注道德规范和价值的形成和正当化方式。
根据这一理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不仅仅是个人偏好或主观判断的产物,而是个人寻求对是非的共识的话语和论证过程的结果。
该理论强调对话和交流在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断言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只有通过理性论证过程才能得到证明。
总的来说,哈贝马斯的三个理论——交际行为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和话语伦理学理论——为理解交际和语言在社会运作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影响力的框架。
这些理论对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在内的广泛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今天继续受到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争论和讨论。
哈贝马斯的三个理论中出现的关键主题之一是沟通和对话在社会运作中的重要性。
根据交际行为理论,社会交往的根本基础是交际,个体通过交际建构意义,实现相互理解。
该理论强调语言在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的作用,并强调语言在使我们能够协调我们的行动和实现共同目标方面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全称是“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把握”,是一种由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Hans Habegger)提出的理论。
鉴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以及它与个人权利的关系,这一理论强调了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定义为任何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的成员都可以被总体条款视为同等的,并受到相同的利益保护。
它不仅涉及公共领域中的传统国家机构,如国家惩罚系统,还包括宗教团体,公司和其他组织。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可以被概括为法律,道德,政治,文化和宗教等五大类。
在社会学家看来,公共领域是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它建立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框架,也为社会维护秩序和正义提供了支持。
公共领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方向,以及建立秩序和公平的社会环境的共同利益。
另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同样用于处理个人和集体现代权利的关系。
例如,哈贝马斯提出,目的是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以便个人和集体均受到权利保护,这种权利保护应该在公共领域中得以有效实施。
因此,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指出,个人和集体之间应具有均衡的关系。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也被认为可以帮助建立宪法和依法治国的现代制度。
例如,德国的宪法被视为依据哈贝马斯的理论而制定,它使得公民在有权利和自由重要性的视角下保护公共领域。
另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也可以指导其他国家在建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制度时应采取的步骤。
此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结构,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尤其是,通过研究公共领域如何影响实现公平和社会公正,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指导社会的发展和维护公正的社会环境。
总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它不仅强调了公共领域的重要性,而且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结构,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以及建立宪法和依法治国的现代制度。
因此,对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等关键问题,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章节题库(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一、名词解释1.哈贝马斯(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研)答:哈贝马斯是德国社会学家。
哈贝马斯的社会学主旨就是要把人类从统治中解放出来。
关心人类的命运、实现人的自由是他的理论追求。
他的理论实践从早期对知识论的反思批判到后期建立沟通行动理论,进而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探求人类未来的理想境地,奠定了他批判社会学体系的基础。
但是,他的这种努力是企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间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企图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基础”来描述、批判和分析现代社会的结构。
带有理解主义的成分,因此,哈贝马斯仍然没有摆脱批判性的维护色彩。
2.沟通理性答:哈贝马斯对沟通行动概念的分析、普遍(形式)语用学对交往的有效性要求的分析,都是为了揭示沟通行动中所潜藏着的不同于目的——工具理性的另一种理性:反省、批判和论证的能力,即沟通理性。
①沟通理性首先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主体间的平等的对话为基础的。
相对地,目的——工具理性是一种独白式的理性,基于个人利益的计算的理性。
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
在有效性要求受到质疑时,沟通行动的参与者能够进入理性的讨论,在讨论中,沟通双方针对受质疑的有效性要求反复讨论,以期达成共识。
相对地,目的——工具理性不必借助于理性的讨论,而是以单方面的利益的取得为标准。
3.生活世界答:(1)生活世界,包括文化、世界、人格三个方面,是指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并不明确的社会文化背景。
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沟通行动是在生活世界内进行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理性地进行沟通成为可能。
(2)对应于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和社会化的过程,哈贝马斯将文化、社会和人格看作是生活世界的结构性要素:①文化是一个资料的储存库,人类间的相互沟通不单只是依靠文化资料和媒介,是生活在一起的社群所共享和共有的,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通过语言沟通就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时,知识储存库使得沟通成为可能;②社会是指合法的秩序,通过这种秩序,沟通行动得以调节不同的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会整合和人类的归属感;③人格可以理解为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之一。
他的交往行动理论(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强调人类社会行动的沟通性质。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而这种交往和沟通是通过语言和理性来实现的。
在交往行动中,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并试图通过理性的辩论和讨论来达成共识。
这种交往行动是自由和平等的,参与者在交往中享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通过理性的辩论来解决分歧。
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理性的辩论”。
哈贝马斯认为,理性的辩论是人们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理性的辩论中,人们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观点,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种理性的辩论是基于共享的价值观和规范,而不是基于权力或利益的斗争。
通过理性的辩论,人们可以超越个人的偏见和利益,达到共同的理解和共识。
交往行动理论还强调了社会的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人们进行交往和辩论的场所,是社会民主和公共意见形成的基础。
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辩论和讨论来影响社会决策和政策的制定。
公共领域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的民主和公正至关重要。
交往行动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交往和辩论,人们才能够理解彼此的观点和利益,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交往行动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此外,交往行动理论还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往行动中,个人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参与交往行动,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性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论
十五、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一)“科学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指出在“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
问题在于,科学技术怎么又成了第一生产力,也就是说,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新情况,使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一下子凸现出来。
对此,哈贝马斯是这样论述的“自19世纪末以来,标志着先进资本主义特征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即技术科学化的趋势,变得日益明显。
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总会存在着这样的压力。
可是技术革新往往建立在小改小革虽然也以发展经济为动力,但带有自发的性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成了某种反馈关系的一方,这时,上述情形也就改变了。
随着大规模地开展工业研究,科学、技术及其在工业方面的运用,结成了一个体系。
从那时起,工业研究就同由国家委托的研究在一起,这首先推动了军事部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信息再从军事部门流人民用生产部门。
这样技术便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
可见,哈贝马斯是把“技术科学化”、“科学研究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科学、技术及其运用结成一体”视为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主要根据和重要标志。
应该说,哈贝马斯的这一看法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的。
诚如哈贝马斯反复强调的,科学是一种潜在的或间接的生产力,而不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科学从潜在的阿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是有一定条件的,必须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通过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转化的过程。
所谓科学物化就是科学由知识形态转变为物质形态,由精神产品转变为物质产品。
无疑,科学也是一种知识形态,一种精神产品。
但与其他精神产品,例如宗教、哲学、文学等相比较,科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和优点;它能物化,既能转变为物质形态、物质产品。
马克思说过:“科学力量只有通过机械的运用才能被占有”。
这就是说,科学必须物化,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开发开发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
科学物化有种种形态,其中最重要的是物化为各种劳动工具。
哈贝马斯
概述
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 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 受国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 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 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 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 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 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 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 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最关键的 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 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 法性的基础。
社会学基本理论观点
哈贝马斯认为西方理性化进程主要表现为技术理性的 发展和在各个生活领域的出了沟通理性的概念,试图通过沟通行为的理性化进 程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诸多危机。其理论因 而被称为“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评价
尽管他所从事的业务跟法兰克福学派是重复的,但他 的思想却在一种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多尔诺、 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所采用的迥然不同的框架中发 展起来。例如,阿多尔诺认为认识和价值是没有最终 的基础的,而哈贝马斯则坚持认为基础的问题(也就 是为批判理论提供可靠的、标准的根据的问题)是可 以解决的,他并且还很关心批判理论的哲学支柱的发 展。这就牵涉到重新建设古典希腊哲学和德国哲学的 若干中心命题,真理与道义的不可分割性,事实与价 值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他 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框架结构,它能够兼收 并蓄社会科学研究中许许多多显然是互相匹敌的方法, 其中包括意识形态批判,行动理论,社会制度分析以 及进化理论等等。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 旗手。 1929 年生于杜塞多夫,曾先 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 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 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 盾》。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 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 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 世界研究所所长。 1994 年荣休。他 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 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哈贝马斯社会历史观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哈贝马斯社会历史观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哈贝马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其社会历史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分析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并探讨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行动理论、交往意向性和通讯行为。
社会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对社会行动进行解释和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他认为,社会行动不仅是个体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意义构成的过程,是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的结果。
交往意向性是指人们进行交往活动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基本意向,即理解和被理解的愿望。
通讯行为是指人们进行交往活动时所进行的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行为。
哈贝马斯认为,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运行机制,对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强调了社会行动的意义构成过程。
这一观点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挑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认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的社会行动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我认识,提高他们对社会行动的意义构成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使其更加理性地进行社会行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哈贝马斯的社会历史观强调了通讯行为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同样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学生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对通讯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形成积极健康的通讯行为,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通讯技术,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通讯行为,加强他们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通讯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Habermas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ociolog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His soci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Habermas's soci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explore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Habermas's soci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as the follow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First, Habermas's soci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mphasizes the proces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social actions. This view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rece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oday's society,college students face various challenges and impacts on their ideological concepts and thoughts. They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society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m correct social concepts and awareness, and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 a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not only affect their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a whole.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guiding students to think deeply and understand themselves,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the proces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social actions, and enable them to conduct social actions more rationally, promoting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实践的认识兴趣。这是存在于“交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兴趣,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人际之间的理解、沟通,其作用是为人们的交往行为规定方向,试图把人们从僵死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起到人际沟通以及建立共同兴趣的作用。
三是解放的认识兴趣。这是以自我解放为目的的兴趣,通过“支配”这个媒介形成的。其作用是通过自我反思提高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导社会成员摆脱制度化的压制与控制,也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兴趣,从而实现人的解放。
当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方法论的局限。他试图整合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可是从根本上讲,任何一个抛弃或绕开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只能重新回到二元论,或者以一个新的二元论来取代原来的二元论。
二是视角基础的局限。他以兴趣作为其认识的基础,然而人的兴趣从何而来?如果对哈贝马斯的“兴趣”作一个本体论式的追问就不难发现,无论他论证得多么“完善”,他所谓的“兴趣”其实仍然不过是笛卡儿式的“天赋观念”而已。
(2)资本主义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们的交往关系呈现出病态的状况,如交往的物质利益泛化、沟通和理解产生障碍等等。
二是交往的风险性增强。诚如贝克所言,现代社会已经处于“文明的火山口上”。吉登斯也不无中肯地指出,现代性或者说现代社会导致了风险性的增加,“如核战争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以及风险环境的扩张”等。
(1)兴趣与经验过程直接联系,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认识形式,它以“表象”把握目标并指引着人们的行动。
(2)兴趣产生于任的实践活动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3)兴趣与人的特定生存环境密切联系,并且表达着根据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产生的评价与选择。
3、兴趣的类型
在《认识与兴趣》这本书中,哈贝马斯首先对兴趣进行了分类。在他看来,兴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现代性是一种精神指向,标志着人类对进步与幸福的追求与向往;
2、它标志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坚信人类理性的力量,强调“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是一种行为准则,强调人应当按照理性原则和价值目标去行动;
(3)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对“认识的批判”一直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题。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以及康德、黑格尔等哲学都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主题都在探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家的视角都是错误的,都忽视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
2、兴趣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乐趣,表示着人具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指向性,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或目的性的主观愿望,是对某种行为怀有乐观希望的积极心理状态。
第二,它为整合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独特的解释原则。自近代笛卡儿以降,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一直受到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影响,社会学作为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也不例外。一方面,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社会学要寻求“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然而,一切的“社会事实”又是主体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价值性。这样,如何统一主客观问题,实现主观和客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就成了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哈贝马斯以“兴趣”作为逻辑起点,以那种“原初的”、“未分化的”、“尚未主题化”的“生活世界”作为解决主客二元对立的归宿,应该说有自己独到的价值。
(2)代表型公共领域。“这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哈贝马斯指出,封建领主所有权作为一切统治权的总和,集经济、政治和文化统治劝于一身,公共领域以及私人领域都被封建专制所控制着,私人因其经济独立性的丧失而失去了私人性,私人领域随之而被消解。
(3)交往行动的类型。在《交往行为理论》中,他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目的性行为。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是借助于工具理性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行动不但不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反而成为压制人的手段,所以不具备合理性。
二是规范性行为。这是以行为者共同的价值取向为目标的行为,主要是体现在人们的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中的价值认同和规范遵守。
四是交往行动。交往行为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他们各自行动的工具,以便使他们能够在如何有效地协调自身的行为上达成一致。它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综合与扬弃,所以就必然是合理性的行为。
(4)交往行为的功能。哈贝马斯认为,他的交往行为概念有四个功能:一是理解的功能,有助于把握知识;二是合作的功能,使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社会的目标;三是社会化功能,即能够使个体认同社会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助于形成某种价值导向;四是社会转型功能,因为前三种功能的总目的就是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重现资本主义国家的应有功能,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转型、结构变迁和社会进化。也正因为如此,哈贝马斯始终坚持认为现代仍然是一项“未竟事业”。
三是交往的空间范围不断缩小,生产、科学以及政治等主题化、分化的专业领域正逐渐形成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的专门化世界,进而吞噬着人们的交往行为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人类生活的世界共有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以及社会世界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成为认识的三种兴趣各自关注的对象。其中,社会世界又包括制度世界和生活世界两种:制度世界是指那些制度化、组织化以及科层制化的世界,即现代国家机关和社会市场体系;而生活世界则是指能够开展言语沟通、追求话语共识的“尚未主题化”的“原初世界”,它包括进行话语共识的公共领域以及维持私人利益的私人领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间出现的矛盾,会使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因此,只有规范和重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重新回到生活世界,才能使资本主义社会继续向前发展。所以,留给哈贝马斯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构建一个理想的交往行为模式,建立他的交往行为理论。
(1)原初的兴趣也叫基本的兴趣。这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发挥作用的兴趣,是人认识世界、参与实践的、尚未分化的原初兴趣。
(2)次级的兴趣:这是从基本的兴趣中分离出来的、指导人的认识活动的兴趣。哈贝马斯认为,次级的兴趣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技术的认识兴趣。它在“事物或现象”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它通过“劳动”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用各种可操作化技术手段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兴趣,它试图解决自然界的不可认识性以及不可理解性问题。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1、为什么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之所以会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
(1)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在古代社会是界限明确、功能明确的,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自由民组成了公共领域,个人拥有私人领域。
(2)当时,公共领域负责公共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他们在广场上集中讨论,而生产、经济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在私人领域里进行。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最初与经济活动是无关的。
一、认识与兴趣
1、为什么要研究认识与兴趣
(1)哈贝马斯认为,原来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18世纪以后,随着历史哲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才专门从事历史规律的概括,理论才逐渐与实践相分离。
(2)现实本身又处于异化之中。这样,必须发挥理论的批判功能、反思功能,去批判、超越和反思现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在认识论层面上反省理论自身,也就是开展认识的批判。
(1)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主要有三大弱点:第一,它未能认真对待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并拒绝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理论,沉醉于工具理性批判之中,拘泥于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而没有对这个复杂的现实社会进行经验分析。因而,这种批判对社会经验研究的贡献微乎其微。第二,它未能扬弃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仍然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先验的力量,不能把握理性的真正意义。第三,它未能认真对待资本主义民主,因而不能客观评价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福利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直接结果就是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第三,它为解决西方社会结构转型问题,避免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开出自己的一剂“药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现象以及出现的新情况,西方一大批社会思想家们展开了各自的思考。吉登斯从“结构二重性”出发,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贝尔坚持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结构转型,他乐观地称之为“后工业社会”;利奥塔、罗蒂等人则认为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而哈贝马斯认为,要避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领域结构转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只有发挥交往理性作用,重新“回到生活世界”,以实现社会的进化。
二是公共财政和封建君主的私人财产的分离。同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产生。
三是资产阶级开始加入到市民社会中来,并成为领导阶级,同公共权力机关发生矛盾。为此,公共权力依靠科层制,开始控制私人领域、市民社会,从而导致人的行动异化。
三、交往行为理论
1981年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规范基础”,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问题。
一是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的界限,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对话与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二是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以及体育和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以及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
三是公共领域最初是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实质上就是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三是理论落脚点的局限。与其说他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充满“兴趣”,提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交往行为理论”以实现“社会进化”,不如说他对重新回到“生活世界”更感“兴趣”。但是,他所谓的“生活世界”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乌托邦”。